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实验周实验指导书2014
创新实验课开课申请表
院系意见:(实验室硬件条件、师资状况、软件条件、其它保障)
综上,本课程的开课条件(很好,成熟,基本具备,尚欠缺),(能,否)按时开课。
教学院长签字(公章):
年 月 日
学校意见
负责人签字(公章):年 月日创新实验课开课申请表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开课实验室
所在院(系)
上课时间
(年/学期/周)
上课地点
学时/学分
选课对象
(专业、年级)
网上设定
可选人数
拟接收学生数
学生选拔方式
先修课程要求
考核方式
实 验
指导书
作者
教材名称
投入使用时间
出版社或印制单位
指
导
教
师
姓名
年龄
职称
学位
联系电话
课程简介:(中英文)(学生选课参考,200字左右)
小学创新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了创新小实验活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了解科学原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实验目的1. 让学生了解科学原理,培养创新思维。
2.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内容为制作一个简单的太阳能小车。
太阳能小车是一种利用太阳能作为动力源的环保小车,具有节能、环保、操作简便等特点。
四、实验材料1. 太阳能电池板2. 小电机3. 车轮4. 车身5. 连接线6. 钳子、螺丝刀等工具五、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将太阳能电池板、小电机、车轮、车身、连接线等材料准备好。
2. 组装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电池板按照说明书进行组装,确保连接线连接正确。
3. 安装小电机:将小电机安装在车身底部,用螺丝固定。
4. 连接太阳能电池板与小电机:将太阳能电池板的正负极分别与小电机的正负极连接,确保连接牢固。
5. 安装车轮:将车轮安装在车轴上,用螺丝固定。
6. 测试太阳能小车:将太阳能小车放置在阳光下,观察小车是否能够正常行驶。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太阳能小车在阳光下能够正常行驶。
这说明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小电机提供动力,使小车得以行驶。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以下问题:1. 太阳能电池板接收太阳能的效率较低,导致小车行驶速度较慢。
2. 小电机功率较小,小车行驶过程中动力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改进:1. 增加太阳能电池板数量,提高接收太阳能的效率。
2. 更换功率更大的小电机,增强小车行驶的动力。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制作了一个太阳能小车,了解了太阳能电池板、小电机等科学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创新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创新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
实践教学指导书(3篇)
第1篇一、前言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践教学指导书。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使学生熟悉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5. 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践教学内容1.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1)专业基础实践: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等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专业综合实践: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社会实践:包括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企业实习等,旨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工作能力。
2. 实践教学内容(1)实验: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完成各项实验操作,验证理论,提高动手能力。
(2)实习:在专业相关企业、单位进行实习,了解行业现状,熟悉工作流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实训:在模拟或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4)课程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毕业设计(论文):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实践教学实施1. 实践教学组织(1)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地点、师资力量等。
(2)成立实践教学指导小组,负责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和管理工作。
(3)建立实践教学档案,记录实践教学过程和成果。
2. 实践教学实施(1)实验: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安全、准确、高效。
(2)实习:与企业、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安排学生到实习岗位,进行实习。
(3)实训:在模拟或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创新实验周课程设计
创新实验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本年级所学科学原理,将其运用到创新实验中。
2. 学生能描述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其科学原理。
3. 学生能掌握实验中所用仪器的正确操作方法,了解实验安全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并完成创新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科学实验产生浓厚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尊重事实,遵循科学规律,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3. 学生能够关注实验过程中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现象,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针对学生年级特点,结合学科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让学生在创新实验周中,通过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依据教材相关章节,制定以下教学大纲:1. 实验原理学习:- 复习与实验相关的学科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基本原理。
- 以教材为基础,讲解实验中所涉及的科学原理。
2. 实验设计与操作:-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原理,设计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方案。
- 指导学生熟悉实验仪器的正确操作方法,确保实验安全。
3. 实验过程与观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数据分析与讨论:- 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总结实验结果。
-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探讨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
5. 知识拓展与应用:- 结合实验内容,拓展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强,涵盖实验原理、设计、操作、观察、分析等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实验技能,提高科学素养。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践工作手册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践工作手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践工作手册一、前言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践是大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使项目实践工作顺利进行,特编写此手册,旨在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实践工作。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并提供相关资源支持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项目内容1. 主题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知识选择适合的主题,也可以参考课题库中的项目进行选择。
2. 章程制定:根据项目的具体需要,制定项目章程,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分工、时间安排等内容。
3. 团队组建:学生可以组建自己的团队,也可以加入现有的实验室或研究组,形成协作合作的集体。
4. 资源申请:根据项目需求,申请相应的经费和设备资源支持。
5. 实验设计: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和流程。
6. 实验实施:根据实验设计,按照计划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
7. 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8. 结果展示:根据项目要求,制作项目报告和展示材料,进行项目成果的展示和交流。
9. 效果评估:根据项目目标和成果,进行效果评估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项目实践流程1. 确立项目:选择感兴趣的主题,明确项目目标和任务。
2. 组建团队:选择合适的团队成员,明确任务分工和责任。
3. 制定章程:编写项目章程,明确项目工作安排和规范。
4. 资源申请:根据项目需求,申请经费和设备资源支持。
5. 实验设计:根据项目需求和目标,设计实验方案和流程。
6.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
7. 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8. 结果展示:制作项目报告和展示材料,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9. 效果评估:评估项目的实施效果和成果,总结经验和教训。
五、项目实践指导1. 主题选择: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和创新性。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自制教案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自制教案实验目的:1. 了解太阳能的利用和热传递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增强学生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实验材料:1. 铁架台2. 玻璃瓶3. 黑色彩色纸4. 透明胶带5. 镜子6. 热源(如蜡烛、煤油灯等)7. 温度计8. 食物(如土豆、红薯等)实验步骤:1. 将玻璃瓶清洗干净,用透明胶带封口,确保密封。
2. 在玻璃瓶内放入热源,如蜡烛或煤油灯。
3. 将黑色彩色纸包裹在玻璃瓶外,确保瓶子被黑色纸完全覆盖。
4. 将镜子放在黑色纸上,调整位置使其反射太阳光。
5. 将铁架台搭建起来,将玻璃瓶放在铁架台上,使瓶子朝向太阳。
6. 使用温度计测量食物和玻璃瓶的温度。
7. 观察并记录食物加热的过程,注意观察温度变化。
8. 实验结束后,比较食物在太阳能烤箱和普通烤箱中的烹饪效果。
实验原理:1. 太阳能烤箱利用太阳光的热能来加热食物。
2. 黑色纸能吸收太阳光的热能,并通过热传递将热量传递给食物。
3. 镜子能反射太阳光,增强加热效果。
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使用易燃物品。
2. 实验时,要确保玻璃瓶密封,以防热气泄漏。
3. 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实验,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实验拓展:1.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颜色的纸包裹玻璃瓶,观察颜色对加热效果的影响。
2.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镜子(如凸面镜、凹面镜等)来观察对加热效果的影响。
3.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热源(如电池、酒精灯等)来观察对加热效果的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太阳能的利用和热传递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观察和记录数据,提高实验技能。
同时,学生也能增强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在实验拓展部分,学生可以发挥创造力,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提高实验效果。
小学科学实验指导书
小学科学实验指导书1. 引言1.1 概述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之一。
而进行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科学原理,培养观察、实验和创新能力。
本文旨在提供一本详细的小学科学实验指导书,帮助教师和家长引导孩子们进行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实验,并且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引言、正文、学习效果评估、推广应用与拓展探索以及结论和展望。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撰写的目的和内容大纲;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实验的准备、步骤和结果分析;学习效果评估一节将列出相关评估方法,并总结实验后所取得的成果并提出改进建议;推广应用与拓展探索将提供更多实验场景推荐以及设计思考题目推荐;最后,在结论和展望一节中,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并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
1.3 目的小学科学实验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
本文的目的是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指导孩子们进行科学实验。
通过提供详细的实验准备、步骤和结果分析,以及给出相关实验场景介绍和拓展思考题目推荐,读者可以获取全面的实验指导信息,并在引导孩子们进行实践操作时给予适当的支持。
本文还将分享一些小学科学实验资源网站,在教育环境中寻找更多关于小学科学教育资源与创意。
这样安排可以使文章更加清晰流畅,确保读者能够了解文中所包含内容并按部就班地阅读下去。
2. 正文:2.1 实验准备: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实验准备工作。
首先,确认所需实验材料和设备是否齐全。
例如,在进行一个有关植物生长的实验时,我们可能需要准备花盆、土壤、种子和水等。
其次,确保实验环境安全并且容易清洁。
这可以包括使用防护手套、固定好试管架等措施。
最后,对实验步骤进行预习,并理解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2.2 实验步骤:一个良好的实验步骤可以帮助我们顺利进行科学实验并获得准确的结果。
在编写实验步骤时,应当描述每个步骤所需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并尽量使用清晰简明的语言。
教学实践指导书(3篇)
第1篇一、前言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本指导书将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为教师提供全面的教学实践指导。
二、教学准备1. 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
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采用哪些方法,培养哪些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形成哪些情感态度,树立哪些价值观。
2. 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能力等因素,有助于教师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教师应通过以下途径分析学情:(1)查阅学生档案资料,了解学生的背景信息。
(2)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3)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困惑和问题。
3. 教学内容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合理设计。
(1)遵循课程标准,确保教学内容符合教学要求。
(2)结合实际,使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
(3)注重学科间的联系,提高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4. 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1)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实物、模型、网络等。
三、教学实施1. 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是教学活动的开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1)引入问题,引发思考。
(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3)明确目标,导入新课。
2. 教学过程(1)讲解:清晰、准确、简洁地讲解教学内容。
(2)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是教学活动的总结,有助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实验,学生将能够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网络拓扑的构建、网络服务的搭建与测试等方面的技能,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工作或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计算机:若干台,配置不低于英特尔酷睿 i5 处理器、8GB 内存、500GB 硬盘。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
网线、水晶头等连接材料。
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Windows Server 等。
网络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GNS3 等。
网络工具软件:Wireshark、Tracert 等。
三、实验要求1、实验前,学生应认真预习实验内容,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步骤。
2、实验过程中,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爱护实验设备,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3、学生应独立完成实验任务,遇到问题应积极思考,尝试自行解决,若无法解决,可向教师请教。
4、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整理好实验设备,关闭电源,清理实验台,并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内容实验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构建1、了解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2、使用网络模拟软件(如 Packet Tracer)构建一个简单的星型网络拓扑,包括计算机、交换机等设备。
3、为网络中的设备配置 IP 地址、子网掩码等网络参数,使其能够相互通信。
实验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与管理1、认识交换机的外观、端口类型和指示灯含义。
2、通过控制台端口(Console 口)连接交换机,使用命令行界面(CLI)对交换机进行基本配置,如设置交换机名称、管理 IP 地址、VLAN 等。
3、学习使用 Telnet 或 SSH 方式远程管理交换机。
实验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与管理1、了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高中化学教法创新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教法创新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掌握溶液的酸碱性测试方法,了解酸碱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试管、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蓝色石蕊试纸
实验步骤:
1. 将两个试管标注为试管A和试管B。
2. 在试管A中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3. 分别向试管A和试管B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4. 观察试管A和试管B的颜色变化。
5. 在试管B中加入少量盐酸。
6. 观察试管B的颜色变化。
7. 使用蓝色石蕊试纸测试试管A和试管B的酸碱性。
将试纸分别浸泡在试管A和试管B 的溶液中,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讨论:
1. 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试管A中的酚酞指示剂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表明试管A 中为碱性溶液。
2. 在加入盐酸后,试管B中的溶液由蓝变为无色,表明试管B中为酸性溶液。
3. 使用蓝色石蕊试纸测试结果显示,试管A中的溶液呈现蓝色,试管B中的溶液呈现红色,验证了试管A为碱性溶液,试管B为酸性溶液。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掌握酸碱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学生创新科技实验安排
实用性
考察项目成果是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市 场前景,占总评分的20%。
完成度
根据项目计划书的完成程度进行评价,占 总评分的15%。
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方向
问题总结
对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类,分 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经验分享
将项目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和教训进行分 享,促进团队成员成长。
持续改进
学生创新科技实验安排
汇报人:XX
20XX-01-12
• 实验背景与目的 • 实验项目选择与设计 • 实验资源准备与配置 • 实验过程管理与指导 • 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方法论述 • 成果展示、评价与总结反思
01
实验背景与目的
科技创新教育重要性
科技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
通过科技创新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质,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合格的人才。
01
02
03
调研市场需求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观 察等方式,了解目标市场 对科技产品的需求和期望 。
分析专业特色
结合所在专业的知识体系 和技能要求,挖掘具有独 特性和竞争力的创新点。
确定项目方向
综合市场需求和专业特色 ,选择一个具有市场潜力 和创新价值的项目方向。
创新性、实用性、可行性评估
创新性评估
设计问卷或进行访谈,收集目标人群的意 见、看法和行为数据。
数据清洗、整理技巧分享
数据去重
删除重复的数据记录,确保数 据的唯一性。
缺失值处理
对缺失的数据进行填充或删除 。常见的填充方法有均值填充 、中位数填充等。
异常值处理
识别并理数据中的异常值, 如离群点、错误数据等。
学生创新实验指导方案
学生创新实验指导方案引言学生创新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实验,制定一份全面的指导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分析学生创新实验的意义,并提供一个全面而灵活的指导方案。
一、实验选题和目的实验选题应基于学科知识和学生兴趣,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
实验目的要明确表达学习目标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应包括实验步骤、材料和仪器的准备,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步骤要简明扼要,关键操作要注重说明。
材料和仪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条件,避免过于复杂的设备。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要合理可行。
三、实验安全实验安全是创新实验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措施,并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如果实验中涉及到危险性较大的实验操作,需要在实验指导书中明确警示。
四、实验记录与报告学生应认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结论的撰写。
实验记录和报告的撰写要规范、准确,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实验结论等内容,并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思考和创新。
五、评价与反馈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总结经验、改进实验方法和提出新的思考问题,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
六、资源支持与合作学校和社会资源的支持对学生创新实验至关重要。
学校应提供实验室、仪器设备和相关文献资源,并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学术交流活动。
七、教师角色教师在学生创新实验中应起到引导者和促使者的作用。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思路和实验方法,及时提供指导和建议,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八、学生的角色学生作为创新实验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活动。
学生要有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精神,勇于尝试和创造,并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九、时间管理学生创新实验需要一定的时间规划和管理。
学生应合理安排实验时间,确保充分的实验准备和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十、实践育人学生创新实验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小学生科技创新实验指导
小学生科技创新实验指导科技创新实验在小学生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参与科技实验,小学生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增强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小学生科技创新实验的指导,帮助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乐趣。
实验一:水力发电实验目的:了解水力发电的原理,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水力发电机。
实验材料:- 一个透明的塑料瓶- 一段铜线- 一块铝箔- 一根铜管- 一块细绳- 一台小灯泡实验步骤:1. 将铜线连上小灯泡的两个插针,将铝箔裁剪为合适的大小,并将其与铜管相连,形成一对电极和涡轮。
2. 在塑料瓶的底部剪一个小口,并用胶带将铝箔涂抹在塑料瓶的内侧。
3. 将一半的瓶子装满水,将铝箔和铜管放置于瓶子中,铜管朝上。
4. 将细绳捆绑在塑料瓶的口部,通过旋转瓶子,产生旋转涡轮效应。
5. 当涡轮旋转时,铝箔和铜管之间的电流转化为电能,点亮小灯泡。
实验二:飞碟陀螺实验目的:制作一个可以飞行的纸制陀螺。
实验材料:- 一个短杆- 一张A4纸- 一对剪刀- 胶带实验步骤:1. 将纸张对折,剪下一个正方形。
2. 将正方形的一角剪掉,使其形状更像一个三角形。
3. 在三角形的两个长边上各剪一个小口。
4. 用胶带将纸张固定在短杆上,将两个小口扣在短杆的两端上。
5. 用手旋转短杆,使纸制陀螺旋转起来。
实验三:制作简易望远镜实验目的:了解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制作一个简易的望远镜。
实验材料:- 两个纸杯- 一根长杆- 一块小镜片- 胶带实验步骤:1. 将两个纸杯底面剪开,留下一个小孔。
2. 在一只纸杯的小孔处固定小镜片。
3. 将两个纸杯口相对接合,并用胶带固定。
4. 将长杆插入另一只纸杯的底部,并用胶带固定。
5. 通过一个纸筒将两个纸杯连接起来。
6. 通过调整纸筒的长度,观察不同物体的放大效果。
通过参与这些科技实验,小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还可以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们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实践周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创新实践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于近日开展了创新实践周活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创新实践的过程,提升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目的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 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分为四个阶段:选题与立项、方案设计、实验实施和成果展示。
1. 选题与立项在选题与立项阶段,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背景,选择一个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经教师审核后,确定立项课题。
本实验小组选取的课题为“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2. 方案设计在方案设计阶段,实验小组针对所选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系统功能、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具体如下:(1)系统功能:实现垃圾分类、智能识别、数据统计、在线查询等功能。
(2)技术路线:采用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和云计算等技术。
(3)实施步骤:①设计系统架构,包括硬件和软件部分;②选型并采购所需元器件;③编写程序,实现系统功能;④进行系统集成和调试;⑤进行实地测试,验证系统性能。
3. 实验实施在实验实施阶段,实验小组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了以下工作:(1)硬件设计:选用STM32微控制器作为核心控制单元,配置传感器模块、显示屏模块和通信模块等。
(2)软件设计:编写嵌入式程序,实现垃圾分类识别、数据统计和在线查询等功能。
(3)系统集成与调试:将硬件和软件进行集成,并进行调试,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4. 成果展示在实验成果展示阶段,实验小组将所设计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进行了演示,并就系统功能、技术特点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本次实验成功设计并实现了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实验小组成功掌握了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和云计算等技术,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精品】科技创新实验记录册课案
科技创新实验记录册
课案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过程记录册
项目名称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污水处理状态监控系统设计项目编号项目级别
负责人
其他成员
项目管理单位
指导教师
起止年月2013月10月至2015月5月
河南师范大学
2015年4月19日
填写说明
1.本记录册是检查项目进展情况和主要依据,也是评价项目成果的重要依据之一。
项目负责人必须认真、及时、准确、真实地记录项目扫行的主要过程。
2.本记录册主要记录项目进展情况,如:成功的经验、失败的原因、与指导教师的交流、团队合作、经费使用明细等方面内容,要求每周记录1次。
3.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应定期请指导教师查阅项目过程记录册,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
4.中期检查时项目负责人须将本记录册交指导教师检查和签字后,再提交学院(系、部)。
5.项目结束后,由项目负责人将本记录册及相关材料提交指导教师检查和签字后,再提交学院(系、部)存档保管。
6.本记录册平时由项目负责人保存。
一、经费使用明细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实验周实验指导书高分子教研室编南京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2014年1 月一、综合实验周的目的和要求高分子科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
综合实验是培养高分子材料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门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高分子合成的方法、高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基本原理,从而在感性上进一步加深理解高分子科学的原理,掌握实验知识和技能,培养工艺资料的使用能力,为以后学习和从事高分子学科内的工作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通过综合实验初步掌握高分子合成工艺设计方法。
二、综合实验的基本内容氨基树脂(Amino Remin)是一种很重要的有机化工合成物,在工业上有多方面的用途。
除用于模塑料以制造塑料外,还大量应用于以下方面:木材胶粘剂、浸渍树脂、涂料的基料、纸张、织物、皮革的处理剂、混凝土的塑化剂、铸砂粘结剂、金刚砂纸、阻燃涂层、离子交换树脂以及污水处理用絮凝剂等。
1、通过查阅资料选定一种以氨基树脂为原料的产品,如氨基树脂涂料、氨基树脂粘合剂等,以合成该产品为目标。
2、根据现有条件制定合成该产品的工艺方案(所需药品、仪器设备、性能评测方法)3、按照制定的工艺方案制备该氨基树脂的产品。
4、按照制定的工艺方案测定所制得产物的部分性能。
三、实验周的的基本要求要求对所制备的产品进行简介,简述合成原理,列出详细的工艺方案(原料、配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并根据现有条件列出详细的检测项目及方法),绘制实验装置图。
能够制备出氨基树脂的产物,所测定数据真实可信,有参照的标准、手册等。
四、综合实验周的时间分配1、布置实验任务。
0.5天2、通过查找资料选定需要制备的产品并制定工艺方案。
1天3、实验前期准备。
0.5天2、按照制定的方案制备该氨基树脂的产品并检测部分性能。
2天3、写实验报告。
1天。
五、综合实验的考核方法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综合实验结束时的考核按以平时表现(遵守纪律情况,查阅资料情况)和编制的氨基树脂制备及检测工艺规程的正确性作为基本依据,进行综合评定。
成绩包括考勤纪律、预习准备、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等部分。
六、典型氨基树脂简介及其检测方法(附)脲醛树脂的制备原理、工艺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一、原材料对质量的影响脲醛树脂是由尿素、甲醛、催化剂等合成,原材料对脲醛树脂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必须严格控制。
1、尿素尿素中的杂质如缩二脲、游离氨和硫酸盐对脲醛树脂的反应和性能影响较大。
(1)缩二脲是尿素在制造过程中高温时两个尿素分子缩合脱去一个分子氨而产生的。
缩二脲的含量应小0.8%,若超过这个范围,则对脲醛树脂的耐久性影响较大,如含量为1%时,2个月之后脲醛树脂的粘接强度有明显下降。
(2)游离氨在生产尿素时,反应不完全,游离氨含量就高。
游离氨含量不应大于0.03%,超过之后就会使初始反应液pH增高,直接影响脲醛树脂的粘接强度和耐久性。
(3)硫酸盐含量尿素中的硫酸盐一般以硫酸铵的形式存在,硫酸铵与甲醛能发生如下的反应:2(NH2)2SO4 + 6CH2O→(CH2)6N4 + 2H2SO4 + 6H2O由此可见硫酸盐含量越高,在加热和缩聚过程中反应介质PH值降低的极限值,并伴有热量放出。
这样,在加成阶段就会使反应液在最初失去透明而成乳白色,生成了不溶于水的亚甲基脲沉淀,此时合成反应已不能再继续进行。
尿素中的硫酸盐含量也影响脲醛树脂的粘接强度,当含量大于0.02%时,储存24h粘接强度就开始下降。
因此,尿素中硫酸盐的含量不大于0.01%。
2、甲醛甲醛溶液的浓度,甲醇、甲酸和铁的含量对脲醛树脂的合成与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1)甲醛含量其他条件相同。
甲醛含量高,反应速度快,树脂固含量亦高;反之,甲醛含量低,反应速度慢,树脂固含量低,如果甲醛含量低,为了提高固含量就要脱水,不仅廷长了操作时间,也消耗大量能源,所以要求甲醛含量为36.5~37.5%(质量)(2)甲醇含量甲醛溶液中的甲醇含量一般为6%~12%,一部分是由于制造时甲醇氧化不完全残留的,另一部分是为防止甲醛聚合,作为阻聚剂人为加入去的。
甲醇对甲醛的阻聚作用是由于甲醇与甲醛的水合物甲二醇生成半缩醛,进而生成缩醛,使甲醛聚合的机会大大减少所致,其反应而下:HOCH2OH + CH3OH ≒CH3OCH2OH + H2OCH3OCH2OH + CH2O ≒CH3OCH2OCH3 + H2O除阻聚作用外,甲醇还影响树脂的缩聚反应速度和储存稳定性。
甲醇含量低,树脂反应速度快,储存稳定性差,但在脱水时,水中游离甲醇少,废水污染程度小,为了控制树脂的反应速度,可根据甲醇含量,适当调高PH值,如甲醇含量为0~3%时,缩聚时的pH值调至5.14~5.2;含量在3%~6%,PH调至4.9~5.1;含量大于6%时,pH值调至4.8~5.0。
实际上甲醇含量大于6%时,反应速度比较平稳,树脂储存稳定性也比较好。
甲醇含量也影响脲醛树脂的沸水吸水性,无甲醇的甲醛制造的脲醛树脂沸水吸水性为2%,而当甲醇含量为8%~11%时制得的脲醛树脂沸水吸水性可高达6%~10%。
(3)甲酸含量甲酸是甲醛自身氧化产生的,2CH2O + O2==2HCOOH,甲酸含量高,甲醛的PH低,开始高PH碱消耗量大,但对缩聚反应速度和贮存稳定性影响不大。
工业甲醛溶液一般含有0.5%~1%的甲酸,PH值3.5,一定要先投甲醛溶液,加碱中和后再加尿素.如果不除去甲醛中的甲酸,即使量很少,也能起催化作用,使反应难以控制。
(4)铁含量甲醛溶液中的铁离子主要来自铁制贮存容器,铁离子大部分以二价铁,少部分以三价铁离子存在。
当用氢氧化钠调节反应液的PH值时,OH-离子便和Fe2+(Fe3+)结合生成氢氧化亚铁或氢氧化铁。
铁含量在规定的范围内,脲醛树脂为无色透明或乳白色液体。
但随着铁离子的增加,脲醛树脂的颜色呈淡黄、黄、棕、红,甚至变成灰黑色。
同时在实际生产中影响PH值的标准确定,升温和脱水阶段容易起泡沫。
甲醛溶液中含有铁离子,可延长脲醛树脂固化的时间,介对固化后的粘接强度影响不大。
3、催化剂在不同的反应阶段,所用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树脂的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加成反应阶段用碱作催化剂,常用的有氢氧化钠(30%~40%的水溶液)、六次甲基四胺(乌洛托品)、氨水以及三乙醇胺、亚硫酸钠、硼酸钠等。
氢氧化钠价格便宜用之取多。
六次甲基四胺性能较好,开始反应时由于温度低分解很慢反应液呈现弱碱性,介质温度升高后逐渐分解,PH会自动降低,缩聚阶段不用再加酸调节,而且自身也参加反应,亦称两性催化剂,其反应式为(CH2)6N4 +10H2O △6CH2O +4NH4OH,以六次甲基四胺作催化剂的脲醛树脂稳定性较好只是价格较高。
氨水是弱碱,用它作催化剂可使树脂游离甲醛降低,并能提高树脂的水溶性,但因氨水是弱碱,调节PH值用量较大,再因氨水有刺激味故一般不单独用作催化剂,常与氢氧化钠混用。
三乙醇胺为弱有机碱,作用比较缓和,由于价格较高,用量又大,很少使用。
缩聚反应用酸性催化剂,常用的有氯化铵、硫酸铵、甲酸、乙酸、氯化锌等。
氯化铵、硫酸铵都是强酸弱碱盐,在缩聚过程中与游离甲醛反应放出酸使PH降低:4NH4Cl + 6CH2O →(CH2)6N4 +4HCl + 6H2O由于它们价格低廉,所以广为采用。
甲酸、乙酸为有机酸,以它作催化剂比无机酸盐制得脲醛树脂稳定性能好,价格也较便宜,多被使用。
二、反应物摩尔比对性能的影响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对脲醛树脂的缩聚反应速度、树脂结构和性能都有影响。
一般认为,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为1:(1.1~2.0)。
摩尔比对脲醛树脂性能的影响如表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固体含量%固化时间/s游离醛含量/%外观及稳定性剪切强度/MPA(63℃浸水3h)总摩尔比加入一次尿素加入两次尿素1:1.5 1:1.65 1:1.70 1:1.74 1:2.31:2.31:2.31:2.31:1.601:1.821:1.881:1.9357.757.358.554.722.319.518.214.80.731.201.511.57浑浊,9天后呈膏状浑浊,储存期1.5月半透明,储存期2月透明,储存期>2月1.3~1.61.6~1.91.5~1.81.6~2.2由表中可以看得出摩尔比越高,游离醛含量高,固化时间短、储存稳定性好、粘接强度大耐久性好;摩尔比低固含量高适用期长、粘度大、游离醛含量小。
高摩尔比低于(1.6~2.0)一般不超过2.0,此时耐水性差,粘接质量下降;低摩尔比(1.1~1.6)不能低于1.1,这时没参加反应羟甲基脲、游离尿素多、致使交联度下降,影响粘接质量应说摩尔比太高或太低不好,从综合性能考虑,摩尔比控制在1:1.4~1.6较为合适,以1:1.4为最佳,其优点是游离甲醛含量低,对环境污染小;固体含量高不需要脱水,操作简便,储存稳定性较好。
三、反应介质pH值对性能的影响反应介质pH值不同,反应过程、产物结构与性能都有很大差异。
加成反应阶段pH值控制在7~8.5的中性或弱碱范围更为有利,生成稳定的羟甲基脲。
强碱条件不可取,因为羟甲基之间易失水生成二亚甲基醚,使产物很快变浑,一般pH不得大于8.5。
若pH值小于3时,在酸性介质中反应则生成不溶性亚甲基脲沉淀,反应式为H2NCONH2 + 2CH2O →CH2NCONCH2↓+2H2O,这是在脲醛树脂合成中应尽量避免的。
缩聚反应阶段PH值控制在4.8~6.0的微酸性介质中为宜,pH值越低,反应速度愈快,强烈放热反应,温度急剧升高,控制不当易凝胶结,水溶性降低,适用期短。
但pH太高时,由于亚甲基反应不完全,交联度不够,粘接强度受影响。
目前多采用先弱碱后弱酸的工艺方法,但也出现了一直在弱酸条件下进行加成和缩聚反应新工艺,合成树脂外观和稳定性都比较好,存在的问题是难以控制。
四、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性能的影响1、反应温度的影响反应温度对反应速度影响很大,反应温度愈高,反应速度愈快。
在反应的初期阶段,反应温度不宜太高,而且尿素与甲醛反应又放热,开始时升温至50~60℃,即停止加热,由于放热反应温度会自动升至90℃左右,当基本稳定后,再将温度调节90~96℃,温度过高,容易导致反应液暴沸而喷胶。
在缩聚反应阶段温度过高。
易造成相对分子质量过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不均、游离醛含量高和粘度过大等问题出现。
一般反应温度控制在80~90℃,不得超过100℃,否则粘度骤增,出现凝胶。
缩聚反应结束需加碱中和终止反应,为防止水解反应迅速冷却降温40℃以下。
如果真空脱水,绝不允许脱水温度高于40℃。
2、反应时间反应时间关系到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和性能,反应时间过短缩聚不完全,固体含量低、粘度小、游离醛含量高、粘度强度低;反之,缩聚时间过长,相对分子质量高、粘度过大,树佛水混合性差、储存期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