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预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预习提纲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预习提纲1、直接原因(导火线):亚罗号事件(英国的借口)和马神甫事件(法国的借口)2、根本原因:英法等国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3、侵略者:英法(主凶);俄美(帮凶)4、经过:▪1856.10月,英舰袭击广州,战争爆发;▪1857.12月,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4月,英法联军北攻大沽,侵入天津城郊;▪1858.6月,签《天津条约》,撤军;▪1859.6月,英法借口换约,第二次攻打大沽;▪1860.8月,英法联军第三次攻陷大沽;▪1860.10月,洗劫和焚毁圆明园;▪1860.10月,攻陷北京和签订《北京条约》5、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6、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使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7、《天津条约》:1858年,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

内容:(1)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2)外国公使进驻北京(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4)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8、1858年,英、法、美又与清政府签订《通商章程善条约》,又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9、《北京条约》: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先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

内容:(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赔款额大幅增加【知识小结】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时间:1856—1860年侵略者:英法美俄经过:1856年占领广州;1858年逼近天津;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结果:失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自我检测】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版⼋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第1课鸦⽚战争【知识要点】1.爆发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业品、掠夺原料。

2.导⽕线:1839年6⽉3⽇,林则徐虎门销烟。

3.时间:1840年6⽉-1842年4.过程:1840年6⽉,英舰攻陷浙江定海、直逼天津。

1841年,英军占领⾹港岛、关天培在虎门奋起抵抗战死。

1842年,中英议和,签订《南京条约》。

5.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标志:鸦⽚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难点解析]1.为什么中国会在鸦⽚战争中失败?①清政府腐败⽆能。

②清政府由于闭关⾃守,经济发展⽔平远远落后于西⽅国家。

③⼤英帝国武器装备先进,性能优良。

2.你知道鸦⽚对中国有哪些危害?①导致⽩银⼤量外流、国家财政收⼊减少②腐化统治集团、毒害⼈民⾝⼼健康③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也严重削弱军队战⽃⼒。

[重点考点]1.鸦⽚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业品,掠夺原料。

)2.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和影响时间:1842年内容:①割⾹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岸;④英商进出⼝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下,鸦⽚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割⾹港岛给英国,使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量赔款,加重了中国⼈民的负担;开放⼝岸、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经济侵略,结果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

4.(鸦⽚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为了抗击英军,(关天培)在虎门率兵抵抗、最后战死。

6.第⼀次鸦⽚战争,由(虎门销烟)引起。

7.(林则徐)领导了禁烟⽃争,显⽰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他是当之⽆愧的民族英雄。

第2课第⼆次鸦⽚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知识要点]⼀、第⼆次鸦⽚战争爆发原因:鸦⽚战争后,西⽅列强不满⾜既得利益,企图进⼀步打开中国市场,扩⼤侵略权益。

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俄国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通过一系列不 平等条约,割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相当于 15个浙江省的面积,3个法国,12个捷克斯洛伐克!
条约名称
地理范围
面积
《瑷珲条约》 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北京条约》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共计
《北京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记》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A.12 B.14 C.16 D.18
BC 2.1860年洗劫焚烧圆明园的两个强盗是( )
A.俄罗斯 C.英吉利
B.法兰西 D.美利坚
3.有些历史遗址总是激起我们心中阵阵的伤痛,
看见下图就会联想到是哪次列强侵华的见证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B
C.八国联军侵华
D.甲午中日战争
4.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
圆 明 园 的 残 垣 断 壁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 主谋: 英法联军 • 从犯: 俄国、美国
• 战争时间: 1856年-1860年
材料研读: 结合材料思考英国提出修约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 若狂,“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 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 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855年以前,英国 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200万英镑左右徘徊。英国商人把 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 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 景却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 战争(开始标志)
1857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 攻陷广州。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笔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笔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笔记一、课程标题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中国的古代社会与文明二、主要内容夏商周三代的社会制度介绍了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社会结构。

解释了分封制、宗法制等社会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描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包括铁器的普及、农业的发展、商业的兴起等。

分析了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如百家争鸣的现象。

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阐述了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以及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评价了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汉朝的兴盛与衰落介绍了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如文景之治、汉武帝的改革等。

分析了汉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和过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演变描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演变,包括政治格局的变化、民族融合的过程等。

介绍了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如佛教的传播、书法的发展等。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1.学习重点:夏商周三代的社会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朝的兴盛与衰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演变。

2.学习难点:如何理解古代社会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如何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如何评价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如何理解汉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和过程;如何把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演变和文化成就。

四、思考与练习1.思考古代社会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和意义。

3.评价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其对后世的贡献和教训。

4.探讨汉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其对后世历史的启示。

5.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演变和文化成就,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八年级历史第二课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第二课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第二课知识点归纳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 战争爆发的原因- 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啊。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他们觉得在中国赚得还不够多呢。

英国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就像一个贪心的家伙,吃了一点还想要更多。

法国呢,也跟着英国想在中国捞一把,于是它们就狼狈为奸,找各种借口要再次侵略中国。

- 借口这个事儿也很搞笑。

英国说“亚罗号事件”,其实就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事儿,他们却把它无限放大,当成发动战争的借口。

法国也说“马神甫事件”,也是小题大做,就为了能名正言顺地对中国动武。

2. 战争的过程- 1856年,战争就这么开始了。

英法联军那是气势汹汹啊。

他们一路打到了广州,广州人民也很顽强,进行了抵抗,但是英法联军太强大了,最后还是占领了广州。

- 可是这还没完呢。

1860年,英法联军又打到北京了。

这可不得了,咸丰帝吓得跑到承德避暑山庄去了。

英法联军在北京那是烧杀抢掠,还闯进了圆明园。

圆明园可是当时世界上最豪华、最美丽的园林之一啊,里面有无数的奇珍异宝。

英法联军就像一群强盗,把圆明园洗劫一空,最后还放火烧了它,大火烧了好几天,太可惜了。

3. 战争的结果-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就好像中国在列强的压迫下,又往泥潭里陷进去了一大步。

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 沙俄趁火打劫的情况- 沙俄这个国家啊,特别狡猾。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它趁中国忙于应付英法联军的时候,就像一个小偷一样,偷偷地在中国北方抢夺土地。

它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2. 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了严重破坏。

中国的版图就像一块大饼,被沙俄咬掉了一大块,这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更加低下了。

而且中国北方的百姓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们被迫生活在沙俄的统治或者威胁之下,生活变得很艰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知识要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知识要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知识要点归纳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知识要点归纳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课标规定的课程内容: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借口: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借口: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和参与国:1.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咸丰帝在位)2.参与国:英法(主凶);俄美(帮凶)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开始: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四、《天津条约》的签订:1.概况: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2.条约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3.影响:侵略势力已经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一带。

五、《通商程善后条约》的签订:1.概况:清政府与英、法、美国签订。

2.条约内容: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六、火烧圆明园:1.背景:《天津条约》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咸丰帝让他的弟弟奕䜣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2.概况:1860年10月初,英法联军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七、《北京条约》的签订:1.概况: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

奕䜣被迫与俄、美、英、法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2.条约内容: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八年级历史上册每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每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每课知识点历史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长河,是人们认识、探究和反思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

历史学科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学习,涉及到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变化。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八年级历史上册每课的知识要点。

第一课: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知识点:1.封建社会的定义和特征。

2.商人阶层兴起和城市的兴起。

3.《资本论》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4.资本主义社会的定义、特征和发展历程。

第二课:中国古代文明知识点:1.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2.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

3.《诗经》和《论语》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第三课:大秦帝国与丝绸之路知识点:1.大秦帝国的兴衰历程。

2.丝绸之路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3.汉朝与罗马帝国的交往与影响。

第四课:欧洲中世纪知识点:1.中世纪的定义、特征和历程。

2.封建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政治制度。

3.教会在中世纪的作用及其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4.文艺复兴、启蒙思想和科学革命的意义。

第五课:元朝的开创与中国的变革知识点:1.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元朝政治制度和汉人对元朝的反抗。

3.永乐大典的编纂、特点和意义。

4.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第六课:欧洲的殖民扩张和文化交流知识点:1.欧洲殖民扩张的动因和过程。

2.殖民地经济和殖民体系的建立。

3.文化交流和文化冲突的表现和影响。

第七课:明朝的建立与中国的变革知识点:1.明朝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变革。

2.明朝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影响。

3.明朝对文化、教育和科技的重视和推动。

第八课:文化的多元与交融知识点:1.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多元性和交融性。

2.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和意义。

3.《十日谈》、《山海经》等文化作品的特征和影响。

第九课:欧洲启蒙运动与美国独立革命知识点:1.启蒙思想的概念、特征和历史背景。

2.美国独立革命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约翰·洛克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对启蒙运动的影响。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共17张PPT)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共17张PPT)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第 侵略者: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二 次 时间:1856—1860年
鸦 经过:1856年占领广州;1858年逼近天津;1860年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战 列强侵华罪行


俄国侵略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860.8月,英法联军第三次攻陷大沽; 1860.10月,洗劫和焚毁圆明园; 1860.10月,攻陷北京和签订《北京条约》
讲授新课
(二)天津条约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公开航行 签订国家: 俄美英法
(1)沙俄通过《瑷珲条约》侵占中国外兴安岭,黑龙江 以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 土最多的条约。 (2)通过《北京条约》侵占中国西北和东北44万平方公 里的土地。 (3)沙俄是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材料研读
雨果的愤怒
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 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 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 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兰西,另一个则叫作英格兰……我相信解放 了的法国、涤荡了污泥浊水的法国一定会把这笔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 劫过的中国,这一天是一定会来到的。
结果:失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中国北方 大片领土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问题思考
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 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课堂笔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课堂笔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课堂笔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发生在19世纪后期,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本次课程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1. 英国帝国主义的扩张19世纪后期,英国开始大规模的扩张自己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英国希望在中国开放更多的港口,以便进口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等商品。

中国政府拒绝了英国的要求,引起了英国的不满。

2. 鸦片贸易鸦片是一种毒品,英国通过向中国贩卖鸦片赚取巨额利润。

中国政府禁止鸦片贸易,但是英国却不断违反禁令,大量走私鸦片。

这引起了中国人民的不满和抗议。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1.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1856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又在1857年进攻天津。

186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并攻陷了圆明园,烧毁了大量文物和宝藏。

2. 签订《北京条约》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中国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这个条约保证了英国和其他国家在中国拥有更多的自由和特权,使得中国的主权权利受到了侵犯。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1. 中国的领土割让《北京条约》规定,中国需要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同时还需向英国、法国等国支付大量的赔款。

2. 开放更多的港口中国被迫开放更多的港口供外国人使用。

这也意味着西方列强可以更加便利地进入中国市场,引起了中国民间的不满和反抗。

3. 起义和民族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陷入了困境,政府弱化。

很多人开始反对清王朝统治和外国列强的侵略。

1861年,洪秀全率领太平天国起义,使得中国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总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它使得中国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影响,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当引以为戒,珍惜我们的国家和文化遗产,保护好自己的主权权利。

八年级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第1课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虎门销烟原因:①鸦片不断输入,白银大量外流,威胁到清朝的财政,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②由于吸食鸦片的人越来越多,人们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官吏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2.经过:时间1839年6月地点:虎门海滩3.虎门销烟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

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二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1.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2.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②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3.经过:1840年6月,英国侵入中国广东海面,战争正式爆发。

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4.中国军民的抵抗:军:关天培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牺牲;民:三元里人民抗英。

5.结果:中国战败,1842年8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6.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④协税——中国须同英国协定关税;注:①香港岛并非香港地区。

今天的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②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7.补充条约:①1843年中英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力。

②1844年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华权益。

8.《南京条约》的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9.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10.鸦片战争的启示:①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

②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③不忘国耻,奋发图强。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1 英法再次发动俊华战争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3.侵略者:凶手:英法组成联军,帮凶:俄、美。

4.经过: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攻陷大沽,逼近天津。

5.签约:(1)《天津条约》①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②内容: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2)《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知识点2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原因:《天津条约》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2.借口: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

3.经过:(1) 英、法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2)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4.签约:奕䜣被迫与英、法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

并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知识点3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其中《瑷珲条约》一次就割占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

是一次性割占土地最多的条约。

俄国是强迫中国割占领土最多的国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共1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共15张PPT)

《北京条约》
内容
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列强侵华的罪行:
①火烧圆明园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 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两个胜利者一个 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 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法兰西帝国从这次 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现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 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圆明园辉煌的掠夺物拿出 来展览。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脱重负,清洗罪 恶,把这些财富归还被劫掠的中国。
——维克多.雨果(法)《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列强侵华的罪行:
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不列不平 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
②俄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 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条约名称 1858《瑷珲条约》 1860《北京条约》 1860《北京条约》 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
1881《改订条约》
割占领土范围
(7)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标志)
归纳两个条约使中国又丧失哪些主权? 《天津条约》 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
内容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
内容 清政府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游地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材料一: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
“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疯似的”。
他们满以为打开了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
得高额利润。
以为获取广阔的中国市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共24张PPT)

60多万 平方千米
约40万 平方千米 44万多 平方千米
19世纪 中俄《改定条约》 80年代 及五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
7万多平 方千米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营口


天津


烟台



通过两张地图的比较: 镇江
二 次
说 岸上的出海特第点二是次什鸦么片。战争汉开口放南口京
宁波
九江
鸦 片 战
福州
争 淡水 形
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
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借宗教进行
侵略活动。1856年被西林知县依
法逮捕,判处马赖及不法教徒2人
死刑。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挑
起侵华战争。
经过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 挑起战争。(开始标志)
•1857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 攻陷广州。(广州沦陷)
•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 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上 午3时35 分19秒 上午3 时35分0 3:35:19 21.8.5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1.8. 521.8.5 Thursday, August 0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03: 35:1903 :35:190 3:358/ 5/2021 3:35:19 A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1.8.5 03:35:1 903:35 Aug-21 5-Aug-2 1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1-2单元总结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1-2单元总结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1-2单元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1-2单元总结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1-2单元总结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知识点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知识点对于八年级历史第2课的知识,做好八年级历史第2课知识点的总结,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记忆和背诵。

以下是店铺给你推荐的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八年级历史第2课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英国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八年级历史第2课知识点: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3、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

八年级历史第2课知识点:太平军痛打洋枪队(1)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为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天国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3)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4)1860年,李秀成在青浦痛击了“洋枪队”,是为“青浦大捷”。

(5)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慈溪的战斗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八年级历史第2课习题1.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法国大作家雨果讲的事情发生在()A. 鸦片战争期间B.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C.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D.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2. 1860年10月,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这个侵略者是指( )A.英国B.英法联军C.英美联军D.八国联军3. 近代史上,南京和天津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在哪两个不平等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B.《南京条约》、《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北京条约》D.《天津条约》、《瑷珲条约》4.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2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2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2课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的第二课:中华帝国的建立。

本篇文章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探讨:1. 中华帝国的背景2. 中华帝国的建立3. 中国的统一与分裂4. 总结一、中华帝国的背景在中华帝国建立之前,中国古代社会分裂成多个诸侯国。

这些诸侯国之间常发生激烈的战争。

其中以战国时期最为混乱无序,但这也是中华文化和思想最为繁荣的时期。

直到秦国灭掉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然而秦朝只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由于政治制度不稳定和不公平的措施,导致各地农民纷纷举起反抗的旗帜,并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二、中华帝国的建立中华帝国的创建者是刘邦。

他是西汉朝代的第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

当时,刘邦的统一战争经历了多次反复,而在汉武帝时期,中国的统一才得以真正巩固。

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荣和强大的朝代之一。

汉武帝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有益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政策,如推行科举制度,发展国际贸易等。

三、中国的统一与分裂中华帝国的建立为中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但这个统一也是不稳定的。

在汉朝之后的历史中,中国不断地分裂和接壤。

特别是在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版图一分为二,南北两部分经历了相互纷争和矛盾。

此外,在唐朝的晚期和五代十国时期,中国仍处于分裂状况。

最终,宋朝取代了五代十国,实行官僚制度,使中国又一次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

四、总结通过以上对中华帝国建立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历史上的循环性:中国古代常常出现战国时期类似的分裂状态,但对于中国的政治生态环境来说,统一又是非常重要的。

中华帝国的建立不仅让中国重新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同时极大地加强了文化的交流和经济贸易的发展。

这对于中国的发展和稳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知识点
(1)原因:英国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
略权益。

(2)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
帮凶。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
浩劫。

3、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

(1)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起
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
政权。

为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天国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3)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
国人华尔统领。

(4)1860年,李秀成在青浦痛击了“洋枪队”,是为“青浦大捷”。

(5)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慈溪的'战斗中,击毙
洋枪队的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A.鸦片战争期间
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2.1860年10月,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这个侵略者是指()
A.英国
B.英法联军
C.英美联军
D.八国联军
3.近代史上,南京和天津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在哪两个不平等条约中被开放
为通商口岸的?()
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瑷珲条约》
4.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诗中所说的“两劫”中的“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5.历史地图以简明的、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所学史事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

从反映历史要素的类别看,历史地图可
分为疆域图、形势图、分布图等。

右边这幅战争形势示意图再现的
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左宗棠收复x疆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