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地理热点)
专题六:中印关系的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为恢复因核试验而倒退的中印关系,印方主动迈 出了积极的两大步。 第一,首席秘书示好。 1998 年5 月 21 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的首席秘书 米什拉说,印度要与中国改善关系,印中双方现在应重 开对话;印度要与中国保持“很好的关系”,“最好的 关系”。 中国驻印度大使周刚回应说,希望印方对攻击中国 的言论向中方作出负责任的说明,立即停止对中方的无 端指责,采取实际行动改善中印关系。
1.高层互访保持良好势头而且富有成果
(10)中国总理温家宝2010年12月15日至17日访问印度。温家宝 与印度总理辛格会谈时决定,建立两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定期 互访机制,开通总理热线,就重大问题及时交换意见;继续发挥 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的作用,通过谈判协商,寻求公平、 合理、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
(2)2001年初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访印。李鹏委员长还在印 度国际会议中心发表了题为“增进了解、发展友谊、加强合 作”的演讲。
1.高层互访保持良好势头而且富有成果
朱镕基总理与瓦杰帕 伊总理举行会谈
(3)2002 年初,在印巴关系十分紧张的局势下,朱镕基总理仍 按计划于 2002 年 1 月 13 日至 18 日对印度进行了访问。美 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朱镕基访问印度是两个亚洲大国多 年来第一次设法建立真正的友谊,应被看作一种战略举措。
印度《国民先驱报》称:文卡塔拉曼访问中国“是加强印 中这两个亚洲大国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24版中印关系完整教学课件
中印关系完整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当代国际关系》教材第七章《南亚地区国家关系》第四节《中印关系》。
详细内容包括:中印两国历史交往、政治经济合作、边界争议、文化交流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印两国历史交往和现实关系,认识到中印关系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中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中印关系中的争议问题,提高其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印边界争议、中印文化交流。
教学重点:中印政治经济合作、中印关系的历史演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印两国友好交往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中印关系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中印关系的历史演变: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代友好交往,介绍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
(2)中印政治经济合作:分析两国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合作成果及潜力。
(3)中印文化交流:介绍两国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中印关系中的争议问题,例如边界争议、水资源分配等。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讲解如何分析中印关系中的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印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1. 中印关系2. 内容:历史演变政治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争议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中印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中印关系的最新动态,深入了解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
推荐阅读《中印关系发展报告》等相关资料。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的分组讨论2. 例题讲解的分析方法3. 作业设计中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建议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中的分组讨论1. 讨论主题:针对中印关系中的争议问题,如边界争议、水资源分配等,提前设计具有启发性的讨论主题。
地区视角下的中印关系
地区视角下的中印关系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这其中不乏像俄罗斯,印度这样的大国强国。
近来钓鱼岛事件使人们将视线更多地移向了中日关系的发展,但作为世界另一个有着强劲实力的发展中国家以及金砖国家之一的印度,同样应该得到我们的关注。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印关系在国际关系中是非常独特的。
两国既有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中国印度是兄弟”为代表的友好岁月,也有60年代和70年代因西藏问题和边界冲突而产生的困难时期,以及80年代和90年代随着高层互访和交流增加而出现和解的阶段,更有近年来由于双边贸易和人员来往不断扩大而形成的快速发展的趋势。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这一历史进程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合理的解释。
而本文,将试图从地区背景和角度来看中印的双边关系。
一、南亚视角下的中印关系中国是南亚最大最重要的邻国,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有4000多公里的共同边境线。
同时印度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社会规模、经济力量、军事实力和民主制度而凸显其在南亚的战略地位。
但是,印度的决策者一直将中国视为印度未来外交政策最大的政治挑战。
造成印度对中国在南亚的意图产生误解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维持与巴基斯坦的战略关系。
根据前印度国家安全顾问迪克希特(J.N.Dixit)的说法:“在印度看来,巴基斯坦与中国之间的战略和合作安全对地区安全环境有消极影响。
”很明显,中国成为印度敌人(即巴基斯坦)的朋友让印度不得不对中国提高警惕。
第二,印度认为中国正在扩大和深化与南亚较小国家和印度邻国的安全关系,包括尼泊尔、斯里兰卡、不丹、孟加拉国和缅甸等,目的是在印度的周边建立又一种平衡力量。
中印在南亚竞争其影响是双边关系紧张和地区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第三、未来中国在印度洋可能的军事存在和影响被视为对印度的一种挑战。
印度认为,要走出传统的南亚的孤立的范围,其战略利益应包括亚洲大陆和印度洋。
印度担心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会威胁到印度。
当代中印边界问题的尺度解构
当代中印边界问题的尺度解构目录一、内容概述 (1)二、中印边界问题的历史背景 (2)三、当代中印边界问题的现状与挑战 (3)四、尺度解构中印边界问题 (4)1. 地理尺度分析 (5)1.1 边界线争议区域地理特点 (6)1.2 地理位置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7)2. 政治尺度分析 (9)2.1 两国政治关系发展历程 (10)2.2 边界问题在政治谈判中的地位和影响 (11)3. 经济尺度分析 (12)3.1 经贸合作与边界问题的关联 (13)3.2 经济发展对边界问题解决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14)4. 安全尺度分析 (15)4.1 两国安全合作现状与挑战 (16)4.2 边界问题对两国安全环境的影响 (18)五、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途径与展望 (19)一、内容概述本文旨在对当代中印边界问题进行尺度解构,以揭示其背后的复杂性和多维性。
文章回顾了中印边界的历史背景和现状,指出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存在诸多争议和分歧。
文章从地缘政治、民族主义、经济利益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导致边界争端不断升级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尺度解构的方法,对中印边界的地理空间、历史文献、国际法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剖析。
在地理空间方面,文章通过对中印边界线的实地考察和卫星遥感图像的分析,揭示了边界线的走向和地形特征。
文章还探讨了边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植被覆盖等自然环境因素对边界争端的影响。
在历史文献方面,文章梳理了自19世纪以来中印边界争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重点分析了历次边界冲突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资料,文章揭示了中印边界问题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演变趋势。
在国际法方面,文章阐述了国际法在中印边界争端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尽管中印两国都承认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是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
文章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在边界问题上的对话与合作,推动中印关系的健康发展。
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印边界问题的尺度解构,揭示了其复杂的背景和多维性。
热点:中国与印度的关系
热点:中国与印度的关系【热点背景】材料一:1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与印度总理辛格共同签署有关文件。
这是双方签署文件后相互祝贺。
材料二:2008年1月15日上午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演讲指出“中国在经济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令印度人民钦佩,中国的崛起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发展之一。
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和朋友,我们对这一重大进程不可能不受到触动。
中国伟大的学者、当代最著名的印度学家季羡林教授曾精辟地指出,中印两大文化圈之间相互学习和影响,又促进了彼此文化的发展。
这就是历史,也是现实。
”材料三:2006年11月20日至26日,主席先后访问了印度和巴基斯坦。
这是10年来中国国家主席对印巴两国的又一次重要国事访问。
印、巴是南亚两个重要国家。
中国同印巴等南亚国家山水相连。
中国人民同南亚各国人民之间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
同南亚各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是中国的一贯政策。
南亚在中国的对外关系特别是睦邻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
材料四:“双方一致认为,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印两国人民悠久的文化交往为两国持久友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双方采取了多项举措,包括尽早完成在某某某某修建印度风格的佛教寺庙和在那烂陀修复玄奘纪念堂。
这些举措将进一步巩固两国间的文化联系。
双方同意加强在某某和文明遗产领域的合作,并就在中国佛经数字化和通过在地区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一所国际大学将那烂陀重建为学术中心等方面的合作事宜进行探讨。
为更好地加深对两国文化的了解,双方决定在中国举办“印度节”,在印度举办“中国节”,并使用共同徽标。
具体事宜由有关部门协商决定。
”——2006年11月中国和印度发表《联合宣言》材料五:专家考证,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印巴次大陆腹地与中南半岛之间就有一条南方丝绸之路。
六十多年前,为抵抗日军入侵,运输战略物资,中美两国就在这条古道上修筑了可以艰难通行的著名的史迪威公路。
从那时起,史迪威公路的部分路段一直通车至今。
中印关系
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在西藏,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与印度接壤地区,确实有一块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外国侵占着,这块土地就是——藏南,那个侵占我们的国家是——印度!也就是说,现在中印边界东段的实际控制线并不是《中国地图》上标着的国界线,而是我们的地图上没有的、屈辱的“麦克马洪线”!19世纪下半叶,英国殖民主义者吞并了全印度,之后便进一步扩张其势力范围,并向喜马拉雅山地区推进,企图分割中国、侵占西藏。
早在1774年,东印度公司就派人进人西藏了解情况并确定了侵藏计划;1888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西藏的“隆吐山战役”,正式拉开了外敌侵略西藏的序幕。
他们趁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之机,于1903年11月发动第二次侵藏战争,1904年8月3日占领拉萨,并迫使清政府驻藏大臣与其订立了城下之盟—《印藏条约》。
清政府获悉条约内容后,即刻电令驻藏大臣不得在条约上签字,并向英国政府提出了交涉和抗议,然而未果。
自此,中国西藏便逐步沦为英国的势力范围。
1914年,中国政府提议在伦敦召开会议,合理解决西藏问题。
当时,因英国殖民势力已完全控制了西藏地方政权,因此英国在同意召开“西藏问题会议”的同时,要求西藏地方政府也派代表与会,并将会议地点定在印度的西姆拉,这就是所谓的中英藏三方“西姆拉会议”。
会上,英方代表亨利·麦克马洪在一张地图上画了一条线,将中国一块约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印度(东段),并逼迫中国谈判代表陈贻范在未经清政府同意的情况下,签署了条约草案。
清政府申斥了陈贻范的行为,宣布不承认草约内容。
无奈,麦克马洪只好同西藏代表签订条约,并声称该条约对英藏双方都有约束力。
签字前,他们有意支开了陈贻范。
就这样,西姆拉会议草草收场。
三方会议,实际变成只有两方参加,应该三人签字的公开条约,变成了只有两方签字的秘密宣言,另加一张一钱不值、在签字过程中几经修改的地图草案。
中印关系1
艰难谈判
• 30余年来,虽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寻找 公平、合理解决边界争端的方式方法, 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印边 界官员级谈判已举行了15轮,专家小 组会议召开12次。
印推迟中印边界问题会谈
• 按原计划,2011年11月28日中印边界问题 特别代表应该举行第15次会晤。而正当大 家准备会晤之际,印度方面表示希望推迟谈 判。8年来首次单方延期谈判,印度的原因 何在? 有一点是肯定的:GDP总量占中国 1/3的印度,在对华心态上反而相当强势。 印度不存在向中国做任何让步的社会舆论条 件。当然,让中国在领土问题上向印度做让 步,也无从谈起。
印度在边界谈判中顽固坚持自己的 主张,不仅对中国在东线合理的领 土要求置之不理,甚至还妄图在西 线阿克赛钦瓜分一片土地。鉴于印 度的强硬立场,解决中印边界争端 任重而道远。
和为贵!
谢谢欣赏
• 制作人:机制2班 • 朱侗
在中印边界中段,中印两国都主张 中印边界沿喜马拉雅山山脊,但对其间 部分地区的归属问题存在分歧, 此处 涉及到的领土分歧约2000平方公里。 在中印边界西段,中国主张的边界 在喀喇昆仑山,而印度主张的边界则在 北面的昆仑山上;此处涉及到的领土分 歧多达313万平方公里。
边界历史纷争
印度独立前
英国在1914年提出“麦克马洪线” 1936年将其视为中印边界,但并为得到中方的 认可,英国出版物在地图也清楚标明了“未定边界”。 1952年, 印度政府就曾在内部提到历届中国政 府都不承认“麦克马洪线”的事实。在中印边界中段, 中印双方都把喜马拉雅山山脊视为边界, 但是英属印 度政府却把一些山口南面中国西藏地方政府一直管辖 的藏族牧民使用的传统牧场也划归了印度。
中印边界争端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 北与巴基斯坦毗连,北与 中国、尼泊尔、不丹为邻, 东北与孟加拉、缅甸相接 壤,南部伸向印度洋,隔 保克海峡同斯里兰卡相望。 国土面积297×104km2,居 世界第七位;人口10.9亿 人(2001年中数),仅次 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高考地理热点: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
2010年高考地理热点: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湖南罗石文一、背景资料:1、2010年世界区域热点(1)东南亚(东盟)。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南半岛与我国山河相连,湄公河(澜沧江)贯穿其中,因此要关注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地质特点、农业地域类型、矿产资源、农林资源、旅游资源以及马六甲海峡位置、石油管道建设问题;要注意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问题、水能开发问题、生态建设问题、泛亚铁路等。
(2)东北亚(朝鲜核问题+中日关系+中俄关系)。
主要关注东亚季风气候的特点与成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布规律的表现,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分布;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中日经济贸易往来特点。
俄罗斯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3)南亚(印巴问题、中印关系与合作)。
南亚地区考查内容有: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与农业的关系、季风洋流;地形特征与河流;黄麻、茶叶、棉花等农作物的分布与区位分析;印度综合国力的分析、人口问题;中印边界问题与中印关系;锡金国为印度的“锡金邦”等。
(4)中亚(中国能源问题+上海合作组织)。
主要应关注中亚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和特征,荒漠景观及荒漠化问题,河流、湖泊的补给;里海油气资源的开发与外运的渠道,中哈能源合作问题。
(5)非洲。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
重点应关注埃及、尼日利亚、南非等国及周边地区的基本特征。
(6)欧洲。
应关注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的分布、特征与成因,河流特征及冰川地貌、工农业区分布及区位特征,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德国和俄罗斯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哥德堡号航行过程中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的考查。
2、中国区域热点(1)中部崛起注意分析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不利条件,关注西电东送中部通道,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工农业与城市区位分析等。
中印关系
公元629年,玄奘从长安出发,途经凉州(今甘肃武威)——安西(玉门 关)——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阿耆尼国(今新疆焉 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禄迦国(今新疆阿克苏),翻越凌山(今天 山穆素尔岭)——来到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翻越中亚史上著名的铁门 (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布兹嘎拉山口)——经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进入现 在的巴基斯坦白沙瓦城,最后进入了印度。 周游110个国家 贞观十七年(643年)春,玄奘携带657部佛经,取道今巴基斯坦北上,经阿富汗, 翻越帕米尔高原,沿塔里木盆地南线回国,两年后回到长安。 是否经过楼兰和罗布 泊尚无定论。
中印友谊之代表(三):谭云山
• 谭云山(1898-1983)。印度国际大学中国 学院院长。他毕生奉献给传播中印文化,促 进中印友好的伟大事业。谭云山与泰戈尔、 甘地、尼赫鲁、英迪拉· 甘地等人都建立了深 厚的友谊。 • 其子谭中,著名华人政论家
中印友谊之代表(四):柯棣华
• 柯棣华。1938年赴华援助中 国军民的抗日活动。1942年 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抗日 战争贡献宝贵生命。 • “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 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 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 忘记的 。” • —4),姓陈,名袆, 法名玄奘,号三藏法师 • 627年前后,玄奘来到长安,遍访名僧 硕学,发现国内佛经的混乱,学说繁 杂。萌发印度寻求佛学真谛的想法。 • 629年的,玄奘向政府申请出境,遭到 拒绝。夹在商人中间混出了玉门关, 历经万难艰险踏上了西行的征途。 • 印度正值戒日帝国时期(606-647) 戒日王本人对玄奘给予很高的礼遇。
新中国时期的中印关系
• 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 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共同倡导万隆会议与万隆精神
新时期中印关系解析优质课件
新时期中印关系解析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当代国际关系》教材第七章“亚洲和大洋洲国际关系”第三节中,深入探讨新时期中印关系发展与解析。
具体内容涉及中印两国历史纠葛、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地缘政治以及未来合作展望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能全面解新时期中印关系发展态势,把握两国合作机遇与挑战;提高学生分析国际问题时大局观和综合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印地缘政治关系复杂性以及两国经济合作具体案例分析。
教学重点:新时期中印关系发展趋势和两国合作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印两国近年合作成果,引发学生对中印关系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a. 简要回顾中印两国历史纠葛,解历史对当今中印关系影响。
b. 详细介绍新时期中印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发展,强调两国合作互补性和共赢性。
c. 深入分析中印地缘政治关系,探讨影响两国关系主要因素。
3.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解中印合作具体项目,学会分析其中合作机遇与挑战。
4. 例题讲解:针对中印关系中关键问题,设置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新时期中印关系发展概况a. 历史纠葛b. 经济合作c. 文化交流d. 地缘政治2. 中印合作重要性和机遇3. 影响中印关系主要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新时期中印关系发展特点。
b. 分析中印经济合作互补性和共赢性,举例说明。
c. 从地缘政治角度,探讨影响中印关系主要因素。
答案:a. 新时期中印关系发展特点:历史纠葛逐步化解,经济合作不断深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地缘政治关系复杂。
b. 中印经济合作互补性和共赢性:如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信息技术等领域。
例如,中国高铁技术助力印度铁路升级,印度软件产业为中国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一带一路与印度合作
一带一路与印度合作一带一路与印度合作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其已逐渐成为国际合作和发展的重要平台。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与印度的合作也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印关系的影响以及两国在合作中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印关系的历史演变中印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渊源。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印关系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
边界争端、经济竞争等问题一度给两国关系蒙上了阴影。
但是,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印关系迎来了新的机遇。
二、一带一路对中印合作的影响1. 互联互通的机遇: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将加强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互联互通,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等方面。
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印两国之间的贸易和人员往来,促进合作发展。
2. 经济合作的拓展:印度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与中国的经济互补性较强。
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中印之间的经济合作提供更多机遇,促进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发展。
3. 区域合作的加强:一带一路涵盖了广泛的地理区域,中印合作可以连接亚洲和欧洲之间的区域合作,通过互利共赢的方式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三、中印合作的机遇与挑战1. 合作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印合作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双方可以通过合作实现经济繁荣、地区稳定等共同目标。
中印两国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2. 共同挑战:中印合作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挑战,如巨大的人口规模、环境问题等。
双方可以共同应对这些挑战,通过技术合作和经验交流等方式,寻求解决方案。
3. 互信建设:中印之间的互信建设是促进合作的基础。
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需要加强政治互信,解决历史积累的问题,建立更加亲密的伙伴关系。
四、展望中印合作的未来中印作为全球两个最大的国家之一,合作潜力巨大。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印关系将进入新的阶段。
双方需要加强高层交往,加强经贸合作,同时也要解决存在的问题。
通过合作,中印可以共同为实现地区和世界的繁荣与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高考文综热点:中印建交60周年及第13次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 .doc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中印建交60周年及第13次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一、背景资料:2010年是中国和印度正式建交60周年,中印两国政府对此十分重视。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叶卡捷琳堡会见印度总理辛格时,双方共同指出,加强经贸领域的合作将成为发展双边关系的主旋律。
双方应继续挖掘潜力,鼓励相互投资,共同规划好2010年中印建交60周年、互办“中国节”和“印度节”等一系列庆祝活动,使中印友好深入人心。
建交60年以来,中国与印度在贸易、投资、旅游、文化合作等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
随着中印友好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入,中印经贸合作规模逐步壮大,形式趋于多样,领域不断拓宽。
自2003年中印双方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以来,中印双边贸易呈现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8年双边贸易额突破500亿美元,攀升至517.8亿美元。
中国已经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2009年8月7日至8日,第13次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在新德里举行。
中方特别代表、国务委员戴秉国和印方特别代表、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在坦诚、友好的气氛中,就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双方表示,将根据双方达成的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努力推进框架谈判进程,寻求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在边界问题解决之前,双方要共同努力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双方还就发展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双方商定下一次特别代表会晤将在中国举行。
戴秉国转达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辛格总理的问候以及温家宝致辛格的口信。
温家宝在口信中指出,作为重要邻国和发展中大国,中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亚洲乃至世界具有深远影响。
中方愿同印方继续努力,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推动各领域互利合作,使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新进展。
二、知识精析:(一)地理学科我国西北边界的邻国,印度的位置、地形、气候、民族、宗教、河流、工农业生产等知识。
中印关系专题课件
中印关系专题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印两国历史交往的演变,掌握中印关系发展的基本脉络;2. 理解中印边界问题的产生、发展及现状,提高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3. 掌握中印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现状,认识两国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中印边界问题的复杂性、中印经贸合作的发展趋势;2. 教学重点:中印关系的历史演变、中印文化交流的意义与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印两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两国地理位置的相邻关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1)中印关系的历史演变: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代两国建交,介绍中印关系的发展历程。
(2)中印边界问题:讲解中印边界问题的产生、发展及现状,分析两国在边界问题上的争议焦点。
(3)中印经贸合作:介绍中印经贸合作的现状、成果及发展潜力,分析两国经贸合作的优势与挑战。
(4)中印文化交流:讲解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现状及意义,强调文化交流对两国关系的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中印文化交流的实例,如瑜伽、佛教等,让学生感受中印文化交流的魅力。
(2)讨论中印经贸合作中的成功案例,如经贸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引导学生认识两国合作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1)分析中印边界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2)探讨中印经贸合作的发展前景。
5. 随堂练习:(1)列举中印文化交流的三个实例;(2)简述中印经贸合作的优势与挑战。
六、板书设计1. 中印关系专题历史演变边界问题经贸合作文化交流2. 中印边界问题产生原因发展历程现状与争议焦点3. 中印经贸合作现状与成果发展潜力优势与挑战4. 中印文化交流历史与现状意义与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印关系的历史演变;(2)分析中印边界问题的复杂性及解决途径;(3)论述中印经贸合作的发展前景。
2. 答案:(1)中印关系的历史演变:古代丝绸之路时期,中印两国就有着密切的交往。
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政治与经济合作
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政治与经济合作印度洋地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拥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政治与经济合作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该地区在地缘政治与经济合作方面的现状和前景。
一、地缘政治的影响印度洋地区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对该地区的经济合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地区的国家众多,涉及多个大国和小国之间的边界争端、主权问题等。
其中,中印关系、中美关系以及印巴关系等都是该地区地缘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中印关系中国和印度作为印度洋地区的两个重要国家,在地缘政治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印两国之间既存在边界争议和敏感问题,又有经济合作和互利共赢的机遇。
加强中印间的合作和对话对于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
2. 中美关系中国和美国作为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在印度洋地区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和合作关系。
两国在该地区的利益交织,既有合作的空间,也有一些战略博弈。
中美双方应通过对话和协商,推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3. 印巴关系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印度洋地区两个重要的南亚国家,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紧张。
边界争端和领土纠纷使得两国之间的合作受到一定的限制。
然而,通过加强双边关系,建立互信机制,推动经济合作,有助于改善印巴关系及地区的稳定。
二、经济合作的前景印度洋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经济潜力,发展经济合作对于该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至关重要。
以下是该地区经济合作的前景:1. 贸易合作印度洋地区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发展空间巨大。
这里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海上交通便利的优势,为跨国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
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降低贸易壁垒、促进投资合作等措施,可以进一步促进贸易合作,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
2. 旅游业合作印度洋地区拥有迷人的风景名胜和独特的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的国际游客。
通过加强旅游业合作,提供更多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可以促进该地区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中印边界问题(地图)PPT课件
2005年“解决边界问题的指导原则”,实 际控制线与边界的最终解决。
-
4
2.安全问题
▪ (1)陆地安全:西藏的地缘价值、所谓 “在青藏地区设导弹基地”问题、中巴关系。
▪ (2)印度洋地区:中缅战略合作、安达曼 群岛、中巴共建瓜达尔港、中国海军在印度 洋的存在、中斯合作。
2. 国人对印度秉持的“优越感”
▪ 四、中印关系走出困顿的路径
▪
1.地区合作进程、合作规范与“外溢”
2. 认知结构的调整,重塑彼此的“镜像”(Image)
-
2
▪ 一、中印关系的历史进程
1. 1950年代中前期,友好合作时期; 2. 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的边界纠纷、冲突、战 争; 3. 边境战争后的冷漠、僵冷期——尘封的中印关 系; 4. 中印关系改善: 1976年恢复互派大使;1979年 德赛政府外长访华;1981年英甘地再次上台,印度 对华政策的调整—把解决边界问题同改善双边关系 脱钩;1988年拉甘地访华;1991、1993、1996 5. 1998年5月,Pokhran II核试验以及印度的行为, 中印关系遭遇曲折。 6. 1999年中印关系的恢复,安全对话、边界谈
-
9
Hale Waihona Puke 三、影响中印关系正常化的因素
1. 印度精英层的冷战思维 zero-sum game, balance of power, security dilemma)
“中国威胁论”(经济、军事)
2. 印度的“大国情结”与国人对印度秉持的“优越感”
(1)大国情结:尼赫鲁与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引领中 国进入国际社会;最大的民主国家
中印关系
:
1.中印边境问题 2.建交历史 3.发展情况 4.面临问题
内容提要:2010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纪念日期间,两国关系经历了
顺利发展、曲折起伏、风雨见彩虹的不同阶段。总的来说,友好合作是 主流,中印作为两强劲崛起的新兴大国,相互关系的稳定良性发展不仅 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且有利于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 有着广阔的前景。
四、中印边界问题
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迄今,两国副外长级边界问题联合工作小组 已举行15轮会谈。双方一致认为边界问题不应成为两国发展双边关系的障碍,而应 通过和平谈判加以解决。 从此两国就边界问题进行多次和平的谈判,为解决边界问 题不断努力。
★应对策略
1、中国完善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对印度出口工业制成品的比例占了中对印出口商品的一半左 右,而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却很小。正 因为中国的工业制成品技术含量不高,中国可以先缩减对印工业 制成品的出口,而适当增加优势产品的出口。 2、中国应对印度贸易壁垒 由于印度对华反倾销主要是针对中国低价产品,所以中国企业应 努力走出低质低价。 3、增强中印贸易互补度,削弱竞争度 中印两国拥有的市场潜力尚未充分挖掘,中印在双边经贸交往中 更应强调互补性而非竞争性。 4、增强中印双方互信度 在互信问题上,两国应加强政治上的交流,增强两国政府及企业 间的互信。以政治友好促进贸易合作。
400 300 200 100 0
中印贸易额
2003
2005
2007
2009
★中印贸易关系现状
一、双边政治关系
中国和印度不段的努力,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不断的完善,在05年的首次战略合 作,06年的”中印友好年”,07年的“中印旅游友好年”等一系列的活动,说明两 国之间的关系不断的完善。
论中印关系(形势政策论文)
中印关系随着中国、印度这两个新兴亚洲国家的崛起,中国有着引领亚洲的趋势,而印度已经基本奠定其南亚霸主的地位。
中印关系已经成为亚洲最受瞩目的国际关系之一。
从综合的角度来看,中印两国具有许多一致的特点:中印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综合实力,基本成为世界大国,两国的关系已经具备大国对话的特点。
按通行的观点,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等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中印两国现在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但都具有国土广阔、资源总量巨大、人口众多等优势,近年来又一直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国家。
就军事力量而言,中印两国在常规武器数量、技术装备以及军队规模等方面居亚洲前列,而且都拥有核武器;就国际影响力而言,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则在积极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中印还在某些科技领域领先的同时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力争迈进科技大国的行列。
这一切表明,中印已经在迅速改变长期以来的“大而弱”形象。
从今年的中印关系来看,友好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但两国关系中存在的互信不足问题仍不时浮现,对两国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中印互信不足主要的表现是:在印度,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又有所抬头。
中印互信不足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既有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也有某些现实的因素,比较复杂。
首先是中印边界问题未能取得突破。
自2003年以来,中印两国政府的特别代表已举行了多轮谈判,两国在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印时签订了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从而为双方实现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实现最终解决还有相当的难度。
温家宝总理在最近访印期间的讲话中指出:“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时间。
只有真诚互信、锲而不舍,才能最终找出公平、合理、为双方所接受的方案。
”由于中印边界问题在短期内尚难于解决,而在印度,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的阴影尚未完全消除,印度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对中国存有较大的疑虑。
中印关系(地理热点)
300万平方千米
10 . 3 亿
6.1 亿(占60 %)
属发展中国家
非理事国
国
家
改革开放开始年
改革开放后的年均 增长率 2003年经济增长率 2002年吸引外资 (美元) 2003年外貌出口增 长率
中 国 1979年 9% 8.5 % 530亿 1—2 %
印 度 1992年 5% 7.5 % 40亿 13.7 %
2001年出口量世界 排名
75个国家全球竞争 力排名
第6位
第 23 位 950美元
第 30 位
第 70 位 500美元
人均GDP
中印两国的共同点最多
两国同是亚洲大国,分别位于由喀喇昆仑山和喜 马拉雅山组成的世界屋脊两侧,山水相连; 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加起来超过了世 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两国都拥有悠久的文明史; 两国都曾遭受侵略和奴役,曾经面临同样贫穷落 后的局面,又几乎是在同时获得独立和解放; 两国在半个世纪前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和印度
中 国
印 度
锡金是印度 的一个邦
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
中国与印度两国比较
国家 历史 地理位置 中 国 印 度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亚洲南部印度洋北岸
960万平方千米 国家面积 总人口 13 亿 8.2 亿(占65 %) 劳力人口 国家发展水平 属发展中国家 联合国理事国之一 国际地位
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国家历史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地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洲南部印度洋北岸国家面积960万平方千米300万平方千米总人口13劳力人口82亿占6561亿占60国家发展水平属发展中国家属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联合国理事国之一非理事国改革开放开始年1979年1992年改革开放后的年均增长率2003年经济增长率852002年吸引外资美元530亿40亿2003年外貌出口增2001年出口量世界排名75个国家全球竞争力排名第23人均gdp950美元500美元中印两国的共同点最多两国同是亚洲大国分别位于由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组成的世界屋脊两侧山水相连
中印两国在自然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似之处
中印两国在自然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似之处中印两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也是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地理特征的国家。
虽然两国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在自然地理特征方面,中印两国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中印两国都拥有广阔的陆地面积。
中印两国的国土面积分别位居世界第三和第七,都非常巨大。
中印两国都拥有广袤的平原、高山、丘陵和盆地等地理类型。
这使得两国的地理环境多样化,有利于农业、畜牧业和工业的发展。
中印两国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中印两国都位于亚洲的大陆内部,地势较高,水系发达。
中印两国都有众多的河流,如中印两国共享的雅鲁藏布江、印度的恒河、孟加拉国的布拉马普特拉河等。
这些河流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为农业、渔业和能源开发等提供了便利条件。
中印两国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中印两国都是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
中印两国都有煤炭、铁矿石、铝土矿等矿产资源,也有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这些资源的丰富性为两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再者,中印两国都面临着类似的自然灾害挑战。
中印两国都位于地震带上,经常发生地震。
同时,中印两国都位于亚洲季风区,季风气候给两国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由于中印两国的人口众多,也增加了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中印两国都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
中印两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这使得两国拥有众多的生物物种。
中印两国都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拥有许多珍稀濒危的动植物物种。
中印两国也都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
中印两国在自然地理特征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
从地理位置、水资源、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到生物多样性,中印两国都有共同的特点。
这些相似之处为两国在农业、工业、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基础。
同时,也使得中印两国能够互相借鉴经验,共同应对自然环境带来的挑战。
简析中国与印度关系
论中国与印度两国关系中国和印度同为历史文明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同为人口大国,同为金砖四国之一,同处亚洲,边界彼此紧邻,历史上文化交流甚多,诸多的相同之处与意识形态上的相近本应造就两国对彼此的认同感与友好情谊,然而,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国间的关系并非一帆风顺,在整体友好的大体局面中摩擦不断,甚至发生军事冲突。
查阅资料,我才发现原来中国与印度在历史上仅发生过三次军事冲突,第一次是648-649年间唐王朝与印度卡瑙季王朝的冲突,第二次是1221-1329一百多年中蒙古汗国对印度的侵略,最后一次就是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印度的自卫反击战。
相对于欧洲大陆的名族间的征战,历史上的三次冲突也许只算是和平之道上的小坑小洼,毕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印两国同为反法西斯同盟国,毕竟两国在帝国主义侵略运动中同为受难国也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运动,毕竟两国长期处于和平友好的关系。
通过资料的查找与借鉴,可以知道至新中国成立以来,深沉次的意识形态方面且不考虑,中印两国不稳定的关系表现在多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方面。
首先,政治上,印度于1947年宣布独立然而却是在1950年1月26日才真正成立为“独立自主的共和国”,然而印度至成立独立国家之时都没有真正摆脱英国,最为明显的是其政治体制基本上都是由英联邦主导设定的,其政治路线更是由英国统治者为其谋划而成。
英国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当然与刚成立的新中国不能共谋一席,于是在政治上设下中印两国最为尖锐的问题——政治体制的对立。
政治体制的对立必定造成两国投靠不同的阵营,甚至是国际性的问题上相互抨击与不信任。
在经济上,由于两国成立的时间与经济发展历程大致相同,例如两国都在前期的发展中不约而同地发展了工业,当然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的稳定;两国也进行经济的发展计划,也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污染了环境。
发展模式的相似必定给两国带来经济层面的冲突与不稳定因素。
当然,不可否定,印度到80年代后出现了发展的不平衡,其轻工业相对较弱却极大地提高了电子科技的发展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发展水平 属发展中国家
属发展中国家
国际地位
联合国理事国之一
非理事国
国家
改革开放开始年
改革开放后的年均 增长率 2003年经济增长率
2002年吸引外资 (美元) 2003年外貌出口增 长率 2001年出口量世界 排名 75个国家全球竞争 力排名
人均GDP
中国 1979年
9%
8.5 % 530亿
1—2 % 第6位 第 23 位 950美元
L1河为雅鲁藏布江,由于流经高山峡谷之间, 水流湍急(尤其是大拐弯处为世界最大的峡谷地 带),所以水能资源丰富;
L2河为恒河,由于流经地区地势低平,降水的 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比较大,所以多洪涝灾害。
4、简要说明L2河流域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及其有利条件和主 要制约因素。
该河流域是以小麦、甘蔗、黄麻种植业为主的 灌溉农业区。这里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光热条 件好,有灌溉水源,耕种历史悠久。主要制约因 素是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及生产技术较落 后等。
两国在半个世纪前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今天,两国同样肩负起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的重任;
两国的迅速发展不仅意味着亚洲的崛起,24 亿人口在 12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所创造的财富将不可阻挡地带动 整个世界的发展。
例题: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80°
85°
L1
90° 30°
L2
25°
1、图中自西向东属我国邻国的有哪些? 有印度、尼泊尔、不丹
中国和印度
中国
印度
锡金是印度 的一个邦
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
中国与印度两国比较
国家
中国
印度
历史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地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亚洲南部印度洋北岸
国家面积 总人口 劳力人口
960万平方千米
13 亿
2 亿(占65 %)
300万平方千米
10 . 3 亿
6.1 亿(占60 %)
80°
85° L1
90° 30°
L2
25°
2、在图中画出L1和L2两条河流的分水岭,并说明该分水岭地 区的主要地理特征(至少写出3点)。
①地势高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山脉;②属水热 垂直变化明显的高山气候;③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 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定,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
3、分析说明图中 L1河水能丰富的原因;L2河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印度 1992年
5%
7.5 % 40亿
13.7 % 第 30 位 第 70 位 500美元
中印两国的共同点最多
两国同是亚洲大国,分别位于由喀喇昆仑山和喜 马拉雅山组成的世界屋脊两侧,山水相连;
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加起来超过了世 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两国都拥有悠久的文明史; 两国都曾遭受侵略和奴役,曾经面临同样贫穷落 后的局面,又几乎是在同时获得独立和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