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第7课 戊戌变法
第7课 戊戌变法
封闭所以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 挨打必须思变 思变才能崛起
派别
探索活动
洋务运动
基本主张
代表人物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
中央: 师夷长技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张之洞
维新派 戊戌变法 革命派 辛亥革命
变法维新 康有为,梁启超 三民主义 孙中山
进步的知识分子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陈独秀 李大钊
第 7 课
“活动与探究”: p35页
1)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 2)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 因为 1)顽固派力量强大; 2)维新派力量弱小; 3)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4)没有发动群众。 所以,当顽固派发动政变时,无力反抗。 3)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指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用自己的死,唤起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
变 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 法 组织团体: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 , 又把《 》改名为《 》,作为强学会的 维 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时间: . 发布一系列变法令 新 高潮: (1898年是旧历 年,称这次变法为 ) 运 戊 主要内容: . 结果:失败 动 戌 戊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根本原因: 。
兴起: 公车上书 原因: 直接原因: 。 时间 年。 人物及内容: 、 等人联名上书 ,反对 , . 意义: 。 结果: 。 发展: 公车上书失败后 创办《 》,通过介绍资本 创办报刊: 、
1898年9月, 发动者: 发动政变, 变 戌 时间: 结果:把 囚禁在 ,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法 政 、 逃往国外, 不肯逃走,他说:“ ” 变 不久, 等 人被杀害,后人称他们为“ ”。 这次变法历时 天,史称“ ”。
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戊戌变法
一、变法的进步性:政治方面,改革机构,裁撤冗官,有利于 打破封建政治的体制,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任用维新人士,说明 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参与政权;经济方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这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举措;文化教育方面, 不仅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且有利于传播和学习西方先 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总之对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 义经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是十分有利的。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 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掌握 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 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载湉(1871--1908) 1875年即位,年号 光绪。1889年亲政。
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 人,1898年任四品 卿衔军机章京,参 与变法。后被捕遇 害,为戊戌六君子 之一。临刑前有绝 命诗:“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死得其 所,快哉,快哉!”
课堂小结: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 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 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 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 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 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 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 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戊戌变法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 帝被囚禁在这里。
载湉(1871--1908) 1875年即位,年号光 绪。1889年亲政。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绝命诗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刘光第
杨锐
戊戌六君子
康广仁
林旭
杨深秀
力量对比
政治力量 军事力量
想争取袁世凯 保护光绪帝
维 新 派
维新派依靠光 绪帝 (无权) 以慈禧太后 为首 (掌握实权)
1 “维新变法”变的是什么?要在中国实行什 么制度? 2 维新变法运动是如何开展的,这条道路能行 得通吗,为什么? 3 公车上书; (1)什么是“公车”?它是谁在什么时候发 动的?在哪里发动的? (2)这次上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次上书 起了什么作用? 4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为了进一步推动变 法运动的发展,开展了哪些活动?
维新变法运动大事年表
1895年
1895年 1898年6月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康、梁组织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成立 光绪帝发布变法令,戊戌变法开始
1898年9月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1.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
A、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 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D、西方文化与传统儒学的斗争
戊戌变法主要代表人物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
变 者 天 下 之 梁 公 启 理 超 也
------
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 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 窃认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 以守成之势治天下 „„《易》曰“穷则变,变 则通。” „„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 …… 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夫先王之 治天下,与民共之„„君民同体,情谊交孚, 中国一家,休戚与 共 „„于以恢复琉球,扫 荡日本,大雪国耻,耀我威稜。 ——《公车上书》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戊戌变法
《中外纪闻》与强学会
公车上书失败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 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 的政治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不久,他们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 学会,定期集会讲演。随后,他们又把 《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 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 形成了。
百日维新
公车上书以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 皇帝。他痛陈国家处于危亡时刻,唯一出 路是任用维新派参与谋划,并提出由皇帝 出面,倡导变法。 康有为的言辞使光绪皇帝深为感动。光 绪皇帝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 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百日维新
时间:1898年6月至9月 主力:光绪皇帝和维新派 内容: →政治 ①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 →经济 →教育和思想 传播新思想; ④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言论 ⑤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军事
戊戌政变
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开始实 施变法。但是清朝的大权掌握在以慈禧太后为代 表的顽固派手中,光绪皇帝没有实权。变法触动 了顽固派的利益。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把光绪皇 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不肯逃走, 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 有闻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 请自嗣同始!”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康广仁 •林 旭
刘光第 杨深秀 杨 锐
戊戌 变法
公车上书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 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 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 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反对同日本议和, 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从此,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
“百日维新”知识小结
时 间
质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上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 思想文化上 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 开放言论。 军事上 训练新式军队。
百 日 维 新
性
政治上
内
容
意
义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性质: 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 改良运动。
点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 富强的道路,《马关条约》的 签订,使中国陷入了更为严重 的民族危机。 为摆脱民族危机,康有为、 梁启超等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 运动,继续探索救国道路。 变法以失败告终,但在当 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变 法的失败也证明了:在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资产阶级 改良的道路行不通!
论战主题: 要不要变法 论战双方:
荣 禄等。代表顽固派
康有为等。代表维新派
结论(作用):通过论战,使维新思想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为戊戌变法的进 行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但由于当时民族资产阶级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压 迫,内受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虽有反抗压迫进行斗争的要求,但规模小,力量 弱,所以想依靠封建皇帝进行变法。(形成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戊戌变法主要代表人物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
三、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公车——举子、举人 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 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就 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 做“公车”。由于这次上 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 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 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 书”。
公车上书知识小结
课堂练习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议一议,“贼”指谁?为什 么“无力回天”?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 所”?这次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共30张PPT)课件
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 (戊戌变法〕
分类 内 容
政治上 改革政府构造,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上 鼓舞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囚禁光绪帝 思想和 开办新式学堂培育人才,翻译杀西害方六书君籍子传
文化上 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结论果是失败
军事上 训练新式军队
变法的结果: 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
俄国1861 年改革
德国统一与 宪法
1871年
法国共和制确实 立〔1875年〕
日本明治维 新1868年起
美国南北战斗 1861-1865
年
世界之潮流:变革旧制度;进展资本主义
一场转变中国的战役
中国近代化探究之
课堂导入
一,公车上书发生在哪年? 有什麽重要影响?
康有为
梁启超
公车上书
1895年,公 车上书揭开 了变法维新 运动的序幕。
变法意义 戊戌变法失败了,但……
“虽骤起而卒蹶,后有作新中国史者,终不 得不以戊戌为第一章.”
----梁启超
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 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 用。
意义
1.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进运动。
缘由
没资有产阶发级动改群进众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本身的缺点 n光绪并无实权 n维新派实力弱 n康梁缺乏经验 n没有取得人民 群众的支持
外来的阻力 n慈禧掌握实权 n顽固派力量强 n袁世凯的告密 n……
公 车 上 戊书 戌
变
法百 日 维 新
背景:1 息8 传9到5北年京春.,《 马关条约 》签订的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
《马关条约》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 、偿二百兆始” —— 梁启超
刊物: 建立组织:
《万国公报》 强学会
梁启超பைடு நூலகம்
谭嗣同
严复
康广仁
康有为 梁启超
9
思考:以下视频反映了哪条维新措施的影响?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22
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发动维新变法运动 人称“跪着造反”,其根本原因是 A.维新派力量薄弱 B.减少变革的阻力 C.为变法寻找根据 D.封建观念的影响
A
温故知新:(复习P29,小组互提2分钟)
时间: 60—70年代 口号: 自强 曾国藩 前期: 安庆内军械所 最早 曾国藩、李鸿章: 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 最大 (军用)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时间: 70-90年代 口号: 求富 后期: 原因: 为军事工业服务 (民用)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 企业: 张之洞: 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三、戊戌六君子 失败原因: 触犯了顽固派利益 六君子: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性质: 资产阶级爱国政治运动 变法意义: 作用: 思想启蒙 自学提示:阅读课本P35,完成提纲。
2.戊戌六君子
1898年9月28
日,谭嗣同、林旭、 刘光第、杨锐、杨 谭嗣同
林旭
刘光第
深秀和康广仁六人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什么?
“花” 指:实现富国强兵。 “柳”指: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现在世界还有国王吗?
英国女王
君主立宪制
日本天皇
光绪帝
第7课:戊戌变法
康有为在此讲“中外之故救国之法”,广招弟子, 意欲改革清朝的政治与教育制度,并培养了梁启 超等一批维新变法人才,因此万木草堂被视作戊 戌变法的策源地。
维新变法的影响:
1、性质上: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2、政治上: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具有爱国性。 3、思想上: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 流,具有启蒙性,促使中华民族的觉醒。 4、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文化上: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推动 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6、习俗上: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 23 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
3、光绪帝和维新派斗争经验不足,变法的实施较为仓促,政 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还未得到 令颁出操之过急; 充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还很弱,封建 4、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 守旧势力在中国则相对较强大。 5、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 国行不通 。
有利于 军事强大 阶级民主 政治需求
有利于传 播资产阶 级思想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 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 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这段 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的性质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B.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 人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 D. 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斗争
戊戌政变
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绪和 支持他的珍妃
慈禧幽禁中光绪帝之 处中南海瀛台。
维新变法的失败:
西太后弄权政变
六君子人头落地
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课件精品课件
一、公车上书
强学会的成立
强学会旧址
时间:1895年8月 地点:北京
《中外纪闻》为机关报
7
一、公车上书
强学会的成立
时间:1895年8月 地点:北京 《中外纪闻》为机关报
影响:成立了维新派的政治团体,进一 步宣传了维新思想,为变法运动奠定了基础。
8
二、百日维新
光 绪
帝
背景:西方列强入侵, 国家处于危亡时刻;以康梁 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为变 法而奔走呼号;光绪帝不愿 做“亡国之君”,支持变法。
高考总分:711分 毕业学校:北京八中 语文139分 数学140分
英语141分 理综291分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戊戌变法
北京市理科状元杨蕙心
第2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戊戌变法
大家知道“戊戌六君子”吗,戊戌变 法又是怎么一回事?
2
一、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春
康 有
为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
清政府进一步走向
衰亡。
领导人:康有为 、梁启超
3
一、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春
梁 启
超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
清政府进一步走向
衰亡。
领导人:康有为 、梁启超
19
戊戌变法
语文
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
谢谢您下载使用!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
戊戌变法
“手”)
上古时期汉民族以“三”代表多 数,因此用三个相同部件的重叠 来给“众多”的词义特点造字。
这种字书写麻烦,结构不但难看 ,更重要的是,不符合汉字左右 布局的主流结构,因此,有些被 其他字所替代,有些被废弃不用
第7课 戊戌变法
第7课戊戌变法课标导读(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知识要点:1、维新思想的传播:<1>背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主要领导:康有为、梁启超。
见课本第32页照片。
<3>公车上书(见课本32页插图)。
①经过:《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②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4>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
机关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2、百日维新:<1>时间 1898年6-9月<2>内容:A,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官吏,打击封建官僚,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B,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文化: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传播维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3>性质: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
3、戊戌政变:<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2>戊戌六君子:维新派人士谭嗣同(见书32和33页插图和他说的一段话)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六人遭清政府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4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
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所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却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映,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因此,客观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中考演练●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八上P33 识记1、《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
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新人教版八年级上)
服下。”刘晨寂嘴唇微动,声如蚊蚋。宝音心念电转。在她跟明柯溜出来之前,乐韵光明正大的跟府里告了假,去探父亲的病,实则是去感谢刘 晨寂。那时刘晨寂还没给蝶宵华出诊罢?宝音曾戏问乐韵:“小妮子,若那大夫不是刘大夫,你也急着去谢他?”乐韵满脸飞红:“ 说哪里话 来?”“要我帮忙么?”宝音持起乐韵的手,“你也到年纪了,府里指婚,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只是,刘大夫他名头太响,”乐韵无奈 坦白道,“我配不上他。见到他,我最多这样:‘刘大夫,谢谢您肯收婢子的布帕。筱筱姑娘来找您时,您若帮她咬定婢子传帕是私情,婢子就 死定了。多谢您回护婢子!’他一定回答:‘医者验药是应该的。你给我帕子本不为私情,谁来问,我也要照实说。不必谢我。’然后他又去看 书了,要么其他姑娘来谢他、送他礼、跟他搭讪了。他对其他姑娘,准也跟对我一样客气,一样快快打发走。府里指婚要有用,别人怕不早指给 他了!我怕是没用呢。”此言不虚。刘晨寂是君子,所以乐韵帮宝音定计时,敢用他入局。而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跟乐韵相对时,虽没明说, 但姿态已表示得清清楚楚,他就事论事,不沾私情,乐韵就算是苍蝇,厚着脸皮攀上去,恐怕也只有立刻滑落的份。这样的君子,为何递一个纸 包过来?他真跟韩玉笙有旧情?宝音手指一动,把纸包纳入袖中。这纸包原轻飘飘无甚份量,宝音却觉得袖子里沉甸甸的。他若要害她,纸包里 写些违禁的语句,这一次私相授受,她已然跳进黄河洗不清。可莫名的,她相信他不是害她,而是急着救她。“为什么?”她凝视他,眼神在问, “为什么救我?你知道我是谁?要经历什么危险?”他举起纸,吹了吹墨,去交卷,不再看她。他们之间,这样就„„结束了吧?彼此又隔了整 整一座无底的幽谷。他不过来,她过不去。宝音心里掠过一丝怅然。第八十二章 自毁入宫路(1)卷子,评了下来,结合上一题的表现,终于定 了下期令主,乃是那田产最多的公子,他不但家里钱多,而且长辈肯撒漫着给他钱用,乃是真正的富公子,作一期东道,自然不愁,不必限令魁 尾帮衬。宝音与刘晨寂这卷子,也是极好的,可惜两人上题表现都不佳,故未落着魁首。宝音原不便争这令主,但不必被罚,已然万幸。那轻狂 书生上题被人讥为“斤斤计较的那是秤”,大为索然,这题“苗果追随春社近”,又被抨为不通,很觉没脸,便吵着要进入“猜猜哪一半是谁写 的”环节。猜人,是余兴节目,最好有酒在前,边酣饮、边呼猜,那才有趣。振风塔不是酒肆,但没关系,外头运酒,送上三层四层、乃至七层 八层,原本不难。难的是,振风塔是佛塔,佛教戒荦酒„„虽说这些年来,禁律渐弛,有人公然说出“素酒不算荦”的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
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八股取士
有利于传播资产阶 级思想
军事
裁减旧式军队
有利于军事强大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 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 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袁世凯(1859年—1916年) 1892年,朝鲜内乱,入朝 平乱,办事机敏、干练, 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 大臣。1895年受命赴天津 督练“新式陆军”,仿造 欧洲军制训练军队,扶植 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 北洋军阀的基础。1898年 参与镇压维新派。1911年 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窃 取中华民国总统一职。 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 建立中华帝国。1916年死 于北京。
兴办维新刊物和组织——发展
地点 北京 刊物 《万国公报》后改为 《中外纪闻》 学会 强学会 学堂
上海
天津
《时务报》
《国闻报》
长沙
《湘学报》
南学会
时务学堂
宣传维新思想的报刊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 国。„„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光绪帝(1871—1908), 1875年至1908年在位。 他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 禧太后“垂帘听政”。 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 禧太后“训政”。1889 年,太后“撤帘归政”。 1898年6月11日,光绪 帝颁布“明定国是 诏” ,宣布变法。
第7 课
序 幕 代表人物 政治主张 创办刊物 时 间
戊戌变法
(1895年)公车上书Βιβλιοθήκη 揭开了维新变 法运动的序幕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 1898年6月到9月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第7课戊戌变法复习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7课戊戌变法复习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上册历史
学好知识就需要平时的积累。
知识积累越多,掌握越熟练,编辑了第7课戊戌变法复习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上册历史,欢迎参考!
一.背景
1.社会危机严重
①民族危机(直接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②统治危机:财政危机激化政治危机
2.社会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包括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及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和维新派同顽固势力的论战
4.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政治团体的形成
二.变法过程:
第一阶段:康、梁等维新思想的传播19C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第二阶段: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变法序幕;论战、创办报纸、设立学会、学堂、施纲)
第三阶段:百日维新(高潮1898)
三.变法的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
政治方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课戊戌变法
在康有为、梁启超的组织下,联名上书, 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1300多人签名
3、结果:
因顽固派的阻挠,未送到光绪手中,但在社
会上产生很大影响。
4、“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注意:
公车上书不是维新变法的正式开始
『公车的含义』 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 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 “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 代称。
6.19世纪90年代,洋务运动宣告破产,其标志性事件是( )
A.安庆内军械所的创办
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京师同文馆的创办
D.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办
7.以下对洋务运动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 C.阻碍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的出现 D.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8.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 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当是( )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C.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D.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3.失败 原因
4.结论
(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 2)采取改良的办法,脱离广大民众; (3)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4)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反对变法。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 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问题一:如果袁世凯没有告密,而是支持维新派, 变法能否成功?
B. 开放言论,创办报刊
C.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
D. 训练新式军队
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 根本原因是( )
八年级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知识点总结一、戊戌变法的背景(一)国内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条件;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二)国际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2.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
二、戊戌变法的经过(一)序幕:“公车上书”1.时间:1895年2.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3.领导人:康有为和梁启超4.上书内容: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5.结果:由于封建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上书到光绪帝手中。
6.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二)展开: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康有为和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后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三)高潮:百日维新1.时间: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2.内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四个方面(见书)3.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革命为“戊戌变法”。
(四)结果: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
(五)失败原因:1.客观原因: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势力远远大于维新派。
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不敢发动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并无实权的光绪帝。
(六)教训: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担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七)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或者说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2.戊戌变法又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
3.戊戌变法还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以上对八年级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知识点总结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讲解知识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第7课 戊戌变法
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掌握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名称和顺序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比较分析理性说明社会各界对于戊戌变法的不同反映,了解新旧势力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讨论探索变法法令内容在政治方面的局限性和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的进步作用(由此理解变法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改革)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谭嗣同等人不惜牺牲生命,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值得后人景仰和怀念思想意识充分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陶冶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增强新时代青年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从洋务派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
但是它却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
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刺激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落后挨打,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并一度形成波及全国的大规模运动。
(要求学生阅读29—32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公车上书1、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车”(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提示学生从条约危害性和“公车”爱国情感方面分析)2、为什么人们还同时要求变法?(提示学生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政府的内部矛盾、人民起义、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等方面进行思考)小结、过渡: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爱国传统,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紧急关头,民族的精英分子总会登高一呼,力图扭转颓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戊戌变法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发生原因、内容、意义、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教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2、初步了解本课基本知识内容,探究戊戌变法发生原因、失败原因
3、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难点】
1、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2、对戊戌变法历史意义的理解
【自学引导】
1、公车上书
学生带问题阅读教材后,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以引导讲解的方式进行知识拓展。
问题设计:什么是公车上书?(包括时间、事件、结局及影响)
2、维新运动的展开
(1)康有为、梁启超为什么创办《万国公报》,它后来的名字是什么,在维新运动中的地位如何?
(2)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3、百日维新
本目采用学生阅读、教师讲述讲解与师生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学生阅读或朗读全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如有疑问,则由教师引导,答疑式讲解;拓展内容师生探究)维新变法的支持者、时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内容各是什么?
【合作探究】
1、戊戌变法的原因?结果如何?为什么?
2、戊戌政变是谁发动的?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政变的发生意味着什么?
3、戊戌六君子都是谁?其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又是谁?我们应学习他们什么精神品质?
【课堂练习】
1、材料分析
(1)、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
材料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材料三:“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
让我来作第一个吧!”
请回答:
①这些话是谁说的?他是在什么事件中被杀害的?一同被杀害的还有哪几个人,他们被称为什么?
②“贼”指何人?为什么“无力回天”?“死得其所”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
③他参与了什么运动,这个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2)、材料:“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
请回答:
①这句话是谁说的?
②他是在什么背景下说出这句话的?
③这句话反映了他什么样的主张?
2、历史感悟:
戊戌变法作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引起深刻的反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请说说你学习本课后的感悟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