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15)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10) Word版

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10) Word版

写作对点讲义(10)专题引语]在新材料作文命题“一统天下”之际,考生在考场上总有这样的写作习惯:写好正文后匆忙起个标题。

这里,拟题的先后并不重要,问题是仓促拟题,也只能拟个大众化的题目,根本起不到“抢眼”“亮眼”的效果。

“题好一半文”“眼睛有神龙会飞,标题有神文添彩”这些格言俗语固然说明了标题对于文章的重要性,但更重要的是,考生上述习惯暴露出未把标题当成文章写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大问题,甚至说在深层意识里根本没有把拟题当回事。

因此,本训练试图唤醒你的拟题意识,与你一道探讨妙拟标题之法,以期让你的文章标题“抢眼”“亮眼”。

一、2016年高考作文佳题赏析1.进六与退二(全国乙卷,广东一考生)赏析:该标题抓住了漫画中的分差,所谓“进六”,指第二个孩子的成绩由55分考到61分;所谓“退二”,指第一个孩子的成绩由100分退到98分。

用数字的变化揭示出漫画的内容,而且设有悬念,耐人寻味。

2.让教育如春风拂面(全国乙卷,湖南一考生)赏析:该标题采用比喻的说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且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针砭时弊,尽去陈词滥调,给阅卷者新风扑面的感受。

3.“量小”非君子,“无读”不丈夫(全国甲卷,吉林一考生)赏析:“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本是一句俗语,可是经作者一化用,且用双关手法,巧换一字,赋予新意,形象地表达了要提高语文素养需要大量阅读的道理,别出心裁,令人过目难忘。

4.漂其黑,守其白(全国丙卷,四川一考生)赏析:该标题化用典故。

老子《道德经》云:知其黑,守其白。

作者只改动一字,赋予新意:小羽以自己的洁白,为国家漂洗污浊环境,为国家漂洗出民智。

一“黑”一“白”,对比鲜明,极富象征意蕴。

5.大音希声,大智涌泉(江苏卷,江苏一考生)赏析:该标题同样化用老子名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更妙的是与材料对应得好:以“大音希声”对应“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大智涌泉”对应“有话则短,无话则长”。

前者强调的是对他人妙解“赞许默声”的胸襟,“自知、知人之明”;后者侧重的是智慧与创新。

(浙江专用)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十五 对点聚焦练2 写对开头倚重思辨明晰观点(含解析)不分版本

(浙江专用)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十五 对点聚焦练2 写对开头倚重思辨明晰观点(含解析)不分版本

(浙江专用)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专题十五对点聚焦练2 写对开头倚重思辨明晰观点(含解析)不分版本对点聚焦练2 写对开头,倚重“思辨〞明晰观点读下面的作文题,尝试各写几个标题和开头。

1.读下面的材料作文。

当一切都朝一个方向前进时,选择紧跟潮流似乎太盲从,执意逆向而行又可能太愚顽。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如1)做智慧勇敢的逆行者人们都朝着一个方向前进时,作为思考个体的你是否也曾面临两难困境:紧跟潮流似乎太盲从,执意逆向而行可能太愚顽。

但我希望:你能做智慧勇敢的逆行者。

(例如2)辨潮流而后动当一切都朝一个方向前进时,紧跟也好,逆向也罢,都是人们作出的不同选择。

但是,我认为,要做到不盲从,不愚顽,需要辨潮流而后动:正常的、正确的潮流不妨紧跟,而面对错误的、反动的潮流要敢于抵抗、对抗。

2.(XXXX·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根底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如1)自是花中第一流(我看内在之美与自信)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凸显出其独特的心性和不俗的气质。

我以为,生活在当今精彩的时代,我们更须有独特的自我认知和自信。

(例如2)做人要有格局(我看做人的格局)无论是魏源的“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还是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都让我感悟到,做人要有格局。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一轮复习 对点练15-5 Word版含解析.doc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一轮复习 对点练15-5 Word版含解析.do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明镜台耿龙祥春节前,我们几个过去打过游击的老干部接受了一项任务,每人为墙报“明镜台”写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想当年”。

当年的经历因为日子隔得久了,生活变化太大,印象也都淡了,有一些虽然记得比较清楚,但情节太复杂,很不容易写。

只有妈妈送我出大别山的情景还比较好写,于是我就决定写它了。

妈妈,其实是与我素不相识的穷苦老大娘。

我受了伤,部队把我安插在她家。

我在她家里住了三个月,她把我当做亲生儿子对待。

我伤势一好,她便送我出山归队,以后就再没见过。

事隔十年,我用了三个晚上的时间,才大体写成这篇文章,结尾一段是这样的:“下着大雪,刮着北风。

一路上,妈妈总让我走在南边。

她用自己的身体,替我遮挡风雪。

到了小河边,一只小船在等着我。

妈妈把我紧紧抱住,从怀里掏出三个窝窝头,塞进我的口袋。

她流着眼泪对我说:‘希望你……’”妈妈希望我怎么样呢?她当时好像说了很多话,可是我再也记不起来了。

我的写作灵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墙报星期一就要出了,星期天我还在盘算这最后两句话。

今天正好也是个大雪天,我约墙报干事三点钟来拿稿。

妻坐在我身边,替我们刚满周岁的宝宝打着第四件毛衣。

我们家的宝宝,有一副怪脾气,睡觉要是不抱,不走,不唱,他就哭。

幸好保姆刘雁红有和软的嗓子,又会随口编出歌来。

她走着,唱着:北风阵阵紧,白雪满天飞,阿姨怀中暖,宝宝睡觉喽。

她的歌声使我想到了当年妈妈送我的情形。

刚刚想出点眉目,她忽然停住了,对我的妻说:“唐同志,请你抱一小会儿,我去迎迎阿早。

”妻说:“你等等。

”住在这个城市里真不方便,牛奶厂不管送牛奶。

我们每天都要打发刘雁红的女儿阿早去给宝宝取牛奶,来回要走两里路。

我总感觉这样不大好,妻却说:“她在乡下也要做事的,多给她们两块钱就是了。

”可是,在这大风大雪的天气里,让一个小女孩出去跑路,而且是泥泞的路,实在有点过意不去。

所以我对刘雁红说:“把宝宝给我,你迎她去。

”妻说:“你快点写你的吧,等会儿还要上街给宝宝买热水袋呢。

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13) Word版

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13) Word版

写作对点讲义(13)专题引语]精巧而新颖的构思往往是赢取读者青睐的最重要途径,也是作文创新的重要标志。

善于谋篇,长于布局,精于筹划,巧于运思,不但是一种技巧,而且是一种艺术,它决定着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

尤其是供阅卷老师评等级赋分的考场作文,在构思方面若能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做到独特、新颖、匠心独运,那么文章升格获得高分将会成为现实。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巧妙的构思就像天上的云锦,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出自心中。

记叙类文章尤以精于布局,巧妙构思取胜。

那么,它是如何精于布局,巧于构思的呢?真题回放(2016·全国乙)题目见专题训练二“品读佳作”部分。

满分佳作觅春安徽一考生寒假期间,春寒料峭,这时的春天是需要细细寻觅才看得见的。

带着觅春的想法,一大早,我就出了家门。

点题,同时引出了“寻春”线索。

腊梅和迎春算是天生赶早的勤快姑娘,已笑意盈盈了。

韭菜是居家急用的,肥力足,又是向阳坡,也才只长了一指长。

几茎不怕冷的野菜,打从缝隙间向外探视着。

芍药牡丹,则是刚刚冒出地面的小黄毛丫头,瑟瑟蜷曲令人心疼,倒担心夜晚的冷冽能把她们冻得缩回了头。

寻到春的讯息:笑意盈盈的腊梅和迎春,还有韭菜、野菜、芍药牡丹,这时的牡丹是刚冒出地面的小黄毛丫头。

忽然小巷深处,一家门前的荆棘栅栏里,特茂盛地葱绿着两团植物,至少半米高。

急奔过去,是牡丹!从那伸展的掌形叶片能够认出,还有鼓胀的花苞,形同仙桃,似乎再有十天八天就开绽了,抑或立等可开呢。

惊奇着赞叹着就纳闷了:春天特别的厚爱?新品种?还是她们又耍脾气了——偏偏要把世俗的冬天开成牡丹的新天下?觅到了含苞待放的牡丹,既惊奇又纳闷。

正疑惑时,门里出来一位中年妇人。

“怎么回事呢,您这牡丹?”我提出了疑问。

妇人得意地解释:“塑料小棚的功劳呗!这两棵牡丹有年头了。

每年都急于早早见到她们开花的美貌,终于想出了这好办法。

现在小棚撤走了,可不就看到了即将盛开的牡丹?”“那别的牡丹开花时,她们还跟着延长花期吗?”“那倒不会!她们一年只开一茬呢。

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 (1)

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 (1)

写作对点讲义(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之“深刻”“深刻”是“发展等级”的第一项要求,是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一个重要方面。

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只要能揭示社会生活中富有意蕴的人和事,说理深入浅出,剖析有理有据,令人心悦诚服,就是有思想深度的文章。

这需要考生对周围生活现象有深刻的洞察力、敏锐的反应力,对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文题、话题有深刻的理解力,对所确立的中心有生动的表达力。

“深刻”,是对文章内容方面的要求,主要是针对文章的思想而言。

在高考《考试大纲》中,对“深刻”的要求是这样表述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也就是要求文章:一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具有深邃的见解;二能进行深入地分析,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三能做到观点鲜明,蕴含哲理,给人启发,令人深思,催人奋进。

在具体写作时,首先应该立意深远,见解深刻,说理透彻。

一、要从社会生活的现象出发,透过现象洞察本质,挖掘现象背后隐含的比较深刻的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在观点上能给人以启发作用。

当然,这深刻的见解,不是凭空而来,也不能随意引申、无原则地提高和升华。

它必须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要具体、真实、可靠。

在揭示本质的基础上,还应该进一步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其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或是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并总结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对事物的内在关系应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这就要求考生在发表见解时,有自己的思考,能找到一个更新的角度,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比一般的认识更上一个层次,要避免人云亦云。

因此,中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要留意身边的各种人或事,要关心社会生活,关注时代发展,使自己的思想认识与时代同步。

有些学生平时只埋头于书本,这是不合适的,也是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

三、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恰当地辩证分析,要能给人以思辨的力量和气势,使文章脱颖而出。

文体不同,“深刻”体现的方式技巧也不同,下面再分文体复习。

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14) Word版

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14) Word版

写作对点讲义(14)专题引语] 千古文章“意”为高,文以“意”胜,这是不争的事实。

准确审题,做到文之有“意”,写作算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但是,立意深刻、新颖,是一切优秀作文的核心条件。

当然,想做到恐非易事。

其实,只要我们静而思之,思维深入,做到辩证立意,达到目标不是不可能。

真题回放 (2016·全国乙)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夏明作品改动)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佳作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广东一考生这一则漫画是一组巧妙的、富有深意的对比。

先拿满分后拿98分的孩子先后收获了一个香吻和一个耳光,而先拿55分后拿61分的孩子则先后得了一个耳光和一个香吻。

从这两个孩子的境遇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有意无意抱有的一种心态:追求卓越,积极进取,否定失误和退步,哪怕这个“失误”仅为两分。

首段三言两语,导入简洁,入题快。

努力进步当然是一件好事。

正如漫画中的第二个孩子,他从不及格到及格,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质变与成就。

攀登虽艰辛,而在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是徘徊在山脚下的人所无法享受到的。

然而,从100分到98分就是应当受到指责的堕落吗?并不是。

98分依然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好成绩,98分和100分同属于优秀水准。

从100分到55分才是应当警醒的堕落。

肯定第二个孩子的进步,指出第一个孩子依然优秀。

依然优秀的第一个孩子被对待的态度落差如此之大,连我亦不禁为他感到委屈。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许多人奉行苛求完美的极端精英教育,向往着“高处不胜寒”。

从虎妈狼爸,再到“提高一分、横扫千人”的高考标语,人人的神经成了一张绷紧的弓,生怕遭受横飞而来的一记耳光。

分析苛求第一个孩子的社会背景。

可是,有一句亘古朴实的真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心里常念“直挂云帆济沧海”,却忘了挫折与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态。

“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这起伏之间。

暑期备课笔记-高一语文第15讲:现代文之行文思路梳理题(教师版)

暑期备课笔记-高一语文第15讲:现代文之行文思路梳理题(教师版)

第15讲现代文之行文思路梳理题高考语文在现代文阅读考查中,有时会考查对“行文思路”的分析。

这属于《考试大纲》中提出的“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这一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属C级。

此考点在高考阅读中不常涉及,主要原因之一是现代文(主要是散文)的“行文思路”分析,很难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唯一答案。

这同时也说明,如果高考阅读命题涉及到此考点的话,那么不仅是在题干上命题人会有相应的解答角度暗示,而且文本本身的“行文思路”也应该有相对明显、唯一的解读结果。

行文思路就是文章思想的路径、脉络,它具体表现为文章的结构。

结构与思路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结构服务于思路,思路外化为形式,二者是辩证的统一。

分析行文思路,即在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结构,即在梳理行文思路。

以下主要结合2009年高考语文真题对“行文思路”题的解答规律加以说明。

一.“行文思路”题命题的一般规律1.此类考题考查的文本范围较大。

它主要是针对全文的考查,有时是针对某个语段的考查。

2.此类考题的位置几乎总在最后。

从全国一卷来看,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共四道题,如果考查“行文思路”,则此题总是在最后一题出现,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行文思路”考查范围常常指向全文,此题出现在最后,符合考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进程。

3.此类考题的解答形式一般是主观表述式。

命题人要求考生自己针对文本阅读范围,自己选定理清思路的角度,对文本加以归纳、概括。

二.“行文思路”题解答的一般技巧1.认真审题,揣摩命题人所暗示的答题角度。

2.辨明文体,依据四大类文体的各自特点思考“行文思路”的解答思路。

3.必须首先从某一恰当的角度出发,将文本语段合理地归纳为相对集中的三四个“版块”,然后对各个“版块”加以概括表述。

4.“行文思路”解答时的一般表述句式是:某段至某段写的是某某……三.四大类文体“行文思路”的一般特点:1.散文:这是高考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的文体。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形”是文中所写的事件,“神”是文章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1) Word版推荐

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1) Word版推荐

写作对点讲义(1)“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作文的“意”就是作文的“帅”,可见审题立意之重要。

高考作文阅卷等级的划分,把审题立意是否恰当,作为能否进入基础等级的一个重要标准。

有的评分细则明确规定,不符合题意者,最高分数只能控制在35分以下(60分为满分),因此,审题立意在高考写作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2016年全国高考共有9套语文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3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分别自主命制6套。

9套语文试卷中共有作文试题10道。

其中北京卷采用二选一模式(议论文与记叙文二选一)。

10道作文试题中有8道采用材料作文题型,2道采用命题作文题型,即北京卷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神奇的书签”。

材料作文题型仍然居于主导地位。

下面分别解说各种类型特点的材料及命题作文的快速审题立意的技巧。

题型一文字型材料的审题立意——“清法”所谓“文字型材料”,即提供一则材料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然后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感悟、理解,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

一、文字型材料作文审题“清”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如果无明显的主次之分,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意有些材料运用比喻或蕴涵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意的根据。

二、确保文字型材料审题精准“法”在审题“4清”的基础上,就能辨别材料内部的各种关系,因此就可以运用以下方法立意。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五写作第九讲讲义(含解析)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五写作第九讲讲义(含解析)

写作[ 引语 ]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学生写记叙文的历史就是一个成功叙事、深刻议论、蜕化描写的过程。

尤其到了高三,学生再写记叙文,叙事几乎成了唯一的表达方式,偶尔插点议论,而那种出现在初中甚至高一作文里生动细致的描写更难觅踪影了。

描写意识的缺乏,描写文笔的缺失,让其记叙文显得干瘪无味、面目可憎。

而高考考场上凡是写得好的记叙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擅长描写。

考场上写记叙文,要想获得高分,就要学会在记叙文中加入精当的描写,让记叙文的血肉丰满起来。

(2018 ·天津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

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 ,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 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满分佳作我是“不成器”的孩子据说,我出生后不久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抓周”仪式上,我的选择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七大姑八大姨们的眼睛都瞪成了乒乓.....球。

.夸张了的神态描写。

长辈们精心摆放的钢笔、计算器、小汽车、公章、人民币,我连看都不看,却一下子抓....住了不远处一个精致的痰盂。

.“我”的动作描写,精当传神。

“这孩子,将来恐怕难以成器了!”语言描写,扣住题目。

爷爷叹息,奶奶叹息,姑姑叹息,除了爸妈,所有人都叹息。

爸妈认为这一次“抓周”无效,再次发令后,我把手伸向了公章。

爸妈终于高兴了,爷爷、奶奶、姑姑,也终于高兴了起来。

“这孩子长大了要做官的!”这话被他们说了十来年。

再写语言。

三年级时,我的兴趣不知怎么地转向了泥塑,用自己可支配的压岁钱买来各种颜色的泥巴,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玩”泥巴。

爸妈扔了几次泥巴后,终于无可奈何地“任我行”了。

“这孩子,真不成器!”语言描写,遥相呼应。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一轮复习 对点练15-3 Word版含解析.doc

高考语文(全国通用)一轮复习 对点练15-3 Word版含解析.doc

(2014年临沂模拟)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期待师陀在这条街上,我忽然想起徐立刚的父亲徐大爷同徐立刚的母亲徐大娘了。

徐立刚是我少时的游伴,据说早已在外面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被枪杀了。

我站在他们家门前想敲门。

好几回我伸出手又缩回来,忍不住去看街上。

云霞的反光更淡下去;猪仍旧在寻觅食物;孩子早已跑过;卖煤油的木鱼声越来越急,越响越远。

街上没有人了。

“砰!砰!”我终于敲门,随后,一阵更深的静寂。

门闩响着、门呻吟着开了。

步履艰难的两位老人出现在门前。

“哦,马叔敖真的是你吗”两个老人同时喊。

“进来,进来,别站在外面。

你怎么不先捎个信来。

”我没有方法说明他们多快活。

他们说着同时奔出来,鸡被惊吓得满院子跑,他们也顾不得管了。

我们全坐下来。

“听说你也一直没在家,你这些年都在什么地方?你看见过立刚没有?接到过他的信没有?”她的老眼游疑不定地转动着,随即加上一句。

说着她站起来,一件别的事情分明又引动她了。

“你又……”徐大爷可怜地瞧着他的老伴,从他的神色上,又很容易看出他在向她乞求。

徐大娘干脆回答他:“你别管。

又不是你一个人认得字。

”“可你这是干什么呀?你这是?”在绝望中,老头子的声音差不多变成了呜咽。

现在我仔细地观察徐大爷,徐大爷也老得多了,比起徐大娘,我要说他更老了。

他的眼睛也就更加下陷,在昏暗中看去像两个洞;头发更少更白,皱纹同样在他脸上生了根,可是比他的老伴徐大娘更瘦,更干枯,更惨淡;衣服是破旧的,要不是徐大娘催逼,穿上后决不会想到换的;纽扣——自然是早晨忘记了,上面的两颗没有扣上。

精神上的负担给人的影响有多大呀,徐大爷在我对面几乎始终没有做声,眼睛茫然向空中瞅着,慢吞吞地吸着烟。

烟早就灭了,可是他并没有注意。

徐大娘可不理他,一直朝里边去了。

一会儿,徐大娘回到网凳上,手里拿个布包,一个一层一层用布严密包起来的包裹。

“这是立刚的信,”她说,一面把布包打开。

徐大娘小心翼翼地将布包打开,剥开一层又是一层。

最后有几封被弄污、被摸破的旧信从里头露出来了,很容易看出好几年来她都谨慎地保存着,郑重地锁在柜子里,每遇见识字的她就拿出来,它们曾经被无数的手摸过,无数次被打开过。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五写作第五讲讲义(含解析)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五写作第五讲讲义(含解析)

写作[ 引语 ]不论是平常写作仍是考场作文,考生写谈论文的最多,而写谈论文,用例最多,几乎走开案例就没法写作。

但是,相同用例,为何有的作文被阅卷老师判以“例子堆砌”,而有的却被赞之“用例精当”?看来,使用案例,大有讲究,不行习焉不察。

那么,使用事例终究有如何的艺术性呢?本讲将为你解答这一问题。

阅读下边的资料,依据要求写作。

我发现,世界愈来愈喧杂,而我的日子愈来愈寂静了。

我喜爱过寂静的日子。

——周国平我想社会生活原来就是喧哗的,或许说喧哗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

喧哗这类现象,也不完整部是负面的。

——莫言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剽窃;许多于800字。

满分佳作喧哗中寻“静”土今日的喧哗,早已代替了当年那份寂静的美好,褪去往日的淡雅之美,添了几度色彩。

而寂静,是这个追名逐利世界的稀缺品。

正因稀缺,才弥足宝贵。

借用诸葛孔明的一句话,惟有寂静,方能致远。

首段先体现一个事实,此刻的社会是喧哗的,而寂静难能难得。

并简要地提出中心论点,于喧哗之中追求寂静,方能走得更远。

托尔斯泰有言:“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与表达则是在一个人独处时。

”寂静有助于我们整理纷乱的思路,尽兴地思虑,让我们对自己的存在认知更深刻。

所以,寂静有助于我们丰富精神境地,实现自我的价值。

周国平写道:“在一个寂静的地点,看世界的喧闹。

”寂静能让我们跳出自己视角的限制,以清醒的态度对待世界,进而识得“庐山真面目”。

鉴于此,在我们眼中,寂静更有深度,更有厚度,是一种更理想的生活方式。

这一段从正面出发,运用引用论证,阐述了“寂静”的踊跃作用。

寂静有助于提高自我价值,也有助于探究外面世界。

当我们身处寂静之中,才能以敏感的心创建出一方世界,领会社会万象。

放弃过分的繁荣,拒绝烦躁,才能修建出自己的精神家园,守住心灵净土。

如普鲁斯特,将自己几乎半生的时间倾注在一方陋室之中——因为哮喘,它无风无声,寂静到了极致——咀嚼着自己的人生,将记忆与美感、想象与考虑融为一体,写出了不朽的《追想似水年光》。

高考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对点练 15-2 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新课标)一轮复习对点练 15-2 Word版含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自毁英名秋风①如果不是周围的住户们嫌噪音影响休息提意见,老板会让我们干到九点就下班?不过老实说,还没挨到那时间,人早就累得拿不动瓦刀了。

一下班,只想倒头就睡,哪顾得上别的。

②我却还有一段路要赶。

在这座城市里,我已混了将近二十个年头。

刚开始,我只是个搬砖筛沙的小工,但现在,我却是个手掂电钻和吊线锤的老技工。

我结了婚,有了孩子,虽说租住的房子狭小偏远了一点,但难道说我就永远在这里找不到一块理想的立足之地了?③骑上摩托,就往家赶。

街灯虽已亮了,但光线还是有点昏暗。

好在路熟,就骑得飞快。

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当然是给女儿辅导功课,好早早打发她去睡觉。

可是突然,我脑子里闪过一个画面:刚才路过那个汽车站,站牌下是不是站着一个人?当然是个姑娘——她难道不知道已经没车了?想着,我调转车头,往回骑去。

大老远就喊道:“姑娘,别等了,早没车了,天太晚,快走吧。

”④骑了没几步,又一想,不行,天这么晚了,把那么年轻漂亮的一个外地姑娘孤零零扔在那儿怎么行。

想着,又返身折回,说:“妹子,没车了,你要去哪儿,我送你行不行?”但不管我说什么,她就是不动。

我们身边好半天也不过一个人,只有一辆辆轿车飞驰而过。

我一看没法,只有走了。

⑤但走了没几步,我的心却又一动:这太危险,不行。

因为我突然想起电视里的报道:这里已经发生过好几起抢劫案了。

想着,又折回她面前说:“姑娘你就信我一回好不好。

我也是顺路的,举手之劳,不费事的。

”姑娘大概也看出了我的诚意,便小心翼翼地说出了她要去的区域。

我一听,嘴里只说:“正好顺路。

”心里却暗暗叫苦:这一拐至少要多跑五六十里路呢……⑥一路走着聊着,才知道姑娘是进城做保姆来了。

我便说起我第一次进城的事。

那时我刚初中毕业,来城已半个多月了,却找不到活儿,钱早花完了,三天没饭吃,就饿昏在路边。

一个好心的大爷看见了,便给我买馍吃,还领我到工地找活儿。

我到现在还记得:大爷的馍真甜真香啊!⑦说着,我的手机不停地响着。

2019步步高大一轮 语文 15对点精练二 概括内容情感

2019步步高大一轮 语文 15对点精练二  概括内容情感

对点精练二概括内容情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老树张大威不知是一个村庄在走来走去寻找一株老树,还是一株老树在走来走去寻找一个村庄,总之,一个像样的村庄必有一株老树,一株老树必定对村庄有着存在的意义。

这样的老树,一定会是气宇轩昂、气质高贵,树干坚硬如铁,枝叶莽莽苍苍。

一株老树就是一团山一样蓊郁的云,它可挽住清风,衔住夕阳,挂住月亮,揽住飞鸟。

人在老树的影子里行走,像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滑行。

老树一年四季会伸出颜色不断变幻的手——绿色的手,褐色的手,金色的手,依季节的不同而定——轻轻抚摸村人的脊背,抚慰他们的忧伤,缓解他们的劳苦。

老树最美的时候是在秋天。

秋天纯净的云层与晶莹的霜霰,将老树变成了苍黄色。

此时,夜凉如水,老树的叶子在月光下,一片片变得如玉蝴蝶一般透明。

村人聚集在老树下,话语像弹丸一样,在月光的斜坡上顺流而下。

春天种下的庄稼籽粒是否饱满,夏天娶的媳妇是否已经怀上娃娃,入秋时配的母猪是否有小猪崽已经坐胎……一团腾腾的俗世烟火,一种实实在在的日子波涛。

老树像神,聆听着,喜悦着,悲伤着,它的枝枝叶叶守护的,是流溢的粮食,生殖的人畜,苍生的柴米油盐。

村庄的老树下,没有悠闲安逸的隐者,没有轻若水烟的白云。

如果有一位母亲挎着一篮子还带着大地温凉体温的土豆,歇息在老树下,那也只是劳动乐曲的一个简短的休止符。

这位母亲将土豆篮子放在脚边,她安详地坐在树荫下,相当满足地瞅着她的一篮子土豆。

即便是一位贵夫人瞅着自己价值连城的宝石,也没有这位母亲瞅着这一篮子土豆的眼神更澄明、美丽、高贵。

是在什么样的星辰下,什么样的细雨中,这位母亲将希望、梦想和土豆的种子一直下到了大地温厚的被子中,并日日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夜夜怀着喜忧参半的心情,企盼着那些玛瑙一样的小土豆,新月一样一点一点地长胖呢?如今丰收了,篮子在,土豆在,母亲在,老树在。

短暂的一瞬,她靠着老树粗大的根系睡着了。

她是劳累的,成年累月艰苦劳作的风霜,雕塑和定型了她脸上的每一块肌肉,她歇息时,劳累还是紧紧地跟随着她,她坐着,可她还是显得劳累。

(浙江专用)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专题十五对点聚焦练4写好段落优化“五句”强化论证(含解析)

(浙江专用)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专题十五对点聚焦练4写好段落优化“五句”强化论证(含解析)

(浙江专用)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专题十五对点聚焦练4写好段落优化“五句”强化论证(含解析)对点聚焦练4 写好段落,优化“五句”强化论证1.为下面的段落撰写假设式分析句。

科学研究需要“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精神。

明朝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从22岁到54岁的三十多年间,徒步为车,跋山涉水,先后考察了16个省区,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写考察记录,终于写成了世界上关于石灰岩地貌考察的最早科学文献《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正是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

解析:从徐霞客做了什么、得到什么结果的反面进行假设。

答案:(示例)试想,如果他在露宿野外的困苦日子里,屡遭盗劫,频频绝粮,几乎病危,多次落荒之时便偃旗息鼓,那么,《徐霞客游记》这部巨著岂能问世?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徐霞客游记》正是靠“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精神换来的硕果。

2.为下面的材料补上因果分析句。

语言,有时是化解误会的良药。

它使许多误会得以消除,使不少心灵的隔阂被冲破。

赵国大将廉颇妒忌被赵王器重的蔺相如,扬言要使他难堪,而相如却处处避免与之发生冲突,众人不解,相如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道出用意。

这句话使廉颇瞬间消除了对相如的偏见,他负荆请罪,最终与相如成刎颈之交。

解析:要分析消除偏见的原因。

答案:(示例)正是因为相如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化成了一座桥梁,使两位大臣的心得到了沟通,使廉颇了解到蔺相如的高尚人格,化解了误会。

3.给下面的材料补写分析句、结论句。

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

”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寒家。

范仲淹两岁丧父,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画家梵高家中一贫如洗,常靠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时,就去打工。

解析:要从多个事例中分析出共有的原因,用来扣合观点。

答案:(示例)这些都是幼时贫困而后成才的非常之人。

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正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

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9) Word版

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9) Word版

写作对点讲义(9)专题引语] 长期以来,考生写记叙文几乎形成了一种定势:从“我”的角度叙述,而且“我”一定是作者自己。

单调、狭窄的叙述视角,使考生走不出构思、想象的小圈子,无法上升到“大我”的视野,千文一面,“面目可憎”。

其实,只要把“我”的叙述视角轻轻一变,就能美妙无限:开阔视野,拓展写作的空间,“吹皱心中写作的一池春水”。

研习完该专题训练,你的写作会有意想不到的提高。

真题回放 (·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佳作“摄影机”如是说贵州一考生我是一个小小的摄影机,自从那次主人的获奖作品在博客发布以后,赢得了网友的一片赞叹;这次主人的事迹荣登高考作文题,受到高考学子的青睐,作为他的助手,我同样感到荣幸。

我的主人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摄影师,是数码读图时代的宠儿。

他的心中涌动着对美的热爱,他的意识中潜藏着对美的追求,他的肩上担负着传递美的责任。

他背负着我,走乡串巷,穿梭于繁华闹市;跋山涉水,进军于深山野岭。

他战胜浮躁,战胜寂寞,摒弃粗俗、丑恶的风格,用一颗纯净的心,去探索美的源头,去探究美的真谛。

说起主人的风采,当数他对美的热爱。

高山流水、深谷浅滩,野芳幽香、佳木繁阴,东篱菊开、山萧枫黄,苍松绕云、石溪成潭,风霜高洁、水落石出……种种美景,无不使他心动。

即便是循环往复的寻常四季,在他心中也如诗般激昂,如歌般悠扬。

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7)

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7)

写作对点讲义(7)专题引语]考场上绝大多数考生会选择写议论文,而不是记叙文。

可是,面对议论文,考生又多不会“分解”与“剖析”,尤其不会设置分论点和安排分论点,以致文章除了中心论点还是中心论点。

如果能巧妙地设置一些分论点,并很好地安排它们,那么,不仅可以使论证结构更清晰,还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地论述中心论点,使说理更丰实、更深入。

本训练就试图教你一些分论点的设置方法及安排技巧。

真题回放(2016·全国乙)题目见专题训练二“品读佳作”部分。

满分佳作教育之道,不可任性福建一考生标题即中心论点。

《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诚如斯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弘扬美好的德行,而漫画中的孩子脸上的一记巴掌却违背了《大学》的精神。

指出教育之道的内涵,漫画中的“巴掌”违背了教育精神。

从55分进步到61分值得嘉许,但孩子得到55分时的一记巴掌是他进步的关键因素吗?倘若是,那么分数上的进步也不意味着心智和人格上的进步。

再者,从100分退步到98分,可能不只是个人因素,更有试卷难度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叠加,那么一记巴掌怎能在学生心中留下积极向上的印记?分析漫画材料,印证观点。

分论点一:教育的手段是情感上的感化与人格上的孕育。

应当看到,教育的手段不应只有“亲吻”和“耳光”两个非黑即白的工具,而应是更多情感上的感化与人格上的孕育。

社会心理学家扎乔克曾言:“人是‘情感优先’的动物。

”人对于事物的认识首先是情感上的直觉判断,在此之后才有事后诸葛亮式的论证。

因此,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才是更为长久而又有深远意义的育人之道。

一个微笑、一些积极正确的指引能够在学生心中种下健全心灵的植株,在春风化雨下开出希望之花。

分论点二:耳光(代指惩罚)打落的是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况且,一记耳光扬起的是学生的成绩,打落的是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写道:“强力惩罚迫使人服从社会意志,进而失去自我。

”由此观之,即使教育者的动机是好的,他采取的手段也不能是任性的一记耳光,正如《发条橙》中“上发条的玩具”,恰是惩戒过度之后的心灵写照。

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7) Word版推荐

高中语文写作 对点讲义:(7) Word版推荐

写作对点讲义(7)专题引语]考场上绝大多数考生会选择写议论文,而不是记叙文。

可是,面对议论文,考生又多不会“分解”与“剖析”,尤其不会设置分论点和安排分论点,以致文章除了中心论点还是中心论点。

如果能巧妙地设置一些分论点,并很好地安排它们,那么,不仅可以使论证结构更清晰,还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地论述中心论点,使说理更丰实、更深入。

本训练就试图教你一些分论点的设置方法及安排技巧。

真题回放(2016·全国乙)题目见专题训练二“品读佳作”部分。

满分佳作教育之道,不可任性福建一考生标题即中心论点。

《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诚如斯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弘扬美好的德行,而漫画中的孩子脸上的一记巴掌却违背了《大学》的精神。

指出教育之道的内涵,漫画中的“巴掌”违背了教育精神。

从55分进步到61分值得嘉许,但孩子得到55分时的一记巴掌是他进步的关键因素吗?倘若是,那么分数上的进步也不意味着心智和人格上的进步。

再者,从100分退步到98分,可能不只是个人因素,更有试卷难度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叠加,那么一记巴掌怎能在学生心中留下积极向上的印记?分析漫画材料,印证观点。

分论点一:教育的手段是情感上的感化与人格上的孕育。

应当看到,教育的手段不应只有“亲吻”和“耳光”两个非黑即白的工具,而应是更多情感上的感化与人格上的孕育。

社会心理学家扎乔克曾言:“人是‘情感优先’的动物。

”人对于事物的认识首先是情感上的直觉判断,在此之后才有事后诸葛亮式的论证。

因此,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才是更为长久而又有深远意义的育人之道。

一个微笑、一些积极正确的指引能够在学生心中种下健全心灵的植株,在春风化雨下开出希望之花。

分论点二:耳光(代指惩罚)打落的是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况且,一记耳光扬起的是学生的成绩,打落的是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写道:“强力惩罚迫使人服从社会意志,进而失去自我。

”由此观之,即使教育者的动机是好的,他采取的手段也不能是任性的一记耳光,正如《发条橙》中“上发条的玩具”,恰是惩戒过度之后的心灵写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对点讲义(15)
专题引语]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议论文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

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

而低分作文则是堆砌例子,不会说理,或者说理不深入,原因在于未掌握分析说理的方法。

本训练就试图为你提供一些分析方法。

真题回放(·四川)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

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满分佳作
老实是德,聪明是才
生而为人,最难的是什么?最难的就是,为人而生,我们为了做人而生,为了做好人而生,为了对得起人这个称谓而生。

一旦如此,你会发现自己又掉进无穷选择的怪圈,你要选择是与非,黑与白,对与错,还有美丽与丑陋,善良与邪恶,甚至还有老实与聪明。

生而为人,对于这些对立的矛盾,你总要选边站队,或者兼而有之,不过是此消彼长的缘故罢了。

老实,无疑是个优点,聪明,无疑也是个优点,为什么我们把它们对立起来呢?因为,此时我们眼中的老实,已经不是老实,而是不聪明的意思,而此时的聪明,又不仅仅只是聪明而已,彼消而此长,差距愈加明显,则对立更加突出。

做人,应该老老实实,但这不是无条件的,做人不能对什么人都老实,对不应该老实的人老实了,就是对自己的不老实,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做人,也应该有些灵气儿,不能太笨,但聪明也不是随处都用的,该聪明的时候聪明,不该聪明的
时候聪明,那就是耍小聪明。

如果
..一个人该老实的时候老实,该聪明的时候聪明,
那么
..两者是绝对可以让一个人兼而有之的,但现实往往更骨感。

这是因果分析。

在分析中又含着比较。

分析语言也较整齐。

画横线句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两个“但”字。

两处转折,代表着对“老实”与“聪明”的辩证分析。

“换一个角度”,其实就是抓住了“老实”与“聪明”的内在联系。

这也是辩证分析。

不妨再换一个角度分析一下,老实何尝不是一种聪明?真正的大智慧:“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所谓老实,就是任天空云卷云舒,听庭前花开花落,只闻花香,不谈悲喜,读书品茗,不争朝夕,净心拂尘,落雪听禅,从容生活便是人生聪明!聪明不一定是真聪明?没有把老实作为内涵的聪明,不是真的聪明,这个意思是说,聪明是有底线的,聪明不能
是无节制的,如果
..不远了,慎之慎..聪明失去制约,聪明丧失底线,恐怕灾祸也就
之。

注意全文中的假设句子,这是一种假设说理。

做人,离不开聪明,更离不开老实,聪明好比是才,老实则好比是德。

做人,
最好是德才兼备,也就老实和聪明兼而有之,如果
..做人首先是德,而后是才,首先是老实,而后是聪明,这样的人往往可以成为家庭可靠之人,社会栋梁之才。

退而求其次,便.是有德无才,或者说是老实而不聪明,这样的人往往是可以信赖之人,虽然他们做事不一定完美,但他们不会投机取巧,他们会一丝不苟地完成任务。

至于有才无德之人,也就是聪明而不老实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是最不安分
的,这样的人一旦
..掌握权力,则有可能给国家、社会、单位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最后,无德无才之人,即不老实又不聪明的人,不论也罢,不老实又不聪明,即使有害也无大事!
画波浪线的句子将比喻说理和意义分析结合在一起。

做人就要成为既老实又聪明的人,如果不能就成为老实但不聪明的人,这或许便是老实与聪明告诉我们的为人之道吧!
亮点点评本文比较完美地践行了命题者的意图,很精到地阐释了老实与聪明的相互关系。

全文表达自然,散文化的议论性语言,既有诗化的表达又不缺少哲
理的思考。

而最值得称道的是本文的说理极具思辨色彩。

众所周知,考场上再优胜的议论文说理都必须依仗例子。

而本文几乎未用一个例子。

几乎未用一例却能把理说得如此深入透彻,原因在于作者掌握了众多说理方法,如假设说理、比较说理、因果说理。

当然,最成功的还是辩证说理:对“老实”与“聪明”,既看出了其中的对立统一,又不把两者绝对化。

通篇不用例,说理能成功,它给人不少启发。

议论文分析说理的方法很多,除常见的举例说理、引用说理外,还有以下主要方法。

一、因果分析法
因果联系是一种普遍的存在,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社会中,都存在着因果联系,没有一种现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

因果联系又是一种必然联系,当原因存在时,结果必然产生;当结果产生时,又必然由某种原因引发。

写议论文如能把因果分析法把握纯熟,“以叙代议,例而不议”的问题就可以避免,使文章分析得深入、透彻,从而增强论点的说服力。

分析时多用因果关系复句来表达,如:之所以……是因为……,为什么……?因为……,……,为什么呢?因为……等。

运用因果分析法,可以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由因及果,或者据果求因;也可以对论据进行由因及果或据果求因的分析。

请看下例:
①据果求因式分析
吾辈为人,脚踩地,头顶天,便要不虚华,不造作,以踏实筑舟,行向彼岸,静待花开。

诺奖得主莫言之所以有今日之成就,其笔下的世界是如此真实又带着些许魔力,是因为这个山东汉子面朝黄土多少年,以踏实做人为人之根本。

陈忠实文学巨著《白鹿原》之所以诞生也是因为深入西北,甚至将自己融进那片黄土。

这都不是巧合,这帮人只是踩实了脚下的厚土,奋力地跳跃起来了而已。

②由因及果式分析
我们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也要学会在厚土中吸取营养,让自己平凡却不普通。

茶的芳香,都是因为它的根深埋于厚土,吸收着大地的精魂。

我国知名女作家迟子建,因为知道写作不是空的,要不断地积累,于是她热爱生活,感悟生活,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