礼泉县大事记

合集下载

礼泉火灾事故认定书

礼泉火灾事故认定书

礼泉火灾事故认定书经现场勘查、调查取证、询问相关人员等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认定礼泉火灾事故具体情况如下:一、事故基本情况2019年8月15日晚11时许,位于陕西省礼泉县某化工厂发生火灾事故,事故发生后,当地相关部门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救援,并在第二天凌晨将火灾扑灭。

经初步统计,事故造成2人死亡,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500万元。

二、事故原因根据现场勘查和相关人员询问,火灾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管理不规范: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生产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导致了安全隐患的存在。

2. 劳动操作不当:生产现场存在操作不规范,过程控制不到位的情况,工人操作技能不够熟练,对危险场所和危险化学品的认识不足。

3. 防火设施不全:化工厂的防火设施配备不齐全,对火灾的防范意识不强,存在用火不慎引发火灾的可能性。

三、事故责任认定根据事故原因的分析及现场调查的情况,责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企业责任:化工厂未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未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导致事故的发生,承担了主要的责任。

2. 监管部门责任:相关监管部门在化工厂的安全监管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制止事故发生,对事故发生负有一定的监管责任。

四、事故处理意见鉴于事故的严重性,我们提出以下处理意见:1. 对涉事企业进行责任追究,依法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处罚,并要求企业整改落实安全生产措施,确保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2. 相关监管部门要对自己的监管职责进行反思,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安全监管的力度,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五、其他在整个调查认定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听取了事故当事人的陈述,并采纳了相关人员的意见,保证了调查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总之,礼泉火灾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在安全生产监管过程中的失职失责所导致的。

我们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事故中的责任人予以追责,并对监管部门提出建议,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安全生产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有章可循。

导游传说典故:九嵕山上建昭陵

导游传说典故:九嵕山上建昭陵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在礼泉县九嵕山上。

九嵕山山势突兀,山峦起伏,沟壑纵横。

陵山主峰孤耸险绝,气势雄伟。

高高的陵尖,晴天象镶金嵌玉,彩光闪烁,阴雨天笼着烟雾,如轻纱遮体,奇妙无比。

相传,昭陵是一座成长着的活山。

当地民间故事讲,李世民在世时,委派李勤和魏征给自己选看墓地。

李勋来到九嵕山,登上峰顶,选中了这个地方,就埋下一枚铜钱为记号;不久,魏征也登上九嵕山巅,观望一阵之后,对这个地方很中意,便拔下头上的发针,插入地面作记号。

说来也真奇怪,这根针不偏不倚,正好扎在铜钱的中心。

李世民对此不谋而合的举动,十分赞赏,便决定把陵墓建在此地。

李世民死后,灵寝安葬的第二天,当地人发观九嵕山一夜之间长高了。

据说以后不断长着。

民间这一颇有意思的传说,表达了人们对这一伟大历史人物的怀念。

礼泉县简介

礼泉县简介

袁家村
位于礼泉县城东北20公里 、昭陵博物馆东北3公里处, 关中环线、旅游专线从村南 经过,交通便利。古槐、修 竹、亭台、楼阁彰显关中民 居的独特魅力;油坊、磨坊 、醋坊、豆腐坊再现传统民 间技艺,集中展示关中农村 从明清以来农村文化、生活 的演变。 2012年,礼泉县烟霞镇 袁家村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 最有魅力休闲乡村
• 礼 泉 县 志
地理位置
• 礼泉县位于东经108°17′40″——108°41′46″和北纬 34°20′50″-34°50′02″之间。 • 海拔在402-1467米之间,北山南塬,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冷暖适中。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呈阶梯型跌落,分山 。 、塬、川三种地貌。北部属丘陵沟壑区,内有五峰山(海 拔1467米)九嵕山、朝阳山和芳山等,由西向东走向,绵 延40余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4%。
• 礼泉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面积1018平方公里,耕地85万 亩,人口50万(其中农业人口37万),距西安市57公里, 咸阳市28公里,东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南靠欧亚大陆桥 --陇海铁路,关中环线,312国道穿境而过。
自然资源
水利:县内主要河流有泾河、泔河、小河与泥河, 可利用的水面积5000亩,水能资源100万千瓦,地 下水补给量1.2亿立方米。 林木:北部山区土层深厚,海拔高,温差大,是得 天独厚的苹果优生区,并有森林4.1万亩,天然草 场30万亩。
建陵
位于礼泉县城东北 15 公里处的武将山上,是 唐肃宗李亨的陵墓,是关中唐十八陵之一。李亨是 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唐代的第八位皇帝。建陵海 拔 1038 米,东揖昭陵,西望乾陵。
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御桃园
史德镇御桃历史可上溯到唐代。史德镇御桃 品种丰富,基本囊括了北方所有鲜桃56个品种, 面积3.1万亩。史德镇御桃个大、色艳、味美、耐 贮存,各色品种的鲜桃从公历6月初上市,一直持 续到9月底,长达4个月,占全年总天数的三分之 一。2008年以来多次成功举办了以“桃花开了, 好运来了”、“桃花开了,农民笑了”为主题的 陕西礼泉桃花节,精心打造了福寿园、诗画园、 世外桃源、多彩桃园、贵妃御园五大观光桃园。

北牌卫生院卫生志(1)

北牌卫生院卫生志(1)

礼泉县北牌卫生院(1991年----2010年)概述礼泉县北牌卫生院成立于1954年,址设礼泉县南坊镇北牌村属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

始称北牌公社卫生院。

规模及人员:建院初期占地2004平方米,建窑洞5孔105平方米,有职工5人。

1985年后易名北牌乡卫生院。

并建土木结构办公用房19间380平方米。

有职工13人。

2007年底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当年参合人数9160人。

参合率88% 。

2000年4月北牌撤乡并镇后易名为咸阳市礼泉县北牌卫生院。

2010年3月医改,药品统一招标并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

2011年3月全面启动新医疗改革工作。

2010年10月底始建新门诊综合楼,建筑总面积609.49平方米,2011年8月门诊综合楼投入使用。

分别是1954年的5.8倍和1985年2.7倍。

总资产143万元。

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人,全部为初级技术职称。

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工勤技能人员1人,外聘临时工3人。

助理医师通过陕西省全科医师培训。

2010年度门诊总人次2815人,住院部设病床6张,住院人次215人次,业务总收入15.5万元。

2010年5月开始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截止2011年10月共管理高血压病人492人,糖尿病71人。

重症精神病16人。

科室设置情况科室设置分为行政科室和业务科室及后勤科室,其中行政科室设有院长办公室、财务科、会议室,公共卫生科、母婴保健科、合作医疗科、业务科室设有内儿、放射、超声、心电图、检验等科室,后勤科室设有药剂科、内儿科较好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心肌梗塞、脑梗塞等疾病。

放射科开展四肢关节及腰椎X线平片的投照及诊断。

医疗设备(附照片)主要医疗器械有扬州康泰200AM X光机、B超机、武汉中旗心电图机、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设备,其中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B超及心电图机因专业人员匮乏未投入使用。

领导班子组成情况:见表1表--1 礼泉县北牌卫生院负责人名录劳资2010年5月卫生院绩效考核方案文化荣誉人物大事记1954年4月,建立礼泉县北牌公社卫生院,杨清荣为负责人,有医务人员5名。

曾在礼泉称霸一方 文长征涉黑团伙13人受审

曾在礼泉称霸一方 文长征涉黑团伙13人受审

公司内部,文长征雇人做部门经理,自己做幕后老板。为逃避打击,各分支机构均不设会计、出纳,没有收支账本。每天进行核算,扣除各类支出,将纯利润上交。现已查获现金388万、房产4处、车辆5台。
2009年,文长征在彬县开办“同步发”煤炭货运信息部,为外来车辆配货收取信息费。次年4月,董航洲发现河南陕县人陈某经营的运煤车队中,有部分车辆曾在其信息部配过货,便对这些露,案件的审理预计将持续4天。昨日庭审,主要围绕黑社会组织部分进行。今日,庭审将继续在法庭调查阶段举证、质证。
■罪行剖析
替人了事动辄提刀砍人 控制行业监控司机动向
他注册合法企业,笼络打手,控制了礼泉发往河南的货运业务,短短数年,敛财上千万。
他不许员工跳槽,指示打手殴打员工,逼迫其打下欠条,蘸着头上的血按下手印。
对外控制司机打击同行
对外,该组织在生意场上称霸一方。
文长征规定,凡在其信息部配过货的车辆,之后不得在其他信息部配货,如有违犯,轻则罚款、重则殴打。
为此,该组织成员多次在礼泉、咸阳等地拦截外地货运车辆,暴力威胁司机,敲诈钱财。他先后在礼泉、咸阳市、彬县、西安等地创办了“焦作车队”、“洛阳车队”、“同步发”、“徐州专线”等14个货运信息部。短短数年,文长征敛财上千万,经济实力雄厚。
“我认错了人,站错了队。”庭审中,31岁的刘云海在接受检方讯问时称,自己并非“外围组织”的经理,只是帮助文长征处理交通征稽方面事宜而已。
然而,随后出庭的王雄伟、杨阿宏均表示,平日里,通常由文长征向刘云海下达指示,再由刘云海向“外围组织”传达命令执行。
随后,其余10名被告依次出庭受审。据了解,为确保庭审安全,现场共有近60名法警、公安民警和持枪武警执勤。庭审约有上百人旁听。
检方指控,2007年,文长征二次从事货运信息业,并豢养名为“外围组织”的打手。文长征一般只单独对刘云海进行安排,再由刘云海向“外围组织”的打手进行安排。文长征利用打手,先后对多家信息从业人员实施故意伤害、敲诈勒索,致使多家货运信息部被迫关门。通过暴力手段,该组织在礼泉称霸一方。

陕西咸阳市礼泉县

陕西咸阳市礼泉县

陕西咸阳市礼泉县行政代码面积驻地简介城关镇610425100 47km2城关镇辖30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总面积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33公顷,总人口73490人。

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1.6亿元,乡镇企业产……[详细]史德镇610425101史德镇辖27个行政村,人口3.8万人。

2004年,财政收入完成458万元。

国民生产总值1.5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012元。

果类总产量5000万吨。

……[详细]西张堡镇 610425102 320.4km2西张堡镇地处县城以东10公里处,全镇共辖27个行政村,10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979人,总户数6035户,总耕地面积32047.9公顷,年内人均纯收……[详细]阡东镇610425103 52km2礼泉县辖镇。

1961年建阡东公社,1984年改镇。

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20公里。

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3.1万。

有公路南通西兰公路,北接礼(泉)泾(阳)……[详细]烽火镇610425104烽火镇位于渭北平原泾水两岸,地处泾、礼、咸三交界。

是礼泉县东部农业大镇,果业强镇之一。

所辖30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总人口达29828人,耕地面354……[详细]烟霞镇610425105 118km2烟霞镇辖46个行政村,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0.4万公顷,总人口33000人。

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28288万元,比上年增长18.5%,……[详细]赵镇610425106赵镇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处,110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全镇共辖25个村,137个村民小组,7400多户,29200多人,耕地面积2866.67公……[详细]叱干镇610425108叱干镇位于礼泉县城北35公里处,2002年元月由原叱干镇、东庄乡、相虎乡三乡镇撒并而成。

辖43个行政村、2.7万人。

全镇有56个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42……[详细]南坊镇610425109 69km2礼泉县辖镇。

礼泉县情简介

礼泉县情简介

礼泉县情简介礼泉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面积10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万亩,人口46万,辖12镇317个行政村。

距省会西安市55公里,咸阳市28公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5公里,312国道、关中环线、福银高速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

礼泉历史悠久,文物荟萃。

秦时建县,距今已有2360年的历史。

因境内有泉,味甘如醴,因而得名醴泉县。

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改“醴泉县”为“礼泉县”。

境内文物荟萃,有古文化遗址21处,古建筑5处,是陕西省18个重点文物旅游大县之一。

唐太宗昭陵占地30万亩,陪葬墓209座,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

礼泉是全国第果业强县。

全县果品面积70万亩,其中苹果50万亩,酥梨10万亩,还有石榴、桃、葡萄、杏子、李子等杂果15万亩,果品年总产75万吨,优果率达到75%以上。

礼泉工业经济实力日益增强。

先后引进了北京汇源饮料、深圳通达果汁、安徽海螺水泥等一批全国知名大企业入驻,为推进工业化进程注入了“强心剂”。

礼泉党建工作硕果盈枝,亮点纷呈。

紧扣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按照“围绕中心,优化服务,提高效能,创先争优”的工作思路,以“抓班子、抓产业”为载体,突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抓班子。

通过建立“能人”引入、培训、监督和激励四项机制,全面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特别是在干部培训上,针对农村干部知识需求专业化、多元化的趋势,首先创新培训方式,变“请上来”为“走下去”。

将授课教师推向基层一线,与干部群众面对面、手把手的开展培训活动,做到“哪里有干部,哪里有课堂”。

其次,丰富培训内容,变“包席”为“点菜”。

根据不同乡村,产业侧重点不尽相同的特点,采取干部群众点题、按需送课的方式进行培训。

再次,整合培训资源,变“独奏”为“合唱”。

针对培训对象、内容相互重叠的现象,对全县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最后,完善培训机制,变“随意”为“有序”。

礼泉南关村历史概述

礼泉南关村历史概述

礼泉南关村历史概述
礼泉南关村位于中国陕西省礼泉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村庄。

起源:南关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该地区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晚期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这表明南关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定居点。

都城时期:在战国时期,礼泉南关村所在地曾是秦国的都城之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南关村成为重要的行政和军事中心。

这段历史时期对南关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化传承:南关村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村庄孕育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学者。

他们的作品和思想为中国的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关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农业和商业中心。

村庄周边的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种植,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农产品。

社会变迁:南关村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许多社会变迁。

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变,村庄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然而,南关村居民一直保持着对传统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的尊重。

当代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南关村也积极适应了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新兴产业的兴起为村庄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南关村也注重保护和传承自己的历史遗产。

礼泉县防汛应急预案指挥部

礼泉县防汛应急预案指挥部

一、指挥部成立背景为确保礼泉县在汛期安全,有效应对各类洪涝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陕西省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成立礼泉县防汛应急预案指挥部。

二、指挥部组成1. 指挥长:由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负责全面领导防汛工作。

2. 副指挥长:由县政府分管领导、县水利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协助指挥长开展工作。

3. 成员:包括县水利局、县应急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教育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

三、指挥部职责1. 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全县防汛工作,确保防汛措施落实到位。

2. 制定防汛应急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3. 指导、监督各部门和单位落实防汛责任,确保防汛物资储备充足。

4. 及时掌握汛情动态,对险情进行科学评估,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5. 组织开展防汛演练,提高防汛队伍应急处置能力。

6. 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上报防汛信息。

7. 对防汛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职渎职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四、工作流程1. 预警阶段:密切关注气象、水文等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及时向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相关部门通报。

2. 防汛准备阶段:组织各部门和单位落实防汛责任,做好物资储备、队伍培训等工作。

3. 防汛实施阶段: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组织力量开展抢险救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 防汛结束阶段:对防汛工作进行总结,对受灾地区进行灾后重建。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指挥部高效运转。

2. 完善防汛物资储备,确保应急需求。

3. 强化队伍建设,提高防汛队伍综合素质。

4. 广泛开展防汛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5. 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

6. 严格监督考核,确保防汛工作落到实处。

通过以上措施,确保礼泉县在汛期能够有效应对各类洪涝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利民之功--礼泉县节水灌溉工程侧记

利民之功--礼泉县节水灌溉工程侧记

利民之功--礼泉县节水灌溉工程侧记
史宏超;王成利
【期刊名称】《法治与社会》
【年(卷),期】2003(000)010
【摘要】@@ 今年6月16日,中共咸阳市委书记宋洪武一行顶着烈日,来到位于渭北"旱腰带"上的礼泉县,先后考察裴寨机井低压管输水工程,双河节水示范项目和泔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当他在田间地头与正在浇地的果农亲切交谈时得知农民夏灌比较及时,暗管输水灌溉效益很好,水价公道的情况后,高兴的连声说好,随即叮嘱随行的县上领导要倍加珍惜节水工程成果,加大设施管理,努力把管网的作用发挥得更好.【总页数】2页(P68-69)
【作者】史宏超;王成利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园区党建的“利民”实践-哈尔滨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非公企业党建侧记 [J], 姜皓;任红禧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礼泉县裴寨教育组开展有效教学工作侧记[J], 王宏涛;丁洪刚
3.便民利民优质服务r——本溪创建"全国百佳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示范窗口"侧记[J], 孟赛男;周林
4.心有民众谋福祉——本溪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利民服务侧记 [J], 张晟南;韩璐
5.关怀帮扶出实招科技之功誉老区——安徽省科技厅2008年帮扶霍山侧记 [J], 刘良田;杨立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礼泉县简介

礼泉县简介

• 礼 泉 县 志
地理位置
• 礼泉县位于东经108°17′40″——108°41′46″和北纬 34°20′50″-34°50′02″之间。 • 海拔在402-1467米之间,北山南塬,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冷暖适中。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呈阶梯型跌落,分山 。 、塬、川三种地貌。北部属丘陵沟壑区,内有五峰山(海 拔1467米)九嵕山、朝阳山和芳山等,由西向东走向,绵 延40余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4%。
矿产:县城中部九嵕山系矿藏丰富,已探明,石灰 石贮藏量达10亿立方米,大理石贮藏量100万立方 米,出于石灰岩底层的富锶矿泉水,天然纯净, 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行政区划
礼泉县人民政府住所地城关镇。 礼泉县辖12个镇、3个社区、1个社区服务中 心: 城关镇、史德镇、骏马镇、西张堡镇、赵 镇、阡东镇、烽火镇、烟霞镇、建陵镇、 叱干镇、南坊镇、石潭镇、药王洞社区、 新时社区、昭陵社区、社区服务中心
03财政收入
项目 年代 2009年 2010年 生产总值 (万元) 规模工业总产值 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元) (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54.85
28.18
14629
4469
72.57
42.22

84.1
50.6
20723
6066
108.62
77.65
山底御杏
• 山底御杏产于礼泉县烟霞镇山底村,相传 为唐代皇家贡品,树龄最长的杏树已有上 百年历史。栽植面积6000亩,分布在烟霞 镇山底村、东坪村一带。花期4月上旬, 花呈粉色,极具观赏性,6月份成熟。 • 因九嵕山泉水浇灌,果个大色艳丽、果肉 细、味香甜,含有多种矿物质及维生素, 营养价值极高,系果中上品
礼泉县食品工业园区

礼泉县大事记

礼泉县大事记

礼泉县大事记1958年到1982年,县境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村落遗址14处,有宁家村、王堡子、诸葛山、岩底高家、南屯、簸箕掌、叶姑岭、崔家崖、大头坡、皇城、石坡、北豆卢、董家、洪沟。

证明五千年前,本境已是人类聚居、繁衍生息的地方。

商1977年,在北牌乡朱马嘴村山嘴北面,考古发现公元前16~11世纪古村落遗址一处。

出土一批有代表性的商代晚期青铜器,有大铜鼎、铜鬲、铜觚、铜戈、铜爵、铜镞等。

今保存于昭陵博物馆。

西周宣王五年(前823)北方狁突然南下泾水以南,占据九嵕山北。

宣王命尹吉甫率兵打退狁。

宣王六年(前822)连年春旱,民死有半。

幽王二年(前780)关中发生地震,包括本境。

又久旱不雨,泾河枯竭,灾民流离失所。

东周平王二十一年(前750)秦文公攻西戎,取得焦获(今醴泉境)。

周王十二年(前303)六月大雨,山洪爆发,泾水混浊,呈赤色数日。

秦秦始皇元年(前246)郑国始修渠,凿泾水,首起谷口。

渠成,本境灌(今北屯乡)部分土地。

后命名“郑国渠”。

是年,冬天打雷。

秦始皇四年(前243)七月蝗飞蔽天,食糜谷苗,残留庄稼收获甚微。

秦始皇六年(前241)初夏,天气突然异常寒冷,人有冻死者。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谷口县(今北屯乡),属雍。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冬,雪深五尺,民冻死十之二三。

太始二年(前95)秋旱。

庄稼无收。

是年,赵中大夫白公奏请武帝同意,穿渠东引泾水,首起谷口,经泾阳、三原、高陵、栎阳至渭南下邦入渭水,全长200余华里,灌田4500余顷。

称白公渠。

建始三年(前30)霪雨四十余日。

民宅多有墙倒房塌。

始建国元年(9)王莽托古改制,乱改地名,曾改谷口县为谷喙县,属内史。

东汉建武二年(26)十月,赤眉军攻入长安,汉中王刘嘉(更始所封)率军前来,与赤眉军廖湛部18万人激战于谷口,赤眉军大败,廖湛被杀。

但刘嘉军也大多伤亡,未能夺取长安。

建武三年(27)春、夏干旱,黄金(时称铜为黄金)一斤,换豆五升。

礼泉县的历史沿革

礼泉县的历史沿革

礼泉县的历史沿革
上古时,礼泉县叫寒门,传说为黄帝升仙之处。

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建县。

夏属雍州,西周时(前11世纪—前771)名焦获,其地理位置在京畿之内,是周王朝京城北边的边防重地。

秦时叫谷口县(一作瓠口),西汉置谷口邑,属左冯翊管辖,后改为谷喙县,东汉并入池阳,南北朝时改称宁夷县。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因境内有泉,味甘如泉,且旁有醴泉宫,故更名为醴泉县。

唐初废,贞观十年(636)复置醴泉县。

明代(1368—1644),醴泉县在明初属乾州,嘉靖三十八年(1559)十一月改属西安府。

清代,醴泉县归属彬县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后,1950年5月改属咸阳专区,1953年1月改属宝鸡专区,1956年10月改由省辖。

1958年12月将醴泉县撤销,并入乾县。

1961年9月复设醴泉县。

归属虽几经变更,但县名一直沿用。

直到1964年9月,才改“醴”为“礼”,即为礼泉县。

1984年3月,改咸阳地区行政专员公署为咸阳市,实行市管县,礼泉县仍属咸阳市管辖。

陕西礼泉县

陕西礼泉县

陕西礼泉县陕西礼泉县是中国陕西省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域,位于陕西省西北部,属于咸阳市管辖。

礼泉县地处秦巴山脉的中段,地势北高南低,属于黄土高原地貌。

礼泉县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地方,被誉为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县之一。

礼泉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这里是秦国的一部分。

在春秋战国时期,礼泉县成为秦国的郡县之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礼泉县定为郡县,成为秦朝治理陕西地区的重要据点。

礼泉县的名字来源于当时所建的礼泉宫,这也是当地的一处重要遗址。

礼泉县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的繁荣之地,这里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司马迁。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是《史记》的作者,被誉为中国史学之父。

司马迁出生在礼泉县,他的父亲司马谈是当地的一位官员。

司马迁的文学才华在当时就被人们所赞赏,他的作品《史记》成为中国史学的经典之作。

除了司马迁之外,礼泉县还出产了许多其他优秀的文化人物。

这里有古代文学家和诗人杨衡、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等等。

这些文化名人的出现使礼泉县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也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除了文化底蕴丰富外,礼泉县还拥有美丽的自然风景。

这里地势起伏,山川交错,景色变化多样。

其中最为著名的景点就是北山国家森林公园。

这是一个集山水风光、古迹文物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大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可以欣赏到秀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此外,礼泉县还有一些其他的旅游景点,如礼泉宫、司马迁纪念馆等。

这些景点都是礼泉县独特的文化符号,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每年都有许多游客来到礼泉县,欣赏这里的风景和探索这里的文化。

礼泉县作为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县之一,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还拥有美丽的自然风景。

这里是一个值得游览的地方,它蕴藏着无数的宝藏,等待着探索者去发现。

只有亲自去感受礼泉县的独特魅力,才能真正体会到这里的美好和价值。

礼泉的名人都有哪些他们的事迹有哪些

礼泉的名人都有哪些他们的事迹有哪些

礼泉的名人都有哪些他们的事迹有哪些吕效祖、阎景翰、曹伯庸是礼泉三位著名文化老人。

他们都是关学继承者,学养精深;都长期从教,桃李满天下;都已过古稀之年,却笔耕不辍,著述迭出。

更重要的是,三人都籍贯礼泉县,因为地缘关系而互相激励,在各自领域内均取得了卓然的成就,堪称为我省老有所为者的典范———曹伯庸:75岁,书法家漫步街头,翻阅书刊,曹伯庸先生的书法常常赫然闪烁于我的眼前,那种于法度严谨中流露出的高洁书香和高雅的书卷气息直沁入心脾,赏心而悦目。

而在陕西师范大学家属区,退休后的曹伯庸先生与老同学阎景翰先生比邻而居,花园挨着花园,架上藤蔓厮缠在一起,就像在老家连畔种地一样,一看就知道,绝对是铁杆的乡里乡亲。

在先生古色古香的客厅里坐定,听先生说故地往事,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先生说小时候曾去过我的老家,抬着轿请一位人称“八爷”的白发背头有遗老之风的风水先生,其子陈皮,小名叫“高兴”,给他留下的印象很深。

刚刚出版的《宗山人》一书中有先生的简介:“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承庭训,悉心临摹欧阳询《九成宫礼泉铭》,培养了热爱书法的兴趣。

中年后,广涉诸家,融会贯通。

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退休后,潜心书艺研究,作品益臻炉火纯青境界,书品、人品誉满三秦。

其书作曾参加全国第一、二届及省、市多次书展,并被选送日、韩、新等国展出,有些被毛主席纪念堂、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等单位和名家收藏,还被选入《中国长安当代名家书画精品集》、《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陕西老年名家书画选》等多种大型书画集。

先生博学多才,于‘版本目录学’、‘古籍文献学’,文物、书画鉴定和篆刻等研究有素。

于绘画、诗词,偶而为之,信手拈来,亦无不饶有情趣。

近年来致力于书法教育工作,深受学员欢迎。

”先生家学深厚,长期接受学校系统教育,终生职业为教师,其交游也尽是文化界的耆宿精英,故涵养深沉,蕴藉风雅,其书稳重沉著,清秀健挺。

凡此经历,精学、多识、多能,在陕西书画界名流中恐怕也是不多见的。

礼泉县国土资源局发展纪实

礼泉县国土资源局发展纪实

礼泉县国土资源局发展纪实
徐根锁;寇亚军
【期刊名称】《民情与信访》
【年(卷),期】2003(000)006
【总页数】1页(P53)
【作者】徐根锁;寇亚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9.232
【相关文献】
1.书写"五个国土"建设的"商丘答卷"——商丘市国土资源局创新发展纪实 [J], 李运兴;华运知
2.国土资源好卫士——记人大代表咸阳市礼泉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张朝晖同志 [J], 单现民
3.守住耕地“红线” 筑牢发展“底线”——临颍县国土资源局保护耕地保障发展纪实 [J], 刘风明
4.合作社托管产出"金果果"
——礼泉县群家兴果园托管合作社发展纪实 [J], 杜小妮;吴彩鑫
5.保护土地的哨所便民服务的驿站——记礼泉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张朝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首例追索募捐款案审结——礼泉县教育局等扣除社会捐款败诉

首例追索募捐款案审结——礼泉县教育局等扣除社会捐款败诉

首例追索募捐款案审结——礼泉县教育局等扣除社会捐款败

佚名
【期刊名称】《廉政瞭望》
【年(卷),期】1998(0)4
【摘要】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现年12岁的杨尔特是陕西省礼泉县石潭乡杨家小学6年级学生,于1996年8月15日被医院确诊为患有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礼泉县教育局和教育工会于1996年10月22日联合向全县师生发出向杨尔特"献爱心"的倡议书,在全县开展募捐活动,并负责募捐款的收集。

杨尔特之父杨旭成只在1996年12月3日领走1万元,此后为孩子治病多次讨要余款无果,杨尔特不得不中断治疗。

此事在去年8月份被媒介披露后,礼泉县教育局向社会公布捐款总数为3.95万元,扣除杨旭成领走1万元后的其余
【总页数】1页(P29-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0.5
【相关文献】
1.两元短信捐款汇聚生态中国强大社会力量——"中国绿色公民行动"手机短信捐款植树活动启动 [J], 周伯洁;杨玉峰;李树一
2.全国首例追索募捐款案引起的法律思考 [J], 杨丽珍
3.杨尔特诉礼泉县教育局、礼泉县教育工会给付募捐款纠纷案 [J],
4.鸡西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团队组织开展抗旱救灾捐款活动 [J],
5.原告败诉——我国首例艾滋病侵权案审结纪实 [J], 吴一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河公主墓发掘简报

清河公主墓发掘简报

清河公主墓发掘简报在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上营村东约200米处,宽阔的西安环线公路南侧的树林里,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一座唐代的墓冢。

沿着小路,走近墓冢,看见一块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碑,我才知道这里竟然是清河公主墓!2021年5月9日上午,我和家人前往唐太宗昭陵,专门拍摄这里的陪葬墓冢。

中午,沿着西安环线公路,自西向东行驶途中,经过上营村以后,看到一座古墓冢。

它紧邻公路南侧,周围被树木包裹,很难看清楚原貌。

沿着路边的一条土路,向南步行大约20米后,便可以看到这座墓冢的大体形态。

它的外观呈圆锥形,顶部为圆形的平台,封土高度约6米,底部直径约20米。

这里位于唐太宗李世民昭陵所在的九嵕山主峰东南约9公里处,在陪葬昭陵众多的公主墓中,清河公主的墓距离昭陵最远,规模也无法与其他墓相比。

因为清河公主李敬为庶出公主,所以她的身份自然无法跟嫡出公主相提并论。

走到清河公主墓旁边,在墓冢西南角竖立着一块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

1956年8月6日,作为“昭陵陪葬墓”的一部分,清河公主墓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5月,礼泉县人民政府在此立碑,将此墓编为152号唐代墓葬。

清河公主墓封土下方,由于村民取土的缘故,形成一圈平整的断面,裸露出一层层的夯土。

目前,考古工作者还没有对此墓进行发掘,但是这座墓应该已经遭到多次盗掘。

过去,在墓冢的南侧,竖立着一块《大唐故清河长公主碑》。

此碑立于唐麟德元年(664)十月,高354厘米,宽119厘米,厚35.5厘米。

李俨撰文,畅整正书,辛胡师镌刻,全文27行,满行57字。

1975年,这块石碑被移入昭陵博物馆。

如今,它与《大唐故兰陵长公主碑》并列摆放在展厅之中。

清河公主李敬(624—664),字德贤,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一女。

贞观二年(628),册封清河公主。

贞观七年(633),嫁给卢国公程知节之子程处亮。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晋封清河郡长公主。

麟德元年(664),清河公主去世,享年41岁,陪葬昭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泉县大事记(截至1997年)1958年到1982年,县境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村落遗址14处,有宁家村、王堡子、诸葛山、岩底高家、南屯、簸箕掌、叶姑岭、崔家崖、大头坡、皇城、石坡、北豆卢、董家、洪沟。

证明五千年前,本境已是人类聚居、繁衍生息的地方。

商1977年,在北牌乡朱马嘴村山嘴北面,考古发现公元前16~11世纪古村落遗址一处。

出土一批有代表性的商代晚期青铜器,有大铜鼎、铜鬲、铜觚、铜戈、铜爵、铜镞等。

今保存于昭陵博物馆。

西周宣王五年(前823)北方狁突然南下泾水以南,占据九嵕山北。

宣王命尹吉甫率兵打退狁。

宣王六年(前822)连年春旱,民死有半。

幽王二年(前780)关中发生地震,包括本境。

又久旱不雨,泾河枯竭,灾民流离失所。

东周平王二十一年(前750)秦文公攻西戎,取得焦获(今醴泉境)。

周王十二年(前303)六月大雨,山洪爆发,泾水混浊,呈赤色数日。

秦秦始皇元年(前246)郑国始修渠,凿泾水,首起谷口。

渠成,本境灌(今北屯乡)部分土地。

后命名“郑国渠”。

是年,冬天打雷。

秦始皇四年(前243)七月蝗飞蔽天,食糜谷苗,残留庄稼收获甚微。

秦始皇六年(前241)初夏,天气突然异常寒冷,人有冻死者。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谷口县(今北屯乡),属雍。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冬,雪深五尺,民冻死十之二三。

太始二年(前95)秋旱。

庄稼无收。

是年,赵中大夫白公奏请武帝同意,穿渠东引泾水,首起谷口,经泾阳、三原、高陵、栎阳至渭南下邦入渭水,全长200余华里,灌田4500余顷。

称白公渠。

建始三年(前30)霪雨四十余日。

民宅多有墙倒房塌。

始建国元年(9)王莽托古改制,乱改地名,曾改谷口县为谷喙县,属内史。

建武二年(26)十月,赤眉军攻入长安,汉中王刘嘉(更始所封)率军前来,与赤眉军廖湛部18万人激战于谷口,赤眉军大败,廖湛被杀。

但刘嘉军也大多伤亡,未能夺取长安。

建武三年(27)春、夏干旱,黄金(时称铜为黄金)一斤,换豆五升。

建武六年(30)撤谷口县,并入池阳。

元初二年(115)安帝诏令修整白公渠。

兴平元年到二年(194——195)春、夏连续二年干旱,民大饥,多有逃荒。

三国曹魏正始元年(240)郭淮徙氐人三千,定居关中,本境亦有落户者。

西晋泰始七年(271)春季干旱持续,夏田收获甚微,冬饥荒严重。

池阳(今县北部属池阳)先属京兆,后属扶风郡。

永嘉元年(307)大旱,米斛万钱。

永嘉四年(310)大蝗,民食草木。

匈奴贵族刘曜攻陷池阳。

永嘉五年(311)匈奴杀戮和饥荒,士民多有死伤。

东晋东晋建武二年(318)大旱、蝗灾。

民食野草、树皮。

义熙十四年(418)大夏,赫连璝勃勃以其子赫连璝为先锋,大举南攻,东晋将傅弘之与夏军激战于池阳,大夏军败退。

但关中晋将却互相残杀,沈田子杀王镇恶,王修杀沈田子,刘义真又杀王修,关中大乱,各郡县多降大夏,大夏军终于攻陷咸阳,入据长安。

南北朝北魏太延元年(435)分池阳县地设立宁夷县。

属咸阳郡。

西魏大统四年(538)分宁夷县地设甘泉县,同年分宁夷县地设新峙县。

北周(557——581)废新畴县、甘泉县。

复置宁夷县。

天和三年~五年(568—570)醴泉宫为周武帝避暑之地。

天和四年(569)五月,周武帝到醴泉宫。

开皇十四年(594)地震、干旱,民遭饥荒,人口锐减。

开皇十八年(598)改宁夷县为醴泉县。

仁寿元年(601)冬大风,房倒树拔。

大业九年(613)在京畿(包括本境)抽调10万精壮劳力,修筑大兴城墙。

唐武德元年(618)置温秀县。

始制军府,析关中为十二道,设醴泉道。

武德二年(619)废醴泉,置好畴县。

武德三年(620)复置醴泉县,归车骑府醴泉道管辖。

贞观元年(627)唐太宗为被高祖李渊误中突厥反间计冤杀的唐勇将刘世让(醴泉人)平反昭雪。

贞观二年(628)大饥,灾民卖儿鬻女。

贞观四年(630)置孔子庙。

贞观十年(636)在九嵕山营建昭陵。

十一月庚寅葬文德皇后于昭陵。

唐太宗为纪念建立唐王朝的开国战功,将所乘6匹骏马石雕,陈列于昭陵。

世称昭陵六骏。

贞观十一年(637)灾荒严重,官府令免本县当年租赋。

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卒,终年53岁,葬于昭陵。

同年,唐将李靖(三原人)死,陪葬昭陵。

咸亨元年(670)大旱,饥馑严重,朝廷免去当年租赋。

永淳元年(682)干旱、蝗虫,疫病流行,米每斗银四百两,民食草根,多有死亡。

垂拱三年(687)夏旱,秋无收,民饿死者甚多。

开元二十四年(736)刘志诚(醴泉人)率众起义,准备杀人京城,咸阳官吏烧便桥,断其路,其众溃散,刘志诚及其主要首领皆被京兆府捕杀。

开元二十九年(741)六月大雪,又连续降雨月余,墙倒甚多。

宝应元年(762)春旱,秋蝗灾,冬疫病流行。

是年,葬肃宗于“建陵”(陵址在今县城东北武将山上)。

九月,仆固怀恩诱吐蕃、回纥之众南犯王畿。

吐蕃移营于九嵕山北,因攻掠醴泉,京城震惊,官民恐慌。

贞元元年(785)五月大旱,六月蝗虫遮天蔽日,八月旱情更加严重,井多无水,百姓饿死甚多。

贞元十四年(798)德宗以昭陵寝宫被火焚为由,在昭陵、乾陵、定陵、泰陵等各造屋380间。

4个月完工。

太和二年(828)河渠沿岸百姓开始使用水车。

乾符二年(875)蝗虫遮天蔽日,所过之处一片赤荒。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醴泉县隶关内道威胜军辖,降为次畿县。

开平二年(908)《温韬传》:“韬在华原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昭陵亦被掘盗。

宋建隆元年(960)迁县城于旧县村(今骏马乡)。

至道二年(996)大地震,余震12次,房屋多有倒塌。

熙宁五年(1072)北宋时政区变动频繁,醴泉县属醴州管辖。

建炎三年(1129)夏,大旱,泾水干涸。

绍兴十二年(1142)十个月不雨,五谷焦枯,泾水竭。

兀至元五年(1268)撤醴泉县,置奉天县。

泰定二~四年(1325—1327)连续三年干旱。

民有饿死。

天历二年(1329)七月,暴雨,泾河水涨,渠堰尽毁。

至正十九年(1359)蝗食禾稼,草木殆尽。

蝗飞蔽日,人行困难,饥民捕蝗食之。

明洪武二年(1369)县丞楚玘建县署(即今址)。

洪武九年(1376)明初本境因资供军需浩繁,诏免去本县两年田赋。

洪武十五年(1382)养济院建立。

本境经济发达,人口、耕地增加,粮食增产,并大量种植棉花。

棉花、棉布通过官方和私商大批销往外地。

景泰六年(1455)五月降雪霜,禾苗受冻害。

疫病流行,死者达数千人。

成化四年(1468)知县撒俊在旧县城墙外,新筑东、西、南三面外城,北面修复旧城。

成化九年(1473)冬季异常寒冷,泾河冰冻3尺,冰上可通行马车。

成化二十一年(1485)大旱,赤地千里,逃荒者十有八九,井邑空虚。

成化二十二年(1486)七个月无雨,老鼠遍地,斗米万钱。

弘治十四年(1501)一月十九日,朝邑发生7级地震,波及本境,震塌大量房屋,人畜死伤甚众。

嘉靖十四年(1535)夹璋修醴泉第一部县志,名为《醴泉县志》。

嘉靖十八年(1539)醴泉县直属西安府管辖。

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1556年1月)华县发生8级大地震,波及本境,人畜均有伤亡。

万历四年(1576)知县姚烛对年久倒塌的城段进行了整修。

在四座城门上建起二层楼。

万历二十五年(1597)始种玉米。

万历三十二年( 1604)九月,本境发生地震,日10余震,城廓房屋倒塌甚多。

万历四十一年(1613)泾河暴涨,高达数丈,两岸淹没大量房屋,冲毁庄稼、田地,人畜亦有伤亡。

崇祯四年(1631)冬,雪深六尺。

崇祯七年(1634)夏,大风拔木。

崇祯十一年(1638)苟好善修醴泉县第二部县志,名为《醴泉县志》。

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起义军进入醴泉。

清顺治五年(1648)秋,连阴雨四十余天。

庄稼无收,房舍多有倒塌。

顺治十一年(1654)七月二十一日,天水罗家堡发生8级大地震,波及本境,部分房屋倒塌,人畜有伤亡。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干旱、瘟疫流行。

民死大半,村舍空虚。

康熙三十四年(1695)五月十八日,山西临汾发生8级大地震,波及本境,受到破坏。

康熙三十八年( 1699)裘陈佩修醴泉第三部县志,名为《醴泉县志》。

康熙四十三年( 1704)七月地震,八月又震。

雍正十三年(1735)鸦片入境,作药用。

后来沿海、山西、四川贩来鸦片逐渐增加,吸食者增多。

乾隆四年(1739)一月三日,宁夏平罗发生8级大地震,波及本境,墙倾房塌。

乾隆十二年(1747)牛瘟,死亡严重。

乾隆十三年(1748)连年旱灾,民逃散者十有三四。

乾隆十四年(1749)知县宫耀亮动员民工,修复倒塌城墙,扩建正北门,增筑西北门。

在西、南、西北三门,置外门。

乾隆十六年(1751)宫耀亮主修醴泉县第四部县志,名为《醴泉县续志》。

乾隆二十一年(1756)在县城内建立饮凤书院,后改嵕南书院。

乾隆四十九年(1784)蒋骐昌、孙星衍续修第五部醴泉县志,名为《醴泉县志》。

嘉庆二十四年(1819)黄应陪续修第六部醴泉县志,名为《醴泉县志》。

道光八年(1828)小麦成熟时,大风,麦粒殆尽。

道光十年(1830)县境始种罂粟。

道光二十二年(1842)七月七日,林则徐贬往伊犁,途经醴泉,在县西门外客店住宿一晚。

道光二十六年(1846)大旱,夏田收获六成,秋季绝收,大麦、小麦失种。

咸丰十年(1860)官府始设国民义学。

同治二年(1863)正月,回民军遍布醴泉。

五月九日,回民军驻扎张旗寨、庄头、寨里村时,受指示杀害寨里村精壮者32人。

光绪三年(1877)大旱。

百姓死尸,路旁可见,县城东门外掘两坑埋之,后称万人坑。

城隍庙保安寺两口枯井,被幼儿死尸填满。

光绪十六年(1890)本境通长途电话。

光绪二十四年( 1898)宋伯鲁(字子钝)在北京组织“关西学会”,后改“陕学会”,并入京师“保国会”。

醴泉籍参加的有邢廷荚、曹骥观。

九月二十一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大捕维新派人士。

宋伯鲁被以“滥保匪人”的罪名,“即行革职,永不叙用”,并降旨拿问。

宋闻讯后逃入意大利使馆避难。

同月,刘古愚被陕西当局解除了味经书院和崇实书院的职务。

光绪二十六年(1900)刘古愚在烟霞洞结庐建屋名曰“烟霞草堂”(今烟霞乡山底初中),在此讲学著书。

十月,西路招讨使、兵马大都督张云山进驻醴泉县城。

中华民国民国元年(1912)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东路革命军粮饷都督马玉贵所率部队到达醴泉。

北路招讨使井勿募也派胡景翼部向醴泉进发。

2月18日,升允军攻县城,守军将领邱彦彪弃师出走。

升军从南门攻入,杀死守兵千余人,商民死伤二百余人。

11月23日,升允到醴泉,急令攻咸阳部队回醴泉。

27日,东路节度使陈树藩率严飞龙部、渭北招讨使井勿募派胡景翼部攻醴,败退店张驿。

4月,国民政府改“知县”为“知事”。

王宪章、王梦简、梁海峰捐资创办私立健行小学。

民国2年(1913)2月13日,醴泉县阡东镇提戈村雷恒焱(字昆山,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行营执事官)去乾县十八里铺与清军谈判议和,惨遭升允杀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