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中学生主体性培养
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
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语文教学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所谓主体性,指的是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和学习主体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培育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在语文学习中扮演主导的角色,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2.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
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语文学习应该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做到理性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通过以上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学中的主体性目标。
二、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意识,是指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关键在于:1.创设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水平、个性特点等因素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参与机会。
2.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
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和需求,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发展自我评价和监控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引导学生实践探究。
语文学习应该注重实践和探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文学读写、创意写作、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深入实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浅谈新课改下语文课堂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浅谈新课改下语文课堂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者:刘宏霞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1年第07期一、教师要更新理念,转变角色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在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是否爱听,是否听得懂,只顾从头到尾像完成任务一样串讲下来,不顾实际地讲课效果,这种“填鸭式”教学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必须从过去以培养国家的高级人才服务为主的教育转向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主的教育,要改变自己的传统理念,随时更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师应及时适应课堂中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需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真正落实好新基础教育的“四个还给”:(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3)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4)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由教师的讲解引起学生的联想、推理、判断,且讲解要使人深思,引人入胜,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学习,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就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依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而适时制定合理的教学对策。
比如学生在小学阶段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自主探究,以便获得广泛的知识。
三、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思想,实行教学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活动的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逐渐形成自我意识,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尽量创造平等、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
新课标下发挥学生主体性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_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精神的平等与愉悦,感受到我们心灵沟通的欢乐,这不正是语文课堂上的
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在于他有发达的意识和自我意识。自主的选择
人文性的最好表达吗?去年 5 月, 我执教了一节县课堂开放周活动的公 生活,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进展自己,这是大自然给予人的特权,也是人的
பைடு நூலகம்
开课《课外阅读指导:看不见的爱》。一开始,课堂表现十分活跃,学生 天性。首先把学生看作是人,然后才看作是学生。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校
行。"什么是平等?平等,首先表如今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 复述给她几句表扬、鼓舞的话,这样产生的效果确定与之前大相径庭。
位,"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只有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伙伴,
一个小小的"弯腰",一句真诚的鼓舞,一个灿烂的微笑,都可能转变
做学生的知心伴侣,与学生同悲同喜,才可能投入情感,才可能真正为学 学生的一生。课堂上,教师要擅长倾听,倾听学生智慧花开的声音:有大
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习是基于真实世界〔真实情感〕中的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发挥学生主体参加学习活动 过程,有所感悟,有所领悟,从而使他们明白道理。本人在语文新课程标 准下,就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培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明显语文是一门非概念思维的学科,注重的是情感的体验、感悟。" 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有特殊的作用,它是连接教师、文本、学生的纽带和 桥梁,是培育学生感悟能力的"催化剂"。
怎么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注重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课堂上本人为孩子 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互动空间,就在那一刻,师生心灵相通,互帮互学, 投入热情、投入独特、投入整个生命,一起共享感悟和理解,形成真正的 学习交互主体;就在那一刻师生共同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欢乐;就在那一刻, 师生共同参加了课程的制造,实现了真正的沟通与对话。让自主学习充盈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地位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位置,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为出发点和归宿。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和运用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语文学科既是一门知识学科,也是一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学科。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此外,还可以组织一些创意活动,如写作比赛、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才艺,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倡导合作学习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倡导合作学习和情感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相互合作,分享知识和经验,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人格培养。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交流等方式,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总结归纳:学生主体地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倡导合作学习和情感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多方面发展。
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的认识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内在要求。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发挥学生能动作用的主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的教育,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行为习惯与情感态度的培养,注重对健康个性的培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质疑问难,且要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和时间。
学生质疑问难,教师不必直接回答,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相互讨论交流,对学生的回答多给予表扬。
之后教师针对学生确实难以回答的问题再进行讲解。
如此,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学生或通过教师的提问,或通过自己质疑问难,先积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相互交流,合作探究。
如此,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有了和谐民主的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能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
我们知道,学生不是知识和技能的接收消化器,他们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学习的。
学生如何学习,这就要靠教师如何引导。
教师引导得好,学生就能进入很好的学习状态,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有了学习的主体意识。
因此,作为教师,就是要营造这样一种能够让学生敢于大胆提问、积极主动学习的和谐民主的氛围。
有了这种氛围,教师就能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学习状态,教师轻松愉快地教,学生快乐主动地学。
那么,如何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呢?我的经验是转变师道尊严的观念,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法,变教学为导学;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对学生以热情的态度,多鼓励、多辅导、多帮助,注意发现和培养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发挥他们的特长,并使之不断提高。
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
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而在语文教学中,主体性是一个重要的理念,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成为真正的主人。
本文将从主体性的内涵、主体性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主体性的内涵主体性是指个体在社会、文化、教育环境中以自觉的姿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主体意识。
主体性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性是自觉性。
主体性意味着个体有自主的思维和行动能力,在学习中能够自觉地进行思考和实践,彰显出自己的主体地位。
2.主体性是参与性。
主体性要求个体积极参与学习和生活,做到个体与社会、学校、教育的互动与交流,促进主体性的形成和发展。
3.主体性是创造性。
主体性强调个体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要求个体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不断推动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4.主体性是发展性。
主体性要求个体在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二、主体性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主体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它对语文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主体性理念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使他们真正成为语言和文学的主人。
2.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主体性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有自主的思维和行动,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3. 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主体性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习的效果。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主体性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不仅是接受者,更是批判者、创新者,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有更强的求知欲和实践能力。
5. 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试述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主体性教学
感 到 自 , 为 自己不行 , 问错 . 被 同学 : 卑 认 怕 『, 觉对 哪句话理解得好 , 就把哪句话读 给大家听 , 选择阅读 的材料 : : 有的了解 到青海湖 的地形 、 自
想 天开 ,都不 能嘲笑 ,一定 要杜 绝从语 言 和 : 自己喜 欢 的句子 , 得有声 有 色 , 读 背得 人情 人 : 群群 的飞 鸟 , 的、 的、 红 蓝 白的 、 的 , 一幅 花 组成
行动 上挫 伤学生 的积极 性 。 同时 , 教师要注意 : , 境 并且急于把 自己读 的好 的、 背的流利的地 很容 鼓励学生敢于发表 自己的看法 , 增强学 生主动 : 展示 给大 家。可见 , 发了学生 的读 书兴趣 , : 激 给 易地解决 了课 文中所提到 的有 关 “ 眼花 缭乱 ”
教学计 划 的顾 虑 ,为学 生创设 民主和谐 的气 : 中受到美 的熏 陶, 程 情感 的陶冶 。比如 , 我在执 : 必须指导学生广开信息源 ,使知识达到进 一步
氛, 要让 学生处 于一 种无 拘无 束 、 自由 畅达 的 : 神奇 的鸟岛》 教《 一课的第二 自然段时 , 首先鼓 : 的扩展 , 能够课内外 相结合 。 比如 , 笔者在《 神奇 环境 中, 激发学生积极探 索、 解答 问题 的欲望 。: 学生 用 自己喜 欢的读 书方 式读 一读第 二 自 : 励 的鸟岛》 一课的教学中 , 引导学生利用现代化信 其次 , 教师要做学生 的知心朋友 。学生 之所 以 : 然段 , 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 一读 。之后 , 请学生 : 息技 术的代表——互联 网,查询有关青海 湖鸟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转变 教 育观 念, 立 学生 在 教学 中的 主体地 位 确
观 念是 行 为的 先导 , 有什 么样 的教育 观 念就 会指 导 人 们采 取相 应 的教 育行 为 。 为适应 改革 开放 和社 会 发展 对 人 才 的需要 , 教育 工 作者 应积 极 转变 非理 性 、 科学 的 教 广大 非 育 观念 , 树立 科 学 的教育 观 念 。教育 观 念 的转 变就 是 要破
面提 高学生 的素质 。 五 、 变评 价 方式 , 建 多元评 价 体 系 转 构 课堂 评价直 接影 响着 学 生活动 的 自觉性 、 极性 , 以 积 所
的全部工作, 使学生真正做到 自主、 自立、 自觉、 自信、 自强,
做 学 习 的主人 。只有 转变 教 育观 念 , 能 为学 生 主体 性 的 才 发 展和 全 面提 高 教育 质量 奠 定基 础 。
观, 并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教育观念的转变就其实质来
说, 就是要 全 面正确 地处 理好 师生 关系 、 与学 的关 系, 主 教 用 体性 发展 去 衡量 学 生 的发展 , 用主 体 性思 想来 设 计教 育 中
展。 分层次教学就是在班级教学中,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从优、 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 中、 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 , 进 行不同层次的教学, 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 组织不同层次的 检测, 使各类学生学习人人有兴趣 , 个个有所得, 在各 自的 “ 最近发展区内 得到充分的发展, 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 全
二、 建立平等、 民主、 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 现代 民主开 放 的环 境 中 , 中学 生 已能 相对 自主地 表
语文教学如何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
理 念 的精 神
新 课程 标 准 的基 本 理 念 是 以 学生 的发展 为 本 , 倡导 学 生
主 动 参 与 , 乐于 探 究 , 勤于 动 手 , 改变 传 统 教 育 中过 于 强 调
实现 学 生 的主 体 性 教育 ,关 键 在 于课 堂 教 学 。教 师作 为 接 受 性 学 习 ,死 记 硬 背 ,机 械 训 练现 状 。这 就要 求 在课 堂 教 教 学 的组 织 者 ,在 教 学 中要 认 真组 织 正 确 引导 ,让学 生对文 学 中要 扭 转 以往 以教 师 为教 学 核 心 ,学 生 的 学服 从 于 教师 的 本进行仔细认真的整体感知,并在研读中发现文本 的独特个 教 的理 念 ,充 分 认 识 到 学生 才 是 真 正意 义 上 的学 习 的 主人 , 性 ,通过 对 自己的发 现 所 做 的分 析 和 阐释 ,在 学 习实 践 中 实 是 学 习 的 主 体 , 而 教 师 则 是 课 堂 教 学 活 动 的 组 织 者 、 引 导 现 自 己的主 体 地位 ,在 “ 品读 、领 悟 、研 讨 、写 作 、交 流 ” 者 , “ 等对 话 的 首席 ” 。教 学过 程 是 师 生双 方 相 互 交流 , 平 中 悟 情悟 理 ,体会 读 书 学 习 的乐 趣 ,从而 提 高 自己 的语 文综
的主体地位 。其实不然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 的主 识 和看 法 ,并 且有 些 看 法会 给 教 师 带来 一 定 的 启 发 。老 师不 体 地位 ,发 挥 学 生学 习 的主 体性 呢 ?我 以 为 ,教 师 首先 要 坚 应 认 为学 生 处 处 不如 自 己,而 应 虚 心 向学 生 学 习 ,经 常征 求 持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真正树立起主体性教育 的理念 ,并把 学 生意 见 ,采 纳 学 生 有益 建 议 , 欢迎 学 生批 评 自己, 从而 使
主体性教学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
、
尊重学 生
提高主体 性学 习积 极性
尊 重 学 生 , 味着 尊 重 学 生 意
学 中 ,教 师 要 根 据 学 生 客 观 存
在 的个 体 差 异 ,按 学 生 的学 习 能 力 、 平 进 行 分 层 教 学 , 用 水 采 不 同 的教 学对 策 让 不 同 层次 、
了宝 贵 的 学 生 资源 , 因势 利 导 开
的乐趣 。
从 教 师 层 面 来说 , 随着 小 班
化 班 级 学 生 数 量 的 减 少 ,教 师 可 以有 较 多 时 间 去 深 入 地 研 究 教 材 ,能 更 准 确 地 把 握 住 教 材 的 重 点 和 难 点 。在 语 文 课 堂 教
但 工 作 认 真 ,能 随 机 应 变 的教
老 师形 象 。 生 在 综合 了程 老师 学 是 一个 “ 纪 轻 、 学 经 验 不 足 , 年 教
的 主体 性 学 习 能力 。多 年 来 , 笔
者 在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中 从 以 下 三 个 层 面 进 行 了 小 班 化 教 学 的 实
功 的情 感 体 验 , 受 主体 性 学 习 享
学 对 教 师 的素 质 提 出 了更 高 的
心 态 。学 生 在 学 习 中有 了进 步 , 教 师 要 及 时 给予 肯 定 表 扬 ; 生 学
在 探 究 中遇 到 了挫 折 , 师要 积 教 极 给 予 引 导 帮 助 ,避 免 讽 刺 挖
要 求 ,迫 使 教 师 不 得 不 去 进 行
必须更新 教育观 念 , 化 以“ 强 学
每 一 个 学 生 均 是 具 有 再 生 性 的
活性 资 源 , 这种 资 源 具 有 生 生 不
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策略
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策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把学生的主体性视为发展每个学生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也不例外。
聚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其实是一种要学习如何把握自己身边学习环境、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以及持之以恒博学精深的学习方法的任务。
在此之前,我们先要认识学生主体性的概念。
所谓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能够以自我为中心,主动追寻学习目标,独立解决问题,积极追求更高的学习成果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发展将会在影响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中发挥作用,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首先要从课堂教学中起步。
一方面,语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主动性思维。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靠老师讲授,还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另一方面,要督促学生自觉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及时追踪学习进度。
其次,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去学习。
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此外,要结合语文教学,将学生主体意识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一方面,可以读有关主体性的文章,形成主体性的思想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展示有关学习实践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坚持自己的学习路线。
最后,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比赛和活动,从中吸取知识和经验,以及更好地提升自己。
参加比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竞争、交流,进而激发其积极性,增强学习信心,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不仅要恰当的给予实践活动的机会,也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体意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发挥主体作用,最终达到完善自己素质的最终目标。
教育者应该反思,在培养学生主体性的过程中,传统教育很容易限制学生发展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只能从传统的角度来学习,抑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当今教育强烈地呼唤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呼唤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能力,教会学生会学。
所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当代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实现科教兴国及可持续战略的前提。
作为教育工作者,围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理念、核心目标,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已成为必然。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和保证。
教师只有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充实自己,才有可能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中心角色,才能确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练”地位,将教与学有机结合,确保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修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正确的教学理念确定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成为可能。
其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1 尊重学生人格,进行民主教学民主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尊重学生人格,坚持教育的民主性原则,才能使每一位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有一块良好的土壤。
一个学生如果对某位教师有成见、出现了师生关系障碍,这个学生就不可能学好这门功课,教师作为“教练”,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
首先要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建良好教学环境的前提。
只有师生在互相尊重、和谐环境中,学生才能敢于发表见解,学生只有在没有压力环境中,才有可能将个性的主体力量充分释放。
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应给予特殊关注。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月有圆缺,学有迟速。
”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要重视这种差异,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关注和尊重,使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展。
2 加大教改力度,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本,学会生存,重基本能力、发展性能力、创造性能力的发展。
有利于教师、学生角色重新定位。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确立了由主体地位、教师由传授者转向参与者,教师中心让位于学生中心,教学方法中更注重于师生互动,注重于启发、探究为主,注重于隐性目标以及创造精神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主体性培养探究
初中语文教学主体性培养探究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找一种既省力又高效的教学方式,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对一些知识感兴趣的不仅仅是结果,过程可能更吸引他们。
我一直在尝试一种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中心、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
我们暂且把这种学习称之为主体性学习。
这种现代学习方式,可以变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授为学会主动探究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使学生真正置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学习能力以及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崇尚科学的品质。
一、让学生像老师一样去给同学们上课学生从小到大基本上是老师在给他们上课,现在将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全部交给学生,这就给了他们一个探究的课题。
他们要从查找课文的相关资料开始,然后深入探究课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设计中他们还会把平时学习中的得失感悟融入其中,然后还要分工合作,由一些同学依次上讲台用各自不同的形式完成40分钟的教学任务。
上课通常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有时以小组为单位,有时以男女生为不同阵营;有时任务分解,同课竞赛;有时各承包一课,两课较量。
因此学生们会竭尽全力,使出浑身解数,努力把课上好,以期在竞争中胜出,不让集体荣誉受损。
当然,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了解、指导和调控。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学生们经过多次这样的实践,拿到一篇陌生文章后便不再有距离感和敬畏感,懂得该怎样去阅读,怎样去解析,怎样去领悟,怎样去向课外拓展,怎样去由已知达到未知,学会自主学习。
同时,由于在上课过程中他们常常会将自己平时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和追求融入其中,这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帮助,当然,这取决于教师能否时时注意汲取和反思。
二、让学生像文学家一样去赏析文学作品古人说,学习做诗工夫在诗外;我们说,学习语文工夫在课外。
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广泛涉猎课外的文学作品,便是每一个语文教师致力追求的事情。
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表时间:2014-03-19T15:11:21.310Z 来源:《教育与发展》2014年第2期供稿作者:孙贵霞[导读]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也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河北省武安市第二中学孙贵霞新课标规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主体性”即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也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首先必须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兴趣是课堂教学的润滑油与原动力。
学生对语文学科感兴趣,就会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求知兴趣,不断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不断给学生成就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与自信。
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
”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自主角色,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课堂疲乏,引导学生深入文章深层,主动探索。
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就要关注他们的需要,爱护他们的好奇心,珍视他们的个性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性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性【摘要】激发学生读的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喜欢的内容多读、多记、多背、并与同学交流、读给大家听听。
做到资源共享。
这样在讨论和背诵中,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像更丰富,记忆更牢固。
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给予了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范围,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感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关键词】启发鼓励;积极引导;适时点拨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我们在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对学生的主体性培养的探索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1 创设积极探究的氛围,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关键学生是学习自我发展的主体。
学生主体性的根本表现之一就是能自己提出问题。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疑问能促使积极思考。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这也就是说不会提问意味着不会创造。
我国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生疑”。
疑是思之源,而思则是智之本。
因此,作为老师应该积极创设探究的氛围,开启少年儿童好奇爱问的天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勇于质疑,善于质疑。
1.1 启发鼓励,让学生勇于探究,敢于提问。
首先,老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观念,打消一切顾虑,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气氛,要让学生处于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环境之中,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欲望。
其次,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学生之所以有时不敢问问题,分析原因有两点:①缺乏自信,怕问错了,有失体面;②懒于动脑,未发现问题。
针对上述原因,老师必须注意:态度亲切,温和,语言真诚、宽容,无论学生的问题多么肤浅,多么奇怪,都不能嘲讽,一定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
1.2 积极引导,教学生善于探究,提出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课堂教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新课标指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的主渠道。
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落实,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真正实现“我的课堂,我做主”从而发展学生个性,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呢?结合教学实际,本文对此拟作浅要探索。
一、以读代讲,激发情感
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应给予学生多读的机会,通过学生的多种方式的读激发其主体性。
耐人寻味的词语,优美的句子,形象的描绘,富含哲理、激情荡漾的断落,要让学生大声朗读,无声默读,高声诵读。
朗读中,要读出声调,读出节奏读出情感;默读中,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达意悟道;诵读中要高唱低吟,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
在读文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神游”的天地里任意驰骋,体会读书入境的妙趣。
当老师真正重视的时候,学生往往兴味盎然,课堂表现也十分积极。
二、以练代讲,发展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重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根据新课标的这一理念,语文教材已经被淡化成为一个“例子”。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也应由以往教师“目中无人”,转变为关注学生;由重视知识,转变为发展能力;由重视教法,转变为重视学法。
教师要形成心中有《课标》,眼中有学生的意识;切实发挥课堂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把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
的一个核心。
依据三维目标,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讨论。
从学情出发,开展基础训练,综合训练,发展性训练。
让学生在训练中求知,在动手中成长。
使其在阅读中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巩固知识。
提高识记、理解、感悟、运用、创新的能力。
通过训练使学困生有自信,优等生有进步,互帮互组,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1、寓教于乐,形成主体参与。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
”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的主动投入,反之,就会厌倦。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巧妙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环节,比如(1)换题。
(2)猜读。
(3)指瑕。
(4)补白。
(5)续写等形式多样的有趣的语文活动,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目标阅读实施主体参与。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意识、有针对性的阅读。
紧扣文体特点,抓住教学重点,突出课文难点,找准文章切入点,边读、边思、边记,调动各种器官,领悟文章内容,获得知识体验。
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分组活动,突出主体参与。
学生往往思维不活跃,那是因为缺乏点燃、激发。
教师便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把学生分成活动小组,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探究问题,发表见解。
表达自己对句的理解;对段的理解;对篇的理
解。
可以炼词,析句,评价人物,归纳主旨,剖析手法,谈论启示,多视角重读,多角度评议。
使其“做中学”(赞科夫),促其思维的发展。
三、以评促讲,培养创新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做知识的引路人、课堂的导演人、学生的服务人。
放手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质疑提问,让学生探究作答,让学生相互评议。
教师要做的就是针对重点、难点分层设问,化繁为简,化大为小,深化知识,点拨指导。
教师要多给学生方法,多给学生鼓励,少给学生结论。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师适当的评价中拓展思路,从不同角度进行创造行思考,无拘无束的提出自己的见解,生成新的想法。
语文课堂教学中,欲改变以往“少、慢、差、费”,“吃力不讨好”的陈旧面貌,教师只有更新观念,准确定位自己,找准角色,采取有效地教学方法,放手发动学生,积极引导学生,中肯评价学生,充分相信学生。
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变成学生学文悟理,涵咏美文,施展才干的快乐天地。
同时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