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概论7

合集下载

新能源汽车概论总结

新能源汽车概论总结

新能源汽车概论总结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使用非石油能源作为动力源,如电力、氢能等;二是采用先进的推动技术,如电力机械转化、氢能动力等。

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种类型。

纯电动汽车是指完全依靠电能储存和驱动的汽车,其使用电池作为能源储存器,通过电机驱动轮胎行驶。

纯电动汽车的最大优势是零排放,不仅能减少空气污染,还能有效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则结合了纯电动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的优点,既可以使用电池驱动车辆行驶,又可以通过燃油发动机发电为电池充电,提供进一步的续航里程。

这种汽车相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克服了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不足的问题,同时又具备了环保和节能的特点。

燃料电池汽车则是利用燃料电池将氢气与氧气反应产生电能,从而驱动电机提供动力的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具有零排放、高效能、快速加氢等优势,是目前公认的最具前景的新能源汽车类型。

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环保性是新能源汽车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无燃油燃烧,不产生有害气体和尾气,能有效地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提高环境质量。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也较低。

虽然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价格相对较高,但是运营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可以节约燃油成本,降低车辆运行费用。

此外,新能源汽车还具有安全性高、噪音低等优势。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加剧,世界各国都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重要战略,新能源汽车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方向。

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减税、补贴等,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此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下降也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电池技术的进一步改善和氢燃料电池技术的成熟,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

总之,新能源汽车是一种以电力为动力的汽车,具有环保、经济、安全等多种优势。

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新能源汽车类型。

新能源汽车概论总结

新能源汽车概论总结

新能源汽车概论总结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对传统燃油汽车的限制加强,新能源汽车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能源汽车是指以新能源为动力源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等。

本文将从发展背景、技术特点和市场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发展背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燃油汽车排放的尾气污染和碳排放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次,石油资源日益枯竭,石油价格的不稳定性也对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是为了解决能源安全问题。

二、技术特点新能源汽车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具有以下几个技术特点。

首先,新能源汽车采用的是清洁能源,如电能和氢能,减少了尾气排放和碳排放,对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温室气体具有积极作用。

其次,新能源汽车采用的动力系统更加高效,能够提供更好的加速性能和动力输出。

再次,新能源汽车具有静音和零排放的特点,降低了噪音污染,提升了乘坐舒适度。

最后,新能源汽车的储能装置越来越小型化和轻量化,提高了车辆的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增加了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三、市场前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广阔。

首先,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和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通过减免购置税、提供补贴和优惠政策等措施,加速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使得其性能和实用性不断提升,逐渐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再次,新能源汽车正在逐渐形成产业链,从研发、生产到销售和服务全方位发展,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巨大的机会。

最后,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逐渐趋于合理,使得更多消费者能够接受和购买。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经济的交通工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成本,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

同时,政府和企业也需要加强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件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件
03
02
零部件制造
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 零部件的制造。
销售与服务
包括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充电设施 的建设与运营等。
04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
随着电池技术、电机技术等关键技术的 不断突破,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续航里
程将得到大幅提升。
跨界合作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更加开放,跨界 合作将成为常态,推动产业链各环节
氢气储存技术
氢气储存技术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重要技术之一 ,需要解决氢气的安全储存和运输问题。
ABCD
燃料电池技术
燃料电池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部件,能够将 氢气和氧气反应产生电能。
环保性
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只产生水,具有零 排放的环保性。
太阳能汽车技术
太阳能汽车技术概述
太阳能汽车是指使用太阳能作为动力源的汽 车。
21世纪初
随着电池技术的突破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纯电动汽车 和燃料电池汽车逐渐受到关注。
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与挑战
优势
环保、节能、低噪音、智能化等。
挑战
续航里程、充电设施不足、成本较高等。
02
新能源汽车技术
电动汽车技术
电动汽车技术概述
电动汽车是指使用电能作为动力源, 通过电动机驱动的汽车。
电池技术
电动汽车的电池是核心部件,目前主 要有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和镍氢电 池等。
03
冷链物流
快递公司使用新能源汽车,可降 低运输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新能源汽车在冷链物流领域的应 用,可确保食品新鲜、安全,满 足消费者需求。
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与前景
政策支持
各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扶持政策,促进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技术概论 第七章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新能源汽车技术概论 第七章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离子电池(High-Output Battery)等五部分组成。
本章课程结束
3)需要配备辅助电池系统
燃料电池可以持续发电,但不能充电和回收再生制动的反馈能量。通常在燃料电池汽 车上须增加辅助电池,来储存燃料电池富裕的电能和在燃料电池汽车减速时接受再生 制动时的能量。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基本机构
纯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只有燃料电池一个动力源,汽 车的所有功率负荷都由燃料电池承担。其主要缺点有: 燃料电池的功率大,成本昂贵。
(1)当输入直流电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能输出负载要求的变化范围的 直流电压。
(2)输出负载要求的直流电流(范围):能够输出足够的直流负载电流, 并且能够允许在足够宽的负载变化范围的情况下设备能正常运行。
(3)变换器是能量传递部件,因此需要转换效率高,以便提高能源的利用 率;
(4)为了降低对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要求,变换器应具有升压功能; (5)由于燃料电池输出的不稳定,需要变换器闭环运行进行稳压,为了给 驱动器稳定的输入,需要变换器有较好的动态调节能力;
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
驱动电机 DC/DC变换器的基本功能:
(1)直流电机驱动系统采用换向器和电刷,保证了励磁磁动势与电枢磁动 势的严格正交,易于控制。但直流电机结构复杂,其高速性能和可靠性受换 向器和电刷的影响较大。 (2)交流电机坚固耐用、结构简单、技术成熟、免维护、成本低,尤其适 合恶劣的工作环境。其缺点在于损耗大、效率低、功率因数低,进而导致控 制器容量增加,成本上升。
功率跟随模式 开关模式。
五、 典型的氢燃料电池汽车
图7-14 2017款本田FCX Clarity燃料电池车
Honda FCX Clarity主要动力部件的整车布置图
Honda FCX Clarity动力系统结构主要由动力控制单元 (Power Control Unit),燃料储气罐(Hydrogen Storage Tank),驱动 电机(Electric Motor),燃料电池堆(Fuel Cell Stack ),高功率的锂

新能源汽车概论知识点总结

新能源汽车概论知识点总结

新能源汽车概论知识点总结一、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新能源替代传统燃油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种类型。

1. 纯电动汽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BEV):纯电动汽车是指完全依靠电池储存的电能驱动车辆,不使用任何传统燃油。

它们通过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运行。

2.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使用电池供电的电动机和燃油发动机,可以通过插电充电或燃油燃烧来提供动力。

它们具有较长的电动驱动里程,可以满足日常出行需求。

3. 燃料电池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氢气与氧气反应产生电能,驱动电动机。

它们没有尾气排放,只产生水蒸气。

然而,燃料电池汽车的氢气供应和氢气充电站的建设仍面临挑战。

二、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和挑战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燃油汽车具有以下优势:1. 环保节能:新能源汽车不使用传统燃油,减少了尾气排放,对环境污染较小。

同时,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电能和氢气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来生产,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2. 降低能源依赖:新能源汽车减少了对石油等有限资源的依赖,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

3. 提升驾驶体验:新能源汽车具有低噪音、低振动和高扭矩等特点,提供更加平稳和舒适的驾驶体验。

然而,新能源汽车仍然面临一些挑战:1. 续航里程和充电设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续航里程相对较短,充电设施的建设仍然不够完善,给用户的使用体验带来一定的限制。

2. 价格和成本:新能源汽车的价格相对传统燃油汽车较高,且电池等关键部件的成本仍然较高,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3. 产业链和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完善的产业链和技术创新支持,包括电池技术、充电设施建设和氢气供应等方面。

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发展计划。

新能源汽车概述

新能源汽车概述

新能源汽车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威胁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绿色、清洁、高效和可持续的交通方式,已逐渐成为汽车产业的主流趋势。

本文将从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概述。

一、新能源汽车的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新型、清洁的能源作为驱动能源的汽车。

按照能源类型的不同,新能源汽车可以分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几种类型。

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新能源汽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随着二战后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传统燃油汽车成为了主流。

但是,随着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新能源汽车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21世纪以来,政策和技术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逐渐发展壮大。

中国政府提出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三、新能源汽车的分类1.电动汽车电动汽车是指使用电池作为驱动能源的汽车。

按照电池类型不同,电动汽车可以分为镍氢电池汽车、锂电池汽车、固态电池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等。

2.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是指同时搭载电池和燃油发动机的汽车,通过电动机和发动机的协同工作,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分为串联混合动力汽车、并联混合动力汽车和混合增压发动机汽车等。

3.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使用燃料电池作为驱动能源的汽车,燃料电池将氢气和氧气反应产生电能,产生的水蒸气和热量作为废弃物排放。

燃料电池汽车具有零污染、零噪音和高效能的优越性。

4.太阳能汽车太阳能汽车是指采用光伏技术作为驱动能源的汽车,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光转换为电能,驱动电动机进行行驶。

太阳能汽车具有零污染和无需燃料的特点。

四、新能源汽车的特点1.环保清洁新能源汽车采用清洁能源,大幅减少废气和碳排放量,实现环保清洁。

2.高效节能新能源汽车采用高效能的电机和电池等技术,大幅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

3.静音行驶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动机作为驱动力,行驶时不会产生噪音,实现静音行驶。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件-教材配套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件-教材配套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传统汽车产业链相比,增加了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等关键 零部件的制造环节,同时对充电设施和回收利用环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环节与参与者
原材料供应商
提供电池、电机等关 键零部件所需的原材 料,如锂、钴等。
零部件制造商
生产电池、电机、电 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
整车制造商
支持。
成熟阶段
2020年至今,新能源汽车市 场快速扩大,技术不断进步。
未来趋势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 进步,新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
主流交通工具。
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与挑战
优势
环保、节能、减排、高效、智能 化等。
挑战
续航里程、充电设施、成本、技 术成熟度等。
02
新能源汽车技术
电动汽车技术
电池技术
包括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镍 氢电池等,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 术之一,直接影响车辆的续航里
程和性能。
电机与控制系统
电机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而控 制系统则负责调节电机的运行状态, 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
充电技术
包括充电设施建设和充电方式,如 快速充电和慢速充电,对电动汽车 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发动机和电动机可以同时或分别驱动 车辆行驶,具有较好的燃油经济性和 动力性能。
在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等领域,不断有 新的技术突破和创新涌现,提高了新能源 汽车的性能和竞争力。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充电设施建设加速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 的发展,如补贴、减税等措施。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大,充电设施建 设也在加速发展,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充 电需求。
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HOO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7.2.1 碳纤维的定义和分类
2.碳纤维的分类 碳纤维的分类有许多方法,可按原料、力学性能和状态来进 行分类。 (1)按原料分类。碳纤维按原料可分为聚丙烯腈系碳纤维 和沥青系碳纤维。其中聚丙烯腈系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弹 性率的性质,在航空器材、体育、休闲娱乐等领域大范围使 用;沥青系碳纤维具有的高弹性模量、高导热性等特性是聚 丙烯腈系碳纤维所达不到的,通常以长纤维形态被利用。由 于沥青系碳纤维为高模量级纤维,比弹性模量高,适合于支 配刚性结构物轻量化并赋予其结构刚性。另外,沥青系碳纤 维具有高导热性、低电阻、低热线性膨胀率及化学稳定性好 等特性。
目前,汽车上应用的镁合金零部件主要有两类共60多种, 如离合器外壳、变速箱体、曲轴箱等壳体类,以及转向盘、 座椅支架、仪表盘框架、转向支架、车镜支架等支架类。在 材料的选择方面,用于结构件的一般以AZ系和AS系为主,而 AM系镁合金主要用于装饰零件。
第 10 页
(威海) 汽车工程学院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7.2 碳纤维
7.2.1 碳纤维的定义和分类
7.2.2 碳纤维的特性 7.2.3 碳纤维在汽车上的应用
第 13 页
(威海) 汽车工程学院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第6页
(威海) 汽车工程学院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7.1.2 镁合金的主要成型工艺
3.挤压铸造
挤压铸造是将一定量的熔融金属液直接注入金属模膛,在机 械静压力的作用下,使处于熔融或半熔融状态的金属流动并 凝固成型,从而获得毛坯或零件。挤压铸造最重要的参数是 浇铸温度和充型压力等,其直接影响合金本身的性能和化学 成分。挤压铸造能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 产周期。挤压铸造的铸型温度一般为200~300℃,充型压力 为50~150MPa。
第 15 页
(威海) 汽车工程学院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7.2.1 碳纤维的定义和分类
(2)按力学性能分类。碳纤维按力学性能可分为通用型和 高性能型。通用型碳纤维强度为1000MPa、模量为100GPa 左右;高性能型碳纤维又分为高强型(强度2000MPa、模量 250GPa)和高模型(模量300GPa以上);强度大于 4000MPa的又称为超高强型;模量大于450GPa的称为超高 模型。 (3)按状态分类。碳纤维按状态可分为长丝碳纤维、短碳 纤维和短切碳纤维。
第1页
(威海) 汽车工程学院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7.1 镁合金
7.1.1 镁合金的类型和特性
7.1.2 镁合金的主要成型工艺 7.1.3 镁合金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第2页
(威海) 汽车工程学院
第3页
(威海) 汽车工程学院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7.1.1 镁合金的类型和特性
镁合金按合金组元不同主要有Mg-Al-Zn-Mn系(AZ系)、 Mg-Al-Mn系(AM系)、Mg-Al-Si-Mn系(AS系)、Mg-AlRE系(AE系)、Mg-Zn-Zrn系(ZK系)、Mg-Zn-RE系 (ZE系)等合金。
(威海) 汽车工程学院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第7章 新材料和新技术应用
7.1 镁合金
7.2 碳纤维 7.3 表面装饰技术
7.4 现代控制技术
7.5 仿真技术 7.6 车载网络技术 7.7 汽车线控转向系统 7.8 汽车线控制动系统
镁合金以其显著的减重效果、良好的铸造和尺寸稳定性、优良的抗振性 及可回收再生等特性,已成为汽车制造业最具潜力的结构材料。特别是大 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镁合金是汽车轻量化中取代钢铁及部分铝合 金的首选材料,各国也把单车镁合金用量作为汽车先进性的标志之一。
第 12 页
(威海) 汽车工程学院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第4页
(威海) 汽车工程学院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7.1.2 镁合金的主要成型工艺
一般镁合金制品成型主要分为变形(轧制、挤压等)和铸造 两种方法。当前镁合金的成型工艺主要分为压力铸造、低压 铸造、挤压铸造、半固态铸造和触变注射成型等,其中压力 铸造仍是最主要的成型工艺。
第 17 页
(威海) 汽车工程学院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7.2.2 碳纤维的特性
2.碳纤维的物理特性
碳纤维的导热系数较高,但随温度升高有减小的趋势。碳纤维复合材料纤 维轴向的导热系数为0.04卡/秒•厘米•℃;垂直纤维向的导热系数为0.002卡/ 秒•厘米•℃。
第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7.2.2 碳纤维的特性
1.碳纤维的力学特性 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它的比重不到钢的1/4,碳纤维树脂 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一般都在3500MPa以上,是钢的7~9倍,抗拉弹性模量为 23000~43000MPa,也高于钢。但碳纤维材料也只是沿纤维轴方向表现出很 高的强度,其耐冲击性却较差,容易损伤,所以在制造成为结构组件时,往 往利用其耐拉质轻的优势而避免去作承受侧面冲击的部分。 碳纤维经2500℃高温处理(也可称作石墨化处理)后,称高模量碳纤维 (或石墨纤维),或称I型碳纤维;在1300℃~1700℃范围内处理的碳纤维 称高强度碳纤维,或称II型碳纤维。 碳纤维的拉伸破坏方式属脆性破坏,即在拉断前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这 一点与玻璃纤维相似,然而其断裂伸长率比玻璃纤维的小。高模量碳纤维的 断裂伸长率约为0.5%;高强度碳纤维的约为1%;玻璃纤维的约为2.6%;而 环氧树脂的约为1.7%,所以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SCHOO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7.1.3 镁合金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图是某企业生产的镁合金轮毂。
第 11 页
(威海) 汽车工程学院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第8页
(威海) 汽车工程学院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7.1.2 镁合金的主要成型工艺
5.触变注射成型技术
触变注射成型是将具有触变结构的半固态镁合金高速注射到 模具中,得到近终形的金属零件,它具有如下特点:镁锭无 需预热及熔化,成型工艺简单,成本低;铸造温度比传统压 力铸造温度低90~120℃;金属无需熔融处理,避免了镁合金 熔化损害。与传统的压铸相比,触变注射成型无需金属熔炼 及浇铸等过程,从而使生产过程更加清洁、安全和节能。
1.压力铸造 压力铸造是目前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铸造方法,目前,镁 合金压铸工艺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镁合金压铸件的开发设 计和镁合金压铸工艺的完善创新两个方面。世界上镁合金铸 件的93%是用压铸工艺生产的,镁合金是一种非常适合高压 铸造的金属材料,其实际压铸周期比铝合金短50%,同时比 所用的模具寿命高2~3倍。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7.1.1 镁合金的类型和特性
镁合金是以镁为基加入其它元素组成的合金。其特点是:密 度小,比强度高,弹性模量大,消震性好,承受冲击载荷能 力比铝合金大,耐有机物和碱的腐蚀性能好。主要合金元素 有铝、锌、锰、铈、钍以及少量锆或镉等。目前使用最广的 是镁铝合金,其次是镁锰合金和镁锌锆合金。在实用金属中 是最轻的金属,镁的比重大约是铝的2/3,是铁的1/4。 镁合金可以分为铸镁合金和变形镁合金。铸造镁合金适宜于 熔融状态下充填铸型,以获得良好形状和尺寸的毛坯;变形 镁合金适宜于塑性成型,在塑性变形中仍然能保持镁的特性。
第5页
(威海) 汽车工程学院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7.1.2 镁合金的主要成型工艺
2.低压铸造
低压铸造已经应用于生产镁合金汽车铸件,此法可以保证平 稳充型,避免镁合金液氧化和卷气,还可以在铸造过程中将 加压系统与镁合金的气体保护有效地结合起来。低压铸造由 于其充型过程的平稳性和良好的排气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轮 毂等对铸件缺陷较为敏感的零件制造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