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加减法(一)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课时 一共有多少(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课时 一共有多少(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用数字1-10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能够理解“一共有多少”的概念,通过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简单加减运算。

2.“一共有多少”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知识讲解简单加减运算加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运算,下面我们来讲一下简单的加减运算。

可以认为加法就是数的合并,而减法就是数的分离。

例如:1+2=3我们可以把1和2合并在一起,得到了3。

再例如:4-2=2我们可以从4中分离出2,得到了2。

“一共有多少”的概念“一共有多少”的概念是指数字总量的概念。

例如:有3个苹果和5个橘子,一共有多少?我们可以把3和5加起来,得到一共有8个水果。

教学活动活动1:听老师说算答案老师给学生出示一个小狗图片,并告诉学生说:小狗有3只脚和1个尾巴,一共有多少?(提示:用加法运算)让学生听完之后,帮助他们算出答案。

活动2:小组配对比赛把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分成两人,分别代表数字1-5。

老师给出题目,例如:有3个小猫和2个小狗,一共有多少?两位学生要通过配合,组合数字1-5得到正确的答案。

比赛方式为,每组学生配对,谁先回答出来谁的小组胜出。

教学总结本课时我们学习了简单加减运算和“一共有多少”的概念,通过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计算。

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多多练习加减法,掌握更多计算技巧能更好地适应学习要求。

作业将下列题目完成,并在本文档内提交你的答案。

1.有5个苹果和3个香蕉,一共有多少?2.有2只羊和5只鸡,一共有多少只动物?。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5课时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5课时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5课时猜数游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加与减(一)》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加减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并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的第5课时《猜数游戏》是一个实践活动课,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加减法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够深入。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但是对于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的理解还不够。

因此,在这一课时中,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猜数游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法。

通过设置有趣的猜数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事先设计好猜数游戏的情境和规则,准备好相关的教具和学具。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课本、练习本等相关的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有趣的猜数游戏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例如,教师可以说:“今天,我们要进行一个有趣的猜数游戏,请大家认真听规则,看看谁能猜出我心中的数字。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猜数游戏的规则和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弱。

他们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可能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注意力容易集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加法和减法概念的理解,以及在不同情境下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交朋友、水果分一分等,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新课讲解: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加减法。

3.练习巩固: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互相交流心得,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应用: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加减法(一)第6 课时 背土豆 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加减法(一)第6 课时 背土豆 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一)
第6 课时背土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课本中的情境图,学会有关“7”的加减法。

2.培养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减法,掌握计算的方法。

难点:能用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三角形卡片、计数器。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看,来了一个小坏蛋。

(屏幕出现一只小老鼠偷土豆的场景,画外音:嘿,收获真不小,我往口袋里装了好多土豆。

)
师:糟了,小老鼠的袋子怎么啦?
生:袋子破了!(多媒体演示:2个土豆从袋里漏出来)
二、互动探究 1.算一算。

3.第3题。

让学生根据算式说出图意,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4.第4题。

让学生用计数器拨一拨,再说出算式的含义。

5.第5题。

可以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说明总数是7,让两位学生轮流出数字卡片。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同学们都掌握了吗?
学生发言。

第6课时背土豆
0+7=71+6=72+5=73+4=7 4+3=7 5+2=7 6+1=7 7+0=7。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全单元教案_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全单元教案_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课内容:有几枝铅笔教课目的:1、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2、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

教课要点:加法意义的理解教课流程设计:一、有几枝铅笔(学生摆)一共几个人。

1、先让学生察看表演, 2 人小朋友,又来 3 个小朋友,一个几个小朋友?2、让学生摆一摆,同桌合作。

3、说一说,摆的意义。

4、认识加号2+3=5二、摆一摆,自主研究学生依据图片,自己摆一摆,说一说。

同桌之间进行沟通。

三、实践应用1、让学生察看后说出算式,说一说什么意思,为何这样做?2、第 1 题,学生自己计算后查对。

3、先依据图意,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沟通。

说一说,自己是这样想的?4、先让学生独立达成,再指引学生发现此中的规律。

5、说一说,你、在生活重发现的加法问题。

四、教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教课内容:有几辆车教课要求:初步感知从不一样的察看角度出发,会列出不一样的算式。

进而形象地说明两个数相加互换他们地点,得数不变。

教课重难点:、领会加法互换律教课流程设计:1、情形创建(1)让学生察看,独立思虑。

(2)提出问题,列出算式3+2=5 2+3=52、自主研究,得出规律(1)学生察看比较上边两个算式之间的异同。

直观感知加法互换律的含义。

(2)摆一摆让学生用自己的铅笔,摆一摆。

说一说,对着同桌说一说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全般沟通。

得出加法互换律。

3、实践稳固(1)指引学生认真察看试一试,独立提出问题。

全班沟通解题。

(2)第一题,可先让学生着手做一做,再进行练习。

(3)第 2、 3 题,学生自己独立达成。

(4)一共有几位小朋友,我排成第几个?这个问题,先让学生认真察看后,同桌试试解决。

小组沟通状况,全班反应。

(5)共有几个小鸟学生独立察看,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教课内容:摘果子教课要求:经过摘果子这一情形,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初步领会减法与生活中的联系。

教课要点:减法的含义。

教课过程:1、分果子情形创建,(1)先让学生同桌合作分果子,(2)说一说,分的过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__一共有多少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__一共有多少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XX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的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

一、教材分析《一共有多少》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加法的意义,能够将两个物体的数量合并起来,并用加号和数字表示。

同时,培养学生数数、点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加法问题有所了解。

但学生的数学思维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加法的意义,理解加法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法的意义,能够将两个物体的数量合并起来,会用加号和数字表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数数、点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法的意义,会用加号和数字表示。

难点:理解加法的概念,能够将两个物体的数量合并起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同学们,你们有两块糖,老师再给你们一块糖,一共有几块糖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加法。

2. 探究新知(1)我会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将两个物体的数量合并起来。

(2)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使用加号和数字表示两个物体的数量合并。

(3)学生在操作后,我会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结果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加法的意义。

3. 巩固练习(1)我会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他们对加法的理解。

(2)我会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让大家一起点评、纠正。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的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数学计算的开始,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还比较陌生。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实物操作、图片观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计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实物操作法: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计算方法。

3.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聚会,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共有多少”。

让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有哪些小动物,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三、加与减(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三、加与减(一)》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要分享的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三、加与减(一)》的说课稿。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加法、减法,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三、加与减(一)》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数、认识数的基础知识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加法、减法,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逐步学会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数数、认识数的基础上,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学生在进行加减法计算时,还可能受到直观形象思维的影响,对抽象的数学符号和运算规律还需要逐步适应。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加法、减法的意义,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会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加法、减法的意义,学会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进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加法、减法,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学具等直观物品,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加、减法运算。

3. 游戏教学法:设计趣味性、互动性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精品教学方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精品教学方案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教学内容分析:加法就是把两个数(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原型,如合并、移入、增加等。

虽然本节是学习运算意义的起始课,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都遇到或经历过这些原型,只是不知道这些现象都可以用加法来表示。

所以本节的重点是学习和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即合起来的意义,知道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用加法来表示,并初步探索5以内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认识加法这部分内容,教科书是分三个层次呈现的:一是创设了多个丰富的现实情境,作为学生学习加法1/ 7的起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意义,即把两部分合起来;二是借助动手操作,“摆一摆、算一算”,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三是通过“说一说”,找一找生活中加法的原型,沟通加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对加法的理解。

教学目标:1. 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

2. 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索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 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认识加号,能准确读写加法算式。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运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2/ 7活动一:数一数有几支铅笔。

师:观看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师:数一数一共有几只铅笔?一共有几只铅笔是什么意思?师:铅笔一共有几只,一起数一数。

小结:数出一共有5支铅笔,这种方法叫点数法。

活动二:动物园里有几只熊猫。

师:观察情境图,说一说,数一数。

3/ 7师:一起数一数,有几只熊猫?小结:这种方法叫做接数法。

小结:这种方法叫做图示法。

活动三:认识加法算式,会读写算式。

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用加法算式计算出熊猫一共有多少只。

师:+是加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

读作:3加2等于5。

师:读加法算式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出各部分,“+”读作“加”,“=”读作“等于”。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加与减(一)》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教材从生活情境出发,通过图片和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直观的图片来帮助理解数学概念。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加减经验,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在加减运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知道加法的运算规则,能熟练地进行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能熟练地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法运算,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故事、直观的图片和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同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概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加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则。

3.练习巩固:设计有趣的游戏和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应用拓展:设计生活情境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小鸡吃食》教学设计(3)全班交流,有序整理出加减算式。

可能会到哪个盘子边吃食?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列相应加减法算式,并用学具或手势表示出来。

活动意图说明:在开放情境中探索并掌握10的加减法,体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使其能做到熟练计算。

环节三:拨一拨,填一填(指向目标1、2、3、4)学生活动3观察计数器上珠子的排列情况,填写表格。

(1)独立填写。

(2)全班交流。

(3)观察与发现规律。

教师活动31.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器上珠子的排列情况,填写表格。

2.引导学生观察,说出自己的发现。

活动意图说明:借助拨珠子活动丰富对10的认识和理解,为正确计算积累经验。

在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拨珠子的活动,多角度认识和理解10的意义,并在记录分得过程和结果中,初步体会有序思考问题的优越性。

环节四:出数游戏(指向目标1、2、4)学生活动4教师活动4我是这样想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有什么收获?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10的加减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业设计】P441.完成练一练第1、2、3、4题。

2.思考练一练第6题。

【板书设计】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一共有几只小鸡?一九一九好朋友,9+1=10 1+9=10 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合成一双手。

【教后反思】第三单元加与减(一)《小鸡吃食》学习任务单(作业设计)学习内容P43-44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内容。

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算式。

2.探索并掌握有关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

3.学会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习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4.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5课时__猜数游戏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5课时__猜数游戏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5课时猜数游戏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的第5课时,猜数游戏。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比较多少以及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猜数游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猜数游戏,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游戏中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学会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3只小鸟和2只小鸟,问学生:“请问一共有几只小鸟?”学生回答:“一共有5只小鸟。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其中的规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猜数游戏。

2. 自主探究(1)教师出示一些卡片,卡片上有数字和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卡片上的数字。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比如:“我想这个数字是8,因为卡片上有3个图形,每个图形代表一个数字,可能是1、2、3,相加起来就是6,再加上2就是8。

”(3)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猜测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意义。

3. 合作交流(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猜数字,并通过加减法验证答案。

(2)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猜测方法和验证过程,分享彼此的体验和收获。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加减法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三_加与减_(一)第一课时_一共有多少》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三_加与减_(一)第一课时_一共有多少》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三加与减(一)第一课时一共有多少》。

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法的意义,学会用加法计算两数之和。

这是学生学习加减法的起始阶段,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2. 教材地位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加减法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为后续学习减法打下基础。

3. 教材重难点(1)掌握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1. 学生情况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愿意尝试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能够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字。

2. 学生需求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加法的意义,学会用加法计算两数之和。

此外,他们还需要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法解决问题,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策略1.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游戏教学法:通过寓教于乐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加法。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思考,体会加法的意义。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加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出示一幅画有苹果和橘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各有几个。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带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激情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一)谈话引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你们欢迎他们吗?1.出示图片:小猫和小狗2.小狗说:“谢谢大家.”小猫说:“在学习前我想提一个问题,你们能记住我们吗?请快想想,怎样才能记住我们.”(二)学生讨论1.如何记住一只小猫?又如何记住一只小狗?2.学生反馈:小猫矮矮的、胖胖的、黄色的猫.小狗高高的、瘦瘦的.3.小结:要记住它们的特点.二、活动二:练习分类小狗说: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想请你们帮个忙,给它们分类.(一)出示图片:物体分类(二)分组讨论1.四人分小组讨论,边发表意见边演示课桌上的物品.2.学生演示自己不同的分类方法.出示图片:分类方法一、分类方法二三、活动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小狗说: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物品好吗?教师板书:认识物体(一)认识长方体1.出示图片:长方体2.小狗问:它是什么样子?3.每一名同学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数一数有几个面,摸一摸每个面一样大吗?每一个面是什么形的?起个什么名字?4.学生反馈长方体的形状特点(1)有六个面;(2)有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个面是长方形,还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四个面是一样大的,还有两个面一样大.(教师板书:长方体)(二)认识正方体1.出示图片:正方体2.小猫问:这个物体是长方体吗?有什么特点?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起个什么名字?3.学生分小组讨论4.学生反馈正方体的特点正方体六个面,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教师板书:正方体)5.你是怎么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长方体?哪些东西是正方体的呢?四、活动四:认识圆柱体和球(一)认识圆柱体和球1.出示图片:圆柱体、球2.小狗问:你的桌面上还有什么物体呀?它们有什么特点?3.学生小组讨论4.学生反馈圆柱体有两个面是圆形的,球上没有一个平面.教师板书:圆柱、球5.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体的?那些物体是球体的?(二)小结今天我们和小猫和小狗一齐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我们一齐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教师指图形,学生举物体,说名字.)(三)出示图片:找朋友五、活动五:做游戏“摸一摸、猜一猜”游戏介绍:将所有的物体全部放在课桌上,小组中的每个人轮流用围巾蒙住眼睛,用手摸物体并猜出是什么物体,看谁猜得又对又快.六、活动六:小小建筑师1、用桌上的物体搭建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2、学生反馈.七、总结今天你们认识了哪些物体?怎么记住它们?我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物体吗?板书设计: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第二课时我说你做教学内容:我说你做学习目标:1、通过“你说我摆”的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第三单元 加减法(一)可爱的企鹅(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 加减法(一)可爱的企鹅(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可爱的企鹅》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10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100以内加减法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00以内加减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企鹅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00以内加减法。

2. 讲解:讲解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包括加法的计算方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10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题,巩固计算方法。

4. 应用: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100以内加减法的应用,如购物、计算人数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100以内加减法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可爱的企鹅》2. 内容:100以内加减法3.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画出一些企鹅,每个企鹅身上都有一个100以内加减法的题目,让学生上台解答。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做一些100以内加减法的题目,巩固课堂所学。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100以内加减法的应用,明天上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企鹅的图片,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讲解计算方法时,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练习和应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色。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板书设计方面,可以更加创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作业设计方面,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题目,提高学生的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因为这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针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五、教学过程1. 导入-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南极企鹅的生活场景,通过动态图片或短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引入数学问题,例如“如果每只企鹅手里有5个鱼,两只企鹅手里一共有多少个鱼?”这样的问题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思维状态。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还剩下多少》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还剩下多少》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还剩下多少》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加与减(一)《还剩下多少》学习任务单(作业设计)学习内容还剩下多少(1)(认识减法)学习目标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

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减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情境中提出减法问题并解答。

4、初步养成有条理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

学习资源圆片随堂记录学习过程一、我会看、我会讲。

1、情境图1:观察---讲故事---讲有数学问题的故事2、我会用圆片摆出这个数学故事。

3、情境图2:观察---讲有数学问题的故事4、我会画图表示这个数学故事。

二、我会理解、我会说。

1、我会用一个算式表示这两个故事:5-2=32、我会写这个减法算式。

3、我知道算式中3个数字的意思。

4、我认识减号“-”,它表示去掉,拿走的意思。

5、我会读减法算式:5减2等于3.6、我知道了:求剩下的部分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三、我会画、我会算。

四、随堂小练。

五、归纳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作业设计1、完成练一练第2题2、最后两道开放题要求图要和算式相对应。

3、多请不同答案的学生说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4、实践题: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减法故事。

学后反思1、我知道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来计算,我会读写减法算式,我会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

2、我在本节课中表现得最好的是:(☐观察☐操作☐思考☐倾听☐合作☐提问☐答问☐评价)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还剩下多少》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加与减(一)《还剩下多少》学习任务单(作业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6课时背土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6课时背土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6课时背土豆一. 教材分析《背土豆》这一课时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以“背土豆”为情境,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呈现,让学生理解“加”和“减”的含义。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加”和“减”的概念;二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对10以内的加减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出示“背土豆”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引出加减法的概念。

2.讲解新课:讲解加减法的含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实际的计算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拓展: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加减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学习任务单(作业设计)
学习过程学生活动1:说一说,数一数,有几支铅笔?
学生活动2:数熊猫
(1)说一说,图片上有什么?
(2)我能算一算一共有几只熊猫?(摆一摆,画一画)
(3)我能用加法算一算一共有几只熊猫?
☐〇☐=☐
学生活动3: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作业设计1.数学数25页第二题。

2.计算
2+3= 1+2= 3+1= 1+1= 2+2= 1+3= 4+1= 2+1=3.看图列式计算。

()+()=()()+()=()
学后反思1、我理解了加法的意思?把两个部分()
2、我在本节课中表现得最好的是:
(☐观察☐操作☐思考☐倾听☐合作☐提问☐答问☐评价)。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4课时 猜数游戏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4课时 猜数游戏 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4课时猜数游戏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34~35页“猜数游戏”。

教学分析:本课时教材通过设计“猜数游戏”这个情境,使学生学会6的加减法。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数感,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正确计算6的加减法。

2.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6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游戏活动等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使学生喜爱数学。

重点难点:重点:会计算6的加减法。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实物投影、6颗豆子。

教学过程:一、猜数字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请小朋友们听儿歌《数鸭子》。

小朋友在这首歌里听到什么有关数学的知识呢?小朋友就会说有:2、4、6、7、8。

我们还学过哪些数字呢?学生会说还有1、3、5、9、10。

你们会数吗?请你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一数好吗?二、猜豆豆师:用双手捂住6颗豆子,打开一只手,露出2颗,然后提问:这边捂住几颗,谁来猜一猜?学生纷纷猜是4颗,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猜的。

有的学生说,总共6颗,露出2颗,6-2=4;有的说,2颗露出来,藏着4颗,因为2+4=6。

接着让同桌小朋友互相猜,左边小朋友捂豆子,右边小朋友猜。

并记录算式。

教师指导操作,巡视辅导,参与学生活动。

在组织学生汇报时,板书出相应的算式:6-4=2 2+4=6 6-2=4 4+2=66-5=1 1+5=6 6-6=0 6+0=66-0=6 0+6=6 6-1=5 5+1=66-3=3 3+3=6 ……三、巩固练习1.出示教材第34页“分一分,填一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提出和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4.在运算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有几枝铅笔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2、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加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流程设计:一、有几枝铅笔(学生摆)一共几个人。

1、先让学生观察表演,2人小朋友,又来3个小朋友,一个几个小朋友?2、让学生摆一摆,同桌合作。

3、说一说,摆的意义。

4、认识加号2+3=5二、摆一摆,自主探索学生根据图片,自己摆一摆,说一说。

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三、实践应用1、让学生观察后说出算式,说一说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做?2、第1题,学生自己计算后核对。

3、先根据图意,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

说一说,自己是这样想的?4、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5、说一说,你、在生活重发现的加法问题。

四、教学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几辆车教学要求: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

从而形象地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他们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重难点:体会加法交换律。

教学流程设计:1、情景创设(1)让学生观察,独立思考。

(2)提出问题,列出算式3+2=5 2+3=52、自主探究,得出规律(1)学生观察比较上面两个算式之间的异同。

直观感知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摆一摆让学生用自己的铅笔,摆一摆。

说一说,对着同桌说一说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全般交流。

得出加法交换律。

3、实践巩固(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试一试,独立提出问题。

全班交流解题。

(2)第一题,可先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再进行练习。

(3)第2、3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4)一共有几位小朋友,我排成第几个?这个问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同桌尝试解决。

小组交流情况,全班反馈。

(5)共有几只小鸟学生独立观察,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摘果子教学要求:通过摘果子这一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中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减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1、分果子情景创设,(1)先让学生同桌合作分果子,(2)说一说,分的过程。

(3)得出算式5-2=31、自主探究,体验减法(1)认识减法算式,和“-”号。

(2)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的减法。

3、初步尝试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学生交流。

4、实践巩固(1)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

(2)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可用手帮助。

(3)第3、4、5,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引导发现其中的规律。

5、数学游戏,学生同桌进行。

6、小结:这节课你什么地方学的最有趣啊?小猫吃鱼教学要求:1、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初步渗透涵数的概念。

3、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开放题的教学。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小猫吃鱼”的图。

2、独立观察,想一想每幅图的意思。

二、教学新课1、发现问题。

说说“小猫吃鱼”的故事,你发现了什么?2、提出问题。

看了图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尝试解决问题。

(1)同桌讨论自己想到的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尝试列式,互相说说我为什么这么列?(3)集体反馈,说说你跟同桌一起讨论出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4、套圈游戏(1)预测可能会套上几个圈,有几个没套上。

(2)实践套圈,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3)还有哪些可能?同桌讨论并写出算式。

5、看吹泡泡的连环画做题(1)生独立做题。

(2)说说4幅图的意思,理解被减数是怎样在变化的。

三、练习巩固1、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5-5”表示的意思。

2、算一算。

先指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开放题。

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先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4、数学故事,先让学生讲述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练习一教学要求:1、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演示,初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找规律填数。

教学准备:小棒或小圆片、算式卡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练习5以内的加减法1、第一题:先观察情境图,提出教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2、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五题:“找家”,先算一算,再连一连。

4、第六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练习,讨论交流“□+□=5”和“□-□=1”这两个算式,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想出不同的答案。

5、第七题:先让学生猜一猜每个盒里会有哪些卡片,再把卡片打乱次序分组整理,指导找到较好的整理方法。

二、找规律填数1、第3题:先拿出学具进行演示,再让学生独立填空,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说说每次多几个或每次少几个。

2、第4题:(1)引导学生观察第1小题。

(2)组织生分组交流。

(3)反馈讨论结果。

其它两个小题教法同第1小题猜数游戏教学要求:1、通过游戏活动,学会“7”和“6”的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豆教学时间:1-2课时教学过程:一、猜数游戏1、拿出各自准备好的小豆,同桌两做游戏。

2、边做游戏边完成书上的题目。

3、集体交流。

4、整理板书。

二、想一想1、讲故事引入题目。

2、观察图,说说图意,独立完成书上的两组题。

3、想像:说一说还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生说师板演。

三、练一练1、连一连。

根据图示独立完成。

2、做一做。

先独立看题,完成题目,再同桌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计算。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数学游戏1、知道怎么玩。

2、玩一玩。

3、回家后,找家里人玩一玩这个数学游戏。

跳绳教学要求: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8”和“9”的加减法。

2、指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投影教学时间:1-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二、提出问题,讨论1、观察图提出问题。

2、指名回答,列出算式。

3、分小组交流算法。

三、画一画1、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记录算式。

2、组织全班交流,整理出算式。

四、练一练1、说一说,填一填,先学生独立填写,再指名回答,并说出这样列的理由。

2、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凑成9,先指导学生看明白题目的意思,再连一连,同桌检查连好的结果。

五、拓展练习,数学故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猜一猜八戒吃了几块西瓜,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师巡回指导。

六、课外延伸放学后,想一想写一写有关“8”和“9”的加减法算式,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可爱的企鹅教学要求:1、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难点: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图片教学时间:1-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境图,介绍图中的景物。

2、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二、讨论、解决问题1、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2、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并理解图中的大括号、问号各表示什么?3、学生独立做题。

4、集体交流反馈。

三、试一试,尝试练习1、拿出小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

2、完成表格的填写。

四、练习1、口算,生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

先观察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3、说一说,填一填。

先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不局限于一种填法。

五、数学游戏1、说清游戏的玩法。

2、同桌或四人小组玩一玩,师巡回指导。

练习二教学要求:巩固6、7、8、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算式卡、小圆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口算生独立完成,请一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

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四、连一连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

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

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

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分苹果教学要求:1、学会有关“10”的加减法,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有关“10”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圆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分苹果1、用小圆片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并说出相应的算式。

先自己分,再小组交流。

2、分组发言,整理板书在发言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

3、完成书上10的组成练习。

二、练一练1、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连一连先指导读懂题意,再连一连,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2、口算。

生独立练习。

3、爬台阶。

(1)出示小狗爬台阶的图,谈话引入。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小老鼠用一根骨头引小狗上楼去,总共有几级台阶,小狗爬到了第2级,还有几级?……(3)移动小狗的位置,它现在又爬到了第几级,还有几级?……9、说一说,填一填。

(1)先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2)把算式与图结合起来说一说。

如10-8=2表示有10条鱼小猫钓上8条,河里剩2条,也可以表示河里还有8条鱼钓上来2条鱼。

三、数学游戏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完成。

操场上教学要求:1、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小圆片教学过程:一、出示情境图1、根据图意请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2、尝试解决“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这一问题。

先拿出小圆片摆一摆,说一说,再比一比。

3、学习解决书中其它的几个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思考: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巩固练习1、摆一摆,填一填。

先根据题目独立完成,再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2、看图,填一填。

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看图,说一说“都坐下的,还有()把椅子空着。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再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三、实践活动“小调查”1、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

2、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四、课外延伸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物品。

乘车教学要求:1、初步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