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高二化学必修课程教学计划人教版模板(6篇)

高二化学必修课程教学计划人教版模板(6篇)

高二化学必修课程教学计划人教版模板(6篇)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引,紧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构建乐学课堂和高效课堂为中心,狠抓常规教学的落实,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学习北门中学教学模式和经验,变“教学”为“导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努力提高四十五钟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研究,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个人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

二、现状分析1、学情分析:本学期教的高二(8)班、(14)班,其中14班均为理科普通班,大部分学生的化学学科基础相对较薄弱,尤其对化学原理的运用能力较弱,分析问题能力,综合能力欠缺。

但各班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听讲,基本上能按时完成作业,有问题能及时提出,有较强的上进心。

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地学习。

8班为理科实验班,学生基础较为扎实,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分析综合性问题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寻求更简单的解法,才是教学重要任务。

2、教材分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是完成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四、五章的内容,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所有内容。

这两个选修模块是高考中的选考模块。

内容较为多,但是一部分是在必修2的基础上加以延长的,对学生要求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应该更加深刻,而且本模块所增添延长知识较为多,难以理解,须要时光同时也须要学生多练。

三、教学目标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设计好导学案,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化。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学科实际,落实各项教研和教学常规工作。

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具体措施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精心准备导学案。

按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备课资料的搜集;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精心构思每道题。

分层、合理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及时反馈;对每一次测试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

2023年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套人教版(5篇)

2023年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套人教版(5篇)

2023年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全套人教版(5篇)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全套人教版篇1一、教材分析“化学计量在试验中的应用”是以化学根本概念为根底,与试验严密联系,强调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本节教学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乃至今后连续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材内容具有概念比拟多,且抽象又难于理解的特点。

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熟悉引入物质的量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应留意不要随便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二、学情分析对于“物质的量”这个新的“量”和“摩尔”这个新的“单位”,学生是很生疏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过学习和生活阅历的积存,他们已经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米、千克等。

可采纳类比方法,类比方法是依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的某些属性上一样,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也一样的一种科学方法。

如物质的量与其他学生熟识的量类比、摩尔与其他国际单位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等,运用类比思想阐释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意义,能够提高这两个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兼容性,有利于对这两个生疏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熟悉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熟悉摩尔是物质的量的根本单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的思想帮忙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和稳固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培育学生自学的习惯、探究的意识。

(3)体验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熟悉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讨论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培育学生敬重科学的思想。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分析-化学-教材分析-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分析-化学-教材分析-人教版

化学必修2模块教材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化学2有三个一级主题: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对应的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包括四章,分别是第一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化学2》在化学1的基础上突出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强调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关系,同时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来进一步认识化学结构和反应的关系。

最终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大背景相联系,更加显现化学的重要性。

化学2的主要特点是突出化学理论: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以元素知识为基础,将其应用于理论:化学反应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知识、化学与社会等。

化学2在整个化学教材中起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是指化学1所学的元素知识在化学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中、在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又遇到,化学2的学习是对前面知识的一种复习和拓展。

如在化学1中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学习了Na、Al、Mg、Cu的性质,在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学习了Cl等元素。

在化学2的物质结构周期律中有碱金属当然主要是Na,有卤素,主要有Cl,而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Na、Al、Mg、Cu、Fe、Cl、Br、I等都有。

而启后是指通过对化学2的学习,为学习后面选修模块的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化学2所学的知识在选修模块中都要继续学习。

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对应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对应了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合物对应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对应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

下面分章讨论。

1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1 地位和功能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化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认识、理解。

同时,也作为理论指导,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基础。

这部分知识作为化学2(必修)的内容,既是必修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选修化学的基础。

高中新版化学教材分析教案

高中新版化学教材分析教案

高中新版化学教材分析教案目的:通过分析高中新版化学教材,了解其特点和优势,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教材整体结构分析:1. 教材编写的背景和宗旨。

2. 教材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3. 教材的章节设置和融合性。

二、教材知识点分析:1. 教材中涵盖的化学知识点和概念。

2. 教材中对化学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覆盖情况。

3. 教材中的知识点是否符合学科发展和实际应用需求。

三、教材示例分析:1. 教材中的案例和实例是否丰富多样。

2. 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是否实用和具有启发性。

3. 教材中的练习题和案例是否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

四、教材书写风格分析:1. 教材的文字表达是否简洁易懂。

2. 教材的插图和示意图是否清晰生动。

3. 教材的语言风格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应用场景。

五、教材配套资源分析:1. 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和工具是否丰富多样。

2. 教材配套的课件和视频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

3. 教材配套的实验教材和实践活动是否便于教师教学实施和学生操作。

活动设计:1. 分组讨论:围绕教材整体结构、知识点、示例、书写风格和配套资源进行讨论和交流。

2. 教材分析:各组分别就教材的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3. 资源分享:各组就各自分析的部分进行分享,交流观点和看法。

4. 总结评价:整合各组观点和意见,对教材的优劣势进行总结和评价。

总结反思:通过对高中新版化学教材的分析,了解其优势和特点,对教师如何利用教材进行有效教学提供参考和建议。

同时,也能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进行反思和提高。

高中化学人教新旧教材分析:选择性必修1与选修4

高中化学人教新旧教材分析:选择性必修1与选修4

高中化学人教新旧教材分析:选择性必修1与选修4简介本文将对高中化学人教新旧教材中的选择性必修1和选修4进行分析比较。

旨在评估两个教材的优缺点,并为教师和学生选择合适的教材提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1优点- 简洁明了:材对知识点的解释和例题的安排都更加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

- 知识体系完整:内容涵盖了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化学基础。

- 实例丰富:材引入了大量生活和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缺点- 内容较为简单:材对一些复杂或深入的知识点进行了简化,可能无法满足一部分学生的需求。

- 缺乏扩展内容:对于对化学有浓厚兴趣和能力的学生,材的内容可能显得有限,需要额外的研究资源。

选修4优点- 深入拓展:选修4的内容相对于选择性必修1更深入,涉及了一些高级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术,适合对化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 知识点联系紧密:选修4中的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化学思维。

- 独立思考:选修4中的题和实验设计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缺点- 内容较为复杂:选修4的内容相对较为复杂,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研究能力有一定要求。

- 时间投入较多:由于选修4的内容较为深入和复杂,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

结论根据以上分析,选择性必修1适合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初学化学的学生和对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

而选修4适合对化学有浓厚兴趣并具备较高研究能力的学生,他们可以通过选修4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拓展化学知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教学。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结合新旧教材的优点,灵活地进行教学资源的选择和组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对高中化学人教新旧教材选择性必修1与选修4的分析,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设计5篇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设计5篇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设计5篇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乙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常见的两种有机物.学好这一节,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烷、烯、炔、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②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1)乙醇是醇类物质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

(2)重点、难点的突破,可设计两个突破点: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问题探究、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展示来确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逻辑推理的严密性;②通过实验探究和电脑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办法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教法活用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3.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4.归纳法:通过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三、教学辅助手段1、说实验:①乙醇与钠反应,可作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且取用的金属钠尽量大小一致,表面积相差不大。

高一化学教材分析

高一化学教材分析

1mol Al
物质的量
(文 )

(数据比较)
2.通过科学探究,引出概念
气体摩尔体积 科学探究例:实验与计算结合
科学探究(14) 1.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 (1)电解水实验: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 (2)化学方程式计算:
质量 物质的 量
H2 O2
H2和O2物质的量之比
1 mol H2和 O2体积相同
2. 物理计算 1 mol H2和O2体积相同 1 mol 固体或液体体积不同
化学反应的分类
分类标准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
类的多少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2)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 (离子反应)
(3)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
(标准2、3是高中化学新知识 ,离子反应和氧化
还原反应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
离子反应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化学课程内容主题
义务教育化学 课程一级主题 科学探究 身边的化学物质 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变化 化学与社会发展 高中必修课程 模块一级主题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选修 课程模块 实验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在相同条件下 1mol气体的体 积是相同的
科学探究目的和作用
亲自体验,加深认识,提高兴趣
学习科学方法:实验和计算结合
逻辑推理
复习知识:水的性质、实验 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摩尔质量) 按照教材安排的探究过程教学就可以让学生 在享受探究的过程中学习了气体摩尔体积的 概念。轻松完成三维教学目标。
3.突出概念的应用

鲁科版化学必修1第2章教材分析

鲁科版化学必修1第2章教材分析

鲁科版化学必修1第2章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与地位功能: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纯净物的各类物质间的混合物:溶液、浊液、胶体反应关系;胶体的性质元素物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剂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本章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

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启始章,它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科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意味着要复习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重要内容,“启后”意味着在复习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为化学必修课程其他章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及指导思想(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4、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指导思想: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体,以学生素质整体发展为目标。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

教育的任务是塑造人。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化学认识活动来达到能力的增长和知识、观念的更新。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从指导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入手,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的能力,是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分析教材的知识体系、遵循认识发展的规律,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

1、把握教材内容的深广度必修1的概念知识和以往教材相比,在深广度上有了很大变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分析
21
理解在实际中进一步除杂质的意义、 方法。注重实验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2
溶液的配制
实验方法和操作,概念作为基础基础
仪器及操作:容量瓶使用
溶液配制的方法和操作: 以固体(氯化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例
思考与交流: 如果将5mL浓硫酸稀释为20mL的稀硫酸,得到的 稀硫酸与浓硫酸中所得H2SO4的物质的量相等吗?
6
新课程化学教材特点
新教材突出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尽可能 通过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知识。教材在内容的呈 现上,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从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 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做出假 设和猜想,设计方案,并通过观察、实验、阅读、 思考、讨论等活动,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从而实现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36
课程标准: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 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37
体系结构:
物质的分类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
25
概念的呈现注意:
1.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物质的量:
粒子数
直接呈现:物质的量 (物理量)
单位
n
=
N NA
表示 集合体 0.012 kg 12C
6.02×1023 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 6.02×1023/1mol
26
摩尔质量
直接给出事实:图文结合
实物图
1mol H2O
1mol Al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新大百科全书关于“化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相伴随的能量变化的科学。

化学变化及其能量变化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1. 本章在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该部分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

本章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2. 化学反应中物质释放的化学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控制反应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这一章知识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将会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3. 本章内容是在学习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之后,应用物质结构理论来指导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是对第一章内容知识的深化。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结构主线:本章内容渐进、交叉和重叠、螺旋上升,将化学原理同生活经验、实例和实验探究的结合,使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能量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

本章内容按其知识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节和第二节,关于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侧重讨论化学能向热能或电能的转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化学键的变化和反应体系中能量的变化,以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化学电池,通过原电池和传统干电池(锌锰电池)初步认识化学电池的化学原理和结构,通过介绍新型电池(如锂电池)体现化学电池的改进和创新,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

化学必修1教材分析

化学必修1教材分析

05
教材评价与建议
优点评价
内容全面
化学必修1教材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的主要方面,包括元素周期表、 化学键、化学反应等,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构清晰
教材的章节设置合理,知识点排列有序,有助于学生逐步深入地理 解化学知识。
实验丰富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实验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 究能力。
化学实验操作
实验安全与环保
强调实验安全意识、实验事故处 理和实验废弃物处理等,以及实
验操作中的环保措施。
实验技能训练
介绍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数据处理等技 能训练。
实验设计与探究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和探究精神,通 过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和总结 实验结果等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创新思维。
化学基本原理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
阐述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化学平衡的建立,以及平 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
酸碱反应
介绍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和酸碱滴定法等概念,以 及常见酸碱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
阐述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电子转移和氧化还原滴定法等,以及常 见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适用学校
该教材适用于普通高中Biblioteka 作为学校开 展化学必修课程的主要教材。
该教材也可适用于职业高中、中专等 学校的相关专业,作为基础化学课程 的教材。
适用地区
该教材适用于全国各地区的高中学校,作为化学必修课程的 统一教材。
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教师可根据实际情 况对该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04
该教材还配有丰富的插 图和表格,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的内容之一,主要介绍了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取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化学思维,同时也是学习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氯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规律;–理解氯化物的制取、性质及应用;–掌握氯气的制备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规范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事物的综合能力;–重视实践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三、教学重点1.氯元素的性质与周期规律。

2.氯化物的制取、性质及应用。

3.氯气的制备和性质。

四、教学难点1.氯元素的电子结构及其与周期性规律的关系。

2.氯化物的离子键形成原理。

3.氯气的制备过程和与水的反应机理。

五、教学过程本节课重点采用“理论课+实验课”的教学方式,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验现象的观察,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给出示意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以复习氯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步:知识讲解(20分钟)1.讲解氯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规律。

–介绍氯元素的物理性质(颜色、味道等)和化学性质(与氢气和氧气的反应等)。

–解释氯元素的电子结构及其与周期性规律的关系。

2.讲解氯化物的制取、性质及应用。

–介绍氯化物的制备方法(通过氯化氢气和氧化铜等)。

–解释氯化物的离子键形成原理。

–介绍常见氯化物的性质和应用,如氯化钠、氯化铵等。

3.讲解氯气的制备和性质。

–介绍氯气的制备方法(通过盐酸和高锰酸钾等)。

–解释氯气与水的反应机理和产生的氯化氢气。

第三步:实验演示(30分钟)1.实验一:氯化钠的制备和性质观察。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

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化学为我们解释了世界上许多现象和过程。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是学生们初次接触化学世界的重要教材之一。

本文将从课本的结构、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及其重要性。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的结构通常由引言、单元和附录组成。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化学学科的基础。

随后的单元部分则根据具体的主题将化学知识进行了分类和归纳,包括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基本物质的组成等内容。

附录部分则通常包含了重要的实验步骤、实验报告和化学方程式等,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和进行实践操作。

在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中,学生们将学习很多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如物质的性质、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等。

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解释许多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火焰的颜色、腐蚀的原因等。

同时,学生们也将学习到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操作方法,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实验和讨论等。

在讲授环节中,老师将通过讲解课本中的知识点和例题,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在实验环节中,学生们将通过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操作,亲身实践化学原理和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们可以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讨论环节中,老师将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上,而且对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提升也有着积极作用。

通过学习化学,学生们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化学知识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们对社会和环境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素养。

然而,在学习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本过程中,学生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惑。

化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常常给学生们带来困扰。

化学必修一教材分析

化学必修一教材分析

化学必修一教材分析《化学1》教材的内容分析本册书共四个专题,十个单元。

一. 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是《化学1》的第一个专题,起到了初、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作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编写以学生在初中化学中接触过的内容为素材,复习巩固,整理有关知识,如原子结构、物质分类和转化、分散系等,同时引出若干高中化学的核心概念,如胶体、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同时穿插物质的分离、提纯、检验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方法,让学生了解化学研究的基本范围和方法,体验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为学生后续阶段的化学学习和学科素养的提高打下基础。

在本专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而应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情景,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领悟电解质、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和乐趣。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了解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情感学习目标:3、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绝大多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认识原子组成的符号,知道同位数的概念。

4、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行简单计算。

4、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等基本概念。

3、知道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初步学会溶液配制的实验技能,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物质的量1、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 n ,单位为摩尔(mol)2、 1 mol 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

3、 1 mol 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 ,单位mol -1。

4、 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5.、数学表达式 : AN Nn 摩尔质量1、定义:1mol 任何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分析
在高中化学必修教材进行了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课堂教学观摩及研究,即完成了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和比《必修2》的教学中发现,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教学过程中需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理解新课程与新教材的变化
教师在教学实施中首先要充分认识必修与选修之间的关系,必修模块课程为全体学生未来的发展和今后学习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必要的基础,选修课程模块从不同的角度组织内容,为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必修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

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在内容选择,体系结构上相对于传统教材来说,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多元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最有价值的化学核心知识和基本观念,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必修教材打破了传统的律前律后编排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体系结构,不再刻意追求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时的系统性,而是将相关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综合布局,将它放在最能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的地方,让学生学习这些内容而最终获得发展。

教材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体系性和全面性进行了全新诠释,转变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使学习更加具有整合性和联系性,更加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在新课标对必修学习内容和必修教学时数规定的指引下,新的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在核心知识的覆盖面上扩展了,但是在相应内容的教学深广度要求上却有适当的降低,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变化。

在教材中还有许多很好的插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插图。

课前先布置学生粗读课本,课上抽时间让学生谈对某些插图的认识和理解,课后指导学生根据插图收集资料加深巩固已学知识。

还有一些条件达不到和不需要做的实验,我们就指导学生看图,这样也就节省了教学时间;同时,教材中绚丽多彩的画面为化学这门自然学科赋予了灵动的旋律。

在教学中我们还感到课后的大部分练习新颖独特,综合性很强,可拓展的空间很大,为学生知识的巩固,方法的培养,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把习题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内容,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增减;如:“物质的量”这节内容,就要从符号的表示,计算步骤的规范等方面补充一定的习题。

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树立全新的教材观,教科书不再是教学的金科玉律,也不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只是引导学生发展认识,提高能力,完善人格的一种范例,《课程标准》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是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先看《课标》,再看教材,用《课标》统领教学;只要我们用可变的,发展的,开放的眼光来看待教材,使用教材,就能很好地实施新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新教材中设置的一些栏目,如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科学史话,科学视
野,资料卡片等栏目;我们应做出科学的正确的选择,避免用传统课程的要求作为标准,搞“一刀切”,如“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移到”,“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甲烷的空间结构”,“乙醇的催化氧化”——这些内容都是传统课程中相当重要的内容,也是历年高考必考内容,必修教材中都涉及到了;但是教学要求的水平层次上却发生了变化。

因此,我们在教材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理解教材内容在必修与选修中的地位和教学要求,理解新教材所发生的变化,理解新教材所突出的是什么,弱化的是什么,哪些内容对学生最有价值,哪些内容是学生当前必须掌握并能灵活活运用的,从而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教育教学决策。

二.严格把握新教材内容的深广度
高中化学新课程在结构,内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新课程设置了《必修1》和《必修2》2个必修模块和《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及《实验化学》6个选修模块,体现了化学学习的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化学1(必修)》和《化学(必修)》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学习,几乎所有化学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核心观念都在必修教材中出现,但对于这些内容来说,必修的要求层次和水平与传统的课程相比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新课标和新教材内容的深广度要求。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用高考的标准和传统课程的要求处理教材中出现的内容,无限制地拓展和提高教学要求;往往许多教师会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搞“一竿子插到底”,给学生学习带来额外的负担。

如在钠与氧气反应的教学中,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钠与氧气反应的情况体验,以及方法,知道实验条件控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重要性,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时其产物不同。

但是在教学中,许多教师观注钠的两种氧化物的对比,尤其是对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与水,酸,二氧化碳的反应)进行拓展,甚至对其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进行分析讲评。

这些内容在传统的课程中是关键的重要的,在高考中是必考的知识点,这样处理看似情理之中,但这与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是不太符合的。

又如氯气与水的反应,教学中又引导学生对新制氯水与久制置氯水的成分和其中含有的离子的性质进行比较,进而要求学生学习次氯酸的化学性质。

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活动的目标是要解决氯气是否能与水反应,干燥氯气是否有漂白性的教学。

像这样的处理方式在这这个章节上对学生来说是要求太高了。

在“氧化还原反应”内容的教学中,必修模块的要求是能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理解和判断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对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这时并不作要求,但在教学中教师忽视了新课程的这种变化,却花大量的时间去教学生如何利用双线桥法,单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及方向,如何根据电子得失数目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进行配平,然后作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

对讲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时,拓展到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与比较等。

这样处理方式必然花费较多的教学时间,造成课时紧张,教学时间不够,给学生也带来学习上的心理负担和无形压力,难度任意增大,会让学生失去信心,感到害怕;本来是一门丰富多彩,贴近
生活的自然学科,最终造成学生厌学化学的结果。

因此,我们对教学内容的深广度要求的处理要做好严格把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教学设计,既不要任意无限拔高,也不要随意降低教学要求。

三. 处理好新教材中的习题教学
新教材课文中的习题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实践活动”。

其中“学与问”、“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的内容开放程度依次递增,从课文知识逐渐拓展到知识运用和实践,具有层次性。

科学探究主要体现学习的过程,它往往是新知识学习的载体。

新教材中的课后习题除传统教材中的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问答题外,还增加了大量的实践性习题,有实验设计.调查.讨论.上网查询.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制作实物模型和绘制表格等。

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理解教材中的习题,教材中的习题不是简单的进一步复现和巩固,是要利用习题的教学来促进学生获得更大发展的教学功能。

同时,新教材习题中包含有很多的信息,从这些信息中学生不仅能丰富自己的化学知识,积累更多的化学素材,还能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怎样思考分析问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需要我们对新课程中的习题教学作重新的认识,建立新的教材习题观。

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一节的练习中有关过氧化钠的题目,许多教师认为在新教材的正文中没有出现有关过氧化钠的知识,特别是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学生无法完成这道习题;还有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碘单质及卤素间的置换反应;从海水中制取金属镁单质等等。

其实,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新教材是利用这些题目的完成过程,来进一步让学生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物质的制取方法和基本程序及基本思路;另一方面通过习题教学来拓展学生相应知识点,使学生对自然界中存在的许多物质有更进一步认识和了解。

我们只有认真领悟《新课标》的要求及精神实质,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到位,才会转变我们自身的教学观念,发挥新教材中习题的教学发展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