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

合集下载

中国制造2025计划内容

中国制造2025计划内容

中国制造2025计划内容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

该计划旨在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等手段,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跨越。

首先,中国制造2025计划明确了九大重点领域,包括智能制造装备、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和船舶、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电力装备、军工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和生物医药装备等。

这些领域都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在这些领域的深入发展,可以有效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其次,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等。

这些政策措施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此外,中国制造2025计划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发展目标,包括到2025年,制造业实现整体现代化,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制造业整体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等。

这些发展目标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目标。

最后,中国制造2025计划还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包括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加强制造业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等。

这些重点任务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工作重点和任务清单,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具体的工作路径和方向。

总之,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具体的工作路径和方向。

相信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指导下,中国制造业一定能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由大变强的跨越。

《中国制造2025》: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相关政策解析

《中国制造2025》: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相关政策解析

《中国制造2025》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相关政策解析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我国高度重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部署了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引领制造业向高端方向发展。

各地方政府也积极行动,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文件。

目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基本形成了以战略为引领、以规划为支撑、以政策措施为配套保障的政策体系。

同时,着力创新政策工具,引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产业相关主要政策进展(一)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体政策现状《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以下简称《决定》)提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要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

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

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

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

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决定》的部署和要求,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高端装备制造业要重点发展航空装备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五大产业,并制定了各领域的产业发展线路图,分别提出了到2015年和2020年的发展目标、重大行动及重大政策。

进一步地,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从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基础配套能力、产业组织结构四个方面提出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到2015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明确了“十二五”期间,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重点任务,部署了重大工程与区域发展重点,安排了金融财税政策支持、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组织结构、质量品牌建设、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提升对外合作水平等保障措施。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
4.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大力发展深海探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的开发和工程化。形成海洋工程装备综合试验、检测与鉴定能力,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突破豪华邮轮设计建造技术,全面提升液化天然气船等高技术船舶国际竞争力,掌握重点配套设备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设计制造核心技术。
五大工程编辑
1.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
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工作。制定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遴选、考核、管理的标准和程序。
9.新材料。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强基础研究和体系建设,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积极发展军民共用特种新材料,加快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促进新材料产业军民融合发展。高度关注颠覆性新材料对传统材料的影响,做好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加快基础材料升级换代。
7.电力装备。推动大型高效超净排放煤电机组产业化和示范应用,进一步提高超大容量水电机组、核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制造水平。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发展。突破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温超导材料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制造及应用技术,形成产业化能力。
8.农机装备。重点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推进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

2016年,经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同意,批准苏南5市(镇江、南京、常州、无锡和苏州)成为“中国 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 。
指标解读
规划目标是引导和促进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是推动规划落实努力的重要方向。为明确“制造强国”的任务 和重点,《中国制造2025》综合考虑未来国际发展趋势和我国工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条件,根据走中国特色工业化 道路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制造强国”的若干发展目标,加快实现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 业强国的转变 。
示范城市
广州
宁波 苏南城市群
日前,经工信部批复,广州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未来3年,广州将积极引进全球战略 投资者和500个优质项目,着力建设以10个以上世界级价值创新园区为龙头、以30个以上专业化骨干园区为支撑、 以一批特色发展中小型卫星园区为基础的产业载体新体系,重构全市产业发展空间。广州正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生物医药(IAB)和新能源、新材料(NEM)产业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无人驾 驶和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开展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行动,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打造国际科 技创新枢纽。截至2017年底,广州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7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排全国第三 。
背景及意义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 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 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 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 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的关键部分摘录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的关键部分摘录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的关键部分摘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

编制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布局。

加快制定智能制造技术标准,建立完善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

强化应用牵引,建立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协同推动智能装备和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创新与产业化。

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

加强智能制造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健全综合保障体系。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

组织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突破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推进工程化和产业化。

加快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

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

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

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实现智能管控。

加快民用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食品、印染、稀土、农药等重点行业智能检测监管体系建设,提高智能化水平。

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

2020年度人工智能与健康公需科目

2020年度人工智能与健康公需科目

1.莱布尼茨除了和牛顿先后独立发明了微积分之外,还对()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0分)A.二进制B.八进制C.十进制D.十六进制我的答案:A√答对2.2016年3月9日至15日,谷歌AlphaGo机器人在围棋比赛中以比分()击败了世界冠军李世石。

(2.0分)A.5:0B.3:2C.4:1D.4:2我的答案:C√答对3.黄色的三角形内画着一颗骷髅头,这个危险标识是在提示人们周围环境中有()因素存在。

(2.0分)A.易燃B.放射性C.剧毒D.高压我的答案:C√答对4.19世纪20年代,英国科学家()设计了第一架“计算机器”,它被认为是计算机硬件,也是人工智能硬件的前身。

(2.0分)A.笛卡尔B.奥古斯塔斯·德摩根C.乔治·布尔D.查尔斯·巴贝奇我的答案:A×答错5.对于中国人来说,膳食应当以()为主。

(2.0分)A.肉类B.谷类C.蔬菜D.豆类我的答案:B√答对6.《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提倡,孩子出生后应当尽早开始母乳喂养,满()个月时合理添加辅食。

(2.0分)A.5B.6C.7D.8我的答案:B√答对7.下列对《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中关于到2030年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目标,表述错误的是()。

(2.0分)A.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B.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C.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D.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取得明显成效我的答案:B×答错8.“中国制造2025”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 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并规划了实施制造强国十年行动纲领, 其中提出重点实施()工程。

(2.0分)A.智能交通B.智能军事C.智能制造D.智能教育我的答案:C√答对9.2016年8月,日本电视台报道称,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通过运用IBM的人工智能平台Watson仅用10分钟就诊断出了资深医师难以判别出来的()。

读《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后的思考

读《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后的思考

读《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后的思考中机质协特别高级专家顾问沈烈初经建国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飞跃式的发展,中国制造业的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大而不强的格局尚无根本性改变。

纵观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随着科技进步的迅猛发展,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地出现。

各国在迎接新一轮技术革命中,仍把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如美国在2012年推出“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2013年又推出“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2013年德国颁布“德国工业4.0”战略实施建议,同年法国颁布“新工业法国”战略;2014年日本提出“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5年英国提出“英国制造业2050”等。

我国在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通知;不久之前国务院又公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加上近十年来推进了包括01、02、03、04专项在内的十余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规划,构成了我国振兴制造业的战略与战术部署。

再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虽有了巨大进步,但各行业间发展极不平衡,如高铁制造业只有十余年的发展史,电工行业已有较长发展史,但高铁与发电、输变电成套设备已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两者都采用“以我为主”,引进技术合作生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取得成功。

航空航天、海陆军事装备,随着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自力更生为主,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些家电行业不仅量上,而且在质与性能上都有较强竞争力。

但也要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优胜劣汰加速进行,以至我国有一些行业被淘汰出局,如照相机、办公设备行业基本全军覆没,分析仪器、大型科学仪器等似乎有些溃不成军,高端医疗装备特别是检查用的影像设备,大多由国外少数企业垄断。

随着新兴行业的出现,其装备主要靠工业发达国家进口,如制造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用的成套设备、原辅材料甚至清洗剂、超纯气体等;生产光伏电池用的核心设备及原辅材料都是依赖进口;还有不少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及各种专用材料,很多产品在我们国家是空白,或达不到这些高新产业的要求。

《中国制造2025》(全文,2015年5月19日发布)

《中国制造2025》(全文,2015年5月19日发布)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5年5月8日(本文有删减)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高聚物成型技术的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期末论文作业

高聚物成型技术的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期末论文作业

高聚物成型技术的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期末论文)摘要高分子材料已成为是现代工业和高新技术的重要基石,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以及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其成型加工技术新方法、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应用,对我国的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等领域的发展都有着举足重轻的作用。

高聚物成型技术的研究开发过程,实际上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不管是自觉地还是不自觉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为指导,正确运用现代技术的理论和物质手段,有助于我们寻找聚合物成型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从而为聚合物成型技术研究指明方向,这对促进我国聚合物成型加工技术及其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聚物成型技术马克思主义哲学高聚物也称合成高分子材料,进入21世纪,高分子材料已成为是现代工业和高新技术的重要基石,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以及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合成高分子材料行业的发展,取决于两大方面的研究进展,一是对材料本身的研究,即新材料的开发,二是对材料加工方法的研究,即新的加工工艺和方法的开发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各门科学的具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高聚物成型技术的发展也不例外。

高聚物成型加工技术是多学科的交叉和综合,在研究和开发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多种辩证关系:如加工条件、聚合物材料结构和制品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

本文在综述高聚物成型技术的发展及趋势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于高聚物成型加工技术发展的指导意义作一分析讨论。

一、高聚物成型技术的发展(一)高聚物成型技术发展历史高聚物成型技术有挤出成型、注射成型、压延成型、压制成型和吹塑成型等等多种方式,其中挤出成型、注射成型和压延成型一起称为热塑性塑料的三大成型方法。

1.挤出成型挤出成型是利用螺杆旋转加压方式,连续地将塑化好的成型物料从挤出机的机筒中挤入机头,熔融物料通过机头口模成型为与口模形状相仿的型坯,用牵引装置将成型制品连续地从模具中拉出,同时进行冷却定型,制得所需形状制品。

中国制造2025解读

中国制造2025解读

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 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 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 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 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 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 化经营能力不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 问题。
中国制造2025解读
一、前言
根据十三五规划,党中央、国务院文件,中央领导讲话 最新的情况、信息和数据 实地考察一万家企业,企业家的看法。
分析环境、机遇、挑战和对 策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 国发〔2015〕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构: 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 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 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 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 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 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 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基本方针是: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 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制定特殊政策, 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奋力拼搏,更多依靠中国 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 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2016修订)【法规类别】财政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财建[2016]844号【发布部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日期】2016.12.01【实施日期】2016.12.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16〕8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和国务院关于工业稳增长的有关要求,中央财政整合设立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

为进一步规范该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6〕320号)进行了修订,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管理办法2016年12月1日附件: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预算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5〕230号)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以下简称转型升级资金)是指中央财政安排的,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等五大工程,提高国家制造创新能力等九大任务,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结构优化提升的资金。

第三条转型升级资金安排的项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按照部门职责分工组织实施,并予监督。

中国制造2025宁波行动纲要

中国制造2025宁波行动纲要

——15个三年攻坚行动计划 ——一批重点领域细化和支撑政策
(集成电路、金融、司法等)
3511产业体系
二、聚焦突破重点细分行业
重点发展“3511”产业,推动八大细分行业发展壮大,着力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千亿级细分行业 3大战略
引领产业

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
主攻八大细分行业
石墨烯
5大传统
优势产业

汽车制造、绿色石化、时尚纺织服装、智 能家电、清洁能源
稀土磁性材料
高端金属合金材料
专用装备 关键基础件
1批新兴
增长产业

生物医药、海洋高技术、节能环保、航空 航天……
工业创新设计、检验检测、科技咨询、信 息服务……
1批生产
性服务业

高强度紧固件:汽车发动机紧固件、风 光学电子 集成电路 力发电配套大规格高强度紧固件、核电专 工业物联网 用紧固件、飞机专用紧固件、轨道交通扣 件。
“中国制造2025”政策解读
2018年2月
目录
1
中国制造2025背景 3511产业体系
2 3 4
5
产业投资政策 实施八大工程
其他热点政策
中国制造2025背景
一、背景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 国发〔2015〕28号
●一条主线: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 线。
●四个转变: 向创新驱动转变 向质量效益优势转变 向绿色制造转变 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五方面内容 创新驱动 质量为先 绿色发展 结构优化 人才为主
政策体系
扛起中国制造蓝图绘就:统领性文件
《“中国制造2025”宁波行动纲要》甬党办 《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 范城市实施方案》甬政办发〔2016〕 〔2016〕84号

2022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2022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2022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单选()的新模式新业态,本质上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深入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制造业企业,通过打造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平台实现制造全要素全过程服务增值的过程A、制造业B、服务业C、服务型制造D、生产型制造参考答案:C()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它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对目前人才培养带来深刻变化。

A、2014年B、2015年C、2016年D、2017年参考答案:D()年,人社部正式出台《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现在开始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

A、2013年B、2018年C、2015年D、2020年参考答案:C()年,我国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

A、2008B、2013C、2010D、2015参考答案:D2016年颁发的《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其目标是:到2018年,力争完成“5155”示范任务,即培育50家服务能力强、行业影响大的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支持100项服务水平高、带动作用好的示范项目;建设50个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遴选5个服务特色鲜明、配套体系健全的示范城市。

其中,示范企业服务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左右。

A、10%B、30%C、50%D、100%参考答案:B本讲认为服务型制造的逻辑中()成为可持续的利润源。

A、再生产B、AR应用C、工业金融D、再制造参考答案:D本讲提到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数量占绝对地位。

A、外资B、私营C、国有D、科技参考答案:C本讲提到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专利生产量居世界第一的国家是()。

A、美国B、中国C、德国D、英国参考答案:A本讲提到中国建筑只有()产权期。

A、60年B、70年C、80年D、90年参考答案:B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新型产业形态,强调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转型。

A、“生产+服务”B、“产品+服务”C、“制造+服务”D、“附加+服务”参考答案:C根据本讲,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产性金融服务发展方向的是()。

中国制造强国之路——解析《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强国之路——解析《中国制造2025》
的比较优势,提升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
o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持续发展能力。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扎扎实实打基础,在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l j

o自主发展,开放合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形成自主发展能力。继续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
专题报道I
Special Reports
5月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正式确定了我国走制造强国之路的大方向和路线图。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是迈向强国之路的第一步。
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Robot Technique and Applicaiion2015・3 I 21
o.1:9; ¨ !o. i¨O.l i;
Robot Technique and Application201 5・3 l 25
万方数据
Special Reports
l专题报道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事项,简化程序,明确时限;适时修订政府核准的投 资项目目录,落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改革技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和项 目经费分配、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 加快资源税从价计征,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 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合理限制。稳步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健全产业安 全审查机制和法规体系,加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制造业重要领域投融资、并购重组、招标 采购等方面的安全审查。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清理和废止不利于全国统一 市场建设的政策措施。实施科学规范的行业准人制度,制定和完善制造业节能节地节水、环保、技术、 安全等准入标准,加强对国家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统一执法,以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进行结构

2022年我国制造业发展分析:《中国制造2025》出台

2022年我国制造业发展分析:《中国制造2025》出台

2022年我国制造业发展分析:《中国制造2025》出台我国制造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始终保持较好的进展态势。

然而,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逝,人工费用的增长,传统制造业依靠人力进展的道路已经越走越窄。

5月19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进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动、重点突破,自主进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其次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力量;二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力量;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进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化推动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乐观进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进展水平。

《中国制造2025》明确,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进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正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育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工作方案:关于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意见

工作方案:关于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现就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突出发展重点,明确发展目标1、发展重点。

遵循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律,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创新体制机制和完善配套政策为保障,大幅提升创新能力与产业化规模,重点发展先进复合材料、储能材料、硬质材料、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六大领域,加快培育和发展前沿新材料,加快研发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增材制造、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基本形成新材料产业由大到强、由低端到高端、由分散到集聚、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发展格局。

2、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省新材料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

骨干优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以上,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50家以上,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态势基本形成。

新材料总体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新材料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5%左右,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0家以上。

二、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3、支持新材料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对新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质检中心等国家级技术研发平台,以及相应的省级技术研发平台,按照相关规定优先给予一次性项目补助支持。

(责任单位:省经信委、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质监局)4、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支持各类产业园区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的技术研发平台面向社会开放,服务新材料企业创新发展。

对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优先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经信委、省财政厅)5、支持开展新材料产业关键技术的产学研用联合攻关。

公需科目:2020年度人工智能与健康试题及答案(九)

公需科目:2020年度人工智能与健康试题及答案(九)

眉山市公需科目培训2020年度人工智能与健康试题及答案(九)一、单选题1.()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2.0分)A。

蔬菜B.水果C.薯类D。

菌藻类我的答案:C√答对2.()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

(2。

0分)A。

拉蒙·柳利B.布莱兹·帕斯卡C。

莱布尼茨D。

托马斯·霍布斯我的答案:C√答对3。

黄色的三角形内画着一颗骷髅头,这个危险标识是在提示人们周围环境中有()因素存在。

(2。

0分)A.易燃B。

放射性C。

剧毒D.高压我的答案:C√答对4。

()由于产品全球化市场竞争加剧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围绕提高制造业水平的新概念和新技术不断涌现, 在此背景下, 将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制造领域使“智能制造"的概念孕育而生, 并促进了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的研究。

(2.0分)A.20世纪70年代B。

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

21世纪初我的答案:C√答对5。

我国于()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

(2。

0分)B.2017C.2018D。

2019我的答案:B√答对6。

在1986年,罗斯·昆兰提出了()概念,这是机器学习另一个主流的闪光点。

(2.0分)A。

BPB。

决策树C。

感知机D。

随机森林我的答案:B√答对7.19世纪20年代,英国科学家()设计了第一架“计算机器”,它被认为是计算机硬件,也是人工智能硬件的前身.(2。

0分)A。

笛卡尔B。

奥古斯塔斯·德摩根C。

乔治·布尔D。

查尔斯·巴贝奇我的答案:D√答对8.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条件是()。

(2.0分)A.互联网的革新B。

创新商业模式C。

生产工具的革命性演进D。

大数据的应用我的答案:C√答对9.世界上第一个将芯片植入体内的人是().(2。

0分)A。

凯文·沃里克B。

布鲁克斯C。

罗斯·昆兰D.杰弗里·辛顿我的答案:A√答对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5年5月8日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

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各行业新的装备需求、人民群众新的消费需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的民生需求、国防建设新的安全需求,都要求制造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消费品质量和安全、公共服务设施设备供给和国防装备保障等方面迅速提升水平和能力。

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将不断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

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

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三)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持续的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

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大型飞机、北斗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取得突破,形成了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我国已具备了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

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

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制定特殊政策,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奋力拼搏,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二、战略方针和目标(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基本方针是:——创新驱动。

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质量为先。

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

建设法规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先进质量文化,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

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结构优化。

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人才为本。

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

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针对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切实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扎扎实实打基础,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坚持制造业发展全国一盘棋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创新发展方向,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实施若干重大工程,实现率先突破。

自主发展,开放合作。

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领域,着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形成自主发展能力。

继续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

(三)战略目标。

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

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

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

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形成研院所的基础作用,建立一批产业创新联盟,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攻克一批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成果转化。

提高创新设计能力。

在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创新设计示范,全面推广应用以绿色、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先进设计技术。

加强设计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克信息化设计、过程集成设计、复杂过程和系统设计等共性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设计工具软件,建设完善创新设计生态系统。

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培育一批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鼓励代工企业建立研究设计中心,向代设计和出口自主品牌产品转变。

发展各类创新设计教育,设立国家工业设计奖,激发全社会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研究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建立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健全以技术交易市场为核心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体系。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推动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健全科技成果科学评估和市场定价机制。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推进机制,引导政产学研用按照市场规律和创新规律加强合作,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建立一批从事技术集成、熟化和工程化的中试基地。

加快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推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

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

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立以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以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为重要支撑的制造业创新网络,建立市场化的创新方向选择机制和鼓励创新的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机制。

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围绕制造业重大共性需求,采取政府与社会合作、政产学研用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等新机制新模式,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开展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

建设一批促进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规范服务标准,开展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技术评价、技术交易、质量认证、人才培训等专业化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建设重点领域制造业工程数据中心,为企业提供创新知识和工程数据的开放共享服务。

面向制造业关键共性技术,建设一批重大科学研究和实验设施,提高核心企业系统集成能力,促进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