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元素在艺术歌曲中的体现
中国艺术歌曲介绍
中国艺术歌曲介绍
中国艺术歌曲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的音乐形式,起源于20世纪初。
它是一种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民间歌曲、戏曲唱腔和西方古典音乐的独特艺术形式。
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经历了从模仿、借鉴到自主创新的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式歌曲。
中国艺术歌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旋律:中国艺术歌曲的旋律通常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旋律优美、抒情、富有表现力。
它们往往借鉴了中国传统音乐、民间歌曲和戏曲唱腔的元素,使得旋律更加丰富多彩。
2. 语言:中国艺术歌曲的歌词通常使用汉语,歌词内容丰富多样,既有表现爱情、友情、亲情等主题的抒情歌曲,也有反映社会现实、历史事件、民族精神等主题的叙事歌曲。
歌词的语言表达力强,既有优美的诗句,也有生动的口语。
3. 和声:中国艺术歌曲在和声方面吸收了西方古典音乐的技巧,但又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
和声丰富多样,既有西方古典音乐的严谨,也有民间音乐的自由。
4. 表现形式:中国艺术歌曲的表现形式多样,既有独唱、合唱,也
有室内乐、交响乐的伴奏。
表演形式既有传统的音乐会,也有现代的音乐剧、歌剧等。
中国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品有《黄河颂》、《在希望的田野上》、《茉莉花》、《我爱你中国》等。
这些歌曲既体现了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特色,又展示了中国音乐家的高超创作水平。
随着中国艺术歌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走向世界,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作出了积极贡献。
民族音乐元素在艺术歌曲中的体现——以《故乡》为例
Northern Music 72017年第3期(总第315期)北 方 音 乐Northern MusicNO.3,2017(CumulativelyNO.315)民族音乐元素在艺术歌曲中的体现——以《故乡》为例马兴智(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摘要】在学习中国声乐作品时,对于作品的选择以及作品所采用的民族音乐素材的把握是能否演唱好民族声乐作品的关键。
艺术歌曲《故乡》 在抗日时期广为传唱,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歌曲之一。
本文以《故乡》为例对声乐作品的民族性风格进行分析。
【关键词】陆华柏 ;《故乡》; 音乐特点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艺术学院科研课题:《声乐作品中运用民族音乐元素所创作歌曲的研究》(项目编号:YB201529)结题论文。
一、《故乡》的作者与创作背景陆华柏是我国专业艺术教育培养出来的第二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江苏武进人。
出生于湖北荆门,自幼生长在武汉。
根据陆华柏先生《我是怎样学音乐》中回忆,他1931年入武昌艺专学习,陆华柏先后受益于陈啸空、缪天瑞、丽尼、高庄、肖绮好特和贺绿汀等几位老师,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留在母校,担任乐理与钢琴教学老师。
一年以后由徐悲鸿亲自推荐,前往桂林进行音乐教育和宣扬抗战爱国思想等工作,由此与广西结缘。
后来辗转了福建音专、湖南音专、中央戏剧学院、华中师范学院、湖北艺术学院之后,1963年起在广西艺术学院任教,直至1985年退休。
歌曲《故乡》张帆作词,是陆华柏先生于1937年冬天谱曲创作的,陆华柏先生谈到“回忆四十年前在桂林象鼻山麓写这首歌曲时,感情是真实的,是有感而作的,有的音符甚至是噙着泪写的。
在构思过程中,歌声旋律与钢琴不能走的和声、形式,差不多同时涌上心头,一口气写出(以后也未作多大改动)”。
那个时候,抗日战争爆发不久,由于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许多大城市相继沦落,歌曲《故乡》首演时,在座有就有许多从天南地北逃难到桂林的人,虽然来自不同的城市,但听到这首歌的人们不禁怀念起生长生活的故土,怀念起逃亡前那些恬静和美的生活,不少人都留下了眼泪。
艺术歌曲《黄河渔娘》的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黄河渔娘》的演唱分析1. 引言1.1 介绍《黄河渔娘》《黄河渔娘》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歌曲讲述了黄河旁一个普通渔家女的故事。
这首歌曲发表于1955年,由著名作曲家聂耳谱曲、卞之琳作词。
《黄河渔娘》通过歌颂渔家女在艰苦生活中坚韧乐观的精神,表达出了对普通劳动人民的敬意和关怀。
歌曲中描绘了美丽的黄河风光,悠扬动听的旋律配以清亮高亢的嗓音,使人仿佛置身于黄河之滨,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与力量。
《黄河渔娘》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情感共鸣,成为广为传唱的经典之作。
这首歌曲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被广泛传唱到海外,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对《黄河渔娘》的演唱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歌曲的内涵和魅力。
1.2 歌曲传唱背景《黄河渔娘》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歌曲,它描绘了黄河流域的渔家女的生活场景,歌颂了她们勤劳、朴实、纯洁的品质。
这首歌曲在中国广为传唱,成为了广大民众喜爱的经典之作。
《黄河渔娘》的传唱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后的繁荣发展时期,这首歌曲在人们心中犹如一股清泉般流淌,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这首歌曲的动人旋律和朴实真挚的歌词深深触动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不禁为渔家女的勤劳与纯洁而感动。
歌曲的传唱背景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让人们感受到了浓厚的民族情怀和家国情怀。
通过这首歌曲,《黄河渔娘》的美丽形象被传承和弘扬,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 正文2.1 演唱者的选择演唱者的选择在演唱艺术歌曲《黄河渔娘》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演唱者需要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演唱技巧,以确保歌曲的演绎达到高水准。
演唱者的声音特点也会对演唱效果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清澈明亮的声音更容易打动听众,而富有表现力的声音能更好地传达情感。
演唱者的个人魅力和舞台表现力也是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
针对《黄河渔娘》这首歌曲,演唱者的选择需要考虑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论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声乐表演的结合
论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声乐表演的结合在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度中,种类繁多的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声乐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这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也具备了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意义。
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声乐表演的结合,既展示了音乐的独特魅力,又传承了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拥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音乐文化。
在少数民族音乐中,常常能够找到一些独特的音调、节奏和演唱方式。
蒙古族音乐以其壮丽的幅度和豪放的节奏而闻名,其特点是深沉低回的嗓音与高亢激昂的音乐演奏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
藏族音乐则注重音韵的律动和流畅性,以蜿蜒曲折的旋律和悠扬激越的节奏为特色。
壮族和瑶族的音乐则以其欢快、欢腾的风格而著名,常常用于庆祝和舞蹈。
以上只是部分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其他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的独特特点和风格。
在声乐表演方面,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应用同样令人瞩目。
少数民族音乐以其浑厚、深情的歌声和独特的音调往往给人以强烈的触动和共鸣。
不同的民族在声乐表演中,通过特定的喉音发声技巧,使歌曲更能准确地表达出民族文化的情感。
蒙古族的喉音发声技巧是蒙古族音乐中最具特色的技巧之一,它通过厚重低沉的声音,使歌曲更具民族特色。
蒙古族还善于使用口弦,用其特殊的嗓音演绎出极富表现力的音乐作品。
而藏族则以其独特的颤音和咽音演唱技巧而闻名,他们的演唱方式在音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使歌曲更具情感和魅力。
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声乐表演的结合,在民族音乐和声乐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使之多样性和独特性得以展示。
它传承了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音乐在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声乐表演的结合,可以更好地体现出音乐和文化的内涵和深度。
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声乐表演的融合,也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在利用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进行声乐表演时,需要考虑如何保持原汁原味的又与现代声乐表演形式结合。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是一首充满地域特色和民族韵味的民歌,它的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体现了云南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针对这首歌曲的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进行详细的分析。
《小河淌水》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域特色鲜明《小河淌水》是源自云南地区的一首民歌,它反映了云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生活景观。
在这首歌曲中,可以感受到云南地区的山水风光、农耕文化、民族风俗等特点,这些元素都为歌曲增添了独特的地域特色。
2. 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云南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小河淌水》融合了彝族、哈尼族、傣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以其独特的旋律、节奏和音调展现了云南地区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气息和文化魅力。
3. 自然风光的描绘《小河淌水》以小河淌水的场景为背景,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展现了云南地区的山水之美和田园风情。
歌词中涉及到的溪水潺潺、花儿笑语,勾勒出了一幅宁静优美的自然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云南的山水世界。
1. 民族特色鲜明在演唱风格方面,《小河淌水》充分展现了云南地区的民族音乐特色。
歌曲中采用了多种民族乐器,如竹笛、二胡、锣鼓等,结合特定的音乐节奏和旋律,使得演唱风格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2. 抒情优美《小河淌水》的演唱风格以抒情优美为主,歌曲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演唱者常常在歌曲中表现出深情款款的情感,配合柔和的音乐节奏,更显歌曲的唯美之处。
3. 轻松愉悦《小河淌水》的演唱风格轻松愉悦,旋律明快、节奏欢快,使人听了之后心情愉悦、神清气爽。
这种轻松愉悦的演唱风格也与云南地区的生活氛围相契合,展现了当地人民的健康向上、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
流行音乐创作中的中国形态
流行音乐创作中的中国形态中国形态的流行音乐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更多的是在创作中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的内涵,赋予音乐更加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在创作歌曲时,歌手和创作者们通过融合中国传统乐器、旋律和民族元素,赋予音乐以中国特有的情感和韵味。
中国传统乐器如古筝、二胡、琵琶等常常成为流行音乐创作中的重要元素,使得音乐更富有中国特色。
创作者们也会在歌曲的编曲和制作上加入中国传统的节奏与韵律,让整首歌曲更加具有中国的风格。
除了音乐元素的融合外,中国形态的流行音乐在歌词内容上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色。
许多中国流行歌曲的歌词都涉及到中国文化、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中国人的情感体验。
这些歌词通过描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感情纠葛、家国情怀等主题,让人们更加贴近和理解中国文化。
一些歌曲还会借鉴中国古诗词、文学作品等,使得歌词更加富有诗意和情感张力。
通过这种方式,中国形态的流行音乐不仅吸引了本土观众,也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中国形态的流行音乐在音乐风格上也展现出了多样性。
从新民谣、流行摇滚、电子音乐到说唱音乐,中国形态的流行音乐覆盖了众多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这些音乐类型在吸纳外来音乐元素的也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和情感。
新民谣音乐通过吉他、小提琴等乐器演奏,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流行摇滚则通过嘹亮的吉他和鼓点,表现了青春的激情和对世界的探索。
电子音乐则通过现代科技的加持,展现了中国年轻人的潮流与创新精神。
说唱音乐则通过富有韵律感的RAP,呈现了中国城市青年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现实。
这些不同类型的音乐通过音乐创作的方式,呈现出了丰富的中国形态,也推动了中国形态的流行音乐的不断发展。
中国形态的流行音乐也为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中国形态的音乐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中国的音乐产业也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的音乐制作和创作人员将有更大的舞台和机会,为中国音乐的创作和表演注入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艺术歌曲《黄河渔娘》的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黄河渔娘》的演唱分析1. 引言1.1 介绍艺术歌曲《黄河渔娘》《黄河渔娘》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艺术歌曲,它描绘了黄河畔渔家女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
这首歌曲不仅有着优美的旋律,更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强烈的民族色彩。
歌曲中融入了许多古典音乐元素,如壮丽的乐曲和悠扬的旋律,让人仿佛置身于黄河畔的美丽景色之中。
通过这首歌曲,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黄河渔家女的赞美和敬意,同时也能够体会到生活在黄河畔的渔家女的艰辛与奋斗。
《黄河渔娘》这首歌曲,不仅展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更让人感受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
1.2 概述演唱分析的重要性演唱分析在音乐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艺术歌曲的演唱进行深入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演唱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读歌词的意义,还可以揭示音乐本身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演唱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音乐和歌词之间的结合。
通过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和歌词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艺术歌曲所传达的主题和情感,从而更好地体会和享受音乐的魅力。
2. 正文2.1 歌曲的主题和背景《黄河渔娘》是一首经典的艺术歌曲,歌曲主题围绕着黄河流域的渔家女,描绘了一位勤劳善良、美丽坚毅的渔家女形象。
这首歌曲的背景是在1959年由著名音乐家刘炽谦创作,歌词由丁玲所作,歌曲描绘了一位渔家女在黄河边忙碌劳作的场景,体现了中国女性的勤劳和顽强精神,以及对家园的深情。
歌曲的主题和背景极具现实主义色彩,通过渔家女这一普通劳动者的形象,展现了中国人民勤劳朴实的生活状态。
歌曲中融入了对黄河这一中国母亲河的崇敬之情,传达了对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的表达。
通过歌曲,人们可以感受到黄河流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听众对中国的大好河山和劳动人民倍感自豪和敬佩。
《黄河渔娘》这首歌曲的主题和背景在演唱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中国风”流行歌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
“中国风”流行歌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摘要:近几年来,“中国风”音乐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流行风潮,大街小巷随处可以听到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风”旋律,可以说“中国风”席卷了整个流行乐坛。
关键词:中国风流行歌曲民族音乐元素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每个民族都是独特的,我们中国文化久经未衰,实在是因为它有太多迷人和宝贵的地方。
近几年,一批新生代音乐创作人和歌手开始向民族音乐找寻灵感,将中国的一些民族文化元素融合在自己的歌曲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风”流行音乐。
一、何谓“中国风”“中国风”这个词对我们来说不陌生。
但是究竟什么是中国风音乐呢?通过查找资料和对有关文章的总结,基本得出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定义。
“中国风”,按字面上解释,即有中国特点的音乐风格。
关于“中国风”音乐的定义,得到大家普遍认可的是音乐人黄晓亮在《中国风音乐史》中说道的:“中国风就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和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
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在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优雅、轻快等歌曲风格。
”也有人说:“中国风”指的是于2005年开始兴起的,以周杰伦、王力宏、陶喆为代表的,以r&b音乐风格为主,在创作手法上强调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作品中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并能引起听众民族审美心理共鸣的流行音乐民族化创作风潮及其音乐作品。
二、“中国风”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情结1、“中国风”流行歌曲中的古典诗词情结“中国风”音乐最突出的特点是在歌词中包含中国古典文化。
当一个人在诗词与流行音乐中读到自己相同的情感寄托,那瞬间的感动足以说明诗词、流行歌曲在情感表达方面有着莫大的异曲同工之处。
有“亚洲流行天王”之称的周杰伦,可以说是开创华语流行音乐“中国风”的先声。
他的作品如:《东风破》、《青花瓷》、《兰亭序》等,都被大家所熟识。
其中《东风破》的歌词:“一盏离愁孤灯伫立在窗口……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艺术歌曲《长相知》中戏曲元素的渗透与作品的艺术处理
艺术歌曲《长相知》中戏曲元素的渗透与作品的艺术处理《长相知》是一首融合了戏曲元素的艺术歌曲,作品中巧妙地渗透了中国戏曲的传统元素,并通过艺术处理,使得这首歌曲充满了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本文将对《长相知》中的戏曲元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作品的艺术处理,以揭示其在音乐艺术上的独特之处。
我们来分析《长相知》中渗透的戏曲元素。
这首歌曲采用了中国传统戏曲中常见的唱腔和曲调,如昆曲、京剧等的唱腔和调式,使得整个歌曲充满了戏曲的特有气息。
在歌曲的编曲和表演中,也嵌入了一些戏曲音乐的元素,如打击乐器的运用、音乐的节奏和起伏等,都展现出浓厚的戏曲风情。
歌曲的歌词和表达方式也借鉴了戏曲的表演特点,如唱腔的变化、声音的抑扬顿挫等,都显示了戏曲元素在歌曲中的深入渗透。
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上,《长相知》通过优秀的编曲和表演,使得戏曲元素得以充分展现,并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呈现出来。
在编曲上,歌曲采用了多种乐器的搭配,如二胡、琵琶、古筝等传统乐器,以及打击乐器的加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这些乐器不仅丰富了歌曲的音乐元素,更为歌曲赋予了浓厚的戏曲氛围。
歌曲采用了多种音乐元素的组合,如民族乐器的主旋律、西洋乐器的伴奏,使得整个歌曲更具层次感和深度。
在表演上,歌手的唱腔和表达都秉承了戏曲表演的特点,通过声音的起伏、音调的变化等手法,展现出戏曲音乐的独特之处。
歌曲的编排和表演皆追求了独特的情感表达和音乐效果,使得戏曲元素得以完美融合,为整个歌曲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长相知》中戏曲元素的渗透和作品的艺术处理相得益彰,使得这首歌曲成为了一首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
通过对戏曲元素的巧妙运用和艺术处理,歌曲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化基因,又展现出了时代的音乐艺术特点。
这样的创作不仅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使得现代音乐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力。
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音乐作品,能够充分借鉴并发扬戏曲元素,创作出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风采的优秀音乐作品。
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钢琴音乐创作中的体现
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钢琴音乐创作中的体现中国民族音乐是丰富多彩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音乐元素。
这些音乐元素不仅在传统的民族音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在现代音乐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钢琴作为西方音乐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也不例外地受到了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钢琴音乐创作中的体现。
中国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独特的音乐元素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元素包括:五音音阶、模因、旋律的装饰性演唱、音韵互动、节奏的变化和重复,音乐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表现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表达。
这些音乐元素在钢琴音乐创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并且被西方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广泛地运用,成为了钢琴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钢琴音乐中,五音音阶是中国民族音乐元素中最基本的一个。
中国传统音乐以五音音阶为基础,包括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与西方音乐的七音音阶有所不同。
这种五音音阶在钢琴音乐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一些作曲家将其融入到钢琴作品的旋律中,使作品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
五音音阶也被用来构建和弦和和声,使得钢琴作品在和声上更加具有中国民族音乐的韵味。
除了五音音阶,中国民族音乐中的模因也是钢琴音乐中常见的元素。
模因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一种旋律段落,具有独特的旋律轮廓和节奏特点。
许多作曲家在创作钢琴作品时,都会借鉴中国民族音乐中的模因,将其融入到钢琴旋律之中,使得钢琴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音乐特色。
这些模因既可以作为主题旋律出现,也可以作为变奏、装饰性演奏或者过渡段落出现,极大地丰富了钢琴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内容。
中国民族音乐中的装饰性演唱也对钢琴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歌唱者常常会通过装饰性的发声技巧来增加音乐的表现力和韵味,这种装饰性演唱也被运用到了钢琴音乐中。
在一些钢琴作品中,演奏者会通过手指技巧和音符的延长等手法来模仿装饰性演唱,使得钢琴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的和声分析
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的和声分析1. 引言1.1 艺术歌曲《嘉陵江上》的和声分析《嘉陵江上》是一首融合了民族元素的艺术歌曲,其和声表现了独特的音乐韵味和情感。
在这首歌曲中,和声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整首曲子增添了层次感和情绪色彩。
首先在和声概述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嘉陵江上》采用了富有西南风情的和声进行编配,融入了琵琶、二胡等传统乐器的演奏,使得整首歌曲更具有民族特色。
而在和声类型方面,这首歌曲主要运用了和声音阶的叠加和变化,形成了独特的和声结构。
在和声特点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嘉陵江上》的和声充满了变化和对位的处理,使得曲子更加富有动感和层次感。
而在和声运用方面,歌曲中采用了丰富的和声变化和对位处理,使得整首曲子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对《嘉陵江上》的和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首歌曲在和声方面的创作和运用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为整首曲子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情感。
2. 正文2.1 和声概述和声概述是对音乐中所使用的和弦或和声体系进行整体性的描述和总结。
在艺术歌曲《嘉陵江上》中,和声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和声概述可以从和声的构成、和声的功能、和声的演奏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和声的构成是指由不同音符构成的和弦在音乐中的排列和组合。
在《嘉陵江上》这首艺术歌曲中,和声的构成可能包括主和弦、副和弦、过渡和弦等。
这些和弦的组合和变化形成了整首歌曲的和声体系。
和声在音乐中的功能是指和声如何与旋律、节奏等其他要素相互配合,共同塑造音乐的整体效果。
在《嘉陵江上》中,和声可能通过与旋律的对位、与节奏的变化等手法,为歌曲增添情感层次和音乐张力。
和声的演奏方式也是影响其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嘉陵江上》中,和声可能通过不同乐器的演奏方式或声音特点来实现对和声的表现和处理,以达到音乐的整体和声效果。
2.2 和声类型和声类型是指在音乐中所运用的和声体系,可以根据不同的音程构成和声的方式进行分类。
在艺术歌曲《嘉陵江上》中,和声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和声的根音类型:在《嘉陵江上》中,和声的根音类型主要以小三度和大六度为主。
民族音乐纯音乐赏析
民族音乐纯音乐赏析民族音乐是世界各国不同民族的传统音乐形式,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和历史的记忆。
而纯音乐则是没有歌词的音乐形式,通过乐器和声音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将民族音乐与纯音乐相结合,可以产生出独特的音乐魅力,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
首先,民族音乐纯音乐的赏析需要从不同的民族音乐入手。
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比如中国的京剧音乐、蒙古族的长调、印度的卡纳基音乐等等。
每种民族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特色和表现形式,通过纯音乐的形式来赏析,可以更加突出音乐的纯粹性和情感表达。
比如中国的京剧音乐,它融合了声乐和器乐,通过高亢的唱腔和悠扬的笛子、琵琶等乐器,表达出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将其以纯音乐的形式呈现,可以更加突出其音乐的美感和情感的表达。
其次,民族音乐纯音乐的赏析也需要从不同的乐器入手。
不同民族的乐器都有着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通过纯音乐的形式来赏析,可以更加突出乐器的表现力和音乐的魅力。
比如蒙古族的长调音乐,它以马头琴为主要乐器,通过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表达出蒙古族的草原情怀和生活哲学。
将其以纯音乐的形式呈现,可以更加突出马头琴的表现力和音乐的魅力。
最后,民族音乐纯音乐的赏析也需要从不同的音乐风格入手。
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都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比如中国的古典音乐、印度的民族音乐、非洲的部落音乐等等。
每种音乐风格都有着独特的音乐韵味和表现形式,通过纯音乐的形式来赏析,可以更加突出音乐的纯粹性和情感表达。
比如印度的卡纳基音乐,它以琴、鼓、箫等乐器为主要伴奏,通过其独特的音乐韵味和表现形式,表达出印度古代的宗教情怀和哲学思想。
将其以纯音乐的形式呈现,可以更加突出其音乐的美感和情感的表达。
总之,民族音乐纯音乐的赏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体验,它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增进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通过纯音乐的形式来赏析民族音乐,可以让人们更加专注于音乐本身,感受音乐的美感和情感表达,从而产生出更加深刻的音乐体验。
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作品创作中的应用
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作品创作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探讨了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作品创作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民族音乐元素的定义与特点,包括节奏、旋律、乐器等方面的特色。
接着分析了流行音乐作品中常见的民族音乐元素,如中国古典乐器的应用、民族风情的主题等。
然后通过一些案例展示了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创作中的成功运用,如融合西方流行节奏和东方传统旋律。
进一步探讨了民族音乐元素的创新与发展,指出了民族音乐在流行音乐中的重要性。
最后总结了民族音乐元素对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民族音乐在流行音乐中的更广泛应用和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关键词】民族音乐元素、流行音乐作品、创作、应用案例、创新、发展、影响、展望、结论、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作品创作中的应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增多,传统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人们希望通过在流行音乐作品中加入民族音乐元素,来展现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和融合,同时也能够为作品赋予特殊的情感和表现力。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如何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流行音乐创作中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课题。
通过对民族音乐元素的深入挖掘和理解,创作者们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些元素,创作出富有个性和鲜明文化特色的音乐作品。
这种跨文化的创作方式也有助于推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丰富了流行音乐的多样性,为音乐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探讨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创作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拓展音乐创作的思路和方式,还有助于推动文化交流和传播,促进音乐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这也是我们进行这一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
1.2 研究意义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作品创作中的应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其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民族音乐元素的应用可以丰富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加深作品的文化内涵。
浅析钢琴作品《浏阳河》的民族元素与音乐表现
53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1定了情感基调,同时拉开民族风格的帷幕。
首部A 段10-52小节,由主题和变奏构成,建立在E 徵调上。
10-32小节呈现主题,可分为五个乐句(4+4+4+5+5),非方整性乐段,10-26小节前四个乐句是作品的核心材料,乐句采用起承转合式的发展手法,旋律饱满并且极具歌唱性,第五个乐句(27-32小节)的旋律建立在第四乐句(22-26小节)基础上。
33-52小节具有变奏性质,以主题材料为基础的一次变奏创作,采用了复调思维,是全曲特别精彩的一部分,依旧由非等长的五个乐句构成,主旋律分布在不同的声部。
中部B 段53-59小节,散拍子,调性转换较频繁,由E 徵调转为G 徵调,再转到A 徵。
由三个乐句构成,是一个起到衔接作用的过渡段,模仿流水的形态,采用大量模进,具有华彩性质,线条流畅清晰,节奏方面相对自由。
再现部A 段60-88小节,起承转合的主旋律再次出现,同时调性也回归E 徵调式,结构与首部基本上保持一致。
60-76小节的旋律在首部旋律的基础上适当的加花变奏,无很明显的变化。
77-80小节重复c 乐句的旋律,婉转柔情。
81-85小节重复d 乐句的旋律,力度f,右手采用八度和弦,情绪强烈、热情饱满。
86-88小节作为一个短暂的补充句。
尾声部分89-90小节,散拍子的自由节奏,是作品最后的一个小华彩部分,力度pp,织体以左右手互相交替的琶音为主,用极其柔和的笔墨为作品描摹了最后一笔宁静的色彩。
(二)钢琴作品《浏阳河》与民族色彩的融合中国钢琴作品在借鉴西洋作曲技术创作的同时,又不失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密切联系,民族性是其特色之一,《浏阳河》自然也不例外。
因王建中先生在创作钢琴作品时非常注重使用我国民族性的音乐语汇表现独具特色的中国意境,故在创作《浏阳河》时,王建中先生保留了原民歌的旋律、使用我国民族五声调式等手法抒发其饱满的民族情怀。
接下来就将从旋律、装饰音、调式和声三个维度浅析这部作品中民族色彩的融合。
艺术歌曲《黄水谣》赏析
艺术歌曲《黄水谣》赏析艺术歌曲《黄水谣》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成为了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瑰宝。
本文将从歌曲背景、音乐分析、演唱技巧和艺术价值等方面对《黄水谣》进行赏析。
一、歌曲背景《黄水谣》是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经典歌曲,它以黄河为背景,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苦难和坚强。
歌词深情地描绘了黄河两岸的人民在战争中的不幸遭遇,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坚定不移的抗战斗志。
这首歌曲具有深刻的民族情感和历史意义,成为了激励中华民族抗击外敌、争取自由和尊严的象征。
二、音乐分析《黄水谣》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表现力。
全曲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悠扬的旋律展现出黄河的美丽风光和人民的安宁生活;第二部分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旋律低沉悲壮;第三部分则再现了第一部分的悠扬旋律,但加入了抗战斗争的元素,表达了人民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在曲式结构上,《黄水谣》采用了三部曲式,即由三个具有对比性的乐段组成。
第一乐段为平行四句,旋律悠扬,表现了黄河两岸的美丽风光;第二乐段为对比四句,旋律低沉,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第三乐段也是平行四句,再现了第一乐段的旋律,但加入了抗战斗争的元素。
在调式运用上,《黄水谣》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五声调式,如宫调式、徵调式等,展现了中华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同时,歌曲中也运用了西洋音乐的创作手法,如和声、复调等,使歌曲更加丰富和立体。
三、演唱技巧《黄水谣》的演唱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首先,演唱者需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以保证声音的稳定和连贯。
其次,演唱者需要运用适当的音量和音色来表现歌曲中的情感变化。
在表现第一乐段时,要用柔和的音色展现出黄河两岸的美丽风光;在表现第二乐段时,要加大音量和力度,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在表现第三乐段时,要再次柔和地演唱,以展现出人民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此外,演唱者还需要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和韵律。
浅谈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风格
浅谈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风格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风格是指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为主要特色的钢琴作品。
这些作品在音乐结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都深受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其中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使用了中国传统音阶和旋律,如古琴音阶、五声音阶等,以及模仿民族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中国传统音乐中独特的节奏和韵律也被巧妙地融入到了钢琴作品中,使作品更富有魅力和韵味。
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风格还表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的借鉴和表现上,如《黄河钢琴协奏曲》中的《黄河大合唱》主题、《蓝色的山脉》中的藏族舞曲等,都充满了中国特色和民族气息。
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风格有很多优秀的代表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黄河钢琴协奏曲》和《黄河绝响》。
这两部作品都是以中国黄河为主题,展现了中国民族精神和抗战情怀。
《黄河钢琴协奏曲》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石进创作的钢琴协奏曲,整部作品以黄河为主题,表现了中国人民对黄河的敬畏和对抗战的热情。
它既融合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又展现了现代音乐的风格,成为中国钢琴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而《黄河绝响》则是中国著名作曲家光阴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作品的音乐语言丰富多彩,表现了黄河的宏伟和苍凉,以及中国对自然的崇敬和祈祷。
这两部作品无疑都是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风格的杰作,它们展现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无限可能。
除了《黄河钢琴协奏曲》和《黄河绝响》,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风格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代表作品,如邓荃的《秋思》,关秋霞的《黄土高原》,关长荣的《悦耳的中国民歌集》等。
这些作品都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为主题,融合了现代音乐的创新和表现手法,展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丰富内涵和历史底蕴。
通过这些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不朽魅力。
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风格是众多优秀作曲家们创作的结晶,他们以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和审美理念,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许多令人赞叹的作品。
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对于中国风流行歌曲创作的影响——以周杰伦作品为例
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对于中国风流行歌曲创作的影响—以周杰伦作品为例摘要:随着科技发展,网络的普及,各个文化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呈现出了互相借鉴融合的趋势,中国民族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相互碰撞融合,迸发出了新的“中国风流行音乐”,他的出现也让广大的创作者与音乐爱好者的追捧与研究,这种音乐风格的盛行,展现了传统文化对于当今流行音乐的影响,无论是从创作的角度,还是从民族的精神上来说,都是一种非常新颖的存在,现在让我们以周杰伦的作品为例,去探究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对于当今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风;流行音乐;周杰伦;结合;前言如今这个时代,飞速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创新性的时代,伴随着告诉的发展,音乐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元素,不断地进步与发展,流行音乐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了一个音乐领域的重要分支,在这之中诞生了中国风流行音乐这一分支,作为融入中华民族音乐元素的流行音乐,不仅为流行音乐注入了新鲜血液,也让流行音乐逐渐发展的更加多样化,同时也能够让世界人民通过流行音乐来感受来自中国特别的文化创作。
1 简述中国风流行音乐1.1 什么是中国风中国风,即为中国的风格,这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方,因为西方对于当时中国的那种想象与向往,应用于各个领域,除了音乐这一领域,还有诸如设计风格,美术作品等等,中式的精致在当时神受欧洲贵族的追捧1。
而到了近代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迅速,文化结合的风潮加剧,逐渐的中国风流行音乐,赫然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之中,这些音乐的大多数都是带着中华的文化底蕴,无论是从作词还是作曲亦或者是两者的结合,都是来自于作曲家与音乐人对于古典文化的独特理解与诠释,这之中有着纯粹的中国风曲目,也有中西结合的近中国风曲目,但无论是哪一种的表现形式,都是在努力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1.2 什么是“中国风流行音乐”中国风流行音乐,是指主要以中国元素为特征的流行音乐,多指音乐中透露着以中华文化为底蕴的中国风味与意象。
音乐风格知识:民族艺术歌曲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
音乐风格知识:民族艺术歌曲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民族艺术歌曲是以传统音乐为基础,融合着民族文化精髓,表达着民族情感和思想的一种音乐形式。
在民族艺术歌曲中,人们能够听到不同民族的独特音色、旋律和节奏,同时,也能够领会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
民族艺术歌曲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不仅反映着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承,更是体现着民族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的精神符号,也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民族艺术歌曲的文化意义。
民族艺术歌曲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了一种人类文明的精神和特色。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激发人们的文化自豪感和民族归属感,也是中华文化的沃土和滋养之源。
它不仅代表着一种文化形态,更是传承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每个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
在民族艺术歌曲中,我们可以领会到生命之美、生活之乐和情感之真,更能够感受到每个民族所传承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因此,民族艺术歌曲是一种阐述民族文化的有力武器,不仅能够扩大人们的文化视野,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种新途径。
其次,民族艺术歌曲的审美价值。
民族艺术歌曲是一种高质量的文化艺术形式,它能够体现出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并且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民族艺术歌曲中,人们能够体验到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和情感,它们在旋律、节奏上具有一定的创新,同时也摒弃了一些商业音乐的俗套和浅薄,更显得深厚和精妙。
当人们用心倾听民族艺术歌曲时,能够领会到独特的美感和意境,而且它不仅仅是一种声音,更是通过声音传达出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民族艺术歌曲的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既满足了人们的听觉需求,也满足了人们的文化追求和情感寄托。
最后,如何弘扬民族艺术歌曲。
要想让更多人了解、喜爱和传承民族艺术歌曲,必须要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应该加强对民族艺术歌曲的宣传和推广,可以选择一些专业文艺演出或民族音乐文化活动,来宣传和推广民族艺术歌曲。
其次,应该在教育领域加以推广,将民族艺术歌曲作为一种文化课程和教材加入到学校的教学体系中去,增强学生对民族艺术歌曲的理解和热爱。
艺术歌曲《故园恋》的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故园恋》的演唱分析【摘要】本文对艺术歌曲《故园恋》的演唱进行了全面分析。
首先介绍了歌曲背景,然后分析了歌曲情感表达、歌手演唱技巧和旋律魅力。
接着对歌曲的演唱效果进行了深入剖析。
在结论部分肯定了《故园恋》的演唱表现,并展望了未来对这首歌曲的演唱。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歌曲,也能对未来的演唱表现有更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艺术歌曲,《故园恋》,演唱分析,歌曲背景介绍,情感表达分析,歌手演唱技巧分析,旋律魅力分析,演唱效果分析,演唱表现肯定,展望未来演唱。
1. 引言1.1 艺术歌曲《故园恋》的演唱分析艺术歌曲《故园恋》是一首表达对故乡情感的歌曲,歌词中描绘了对故园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在这首歌中,演唱者需要通过声音的表达来传达这种深深的情感,让听众在音乐中感受到故园的美好和温馨。
演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曲时,需要表达出对故园的深深眷恋之情,通过音色的变化和情感的抒发来打动听众。
在歌曲的高潮部分,演唱者需要把握好情绪的转折点,让歌曲的情感达到顶峰,让听众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歌曲中旋律的变化也是演唱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演唱者需要通过对音乐旋律的把握和诠释,让听众在歌曲中感受到情感的起伏和变化,带领听众一同回味故园的美好。
2. 正文2.1 歌曲背景介绍《故园恋》是一首描写乡愁与思乡之情的经典艺术歌曲,由著名音乐人创作,歌词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旋律深情动人,是中国音乐界的经典之作。
歌曲主题围绕着对故乡的怀念和思念,歌颂了乡村的美好风景和淳朴民风,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歌曲背景背景介绍中突出了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通过对故乡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乡愁情感。
歌曲的旋律悠扬动人,配合歌词中的描写,使人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乡和家乡的美好回忆。
这首歌曲无疑在表达情感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让人们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2.2 歌曲情感表达分析歌曲《故园恋》的情感表达是非常细腻而动人的。
谈艺术歌曲《嘎哦丽泰》中的气、情、声、字
谈艺术歌曲《嘎哦丽泰》中的气、情、声、字《嘎哦丽泰》是一首非常典型的藏族艺术歌曲,体现了藏族人民的文化、信仰、情感和生活方式。
在这首歌曲中,气、情、声、字四方面的元素都非常突出,让人深深感受到了藏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首先是气。
气是藏族艺术歌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它不仅需要歌手保持良好的呼吸力度和音质,还需要把对生活、对家乡、对信仰的深切情感带入到歌唱中去,表现出最纯真、最朴实的感情。
在《嘎哦丽泰》中,歌手发声时温柔细致,同时也充满力量和感染力,控制呼吸和喉音的能力也非常出众,从而营造出一种神秘、唯美的气氛。
其次是情。
情是藏族艺术歌曲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歌曲本身的表现效果。
在《嘎哦丽泰》中,情感主要表现为对家乡、对亲人、对信仰等情感的深刻抒发。
歌手用自己的心灵去描绘家乡的美好、亲人的可爱和信仰的坚定,表现出藏族人民对生命的热爱和珍视。
这种情感透过歌唱传递出来,不仅让人感到温馨、感人,还具有强烈的文化和民族特征。
再次是声。
藏族艺术歌曲的声音非常独特,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喉音、呼吸和音乐元素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氛围和风格。
在《嘎哦丽泰》中,歌手使用了大量的喉音和气息调节,以贯穿整首歌曲,同时在音乐节奏和调子上也非常协调,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声音美学。
这种声音美学虽然有些陌生,但却非常有吸引力,既能给人带来新颖感,又能带来深厚的文化内涵。
最后是字。
字是歌曲表达的最基本形式,通过字的组合和表述可以完整地传递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在《嘎哦丽泰》中,歌曲采用的是藏族语言,虽然可能有些人听不懂,但却非常具有诗意和韵律感。
歌曲中的每一个字都表达了藏族人民的生活哲学,以及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语言的表述形式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价值,也让这首歌曲更具有艺术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音乐元素在艺术歌曲中的体现
作者:马兴智
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3期
【摘要】在学习中国声乐作品时,对于作品的选择以及作品所采用的民族音乐素材的把握是能否演唱好民族声乐作品的关键。
艺术歌曲《故乡》在抗日时期广为传唱,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歌曲之一。
本文以《故乡》为例对声乐作品的民族性风格进行分析。
【关键词】陆华柏;《故乡》;音乐特点
一、《故乡》的作者与创作背景
陆华柏是我国专业艺术教育培养出来的第二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江苏武进人。
出生于湖北荆门,自幼生长在武汉。
根据陆华柏先生《我是怎样学音乐》中回忆,他1931年入武昌艺专学习,陆华柏先后受益于陈啸空、缪天瑞、丽尼、高庄、肖绮好特和贺绿汀等几位老师,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留在母校,担任乐理与钢琴教学老师。
一年以后由徐悲鸿亲自推荐,前往桂林进行音乐教育和宣扬抗战爱国思想等工作,由此与广西结缘。
后来辗转了福建音专、湖南音专、中央戏剧学院、华中师范学院、湖北艺术学院之后,1963年起在广西艺术学院任教,直至1985年退休。
歌曲《故乡》张帆作词,是陆华柏先生于1937年冬天谱曲创作的,陆华柏先生谈到“回忆四十年前在桂林象鼻山麓写这首歌曲时,感情是真实的,是有感而作的,有的音符甚至是噙着泪写的。
在构思过程中,歌声旋律与钢琴不能走的和声、形式,差不多同时涌上心头,一口气写出(以后也未作多大改动)”。
那个时候,抗日战争爆发不久,由于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许多大城市相继沦落,歌曲《故乡》首演时,在座有就有许多从天南地北逃难到桂林的人,虽然来自不同的城市,但听到这首歌的人们不禁怀念起生长生活的故土,怀念起逃亡前那些恬静和美的生活,不少人都留下了眼泪。
《故乡》为陆华柏先生的成名作,此曲问世后获得过中央文化委员会优秀作曲奖,并在群众中广泛传唱。
二、《故乡》的音乐特征以及调式选择
《故乡》作为陆华柏老师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歌曲之一,在音乐处理和变化上都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歌曲的调式决定了歌曲的感情色彩,不同的调式选择与运用都是作曲家经过反复推敲而选定的。
只有把握住了调式,才能确定旋律的导向,音乐的变化。
《故乡》是一首抒情性风格与朗诵性风格(带戏剧性)相结合的艺术歌曲。
此曲共分两段,以今昔对比的手法,揭露了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控诉了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和回归故乡的期盼心情。
而在今昔的对比上陆华柏老师选择了通过转变调式的方法来表现的。
在歌曲的一开始,典型的中国民族五声调式勾勒出一幅故乡宁静、祥和的画面。
旋律悠扬舒缓,富于流动性,把故乡优美的景色描绘的淋漓尽致,使人充满了向往。
在乐句之中作曲家
运用了很多的空拍处理,先说到“哪儿有”而有什么则在空拍之后才说出;先说到“春天”而春天是怎样的情景也留到空拍之后,这样的处理不仅增加了音乐的变化,乐句间的空拍也留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乐曲的结束选用了一连串的五声上行音阶,把人们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推到了高潮。
在歌曲的第二部分从旋律音的排列我们可以看出,作曲家主要选择了,这几个音。
而这几个音正是典型的日本大和民族调式音阶。
随着一串下行音阶的出现,歌曲在毫无先兆、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直接从五声调式转到了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大和民族调式。
这正是陆华柏老师创作的高明之处,他运用日本的调式毫无准备的直接闯入,打破了悠扬的五声调式所构建的宁静与祥和。
揭示了日军军国主义侵华的罪行,让全世界人民即使听不懂中文歌词,也能感受到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伤害。
把握住前后调式上的变化,才能使歌曲前后的对比更加强烈,从而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
歌曲最后钢琴伴奏以“卡农”呼应的方式紧随着旋律的起伏和演唱者音色的变化时而在高音区、时而在低音区伴随进行,更增添了歌曲的感人色彩:整个歌曲在富有激情的高潮中结束。
结束前几小节的急板钢琴尾声,似乎把主人公那种“言犹未尽”的、激动不安的心情,尽情地表达出来。
三、《故乡》演唱方面的要点
在艺术歌曲《故乡》的演唱上首先要把握人声与钢琴声部之间关系,不能简单的把钢琴声部看成伴奏,而是要从钢琴声部中把握音乐的内涵、发展以及音色的变化。
《故乡》的前奏部分清澈悠扬,再琶音分解和弦的伴奏下演奏出歌曲的第一部分主题,通过钢琴声部一连串的五声上行音阶引出主旋律。
所以在演唱时要在前奏中酝酿情绪,感受音乐所描绘出的故乡的美丽景色,提前做好准备,在第一句的发声时应与钢琴声部音色相统一。
这样才能使音乐良好的过度,而不至于显得人声过于突出。
其次,要注意第一部分中空拍的休止。
在第一部分中出现了多处小的休止符,此處的休止并不是简单的空拍,如歌词“那儿有...清澈的河流”“春天...新绿的草原”,在唱完“那有”和“春天”之后并不是直接唱出有什么、春天怎样而是空一拍之后才唱出,作曲家这样的处理,一方面表现出由于侵略而背井离乡的人们怀念故乡美景时的心痛,另一方面通过短暂的休止引发听众的想象,使听者与歌者之间融为一体。
第二部分在演唱时要注意情绪的变化。
对敌人的暴行进行痛斥的同时,悲伤与愤怒的情绪一直贯穿始终。
歌曲最后的用近似于宣叙调的写作手法写出流亡者的呼唤“我的母亲,我的家呢?”看是在疑问还能否回到故乡,实则坚定了回去的信念,让听者产生抗击侵略、收复国土、重返故乡的信心。
艺术歌曲《故乡》自创作以来,传唱多年,经久不衰,成为艺术院校声乐教学的保留曲目。
要想演唱好这首作品,歌唱者除了提高技术和艺术修养的同时,还要认真分析、理解作品,领会作曲家意图。
根据歌曲的思想内涵,旋律走向,结合情境、情绪、情感的变化,这样才能更好的演绎这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