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观——基于中国传统伦理的思考
和谐社会构想的伦理学思考
和谐社会构想的伦理学思考【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理性选择,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它既是对伦理实践的理性回应,也是对伦理学理论的升华,对于诠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如何利用伦理学理论中的和谐理论来建立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和谐社会;伦理理论;伦理实践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不同领域和不同侧面,这一构想也主要是从政治学、社会学的角度提出的。
但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人的和谐相处和全面发展。
因此,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和谐社会构想的内涵、现实意义及其实现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和谐社会构想的伦理学内涵从伦理学意义上说,和谐社会乃是社会的多元利益主体通过道德的认同和行为选择的协调而形成的一种有利于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的社会良好的道德关系和精神氛围。
“和谐社会”的伦理学内涵,主要表现在:1.人自身各方面的和谐。
“和谐”的“和”,是和睦、和衷共济之意;“谐”,是顺和、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
人与社会之间要和谐,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最根本的基础和前提是人自身的各方面之间要和谐。
马克思说,“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是目的本身”,“人类能力的发展是目的本身”。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总的来说是指人的身体与精神、能力与品德、言论与行为等的和谐发展。
2.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所谓“和谐社会”,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社会内部关系融洽、协调。
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包括社会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各自系统内部的和谐,这是和谐社会构想的核心内容。
人与社会的和谐,内容是多方面的,比如: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和谐、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和谐、不同社会区域之间的和谐、不同社会部门之间的和谐、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之间的和谐等。
中国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初探——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野
发点 , 了解 和谐社 会建设 的对 象和 主体 是和谐 社会 建 设 的基 础 , 应该 脱 离 , 不 能超 越 中国社 会 的现 实 不 也 建设 和 谐社 会 。
( ) 克思 主义 和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义 政 治 文 化 二 马 与 中 国现实 的关 系 。 马 克思 主义 和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是 中 国革命 和
21 0 1年 l 2月 第 1 第 4期 3卷
云 南 电 大 学 报
J u n lo n a o r a fYu n n RTV i e st Un v r iy
De . O1 e2 1
Vo1 1 NO 4 . 2, .
中 国和谐 社 会 的价 值 取 向初 探
基 于 马 克 思 主 义 政 治 哲 学 视 野
会心 理 的支撑 是 建不 成和 谐社 会 的 。再 者 , 于中 国 由 传 统 文化 虽然 在现 代化 的 过程 中不 断受 到 冲击 , 这 但 样 的 文化 心理 和价 值成 为 了 中国人 内在 品质 和性格 . 影 响 着人 们 日常 生活 中对 矛盾 的态 度 、 动 的 以在 现 实 中关于 和谐社 会 所
马克思 主义 和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理 论是 指 导找 国进行 社 会 主义 建设 的指 导 思 想 。中 国所 坚 持 的 马 克思 主义 最重 要 的特 征 就 是 与 时 俱进 , 导 实践 , 指 并
在 实践 中发展 。正 是这样 的 良性 互 动关 系 , 中国的 马 克思 主义 才具有 无 比 的生命 力 和 创 造力 。在 中 国 和
实践基 础 。利 用马 克思 主义 的基 本原理 , 析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义和谐 社 会 , 分 解释 和展 望 中 国和谐 社会
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
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谐社会的建立已逐渐成为了国家的核心目标。
和谐社会建设旨在构建一个文明、和谐、稳定的社会,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为指导,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和国际关系。
而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这一建设的基础和灵魂。
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民主民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价值之一。
民主是指国家政治的最基本原则,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
只有实现了民主,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利益最大化。
民主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因为只有民主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法治法治是一切民主国家的基石。
法治是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管理的方式来规范社会和促进社会和谐的。
法治能够确保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法治制度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它将权力划分为不同机构和部门,从而使政治权利更加均衡和公正。
公平公平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
实现公平需要消除那些阻碍平等机会的各种不公正因素,确保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资源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公平也包括公正地分配社会资源和财富,节约并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
正义正义是指在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实现公正和公义。
实现正义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不断加强法律的执行和实施力度,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合法和正义的对待。
诚信诚信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价值原则之一。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建立了强制力的信用制度,对于欺诈和不诚实行为进行严格打击,让诚信成为人们处理各种社会交往的重要保证。
友善友善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和和友好。
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依靠友善的人际关系,使人们彼此信任,相互尊重;同时,人们还应该把和谐发展维系到与他人、周围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之间,以实现更长远的和谐。
总之,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一套完整的、协同的、有机的体系,旨在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民生幸福和国家繁荣。
这里所列的这些核心价值只是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些核心因素,但每个人都应该深入理解和关注这些核心价值,并努力将它们落实到各自的实际生活中。
中国传统和谐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谐统一 , 人 和” 即“ 。中 国传 统 和谐思 想 以仁 爱思 想为 核
心 。仁 是 儒 家 思 想 的 核 心 , 孔 子 提 倡 的 社 会 学 说 和 最 是 中 国传 统 和 谐 伦 理 思 想 是 扎 根 于 具 有 几 千 年 中 华 文
高道德 准则 。孔 子认 为 , 的基本 要义 和精神 实质 就是 仁 爱人 , 故具备仁德者应坚 持“ 忠恕” 之道 , 己欲立而立人 , “
中国传统和谐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杨 礼 富
内容提要
和谐是 中国传 统伦理 的理想追求 , 是用来调节人 与人 , 人与社会 , 人与 自然关系的重要 的规 范
和要求。 中国传统和谐伦理 思想主要包含 了“ 和合” 系和“ 体 人伦” 系, 体 提倡 “ 爱” “ 仁 、 己所 不欲 , 勿施于人” 、
明、 具有独特的形成路径 和文化特征 的伦理文 化 , 形成 了 较为系统的 , 符合 中华 民族传 统 的思想体 系 。在 长期 的 文 明碰撞和文化 选择过 程 中, 家和道 家文 化逐 步地成 儒 长为中国传 统伦理 文化 的主 流伦理 文化 , 中又 以儒家 其 的伦理文化精神为正宗 。在长 期的文化 演化过程 中 ,和 “ 合” 体系和“ 人伦 ” 系也逐 步成 为 中国传统 和谐 伦理 思 体 想 的主要精髓。 中国传统 和谐伦理思想 以“ 天人合 一” 天和 ” 即“ 为最 高 目标 。《 易经》 乾卦文言 中提出“ 夫大人者 , 与天 地合其 德” 的思想 , 为天地 之德 在于 生育万 物 , 认 而人类 之德 则 在于保 障万物 的生生不息① 。《 中庸》 中说 : 万物并育 而 “
统 和 谐 伦 理 思 想 追 求 的首 要 目标 。 心 和 即 人 自身 的 身 心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和谐社会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和谐社会xxxx摘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十六大以来,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加深,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和谐社会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指南和精神动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多元价值观才能得到合理的引导与规范,人们的价值选择才不至于无所适从。
同时,它也是支撑人们的精神动力,也有利于增强认知事物的能力,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人们形成思想共识与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增强民族的亲和力、凝聚力,促进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建设与发展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才能保证社会文化朝正确方向发展,才能保证和谐文化建设得以正确贯彻落实。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要求,也是推动文化发展和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在文化建设中,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才能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道德伦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多年来,中国人民一直秉持着伦理原则,这些准则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行为举止,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并分析其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一、尊重尊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伦理观念之一。
在中国,人们被教导要尊重他人的尊严、权利和观点。
这种尊重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与老人交谈、对待他人的意见,还是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这些都是中国文化中的道德规范。
尊重他人不仅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诚信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一个重要伦理原则。
诚信是指言行一致,信守承诺,在人际关系和商业交往中保持信任。
诚信深深植根于中国人民的行为准则中,有助于建立可靠和稳定的人际关系。
在商业交易中,诚信更是至关重要。
中国人民注重自己的信誉,建立诚信关系,有利于商业合作的长期发展。
三、孝敬孝敬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作为对长辈的尊重和关爱,孝敬是一种道德行为。
孝敬的概念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论是否在家庭中,人们被教导要尊重父母和长辈。
这种尊敬的表达方式包括遵循父母的意愿、照料他们的生活和福利、并为他们创造幸福的环境。
四、忍让忍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观之一。
它要求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展现出温和、宽容和理解的品质。
忍让是一个不断追求和练习的过程,它可以在处理人际关系中起到重要的平衡作用。
通过忍让,个人可以缓解冲突,加强合作,并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五、公正公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念之一。
它要求个人在行为上公正无私,并且在处理事务时客观、公正、不偏袒。
公正是社会和法律制度的基石,它有助于创造平等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众利益来说,公正是不可或缺的。
六、和谐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伦理观念。
中国人民一直强调个体与集体的和谐相处,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社会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石之一,它是指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倡导的一系列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六个方面,每一方面都是和谐社会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首先,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和责任心,强调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和互动。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爱国主义是时代使命的具体体现,只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凝聚起广大群众的力量,实现全民共建共享的目标。
其次,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之一,它强调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以实现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集体主义有助于增强各级公共服务机构的能力,提高社会团结度和协作效率,更好地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第三,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之一,它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方向,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消除社会不平等、促进社会公正,以及实现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发展与提高。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有助于推动市场经济与公共利益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文化、环境等多领域的和谐发展。
第五,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之一,它强调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平等互惠、竞争公正、用人公开、收入公平等原则,以实现社会生产力、社会财富、社会资源的均衡配置。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弘扬公平正义的精神可以实现社会稳定、政治平衡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最后,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之一,它强调诚信、友善、尊重和沟通,以建立和谐的个人和社会关系。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弘扬诚信友善的精神可以促进社会信任、社会安全和社会和谐,减少社会矛盾,提高社会效率。
试论我国传统政治思想对现代政治伦理的启示
( 南 民族 大 学 管 理 学院 四川 成 都 西 604 ) 10 1
摘 要: 中国传统政 治思想 包舍 着许 多有价值 的思想观点 , 对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 会有一定的启发 意义。这些思想观点 包括 : g “ 儒 -仁 政”b现代 的执政 为民, 家的法治与现代的依法治国 , - 法 道家的无为与现代 的不 干预 政 治等 。都是很 有用的政 治资 源。我 们应 坚持 古为今 用 、 为社 会 主 义和 谐 社 会 建设 的 思想 资 源。 作
一
、
会经济 , 时代要求 , 国家政权 , 伦理道德 , 风俗习惯 , 自然环境 及人 口, 人性 的关系等基本 问题都做 了探讨 , 而且 卓有成 效。这就说 明法家 的政治伦 理主要体现在人权理念 , 秩序理念 , 自由理念公平理念构成的政治道德 以 便提供指导和衡量政治生活的合理道 德标准 , 了解行政 人员应该 用法律 约束 自己。在现代政治文 明中明确 自己 的“ 公共人 ”, 身份优化 自己。 的 这 在 今 天 政 治 伦 理 建 设 中 , 家 “ 治 ” 贡 献 是 功 不 可没 的 。 法 法 的 三 、 家 的 无 为 自治 与 现 代 的 不 干 预 政 治 道 在道家的思想影响下道治是一种朴素无为的政治价值观本质上体现 用 内在的素朴 自然营造清静无为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状态。我们 认为道家
1673099220100700530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国历代先哲对和谐问题颇为重视提出过一些较有价值的思想观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还有一定启发意义可以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资源
皇全 7— —一
— —
试 论 我 国 传 统 政 治 思 想 对 现 代 政 治 伦 理 的 启 示
构建和谐社会之我见
构建和谐社会之我见
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们憧憬的社会理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我看来,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多个方面努力,包括公平正义、法治文明、民主参与、社会关爱等众多因素。
首先,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不论其背景、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
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和法律体系,打击腐败和不公平现象,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法治文明是保障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法治是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只有依法执政、依法治国,才能使每个人都在法律的保护下生活和工作。
建立一个公正、透明、高效的司法系统,保证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此外,民主参与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民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和参与决策的权利。
强化市民参与和民主监督,倾听人民的声音,增加社会的民主参与,能够有效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最后,社会关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社会关爱包括关爱弱势群体、保障社会福利、构建和谐家庭等多个方面。
关注和帮助那些贫困、残疾、孤寡等弱势群体,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和关爱,减少社会的不平等,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不仅需要政府的
引导和施政,也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付出。
只有在公平正义、法治文明、民主参与、社会关爱等多个方面取得进步,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梦想。
试论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诉求及其启示
和谐 社 会 , 系 统 的 观 点 看 , 指 社 会 诸 要 素 内 部 和 要 从 是
素之间的一种多样性统一 状态 , 或者 说是 社会 中人与 人 、 人
与 社 会 、 与 自然 之 问 的 和谐 相 处 与 有 机 共 生 。这 种 协 和 的 人
社 会关系和 良好社 会秩序 的形成 , 需要优 良的价值生 态 , 公
一
、
和 谐社 会 的 政 治 价值 诉 求
任 何 政 治 理 念 及 其 引 领 下的 政 治 实 践 都 蕴 含 着 一 定 的
政治价值理念 和谐社会 , 作为引领 当代 中国发展进 步的重 大 战略举措和治国理政方略 , 包涵着十分丰富的政治价值诉
求, 主要 有 :
( ) 平 正 义 一 公
筹人与 自然 和谐 发展理 念原则基 础上制定 一系列能 够逐渐
缩 小 区域 差 距 , 进 人与 自然 和谐 相处 , 谐 共 进 的政 策 、 推 和 措 施 , 既符 合 当今 世 界 人 道 主 义 的 普 遍 要 求 , 应 该 成 为 构 这 更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价 值理 念 的 题 中应 有 之 意 。 就 国 际 维 度 而 言 , 平正 义 就 是 要 使 本 国治 国理 政 活 动 公 所 包 含 的 内 政 外 交 方 面 的 基 本 制 度 安 排 既 有 利 于 促 成 基 本
义、 民主法治和以人为本 的政治价值无 疑是贯穿其中的一条
红线 , 电是 社 会 和谐 的基 本要 义 和 重 要 价 值 维 度 。 本文 在立
足新的时代特 征基础 上, 通过 对公平正义 、 民主法治和 以人 为本价值理念时代内涵的闸发 , 以期 为我 国社 会主义和谐社
论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民主、平等、公正、自由
自从人类 摆脱 蒙昧状态 以来 , 平等便 成为人们 向往 和追 求 的美好愿望和 目标 。 在阶级社会里 , 作为一种价值理念 , 平 等实质上是指人与人之 间 , 在政治、 经济 、 文化等各方面处于 相 同的地位 ,享有相 同的权 利。亚里士 多德 曾指 出 : 平 “‘ 等’ 就是说全体公 民人人相等 。”t邮 - 伏尔泰提 出 “ / l ( 一切享 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 , 显然都是平等 的”。 霍布斯提 出, 所有 人都拥有平等 的权 利。当代美 国学者乔 ・ 萨托利认为 : 一方 “ 面 ,平等 表达 了相 同性 概念 ;另一方 面 ,平等又包含着公 正。 【 《 ”嘲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 “ 对 平等” 这个概
间、 与人之 间以及人 与社会之 间关 系 的协 调 、 人 均衡 、 有序 的动态发展状态 。狭 义的和谐是指作 为人类 价值 目标 的社 会和谐 , 它主要 指社会系统 内各个 要素处 于一 种相互依存 、 相互协调 、 相互促进 的良好状态 。政治价值 , 是指人们评价
政治生活 和政 治发 展所遵循 的基本标 准 ,它是政治生活 中
质是人民 当家作主 , 其特 色是 坚持党 的领导 、 民当家作主 人
和依法治国相统一 。 2世纪。 1 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 这充分
表明 , 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从本 质上来说 , 就是人 民当家作主 的社会 ; 民主是和谐社会首要的价值 目标 。因此, 对和谐社会 来说,民主不是外在 的东西,而恰恰 是其 内在属性和本质要 求, 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和制度保 障。 丢掉民主 , 就是 丢掉人民当家作 主 。 就是丢掉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伦理学解读
和谐社会的伦理学解读
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大力发展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理念,
旨在实现社会的和谐,增进事物的协调与协作,关注共同发展,促进
社会主义伦理精神的弘扬与传播。
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和谐社会需
要秉持民主价值观念,主张民主、公正、协调、互助和可解决的原则,以深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首先,从伦理学角度解释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伦理精神和
道德价值观。
社会主义伦理精神是指人们以互助、支持、正义、尊重
和施舍为基本原则的活动,实现解决社会行为的道德规范,注重建立
一个以社会公平公正帮助发展民族文化和公共利益为基本目标的新社
会秩序,以实现的社会公正和公平的发展。
此外,从伦理学角度解读和谐社会,就是保护社会成员的相互关系,
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和谐社会要求社会成员以诚实、尊重、互惠和
谦恭为基本原则,做到言行一致,以维护社会和谐安宁而努力。
在和
谐社会中,人们要尊重公众利益,承认个体自由,真诚合作,把公众
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建立公平、公正、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和谐社会的伦理学解读是推动公正、尊重社会公平、把社
会责任放在首位,促进社会主义伦理精神和道德价值观的弘扬,建立
诚实、尊重、互惠、谦恭,以维护社会和谐安宁而努力。
弘扬民主价
值观念,保护社会成员的相互关系,建立公平、公正、文明和谐的社
会环境。
试论和谐社会的伦理价值取向
试论和谐社会的伦理价值取向内容摘要:和谐社会的伦理价值取向分别为:公平正义取向,公平正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是人类不懈追求的道德理想;诚信友爱取向,诚信友爱堪称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文化的精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取向,人不仅要与人、与社会和睦共处,还要与自然和睦共处。
关键词:和谐社会伦理机制取向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必然要求。
从伦理价值角度来看,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取向。
公平正义取向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强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这是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第一次如此凸显“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是人类不懈追求的道德理想。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实践已经表明,致使社会不和谐有诸多要素,但社会缺少公平正义是关键所在。
只有遵循公平正义原则,才能在目前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情势下,协调好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关系,取得各阶层人们和不同利益主体的认可和支持,才能增强社会凝聚力。
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不仅需要法律、制度等“刚性”因素的保障,还离不开公民道德、社会伦理等“柔性”因素的作用。
正如美国著名伦理学家约翰·罗尔斯所言:“公平、正义不仅是一种伦理价值,也是法律、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体系”。
其中伦理支持有时比制度安排更重要。
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作保障,还尤其需要每个社会成员以道德意志约束自己,使公平正义不仅成为必要的制度选择,还成为重要的伦理价值取向。
只有每个社会成员都加强对自己的道德约束并作出道德努力,增强促进公平正义的责任感,再加上必要的制度保障,才能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的持久性、稳定性。
在西方国家,“公平正义”早就被视为和谐社会的条件。
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
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体系,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它主要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六个关键词,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
首先,富强是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富强不仅仅是国家的富裕和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展每个个体的潜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和谐社会中,人们应该相互协作,追求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富裕和幸福。
只有当社会富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才能创造条件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其次,民主是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主是指人民依法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事务的权利,是人人平等地参与决策的前提。
在和谐社会中,个人的尊严和权益应该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
通过民主参与,人们可以共同决策社会的发展方向,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第三,文明是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要素之一。
文明是指一种道德、伦理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精神追求。
在和谐社会中,人们应该树立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社会价值观念,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只有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中,人们才能和睦相处,共同追求发展和进步。
和谐是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概念。
在一个和谐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都应该保持和谐的关系。
和谐的社会环境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基石,是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人们应该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同时,人们也应该增强社会和睦相处意识,积极化解矛盾,倡导和平解决争议,营造一个和谐友好的社会氛围。
自由和平等是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由是指人们享有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表达意见的权利。
在和谐社会中,人们应该有自由追求个人理想和价值,不受束缚和歧视。
平等是指每个人在社会和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不论贫富、性别、种族等,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试论我国历史上“和谐”秩序的理想追求
命 , 有 战争 , 俗纯朴 , 民安居 乐业 。 们要 求统 治者 没 风 人 他 节 制欲 望 ,无 欲 以静 , 下将 自定 。” “ 天 法 家提倡 以“ 治 ” “ 治 ”认 为 “ 臣上下 贵 贱 皆 法 求 大 , 君 从法, 此之 谓大 治 ” 韩非 具体 表述 为 :明主之 国 , 书简 。 “ 无
同的和谐 社会 。 种是 具有最 高理 想色 彩 、 大道 ” 到推 一 “ 得
行但 暂 时无 法 期及 的“ 同之 世 ”另 一 种是 具 有 现 实可 大 ,
能性 ,通过 努 力可 以实 现 的理 想 社会 —— “ 康 之世 ” 小 。
其食 , 服 , 其居 , 其俗 ” “ 国寡 民” 为真 正 和 美其 安 乐 的 小 视
乱 , 则穷 。” 乱
的物质 与精 神方 面 的内涵 具有很 大 的不 同 。 因此 , 和谐 对
社会 的追求 是历 史 的 、 态 的 , 图找 到一 种 可 以一劳 永 动 试 逸地解 决社 会和 谐 问题 的社 会模 式是 不 现实 的 。文 化 轴
《 中庸 》 实现 “ 下 国家 大顺 ” 对 天 进行 了充 分 的探
‘
教 学 心 得
0
试 论我国 上“ 诗 祆序的 想迄求 历史 哥 ” 口 理
甘 肃省 武 山县 马 力 中学 李 纯 明
我们 建 设 的社 会 主义 和谐 社 会 , 该是 民主 、 治 、 应 法
具体 方 案 为 :五 亩之 宅 , “ 树之 以桑 , 五十 者 可 以衣 帛矣 。
达至 和谐 。 无 来 老庄 把 “ 甘
心时代形成的经典和谐社会思想 ,对中国古代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视野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审视
和谐社会视野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审视
和谐社会视野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审视
一、理论价值
1、理论的明晰: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理论的框架、内容以及相关的思想概念已经得到较为明晰的定位。
2、灵活的管理: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不仅要有良好的实践理论,还要善于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以灵活的管理方式维护和谐社会环境。
3、更新的视角: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在时代发展规律中寻求有效发挥作用的新思路。
二、教育价值
1、增强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我们认知、体会和参与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拥有共同的意识形态,以梦想和谐的梦想。
2、提高观念: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应当是提高人们的观念,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的文化信仰力度。
3、加强社会责任感:要求我们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尊重,与他人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共处的环境。
三、社会价值
1、促进和谐: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我们尊重他人,建设和谐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属性,强调友好合作的理念,支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增强团结: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我们支持团结一致的思想,不断学习、汲取新知识,激发热情,加强共同进步同心协力,提高公众服务能力。
3.确立价值观念:要求我们努力建立一个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强调正义道德,坚持公平正义,提倡真善忍,积极响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
良好的伦理道德和公共文明行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探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探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使命,它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一项根本策略,也是社会管理能力及法治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途径。
为此,探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念及其实现方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果实现的重要举措。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是"自由平等、法治民主、公平正义、爱国协作、和谐友爱"。
这一价值观念紧握了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和谐社会的根本理念。
只有全面理解和贯彻落实这一价值观念,才能改善社会环境,营造出和谐融洽、自由平等、安定稳定、鼓励创新、融合发展的社会氛围。
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从完善社会制度入手。
政府应当加大对国民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支持,强化社会组织的依法维权能力,以便及时、有效地解决社会冲突和矛盾有效消除。
还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各步伐实施综合性改革,推动全民健康发展;健全法律法规。
这些具体举措就是把尊重个人权利、平等竞争、社会公正、全民获得、法治治理这些共同价值标准落实到实践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此外,要加强全民参与程度,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形成由体育、文化、社会支持和服务等多种基础设施所组成的和谐社会经济社会体系。
在这种体系下,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普及、文化文明的弘扬、社会安定的维护以及全民自由和平等参与的多样性,将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立足当下和面向将来、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综合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以公平正义和和谐友爱为基础,理应全面把握、细心落实,以期最终实现多元包容的和谐之家。
反思社会伦理构建和谐社会作效果
反思社会伦理构建和谐社会作效果反思社会伦理构建和谐社会的效果社会伦理是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等方面。
而构建和谐社会则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旨在实现社会的稳定、公平和共享。
本文将反思社会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所起到的作用及效果。
一、社会伦理与和谐社会的关系社会伦理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普遍认同并遵守的道德原则和准则。
它涵盖了道德观念、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方面,是人们相互交往和相互合作的基础。
和谐社会则是指人们在社会中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一种社会状态。
社会伦理与和谐社会密切相关,它们相互促进、相互渗透。
首先,社会伦理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只有在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够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
例如,尊重他人的权利、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等都是社会伦理的基本要求,只有当这些基本要求得到普遍遵守时,社会才能实现和谐。
其次,和谐社会需要社会伦理的引导。
社会伦理具有指导社会行为的功能,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规范和准则,帮助人们在社会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例如,公正、公平、诚信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观,它们在社会伦理中得到广泛认同和弘扬。
只有人们在行为中秉持这些价值观,才能够推动社会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
二、社会伦理构建和谐社会的效果社会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效果,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1. 促进社会稳定。
在社会伦理框架下,人们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利,减少犯罪和社会冲突的发生,从而增强社会的稳定性。
例如,当人们在道德观念上普遍强调尊重他人、不侵犯他人权益时,社会的和谐与安宁是可见的。
2. 增进社会公平。
社会伦理要求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秉持公正和公平的原则,不偏袒不公。
这有助于遏制贪腐现象,减少不公平现象的发生,让社会资源更加公平地分配。
只有在公平的环境下,人们才能够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益。
3. 加强社会共享。
社会伦理强调人们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促进了社会的互助共享。
论和谐社会视角下我国政治伦理的价值取向
论和谐社会视角下我国政治伦理的价值取向
郑志强
【期刊名称】《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在现代和谐社会视域下,我国政治伦理应定位于政治公共领域,服务于政治公共领域.我国现代政治伦理的价值取向,应定位于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的统一.【总页数】3页(P95-97)
【作者】郑志强
【作者单位】安徽铜陵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6
【相关文献】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的中国现代政治伦理建构研究 [J], 李璐;胡旭阳
2.价值取向视角下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变迁的阶段性特征研究 [J], 许文鑫
3.公共价值视角下我国分级诊疗服务价值取向 [J], 戴悦;李跃平
4.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价值取向 [J], 孙宇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新疆政治伦理构建研究 [J], 李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和谐社会的政治思考
和谐社会的政治思考2005年03月07日10:50 凤凰网文/郭飞熊「和谐社会」理念是中国古代崇尚「天地人和」的伟大传统和现代社会科学理论的一次成功嫁接,它本身便是执政者理论创新能力的一大见证。
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它首先是对过去盛行的斗争哲学的反拨。
按照官方的论述,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体认「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和社会的不断分化与重组」,接纳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和不同的利益诉求,重视解决贫富分化和分配不公等问题,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柔性处理利益纷争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为此着重强调,要及时合理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坚决依法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这就是说,在利益纷争中,政府应秉承「以人为本」精神,主要考量如何接纳民众的诉求,而非首先怀疑这种诉求是否将损及政府的颜面,或者怀疑其可能破坏「社会稳定」。
这一政策重心的重大调整反映了执政者的自信,背后的支撑乃是对现代社会阶层分化和利益诉求之清醒而恰如其分的判断。
一般地,对危机事件的处理方式,最能反映某种社会管理理念的深层本质。
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主张「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完善社会稳定的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这一陈述充满技术性,也是比较柔性的,与2004年中央对汉源事件等的柔性处理相呼应。
全国人大常委正在忙于制定「紧急状态法」,说明执政者的意图是通过成文法来处置极端事态,这一抉择符合法治精神的基本要求。
逐步走向多元和谐和谐社会的政治实质是多元和谐。
这多元,包括国家与民间分权划界,经济主体多元,文化多元,利益集团和政治集团多元。
在多元分立之中,社会不是通过强制统一思想,而是通过充分的公共辩论之后达成共识,通过意见协商、力量博弈和利益妥协,最后达成和谐相处,或者一致行动。
对现代和谐的务实认知和真诚追求,在下一代阶段,将导向对「多元化」的历史性顺应。
在宏观政策上,对多元化的顺应通过具有法律意义的形式展开。
它应表现为有序的政治「放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孔子极为推崇“中庸”精神,他说:“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概而言之,中庸之道主要内涵在两个方面:一是“中”,一是“和”“中”,不同于折衷主义、调和主义中的“中”,而是指“适度”、“适当”,即“无过无不及”。“和”,是指不同事物相互间比例协调、配合适当,从而达到总体上的和谐状态,即寻求对立面的统一,差异中的一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观无疑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坚持集体主义原则,贯彻“五爱”精神的政治价值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施政者对多种政治价值观不能一味追求大一统,而应该通过引导的方式获得绝大多数人的认同,确保主体政治价值观的稳固。施政者应坚持“中庸之道”,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对于消解政治价值观的冲突,引导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树立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总之,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就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因素处于一种比例协调、配合恰当的状态。
(四)为民的政治诉求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即要求统治者实现“仁者爱人”,对民众要以儒家的道德理想来熏陶影响,即“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使他们思想纯朴,民俗和顺。对己要为政清廉,“修己以安百姓”,充分认识到“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苟子·王制》)的道理。可见,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要求执政者以“仁”为本,以“爱民”为指向,在宽厚仁爱的道德情感中进行合理、合法地统治,从而获得民众的支持,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
(三)中庸的政治思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各种利益群体相继涌现,各种政治诉求接踵而至。协调和处理好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必须要有宽容的政治思想,在坚持主流的基础上,要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允许不同人群的不同行为方式。对此,有必要借鉴中国传统伦理中的“中庸”思想,在适度中融合、在协调中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的实现。
“克己”就是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克制自己不恰当的欲望,自觉追求仁德。一方面是自觉学习,即“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颜渊》)。即用“礼”约束行为,从而使个体行为不背离正道。另一方面就是自我修行,即达致“克(好胜)、伐(自夸)、怨(怨恨)、欲(贪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观,归根结底是建构在个人的思想观念更新之上,需要个体的自我完善、道德修养的提升。而且,从精神层面看,整个社会就是由个体思想汇聚而成。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个体私欲有所膨胀,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不断显现。对此,就必须调整弱者和强者双方的心态,使其认识到任何个体的发展必须以他人的发展为基础,即“每一个人的自由当以他人的自由为限”,从而在自我克制、相互理解中获得稳定的人际、社会和谐。
三结语
社会和谐是中国传统伦理追寻的重要价值目标,“以人为本”政治理念贯穿其中,它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存在共性。而前者从多个角度提供了和谐社会构建的伦理思想基础和方法论指导,它和现阶段的和谐社会建设也存在一致性。因此,综合一体、有机统一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精华将对这种政治价值观的形成从心理和制度两个层面起到了基础性的促进作用。
(二)合法的政治制度
政治合法性主要是指政治权威得到人民的广认同、信仰、忠诚和服从,并通过特定时空条件下当的决策及政策实施来塑造政治秩序和适应环境化,保持政治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所以,不论古今中外,合法性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等同于政治治理的合理性存在。而这种合法性、合理性的关键就在于统治者的地位获得承认,外在表现就是社会政治秩序稳定、生活和谐,内在要求就是要建构一套符合民众利益、能够实现有效治理的政治制度。
一般而言,政治秩序是指社会各种政治行为体依据法律制度和政治规范开展政治实践的过程,即政治行为体对法律和政治规范进行贯彻、实施和维护的过程,因而它反映的是一种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系统模式。它的运行过程要求制度性、稳定性,其背后的政治结构则需要均衡性,表现出来的人们政治行为要有规则性。从历史来看,中国现代化的启动,与中国知识分子运用西方先进文化理念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新的文化观念与文化秩序,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的政治秩序的不断循环往复、渐次呈螺旋式的发展过程相一致。l2当前,中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国家,政治秩序的构成同样需要对传统予以批判性继承。因此,建构和谐社会的政治秩序,一方面要引进西方国家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成员政治意识扩大的同步,疏通各种政治参与渠道和沟通渠道,满足众多社会成员日益扩大的政治参与热情。另一方面,要着眼中国实际,努力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缩小贫富差距、遏制****现象,以社会各领域的公正制度维护政治大系统的稳定。
这种“爱民”精神恰是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内涵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他的宗旨也是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取得任何发展进步、共产党要实现任何治理目标,都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对此,******指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爱民”思想的现代演绎,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Hale Waihona Puke 在中国古代,帝王治国都是以维持王道作为中心诉求,追求王道政治的实现,其中就要包括一套具备合法性的政治制度。此外,还有一些教化世道人心的理论方法和政治手段,以此教化民性,扬善惩恶,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良善的实现,促成对统治者的信仰和忠诚。孔子所言“正名”,就是要确认统治者的正确名份,使民众认识到其统治的合法性所在在施政方法上,孔子一贯主张对人民要实施道德的教化,反对“不教而杀”;主张“胜残去杀”,“宽以待人”,“恭宽信敏惠”等等。同时,孟子也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就要求施政者对民众和臣属要有宽厚仁爱之心,而这种“仁政”的实施就是以维护政治合法性的需要为出发点的。现阶段的“以德治国”同样昭示了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统治者要坚持“德治”,强化道德感化和道德引导的作用。同时,要对政治权威的政治行为施以合理、有效制约,即统治者就不能为所欲为,而须受到法律、制度的制约,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成员与政治体系的归属感,使其自主自愿地为政治体系正常运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支援。
(一)稳定的政治秩序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要求以“礼”为手段维护社会政治秩序,即以“礼”构筑一套由传统习俗演化而来的规范制度。当前的和谐社会构建不论是对法治建设的重视,还是对德治理念的复兴,都是在强调秩序的作用。此外,“礼”以深层次思想约束的方式,控制人的私欲和行为,从而在社会关系的和谐建构中达到了思想引导和制度保障的双重效果。
在人际关系中倡导“忠恕之道”,即要达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正反两方面的结合。其核心思想就是要在社会关系的互动中讲究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一方面,在社会关系中要确证自身的地位和身份。其根本特征就是要求相关各方必须在彼此行为的互动中调整自身行为取向,在遵循“应然”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形成对他人的自觉和责任。另一方面,要在处理相互关系时坚持互为观照的理念。就是用人格平等的精神超越现实中严格的等级界限,使不同阶级和阶层都能在人格平等的平台上,实现心意感通、情感互动。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公有制的存在,人与人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人际间的和谐具备稳定的所有制基础。同时,在共产主义信念和社会主义道德调整下的社会关系应该是一致的、和谐的。冲突的存在仅在于局部利益、主观情感的不统一。
因此,处理此类矛盾必须坚持换位思考、利益观照的精神,运用“忠恕之道”解决问题。以“克己”和“忠恕”之道,可以为和谐社会政治价值观的构建奠定个体上的支撑。
二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观
政治价值观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世界的看法,包括社会成员看待、评价某种政治系统及其政治活动的标准,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选择标准。在某种政治文化影响下,社会成员在总体上都存在一种基本一致的政治价值观念,它直接影响着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信念、信仰和态度”。建构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观,就需要从政治秩序、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和政治诉求四个方面着手。秉承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和”之理念,以“礼”治国,将“德治”、“仁政”、“忠恕”、“中庸”的价值原则和行为方式应用于社会各类关系的处理之中,将是促成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政治路径。
在当前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将传统伦理思想中克己复礼、德治仁政、中庸平和等观念应用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十分必要。这不仅有助于社会个体的修身养性,而且可以成为执政者兴国安邦之道。
一中国传统伦理的“和”之思想
“和”作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它强调基于思想观念、普遍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和谐”,即社会、思想、政治诸多领域的争端消弥,社会各阶层的融洽和睦。在这里,“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而且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即伦理学家理想中的社会至少是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子贡评价孔子说:“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论语·子张》)。这里的“动之斯和”,就是能让公众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对于“和”之思想的应用,传统伦理是从个体的“克己”、人际的“忠恕”两个层次为“人”设计一种和谐状态,最终促成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