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有所思》读书体会
《教有所思》读书笔记
《教有所思》读书笔记教有所思读书笔记《教有所思》是乔治•萧伯纳于1904年创作的一部讽刺讲述的话剧,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
这部作品通过讽刺和幽默的方式,带给读者深思和启发。
在读完这部作品后,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和改革的迫切性,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读书笔记。
首先,这部作品深刻反映了旧教育体制的弊端。
作品中的主人公,女教师琼被董事会任命为巴德尔比的新校长,期望他能够改革那座虚守旧的学校。
然而,琼发现这所学校由于长期秉持的旧有观念和方法,已经变得僵化且没有创新。
学校只注重传统的学术成果和知识灌输,而缺乏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这使得学校的学生们因为缺乏实际应用能力而面临竞争劣势。
其次,萧伯纳通过琼和另一个教师珍妮的形象展现了女性在教育领域上的突出地位。
琼是一位独立、冷静、智慧的女性,她对教育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并且试图改变学校的教学模式。
珍妮则是一位聪明、勇敢、直爽的女性,她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对学校问题的观点。
这两个女性角色展示了女性在教育领域上所具有的积极影响力和创造力。
此外,在这部作品中,萧伯纳通过贵族学生拉姆布利和市侩学生舒五以及他们的父母刻画了社会的阶级差距和教育的不公平。
拉姆布利成长于贵族家庭,接受的是精英教育,他拥有了广博的知识和社交能力。
而舒五则来自富商家庭,他受到的是机械式的教育,只注重功利性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
这两个角色展示了社会阶级对教育的影响和教育带来的不公平,从而引起了我对教育公平性的关注。
最后,我在阅读《教有所思》时,被书中角色的对话和思想启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人民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解决社会问题,促进个人和国家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当不断探索教育改革的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和实用性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培养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总而言之,《教有所思》是一部发人深思的作品,通过幽默和讽刺,揭示了旧教育体制的弊端,突显了女性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和教育的不公平,提醒我们教育的重要性。
读《教有所思》心得5则范文 (2)
读《教有所思》心得5则范文 (2)
范文2:
《教有所思》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它启发读者以更敬畏的心重新审视教育,并将知识融入人文学习中。
通过书中作者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剖析,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和宽广的了解。
首先,书中作者探讨了教育背后的学习奥秘,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和感情之间的深刻的关联。
作者强调,即使当今的课堂是高度竞争的,教育也不会降低准则,而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尝试,让学生更加贴近教师,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
此外,书中作者还谈到了教育的社会功能,他指出,教育是社会变革的引擎,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关键。
其次,我从书中获得了对基本教育理念的重新认知。
作者主张,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传授技能,还是形成学生道德修养,鼓励开放思维、独立思考的过程。
他还提到,基础教育应努力在每一个学科教授常识,以确保学生具备自我调节、社会参与、文化民主及开放思维等全面发展能力。
同时,读《教有所思》也给了我关于优秀师资培养的认识。
作者认为,为了提供更好的教育,特别是有关基础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应该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包括培养优秀的师资,使他们更具有实践经验,素质和技能能够让他们胜任教学工作。
总的来说,《教有所思》刻画了一幅完整的教育图景,让我对
教育理论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领悟。
从书中,我意识到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办学环境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教育,尊重教师,提供更全面的基础教育,着力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文教育的需求。
读《教有所思》心得5则范文
读《教有所思》心得5则范文《教有所思》是一本由方方老师所撰写的教育心得书籍,主要探讨了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受益匪浅。
下面我将分享我读后的五则心得。
心得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方老师在书中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她认为,传授知识是教师的基本工作,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则是教师的责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而不是仅仅记住一些表面的概念。
我从方方老师的教学案例中看到了她如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心得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思维能力,方方老师还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具备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在书中,方方老师分享了很多教学实践中的案例,这些案例让我看到了学生通过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
方方老师的教学方式让我明白,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心得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方老师在书中提到,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不仅仅依赖于老师的指导。
她在书中介绍了一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如让学生组织小组讨论、进行课外调研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还能通过与同学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心得四:鼓励学生表达思想和意见方方老师在书中提到,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思想和意见。
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需要通过表达来得以展现和提升。
她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发言、发挥主动性。
这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我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读教有所思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
读教有所思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读教有所思的心得体会范文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读教有所思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教有所思的心得体会1每一个做教师的都渴望做一个成功的教师,那么什么是成功的教师呢?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呢?读完《教有所思》这本书,我从李镇西老师身上找到了答案。
他之所以成功,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他的人格魅力。
书中他谈到的一个个优秀的教师,如魏书生、陈钟梁、朱永新等都是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的人。
书中讲到,教师应具有三颗心:童心、爱心、责任心。
我想,这应该是李老师的魅力所在吧!这本书中最打动我的是一节专门谈童心的文章:《童心万岁:写给我永远的儿童节》,摘录如下:“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人民的善良之心。
……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邪恶的正直之心。
……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事业的创造之心。
……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之心……”的确,童心非常重要,永葆童心,可以永远健康、阳光。
做老师又岂能没有童心?!我不禁要问,我有童心吗?学生们是否愿意和我说悄悄话,是否愿意和我开开玩笑,是否愿意我加入到他们的活动中,他们是否喜欢我这样一个老师呢?做老师做久了,忘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曾经也是如此痴狂,不知掩饰。
其实,我们在学生面前真正该忘记的是我们的年龄,我们的身份,这样才能找回有童心的感觉。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时常检查一下自己:我是否开怀地笑了,我有没有压抑自己的感情;我是否在学生面前还想着成人世界的烦心琐事,而带着坏情绪来了;我是否因学生违背了一些尊师重道的潜规则而恼羞成怒了;……不要怕自己在学生们面前出丑,就端起教师的架子,不懂装懂,而我们此时应该想到是,人都会犯错,学生更欣赏你认错的勇气和真诚;不要学生一有差池,立刻就拿出自己的教师身份去教育他,总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有这个义务,与学生的距离不就在这时产生了吗?我们应该好好想想自己的成长过程,是否也犯过诸如此类的错误,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他犯错误的合理性,相信他自我教育的可行性,相信学生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性?叶圣陶老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教有所思读后感
教有所思读后感《教有所思》读后感。
《教有所思》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作者是中国著名教育家杨绛。
这本书以作者多年来对教育的思考和实践为基础,深刻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在这本书中,杨绛教育观念独到,深刻而有力。
她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她强调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式的引导,而不是简单的灌输和机械的训练。
她还提出,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分数和成绩。
读完《教有所思》,我深受启发。
在当今社会,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各种教育改革和探索层出不穷。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似乎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们过分追求分数和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这与杨绛的教育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我看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式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的灌输和机械的训练。
同时,教育也应该是全面的,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分数和成绩。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同时,我也会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教有所思》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它深刻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对于我们深化教育理念、改进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深刻领会其中的思想精髓,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有所思》读后感(通用8篇)
《教有所思》读后感(通用8篇)《教有所思》读后感(通用8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有所思》读后感(通用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有所思》读后感1读李镇西的《教有所思》让我感动,感动的是:“爱是教育的前提,但远不是教育的全部。
由爱而升华为责任——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读张文质的《教育的十字路口》让我激动,激动的是:“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彼、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读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让我感叹,感叹的是“现实存在的教育与理想意义的教育差距竟如此大!”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让我醒悟,醒悟的是:“难怪我们现实的教育在学生成长中显得那么苍白无力!”通过读书,终于让我明白: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这种规范、狭隘、重复、忙碌的生活状态,要改变这种生存状态,使教师对教育永远充满一种吸引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
读书会让我们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读书会让我们教师更加富有教育的智慧,领略教育的真谛;读书会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教师,历来被人称为知识分子。
读书,在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不仅是知识数量的增加,更是文化内涵、素养品质的提升。
教师读书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自己、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教师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让自己丰富起来、深刻起来、精神起来。
《教有所思》读后感2假期,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有所思》。
李老师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教师。
《教有所思》读书心得
《教有所思》读书心得
《教有所思》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作者在书中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读书心得。
首先,我认为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作者强调,只有通过思考,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一观点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我意识到只有通过思考和自主学习,我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其次,我觉得作者在书中对于教育方法的讨论也很有价值。
他提到了很多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启发式教育、合作学习等。
这些方法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我发现,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此外,我也认为这本书对于教师的角色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思考。
作者强调,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力。
这一点使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并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
总的来说,《教有所思》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教育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对教师的角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如果能够将书中的观点应用到实践中,必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有所思》读书心得 教有所思读后感2
《教有所思》读书心得引言《教有所思》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与观察,提出了一些对于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
本文将分享我对《教有所思》的读后感和体会。
1. 教育的本质作者在《教有所思》中首先讨论了教育的本质。
他指出,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育应该是一个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这一观点深深地触动了我。
在我过去的教育经历中,老师往往只是将知识点一一讲解,而我们学生只需要背诵和记住。
但是,这种教育方式不能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阅读《教有所思》,我意识到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2. 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在《教有所思》中,作者还讨论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方法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这一观点深受我赞同。
在我过去的学习中,我常常追求刷题的数量和记忆的速度,而很少关注学习方法和效果。
通过阅读《教有所思》,我意识到合理的学习方法对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至关重要。
我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有所思》中,作者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重要性。
他认为,创造力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教育的关键任务之一。
作者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案例,帮助学生培养创造力。
通过阅读这些案例,我深受启发。
在过去的教育中,老师常常强调死记硬背和逻辑推理,而忽视了创造力的培养。
通过阅读《教有所思》,我意识到培养创造力应该是教育的关键任务之一。
我应该在学习和工作中注重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不断探索和创新。
4. 教师的角色转变在《教有所思》中,作者还讨论了教师的角色转变。
他认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读《教有所思》心得5则范本
读《教有所思》心得5则范本心得一:教育需要有思考《教有所思》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以“思考”为核心,强调了教育中思考的重要性。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往往被大量的知识所淹没,而缺少的却是如何思考的能力。
作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是教育的核心,只有通过思考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才能有创造性的发展。
我深感赞同。
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常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
我让学生学会质疑,不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断和独立的思考。
这样,在教学中,我的学生们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通过思考,他们不仅能够真正理解知识,还能够有自己的见解和创造性的思考。
心得二:学习可以有趣在《教有所思》一书中,作者多次提到让学习变得有趣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愉悦的过程,而不是枯燥的任务。
只有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趣味,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且能够持久地保持学习的兴趣。
我完全赞同这个观点。
作为教师,我常常注重如何让学习变得有趣。
我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我让学生们感到学习是一种游戏,是一种探险,是一种享受。
这样,我的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享受乐趣,能够主动参与,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而是为了享受学习的乐趣。
心得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有所思》这本书强调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认为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有效地教育学生。
作者提到了一些教育理论,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他认为,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使教育更有意义,更有效果。
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常常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我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会安排一些实践操作,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实践。
通过实践,学生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和作用。
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记住知识,还能够理解和应用知识。
《教有所思》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
《教有所思》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有所思》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有所思》的心得体会1培根说,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是的,在思考和权衡之间,我在假期继续捧读李镇西的《教有所思》,去思考我的教学行为,去权衡我的教学思想。
读到“也说语言的华丽与朴实”这一章节时,李镇西老师谈到判定一个班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应从四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写作内容,二是写作兴趣,三是写作创新,四是修改文章的能力。
细品这四个方面,若都能达到,一篇上乘佳作便出炉了。
而这四方面当中我认为最难的就是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激情去创作。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电子化的时代,可吸引他们感兴趣的方面,真的是太多了。
要让他静下心来去主动创作,几乎不太可能。
那么我们能不能从激发学生动力方面去考量呢?有压力才有动力,在这里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施压,每学期必写的八篇作文是远远达不到学生的练笔要求的,那么平常的日记,我们作为教者是不是应该好好的利用起来呢?上学期开始,我校的日记模式进行了改革,以循环日记的方式让学生在品评别人文章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写作。
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小组的共同荣誉,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对待循环日记,认真写,认真评,认真改。
在写、评、改的过程当中,好学生想让自己的文章更出彩,后进生不想让自己的文章太糟糕。
这样,每个人的写作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了不同的提高。
再说写作内容吧,教了这么多年书,批阅了那么多学生作文和日记,在极度疲倦的情况下,能让你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震的是什么样的文章呢?要我说,只有一条——说真话,表真情,言为心声。
但是,许多学生的文章都是以华丽的语言粉墨登场的,总分总的结构,排比句式的应用,各种成语的大量堆砌。
《教有所思》读书笔记
《教有所思》读书笔记
通过读书,终于让我明白: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这种规范、狭隘、重复、忙碌的生活状态,要改变这种生存状态,使教师对教育永远充满一种吸引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
读书会让我们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读书会让我们教师更加富有教育的智慧,领略教育的真谛;读书会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作为教师,可以放弃平时休闲的时间去读读教育经典,去结识思想的伟人、结交理论的巨人、寻觅行动的大师。
“经典”经历了时间长河的淘洗和考验,是给我们滋养和启迪最多的作品。
它包含着人类社会各个时代所积淀下来的共同的精神财富,具有无法替代的教育价值。
读这样的书,可以“以一当十”、“事半功倍”。
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说过:“一不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象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
如果我们教师敏锐地抓住这样的教育时机,就可以充分体现自己对学生行为的关注,体现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机智。
在对学生这种细小行为的关注中,教师感觉到自己很重要。
教师的职业魅力就会从这里体现出来,会从对教育细枝末节的关注中体现出来,会从对师生间发生的细微生活片段的反思中体现出来。
这时,在你的心中定会升腾起立志做一名研究型教师的渴望,感到教育的财富就蕴藏在自己的教育生活里,体验到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幸福敢,实现自己教育生活的增值,这就是教师的美丽,教育的真谛。
如果一位教师能把“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思想理念植于心田,活到老,学到老,养成良好的、持久的读书习惯,那么他会“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智慧迸发,情怀豁达。
他的精神生活会天天充满阳光,并让其学生受益终生。
读《教有所思》心得5则范文
读《教有所思》心得5则范文
篇一《教有所思》心得:
《教有所思》一书记载了作者林学不根据官僚思想以及当下时势而教课的事例,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批判和精进的思想。
阅读这本书让我感受到林学对教育的理解之深,他希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从自身立场发问,动手实践,诠释和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宽度,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让知识赋予学生新的活力和内涵。
篇二《教有所思》心得:
通过阅读《教有所思》,我认识到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要认真学习知识结构本身外,更重要的是要探究知识的联系、把握知识的脉络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背景、关联、结构,以及把握知识的深层含义,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把知识深刻地植入自己的心灵。
篇三《教有所思》心得:
《教有所思》的内容更加强调的是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而不仅仅只是教授知识的过程,要能够把握学生的学习节奏,提出科学的训练方案,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学习方式。
篇四《教有所思》心得:
在《教有所思》里,林学提到了如何从他的角度去教授课程,他强调你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有价值的课程,其中的主旨不仅在于学生的学习产出,更多的在于让学生去学习课程所涉及到的主题背景、相关知识结构,最终形成一个思想结构,让学生更
好地把握知识,同时也让他们对专业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篇五《教有所思》心得:
《教有所思》这本书告诉我们,作为一个老师,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助学生建立结构性的知识网络,使知识更加有序、更易理解。
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还需要老师注意思想的渗透和对学生的培养,使他们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
教有所思(读后感)
教有所思(读后感)教有所思(读后感)引言概述:《教有所思》是一本关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书籍,作者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提出了许多启发性的观点和建议。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这本书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1.1 作者提倡“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即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1.2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节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1.3 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1 作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2 通过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发展空间。
2.3 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重视教师的专业素养3.1 作者认为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3.2 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3.3 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四、倡导合作学习和交流4.1 作者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通过互相学习和分享,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
4.2 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3 通过合作学习和交流,学生可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发展。
五、重视教育的整体发展5.1 作者认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5.2 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5.3 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总结:《教有所思》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发和思考,通过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教有所思》读后感
《教有所思》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教有所思》读后感文/刘文玉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学随笔丛书——《教有所思》,颇有感悟。
令我惊讶的是,书中那一个个清新的小标题一下子吸引了我。
再随意浏览文章,那种散文味的文体正是我喜欢的,没有枯涩的论述,就像朋友一样娓娓道来,不经意间却感悟到了李老师对教育的独特感受。
每次阅读,我的眼睛总会湿湿的,每看完一篇文章,心里总会禁不住地说:“好感动!”李老师的文章亲切感人,坦率直白;看不到一丝虚伪和做作。
他善良,富有童心;他爱思索,身边的每一细微的事物都能引发他沉思;他是一位有自己教育个性的特级教师!读完他的书,我才真正体会到:有人把他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真是名副其实,毫不夸张。
“我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满着民主精神、散发着科学芬芳、闪烁着个性光芒的教育!”这就是李老师的理想教育,读了这本书,我似乎听到了他从心底里发出的呼吁:在这个教育理想失落的时代,让我们重建理想!让中国教育走出困境,走向未来,这是我们这一代教育者的天然使命,也是我们民族现代化成功的希望。
他的教育理想使多少中国教师的心灵为之震撼,为之憧憬。
文中谈到李老师坚持写教育日记,正如他本人所说:“这些小文章当然很不成熟,但它们是真实的,是我激情与思想的结晶。
我无意表明自己多么有‘思想’;我只想表明,我在‘思考’。
”正是这些“小文章”,正是他可贵的善思,才让他的事业如此美丽。
?如果一个老师把教育当做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不会以师者的身份凌驾于学生之上,他不会只求让学生得一个高分,他不会用金钱去衡量自己的人生价值。
李镇西就是这样的老师。
正是缘于此,他与学生的关系可谓水乳交融,“有人不相信现在居然还有这样的师生关系!”这让李镇西老师感到非常自豪。
时下,有不少教师感叹现在的师生关系很难处理,我想,作为教师应该用心去关爱自己的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对待自己的学生。
教有所思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教有所思心得体会范文三篇《教有所思》这本书是我在幼儿园读书节赠书活动时偶尔得到的一份礼物,我想幼儿园赠书的目的是让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认真的读书、读懂书,并且学会在读书中学习,读书中思考,学会反思。
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教有所思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选择。
教有所思心得体会范文陈伟国老师每堂课都有教有所思。
包括对教材的把握、理解和讲授的方法,非常详实。
仔细品味,受益匪浅。
例如,陈老师在教有所思中写到,良好的教学设计至少包括如下步骤:第一,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
第二,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
第三,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第四,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并提供指导。
第五,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即平时所说的练习设计)。
最后,考虑如何对教学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通读此书,再次使我认识到,陈老师成绩的取得和他的认真钻研是分不开的。
在书中,陈老师写道:优秀教师出色的课堂教学效果是经过实践磨练出来的,是通过周全的设计一天天练出来的。
一位教师为一节成功的课所做的准备,可能是终身的。
坚持教有所思,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教师自己的经历去感悟历史、阐释问题。
每一节历史课,都应该有历史教师强烈的个人色彩。
历史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知识去丰富学生,用自己的逻辑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从书的"教有所思'中我看到了陈老师对许多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而且总能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出发去感悟历史、阐释问题。
这种摆脱就事论事、把"学问阅历育人'相结合的做法正是一名优秀教师应有的追求。
第二,时时反思和审议自己所想、所教与历史课程目标的关联。
陈老师指出,面对新课程,时时反思和审议自己所想、所教与历史课程目标的关联(达成度),应该是一个不可小视的问题。
陈老师平时的阅读和思考可以说和历史教学密不可分。
正是他的这种习惯才成就了他的高度。
(完整版)读《教有所思》心得
读书心得——读李镇西《教有所思》而感李镇西,乐山人1958年生,从1982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毕业,参加工作至今一直担任中学班主任和语文教学,现在执教于成都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长期致力于民主教育和语文人格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出版有《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从批判走向建设》,其中《爱心与教育》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图书和中国教育家学会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走进心灵》获中国图书奖,本人憎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教育专家”等称号,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
对李镇西,我在读这本书之前可以说对他一无所知,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由得对他心生敬意,一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用自己的真诚,用自己的爱心,不仅赢得了学生的爱戴,而且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成就了一番事业。
《教有所思》这本书收录了他从从1999年到2003年底之间的一些札记,整本书分为六个专辑共56篇文章,每篇文章不长,包含的内容也很广泛,很多都是寻常琐事,但却折射出作者的理性与思考,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对国家社会的关切,对教育的热爱,对师长的敬爱,对学生的关爱,很多篇文章都在我心中引起共鸣,也给我极大的震撼,抚案掩卷,思绪良多,读完以后感触颇深。
由于书中文章较多,我就不一一赘述,仅就作者在书中的几个观点谈点自己的感受。
一、关于教育理想作者是一个充满理想的热血书生,在好几篇文中都提到了教育理想。
谈到理想,经历过物质极端匮乏时代的人都有体会,那是一个只谈“理想”的时代,在我们忍饥挨饿的时候我们还一心要去解放全人类,什么困难都可以用精神和理想去战胜,大谈“理想”到了极至,假崇高、伪圣化便应允而生,最后“理想”被抛弃。
也许是对假大空教育的厌恶,而今天仿佛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很多人不谈理想或者说没有理想,作者在《教育把童年还给童年》中写到“今天甚至我们的一些教育者不但抛弃了教育应有的崇高与神圣,也抛弃了孩子精神世界不可缺少的理想注意和浪漫主义,有的只是社会阴暗面的“实况转播”,于是,在儿童的精神的天空中没有了与鸟儿嬉戏的云彩,在少年的心灵的原野上没有了随风起舞的花朵,于是在孩子的意识中,没有了纯真和纯正,没有了童话与梦想,没有了对善的一往情深的追求与呵护,以及对美的一往情深的憧憬和向往”,于是出现了轼母、杀父忤逆之行,可以这么说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教育正在功利化、技术化、庸俗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有所思》体会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使教师向业务型和专家型教师发展,我校开展了教师寒假读书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所著的《教有所思》,读后颇有感受,受益非浅。
现将近期的收获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当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被深深的吸引住了。
李老师在书中用纯朴的文字讲述着他进行教育的点滴故事,向我们传达着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反思着自己在教学、生活、为人处事中的一言一行。
我一边读一边细细的感知、品味、思考,仿佛李老师正在向我娓娓道着一个师者的责任与使命。
李镇西老师这本著作共分六个篇章,第一篇章:边教边想。
诵读李镇西老师的篇篇文章,可以说篇篇蕴含着他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
第一篇也是本章节的首篇《愧对先生陶行知墓前的随想》摘录一点如下:&&愧对您啊,先生!‘真教育’是您的理想,您一生都以‘追求真理,贯通真理,为真理而战’激励自己,对一切形式的虚假教育充满了厌恶,因而热切呼唤教育的真挚、真诚、真实。
&&您的教育目的是‘追求真理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然而,如果您知道了现在的教育几乎无处不假:‘创重’迎检作假,‘普九’验收作假,教育科研作假,职称评定作假,教师论文作假,学生作文作假,公开课作假,班会课作假,三好生作假,保送生作假&&先生,九泉之下,您能够安息吗?
实际在当今社会里,造假是流行的,各级各类文件、意见铺天盖地,检查、评比推波助澜,打假的呼声一阵高过一阵,但社会上假的东西却一天多于一天。
像李镇西这样有知名度的老师敢说真话的不多,能说真话的更少,说真话被视作背时之举,怎不令全国十杰教师李镇西痛心!怎不令所有教育工作者寒心!我深深为李老师敢说真话的勇敢所打动,惊叹李老师的尖锐,敢于直面教育现状。
最让人深思的是第三篇,谈童心的文章《童心万岁:写给我永远的儿童节》,摘录如下: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人民的善良之心。
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邪恶的正直之心。
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事业的创造之心。
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之心&&童心真是不错,学生们是否愿意和我说悄悄话,是否愿意和我开开玩笑,是否愿意我加入到他们的活动中,他们是否喜欢我这样一个老师呢?细想起来,我做得实在不够。
要怎样才能保持童心呢?我把童心看成是教书的艺术,既是艺术,就带有一定的天赋性,做老师做久了,忘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曾经也是如此痴狂,不知掩饰。
其实,我们在学生面前真正该忘记的是我们的年龄,我们的身份,这样才能找回有童心的感觉。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时常检查一下自己:我是否开怀地笑了,我有没有压抑自己的感情;我是否在学生面前还想着成人世界的烦心琐事,而带着坏情绪来了&&不要怕自己在学生们面前出丑,就端起教师的架子,而我们此时应该想到是人都会犯错,学生更欣赏你认错的勇气和真诚;不要学生一有差池,立刻就拿出自己的教师身份去教育他,总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有这个义务,与学生的距离不就在这时产生了吗?我们应该好好想想自己的成长过程,是否也犯过诸如此类的错误,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他犯错误的合理性,相信他自我教育的可行性,相信学生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性?
童心还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即尊重我们的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
在书中,李老师谈到了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而真正要做到不需要教,我们做教师的是应该有放手的勇气和信心的,多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在一次次的机会中,我们的学生会成长得更快,会越来越自信、自尊、自爱,会越来越不需要教。
我们只需要保持着一颗童心与他们共同体味着成长的烦恼与快乐。
有了童心,做了学生的同龄人,我们还需要有爱心。
爱心应该是教师的灵魂,有爱心的教师是有灵魂的人,没有爱心的教师,在教书育人时,只是行尸走肉,对他们来说,教师只是他生存的一个饭碗,是他谋生的一个职业,对于学生,就象一棵树上的诸多叶子,他分辨不出他们各自的区别;对于工作,就象三百六十五日日日的三餐,他尝不出其中的酸甜苦辣。
我理解的爱心是爱学生与爱工作结合起来。
俄国教育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象父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比那种虽然读过很多书,但却不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在教学中,一个充满童心的老师才会受到孩子的欢迎,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希望自己向李老师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敬仰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