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沪教版

合集下载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一、选择题 (共14题;共28分)1. (2分)下列哪个变化与其它三个变化有本质区别()A . 轮胎爆炸B . 面包发霉C . 切割玻璃D . 樟脑球消失2. (2分)徐闻盛产菠萝,每100克菠萝含钾126毫克,钠1.2毫克,锌0.08毫克,这里的钾、钠、锌是指()A . 单质B . 原子C . 元素D . 离子3. (2分)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A . 铝制品抗腐蚀能力较铁制品强B . 不能再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C . 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H2SO4=Fe2(SO4)3+3H2↑D . 用CuSO4溶液、Fe和Ag三种物质可以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4. (2分)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A . 碱:生石灰、熟石灰、烧碱B . 碳单质:金刚石、石墨、C60C . 复合肥料:KNO3、NH4H2PO4、(NH4)2HPO4D .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5. (2分)利用家中的杯子、瓶子、碗、筷、匙、饮料吸管,以及食盐、冰糖和水,不能进行有关实验操作练习的是()A . 固体溶解B . 液体倾倒C . 排水集气D . 过滤6. (2分)(2017•齐齐哈尔)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 .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B . 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铜C .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 .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7. (2分)11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表示硫原子,“ ”表示氧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甲是SO2B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 . 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 4:1:5D . 参加反应的甲乙二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8. (2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 点燃H2前,检验其纯度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 . 铁丝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D .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变蓝色9. (2分)请依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载人航天飞机常用的液体火箭的推进剂主要是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类(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2H8N2),关于偏二甲肼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 偏二甲肼是由两个碳元素、8个氮元素和两个氮元素组成B . 偏二甲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gC . 偏二甲肼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4:1D . 偏二甲肼分子中碳、氢、氮原子的个数比为1:4:110. (2分)下列对应曲线正确的是()A . 在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B . 某温度下,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溶剂C .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D .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完全分解11. (2分)将相同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教的稀盐酸,分别加入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 三种较活泼金属中(金属完全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沪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沪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沪教版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沪教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30题,共60分)、非选择题(第31题~第35题,共4 0分)两部分。

本次考试时间为1 00分钟,满分1 00分。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等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的位置3.选择题的答案填在答题卷中答题栏中,非选择题答在答题卷指定位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l-2 N-14 O-16 Mg-24 S -32 Fe-56 Cu-64 Zn-65 选择题(共60分)单项选择题(包括30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下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石蜡融化C.空气液化 D.铁锅生锈2.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错误的是A.缺铁会引起贫血B.缺碘会引起龋齿C.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D.缺锌会使儿童智力低下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B.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C.水结冰后分子停止运动D.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的健康不利4.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5.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两个氧分子:2O B.钠原子结构示意图:C.三氧化硫:SO3D.碳酸根离子:CO3-2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7.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B.医疗用的生理盐水C.调味用的食醋D.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反应后的剩余物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能直接从空气分离获得的是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B.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D.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9.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10.2010年10月,“碳捕集与封存国际论坛”在重庆召开,重庆合川介绍了把CO2压缩、液化后封存在泥岩中的办法。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沪教版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沪教版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沪教版D .丁实验既可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5.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A .闻气味B .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C .观察颜色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铜片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B .在铜绿中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C .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7.《物质构成的奥秘》告诉我们:元素的种类和化学性质分别与下列粒子数密切相关,它们依次是A .质子数、中子数B .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C .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D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8.右图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有单质生成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 .可表示2H 2+O 2 点燃2H 2O 的反应 D .可表示CO 2 + C 高温2CO 的反应 9.下列各组物质是按氧化物、单质、混合物进行分类的是 A .干冰 钢 空气 B .冰 铜 矿泉水C .酒精 水 碳酸钙D .五氧化二磷 铁 冰水共存物10.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右图为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 .铝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13C .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D .在化学变化中每个铝原子可失去3个电子变成Al 3+11.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①化学变化常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②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④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A .②④⑤B .①②③④⑤C .①③④D .①②③⑤12.李兵同学编写的化学小报中有如下标题,其中某标题下文章中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标题可能是A .PM2.5与雾霾天气 .B .新装修房屋内隐形的杀手C .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D .燃气热水器安装在居室内的危险 13.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性质上的相似点有①都易溶于水 ②都能跟碳反应 ③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 ④都是氧化物 ⑤都可用于灭火 ⑥通常状况下密度都比空气大 A .①④⑤ B .①③④⑤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⑥14.以下对O 2、CO 2、SO 2、MnO 2四种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都含有氧分子B .都是氧化物C .都含有氧元素D .都含有2个氧原子 15.下列主体知识的归纳中,都正确的一组是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物质跟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一定也是化合反应B .面粉厂车间内飞扬的面粉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C .钠原子与氯原子的结合中,一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D .明矾可用于水的净化,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作用 17A .生活常识B .节约意识C .安全常识D .环保意识18.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B .水结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C .1克氢气在10克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1克水D .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 2和H 2O ,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19.金属R 与CuCl 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CuCl 2=RCl 2+Cu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 .金属R 可能是铝C .金属R 活动性比Cu 强D .该反应前后R 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20.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水的电解B .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C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D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 4个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 28分。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沪教版(III)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沪教版(III)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沪教版(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措施不能用来控制和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的是()A.加大煤改电、煤改气力度,推广使用清洁能源B.加大老旧机动车更新力度,提高尾气排放标准C.减少学生户外运动时间,避免呼吸道疾病D.抓好建筑工地扬尘的控制和管理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3.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加热液体C.取用固体药品D.点燃酒精灯4.实验室中可依据生物发光现象检测超微量钙的存在.这里的“钙”是指()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5.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B.加铁酱油 C.高钙奶粉 D.蒸馏水6.野炊时,小华发现簧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A.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升高木柴的温度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方便添加木柴7.古人曾有赞美菊花的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浓郁的花香遍布长安的原因是()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8.下列物质名称对应的化学式正确的是()A.氧化镁MgO2B.氢氧化钠NaOH C.氯化锌ZnCl D.碳酸钠NaCO3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B.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慢慢从绿色变成黑色C.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后产生蓝色沉淀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10.图是表示某瓶气体中所含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 B. C. D.11.下列有关营养成分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缺少铁元素会患贫血症B.缺钙元素会导致骨质疏松C.缺碘元素会使儿童发育停滞,严重的会导致侏儒症D.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虽少,但会影响身体健康12.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石蜡能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B.石蜡很容易被小刀切断,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C.石蜡燃烧时有黑烟生成,说明石蜡中含有碳元素D.烧杯罩在燃着的石蜡上会自动熄灭,说明有一部分石蜡不能燃烧13.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这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电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14.在如图所示装置的烧杯中放有金鱼藻,用该装置可以收集到某种气体.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该反应把光能转化成了化学能C.该气体一个重要的用途是制取碳酸饮料D.图示试管内气体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将实验使用后余下的药品放回原瓶B.进行过滤时,将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侧C.将加热后的试管放在桌面上自然冷却D.使用滴瓶滴加试剂后,用蒸馏水洗净滴管并放回原瓶16.下列有关处理火灾方法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泼水灭火B.身上衣服少量着火时立即就地打滚C.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D.被火困在高层建筑时从楼内电梯撤退17.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是进行各种化学定量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称取药品时,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B.称取药品时,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C.指针停在分度盘中央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时,天平己平衡D.使用结束后,应在天平托盘的托架下垫上橡胶垫18.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乳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的是()A.用热的纯碱洗去餐具上的油污B.用肥皂洗去衣服上沾的油渍C.用汽油洗去机修工手上的油污D.用试管刷清洗试管壁上的残渣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均一、无色、澄清透明的混合物B.可以用水区分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其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D.物质溶于水后,以分子或者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20.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B.a中生成的气体是氢气C.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2D.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21.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2H5SH),可以提醒人们预防煤气泄露.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反应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A.CO B.SO3C.SO2D.H2SO422.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是抗疟的有效成分,在1标准大气压、25℃时它是一种无色晶体,可溶于乙醇、乙醚,几乎不溶于水.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1个青蒿素分子中有42个原子B.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37%C.1标准大气压下青蒿素的熔点高于25℃D.青蒿素中碳、氢二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23.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相对稳定C.不同区域空气中各成分含量略有不同D.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24.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稀硫酸鉴别木炭粉和铁粉B.用肥皂水鉴别氯化钙溶液和氯化钠溶液C..用水鉴别碳酸钙粉末和碳酸钠粉末D..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2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双手紧贴试管外壁,再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B.加热KClO3并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C.CO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先加热氧化铁再通CO气体D.用量筒量取10mL液体时,先倒入接近10mL的液体,后用胶头滴管滴入水至刻度线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请在右栏中找出能正确说明左栏物质用途的相应性质,并用线段一对一连接起来.27.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1)工业上用氧化铁冶炼金属铁:;(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4)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28.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为获得较为纯净的氧气,必须等到时才能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2)实验室用C装置收集气体时,必须考虑该气体(选填下列选项的序号)等的性质.A.常温常压下能否与氧气反应 B.常温常压下能否与水反应C.常温常压下密度是否比空气大 D.常温常压下是否易溶于水.29.回收利用废金属可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某工厂利用含铜废料(含Cu、Zn及不溶于水、不参加下列反应的其他杂质)制取铜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下:己知:2Cu+2H2SO4+O2═2CuSO4+2H2O(1)操作①生成气体的反应属于反应类型(填“化合”、“分解”、“置换”);(2)操作②的名称是,在该流程中操作②过程必须禁止明火,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在整个流程中重新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为:.30.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进行实验.(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由红棕色变成黑色且能被磁铁吸引,右边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形成该白色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2)为确定硬质玻璃管中最后得到的黑色物质的成分,兴趣小组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用CO还原Fe2O3炼铁的过程大致分为下列三个阶段:阶段1:3Fe2O3+CO2Fe3O4+CO2阶段2:Fe3O4+CO3FeO+CO2阶段3:FeO+COFe+CO2铁粉及其氧化物的部分性质如表所示:铁及铁的氧化物Fe粉FeO Fe2O3Fe3O4颜色黑色黑色红棕色黑色能否被磁铁吸引能不能不能能据此兴趣小组认为该黑色固体的组成可能有多种情况,可能是纯净的Fe3O4、纯净的Fe、由Fe2O3和Fe3O4组成的混合物,还有可能是(有几种情况就写几种,不同种情况之间用分号分开,否则视为一种情况).31.已知: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某实验小组据此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用排水法能否收集二氧化碳的问题,其实验过程及结论如表:实验实验过程实验结果1 A中加入足量石灰石,并充满二氧化碳;B中盛满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将10mL稀盐酸注入瓶中.测得量实验2筒内液体体积比实验1少了约1%.2 A中加入足量石灰石,并充满二氧化碳;B中盛满蒸馏水.将10mL稀盐酸(浓度与实验1相同)注入瓶中.(1)实验开始时,A中充满二氧化碳的目的是,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该实验小组对比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发现该实验装置有缺陷,为此对实验装置B进行了改进,改进的要点是;改进装置后,再次按照实验2的过程进行实验,结果发现:量筒内所得液体的体积比实验1少了约10%,其原因是;(3)取实验2结束后B瓶中的溶液,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振荡,溶液变色,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2.某兴趣小组用图一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先将广口瓶容积五等分后做上记号,在量筒中盛入足量水,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然后在燃烧匙中放足量的红磷,点燃后,迅速将燃烧匙及其连带装置伸入广口瓶中并塞紧塞子,按图连好仪器.(1)红磷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完整的实验现象是:;(3)该小组在经过多次实验后发现,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时,经常会出现瓶塞弹起甚至广口瓶炸裂的情况,于是决定改用如图二所示的装置.为尽可能避免瓶塞弹起甚至广口瓶炸裂的情况并保证实验顺利进行,与用图一装置进行实验相比,利用图二装置进行实验时必须另外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有几点写几点)(4)集气瓶内剩余气体(选填下列选项的字母序号)的性质不能由此实验得到证明.A.通常情况下不与红磷发生反应 B.常温常压下不易溶于水C.通常情况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D.常温常压下密度比空气小.33.秸秆是农村的常见品,平均含硫量达千分之三点八(3.8‰),燃料后,其中的硫元素转化为SO2引起空气污染.假设我国空气质量标准对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级别规定如表所示(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硫的质量表示).浓度级别标准(mg/m3)一级浓度≤0.15二级0.15<浓度≤0.50三级0.50<浓度≤0.70若某4m3空气恰好能与含碘(I2)5.08mg的碘水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I2+2H2O=H2SO4+2HI),试通过计算说明此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级别.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措施不能用来控制和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的是()A.加大煤改电、煤改气力度,推广使用清洁能源B.加大老旧机动车更新力度,提高尾气排放标准C.减少学生户外运动时间,避免呼吸道疾病D.抓好建筑工地扬尘的控制和管理【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可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B、加大老旧机动车更新力度,提高尾气排放标准,可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C、减少学生户外运动时间,不会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D、抓好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和管理能够减少扬尘.【解答】解:A、加大煤改电、煤改气力度,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可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故不符合题意;B、加大老旧机动车更新力度,提高尾气排放标准,可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故不符合题意;C、减少学生户外运动时间,不会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故符合题意;D、抓好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和管理能够减少扬尘,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矿石粉碎的过程中只是矿石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纸张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3.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加热液体C.取用固体药品D.点燃酒精灯【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取用粉末状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实验室中可依据生物发光现象检测超微量钙的存在.这里的“钙”是指()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由题意,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这里的“钙”是指元素,存在于某些化合物中.【解答】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这里的“钙”是指元素.故选:C.【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5.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B.加铁酱油 C.高钙奶粉 D.蒸馏水【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解答】解: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B、加铁酱油中含有水、盐分、添加剂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C、高钙奶粉中含有含钙物质、蛋白质、其它添加剂等属于混合物,故C错;D、蒸馏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6.野炊时,小华发现簧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A.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升高木柴的温度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方便添加木柴【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从促进燃烧的方法角度考虑;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解答】解: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促进木柴燃烧.故选项正确;B.不能升高木柴的温度.故选项错误;C.木柴的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选项错误;D、不是为了方便添加木柴.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将木柴架空能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这样可以促进木柴燃烧.7.古人曾有赞美菊花的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浓郁的花香遍布长安的原因是()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解答】解:我们能闻到菊花的香味,是因为菊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了我们的鼻子中的原因,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微粒的基本特征解释日常生活现象.8.下列物质名称对应的化学式正确的是()A.氧化镁MgO2B.氢氧化钠NaOH C.氯化锌ZnCl D.碳酸钠NaCO3【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解:A.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MgO,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B.氢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NaOH,故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C.氯化锌中锌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ZnCl2,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D.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B.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慢慢从绿色变成黑色C.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后产生蓝色沉淀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考点】盐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进行分析;B、根据碱式碳酸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C、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分析;D、根据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解答】解:A、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所以实验现象是产生气体,放出热量,故A正确;B、碱式碳酸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实验现象是:固体慢慢从绿色变成黑色,故B正确;C、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C正确;D、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D 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10.图是表示某瓶气体中所含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 B. C. D.【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构成;单质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解答】解:A中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B中的物质是由三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C中的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D中的物质是由五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选:A.【点评】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分子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时,既要判断原子构成,又要判断分子构成.11.下列有关营养成分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缺少铁元素会患贫血症B.缺钙元素会导致骨质疏松C.缺碘元素会使儿童发育停滞,严重的会导致侏儒症D.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虽少,但会影响身体健康【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判断.B、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判断.C、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判断.D、根据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判断.【解答】解: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所以正确.B、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所以正确.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和呆小症,侏儒症是生长素分泌不足造成的,所以错误.D、微量元素在人体内虽然含量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摄入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身体健康,所以正确.故选C.【点评】“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对营养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考查也就成了热点之一,特别是它们的分类、存在形式、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12.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石蜡能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B.石蜡很容易被小刀切断,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C.石蜡燃烧时有黑烟生成,说明石蜡中含有碳元素D.烧杯罩在燃着的石蜡上会自动熄灭,说明有一部分石蜡不能燃烧【考点】蜡烛燃烧实验.【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科学探究.【分析】根据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结合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B、石蜡很容易被小刀切断,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故选项说法正确.C、石蜡燃烧时有黑烟生成,说明蜡烛燃烧有碳生成,但反应物在氧气在含有氧元素,说明石蜡中含有碳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D、烧杯罩在燃着的石蜡上会自动熄灭,是因为石蜡燃烧将烧杯内的氧气耗尽,而不是有一部分石蜡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实验结论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这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电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沪教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部分第1页至第4页,非选择题部分第5页至第6页;共36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2.选择题部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中的相关表格里;非选择题部分使用0.5mm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中的指定区域书写。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Ca-40。

选择题(共60分)单项选择题(包括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百炼成钢B.风吹草动 C.玉石摔碎 D.滴水成冰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A.氧气助燃——焊接金属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C.石墨导电——可作电极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人工降雨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1个氖原子 Na B.+2价铁元素Fe+2C.4个氢分子4H D.3个硝酸根离子3NO3-4.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下列方法中可使海水转化为饮用水的是A.加入明矾后过滤B.静置后过滤C.加入活性炭吸附D.进行蒸馏5.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一种无色气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色烟雾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7.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能用符号R2+表示的是(R代表某种元素符号)8.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有氧化性B.浓盐酸有挥发性C.酒精有可燃性D.浓硫酸有腐蚀性9.对下列现象或做法的解释错误的是A.洒到地面上的酒会使房间充满酒味——分子在不断运动B.在钢铁制品表面涂油漆——与氧气和水隔绝,防止锈蚀C.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水中含有溶解的氧气D .大力提倡和推广使用太阳能等新能源——煤、石油、天燃气等燃料的蕴藏量是有限的10.下列的说法错误的是A .汽水和蔗糖水都属于溶液B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乳化作用C .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D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11.工业制硝酸时,发生反应:4NH 3(氨气)+5O 2催化剂4NO +6H 2O 。

下列对该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 .参加反应的NH 3与O 2的质量比为4:5C .NH 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D .反应中除NH 3外其余三种物质均属于氧化物12.试管在化学实验中常与其他仪器和药品同时使用(图中其他仪器和药品略去)。

下列试管的朝向与实验项目对应正确的是A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B .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的初始阶段C .排空气法收集氧气D .给液体加热13.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以下类推正确的是A .点燃H 2与O 2的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天然气与O 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B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C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D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氯化钠晶体是由Na +和Cl -构成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15.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煤燃烧后剩余残渣的质量减轻了B .一定条件下,SO 2和O 2反应生成SO 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C .8gCH 4完全燃烧生成8gCO 2D .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 2和H 2O .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16.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 、b 、c 相对应的是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17.青蒿素(C15H22O5)是我国首创的新型抗疟疾药。

下列关于青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青蒿素的一个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C.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3.8%D.青蒿素中m(C):m(O)=3:118.下列关于铁的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A.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B.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C.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D.炼铁高炉内一氧化碳夺取氧化铁中的氧而生成了铁19.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高于红磷的着火点B.现象①②说明可燃物的燃烧温度一定要达到着火点C.现象②③说明白磷与红磷的着火点均高于80℃D.现象①②③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同时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20.右图是物质M、N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N的溶解度是40gB.t2℃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M,得到M的不饱和溶液C.将t2℃时M、N的饱和溶液分别降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将t2℃时M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可以得到它的不饱和溶液21.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

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22.可以证实某硝酸钾溶液是20℃时的饱和溶液的事实是A.降温到1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B.蒸发掉10g水,有硝酸钾晶体析出C.20℃时,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溶液质量不再变化D.加热到30℃后,再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能继续溶解2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检验、制备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某种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24.“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根据这一条件及溶解度的含义,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00g水溶解36g氯化钠恰好能配成饱和溶液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里含有36g氯化钠C.20℃时,把136g氯化钠饱和溶液蒸于,可得到36g氯化钠D.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36:100:13625.决定元素种类的依据是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 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6.铝、铁、铜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B.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铁制品大多数是铁合金C.三种金属都能与稀硫酸反应D.人类利用三种金属的年代先后顺序是铜、铁、铝27.关于CO与CO2的说法错误的是A.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B.CO能燃烧、具有毒性C.CO2不供给呼吸的性质和CO的毒性都会致人死亡D.CO和CO2性质、用途有较大差异,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元素种类不同28.下列对催化剂的描述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B.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发生了变化D.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29.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CO2的证据: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蚀B.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含N2的依据:空气中含有N2,而N2不为人体吸收C.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水蒸气多的证据: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O2的证据: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30.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A.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B.用稀硫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C.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D.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氮气非选择题(共40分)31.(5分)在下表栏目空格内,填写正确的名称、化学式、类别和加点元素的化合价。

32.(10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填空。

(1)碳在过量氧气中充分燃烧▲,该反应属于▲(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氢氧化溶液滴加到硫酸铜溶液中▲,明显的现象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的验满方法是▲。

(4)常温下,铝表面保护膜的生成▲,反应类型是▲。

(5)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类型是▲.33.(4分)下表是混有甲烷(CH4)的空气在有限空间内点火时的现象。

(1)写出甲烷爆炸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若在有限空间内甲烷与空气按1:6的体积比混合,点燃时的现象为▲。

(3)煤矿的矿井中常含有甲烷,你认为煤矿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写一条)。

34.(6分)下图是关于铁的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箭头表示转化方向,部分反应物、生成物省略),其中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C为红色金属,D是疏松多孔的红色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2)反应②是生产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有害化学反应,要控制其发生,请你写出一种方法:▲。

(3)请写出图中一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在反应③和④所得的溶液中,均含有一种阳离子,它是▲(用符号表示)。

(5)在工业上,若将A或D炼成铁时,主要设备是▲,还需要的原料是▲、石灰石和空气等。

35.(7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填写有关空格。

(1)如果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用A作发生装置,你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如果实验室用上述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则可选用的实验装置组合是▲(填字母)。

(3)如果实验室用B装置作为制取氢气时的发生装置,你认为B装置的优点是▲。

(4)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能与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反应。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为MnO2+4HCl(浓)△MnCl2+2H2O+Cl2↑(MnO2为粉状固体)。

则制取氯气应该选取的发生装置是▲,可用H 装置来收集氯气,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36.(8分)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g石灰石样品,把20g稀盐酸(氯化氢的水溶液)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1)从以上数据可知,这四次实验中,第▲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已完全反应。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3)求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