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小班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以创新思维打造和谐课堂——小班化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

以创新思维打造和谐课堂——小班化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

“ 亲其 师 , 信其 道 ” 。 融 洽 的 师 生 关 系 与 和谐 的心 理 气 氛 能
促 进 教 学 的顺 利进 行 。 同 时和 谐 的师 生 关 系 的 建 立 。 对 学 生 心 理素养 、 思想品质和社会能力的形成 , 对 教 师 工 作 的 心 情 和 成 败 得 失 ,对 实 现 预 期 的 教学 过 程 和 教 学 效 果 等 有 着 很 大 的 影 响。 在小 班 化 的教 育 模式 下 , 每 个 学 生都 能够 实 现 与 老 师 的 互 动和交流 , 都 能 够 与 老师 建 立 充 分 的信 任 关 系 和合 作 关 系 。 2 . 精 心设 计 教 学过 程 。 教 学 过 程 只有 按 照学 生 各 年 龄段 的 心 理 、生 理 特 点 来 设 计, 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才 能 真 正 达 到 教 学 目的 。 新 课 标 要 求把 课 堂 还 给 学 生 ,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 要让学 生 自 主探索和学习。 因此 在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时 , 在 备 课 时 不 仅 要 备 教
创 新 思 维
2 1 0 0 1 3 )
初 中地 理 课 程 改 革 给 地 理 课 堂 教 学 带 来 了 新 的生 机 , 地 理 课 堂 教 学 是 地 理 教 学 最 主 要 的 组 织 形 式 。绝 大 多 数 的地 理 教 学 活 动 都 是 在课 堂 上进 行 的 。 我在 教 学 实 践 中发 现 , 在 小班 化教育模式下 。 更适合开展地理课堂教学 , 能 够 极 大 地 提 起 学 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 直 接 关 系 到 课 堂 教学 的质 量 。 现 从 以 下几 方面谈谈体会。 新课 程 标 准 的 要 求 新 课 程 标 准 要求 在 教 学 中 体 现 学 习 对 终 身 发 展 有 用 的地 理 和 学 习 对 生 活 有用 的地 理 的 理 念 。 新 课 程 强 调 教 学 时 教 师 和 学 生 课 堂上 的 有 效 互 动 性 。 在快乐 中学 习 , 在 过 程 中享 受 。

图文并茂的初中小班化地理教学

图文并茂的初中小班化地理教学

图文并茂的初中小班化地理教学关键词:初中地理;图文并茂;小班教学;应用策略初中地理新课标的提出,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图文并茂小班化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新课标的新要求,还是夯实学生地理学习基础,激发学生地理学科学习兴趣的关键。

但在具体的初中地理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却并不重视图文结合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图文结合做的也不到位。

正因如此,对初中地理图文并茂的小班化教学进行分析研究,对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开展图文并茂初中小班地理教学的意义和价值1.激发学生思考,增加教学魅力初中地理知识人文性、抽象性强,由于初中生社会阅历较浅,对于地理学科中的很多知识和内容都不够了解。

小班化教学虽然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能够实现对不同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分层教学。

但如果在教学中忽略图文结合的作用,根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图文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抽象和人文性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从而将抽象的地理和人文知识具体化,加深学生对知识和内容的理解。

初中生好奇心重,更乐于去探索新知识,图文结合在小班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在课堂上所展示的内容量更大,丰富多彩的地理和人文图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更为直观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2.符合初中生学习特质,降低记忆困难3.是完成初中地理新课标新任务的必要手段初中地理新课标中明确表明,在地理学科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需求。

想要完成这一目标,教师就要积极构建生本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图文并茂的小班化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初中地理新课标的新要求。

这种教学模式相比于灌输式教学法,能够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标以生为本的核心指导。

二、图文并茂初中小班地理教学的具体实施1.做好识图教学,教会学生读图和认图小班地理图文结合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对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

初中地理小班课堂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与实施

初中地理小班课堂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与实施

初中地理小班课堂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与实施作者:朱红梅来源:《师道·教研》2015年第06期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课堂教学中实现个别化学习,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1. 层次性原则即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的学习差异。

实现层次性教学目标设计策略有梯度式设计策略。

即将原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层次化,再由高到低设计多个层次。

如,“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梯度设计为:A. 能够熟练地运用我国铁路分布图,说出我国的“五纵三横”铁路干线及起止点城市;B. 能够运用我国铁路分布图说出我国的“五纵三横”铁路干线及起止点城市;C.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2. 主体性原则即明确行为主体是学习者。

地理课程目标和地理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是学生在接受某一单元或课时的地理学习后其行为结果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是教学的情况怎样。

行为主体的变化不仅是简单的表达方式的表面形式的改变,它还体现出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的重大的更新和提高;体现出地理教学过程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由理念实践的真正实施落实;体现出教师角色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促进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的真正转变。

这与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是一致。

3. 具体性原则“行为目标”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的特点,便于地理教师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便于学习过程中学生产生心理指向,以及为达到该目标产生有意注意,利于目标的达成。

因此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1)要明确行为指向。

地理教师选择行为动词时避免含糊不清和不切实际的动词的表述,力求明确、具体,有利于学生外显行为的测量。

使用“结果性目标与体验性目标的表述”中的动词。

具体的陈述如:“记住”世界人口的数量;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密度;会“分析”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初中地理教案小班语言

初中地理教案小班语言

初中地理教案小班语言年级:七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结构。

2.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地理位置、自转和公转。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结构。

2. 地球的地理位置、自转和公转。

教学难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教学准备:1. 地球仪。

2. 地球图片。

3. PPT。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地球上有哪些特征?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上有陆地和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赤道直径约为12742公里,极径约为12720公里,平均半径约为6371公里。

2. 教师讲解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分为海洋地壳和陆地地壳;地幔是中间层,由岩石构成;地核是最内层,分为液态地核和固态地核。

3. 教师讲解地球的地理位置:地球位于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

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呈66.5度夹角,使得地球上有季节变化。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哪些知识?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大小、结构和地理位置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旋转,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2. 教师讲解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公转一周约为365.25天,产生四季变化。

初中地理小班辅导教案

初中地理小班辅导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地理《亚洲地理特征》辅导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人教版初中地理》教学目标:1. 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特征。

3. 能够运用地图分析亚洲的国家和地区分布。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亚洲的基本概况。

2. 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特征。

3. 亚洲的国家和地区分布。

教学难点:1. 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2. 亚洲的国家和地区分布的地图分析。

教学准备:1. 教材、教案、PPT、地图。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亚洲的基本概况。

2. 提问:同学们知道亚洲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大洲”吗?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亚洲的地理位置:讲解亚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接欧洲,北邻北美洲的地理特点。

2. 亚洲的面积、人口:介绍亚洲的总面积约为44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45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

3. 亚洲的地形:讲解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的地理特点。

4. 亚洲的气候:介绍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的气候特点。

5. 亚洲的河流:讲解亚洲河流众多,主要有长江、黄河、恒河、印度河等河流,这些河流对亚洲的农业、交通、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图分析(15分钟)1. 让学生观察亚洲地图,分析亚洲的国家和地区分布。

2. 讲解亚洲的国家数量众多,共有50个国家,其中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面积最小的国家是马尔代夫。

3. 分析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日本、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等。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老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特征。

初中地理教案小班语言领域

初中地理教案小班语言领域

教案名称:初中地理《世界地理之亚洲》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亚洲的主要国家、地理特点、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特色。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亚洲的基本概况、主要国家、地理特点、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特色。

教学难点: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教学准备:教材、地图、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 提问:你们对亚洲有哪些了解?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亚洲的基本概况:位置、范围、面积、人口等。

2. 讲解亚洲的主要国家、地理特点、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特色。

3. 通过实例讲解亚洲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三、课堂探究(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亚洲的地理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四、地图阅读训练(10分钟)1. 发放地图,引导学生阅读亚洲地图,了解亚洲的国家分布。

2. 提问:请找出亚洲的四大文明古国。

3.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亚洲的基本概况、主要国家、地理特点、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特色。

2. 强调亚洲在世界地理中的重要地位。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亚洲地图,标注主要国家和首都。

2. 撰写一篇关于亚洲地理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讨论、地图阅读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亚洲的基本概况、主要国家、地理特点、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地理素养。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初中地理教案小班音乐

初中地理教案小班音乐

初中地理教案小班音乐年级:初中科目: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掌握地球的位置、形状、构造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3. 通过观察地球仪,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1. 地球的位置、形状、构造等基本知识。

2. 地球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

教学难点:1. 地球的形状和构造的理解。

2. 地球仪的使用。

教学准备:1. 地球仪2. 地球图片3. 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外观。

2. 提问:“你们对地球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

二、地球的位置和形状(10分钟)1. 讲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宇宙位置。

2. 讲解地球的形状,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不完美的椭球体。

三、地球的构造(10分钟)1. 讲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

2. 讲解地球的外部构造,包括大气层、水圈、生物圈等。

四、地球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10分钟)1. 讲解地球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2. 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地球仪的使用(10分钟)1. 讲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包括经纬网、国家和地区等。

2. 演示如何使用地球仪,让学生学会如何查找地球上的地点。

二、观察地球仪(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观察地球仪,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地点。

2. 让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地点,并简要介绍该地点的特点。

三、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地球的认识,提高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如位置、形状、构造等。

2. 学生能理解地球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学生能正确使用地球仪,提高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初中地理教案小班简单

初中地理教案小班简单

初中地理教案小班简单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法国的位置、地形、气候的特点;能够列举出法国的主要农产品和工业产品;能够描述法国的旅游资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法国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

教学重点:法国的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法国的主要农产品和工业产品;法国的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法国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图片展示:展示法国的国旗、地图、埃菲尔铁塔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法国。

2. 提问:同学们对法国有哪些了解?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7页,阅读“法国的位置和地形”部分,并完成以下问题:(1)法国位于哪个洲?(2)法国的地理位置如何?(3)法国的地形特点有哪些?2. 请同学们继续阅读教材第8页,完成“法国的气候”部分的问题:(1)法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2)法国的气候特点有哪些?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法国的位置、地形、气候特点,结合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讲解法国的农业和工业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法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法国的旅游资源,如巴黎、马赛、戛纳等。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总结法国的旅游资源。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法国的位置、地形、气候、农业、工业和旅游资源。

2. 强调法国作为欧洲西部重要国家的地位。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同学们绘制一幅法国地图,标注出法国的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

2. 课后阅读教材第9页,了解法国的文化特点,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地图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业、工业和旅游资源。

小班课文教案学习地理教案

小班课文教案学习地理教案

小班课文教案学习地理教案准备工作:1. 教师准备一幅世界地图,并确保地图清晰可见;2. 准备一个地理知识小测验,包括世界各大洲的名称、主要国家的位置等;3. 准备几个地理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如动物标本、地质标本等。

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 能够通过地图和实物认识世界各大洲和相关地理要素;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思考能力;4.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地图,并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一幅什么地图,引导学生回答“世界地图”。

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地图上有什么内容。

导入(10分钟)教师给学生出示几个地理相关的图片或实物,例如狮子标本、石头等。

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或实物,然后尝试猜测它们来自哪个地方,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的相关概念,并与地图上的各大洲进行联系。

展示(15分钟)教师将地图悬挂在黑板上或展示屏上,一起与学生一起探索地理知识。

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世界地图,指出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大洲。

然后,教师以一个大洲为例,向学生展示该大洲的特点和一些标志性的地理要素,如山脉、河流、动植物等。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

巩固(20分钟)在学生对地理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给学生一个简单地理知识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刚才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例如,教师问学生:“在哪个大洲可以看到金字塔?”学生回答“非洲”。

拓展(30分钟)为了更好地探索地理学科,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大洲,自主进行有关该大洲的研究。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观看视频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最后,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所研究的大洲的特点和有趣的地理知识。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中考地理小班教案:案例分析与评估

中考地理小班教案:案例分析与评估

地理学科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其教学内容涵盖地球自然环境、地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而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以一份中考地理小班教案为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估。

一、教案分析1.教案基本情况本教案为一份中考地理小班教案,适用于初中的地理考试大纲。

教案共分为14个课时,涵盖地球的结构、地球的内部和表层环境、地球的人文环境和地球与人类活动等方面,为全面讲解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2.课程目标教师对于课程目标的设定需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同时也需要启发学生发散思维,了解到地理学科实际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地球的基本概念以及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相关知识,理解它们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而深入了解地球起源和地球上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形成。

3.教学内容整个教学内容以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环境为基础,全面探讨了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地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包括地球基本概念及结构、地理与天文学关系、地球表层环境、地球内部环境、地球人文环境、地球与人类活动等。

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

4.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演讲、讨论、PPT、答题、调研和案例分析等。

每个环节均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强化知识点的理解。

5.教学评估评估是一份好的教案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本教案第十二课时设置了一次小测验,通过答题来检验学生对前面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同时,在案例分析环节也设置了评估,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教案评估1.教案优点(1)教学目标设置合理、明确,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学生主动探究和发展创新思维的好习惯。

(2)教学内容广泛、系统,理论多实践,注重生动、具体的实例和案例的讲解与分析,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点。

(3)教学方法多样化,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辅助,不仅注重理论教学,还有针对性的问题探讨、实验探究、案例分析及调查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

小班课文教案学习简单的地理知识教案

小班课文教案学习简单的地理知识教案

小班课文教案学习简单的地理知识教案教案:小班课文教案学习简单的地理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并认识地球和大陆,促进对地理概念的理解。

2. 学习并掌握简单的地理术语和地球表面特征的名称。

3.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欲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张地球仪和一些插图或照片以展示地球的外貌特征。

2. 教师准备一份简洁明了的小班师生反馈问卷,用于评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3. 提前准备一些游戏或趣味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教师介绍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引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2. 教师用地球仪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形状和外貌特征,引导学生发表对地球的感受和猜测。

Step 2: 探索地球(10分钟)1. 教师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最基本概念。

2. 教师提醒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特征,如水和陆地的分布等。

Step 3: 地球和大陆(15分钟)1. 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地球和大陆的概念。

2. 教师展示一些图片或插图,引导学生辨认和命名不同的大陆。

Step 4: 地理术语(15分钟)1. 教师介绍一些简单的地理术语,如海洋、山脉、河流等,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2. 教师通过展示照片或插图的方式,让学生猜测并命名这些地理特征。

Step 5: 游戏时间(20分钟)1. 教师组织一些与地理知识相关的游戏或趣味活动,如找出地球的北极点、通过模型或图案辨认大陆等。

2.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Step 6: 总结和评估(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确认他们对地球、大陆和地理术语的理解程度。

2. 教师发放小班师生反馈问卷,学生填写并交回。

3. 教师根据问卷结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安排。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国家或地区,了解该地区的地理特征,如自然景观、气候、动植物等。

地理学教师必知:区域活动小班教案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地理学教师必知:区域活动小班教案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地理学教师必知:区域活动小班教案课堂教学方法探究在现今教育教学体系中,针对学生的智力、情感、道德以及社会文化和认知等多方面发展均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而在区域活动小班教案课堂教学方法上,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和探究。

本文将会围绕区域活动小班教案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和注意事项,以及切实落实该教学方式所需的基础和方法。

一、区活动小班教案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区域活动是针对学生的日常活动,通过掌握恰当的方法进行规划,以达到教育效果和发展。

而该教学方式的基础要求协同推进,直接参与好建构和教育,保障教师的教育目标完成,使学生得偿所愿的成长机会。

区域活动的好处是可以通过观察和参与学生学习,观察他们的思维、感情和智力发展,了解到他们的兴趣爱好,为孩子带来教育和学习。

二、区域活动小班教学方法的要素1、目标设定目标设定是区域活动小班教学的基础。

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先分析好班内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和能力,加以合理的设定,以实现教育目的。

目标设定是考虑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的起点和检查点。

2、内容设计教师在区域活动小班教案课堂中设计课程内容时,必须要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所涉及的主题,以及评估课程材料的关联度、逻辑性、任务性和彻底性。

教师应该优先关注学生从课外厘清知识真相和能力提升,以实现教育目标。

3、教育课程地理学教育课程可分为虚拟课程和实景课程,教师可通过教学设备进行辅助并加强实践培训。

在实施教育课程时,教师要注意加强渗透音乐、美术和文化等有助于思维过程的元素。

4、教学方法在区域活动小班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内容要因时而异。

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应有选择的设计,结合学生最佳的方式使用课堂文化资源,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其发展。

三、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教学方法的设计在实践区域活动小班教案课堂教学方法时,教师必须注意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教育知识及能力的发展相结合。

应以尊重、接纳、倾听、三全式学习(乐于认识新事物、重视自我变革、全方位认知思考)和合作为基础,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成教育目的。

初中地理小班化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小班化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内容: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同时包含着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和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加深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能够指出地轴、南北极、经线、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

3、掌握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并能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4、分层目标:上限:灵活掌握地球的形状.下限:初步掌握地球大小数据.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对地球形状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

采取合作探究、讨论、动手画示意图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建议通过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所了解的信息,最终汇总出教学结论。

设置一些启发性强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地球仪和经纬网,之所以成为难点,主要因为学生对立体几何知识还未深入接触,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尚有不足,所以需要利用实物地球仪进行难点突破,最终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包含主要要素的地球仪模型。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导入新课。

1、思考地球形状方面自己所知所疑。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地球形状及认识2、角色扮演,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过程和方法。

3、环球航行就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吗?3、发散思维,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仪的作用和基础知4、观察地球仪,提出问题。

识。

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一、地球的形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

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初中地理教案小班

初中地理教案小班

初中地理教案小班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类型及人口构成。

- 掌握美国的地形分布、农业特点、工业分布及主要城市。

- 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教育状况及科技发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

- 利用互联网、书籍等资源,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 运用比较法,分析美国的地形、气候、经济等方面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国际视野。

-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国际形势,提高时政意识。

教学重点:1. 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类型及人口构成。

2. 美国的地形分布、农业特点、工业分布及主要城市。

3. 美国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教育状况及科技发展。

教学难点:1. 美国的地形、气候、经济等方面的特点分析。

2. 学生对美国文化、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美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地理位置。

2. 提问:同学们对美国有哪些了解?美国有哪些著名城市?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美国的领土组成、气候类型及人口构成。

2. 小组讨论:美国的地形分布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

三、课堂讲解1. 讲解美国的领土组成、气候类型及人口构成。

2. 讲解美国的地形分布、农业特点、工业分布及主要城市。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美国的地形、气候、经济等方面的特点。

2.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能说出美国的哪些著名城市?2. 引导学生关注美国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教育状况及科技发展。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教育状况及科技发展。

2. 小组讨论:美国的政治制度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三、课堂讲解1. 讲解美国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教育状况及科技发展。

小班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实践

小班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实践

小班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实践71 王革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和形成初步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关注学生心理,联系实际,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

”②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一、小班化教学要求(一)调整学生座位在小班化教学中,以小组活动为主,因而学生的座位发生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座位呈现品字型、马蹄型、圆桌型等,而原来学生的座位分布则是秧田式;由原来的分散坐,变成了团团坐,形成各个学习活动小组,小组内的成员是同组异质构成。

在进行团团坐的时候,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教学卫生问题。

如:有的同学面临着扭着身子看黑板的问题,这样情况长期存在会影响初中孩子的生长发育的。

几经实践,各班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座位排成不等式座位,前排短,后排长;或者是前排长,后排短。

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小组活动,也不妨碍学生的正常的坐姿听课。

接着,改变的是教室后面的生活区。

这部分由区教育局投资改善的。

教室后面的生活区、回音壁等和小班化教学相适应的设施也在有序进行,为小班化教学顺利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在探索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座位排放时经历了一些曲折。

学生的座位由原来的分散式,变成了团团坐。

团团坐时,有的同学是面向黑板的,有的是侧向黑板的。

课堂上,学生看黑板时,有的人是正相面对黑板和大屏幕的,有的是侧向面对大屏幕的,对于侧身面向黑板的同学,如果没有教学卫生提示,他们就会一直扭着身子看黑板,长期下来,学生的脊柱就会扭曲,从而影响健康成长。

另外,学生团团坐,面对面,彼此之间用眼神交流的机会增多了;课堂上出现了因为这种坐法感到新奇,相互讲话,溜号的人多了;起立时座位碰撞、摩擦的声音变大了等等。

任课教师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与校领导进行沟通,大家坐下来一起想办法,出点子。

最后达成三点共识:班科任教师及时提醒。

在前期,课堂上教师要根据自己的课堂需要提醒学生:请大家调整坐姿,面向黑板。

这时侧面的学生就会座位不动将身体调整过课的得来正对着黑板了,这样既可以认真听讲,也注意了教学卫生;还可以调整座位,座位变成长短不齐,但都面向黑板。

初中地理小班辅导教案

初中地理小班辅导教案

初中地理小班辅导教案年级:初中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掌握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

2. 培养学生对亚洲地理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

2. 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1. 亚洲地理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2. 地图观察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八年级上册。

2. 世界地图册。

3. 彩笔、直尺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亚洲吗?亚洲有哪些国家?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翻到教材第4页,自主学习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

2.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提问,检查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

2. 结合世界地图册,让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彩笔在地图册上标注出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讲解,强调重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还有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你们还记得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课堂讲解1. 讲解亚洲的地理现象,如季风气候、干旱等。

2. 结合世界地图册,让学生观察亚洲的地理现象。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彩笔在地图册上标注出亚洲的地理现象。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四、课堂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亚洲地理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讲解,强调重点。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亚洲地图,标注出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和地理现象。

初二地理教案小班

初二地理教案小班

初二地理教案小班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的结构和构造,掌握地球内部的特点和地理运动的基本理论。

2. 掌握地球的地貌形成过程和特点,认识到地表形态与地质结构之间的联系。

3. 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及其分布情况,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4. 掌握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结构和构造a. 地球的层次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b. 地球的构造:板块构造理论、地震活动和火山喷发现象2. 地球的地貌形成过程a. 内力运动和外力作用:地壳运动、构造运动、风蚀、水蚀、冰蚀等b. 地表特征:山地、平原、高原、盆地、河流和湖泊3. 地球上的水资源a. 水的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等b. 水资源的分布:河流、湖泊、地下水、冰川和海洋4. 地球上的气候变化a. 气候因素:纬度、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等b. 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带移动、自然灾害、农业生产等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照片或视频展示地球的美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30分钟)a. 介绍地球的层次结构,并展示图表以帮助学生理解。

鼓励学生互动,提问和回答问题。

b. 讲解板块构造理论和地震活动,结合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c. 探讨地球的地貌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地表形态与地质结构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或观察活动(20分钟)a. 组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地表特征的变化,如风蚀、水蚀和冰蚀等。

b. 带领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观察附近的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以及河流和湖泊等地貌特征。

4. 讨论和分享(20分钟)a. 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地貌特征,并讨论其形成的原因。

b. 引导学生讨论水资源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和意义。

5. 小结和复习(10分钟)a. 通过问答方式复习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貌形成过程、水资源和气候变化等内容。

初中地理教案小班简单点

初中地理教案小班简单点

初中地理教案小班简单点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学科: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人口分布特点。

2. 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

3. 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认知兴趣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2. 西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1.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

2. 学生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我国西北地区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其地理位置和范围。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西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如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2. 分析气候特点对西北地区地形、植被的影响。

3. 讲解西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如稀疏、以农业为主等。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案例,如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等。

2. 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记忆。

2. 强调保护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西北地区自然特征示意图,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2. 调查家乡的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保护措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口分布特点。

在课堂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活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保护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在课后,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小班课文教案探索地理教案

小班课文教案探索地理教案

小班课文教案探索地理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地理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陆地、海洋和大气》的相关内容。

三、教学重点1.理解陆地、海洋和大气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和环境因素。

四、教学难点学生对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和环境因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投影仪、地理课本、图片、实物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入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与生活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地球是由什么构成的吗?”步骤二:呈现教学内容1.通过图片、实物模型等直观的形式,展示地球的各个组成部分——陆地、海洋和大气。

2.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组成部分的特征和相互关系。

步骤三:知识讲解1.讲解陆地的概念和特征,包括各大洲的名称和位置。

2.讲解海洋的概念和特征,包括世界五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3.讲解大气的概念和特征,包括大气的组成和功能。

步骤四:案例分析1.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探究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

2.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明确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步骤五:巩固练习1.布置小组活动,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创设一个生活场景,讨论并展示该场景中陆地、海洋和大气的作用和影响。

2.全班分享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七、课堂总结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

2.强调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应用意义。

八、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做好笔记。

2.阅读相关地理知识,并积累相关词汇。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探索,学生对地理学科中的陆地、海洋和大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使用多种媒体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小班额教学如何构建地理高效课堂

小班额教学如何构建地理高效课堂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小班额教学如何构建地理高效课堂》随着学龄人口比重的不断降低,农村许多学校的学生生源锐减,实行小班化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感到小班额教学实施起来更有其广泛的发展空间,也更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

“小班额,大空间”的小班化教育使学生大为受益。

我们学校在县教研室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市教科研中心倡导的课堂教学策略,并在小班额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下面我结合地理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在小班额课堂上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些体会,恳请各位专家、各位教师给以指正。

一、小班额教学的特点1、更容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班额具有“人数少,空间大,个体接受关注的机会增多,个体交流发言的时间和机会增加”的特征。

因此小班化教育追求的是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重视学生的需求以及个体的发展潜能,使学生的巨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2、更容易实现个别化教育人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特质和个性,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个别差异,成功的教育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以不同的教育内容,灵活多变的教育形式与方法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它不是单纯的个别教育,而是针对模式化、统一化,静听式教育而言的小班化教育。

由于人数的减少,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去关注、了解每一个学生,从而真正落实因人而异的个别化教育模式。

3、更容易实现优质教育所谓优质教育是一种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小班额由于学生人数少,教师有条件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位学生实施“等距离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教室的指导与关怀。

由于学生人数减少,教师工作心理负担有所缓解,少了一份繁杂,课余、课内少了不少顾此失彼的情况,增加了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和机会,提高了批改作业的质量和面批的机会,增加了备课时间,因此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小班额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小班化教育教学空间不变,班级学生减少,意味着每个学生所占单位空间有所扩大,不但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进学习效果,还能陶冶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第一节认识地球
教学内容: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同时包含着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和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加深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能够指出地轴、南北极、经线、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

3、掌握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并能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4、分层目标:上限:灵活掌握地球的形状.
下限:初步掌握地球大小数据.
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对地球形状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

采取合作探究、讨论、动手画示意图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建议通过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所了解的信息,最终汇总出教学结论。

设置一些启发性强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地球仪和经纬网,之所以成为难点,主要因为学生对立体几何知识还未深入接触,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尚有不足,所以需要利用实物地球仪进行难点突破,最终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包含主要要素的地球仪模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

1、思考地球形状方面自己所知所疑。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地球形状及认识2、角色扮演,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过程和方法。

3、环球航行就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吗?3、发散思维,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仪的作用和基础知4、观察地球仪,提出问题。

识。

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一、地球的形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找学生讲述中
国古代天圆地方的
小故事,讲述张衡
的学说、观点,及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等故事,让学生谈
谈自己对这些故
事、学说的看法。

鼓励那些平时
注意积累的学生,
教育学生养成好的
学习习惯.
讲解出现这些
故事的背景,使学
生了解一部分历
史,明白正确地世
界观,鼓励学生勤
于思考,大胆假设。

学生分组交
流课前通过查阅
资料收集好的问
题“人类逐步认
识地球形状的过
程”。

学生思考、
讲故事,讨论,
谈看法。

思考,
回答、
分析。

对地球形状的
认识过程,组织学
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活动,目的一是用
实际例子,让学生
体验过去人们是怎
样证明大地不是平
面的;目的二是进
一步说明一个真理
的发现,需要多方
考证,不能简单下
结论。

使学生学习科学家
的探索精神
认识总结地球的外貌
地球的形状:
两级稍扁,赤道略
鼓的不规则球体。

注意教给学生
分清圆形和球体的
区别(平面、立体)
思考、
回答、
交流。

让学生正确认
识地球,树立科学
的世界观
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引导学生利用
已有的生活经验交
流、探讨、举出实
际中的例子
分组讨论、
达成意见,各小
组代表发言举例
把地理知识与
实际生活相联系,
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地球有多大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
千米
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表面积5.1亿
平方千米
学会描述重在描述地球
大小能力的培养,并
学会描述相关事物
出示讨论题:
1、人类认识地球的
形状主要经历了哪
几个阶段?2、从人
讨论、交流、
回答
对本节课所学
内容进行巩固,内化
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类逐步认识地球形
状的过程中,你有
何感悟?3、试描述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4、列举能说明地球
形状的地理现象。

本课总结: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既有科学与迷信的较量,也有方法与技术的进步,更有人类对真理不畏艰辛的追求。

从“盖天说”到“浑天说”,再到麦哲伦环球航行,最终到人类太空遨游,才真正认识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并精确的制作出地球的模型,这是人类进取精神的充分体现。

板书设计:
第一节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二、天圆地方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观测---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三、地球的大小
1、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
2、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三、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轴和南北极
2、赤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