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数学 21《直线与方程-两点间距离公式》课件 苏教版必修2 精品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2.1直线与方程2.1.3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第一课时两条直线的平行课件苏教版必修2

高中数学2.1直线与方程2.1.3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第一课时两条直线的平行课件苏教版必修2

[小试身手]
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不 重 合 的 两 条 直 线 的 倾 斜 角 相 等 , 则 它 们 一 定 互 相 平
行.
(√ )
(2) 如 果 两 条 直 线 互 相 平 行 , 那 么 它 们 的 斜 率 一 定 相 等 .
(×)
(3)直线 l1:ax+y+2a=0 与 l2:x+ay+2=0 互相平行,则
[活学活用] 1.若直线 l1:ax+y+2a=0 与 l2:x两直线平行,所以 a2-1=0,解得 a=±1.
答案:±1
2.直线 l1 经过 A(3,4),B(5,8),直线 l2 经过点 M(1,-2),N(0, b),且 l1∥l2,则实数 b=________. 解析:∵k1=85- -43=2,k2=b-+12=-(b+2), 又∵l1∥l2,∴k1=k2, 即-b-2=2,∴b=-4. 答案:-4
应用两直线平行求参数值
[典例] 已知直线 l1:mx+y-(m+1)=0,l2:x+my-2m =0,当 m 为何值时,
(1)直线 l1 与 l2 互相平行? (2)直线 l1 与 l2 重合? [解] (1)若 l1∥l2,需满足
m2-1=0, -2m2+m+1≠0,
解得 m=-1.
[解] (1)k1=1,k2=33- -11=1,k1=k2, ∴l1 与 l2 重合或 l1∥l2. (2)l1 与 l2 都与 x 轴垂直,通过数形结合知 l1∥l2. (3)k1=01- -10=-1,k2=2-0--31=-1,k1=k2,数形结合 知 l1∥l2.
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1)①若两条直线 l1,l2 的斜率都存在,将它们的方程都化成 斜截式.如:l1:y=k1x+b1,l2:y=k2x+b2; 则kb11= ≠kb22, ⇒l1∥l2. ②若两条直线 l1,l2 的斜率都不存在,将方程化成 l1:x=x1, l2:x=x2,则 x1≠x2⇒l1∥l2. (2)若直线 l1:A1x+B1y+C1=0(A1,B1 不全为 0),l2:A2x+ B2y+C2=0(A2,B2 不全为 0),由 A1B2-A2B1=0 得到 l1∥l2 或 l1, l2 重合;排除两直线重合,就能判定两直线平行.

苏教版必修2ppt(课件集空间两点间的距离等129个) 苏教版54

苏教版必修2ppt(课件集空间两点间的距离等129个) 苏教版54

l k x b 1:y 1 1
l : y k x b 2 2 2
k 且 b b 1 k 2 1 2
l1平行于l2
l1垂直于l2
kk 1 1 2
k 且 b b l1与 l2重 合 1 k 2 1 2
l : A x B y C 0 l : A x B y C 0 2 2 2 2 1 1 1 1
1 2或a 2 不 能
三、新课引入:
讨论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情况:
x y 1 0 (1) x y 1 0
(2) x y 1 0
一组解,1)
无数个
x y 1 0
无数组
x y 1 0 (3) x y 1 0
1.两条不重合直线l1、l2 ,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A ) A. 若l1//l2,则斜率相等 B. 若斜率相等,则l1//l2 C. 若l1//l2则倾斜角相等 D. 若倾斜角相等,则l1//l2。
2.如果原点在直线l上的射影为点(a,b),则直线l的 方程为( B ) A. bx+ay=a2+b2 B. ax+by=a2+b2 C. bx-ay=a2-b2 D. ax-by=a2-b2 3.已知l1:(a+1)x+(2-a)y-3=0, l2:(a-2)x+(5a-1)y+2=0, (1)当a为何值时, l1 ⊥l1? a (2)两直线能否平行
(3)
重合
l :y 1 0 1 l 2 x 1 0 2:
相交
l : x y 1 0 1 平行 l : x y 1 0 2
发散思维:
: A x B y C 0 已知直线 l 和l :A x B y C 0 2 2 2 2 1 1 1 1 相交,那么方程 ( A x B y CA ) ( x B y C ) 0 1 1 1 2 2 2 ( 为任意实数)表示的直线有什么特点?

苏教版数学必修2第二章2.1.5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课件(共21张PPT)

苏教版数学必修2第二章2.1.5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课件(共21张PPT)

变式:求点M(1,1)关于直线l:2x-y-6=0对称点。
分析
l
:证明:设MN中点为O,由中点坐标公式得O(3,0),
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0)在直线l上,所以MN被l平分;
O
所以:
N
所以点M(1,1)与点N(5,-1),关于直线l:2x-y-6=0对称
例3、求证:点M(1,1)与点N(5,-1),关于直线l:2x-y-6=0对称
变式:求点M(1,1)关于直线l:2x-y-6=0对称点。
分析

l M
O
N
所以点M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N为(1,1)
本课小结:
1、平面上P1(x1,y1),P2(x2,y2)两点间的距离:
2、平面上的两点P1(x1,y1),P2(x2,y2),线段P1P2的中点是M(x0,y0)
3、数学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方程的思想
问题情境
已知A(-1,3),B(3,-2),C(6,-1),D(2,4), 四边形ABCD是否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
证明两条对边平行 证明两条对边相等
……
M
A1
M1
C1
由A1M1=M1C1,得
所以线段AC的中点M坐标为 同理可得线段BD中点的坐标也为
一般地:对于平面上的两点P1(x1,y1),P2(x2,y2), 线段P1P2的中点是M(x0,y0),则
例2:已知△ABC 的顶点坐标为A(-1,5),B(-2,-1), C(4,7),求BC边上的中线AM的长。
解:设M(x,y)
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
即M(1,3)
会求点A关于点 B的对称点D吗?

苏教版必修2ppt(课件集空间两点间的距离等129个) 苏教版1

苏教版必修2ppt(课件集空间两点间的距离等129个) 苏教版1

F`
E` D`
A`
B` 底 面 A
C` 叫两 做侧 面 侧的 棱公 共 边
A` B` C` :
侧 面
F A B C
E
C
D
B
结论: 底面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柱 分别称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例如上图中的图形分别为三棱柱,六棱柱,并 分别记作:棱柱ABC-A′B′C′ 棱柱ABCDEF-A′B′C′D′E′F
棱锥 当棱柱的 一个底面 收缩为一 个点时,得 到的几何 体叫做棱 锥.
棱台 用平行于 棱锥底面 的平面去 截棱锥,截 面和底面 之间的部 分叫做棱 台
定 义
分类
根据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多少,可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 棱柱等;同理,棱锥、棱台也这样分类。
性质
底面是多边形,侧 两个底面是相似的 两个底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面是有一个公共顶 多边形,且对应边 且对应边互相平行,侧面 互相平行,侧面都 点的三角形 都是平行四边形 是梯形
食盐晶体
明矾晶体
石膏晶体
学习了这么多的几何体了 , 你能根据要求 画出它们吗?怎样来画?
例题讲解:
例1: 请你对几何体的认识,画一个四棱柱 和一个三棱台. 画图思路:画四棱柱可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画上底面-----画一个四边形 第二步,画侧棱------从四边形的每一个顶点画 平行且相等的线段. 第三步,画出地面------顺次连接线段的端点。
顶点
侧面 底面
侧棱
用表示底面各顶点表示棱柱。
合作探究:
观察下列的几何体,比较上下图形发生了 什么变化?变化后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
(2)
(3)
(4)
通过观察几个图形,发现它们都是 几个棱柱的一个底面缩为一个点了.

苏教版数学必修二点到直线的距离(共43张PPT)

苏教版数学必修二点到直线的距离(共43张PPT)


By0 A

C
2

Ax0 By0 C 2

AB
Ax0 By0 C 2 g
AB
A2 B2 Ax0 By0 C 2
AB
A2 B2 Ax0 By0 C
A2 B 2
Ax0 By0 C
A2 B2
特别地,当A=0,B0时, 直线By+C=0
ba x

a2 b2
a2 b2
P到BC的距离:PF bx ab b a x
a2 b2
a2 b2
x A到BC的距离:h ba ab 2ab
a2 b2
a2 b2
ba x ba x
PE PF


2ab
h
a2 b2
y
AB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3 x 1, A
13 31
即:x y 4 0
令y 0,解得D 4, 0
因此,SABC SACD SBCD
C
O
1 53 1 51 5
2
2
B
x
D
知识延伸
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是指?
y p l1
l2 两平行线间的
x x1
x0
x1
x
y P0
O
当AB0时
思路一: 直接法
S1.求P0Q所在直线的斜率; S2.求P0Q所在直线的方程; S3.联立直线l和直线P0Q的方程求出点Q的坐标;
Q S4.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线段P0Q的长。
l
x
依1 题意设直线 P0Q 方程为B x-Ay+D =0且过P0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课件1(苏教版必修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课件1(苏教版必修2)

直线方程形式
一般式
Ax + By + C = 0(A、 B不同时为0)
斜截式
点斜式
y = kx + b(k为斜率, b为截距)
y - y1 = k(x - x1)(k为 斜率,(x1, y1)为直线上
一点)
两点式
y - y1 = (y2 - y1) / (x2 x1) * (x - x1)((x1, y1)、 (x2, y2)为直线上两点)
建筑设计问题
在建筑设计中,经常需要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和朝向。利用 两点式直线方程可以方便地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和朝向。
其他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问题涉及到直线的应用。例 如,光线传播、物体运动轨迹等都可以利用两点式直线方 程进行描述和解决。
04 与其他形式直线方程转换
一般式转换为两点式
一般式方程 $Ax + By + C = 0$ 可通过解方程组得到两个点 $(x_1, y_1)$ 和 $(x_2, y_2)$,进而转换为两点式方程 $frac{y - y_1}{y_2 - y_1} = frac{x - x_1}{x_2 - x_1}$。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1
03
直线上任意两点的坐标满足直线方程。同时,满足直 线方程的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组数对应的点都在直线上。
04
直线的截距b表示了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当b > 0时, 直线在y轴上方;当b < 0时,直线在y轴下方;当b = 0时,直线经过原点。
02 两点式直线方程推导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任意两个不同的点可 以确定一条且仅一条 直线。

直线的方程课件1(苏教版必修2)

直线的方程课件1(苏教版必修2)

02
直线的斜率与截距
直线的斜率
定义
直线斜率是定义为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即直线倾 斜角的正切值。
计算公式
斜率 = k = Δy/Δx
性质
斜率表示直线在坐标轴上的变化率,当k>0时,直线 从左下到右上;当k<0时,直线从左上到右下;当 k=0时,直线为水平线。
直线的截距
1 2
定义
直线截距是直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即当x=0 时的y值。
05
直线方程的交点与距离
直线方程的交点
02
01
03
两条直线交点的求法
联立两条直线的方程,解得交点的坐标。
交点与方程组的关系
方程组的解即为两条直线的交点。
交点的性质
交点是两条直线唯一确定的点,且满足两条直线的方 程。
两条直线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01
$d = frac{|c_2 - c_1|}{sqrt{a^2 + b^2}}$,其中$Ax + By +
直线方程的求解方法
求解直线方程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待定系数法 。待定系数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已知条件设立方程组,解 出未知数,从而得到直线的方程。
在求解直线方程时,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当斜率 不存在时,需要单独考虑;当斜率为无穷大时,也需要特别 处理。此外,还需要注意直线的截距和与坐标轴的交点等参 数。
04
直线方程的截距式和一般式
截距式方程
截距式方程是直线方程的一种形式,表示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 其一般形式为:x/a + y/b = 1,其中a和b分别是直线在x轴和y轴上 的截距。
截距式方程的优点在于,通过已知的截距,可以快速地确定直线的 方程。例如,如果已知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3,在y轴上的截距为4, 则直线方程为:x/3 + y/4 = 1。

直线的方程课件(苏教版必修2)

直线的方程课件(苏教版必修2)
已知一点和斜率求直线方程
利用一点和斜率,代入点斜式或截距式,解出截距或斜率,得到直线方程。
04
直线方程的应用实例
利用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交通路线规划
利用直线方程确定最佳行驶路线,以减少时间和 成本。
物流配送
通过直线方程计算最短配送路径,提高物流效率 。
农业种植
利用直线方程确定最佳种植区域,提高农作物产 量。
直线方程的表示方法
点斜式方程
$y - y_1 = m(x - x_1)$,其中$(x_1, y_1)$为直线上的 一点,$m$为直线的斜率。
两点式方程
$frac{y - y_1}{y_2 - y_1} = frac{x - x_1}{x_2 - x_1}$, 其中$(x_1, y_1)$和$(x_2, y_2)$为直线上的两点。
直线的斜率定义与性质
性质 • 当倾斜角为 $0^\circ$ 或 $90^\circ$ 时,斜率
不存在。
定义:直线斜率是定义为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 即直线斜率 $k = tan(theta)$,其中 $theta$ 为直线的倾斜角。
• 斜率是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随着倾斜角的增 大,斜率也增大。
直线的倾斜角定义与性质
截距式方程
$frac{x}{a} + frac{y}{b} = 1$,其中$a$和$b$分别为 直线与$x$轴和$y$轴的交点的$x$坐标和$y$坐标。
直线方程的应用场景
解析几何问题
在解析几何中,直线是最基本的图形元素之一,许多问题可以通 过直线方程来解决。
实际生活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直线方程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在交通、建筑 、工程等领域中,常常需要利用直线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pptx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pptx
(等腰三角形)
2、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 别是(2,0)、(4,2),求C点的坐标。
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已知两点坐标,求这两点距离; 概念要熟练掌握,公式要记忆。
例2设P为矩形ABCD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 求证: | PA |2 | PC |2 | PB |2 | PD |2
P(x, y)
证明: 建立坐标系,并设各点坐标为A(a,b),B(-a,b), C(-a,-b),D(a,-b),P(x,y). 则 | PA |2 | PC |2 (a x)2 (b y)2 (x a)2 ( y b)2
例1已知点,在Ax(轴1,上2),求B一(2,点P7 ),使 ,并| P求A|P|AP|的B |值.
解: 设所求点为,于P(是x,0有) | PA | (x 1)2 (0 2)2 x2 2x 5,
| PB | (x 2)2 (0 7 )2 x2 4x 11, 由得| PA || PB |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思考:已知平面上两点,如P1(何x1求, y1), P2 (x2 , y2 ) 的P1,距P2离? | P1, P2 |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两点间P1的(x1距, y离1),公P2式(x2 , y2 ) | P1P2 | (x2 x1)2 ( y2 y1)2 .
特别地,原点O(0,0)与任一点P(x,y)间的距离 | OP | x2 y2 .
如解图: ,以顶点A为坐标原点,AB边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有A(0,0).
设B(a,0),D(b,c),则点C的坐标为(a+b,c),因为
| AB |2 a2 ,| CD |2 a2 , | AD |2 b2 c2 ,| BC |2 b2 c2 , | AC |2 (a b)2 c2 ,| BD |2 (b a)2 c2 , 所以

苏教版必修2 PPT课件 (课件集空间两点间的距离等129个) 苏教版42

苏教版必修2 PPT课件 (课件集空间两点间的距离等129个) 苏教版42


67、心中有理想 再累也快乐

68、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69、任何山都可以移动,只要把沙土一卡车一卡车运走即可。

70、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71、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72、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3、如果一个人爱你、特别在乎你,有一个表现是他还是有点怕你。
M
l1
l2
ACNB
B
2.如图1-83,Rt△ABC的斜边AB在平面M内, AC和BC与M所成的角分别是30°、45°, CD是斜边AB上的高,求CD与M所成的角.
解:作CC1⊥平面M,连结AC1、BC1、DC1,依题意 ∠CAC1=30°,∠CBC1=45°,设CC1=a,则AC=2a,
∴∠CDC1=60°.

9、永远不要逃避问题,因为时间不会给弱者任何回报。

10、评价一个人对你的好坏,有钱的看他愿不愿对你花时间,没钱的愿不愿意为你花钱。

11、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12、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13、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14、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别人得不到的收获。

4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43、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44、仁慈是一种聋子能听到、哑巴能了解的语言。

4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46、在浩瀚的宇宙里,每天都只是一瞬,活在今天,忘掉昨天。

【精编】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2.1《直线与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精心整理

【精编】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2.1《直线与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精心整理

x x1
x0
x1
x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y
S

x0,

Ax0 B
C

Q l : Ax By C 0
d
y0
P0(x0,y0)
R


By0 A
C
,
y0

O
x0
x
1
2
|
P0
S
||
P0
R
|
1 d | SR | 2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y S
Q l : Ax By C 0
d R
P0(x0,y0)
O
x
d | Ax0 By0 C |
A2 B2
注意:要将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
练习
P118练习1,2
P118例6
解:设AB边上的高为h
S 1 | AB | h 2
y 3 A(1,3)
| AB | (3 1)2 (1 3)2 2 2 2
k AB
点到直线的距离
【目标导学】
1.理解求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推导思路; 2.会用公式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及会解决一些简单几
何问题; 3.会求两平行直线的距离
【排忧解惑】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y
|x0|
y0
P0(x0,y0)
|y0|
O
x0
x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y
|y1-y0|
y y1
y1
|x1-x0|
y0 O
P0(x0,y0)
x1
x
3.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已知两条平行直线方程为: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课件 2.1.2 直线的方程——2.两点式课件2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课件 2.1.2 直线的方程——2.两点式课件2
SJ ·数学 必修2

学 教 法

《2.1.2 直线的方程——两点式》课件
错 易








方 案
●三维目标
堂 双



1.知识与技能
达 标


(1)掌握直线方程的两点式的形式特点及适用条件.


主 导
(2)了解直线方程截距式的形式特点及适用条件.
时 作


2.过程与方法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让学生在应用旧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获得到新的结论,并 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分析、应用获得新知识的特点.



1.了解直线方程的两点式的推导过

学 方 案
课 程.(难点)

标 2.会利用两点式求直线的方程.(
堂 双
设 计
解 重点)
基 达

读 3.掌握直线方程的截距式,并会


应用.(易错点)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师 备 课 资 源
菜单

学 教
直线方程的两点式



【问题导思】
SJ ·数学 必修2
①若 a=0,则直线 l 过原点,此时 l 的方程为 2x+3y=0; 析


方 案 设
②若 a≠0,则 l 的方程可设为ax+ay=1,
当 堂 双 基


因为直线 l 过点(3,-2),


前 自 主 导

高中数学 2.1.2(2)直线的方程课件1课件 苏教版必修2

高中数学 2.1.2(2)直线的方程课件1课件 苏教版必修2

叫做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问 点斜式方程能不能表示平面内所有的直线?
答 不能。从代数式的表达意义上讲“两点式”
方程使用的前提是x“1 x2 y且1 y2 ”。
它不能表示倾斜角90为 0和 的直线,即
当直线与x轴,y轴不平行时,可以用两点式 表示。
第四页,共13页。
例1:
已知一直线经过两点 A(a, 0), B(0,b). 其中 a b 0
试求这个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
C(0, 2)
A(5, 0)
B(3, 3)
第六页,共13页。
例3:
求过点 (3, 4)且在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的方程。
第七页,共13页。
问题(wèntí)二
以上我们介绍了直线方程的几种特殊(tèshū)形式,它们都 是关于
x和y的二元一次方程,那么,关于x和y的二元一次方程
第八页,共13页。
因此,在平面(píngmiàn)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个关于x,y的二 元一次方程 Ax+By+C=0(A,B不全为0)都表示一条直线。
方程
Ax+By+C=0(A,B不全为0) 叫做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第九页,共13页。
例4:
求直线(zhíxiàn)3X+5Y-15=0的斜率以及它在坐标轴上的截距,并作图。
k y2 y1
由直线点斜式方程得:
x2 x1

y1
y y1 y2 时,方程可以写成
y2 x2
y1 x1
(x x1)
y y1 x x1 y2 y1 x2 x1
这个方程(fāngchéng)是由直线上两点确定的。
第三页,共13页。
方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点间的距离
【目标导学】 1.掌握导出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方法; 2.能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解决简单几何
问题; 3.了解解析法证明平面几何问题的方法.
【主体自学】
看书p115-116
【排忧解惑】
两点间距离公式
y
y2
P2(x2, y2)
| P2Q || y2 y1 |
y1 P1(x1,y1)
Q(x2,y1)
| AC |2 | BD |2 2(a2 b2 c2 )
第二步: 进行有关
代数运算
| AB |2 | CD |2 | AD |2 | BC |2 | AC |2 | BD |2
因此,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平方和等于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
第三步:把 代数运算结 果翻译成几
何关系。
P121 B6
D (b,c) A (0,0)
C (a+b,c)
x B (a,0)
| AD |2 b2 c2 | BC |2 b2 c2
| AC |2 (a b)2 c2 | BD |2 (b a)2 c2
| AB |2 | CD |2 | AD |2 | BC |2 2(a2 b2 c2 )
y C(0,b)
D
a x
| AD || BD || CD |
P121 B7
y
C(b,c)
A (-a,0)
O(0,0) B(a,0) x
【反馈总结】
• 1.两点间距离公式
| P1P2 | (x2 x1)2 ( y2 y 1)2
• 2.坐标法
第一步:建立坐标系,用坐标表示有关的量。 第二步:进行有关代数运算 第三步: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O x1
x2
x
| P1Q || x2 x1 |
两点间距离公式
y | P1Q || x2 x1 |
P2(x2,y2)
| P2Q || y2 y1 |
P1(x1,y1)
Q(x2,y1)
O
x
| P1P2 | (x2 x1)2 ( y2 y 1)2
两点间距离公式
y
|x|
P (x,y)
|y|
O(0,0)
作业
P120 A组 T6、7、8 选做 P121 B组 T6
x
| OP | x2 y2
数形结合
【当堂训练】
• 1.已知A(3,4),B(-1,7),求|AB| |AB|=5
• 2.已知O(0,0),P(6,-8),求|OP| |OP|=10
练习
• P116 练习 1
(1) | AB | 8 (2) | CD | 3 (3) | PQ | 2 10
(4) | MN | 13
练习
• P116 练习 2
a 8
例4.证明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平方和和等于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
证明:以A为原点,AB为x轴 建立直角坐标系。
第一步:建 立坐标系, y 用坐标表示 有关的量。
则四个顶点坐标分别为 A(0,0),B(a,0),D(b,c)C(a+b,c)
解析

| AB |2 a2 | CD |2 a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