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危机与中国发展形势与政策16
2023形势与政策论述题
2023形势与政策论述题2023年,中国形势与政策将继续受到国际和国内发展变化的影响。
面对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多元化的国家安全、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格局、急剧变化的国内社会经济环境,中国政府将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社会风险防范,以稳定国内市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一是深化供给侧改革,根据当前国内外环境加强金融监管,实行财政改革,完善强制预算管理,抑制不必要的支出,改善政府财政政策。
同时,加快体制改革,改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市场决策机制,完善多元容忍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大产权保护力度。
二是加强政府财政支出管理,深化财政支出改革,实行定额支出,提高支出效率。
同时,要加强公共财政预算管理,完善民生生活保障,包括削减医疗保险费用、就业促进政策等,建立一个以公平正义为中心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是加快国家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推进网络安全法,建立完善的国家安全机制,推进市场主体素质提升,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民众的权益保障制度,维护国家国民的合法权益。
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完善交通、电力、水利、市政、环境等基础设施,开展基础设施改造,促进社会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同时,加大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投入,以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国家领导人才。
五是加大经济外交力度,积极拓展国际经济合作,扩大影响力,开展更大规模的双边贸易谈判,开展产业交流合作,推动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国际投资友好环境,吸引外来资金,提升国际经济地位,强化全球治理能力。
总而言之,中国政府将制定合理的政策,全面加强资源配置与利用,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促进社会发展,把中国的经济环境、技术创新和社会风险防范等因素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稳定国内市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摘要: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如何积极地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已经成为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世界经济的基本情况良好,主要经济体(如美国、中国、印度、欧盟等)总得来说是保持增长的。
但世界经济运行也面临着全球经济发展失衡加剧、战略性的资源价格不稳定、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和挑战.此外,全球热点地区矛盾持续、恐怖主义活动的不时发生、核威胁等现状也增加了世界经济运行的成本与风险.关键字:风险经济发展机遇挑战中国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采取正确的措施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去,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①。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已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局面,从全球通胀升温不止到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世界经济出现二战以来首次负增长,贸易出现大幅度下降。
就业、债务、通胀等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也可能进一步分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正在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不容忽视。
正确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了解该趋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科学的进行宏观调控,保证政策的弹性和灵活性,对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经济发展趋势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进入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发展中国家则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全球产业调整转移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和新趋势.②2010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养精蓄锐、调整力量的转折点,在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和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较为强劲,发达国家探底企稳,发展中和新兴国家稳步回升。
2016中国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模板
《形势与政策》论文学号:1503140214班级:机电1521任课教师:张彬时间:2016年6月4日星期六2016中国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内容提要:关键词:世界经济环境,经济、2016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日前提醒,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令人失望且不平稳”。
世界银行也预测,面对多项周期性和结构性不利因素,全球经济增速在2016—2017年将只有“小幅度改善”总体判断复苏乏力态势难改2016年世界经济仍将呈现复苏乏力态势。
发达经济体总需求不足和长期增长率不高现象并存,新兴经济体总体增长率下滑趋势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方向不一致,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外汇与金融市场动荡,地缘政治变化和自然灾变等,都可能对世界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干扰。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预计2016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可能仅为3.0%左右。
全球物价形势也将持续低迷。
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总需求不足,是2015年主要国家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原因。
大宗商品价格在2016年仍将低位震荡,总体来看可能只有小幅度上行,难以推动全球物价水平上涨。
美联储加息不仅抑制本国需求扩张,而且将降低欧元区、日本和其他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放缓局面仍将持续,经济金融风险加大还将进一步抑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需求扩张。
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还有陷入通货紧缩的风险。
当然,巴西和俄罗斯等少部分新兴经济体处于物价高涨和GDP负增长并存的滞胀阶段,这些国家需要付出较大代价调整,较长时间后才能恢复到物价和经济增长同时稳定的局面。
全球贸易低增长局面难以得到根本扭转。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货物出口增长率曾于2010年—2011年间恢复到20%左右。
2012年开始,世界货物出口增长率急剧下跌,2012年—2014年间,基本保持在3%左右。
2015年全球贸易低迷状况进一步恶化,全球货物出口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
形势与政策--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素质讲座感想在听完两次讲座后,我对中国的经济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也明白了在当前经济形式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是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和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所得出的重大判断。
这一战略论断究竟由何得出?又将如何影响中国今后的发展轨迹?我国发展有很多有利条件。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金融危机剧烈动荡后的缓慢复苏之中,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的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没有因为这场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发生改变和逆转。
从国际环境看,一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在全球化调整发展中拥有新的优势。
二是金融危机后,各国致力于发展新技术、新产业,将成为推动全球新一轮增长的重要力量,我国在抢占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的竞争中具有新的机遇。
三是新兴大国地位上升。
我国等新兴大国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目前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多有利条件,主要是当前世界经济处于缓慢回升状态,已经从2009年的负增长转为了今年的正增长,贸易量也有所增加,特别是各国在金融危机后强调要加强国际间的金融监管,建立更加有效的国际金融新秩序,这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其次,按照马克思经济理论,在每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后,经济复苏的基础都来自技术进步、产业重组和设备更新,这将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全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机遇,经济发展不仅体现在量的增长,更多是质的飞跃,是建立在新一轮技术创新基础上的增长。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立足国内,无论改革开放经验的积累,还是科学发展理念的创新,中国经济已具备发展提升、再上新台阶的信心、实力和强劲的动能。
经济能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从国内发展看,我国具备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
一是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迈上新台阶,今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望突破4000 美元,正在由中低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迈进。
二是国内市场加快成长,巨大的消费潜力可以转化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与政策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与政策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格局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
十七大报告中的两个重要判断,“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当中”、“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金融危机后得到了更明显的体现纵观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两大主题。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领域等都有新的进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
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但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推动并影响世界形势发生深刻的变化。
主要特点有:(一)国际形势稳中有乱,总体上稳步趋向缓解。
各国人民建议公平待人、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升温。
必须和平、谋合作、促发展已经沦为时代的主流。
但是,美苏思维依然存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就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平衡的主要根源。
不断扩大军事集团,强化军事同盟,不利于维护和平、确保安全。
一些国家和地区仍存有诸多不平衡因素。
世界经济很不均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有秩序还在侵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利用人权等问题干预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轻微。
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引起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仍不安宁。
(二)面临世纪之交,各大国都着眼于在下个世纪国际新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相互关系正经历着重大调整。
它们相互借重,相互制衡,既合作,又斗争,关系更加复杂。
美国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表现突出,但遭到更加广泛的抵制和反对。
各大国立足于维护本身的战略利益,反对美国一家垄断或主导国际事务,主张多极世界。
各方都加强外交行动,寻求对自己有利的力量平衡,对外关系进一步多元化。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三)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仍占到主导地位,但军事安全因素的促进作用较前注重。
美国强化全球安全战略部署,着手构筑适应环境新形势的安全体系。
在欧洲加强北约促进作用,促进北约东扩;在亚太强化同有些国家的军事同盟关系。
美军费开支占到世界第一,仍就是全球最小的军火商。
日本正在凭借经济实力,不断扩展军事力量,企图快速迈向政治大国。
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的经济发展_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卫兴华教授_卫兴华
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的经济发展——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卫兴华教授被采访人:卫兴华本刊记者2007 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通过各种途径传导到世界各国经济,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导致世界经济的严重衰退。
作为日益开放的经济体,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
如何认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性质和发展趋势?如何有效化解这次危机的负面影响?本刊记者近日就这些问题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卫兴华教授。
现将访谈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本刊记者: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受到沉重打击,请您首先谈谈这一方面的情况。
卫兴华: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从美国国内来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由于银行破产、投资环境恶化和信贷收缩,企业难以在货币市场筹集资金,直接影响到生产和就业,导致了总供给的减少;另一方面,社会总需求也在下降。
银行信贷的收缩还同时导致了消费需求的减少,此外,“财富效应”造成的个人和企业的金融财富减少,也直接降低了美国的消费需求。
供给和消费的综合作用,使得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出现了下降。
仅从2008 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看,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分别比上一个季度下降0.5%和3.8%,2009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增长率下降 6.1%,欧元区为负2.5%,日本为负14.2%。
2009年以来,尽管由于各国采取多项政策措施,使危机暂时有所缓解,但经济下行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
工人失业人数增加,人们的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还在持续发展。
美国自2007年12月进入经济衰退至2009年7月,就业岗位减少了700多万个。
到2009年10月,美国的失业率激增至10.2%。
2009年4月初,美国靠领取食品券生活的人达到3 220万人,号称世界头号富国的美国,出现这么多靠领取食品券生活的人,集中反映了美国经济危机加深的程度。
从世界经济情况看,由于美国金融资产贬值,大量持有美国金融资产的各国金融机构都会在不同程度上遭受损失,少数国家的部分金融机构还因损失过大而倒闭。
论中国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发展趋势
论中国房地产经济陈宇(A4纸,正文小4 行距22磅字数2000 在最终的打印稿上的左上角写上一号)众所周知,在2008年,以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为标志,房地美、房利美申请破产,美联储注资等一系列的事件发生,宣告了作为世界经济中心的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进而对世界的经济领域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并逐步危及其他领域。
而在中国,提到08年,人们不禁想到了很多很多令国人感动与自豪的事件,同时,老百姓的生活也慢慢地变化。
当时,国内的猪肉及蔬菜价格,还有粮油价格开始上涨,经济出现通膨现象。
而耕地及商品房价格在小幅度的下挫后,也开始了上涨。
在国外,有08年代后来的一段时间里,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国际事件,北非如埃及等国家频发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更有愈演愈烈之势,政权摇摇欲坠,而在阿拉伯世界里也不平静,利比亚的战火,叙利亚的抗议等等,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难道这些事件它们之间就没有联系。
虽然目前,国外局势紧张,但国内的形势仍可以算得上是稳定的,但是我们仍不可以不未雨绸缪,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并相应地调整策略。
不得不注意的是,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浮动,大量的国外热钱涌入中国,并最终流向了房地产,房地产行业兴起,房市价格一路走高,每年都有较大的涨幅,有形成房地产泡沫的趋势。
为防止泡沫的做大及破裂,我们必须一预防为主,主动借鉴日本房地产破灭的经验教训。
日本房地产泡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日元的升值与日本房地产泡沫有直接联系。
1985年,迫于美、英等其他G5国家的压力,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日元加速了升值的步伐。
国际上许多资金流入日本并最终流入房地产市场,为其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准备了资金基础。
2.长期低利率政策加速了泡沫的形成。
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本政府开始实行并长期实行了低利率政策,连续多次下调基准利率。
日本国内资本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大幅增加,导致出现流动性过剩,大量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间接导致了房地产价格上涨。
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及其走向形势与政策论文
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5%。
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达到19.1%。
投资过快增长势头继续得到抑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3.2个百分点。
消费需求增长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加快1.8个百分点。
外贸进口和出口双双超过3000亿美元。
价格涨幅趋缓,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3%,涨幅回落1.3个百分点。
随着供给能力的提高和不合理需求得到有效控制,煤电油运紧张状况比去年有所缓解。
些企业的利润空间,更成为了推动国内物价上涨的一股重要力量,被称之为“输入型通货膨胀”2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世界经济,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危机面前,我国经济理论界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迅速投入相关研究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开展学术交流,积极建言献策,努力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贡献智慧。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经济形势,是经济理论界研究分析的热点课题。
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经济形势作出了判断和分析,对如何解决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3总体经济形势向好。
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我国经济下滑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经济出现回升势头,但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仍处于困难时期。
今年前几个月的经济数据喜忧参半,表明扩张性政策尚未完全抵消经济加速下滑的影响。
也有专家认为,虽然经济增长的严峻局面得到缓解,但真正企稳回升、进入持续上升通道仍需时日。
还有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已经触底企稳,但可能不是尖底而是平底,也就是经济发展将呈现U型走势,可能要经过两三年盘整后才能重回快速增长的通道。
经济结构趋于优化。
从产业结构看,低端工业增长减速,基础设施、服务业增长加速。
高能耗行业增长减速,经济增长回暖与单位能耗下降并存。
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的投资在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整体工业回暖的作用在增强。
从区域结构看,以往主要依靠东部地区率先恢复的危机应对模式有所改变,中西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明显快于东部地区。
形势与政策1000字结课论文中国经济
形势与政策1000字结课论文中国经济一、引言中国经济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发展形势备受国内外关注。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国际贸易形势的复杂化,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本文将通过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分析,结合政府的相关政策措施,探讨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和应对之策。
二、中国经济现状分析1. 经济增长态势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但近年来增速逐渐放缓。
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1%,创下近30年来的新低。
这其中既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也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消费升级等内在因素密不可分。
2. 产业结构调整中国正努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通过推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等措施,中国经济正在逐渐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3. 外部环境变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这对中国出口经济带来了压力。
同时,中国在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作出积极努力,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 经济下行压力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波及中国经济,实体经济受到了极大压力。
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增长稳定,同时注重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
2. 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领域风险不容忽视,强化金融监管,加大风险防范力度,避免金融风险向实体经济传导,维护经济金融稳定。
3. 产业转型升级中国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四、结语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政府应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要加强风险防范,保持经济金融稳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效日益明显,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经济总量日益上升;据数据显示,到2014年上半年止,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这样的成绩当然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一片低靡状态,中国也不例外,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失业率陡增,出口额下降;为寻求世界经济复苏,西方国家联手中国举行G20国峰会,讨论如何合作发展;实践已证明,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起了领跑者作用,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引擎;在2009年实现了经济增长突破8%的目标,2010年中国政府又投入40000亿,目的是刺激经济增长,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我们借次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成就,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合作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进城市经济文化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新一任领导人的上台,提倡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加大反腐力度,增加一些行业向民间资本开放,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与政治环境;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发展,即科学发展;为实现其目标,中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模式正由“粗放型”向“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因为从长远来看,只有节约型增长方式才能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中国当前是市场经济;“三农”问题是历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中之重,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为此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继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提高养老金的发放金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房地产市场”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热点,改革开放特别是1998年以来,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明显转变,住房消费有效启动,房地产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推进城镇化发展,改善居民住房条件,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多矛盾,普通居民没有能力购买高档房,而且部分商家从中在此“炒作”,使房地产市场秩序不太规范,为此中央政府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运行;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明显,人民币汇率逐渐上升,对此有利有弊;西方国家都强烈呼吁中国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此来促动其自身的外贸出口,因为中国劳动力比较丰富、廉价,是以加工业为主要出口的,一旦汇率有较大波动,中国出口将会减少;所以对此问题,自2007年人民币汇改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平稳的汇改政策,以此来推动经济平稳发展;到现在为止,中国外汇储备已突破20000亿外汇储备,足以说明中国对外开放取得的成效,但对外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贸易逆差的态势,且逐渐明显;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增长方式转变,建立新型科学的外贸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出口结构调整升级,提高出口的经济社会效益,大力推动科学进步和品牌发展;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在过去30多年中,尽管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其他绝大多数国家,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不仅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即使与同行发展水平国家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发展缓慢,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2.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3.体制不合理,产业和市场化程度低.4.国际竞争力薄弱,参与全球化程度低;根据上述问题,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需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1.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2.加快企业改革和重组,优化服务业组织结构.3.加快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4.加快开放步伐积极参与服务业全球化;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十分重要,我们要全面看形势;既要看局部,又要看全局;既要看现状,又要看趋势;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有足够的认识,引起高度重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中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在经济,科技,教育,民生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国的发展也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第2 / 4页地位得到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同时中国也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这不仅说的是政治环境,还有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欧美国家在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上和中国纠缠不清;由于人民币汇率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中国的出口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导致美国贸易赤字不断增长;美国等国家希望人民币升值,以改变这种状况;中国考虑到中国的出口贸易以及就业的压力,坚决拒绝人民币升值;一方面来说保持汇率的稳定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话,势必会降低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会使中国的招商引资遭受严重的打击,同时会大幅减少中国的出口,这样的话大批的民营企业就会倒闭,大量的工人会失业,会导致国家的政治环境恶化,社会不稳定;虽然人民币可以促进中国的进口,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这些都要在国家的经济局势稳定,社会安定的基础之上才会有意义;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使得美国人经济状况更加的糟糕,美国人大幅降低消费,特别是对中国商品的消费;由于美国人消费降低,导致中国的出口大幅下跌;大量的工厂倒闭,大量的工人失业;郎咸平教授说过,美国次贷危机是由于中国大量购买美国的国债,政府将资金注入银行,同时美国的利率很低,美国人大量地贷款用于买车和其他消费;才导致了次贷危机的发生;这不无道理,同时这与美国政府自身的调控和美国人不良的消费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中国政府面对此次危机提出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主要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一部分是支持企业的资金;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一大批的钢筋水泥企业的生产,而且带动了大量的就业,可是这些投资都是一次性的,建完就不会再去重复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的经济发展是不会持久的;同时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高铁,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大于交通运输的实际需求或者超出了人们的消费能力;比如高速铁路,其投资成本非常的高,而且成本回收的周期非常的长;一般只有政府才有这样的能力和魄力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建设;然而要收回成本,其票价必然不会低,有些线路价格将逼近机票的价格,使得很多路线的乘客往往是寥寥无几,实在是对资源的二次浪费;为何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如此之低当今流行语,“病不起”,“死不起”等都反映出普通老百姓极低的消费能力;其原因很多,首先是中国的人口多;中国的人口是怎样影响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的呢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力素质普遍提高,劳动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其工资却不能跟上这方面的提高,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人口太多,就算劳动力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劳动力过剩,使得劳动力的可替代性很高,工厂和企业就有更多的讨价还价的空间;如今大学的扩招也产生了同样的问题;大量的扩招,不仅严重地降低了教学的质量,而且造成劳动力的趋同化,使得大学生难以胜任工作,而且形成恶劣第3 / 4页的竞争;由于劳动力的工资不高,消费能力自然也不会高;另外就是房地产过热,导致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不得不被拘束在房产上;由于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家庭和房子有着特殊的情感,所以一般会首先考虑买房,其次是买车;开发商抓住了买房者的心理于是抬高房价,榨取老百姓的血汗钱;普通老百姓由于处于被动地位只能任由开发商漫天要价;其次是地方政府为了短期的利益和政绩,抬高地价,频频拍出地王;房地产开发成本又间接转嫁给了购房者;可以说地方政府在房价高涨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教育,医疗费用也是普通老百姓的重要开支;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被束缚,导致内需不振,同时外贸出口又遭遇寒霜;政府提出的三驾马车有两驾马车已经不能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作出相应的贡献,所以只能依靠通过加大政府的投资来拉动经济;由于政府的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在GDP所占比例甚至达到70%以上;试想一下,如果这些基础建设完成,中国应该用什么去填补空出来的GPP空缺;到时中国的经济就会停止不前,甚至出现大的滑坡;中国的政府投资行为似乎有点饮鸩止渴的意思,但又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政府如何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呢就是转变增长方式,控制产业链,把握产业链的高利润节点;中国如今的制造业主要是集中在制造;制造是整个产业链中利润最低的节点,会造成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和严重的劳动力剥削;美国人聪明之处就是控制了产业链,自己控制高利润的研发设计,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而把利润最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制造转移到中国,剥削中国的劳动力;而且往往造出来的产品都返销美国,国人并不能享受这些产品,真是“遍身罗琦者,不是养蚕人”;政府为了保障出口,保持着劳动力的廉价优势,或者通过出口退税的方式促进出口;这种思想方式似乎有悖于“经济发展,全民共享”的理念,为增长而增长的思维并不能真正实现国富民强;政府需要产业升级,加强产业链控制,重新审视经济增长的定义和意义;不能盲目地信从GDP指标,应该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思路;相信政府可以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真正达到国富民强;。
浅析中国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析中国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
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析中国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析中国发展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摘要:尽管目前全球处于金融危机,能源仍然起着重建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杠杆作用。
能否获取足够的石油和天然气来源,将决定中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未来。
关键词:中国,经济,能源;石油一、中国能源需求的基本情况近40年来,中国石油消费量增加了25倍,占世界的8.5%。
自1991年起,中国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9%增加到16%,接近于欧洲(18%)和最大石油消费者美国(21%)。
2008年,中国已加工3.42亿吨原油(增长了3.7%),增长率为2.7个百分点,低于2007年,燃料产量达到2.08亿吨(增长了6.9%);石油开采量接近1.9亿吨(增长了2.3%)。
中国的油田大体分布在七个相距较远的不同地区,其余数量众多的中小油田较分散。
近几年来,中国开发了拥有大量碳氢化合物的矿区,如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
2007年5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约30亿吨的大油田――冀东南堡油田,这是几十年来勘探发现的最大油田。
可是,这些勘探发现以及原油产出一时很难改变中国大量需求原油的现状。
中国政府期望加大勘探海域石油、天然气储量的开发力度,2010年,预计开采量上升3%,每天产量为390万桶。
截止1993年中国还是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原油生产供大于求。
而目前是石油进口大国且保持外部供应稳定上升的趋势。
2008年,中国进口了一亿七千九百万吨石油(增长9,6%),国家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上升了1.8个百分点,达48%(2020年将超过60%)。
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上升至每天1420万桶,其中1090万桶需要进口。
形势与政策-中国经济
形势与政策——中国的经济形势与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型升级的紧迫性、艰巨性与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剧变力、震荡力广度交融。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一波三折,贻害连连。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经济体,尤其是经济大国,无一脱身于危机之外,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乃至欧盟、美国经济危机影响的冲击力仍在扩大,形势十分复杂严峻。
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如此复杂恶劣,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2012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迎接外部的大风大浪之前,做好内部的充分准备是十分必要的。
资金流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面临严峻的外部经济环境下,加强资金管理相当于为提高企业生存能力设立了一道“防火墙”,只要资金正常流通运转,就能够积极应对外部经济环境,保障企业稳健的发展。
从目前来看,企业资金链的问题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体系和手段不完善,当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于资金流通风险及成本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各种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会集中暴露出来。
对于企业来说,提升资金流通效率要从根源抓起,改变以往的资金管理模式及工具,通过加强资金实时动态监控,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资金高效流通。
要实现对资金的实时、动态监控,必须改变以往的资金管理模式,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实现资金的高效管理。
要实现“资金不落地”必须依靠智能化的资金管理平台,这种智能资金平台能够与企业财务系统、ERP系统等实现无缝融合,并与商业银行的业务系统直联。
根据预设的程序,软件系统能够自动、准确、实时地把控资金流向,并且为企业高层的资金运作提供决策支持。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
在美欧日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世界普遍寄希望于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带领世界经济复苏。
中国一再表明,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做出应有贡献。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世界经济变局与我国面临的挑战
⾼中政治教学论⽂世界经济变局与我国⾯临的挑战世界经济变局与我国⾯临的挑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国际⾦融危机还在延续,西⽅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短期内难以缓解,国内经济运⾏中也出现了⼀些新情况新问题。
⾯对新的形势,我们应以更⼴阔的视野观察世界、观察中国,既增强信⼼和机遇意识,充分把握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也要提⾼忧患意识,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不断提⾼我国的综合国⼒和国际竞争⼒。
国际⾦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开始动荡,处于变局重塑之中,我国⾯临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扩⼤内需的战略性结构调整任务更加紧迫。
全球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部分取决于各国政策的实施及其相互配合状况。
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政策的不同步导致国际合作和政策协调难度增加,加剧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全球⼤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加⼤了结构性通胀风险。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抉择也⾯临两难。
⼀国际⾦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及⼋国集团地位衰落,⼆⼗国集团地位上升,但世界政治经济多极格局尚未形成。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强化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有利于中国争取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但同时也加⼤了中国应对错综复杂国际关系的难度。
国际⾦融危机后,世界进⼊新⼀轮的实⼒排序和重组阶段。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实⼒不断增长,开始向参与制定国际规则转变,在解决全球问题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但美国仍是世界上经济实⼒最强⼤的国家,美元依然是世界上暂难替代的中⼼储备货币。
虽然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有所弱化,但其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仍将继续维持。
因此,⽆论是从美国⾓度来说,还是从我国的发展来说,中美两国都需要在重⼤的全球问题上加强对话,增进相互理解与合作,⽆论是引领全球经济的复苏,还是有效应对⽓候变化、核安全问题,中美两国的合作都是⾄关重要的。
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其他经济体或⼤国如欧盟、俄罗斯、印度、巴西、⽇本等依然重要。
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探索论文: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探索论文: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遭受的最严重的外部经济冲击,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成为中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
在阐述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据此提出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
关键词: 金融危机;经济发展;对策研究2007 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向国外扩散。
特别是2008 年9 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变化,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并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风险越来越大。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遭受的最严重的外部经济冲击,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成为中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
因此,笔者在阐述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机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这次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据此提出了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传染机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纵观金融危机发生的历史,从1636 - 1 637 年荷兰郁金香泡沫破灭一直到目前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和力度都在不断加深,对世界经济的危害日益严重。
尤其在目前金融自由化、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金融市场也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
因此,金融危机很容易由一国传染到另一国,而且还会造成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连锁反应,即“金融危机传染”。
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涉及金融系统、投资和消费、实体经济部门、社会信用等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是一种多方面的综合效应。
总结分析历次金融危机,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传染机制。
(一) 贸易传染机制贸易传染机制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贸易,恶化另一个与其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的国际收支以及经济基础运行状况。
贸易传染机制主要是通过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得以实现的,即一国发生危机通常会造成货币贬值,这既增强了对直接或间接贸易国家市场的价格竞争优势,又使得国内经济(国民收入) 相对减少,从而减少了国外的进口。
《形势与政策》课程所学,“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题,简要论述个
《形势与政策》课程所学,“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题,简要论述个当今世界,大国关系是牵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冷战后各国关系呈现出新发展,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进一步发展,大国之间的关系格局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然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存、局部冲突与动荡仍存,世界各国关系虽然看似风平浪静,然而却深藏着风风雨雨。
国际关系时而缓和时而紧张,一切都建立在维护各国利益的基础之上。
当前大国关系主要指的就是美俄关系、中美关系、欧美关系以及中俄关系。
主要有以下几个态势:美俄关系在历经曲折发展后重新走向较量,中美在相互适应中积极探索双方互利的合作关系,同时欧美盟友重新获得合作动力,而中俄关系也迎来较为缓和的时期。
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一些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迎来了较快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不断扩大贸易、发展生产,例如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在借助内部改革和外部良好机遇的有利条件下,很快提高了自身在国际上的地位,这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有着很大的冲击,导致美国领导下的西方世界的地位有所下降。
从不久前的G7峰会来看,其走向与面临的问题无疑折射出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的变化。
一是G7峰会影响力下降,凸显西方发达国家整体实力削弱与国际格局多极化加速。
近年来,G7峰会的落寞与新兴大国快速崛起形成了深刻的比照。
冷战结束初期,G7曾囊括了世界前三大经济体,这7个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曾一度超过50%。
然而时过境迁,2014年主要新兴大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超过发达国家;其中,中印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跃居全球第一和第三位。
也是在2014年,由于乌克兰危机使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矛盾全面激化,G8峰会将俄罗斯排斥在外,重新变为G7集团。
由此可以看出,未来俄罗斯与西方集团博弈仍将持续升温,成为影响国际关系演变的重要变量。
三是面对此起彼伏的各种国际热点,本次G7峰会仍旧应对乏术、力不从心。
论2008年金融危机及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
论2008年金融危机及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引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
该危机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迅速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
本文将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1. 贸易受挫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大量国际订单取消或减少,中国的出口受到重创。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金融危机造成世界各地需求下降,国际贸易额大幅度下滑,给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压力。
2. 投资减少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波大规模的金融市场动荡,投资者信心受到重创。
外国投资者纷纷撤出中国市场,直接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发展。
此外,国内企业也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投资意愿减弱,导致国内投资规模减少。
3. 就业压力增加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企业普遍面临生存压力,裁员现象频发。
在中国,大量的企业关闭或裁员,就业形势严峻。
失业率上升,就业压力增加,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4. 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了巨大冲击。
以前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开始放缓。
2008年和2009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增长速度低于预期。
这一减速对于一个大规模生产型国家来说是不容忽视的,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难以预料的挑战。
二、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1. 积极的财政政策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中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稳定就业。
政府还推出了减税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
这些措施有助于缓解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2. 稳定金融体系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体系的弱点和风险,中国政府加强了金融监管,努力稳定金融体系。
国际金融危机论文(有关金融危机的论文):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与效应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论文(有关金融危机的论文):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与效应分析———基于凯恩斯理论【摘要】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
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2008年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产业振兴政策等。
从2009年的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看,这些政策是合理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文在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概览的基础上,运用凯恩斯理论对我国当前采取政策及其效应进行分析,认为应对金融危机,财政政策更为有效,货币政策可以配合财政政策进行,并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凯恩斯理论;国际金融危机;政策;效应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各种复杂的局面,国内发生了冰冻、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再加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受到一定的影响。
为了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我国政府加大了宏观调控,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产业振兴政策等。
从国家统计局2010年1月份公布的数据看,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四个季度增长分别为6.2%、7.9%、9.1%、10.7%。
从数据看,我国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未出现大的衰退,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表明前期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财政政策对经济回暖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我国这些政策方案充分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政策主张。
凯恩斯理论为我国加强宏观调控、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就是根据凯恩斯理论分析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及其效应。
一、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概览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8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但是2008年下半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主旨是扩内需、保增长。
(一)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采取一般是在遇到社会总需求减少或者整个国家遇到了某种灾难性事件时,如1930年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以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投资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1998年,我国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等。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__形势与政策论文
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越来越明显的成果。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经济总量日趋增加。
根据数据,到2014年上半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仅次于美国,这无疑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密不可分。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一直处于萧条状态。
中国也不例外。
那年,经济增长率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失业率急剧上升,出口量下降。
为了寻求世界经济的复苏,西方国家与中国携手举行了二十国集团峰会,讨论如何合作与发展。
实践证明,中国在金融危机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并已成为新一轮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2009年,它实现了突破经济增长8%的目标。
2010年,中国政府又投资4000亿元促进经济增长,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方面,我们借此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形象成就,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对外合作环境。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促进城市经济文化建设,从点到面,辐射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现阶段,新领导人上任,倡导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为民营资本开放一些产业,为国际资本创造了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
经济发展。
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
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从“快而好”发展到“稳健”,即科学发展。
为了实现其目标,中国政府加强了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从“粗放型”转变为“储蓄型”增长方式,因为从长远来看,只有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保持健康的经济发展。
广泛的增长方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中国目前是市场经济。
多年来,“三农”问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中之重,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步拉大了城乡差距。
因此,我们要坚定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继续扩大农村公共财政的覆盖面。
形式与政策论文(有关大学生就业问题)
形式与政策论文(有关大学生就业问题)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就业压力增大;今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
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
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
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
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
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
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3.自身原因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
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
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
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
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
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
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
二、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
形势与政策
摘要:据国际清算银行第79 届年会年度报告称,"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全球许多金融机构财务状况仍未好转,走出危机的路依然很窄。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遭遇了多年未遇的困难和考验。
所以,本文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隐患点和发展前景,提出了以自省为根本途径、以协作为必要条件等拯救经济的几点建议,旨在为中国经济的全面复苏提供参考。
如今,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我国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巨大,国内市场广阔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有很大潜力。
我们必须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调整金融环境任重道远。
关键字:中国当前经济状况、发展前景、金融市场中国当前经济状况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
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
2、复苏受挫与风险加剧的外部环境2012 年中国将面临外需放缓、资本流入流出加大与国际价格高位震荡等外部冲击。
欧洲债务危机已经中期化 在未来两年中 欧洲主权债务存在因局部动荡引发全面恶化的技术性和制度性的可能 意大利主权债务危机的出现将使目前出台的救助方案失效 引发深层次的汇率格局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的调整 导致世界经济的大震荡。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否恶化是2012 年世界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和不确定性。
3、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2012 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就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经过2 年的调控之后.将迎来包括交易额、价格以及投资等多方面的深度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金融危机与中国发展
班级:********* 学号:*********** 姓名:*******
论文摘要:危机,危机,危中有机。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中国经济受到一定的损失,但同时也为中国的更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大背景下中国应抓住机遇进一步的快速发展。
中国的发展具有哪些基础,哪些国家需要和那些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中国;发展;
一、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1中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核心,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特别是在21世界头8年,中国经济在世界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个台阶,2008年GDP达到4.4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今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空前增强。
随着经济的增长,特别是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中国更加广泛的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07年,中国对世界的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进22%。
中国同国际社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任务,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3美国这个全球超级大国整体实力下降。
从伊战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今天,美国无论是国际地位还是经济实力都大幅下降。
在伊战后其秘密监狱,略带战俘等行为使美国“明主·自由·法治·人权”旗手形象打的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下降。
使得美国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受损。
国际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受到冲击,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经济影响都大幅下降。
4其他重要经济国家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
欧盟一体化进程放慢,日本经济面临新问题,印度,巴西等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较大。
二、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国际需求
1当前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程序重构的过程中,不仅离不开中国更需要中国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中国已今非昔比,在朝核,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甚至是关键性作用。
美国平以己智力难以解决重大国际问题,但那些老有关键时刻不顶用——日本复苏艰难,欧盟各国各行其道,无法与美国“并肩作战”而中国在2008年经济增长9%,2009年要保持8%,世界要走出金融危机,离开中国不行。
在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的背景下,世界迫切希望借助中国帮助。
2周边国家,高度评价中国发展成就以及中国在周边地区的积极作用,希望中国发挥更大作用,承担更大责任。
中国与周边各国保持着密切的高层往来,与几乎所有周边国家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伙伴关系。
中国已被越来越多的周边国家视为“好邻居,建设性伙伴和没威胁的地区大国。
”周边国家普遍希望学习中国成功经验,搭乘中国发展的开车。
他们还希望中国在推动地区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地区安全和热点问题上承担更大的责任。
3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模式”关注日益上升,把中国发展当自身新机遇。
中国模式不同于已经失败的苏联东欧模式,也不同于眼下的西方模式。
拉美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拉美模式”的失败后,对中国发展的模式与经验关注度日益上升。
非洲国家普遍认为中国现在发展态势使中国对非洲的需求比60 年有显著提升,这正是非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非洲“向东看”的主张进一步加强。
很多非洲经济学家算过一笔账,非洲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以及经济发展所需的战略性资源,如果中国的中产阶级达到40%的规模,就有数亿人要进入中产阶级行列,这必将极大拉动全球包括非洲经济的发展。
中东伊斯兰更加强烈感受到,中国不仅是经济大国,更是一个在全球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
他们希望中国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支平衡力量,帮助他们减轻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带来的压力。
三、中国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1中国进一步发展有四大机遇
(1)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大国。
当代国际体系转型的大趋势是,从大国对抗转向大国合作治理全球问题。
“和平与发展”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当代国际体系转型是正相关的历史进程,这是中国政治崛起的历史大势。
(2)在全球经济中对中国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各国纷纷减少进口扩大出口,中国十三亿人口的大市场自然成为各国摆脱危机的突破口。
他们进入必将带来大量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必将进一步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3)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的崛起的道路不可缺少的战略依托。
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不仅有“金砖四国”的世界经济日益显著的影响力,又有“砖石七国”的迅速上升势头。
整个非洲经济也成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
也就是说,中国作为其中的一员,不是孤军奋斗,不是单兵崛起,发展阻力减少。
(4)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是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
2面临的风险挑战。
(1)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环境空前严峻。
美日欧经济同步衰退边缘,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朝核,伊核等国际热点升温,国际安全形势严峻,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
社会矛盾加剧,政局持续动荡,等等。
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对国家安全和发展造成重大挑战。
(2)中国发展面临许多内部困难。
经济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得不到有效发展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
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不够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过大,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比较突出。
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过大,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问题仍然较多。
这些问题是中国崛起面临的最大挑战。
总的看,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中国崛起的机遇,是中国从大而弱的国家走向大而强的国家,从地区大国走向世界大国的推进器。
在现今这复杂而快数多变的世界中,中国需要以更加灵活快变的机制更好的发展,更快的崛起。
中国正在快速崛起的伟大历史进程之中。
参考文献:
[1] 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11:245-255.
[2] 张小劲.《大国复兴之路》第四节“中国地位不能吸引我”2008.12
[3] 且东.《大危机》185节“节约型”社会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