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在中国的发展及经验教训(智汇蓝图贡献)
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启示
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启示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启示中国的经济发展迅猛,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了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包括企业文化的理念、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方面,是企业的灵魂和根基,在企业的战略决策、管理模式、企业形象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本文将从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来探讨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一、倡导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对企业的决策、行为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中国,国家推行的核心价值观建设适用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建设。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倡导具体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出符合企业文化建设的行为准则。
二、注重文化理念的构建企业文化的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员工的认同度和归属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企业应该注重文化理念的构建,通过专业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更好地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加强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创造更加和谐的企业文化环境。
三、加强员工教育与培训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加强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培养员工的文化素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该注重员工的职业素质培养,聘请专业人才来讲授,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员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四、开展企业文化活动企业文化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有助于凝聚员工的团结和向心力。
在中国,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是企业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企业可以通过开展聚餐、演讲、文艺表演等形式,对员工进行文化教育,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
五、倡导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企业与社会各界紧密合作,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中国政府倡导产学研合作,企业也应该积极响应,将自身的科研创新成果向社会推广,推动产业的发展。
总之,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企业应该注重核心价值观的倡导、文化理念的构建和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倡导产学研合作,为企业的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
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
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企业文化,一个看似虚无缥缈,实则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概念。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希望能为这个领域带来一些启示和灵感。
一、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团队凝聚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反之,一个糟糕的企业文化,则可能导致企业内部矛盾重重,业绩下滑。
所以,对企业来说,打造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活力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1.企业文化认知不足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企业文化只是挂在墙上的标语、口号,没有真正将其融入到企业管理和运营中。
这种认知上的不足,导致企业文化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企业文化过于形式化一些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实质。
比如,举行各种文化活动,却忽略了员工真正关心的问题。
这样的企业文化,难以深入人心,更难以对企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3.企业文化缺乏创新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很多企业依然停留在传统模式,缺乏创新。
这样的企业文化,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也难以吸引优秀人才。
三、企业文化建设方案1.提高企业文化认知企业要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让员工了解企业文化,认同企业文化,从而自觉地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2.强化企业文化内涵企业文化不仅仅是标语、口号,更是一种价值观、行为准则。
企业要在管理、运营、服务等各个环节,体现出企业文化的内涵,让员工真正感受到企业文化的作用。
3.创新企业文化形式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要勇于创新,尝试以多种形式展示企业文化。
比如,通过企业内部刊物、文化活动、培训课程等,让企业文化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4.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相结合企业文化要与企业战略相结合,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关系。
企业在制定战略时,要充分考虑企业文化因素,确保企业文化与战略相匹配。
企业文化建设总结及反思
企业文化建设是指企业通过组织管理和文化建设进行系统性规划和整合,以塑造企业独特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精神氛围,引导企业成员共同认同、遵循和践行企业文化,从而达到激发员工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之一,对企业的管理和运营具有重要的影响。
企业文化建设总结1.重视员工参与。
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他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同和践行是企业文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企业应重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反馈,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和传播。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建设应以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企业的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形成正能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激励员工为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3.注重领导力的示范作用。
企业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以身作则,引领员工树立正确的理念和行为准则,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4.强调沟通和协作。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加强内部沟通和员工间的协作,鼓励员工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5.注重制度和文化的有机结合。
企业文化建设应与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通过制度的规范和文化的引导形成企业行为的自发性,使企业文化真正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和运营中。
6.鼓励创新和变革。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鼓励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适应市场和业务的变化。
反思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和反思,及时调整和改进。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需要进行以下反思:1.是否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激励员工为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我们需要反思企业文化建设是否确立了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否得到了员工的认同和践行。
2.企业文化与企业业务的结合度如何?企业文化应与企业的业务发展相结合,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
企业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一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 hein,1984),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进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专门的文化治理模式。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治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
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西方工业化进展到以大机器和生产流水线为要紧生产方式的时期,企业经营者要紧关怀的咨询题是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在这种条件下,泰勒的科学治理模式和韦伯的“科层制”的应用就导致了一系列理性化的科学治理实践,然而,它们差不多上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确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确实是为了得到经济的酬劳。
科学治理理论对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当时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阻碍。
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霍桑实验”使人们注意到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等因素对组织效益的阻碍,开始关注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人的社会性需要,因此导致了一系列鼓舞理论的显现。
这些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在治理中的重要性,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提出用“社会人”概念来代替“经济人”的假设。
五六十年代系统论的应用和权变理论的进展导致了西方组织治理在七十年代的“战略热”和“系统热”,即重点由组织内部的治理转向战略治理,强调组织结构和系统的和谐与适应能力(徐联仓,1993)。
八十年代初,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治理的阻碍,进而发觉了社会文化与组织治理的融合——企业文化,它是企业进展到一定时期,企业领导人用其在企业创业时期形成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教育新成员,并在此过程中将全体职员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进行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治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长期进展。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治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西方治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治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凝视。
企业文化在中国的发展
企业文化在中国的开展企业文化在中国的开展摘要:企业文化自20世纪60年代产生以来,受到了广阔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
当前社会知识经济的竞争越来越剧烈,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生存核心资源,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后,企业文化才传到我们国家,并成为企业管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在研究和建设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存在一些缺乏。
关键词:企业文化;开展现状;建议一、对企业文化的认识1.对企业文化定义的认识企业文化的开展是美国对日本企业管理研究时发现的,对企业文化的定义是众所纷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价值理念说〞、“精神现象说〞、“总和说〞、“精神、制度、形象三层次说〞、“总和与核心说〞等。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在企业管理中形成的文化,即有文化的普遍性又具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所表现的特殊性。
企业文化具备了文化的共性点是:一定的群体在一定的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某种共同的行为或观点;其特殊性要根据所在具体企业具体分析。
企业文化经过在国内近30年的开展,大致给出了一个这样的定义:所谓狭义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开展与壮大,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行为标准等,其核心就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
而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不仅仅包括精神文化,更涉及到了物质文化,涉及面更广。
2.对企业文化层次的认识认知企业文化首先要理清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通过现象认识其内在本质。
彼得斯和沃特曼把企业文化概括为“吸取传统文化精华,结合当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策略,以帮助整体地、静悄悄地进行经营管理活动〞。
这句话无非也是强调了企业文化并不是单纯的文化,它是社会文化、企业管理等相结合的产物,其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由里及外依次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它是企业器物文化的提升,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对中 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
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也备受关注。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
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在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企业更多地关注于生产和销售,对于企业文化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企业开始意识到文化对于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性,纷纷开始探索和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企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比如,一些知名企业通过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凝聚了员工的力量,提升了品牌形象,实现了快速发展。
这些成功的企业文化通常具有明确的价值观、使命和愿景,能够激励员工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同时,它们注重创新和变革,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不断推动企业前进。
然而,也有不少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只是停留在口号和标语上,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和落地措施。
这些企业虽然提出了一系列看似美好的价值观和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员工并未能真正感受到这些文化的影响,导致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相脱节。
其次,部分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盲目模仿其他成功企业,而没有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求。
这样的企业文化往往缺乏个性和独特性,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行业特点和员工构成,因此企业文化也应该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再者,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一个问题。
一些企业在经历了领导层的更替或者重大变革后,企业文化出现了断层或者变异。
新的领导团队可能会带来新的理念和价值观,但如果不能与原有的企业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和传承,就会导致员工的困惑和不适应,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
另外,在一些企业中,企业文化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倾向。
比如,频繁地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但这些活动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没有真正达到促进员工交流、增强团队凝聚力的目的。
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hein,1984),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
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西方工业化发展到以大机器和生产流水线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阶段,企业经营者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在这种条件下,泰勒的科学管理模式和韦伯的“科层制”的应用就导致了一系列理性化的科学管理实践,但是,它们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经济的报酬。
科学管理理论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当时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霍桑实验”使人们注意到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等因素对组织效益的影响,开始关注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人的社会性需要,于是导致了一系列激励理论的出现。
这些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提出用“社会人”概念来代替“经济人”的假设。
五六十年代系统论的应用和权变理论的发展导致了西方组织管理在七十年代的“战略热”和“系统热”,即重点由组织内部的管理转向战略管理,强调组织结构和系统的协调与适应能力(徐联仓,1993)。
八十年代初,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领导人用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形成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教育新成员,并在此过程中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进行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
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思考(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思考)
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思考(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思考)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从企业文化看中国的发展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企业,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但更重要的是离不开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一个知名企业如果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是不可能聚集社会上优秀人才与其共同奋斗的。
企业文化看得见吗?凡企业都有文化,有文化必表露无遗。
或先进,或落后;或活跃,或僵滞;或新意盎然,或陈词滥调。
犹如一切事物都有其特有的规律,文化也不例外。
要办好企业,必须研究文化,而认识文化的定则,正是为了提升企业的品位,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将企业比作人,那么所谓“表露无遗”,说的是一个人的内涵,他的角膜、骨髓、血液、内分泌、神经之类的状况,以及他的气质、追求、习惯、情操、意志、能力等,必定会在这个人的谈吐、处事、活动、反应中如实地体现出来,无法做作,无法掩饰。
这种内在的物质和精神的外化,就表现为文化。
企业也如此。
一个企业的文化层次,照样可以从它的外部表现看得清清楚楚。
企业文化如何由表及里?一般说,人们对一个企业内在的文化涵养,是从三个方面加以观察确定的:首先是它的目标定位。
那个企业究竟是在从事一番事业,还是只为了捞钱?是在不断提高服务素质中合理地持续赚钱,还是一锤子买卖?在整体上,企业家只有为了事业,才能脚踏实地、眼光远大、摒弃幻想、崇尚诚信,从而也才可能把企业真正办好。
反之也是很明显的。
其次是它的跟进措施。
定什么制度?用什么人?产权清晰吗?管理科学吗?提倡学习吗?信息畅通吗?变革及时吗?与时俱进吗?再次是它的员工状况。
看叶知树,树干和树根的生命力完全可以从树叶的状况看得一清二楚。
员工的工作效率怎么样?精神振作吗?抢着做事吗?多快好省吗?乐于服务吗?居安思危吗?说到做到吗?在差错面前敢于承担责任、检讨自己吗?互相配合和谐吗?勇于创新吗?勤于学习吗?能不断自我超越吗?习惯于只按指示做事吗?热衷于拉关系、吃回扣吗?等等。
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思考(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思考)
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思考(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思考) 当前世界形势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文化因素的作用不断凸现,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趋突出。
同时文化多元化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更加活跃。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极大的独特性、丰富性、完整性和消化变通能力,在广袤的土地上原生、历经至少5000年而不衰,并不断发展壮大,这是任何其他文化所无法取代的。
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开放的环境和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为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要通过对外文化工作,向世人展示我国历史悠久的灿烂文明和当代文化建设成就,使他们通过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来了解和热爱中国。
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出现以下六种发展趋势。
一、企业文化要适应“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新战略发展的要求“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是美国著名的麦肯齐咨询公司提出的21世纪企业发展的新战略。
这是一种适应新经济需要的网络型的战略,其特点是优势企业抱成一团,目的是为了把竞争对手挤垮,或者使对手实力受创。
虽然其责权关系是宽约束,但从本质上讲,它是企业界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的一种创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战略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结盟、兼并、接管的事例层出不穷。
近三年,世界上有3.2万家公司进行联盟。
这是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这给企业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企业重组后企业文化怎样融合的问题。
因为企业联合、兼并的过程中,不能只从经济和财力方面考虑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文化方面的差异。
一般来说,各个企业都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创业历史、发展目标、经营理念、所处环境、队伍素质等各有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各具特色、互有差异。
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的融合,就会出现“貌合神离,形连心不连”现象。
所以,只有做到取长补短、扬优避劣、达成共识,形成“结盟取胜、双赢模式”型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
企业文化及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及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一、引言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管理模式的总和。
它是企业的灵魂,对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凝结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本文将探讨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以及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1. 提高员工凝结力和归属感:企业文化可以为员工提供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使员工形成一种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2. 增强企业竞争力: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塑造企业的形象,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3. 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可以引导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经营行为,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持续发展。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1. 文化多样性: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受到地域、行业、企业规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2. 价值观念转变: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转变,从过去的“拼命三郎”到现在的注重员工福利和企业社会责任。
3. 管理模式创新:我国企业文化建设逐渐从单一的管理模式转向以人为本、强调创新和协同合作的管理模式。
4. 面临的挑战: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理念不够深入人心、员工参预度不高、文化与业务发展脱节等。
四、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1. 倡导创新文化: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思想和方法,建立创新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2. 强化企业核心价值观: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将其贯通于企业的各个方面,形成企业独特的文化标识。
3. 加强员工培训和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材支持。
4. 强化文化与业务的融合:将企业文化与业务战略相结合,使企业文化能够为业务发展提供支持和引领。
企业文化建设实践指南与实施经验总结及成功经验分享和指导
企业文化建设实践指南与实施经验总结及成功经验分享和指导企业文化建设是每个企业都需要重视和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方面,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帮助企业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的精神支柱,能够引领企业走向成功。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它体现了企业的理念、信念和追求。
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可以帮助员工明白企业的目标和方向,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应该与企业的使命和愿景相一致,并贯穿于企业的各个方面。
其次,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范。
制度和规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范,可以统一企业的行为准则,规范员工的行为,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
同时,制度和规范也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第三,培养和塑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要想让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需要从上到下进行培养和塑造。
企业的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员工学习和榜样的对象。
另外,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奖励机制和文化建设活动等方式,加强员工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和理解,让核心价值观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第四,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企业的文化建设也需要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推行积极的激励机制、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等方式,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增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性。
最后,不断总结和分享成功经验。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和分享成功经验。
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借鉴成功的经验,不断完善和改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和方法。
同时,也可以通过分享成功经验,帮助其他企业更好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共同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凝聚员工的向心力,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更是每个企业都需要深刻总结和吸取的宝贵财富。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
一、经验总结1.明确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是要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和基石,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
通过明确核心价值观,可以为员工提供明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引领员工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念。
2.注重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建设。
只有让员工参与其中,才能真正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员工的血液之中,形成共同的认同和价值观。
通过员工参与,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3.倡导开放沟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开放沟通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只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才能让企业内部信息畅通无阻,让员工之间能够真诚地交流和分享。
通过开放沟通,可以增进员工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促进团队的协作和共赢。
4.激励与奖励机制激励与奖励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与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激励与奖励也是对员工努力和贡献的一种肯定和回报,能够增强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归属感。
5.持续改进与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持续改进和创新的过程。
企业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完善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和效果。
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企业文化才能与时俱进,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教训反思1.忽视核心价值观有些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忽视了核心价值观的制定和传播,导致企业文化缺乏凝聚力和认同感。
没有明确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就会变得模糊和混乱,员工的行为和价值取向也会出现偏差,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稳定。
2.缺乏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中缺乏员工的参与和建设,只由管理层单方面制定和推行企业文化,容易导致员工的抵触和反感。
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与反思
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与反思在常规的商业领域中,许多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强大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自身价值观的体现,是企业门面和企业成长的基石。
如今,世界范围内成功的企业都知道,企业文化建设是培养一群职业人才团队的基石,可以帮助员工获得正确认识和更好的发展。
因此,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在日益增长,不同国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同的思路。
本文旨在从成功的企业发展经验中探究建立企业文化的主要思路,以便给读者一个启示。
一、价值观领导团队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一个团队的传统、理念和历史文化将直接决定企业本身的价值观。
如果领导者不能激励和引导员工,那么建立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将只是空中楼阁。
领导者要将激励下属的价值观放在首位并应用到企业文化中,让团队成员在共同的使命、价值观和团队使命下共同行动。
为了使团队铸造出稳定的企业价值观,领导者必须采用无微不至的管理和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
这有助于激励员工参与和实现企业的团队目标,鼓励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主要作用。
二、透明度和协商高效的企业文化的第二要素是自身的透明度和内部协商。
企业里的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公平和透明,这对于员工的安心、满意和达成共同目标至关重要。
在任何企业中,员工都要充分了解企业战略,包括公司的产品、销售策略和竞争情况。
领导者在企业文化涉及到的所有问题上要进行透明度展示和听取员工的意见,有助于创建一个高效又和谐的内部文化工作环境。
为了鼓励和促进自身的协作,企业必须对每个人公开信息,让全体员工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鼓励创新企业文化还必须鼓励创新。
企业需要实现长期稳定、质量优良的产品和服务。
这是每个消费客户所期望的,但我们不能停留在这个层次。
企业文化需要不断的创新,不断地推进产品和服务的发展。
每家成功的公司都拥有一种先进的创新机制,它可以推动公司业务的创新和全员员工的自主创造。
四、强化员工教育建立持久的企业文化靠的是员工培训。
企业文化 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反思
★★★文档资源★★★一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hein,1984),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
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西方工业化发展到以大机器和生产流水线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阶段,企业经营者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在这种条件下,泰勒的科学管理模式和韦伯的“科层制”的应用就导致了一系列理性化的科学管理实践,但是,它们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经济的报酬。
科学管理理论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当时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霍桑实验”使人们注意到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等因素对组织效益的影响,开始关注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人的社会性需要,于是导致了一系列激励理论的出现。
这些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提出用“社会人”概念来代替“经济人”的假设。
五六十年代系统论的应用和权变理论的发展导致了西方组织管理在七十年代的“战略热”和“系统热”,即重点由组织内部的管理转向战略管理,强调组织结构和系统的协调与适应能力(徐联仓,1993)。
八十年代初,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领导人用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形成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教育新成员,并在此过程中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进行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
新时代十年企业文化先进经验
新时代十年企业文化先进经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新时代的十年里,我国企业紧紧围绕企业文化先进经验,不断创新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价值,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以下是新时代十年企业文化先进经验的总结和分享。
一、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价值观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员工的主体地位,关注员工的价值观、职业素养和精神追求,通过强化价值观引领,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强化企业文化创新,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企业文化创新是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特征。
企业要不断关注企业文化建设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相结合,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文化落地生根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落地生根,真正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员工行为中。
企业要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学习、培训和实践活动,使员工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将企业文化内化为员工的行为准则,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四、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辅相成。
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战略,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和实施,使企业文化成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推动力。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品牌建设、企业形象相融合企业文化是企业品牌建设和企业形象塑造的重要基石。
企业要注重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企业形象的融合,形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对外形象,提升企业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
企业要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传播正能量,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分享
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分享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一个积极、富有凝聚力和独特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还能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
一、明确企业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企业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
明确的使命能够让员工明白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清晰的愿景为企业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蓝图,引导员工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而核心价值观则为员工的行为提供了准则和规范。
例如,某知名互联网企业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作为企业使命,这一使命明确了企业的目标是为广大商家提供便利和支持,使得员工在工作中始终围绕着如何帮助商家解决问题、创造价值而努力。
该企业的愿景是“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企业之一”,这一愿景激励着员工不断创新和进取,以实现企业的国际化和领先地位。
其核心价值观包括“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这些价值观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成为员工行为的准则。
二、领导者的以身作则企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领导者的引领和示范。
领导者作为企业的核心人物,他们的言行举止、决策风格和管理方式都会对企业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践行企业的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
他们要积极与员工沟通,倾听员工的声音,关心员工的成长和发展,以实际行动传递企业文化的内涵。
例如,某制造企业的领导者经常深入生产一线,与员工一起解决问题,鼓励员工提出创新的想法,并对员工的努力和贡献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
这种亲力亲为的领导风格不仅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也使得企业的“创新、协作、责任”的价值观深入人心。
三、注重员工培训与发展员工是企业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因此,企业要注重员工的培训与发展,让员工充分理解和认同企业文化,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企业文化建设的举措经验体会与建议
企业文化建设的举措经验体会与建议首先要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方向。
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流行或模仿其他企业的做法,而是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阶段,明确企业独特的价值观和发展目标。
只有确定了方向,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有所依据,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
其次要注重沟通和参与。
企业文化建设不应该是由少数领导者制定并强制推行的,而应该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
企业应当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员工参与文化建设的讨论和决策,并及时将决策结果反馈给员工,让每个员工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参与和贡献。
另外要注重培养和激励员工。
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或规范,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培养和激励员工来形成一种共同的认同和行为准则。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培训、奖励、晋升等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要注重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持续关注。
企业应该将文化建设纳入日常管理,设立专门的组织或岗位负责文化建设的工作,定期组织文化主题活动,如团队建设、员工培训等,加强文化的传承和深化。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也获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首先是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文化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关键在于如何积极应对、及时总结。
企业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
另外是要精心打造文化符号和载体。
企业文化不仅仅是空洞的理念和口号,更要通过具体的符号和载体来传递和体现。
企业可以制定文化手册、设立文化墙、开展文化活动等,将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员工在工作中随时随地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力量。
最后,我要提供一些建议给正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
首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和创新自己的文化建设。
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分享
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分享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一个积极、独特且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凝聚员工的力量,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本文将分享一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希望能为正在探索企业文化建设之路的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明确企业使命和愿景企业使命和愿景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它们为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成功的企业往往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使命和愿景,并让全体员工深刻理解和认同。
例如,苹果公司的使命是“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创新、美观且易于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丰富人们的生活”,愿景是“打造全球最具创新力和影响力的科技公司”。
这种明确而高远的使命和愿景,激励着苹果的员工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从而使苹果成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
为了明确企业使命和愿景,企业领导者需要深入思考企业的核心价值、目标市场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同时,要通过广泛的沟通和讨论,让员工参与其中,使使命和愿景真正反映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愿望。
二、塑造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它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准则和决策方式。
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都离不开一套深入人心的核心价值观。
以华为公司为例,其核心价值观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
这些价值观在华为的日常运营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员工们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努力奋斗,不断创新,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企业在塑造核心价值观时,要结合自身特点和行业特点,确保价值观具有独特性和可行性。
同时,要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让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员工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
三、注重领导示范作用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领导者的言行举止、管理风格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往往以身作则,践行企业的价值观和使命。
比如,星巴克的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注重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经常深入门店与员工交流,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企业文化建设在中国发展及经验教训智汇蓝图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回顾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企业文化潮流兴起。
80年代中期企业文化理论传入中国。
顺应国际企业文化兴起的大潮,吸收国外一些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中国许多企业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
和国外相比,中国企业文化的实践和理论总结,从总体上看起步并不算晚,但是就自觉的理论建设以及同生产经营相结合取得实效来说,存在的差距比较大。
进入21世纪,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将掀起新的高潮。
我们试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发展作一番回顾。
当代中国的企业文化,与改革开放共命运,与国际企业文化潮流相耦合。
其发展过程大致上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及时引进,开始实践。
这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头十多年,覆盖了20世纪80年代。
企业文化作为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阶段,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这时科学已进入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时期,企业文化理论就是管理科学发展的新综合。
一些企业家进行了经验总结,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写了《实践经营哲学》,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写了《日本造》,引起人们注意。
有一批专家学者对世界各国企业文化的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许多国家出版了大量企业文化理论著作,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特雷斯·E·迪尔和美国麦肯锡公司专家阿伦·A·肯尼迪合著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管理学院日裔教授威廉·大内著的《Z理论——美国企业界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美国麦肯锡公司研究人员托马斯·J·彼得斯、小罗伯特·H·沃特曼著的《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研究院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院教授安东尼·阿索斯著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等。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对国外企业文化开始引进和介绍。
国内学术界最早介绍企业文化的是《世界经济》杂志1982年第10期发表的杨斌关于《Z 理论》和《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两部企业文化名著的评介文章,但并未出现“企业文化”的字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回顾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企业文化潮流兴起。
80年代中期企业文化理论传入中国。
顺应国际企业文化兴起的大潮,吸收国外一些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中国许多企业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
和国外相比,中国企业文化的实践和理论总结,从总体上看起步并不算晚,但是就自觉的理论建设以及同生产经营相结合取得实效来说,存在的差距比较大。
进入21世纪,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将掀起新的高潮。
我们试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发展作一番回顾。
当代中国的企业文化,与改革开放共命运,与国际企业文化潮流相耦合。
其发展过程大致上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及时引进,开始实践。
这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头十多年,覆盖了20世纪80年代。
企业文化作为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阶段,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这时科学已进入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时期,企业文化理论就是管理科学发展的新综合。
一些企业家进行了经验总结,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写了《实践经营哲学》,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写了《日本造》,引起人们注意。
有一批专家学者对世界各国企业文化的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许多国家出版了大量企业文化理论著作,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特雷斯〃E〃迪尔和美国麦肯锡公司专家阿伦〃A〃肯尼迪合著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管理学院日裔教授威廉〃大内著的《Z理论——美国企业界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美国麦肯锡公司研究人员托马斯〃J〃彼得斯、小罗伯特〃H〃沃特曼著的《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研究院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院教授安东尼〃阿索斯著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等。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对国外企业文化开始引进和介绍。
国内学术界最早介绍企业文化的是《世界经济》杂志1982年第10期发表的杨斌关于《Z 理论》和《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两部企业文化名著的评介文章,但并未出现“企业文化”的字样。
企业文化理论传入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舶来品”一上岸就受到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关注和欢迎。
80年代,国内陆续引进和介绍了国外企业文化理论学说,翻译出版了大量著作,这为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时期,企业文化的研究以探讨基本理论、总结历史经验为主,并分析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组织气氛、人力资源、企业环境、企业策略等企业管理过程的关系。
8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企业文化热。
许多企业把培育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列入议事日程。
一些企业(如北京电视机厂)还设立了企业文化处。
当时注重的是企业精神、企业口号、企业作风、企业风貌等。
各地举办过多次企业文化研讨会,各种企业文化学术团体及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企业文化“热”起来了,但许多人并不认为这种“热”是正常和合法的。
我国不少媒体在列举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种种表现时,甚至列出一条“用企业文化冲击思想政治工作”。
如果企业文化真的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冲击,那就是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冲击,就没有“合法”的地位。
在这个初始阶段上“热”起来的企业文化,需要争取自己的合法地位。
1984年,时任天津市领导的李瑞环,就在天津市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提出要“进一步发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和家庭文化等群众业余文化活动”。
1986年召开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讨论会,对企业文化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1987年9月,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及一些企业共同发起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企业文化研讨会。
广东梅山实业总公司在1985年《职工教育(规划)》中明确提出企业文化建设,1986年,又制定了《企业文化发展战略》。
1988年7月15日,公司经理陈煊给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写了封信,邀请他参加广州市委8月10日组织召开的“企业文化现场研讨会”。
于光远于7月30日回了一封信。
他们的通信在1988年8月10日《经济日报》发表,这对各地开展企业文化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1988年9月,在四川成都召开了一次企业文化研讨会。
同年11月,在浙江杭州也召开了一次企业文化研讨会。
复旦大学的苏勇编撰了关于企业文化的一本书,于光远热情地为之作序。
于光远认为企业文化有五个层次:(1)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日本首先推行开来的一种企业管理方面的文化;(2)企业要运用的各种经营文化和管理文化;(3)旨在提高企业职工文化水平、文化素质和满足企业职工文化需求的文化;(4)由企业去进行的满足企业外社会广泛需要的文化;(5)旨在提高企业家参与国家有关经济政策制定和实行的意识和提高企业家这方面能力的文化。
1988年11月,由一批长期从事经济和文化建设工作的老同志和企业家、专家学者发起成立了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薄一波为名誉理事长,韩天石担任首任理事长。
研究会编辑出版《企业文化》杂志,陆续组织出版了《中国企业文化大辞典》和30余本有关企业文化的著作。
1988年12月,职工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企业精神大全》。
80年代后期,当企业文化在我国刚刚“热”起来的时候,在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三中全会原则通过并于1988年正式发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中,虽然没有出现“企业文化”一词,但提出要“大力培育富有特色的企业精神,把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同企业承担的特定任务结合起来”。
这个通知,在企业文化热的社会背景下,使得“把塑造企业精神作为企业文化抓手”的观念,变成了中国所有企业的共识。
实际上,这就为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奠定了政策和思想基础。
位于湖北十堰的第二汽车制造厂是国内较早倡导企业文化建设的大型企业。
当时的厂长陈清泰说:“二汽的企业文化,应是我们待人处世所遵循的原则,是二汽家庭中的职工之间、二汽与社会交往的价值观。
它代表了我们的信念、精神、行为准则,是我们制定政策的基础。
”“二汽”成立了企业文化研究会,创办了《企业文化》杂志,总结出以“视今天为落后”的二汽哲学为核心,以系统观、发展观、动力观、创造观为基本结构的“二汽文化”,有力地推动了二汽集团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一些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培育“企业精神”闻名的企业,如大庆油田、鞍钢、上海无线电十八厂等,对本企业传统进行解剖和升华,提出了更具时代特点的新的企业文化。
一些后起之秀,如朝阳重型机器厂、广州白云山制药厂、北京第四制药厂等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老企业焕发青春,如天津碱厂发扬民族企业家范旭东办厂时的“四大信条”,形成“团结,奋进,必胜”的“天碱精神”;上海江南造船厂弘扬“一坚持四勇于”(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拼搏,勇于挑重担,勇于探索,勇于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江南精神”;北京市百货大楼继承和发扬了著名劳动模范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
高新技术企业瞄准世界一流企业,提出了起点较高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
合资企业融合了不同文化,形成一种“合金文化”,如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吸收了“在制造产品之前必须制造人才”的松下企业哲学理念,把人当做管理的中心环节。
这一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企业文化的著作,如:邹广严主编《管理之魂——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尹元玄主编《企业精神塑造论》;郝镇华著《企业文化论》;路英民主编《企业文化探索》;上海产业社会学研究会编《闪光的企业精神》;以《企业文化概论》为名的就有几本(分别由张宗源、黎永泰,袁礼周、孙红涛,魏承思主编)。
1989年11月,在湖北襄樊召开了企业文化学术研讨会,会后出版了会议论文集《企业文化研究(第一卷)》(于光远主编,丘亮辉、罗长海副主编,1990),主要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经验的总结。
第二阶段:进入坦途,形成热潮。
这个阶段,是我国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时期,覆盖了20世纪90年代。
1990年5月1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李瑞环,在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六次年会上发表讲话,明确指出:“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化现象,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中去,在满足人们审美需求和兴趣爱好的过程中,使群众得到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进而帮助人们分清是非,提高觉悟,树立正确思想,升华精神境界,这是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这就旗臶鲜明地否定了“企业文化冲击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判断,肯定了企业文化受到广大群众欢迎,提出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任务。
1990年10月24日,李瑞环在全国“扫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结合会议主题指出:“对形式多样的节日文化、民俗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等群众活动要精心组织。
”1992年,中共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提出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
1993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这个决定在论述“改革和完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时,明确地提出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优良的职业道德,树立敬业爱厂、遵法守信、开拓创新的精神”的要求。
这导致了对企业文化的一次认识上的飞跃: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职工群众的业余活动,更主要的是企业领导的本职工作;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要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更主要的是必须是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企业文化是企业做大做强、竞争取胜的根本保证。
从此,中国的企业文化的发展,不仅名正言顺,而且进入了坦途。
1997年,中共十五大重新明确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概念,使之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一起,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为企业文化的发展再次注入了强大动力。
中国企业界对企业文化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经过引进和传播、交流和研讨、创建和提升等过程,已取得很大成效。
90年代中期,以企业形象建设为重点,掀起了“企业文化热”,涌现出一批形成了先进企业文化模式的企业。
如首钢集团、海尔集团、联想集团、小天鹅集团、东方汽车集团、大庆炼化公司、沈飞集团公司、西安杨森集团、双鹤药业、中国新时代集团、大连三洋制冷、长安汽车集团、北京城建集团、平安保险公司等。
这个时期,注重研究组织文化,塑造企业形象,进而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追踪研究,并开始了定量化研究,提出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注重可操作化和实证性,并且注重企业文化与组织管理、领导艺术、企业竞争力、人力资源、企业竞争战略等的研究,同时开展了企业文化与跨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研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