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总复习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方向与位置|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方向与位置|北师大版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复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和掌握方向(上、下、左、右、前、后)和位置的基本概念;2.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方向和位置知识;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4.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复习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关于方向与位置的内容,主要包括:1. 方向的辨别:上、下、左、右、前、后;2. 位置的描述:使用方向词来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3. 方向与位置的简单应用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记忆方向与位置的基本概念;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方向和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方向的辨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位置描述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方向指示牌;2. 实物模型或图片;3. 地图或场景图;4. 学生活动手册或练习册。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复习导入1. 利用方向指示牌,带领学生复习和巩固方向的基本概念;2. 通过提问和互动,检查学生对方向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阶段:知识讲解与示范1. 讲解方向和位置的定义,并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进行示范;2. 出示地图或场景图,引导学生描述特定物体的位置。
第三阶段:小组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方向和位置描述的练习;2. 每组选择一个场景,用方向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并派代表分享。
第四阶段:巩固练习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方向和位置的相关习题;2.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五阶段: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方向和位置知识;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方向和位置的定义;2. 方向的辨别方法;3. 位置的描述方法;4. 几个简单的应用示例。
作业设计设计一些与方向和位置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家完成,以巩固课堂所学。
总复习第4课时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总复习第4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复习10以内的数的认识,理解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
2. 10以内的加减法: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律和性质。
3. 认识图形:复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点和分类。
4. 测量:复习长度的测量,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
5. 时间的认识:复习时钟的读法,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长度的测量。
2.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组成和加减法运算的规律,理解图形的特点和分类,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教学PPT、计数器、计算器、测量工具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盒、计数器、计算器、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复习:通过讲解和示范,复习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巩固学生的基础。
3. 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 总结:通过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总复习第4课时教案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相应的板书内容,包括数学公式、图形、表格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长度的测量。
北师大版(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数与代数》精品教案
《总复习》精品教案单元说明:本单元是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主要包括四个小板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建议如下:1.要根据复习的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组织复习时,要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需求,尽可能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练习内容,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复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与代数【课题名称】第1课时数与代数【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1页~8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数“1”的含义,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理解“同一个数字所占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2.使学生学会比较数的大小,体会对应的思想。
3.使学生领悟基数(表示几个)和序数(表示第几)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数“1”的含义,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理解“同一个数字所占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教学难点】在比较两类物体的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培养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精品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师:对于数,你有哪些认识呢?预设:①0~10各数的认识②10以内数的加减③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问题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和整理一下数的相关知识。
(板书:数与代数)【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总结对于数有哪些认识,从而过渡到新课题,数与代数,以及数的相关知识的整理。
二、知识梳理知识点一:0~10各数的认识1.数的认识(1)数不同物体的数量时,要先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将物体分类;再用点数法从1开始数,数到几就有几个。
(2)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
(3)在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就是第几个。
2.回顾与交流师:(课件出示教材第81页“回顾与交流”第1题)举例说一说,对于数,你有哪些认识。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图形与几何知识,如点、线、面、体等基本概念,以及图形的分类、性质和度量等。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能够观察和分析图形,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证明。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能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图形和模型。
二、教学内容1. 点、线、面、体等基本概念,以及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2. 长度、面积、体积等几何度量的概念和方法。
3. 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征,如四边形、三角形、圆形等。
4. 立体图形的性质和特征,如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5. 图形的变化,如平移、旋转、对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几何度量的概念和方法,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2. 教学难点:图形的变化,如平移、旋转、对称等,以及几何推理和证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形卡片、模型、尺子、量角器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回顾和复习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讲解:讲解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几何度量的概念和方法,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3. 演示:通过模型和实物,演示图形的变化,如平移、旋转、对称等。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如测量长度、面积、体积等。
5.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图形和模型。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几何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2. 内容:点、线、面、体,图形的分类和性质,几何度量,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图形的变化等。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如填入适当的图形名称、性质和特征等。
2. 计算题: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几何度量的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如计算长度、面积、体积等。
总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总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册教材所学的数学知识,如数的认识、加减法、几何图形、时间和计量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 加减法:100以内加减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几何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
4. 时间和计量: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的关系,学会简单的时间计算;认识人民币,掌握元、角、分的换算。
5. 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计算,几何图形的识别,时间和计量单位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几何图形的识别和运用,时间计算和人民币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课件、挂图、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趣味故事或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入复习内容。
2. 复习:按教材顺序,逐一复习所学知识,可通过提问、讨论、练习等方式进行。
3. 巩固:针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反馈和指导。
4. 应用: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总复习(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根据教学过程,分阶段展示板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4课时 统计与概率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4课时统计与概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统计的基本思想,初步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或解答简单的问题,能够发现数据的简单规律,进一步体验随机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过程,了解统计方法,并能将所学的统计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统计观念。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主动从事数学探究,与他人合作交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2. 统计图表的识读3. 数据的分析4. 随机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统计图表的识读;数据的分析。
2. 教学难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统计图表的识读;数据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统计与概率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以及统计图表的识读,通过实例讲解数据的分析,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让学生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统计与概率的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4课时统计与概率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6.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基础知识。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总复习 数与代数|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数与代数|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0-10之间的数字和用相应的符号表示整数。
2.掌握加减法基本算法,能进行简单的口算和竖式的计算。
3.能够辨认简单的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及相应的特征。
4.能够根据图形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以及应用一些几何概念,如直线、线段、角等。
5.能够读懂和运用简单的时间概念和方法。
6.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提高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数的认识1.数0-10的认识。
2.数的读法和写法。
3.各个数之间的大小比较。
4.用加减法来加减数。
5.小数点的认识。
代数1.线段的认识。
2.大小比较法比较线段的长度。
3.相等长度的线段的比较。
4.用简单图形来协助计算。
5.考虑线段的相交和平行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运用。
2.线段的比较和图形的应用。
难点1.数的认识和口算能力的提高。
2.对不同线段的大小比较和判断。
教具和教材教具:数学教具和小学数学课件等。
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数与代数1.复习数0到10的认识和读写能力。
2.复习加减法的基本算法和应用能力。
3.复习线段的认识和长度的大小比较。
第二步:数的应用1.运用数来进行简单的统计和比较。
2.运用数来解决生活中有关数字的问题。
第三步:代数的应用1.运用线段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2.运用简单图形协助计算。
第四步:数学综合应用1.运用数、代数和图形等知识,解决生活中复杂的实际问题。
2.举例说明数学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教育教学手段1.互动式教学法;2.合作式学习法;3.竞争式学习法。
教学评价1.参与观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讨论的情况;2.进行口算计算的能力和竖式计算的准确性;3.识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4.培养创新思维和发掘童话从队员的能力。
教学反思1.在讲解加减法的时候,需要特别关注一些学生的十进制数位的理解能力,适时的进行班级差异化的教学;2.在讲解线段的分类和比较问题的时刻,需要特别引导学生持有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出现不公正的现象;3.在评价学生的这一环节中需要融入家长、学生和班级领导的意见,形成多维的评价系统,达到合理评价的目的。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总复习》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总复习》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总复习》说课稿1,主要是对一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数学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几何图形等方面,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对几何图形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一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态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一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和总结。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练习题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回顾一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为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知识梳理:教师引导学生对一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4.实例讲解: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练习巩固: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 北京版 (4)
图形
7.图形的名称
–第一步:通过图片展示,认识基本图形的名称。
–第二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巩固基本图形的名称。
8.图形的绘制
–第一步:介绍使用尺子、直尺等工具来绘制图形的方法。
–第二步:引导学生使用工具绘制图形,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活跃,积极参与各种合作活动,并对于学习内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例如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课后作业
9.对于十以内的加减运算进行练习。
10.运用适当的量词,来描述家里三种物品的数量。
–进行正数的加减运算。
–进行正数和负数的加减运算。
–进行两位数的加减运算。
2.量词
–回忆数量词的概念。
–认识适当的量词,例如:个、只、件等。
–能够使用适当的量词来描述物品。
图形
3.图形的名称
–回忆图形的概念。
–认识基本图形的名称,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4.图形的绘制
–学习如何使用尺子、直尺等工具来绘制图形。
教学过程
数学
5.数的运算
–第一步:回忆加号、减号的概念。
–第二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正数的加减运算练习。
–第三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正数和负数的加减运算练习。
–第四步:介绍两位数的加减运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练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量词
–第一步:回忆数量词的概念。
–第二步:介绍适当的量词,例如:个、只、件等,并通过练习来巩固。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围绕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空间位置、量的计量等五个方面展开。
本册书共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含有多个知识点,内容丰富且具有层次性。
总复习教案将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操作,以培养数感和几何直观。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一年级上册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空间位置、量的计量等基本知识。
2.难点:理解数学概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2.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4.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2.教学素材: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等素材,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
3.教学场地:确保教学场地宽敞、整洁,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数与代数(一)-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数与代数(一)-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掌握1~10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2.能够在1~10以内正确的比较大小。
3.能够利用数轴解决相邻数的大小关系。
4.能够用“加”和“减”计算1~10以内的简单数学问题。
5.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1~10以内的口算练习。
6.初步了解数学中的代数概念。
7.能够用代表字母代替已知数。
教学重点1.数的读法和写法的掌握。
2.数的大小比较。
3.加和减的计算方法。
4.口算练习的精度和速度提高。
5.代数的概念介绍。
教学难点1.口算练习的精度和速度提高。
2.代数的概念掌握。
教学过程第一步: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1.1 教师出示110的读法和写法。
10的数字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字11.2 教师让学生进行数字大小比较,引导他们归纳出10以内数字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师可以用数轴和图形表示法进行讲解。
1.3 教师出示数字牌,要求学生根据提问找出与之相邻的数字。
如:“数字5的左边是几?右边是几?”1.4 教师出示一组数字牌,要求学生选出其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并用语言解释出自己的答案。
第二步:加和减的计算方法2.1 教师出示一组简单的加式或减式,并对学生进行演示,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寻例子来理解。
2.2 教师讲解相关计算规则,引导学生在口算的时候,依据规则来进行计算。
2.3 教师出题让学生口算,如“1+2=?; 3-1=?”,并提示学生重视口算的精度和速度。
第三步:口算练习3.1 教师出示一组简单的口算练习,让学生在自己的小黑板上进行练习。
3.2 教师让学生相互竞赛进行口算,以加快口算的速度和提高精度。
第四步:代数的介绍4.1 教师讲解代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中代数问题的解决方式。
4.2 教师出题让学生运用代数概念求解,如“已知x+1=2,求x的值。
”4.3 教师例举具体应用实例,如“假设一根铅笔长度为x,另一根铅笔长度比第一根多1,可以用x+1来表示,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一个未知的长度用代表符号表示出来。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数学一年级上册《总复习》的相关知识;
2. 能够熟练运用数学一年级上册《总复习》的知识进行数学操作;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数学一年级上册《总复习》的知识;
2. 熟练运用数学一年级上册《总复习》的知识进行数学操作;
3. 能够利用数学一年级上册《总复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先介绍本次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操练:让学生练习数学一年级上册《总复习》的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讨论:让学生小组讨论数学一年级上册《总复习》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教师总结数学一年级上册《总复习》的相关知识,检查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教学反思:
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3.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材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时间和方位等六个部分。
本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一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数、识数、基本的加减法运算等数学知识,但部分学生在数的运算和几何图形的认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时间和方位等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总复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时间和方位等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2.教学难点:数的运算方法和几何图形的认识,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学生准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练习本、文具等。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学具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时间和方位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总复习(一|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总复习(一|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总复习(一|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复习课,主要复习了第一单元到第四单元的内容。
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和计量单位、时间和日期、位置和方向等。
二、教学目标1. 巩固和掌握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的运算和几何图形的认识。
2.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和时间、日期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数学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圆片、小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数数游戏,引导学生复习数的认识和运算。
2. 数的认识:通过复习数的读写和数数,巩固学生对数的认识。
3. 数的运算:通过复习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本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4. 几何图形:通过复习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特征,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5. 量和计量单位:通过复习长度、面积、体积等单位和换算,帮助学生建立量化的概念。
6. 时间和日期:通过复习时间的认识和日期的计算,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7. 位置和方向:通过复习方向和位置的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的认识:数的读写数数的方法数的运算: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圆形的特征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的特征量和计量单位:长度的单位面积的单位体积的单位时间和日期:时间的认识日期的计算位置和方向:方向的表示位置的表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数的认识:写数1100。
(2)数的运算: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几何图形:画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4)量和计量单位:换算1米等于多少厘米。
(5)时间和日期:写出一个月的日历表。
(6)位置和方向:用箭头表示前方和后方。
2. 答案:(1)数的认识:数1100。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整册)
教学反思:
课题
2还剩下多少(减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与活动中,认识减法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列出、读出减法算式,并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情感目标:能根据提供的情境,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减法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减法的含义,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拓展:2+3=5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笑笑一只手有3枝铅笔,另一只手有2枝铅笔,
如:3往上数2个是5,比2多3就是5.把2和3合起来是5.
如:把2只鸡和3只鸡合起来。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2.有几只熊猫。出示教材P24的情境图。
3.摆一摆,算一算
4.提出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加深体验。
3.画面定格在第二幅图上。
叙述:盘里原来有3条鱼,小猫吃掉了1条,你能提出1个问题吗?
4.引导学生思考:“求还剩几条”应该怎么列式?你是怎么知道得数是2的?
5.画面定格在第三幅,第四幅图上。
(教师的引导方法同第二幅图片)
6.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来计算最简单?
1.学生说组成
2.学生活动
教学难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出算式。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圆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揭示课题
老师介绍笑笑,展示情境图,让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二、新课探讨
1.观察图意,引出加法。
引导生具体说出笑笑一只手有3枝铅笔,另一只手有2枝铅笔,然后把两只手中的铅笔合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复习(5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3、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
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的意识。
(2)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养成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地数6——10的数及书写。
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这本书所有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我们就一起回忆一下所学知识吧!(板书课题:数的认识)
二、练一练。
(课本94页)
1.第1题可先让学生说一说对于数,你有哪些认识?
2.想一想,12表示什么?
3.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4.第4题目的是能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加减法运算。
5.让学生认真观察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6.讨论并计算8+6的计算方法。
7. 巩固认识钟表的情况,仔细观察图片并连线。
三、相互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知道数的不同含义及计数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促进学生的理解,加深印象。
四、作业:课本94也第4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常见的图形及位置顺序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并能结合学生生活积累,增强学生对几何体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认识。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跟我这样做(复习前、后、左、右)
二、独立思考(课本95页)
1. 认一认,并把物体分类。
再说一说你的理由。
2.仔细观察图意,说一说谁在谁的什么位置。
3.画一画,按要求在花朵的上下左右各画上不同的图形。
4.说一说,排队时,你前面有谁,后面有谁?
三、练一练(课本96页)
1.数一数,填一填。
指导学生按规律填数。
2. 先观察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独立地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认识计数器,明确个位、十位的表示方法,完成填一填。
4.复习数的组成。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的含义和题目的意思,再进行涂
色
四、课堂小结:
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整理后,及时有针对性的巩固训练,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确定下一步教学内容。
五、作业:课本96页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数的运算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3.熟练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
2.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
3.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巩固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方法:合作探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猜拳游戏,复习加法的意义。
二、练一练(课本97页)
1.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线,要求学生先准确计算加、减法的算式,再连线。
学生独立完成题目,然后集体交流答案。
2. 巩固比较数的大小,它不是直接把两个数字拿来比,而是要先运算再比较大小。
3. 让学生先观察图,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独立地思考,把得数是15的算式涂上喜欢的颜色。
4. 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且列式计算。
然后指名回答问题,全班交流答案。
5.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题目的意思,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且列式计算。
“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小组内交流算法,指名公布答案,集体纠正。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我们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数学。
四、作业:课本98页13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钟表、比较轻重
教学目标:
1.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2. 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用图画呈现的简单问题。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会认读整进、半时。
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比较实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笑笑听说同学们最近表现很好,今天带大家去海边拾贝壳,你们想去吗
二、练一练(课本99页)
1. 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再提出问题并交流和解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小明见了8个贝壳,小丽捡了9个贝壳,小红捡了11个贝壳,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要求学生先提出问题,集体交流并回答。
2.找规律,画一画。
让学生先找到规律(画的圈最后一行每次多一个),再自己画一画,指名说一说是指名画的,同桌比对。
3.比较轻重,复习天平的表达意思,再仔细观察图片,准确判断谁重谁轻,并在书上打上记号。
4.回忆钟表的相关知识,并说一说整时、半时的表示方法,并完成课本连一连,集体交流答案。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钟表的有关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是要努力,我们要学习的知识还很多很多。
四、作业:课本98页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图形与几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
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2.养学生初步观察,想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教学重难点:
1.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2.把简单的数学问题用游戏放之于现实情境中应用。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探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老师带来了一些老朋友,来见见它们吧!它们是一些比较规则的物体,你们猜猜它们是谁?(描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二、练一练(课本100页)
1.数一数,填一填。
让学生数一数图中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数量,并填空。
小组汇报交流。
2.连一连,说一说。
图中的物体是什么几何图形,学生交流并完成连一连。
3.说一说,填一填。
出示机器人,说一说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数量,并填空。
4.看一看,填一填。
复习巩固上、下、左、右,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符号
的含义和题目的意思,再进行统计。
5.看图片,分类。
说一说分类的标准,小组内交流分法。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初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师生图名物三者分辨。
说说生活中什么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学生讨论并反馈。
四、作业:
19-7 13+5 16-3 15+3 14+4 12+6 5+13 16-4 15+4 17-5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