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第十四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创新方案】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第十四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页眉内容[课时达标检测](限时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南京四校联考)下列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描述的是()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C.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D.稳态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解析:选C A、B选项描述的是稳态的调节机制,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作用下,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选项属于稳态的意义。
2.下列关于内环境各成分之间转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中的许多物质都能渗出毛细血管成为组织液B.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的组成成分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解析:选D淋巴不能渗出毛细淋巴管成为组织液。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人血浆中有氨基酸、葡萄糖、抗体、胰岛素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解析:选D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4.(2013·烟台模拟)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纤维素、CO2、Na+C.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解析:选A纤维素是植物中的多糖,血浆中没有。
胃蛋白酶属于消化酶,存在于消化液中。
呼吸酶位于细胞内,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5.(2009·上海高考)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电解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3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C.血浆与组织液的Cl-D.组织液与淋巴的Na+解析:选B细胞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需要多种酶共同参与,酶大多为蛋白质,因而细胞内液与组织液在蛋白质上相差较大。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件(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3.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成分
蛋白质 无机盐
营养物质(如葡萄糖) 代谢废物
(2)①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成分的异同点: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 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 。 ②本质: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 盐溶液 。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①溶液渗透压指溶液中 溶质微粒 对水的吸引力。 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有关。细胞外液渗透 压的90%以上来源于 Na+和Cl-。
3.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 渗透压 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 温度 和 pH 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正常的 血糖浓度 和 氧气含量 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4.稳态概念的发展 分裂和分化
结构与功能
教材隐性知识
源于选择性必修1 P10“思考·讨论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 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变 小 , 内环境 中 的水将较多地通过 渗透 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膨胀, 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的功能紊乱。因此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 后,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可以在饮水的同时适当补充一 些 电解质(或无机盐) 。
①内环境中的成分
归纳 总结
②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归纳 总结
(2)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①组织水肿 组织水肿是在一定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 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 的水肿现象。
归纳 总结
②组织水肿的原因归纳
归纳 总结
考点二
内环境的稳态
拓展 提升科学思维
2014届高考生物(人教全国通用)一轮复习《必修3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成因:
(3)影响因素
血浆中蛋白质浓度降低或组织液中蛋白质浓度升高,会 导致血浆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常见情况如 下:
2.酸碱度
(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2)维持因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 NaH2PO4—Na2HPO4等。 (3)维持酸碱平衡的体系:主要由Na+、K+、HCO3-、 HPO42-、有机酸和蛋白质构成,它们均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可以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 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
3.实验步骤 分组→向烧杯中加入自来水→测定起始pH→加入酸并测
定pH→冲洗烧杯,加入自来水→测定起始pH→加入碱并测定
pH→用缓冲液和生物材料代替自来水,重复上述步骤→画出 pH变化曲线图。 4.实验结果及结论 (1)自来水中加入酸或碱物质后,pH逐渐变小或变大, 而缓冲液和生物材料中加入酸碱后,pH几乎不变或变化不大 (如下图)。
2.能力方面:利用图表突破,利用细胞内环境的局部模式图、
系统的功能联系图展开对相关概念的学习和记忆。课标高考生物
试题对本章的能力考查,集中在理解、分析能力,因此除了掌握 基础内容外,还应加强对文字信息、模型图以及曲线图等的分析 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
一、体液、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1.体液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分
组成、理化性质、特点及应用。 (2)作简答题考查时,主要与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免 疫调节的实例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从近几年高考情况 来看,简答题试题往往对涉及生活中的常见病例进行分析。
4.命题趋势:
(1)本部分的高考命题很可能以与人体健康、生产生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六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下列能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A.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B.抗体的合成及加工C.肝炎病毒的增殖D.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解析:选D 人体内,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不在内环境中;抗体是蛋白质,其合成及加工由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完成,发生在细胞内,不在内环境中;肝炎病毒寄生在肝脏细胞内,其增殖也发生在肝脏细胞中,不发生在内环境中;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即该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
2.(2024·重庆四校联考)如图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①③④⑤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②⑥表示不同管道的管壁。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的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B.③和④在成分上最为相像C.①渗透压下降可导致③增多D.⑤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解析:选C 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表示血浆、毛细血管壁、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毛细淋巴管壁。
②(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③(组织液)和⑤(淋巴)的成分最相像,B错误;①(血浆)渗透压下降,会导致水分向③(组织液)渗透,引起③增多,C正确;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D错误。
3.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更而引起的病症是( )A.小腿抽搐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C.尿毒症D.养分不良性水肿解析:选B 小腿抽搐是由于内环境中钙离子浓度低造成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细胞形态的变更,属于遗传病;尿毒症是由于肾脏病变,导致内环境成分如尿素等超标;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的大量增加导致的。
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不行能发生化学反应B.内环境稳态受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影响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恒定不变D.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解析:选B 内环境中可发生化学反应,A错误;内环境稳态受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影响,B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相对稳定,C错误;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含答案解析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6分)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2.(6分)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值下降3.(6分)内环境稳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4.(6分)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5.(6分)如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有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6.(6分)(2015春•山东校级期末)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和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一)必考题29.(9分)回答下列问题:(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龙胆紫溶液属于性染科,能够使细胞中的着色;(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30.(11分)请回答下列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31.(10分)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尿量,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32.(9分)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回答下列问题:(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验证,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42.(15分)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分解成.(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酵母膏无机盐淀粉纤维素琼脂CR溶液水粉+ + + + ﹣+ +培养基甲+ + + ﹣+ + +培养基乙注:“+”表示有,“﹣”表示无.据表判断,培养基甲(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培养基乙(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43.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图所示.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0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后的X、Y、Z这3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小鼠,理由是.(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3)杂交瘤细胞中有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条.(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6分)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考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本题是对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功能、细胞衰老的特征、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激素调节的特点的综合性考查,回忆对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功能、细胞衰老的特征、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激素调节的特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故A选项正确;B、细胞衰老时,细胞膜透性改变,物质运输速率降低,故B选项正确;C、甘油因为不带电,分子量相对较小,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因此穿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选错误;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调节细胞代谢活动,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故D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对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功能、细胞衰老的特征、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激素调节的特点的综合理解应用,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2.(6分)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值下降【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光合作用光反应中发生的物质变化主要有:2H2O4H++O2↑+2e,ADP+Pi+能量ATP,NADP++H++2e NADPH.暗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有:CO2+C52C3,C3(CH2O)+C5.【解答】解:A、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使光反应停止,O2的产生停止,故A选项正确;B、光反应停止后,导致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抑制暗反应,因此CO2的固定应减慢,故B选项错误;C、由于光反应产生的ATP减少,而ADP的含量相对增多,因此的比值下降,故C选项正确;D、同理可知,光反应生成的NADPH的含量减少,NADP+的含量就相对增多,因此比值下降,故D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考生在分析时明确罩上黑布后光反应将立即停止,然后根据光反应中物质变化判断A TP和NADPH的含量变化,进而确定对二氧化碳固定的影响.3.(6分)内环境稳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解答】解:A、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故A选项正确;B、温度、pH影响酶的活性,内环境温度、PH维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故B选项正确;C、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依赖于钠离子内流,维持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故C选项正确;D、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故D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对于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4.(6分)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解答】解:A、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故A选项正确;B、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故B选项错误;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故C选项正确;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含有色素,呈紫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故D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该实验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6分)如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有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考点】真题集萃;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分析系谱图:图示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用A、a表示),则Ⅰ﹣1和Ⅰ﹣3的基因型均为aa,Ⅱ﹣2、Ⅱ﹣3、Ⅱ﹣4、Ⅱ﹣5的基因型均为Aa,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据此答题.【解答】解:A、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无论I﹣2和I﹣4是否纯合,II﹣2、II﹣3、II ﹣4、II﹣5的基因型均为Aa,故A选项错误;B、若II﹣1、Ⅲ﹣1纯合,则Ⅲ﹣2是Aa的概率为、Ⅳ﹣1是Aa的概率为;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若Ⅲ﹣4纯合,则Ⅳ﹣2为Aa的概率为,所以Ⅳ代中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与题意相符,故B选项正确;C、若Ⅲ﹣2和Ⅲ﹣3一定是杂合子,则无论Ⅲ﹣1和Ⅲ﹣4是同时AA或同时Aa或一个是AA另一个是Aa,后代患病概率都不可能是,故C选项错误;D、Ⅳ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概率与II﹣5的基因型无关;若Ⅳ的两个个体都是杂合子,则子代患病的概率是,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推断出图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代入各选项进行计算,看后代患病概率是否为即可选出正确的答案.6.(6分)(2015春•山东校级期末)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和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考点】种间关系.【分析】物种之间的关系分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互利共生是指同生共死的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如大小草履虫;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如猫和老鼠;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如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解答】解:A、稻田中青蛙以稻飞虱作为食物,两者为捕食关系,故A选项正确;B、水稻和青蛙并未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故B选项错误;C、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故C选项错误;D、水稻和病毒V之间是寄生的关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一)必考题29.(9分)回答下列问题:(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杀死细胞,并使细胞散开,龙胆紫溶液属于碱性染科,能够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核的功能.【分析】1、观察大蒜根尖细胞分裂的实验中,解离过程剪取根尖2﹣3mm(最好在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碱性染料可使染色质或染色体染成深色.2、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双层膜,上面有孔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核仁和染色质.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解答】解:(1)盐酸酒精混合液是解离液,解离的目的是杀死细胞,并使细胞散开.龙胆紫是碱性染料,可将染色体着色.(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故答案为:(1)杀死细胞,并使细胞散开;碱;染色体;(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实验中有关实验操作步骤和细胞结构的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30.(11分)请回答下列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光裸岩石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次生演替所需时间短的原因是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考点】群落的演替.【分析】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解答】解:(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2)人的作用加速了土壤的风化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土壤的原有结构,但仍会在土壤中保留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故人的作用会加速演替的速度.(3)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故答案为:(1)光裸岩石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次生演替所需时间短的原因是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3)变快;未发生改变.【点评】本题考查了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定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不同群落的结构特点及其对光能的利用情况等,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31.(10分)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呼吸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下降;(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增多,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会(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如排出出现障碍,二氧化碳溶于水中形成碳酸,使pH下降.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生成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增多.3、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与细胞内液的浓度差发生改变,细胞内液也会发生变化.【解答】解:(1)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呼吸系统排出到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会造成pH下降.(2)血浆葡萄糖大量进入组织细胞,则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多.(3)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发生改变.故答案为:(1)呼吸系统;下降;(2)下降;增多;(3)会.【点评】本题考查血糖代谢、水平衡代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32.(9分)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回答下列问题:(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抗病矮秆优良性状的新品种;(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高秆与矮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验证,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将纯合抗病高秆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杂交.【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利用基因重组原理进行杂交育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2014全国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人体内环境稳态、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福建)2、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要消耗ATP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福建)27、(12分)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h后检测Na+-K+-ATP酶活性及细胞活力。
实验结果如下: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
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SDH总活性由该组细胞数及每个细胞SDH酶活性共同决定。
(1)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将答题卡中柱状图补充完整。
(2)细胞培养时,需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
请用方框在答题卡血细胞计数室中标出计数区域。
(3)本实验毒性评价指标所反映的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或表现为杀伤作用致细胞数减少,或表现为抑制了细胞的(生理过程)。
实验数据表明,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
(4)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会损伤DNA,使基因和原癌基因表达异常。
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执行的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北京)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2、D(北京)31、(16分)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
研究结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
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癌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1)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________连接,导入受体细胞。
【三维设计】201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追踪检测 ( 二十三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理一、选择题1.以下对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若内环境稳态不可以保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遇到威迫C.血浆浸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人体强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致使血浆pH 明显降落2.(2013 ·苏北四市三模) 人体稳态的调理能力是有必定限度的。
以下现象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严寒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胰岛 B 细胞受损出现尿糖C.强烈运动后,人体血液pH 由 7.42 降落到 7.38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开释增添3.(2013 ·厦门质检) 以下对于人体体温调理过程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酷热环境中,毛细血管缩短,汗液分泌增加B.酷热环境中,中暑是神经调理杂乱致使的,与体液调理没关C.严寒环境中,位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理中枢喜悦,促使机体产热D.严寒环境中,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加,这一过程受神经—体液调理4.将大白鼠从0℃移到25℃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响是()A.耗氧量减少,体内酶活性不变B.耗氧量减少,体内酶活性高升C.耗氧量增添,体内酶活性不变D.耗氧量增添,体内酶活性高升5.(2013 ·石家庄检测) 以下诸多要素中,可能惹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毛细血管壁损坏②长久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堵塞④花粉等过敏原惹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添⑤肾炎致使血浆蛋白丢掉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6.以下图为水均衡调理机理,请据图判断甲、乙、丙挨次是()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7.研究人员在室温条件下对实验小鼠进行以下办理:切除甲鼠的大脑皮层,损坏乙鼠的下丘脑,两只小鼠的其余构造保持完好。
人教版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配套试题汇编 专题14 免疫调节 .pptx
生效应 T 细胞,效应 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能加强其他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抗体与入侵机体的
麻疹病毒结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答案:B。
3.(2012 年福建理综卷,4,6 分)将小鼠 B 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 鼠 T 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 T 细胞凝集成团。T 细胞凝集现
答案:A。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考 1 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考查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
向 扫 命题 描
结合图像、表格等形式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2
和综合应用能力,题型以非选择题为主
剖析
命 题 动 向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主要考查免疫的过程,会与抗体的合成、 分泌与基因表达、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相联系,形成学科内综合题,还将以实验设
学海无涯
答案:B。 2.(2012 年重庆理综,3,6 分)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
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 T 细胞和抗体
象的出现是因为( )
A. 小鼠 B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 小鼠 T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 小鼠 B 细胞和小鼠T 细胞有相同抗原
D. 小鼠 T 细胞和家兔T 细胞有相同抗原 解析:考查特异性免疫过程和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小鼠B 细胞注入家兔体
内,能诱导家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这些抗体和记忆细胞在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会发
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四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时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
"【创新方案】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四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时达标检测新人教版 "[课时达标检测]限时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2·南京四校联考下列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描述的是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C.温度、L实验材料→测o/L的HC溶液、摇匀→测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开始时都应测量三种材料的H,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用如右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试回答:①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事实的是_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________作用。
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缓冲液是由弱酸强碱盐组成的,具有缓冲作用,能维持H的相对稳定。
2014年高考生物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H单元 稳态与脊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H1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及水与无机盐的平衡3.H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内环境稳态就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就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3.D[解析]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从而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 项正确。
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与pH 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从而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项正确。
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C 项正确。
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中,不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发生在内环境中,D 项错误。
3.H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就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3.A[解析] 组织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发生物质交换,氧气由组织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所以回流的组织液氧气含量降低,A项错误。
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就是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并保持动态平衡的,B项正确。
血浆中的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回到血浆,C、D项正确。
2.D3、C3、I1、H1[2014·山东卷]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变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就是()A.细胞体积增大,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提高B.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减弱C.生长素浓度升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加快D.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2.D[解析] 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膜面积与细胞体积的比减小,与外界物质交换速率降低,A项错误。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高考AB卷 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专题14 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A卷全国卷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1.(2015·全国课标Ⅰ,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解析组成内环境的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交换物质,静脉滴注的生理盐水中的水和无机盐离子可以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A正确;正常机体可以通过调节维持稳态,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机体可以通过泌尿系统把一部分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故B错误;在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占有明显优势的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因此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中的钠离子主要留在细胞外液中,故C、D错误。
答案A2.(2014·课标卷Ⅰ,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解析机体通过调节,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正确;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细胞内外Na+的浓度差和K+的浓度差有关,因此,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的产生依赖于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C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而不是内环境中,D错误。
答案D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3)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解析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达到平衡状态是机体稳态的一种具体体现。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突破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定时跟踪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001]
25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
下图中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A.①②③① B.②①③②C.③①②③ D.②③①①2.(2012·安徽合肥质检)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2-4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D.细胞内外液Na+、K+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3.生命活动的各个层次均存在稳态的现象,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内环境的稳态发生变化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环境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C.机体中的免疫系统对维持内环境平衡和稳态具有重要作用D.反馈调节在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对维持稳态意义重大4.下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上图中的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内环境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比血浆含有更多的蛋白质D.淋巴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6.下列关于人体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严重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B.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直接由下丘脑所控制的神经来完成C.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在体温调节的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D.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7.人体能适应冬夏气温较大的变化,而单个细胞却只能在37 ℃左右很窄的幅度生活。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2014年全国各省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B类(初级理解)(2014新课标Ⅰ高考真题)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2014新课标Ⅱ高考真题)3.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2014北京高考真题)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2014福建高考真题)2.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吸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2014上海高考真题)30.人体肌肉细胞分解氨基酸产生氨,这些氨可通过一定的途径在肝脏细胞中形成尿素,最后排出体外,大致过程如图10,下列关于①~④各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水解过程B.②是脱氨基过程C.③是转氨基过程D.④是糖酵解过程(2014江苏高考真题)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2014海南高考真题)12.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B.胰岛素的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C.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D.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2014海南高考真题)14.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达标检测](限时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南京四校联考)下列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描述的是()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C.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D.稳态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解析:选C A、B选项描述的是稳态的调节机制,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作用下,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选项属于稳态的意义。
2.下列关于内环境各成分之间转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中的许多物质都能渗出毛细血管成为组织液B.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的组成成分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解析:选D淋巴不能渗出毛细淋巴管成为组织液。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人血浆中有氨基酸、葡萄糖、抗体、胰岛素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解析:选D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4.(2013·烟台模拟)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纤维素、CO2、Na+C.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解析:选A纤维素是植物中的多糖,血浆中没有。
胃蛋白酶属于消化酶,存在于消化液中。
呼吸酶位于细胞内,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5.(2009·上海高考)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电解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3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C.血浆与组织液的Cl-D.组织液与淋巴的Na+解析:选B细胞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需要多种酶共同参与,酶大多为蛋白质,因而细胞内液与组织液在蛋白质上相差较大。
6.右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②中C.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①中解析:选A由图可推知,①、②、③、④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乙酰胆碱是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其中的液体为组织液)的一种神经递质。
7.(2013·长春调研)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分解产生乳酸B.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C.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D.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解析:选A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分解产生乳酸为细胞内代谢过程。
8.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解析:选B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机体通过无氧呼吸供能,产生乳酸,使血浆pH降低。
血浆中的缓冲对H2CO3/NaHCO3中的NaHCO3可与乳酸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乳酸钠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H2CO3分解,CO2经呼吸系统排出体外,从而对血浆pH起缓冲作用。
9.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A.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B.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解析:选D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血糖、CO2、O2及尿素等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而血细胞属于组织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10.下列与人体稳态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神经调节来维持B.肾脏不是内分泌器官,其病变不会直接影响内环境的稳态C.缺水情况下,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升高,相应的细胞内液渗透压会降低D.下丘脑在稳态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它和血糖、水盐、体温的平衡调节都密切相关解析:选D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的维持依靠的是体液内的缓冲物质;肾脏是排泄器官,其病变会引起血浆成分的变化(如尿毒症),从而影响内环境稳态;内环境和细胞内液之间隔着细胞膜,水分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故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细胞内液中的水分会进入细胞外液,从而引起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相对升高。
11.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解析:选C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佝偻病是机体缺少钙盐引起的。
人体的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12.(2012·东城区综合练习)右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则相反C.若③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③和⑤D.若③为骨骼肌细胞,运动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解析:选C饭后半小时,血糖浓度升高,导致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所以①处胰岛素浓度高于⑤处;若③为脑细胞,由于脑细胞不断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氧气释放CO2,所以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CO2的浓度则相反;若③为骨骼肌细胞,由于运动消耗葡萄糖,所以①处血糖浓度低于⑤处。
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0分)下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填标号)。
(2)如果该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患肝炎时,则B端与A端的液体相比,明显增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如果该图为鼻黏膜的局部结构模式图,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________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最终会使________(填标号)的通透性增强,引起鼻黏膜水肿。
(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如下图所示,说明: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解析:(1)图中①为细胞内液、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淋巴、⑤为毛细血管壁。
组织细胞与组织液、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物质交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2)图中箭头表示血流方向,由于组织细胞代谢,B端流出的血液中含有较多的CO2、尿素,同时由于患肝炎,肝细胞通透性增大,因此谷丙转氨酶可以释放到内环境中。
(3)初次进入机体的过敏原刺激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组织细胞的表面,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最终会使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引起鼻黏膜水肿。
(4)注意该概念图是根据内环境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来构建的。
成熟红细胞将携带的氧气释放并扩散到其细胞外液即血浆中,血浆中的物质可以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而组织细胞又可直接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注意实线箭头表示O2,虚线箭头表示CO2。
答案:(1)①与③、②与③③④(2)CO2、尿素、谷丙转氨酶(3)组织细胞⑤(4)如下图所示:14.(10分)下面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人呼吸受阻,导致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
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
(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共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
解析:(1)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O2排出CO2,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
(2)组织细胞内CO2的浓度高于组织液中,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3)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首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进入毛细血管(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再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
答案:(1)呼吸消化泌尿循环(2)组织细胞内CO2的浓度高于组织液中(3)降低碳酸氢钠(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5)515.(20分)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Na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分别加入25 mL实验材料→测pH→滴加0.1 mol/L的HCl溶液、摇匀→测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开始时都应测量三种材料的pH,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用如右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试回答:①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事实的是_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