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29f7ff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e.png)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相辅相成,他们共同构建了中国的精神家园。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守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5,000年的积淀,包括孔孟之道、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以及中医药等多方面。
这些文化传统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
在现代工业发展迅速的今天,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促进道德文明和文化自信,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守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凝聚的核心价值观,体现着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意志选择,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培养人们的尊重和爱国情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和价值导向。
二、以传统文化为依托解决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不仅需要传递和发扬好的文化和传统,还需要利用好传统文化,解决面临的问题。
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精髓,以及中国古代文献的丰富性,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路和思想,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和生态保护等方面。
例如,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传统文化教育中强调的天人合一和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是当今环保理念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基础和精神支撑,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知文化者论道,行文化者从政文化对于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应该注重文化素养的提高,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积极践行。
如今,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都在不断创新,因此我们需要始终保持文化自信,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具备丰富文化素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亟需做好的文化建设和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中国文化强国的基础和动力。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当代价值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当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c5526e0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1.png)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当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融汇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这些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当代价值不仅对于中国人民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对全人类具有深远影响的。
以下是我对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当代价值的一些思考。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与相互尊重的价值观。
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相互尊重。
今天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和谐相处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通过尊重他人,才能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关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和社会的纽带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深入人心,强调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单位。
家庭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尊重长辈、孝敬父母是家庭和社会的传统美德。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对家庭价值的追求依然存在,这种家庭观念的传承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
再次,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教育。
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提出了一个完整的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理念。
这种个人修养的理念,对于培养优秀公民和塑造健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社会,个人精神修养和道德教育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注重个人品德和自我修养,才能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继承与创新的平衡。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文学、思想等领域有着丰富的传统,但传统文化并不是僵化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
这个平衡兼容了民族的创造性与继承性,使得中华文化能够长盛不衰。
这个平衡对于当代社会也非常重要,我们需要继承传统,保留文化基因,但也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当代价值是多方面的,包括和谐与相互尊重的价值观、家庭和社会的纽带作用、个人修养和道德教育以及继承与创新的平衡等。
这些价值观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议论文4篇
![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议论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a50e0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9.png)
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议论文4篇在各领域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
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议论文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议论文4篇1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传数千载,是德育工作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
其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在自身的繁衍、兴衰、发展中所形成的带有跨时代性的诸中美好情操和品德的统称。
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周易》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强不息”的思想。
《老子三十三章》说“自胜者强”。
自强是支持着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
自强的规范要求自信,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充分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
自信的人才能自主,才不对别人抱有幻想,往往是缺乏自信的人。
信心就是力量,力量来源于信心。
人因为失去信心而自我委缩,人也因怀有信心而自立自强。
怀有自信心的人,才会坚持自主意见,坚持对自身潜力的开发。
自强规范依赖自信心的支持,自信心是自强规范的必备要素。
自强规范必然要求自勉,自己勉励自己,自己鼓舞自己。
也就是凝发自己的积极性,自己作为自己的动力源,自己开动自己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议论文4篇2阳春三月,春风和煦,万木吐绿,百花盛开,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个季节的我们,也特别的活泼好动。
然而,我们在活泼好动之余,有没有考虑过这么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的言谈举止,文明了吗?礼貌了吗?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文明礼貌也无处不在,它像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像阵阵微风,吹进人们的心田。
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团结友爱,尊敬师长,文明之花常开放在我们美丽的校园。
但是在我们的校园中还存在着许多不文明现象。
譬如,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与我们美丽校园极不和谐的白色垃圾,总能听到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总能目睹到同学之间不该发生的指责与大骂的“唇枪舌战”。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篇)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d236a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3.png)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可爱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中国传统文化论文(较新3篇),仅供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篇一1、以辩证的思维去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一切东西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好的一面应当吸收,而坏的一面则应抛弃。
但是由于每件事物,每个人,每种理论都有这种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每件事物,每个人,每种理论差不多既是好的,又是坏的。
传统文化本身具有精华与糟粕两重性的特点,我们需要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
(2)中国传统文化既然是一种传统,它就须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实现现代化,否则,它就不能得到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根据传统文化本身固有的精神,使那些可以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部分,能够更好地发展,并尽量吸取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来弥补传统文化中不足的一部分,使其发展得更加完善。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存在两重性,致使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既有丰富发展,又有消解异化。
所以,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既肯定又否定,以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它;另一方面,马克思理论也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
只有在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才能促进自身的完善,实现马克思的创新与发展,成为适合中国的马克思。
2、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崛起。
这种崛起,也必然要求让我们中国特色的文化给多样化的世界文明注入活力。
文化的崛起,不仅仅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
推进马克思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并吸收和借鉴其他一切文化的优秀成果,以构建出中国特色社会文化。
论文: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文: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139ad7ba25c52cc58ad6bebe.png)
70449 社会主义论文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个字为基本内容。
但是,短短的二十四个字,却是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和目标,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在当前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下,积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探析1、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渊源(1)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和兴旺发达。
中国传统文化中“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生动表达了国家富强,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繁荣的幸福场面。
“民为重,君为轻”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民主内涵则是当今民主建设的重要文化来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要求就是要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同社会,早在中国传统文化《礼记》中就有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人民和睦的和谐大同社会是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源泉。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平等,就是要实现人人平等的社会;公正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
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平处于公,公出于道”、“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则蕴含着的公正平等的文化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核心价值观(五篇范文)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核心价值观(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b44d3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9.png)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核心价值观(五篇范文)第一篇: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核心价值观戴木才提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的价值资源,既与我国优秀传统核心价值观相传承,为中华儿女所普遍认同和遵循,又与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相一致、与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相承接,充分展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民族性、传承性,充分展现其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持久魅力和独特风貌。
一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历程一个人的成败,一个家庭的兴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存亡,无不与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
历史一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核心价值观,因为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思想上和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治国安邦的精神之魂。
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旗帜。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尤其是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的生存、延续和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思想文化根基,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价值观和优秀道德精神。
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价值观,紧紧地与培育中华儿女的优秀道德精神联系在一起,贯穿到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各个方面。
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视个人道德品质的锤炼,重视道德规范的践行,重视整体利益价值的追求,既是中华儿女安身立命、为人处事、事业成就的价值标准和品德基础,又是中华民族进步、社会发展、国家稳定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支柱,她陶冶出一代代志士仁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文明、进步。
其中,“三纲五常”和名教观念是核心范畴,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价值观。
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所谓名教观念,即把符合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价值追求、道德规范等立为名分,定为名目,号为名节,制为功名,用它对百姓进行教化,称为“以名为教”,其内容主要是“三纲五常”。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文10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d99324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a.png)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文10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文精选10篇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文篇1自古代开始,儒家文明的发扬,四大发明的出现,中国进入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数不尽却触摸得到的传统文化。
我十分庆幸自己生长在济宁,这个拥有无数称号的城市。
水泊梁山在此地发扬,运河之水在这里滚滚流淌,孟子。
孔子等文学巨人从此地拔地而起,走向辉煌。
身在“运河之都,礼仪之邦”的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空气之弥漫着的书香之气,儒雅之风。
课堂里,朗朗读书声围绕儒家经典——《论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走廊里,不打闹、不奔跑,同学之间小声谈论问题。
见到老师向老师问好,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平等,当同学犯了错误,会主动诚恳地向老师道歉,而老师也并不责怪,用知识的力量解决,道理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餐厅里,儒雅、文明就餐时我们的约定。
向餐厅老师道谢,不大声讲话、说笑,吃饭时吃多少要多少,不能剩太多饭菜,吃完饭还要擦净桌面,做到来时去时的环境完全一致。
文明做人、文明就餐应在所有人心中。
但,即使是这样美丽的地方,也有些文化已被人淡忘,就要消失不见。
从前那美丽的书法在中国新一代人的手中成了弯曲爬动的“小虫子”,再没有了古时的飘飘洒洒;流淌了千年的运河,也被人们随手扔掉垃圾和随意破坏而严重污染,没有了昔日的光辉,变得破烂不堪;令外国人仰慕三尺的茶道,也被人渐渐淡忘。
反而外国饮料被追求潮流的人们握在手中,人们不再静心品茶,而是握着可口可乐、咖啡、奶茶等饮品。
因为科技的发达,人们追求潮流的欲望,文化,变得黯淡。
潮流与文化,更多人选择了前者。
还好,近年来,人们终于醒悟,重新拾起文化有多么重要。
更多人去学习书法,锻炼自己的心境;古老的运河在众人的努力保护下充实辉煌;人们又开始品茶下棋,培养自己的“宁静致远”。
24字核心价值观议论文
![24字核心价值观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0aaf52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f.png)
24字核心价值观议论文24字核心价值观议论文1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八万里长城撼为天人。
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册,每一页无不闪烁着爱国主义的灿烂光辉。
中华民族的爱国志士不畏强权压迫,不畏虎豹豺狼。
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为了人民的自由和幸福,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
爱国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力量。
同时,爱国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事迹层出不穷,英雄人物群星灿烂。
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壮志;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实践;更有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千古佳句。
君不见,饮尽古老神秘的黄河水倾吐出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君不见,经历改革开放的新中国撞撞高楼拔地而起;君不见,中华千年飞天梦已梦想成真;君不见,蛟龙潜水七千米创造中国新深度;君不见,那鲜艳的五星红旗涂遍了整个雅典奥运;君不见,那遥远的东方正月红星冉冉升起。
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
党的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短短二十四个字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中国的未来是由我们新一代用智慧和汗水铸造的。
青年者,国之魂也。
我们是中华民族历经艰辛却始终屹立的精神支柱,是华夏儿女遭遇逆境却毫不退缩的活力之源。
花季的我们朝气蓬勃,年少的我们英勇无畏。
我们要用最坚韧最锋利的武器——知识,武装自己,积极响应党的号召。
立大志方有恒力;练实功才能致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何其伟大的奋斗目标,是何等恢弘的壮阔事业。
在波涛滚滚的历史洪流中,怀揣青春梦想的广大青年,在中流击水,在浪尖弄潮。
让青春梦与中国梦交相辉映。
为美丽的中国梦添上最绚烂的一笔。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开创中国美好未来!24字核心价值观议论文2康德曾经说过:“世界上能使人惊奇和敬畏的有两样东西:一个是头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论中国传统道德的当代价值
![论中国传统道德的当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3123c69d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c.png)
论中国传统道德的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道德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传统道德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包括儒家、道家和佛家等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孝顺、忠诚、诚信、仁爱等美德。
首先,中国传统道德强调家庭价值观念和亲情关系。
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强调对父母及长辈的尊重和照顾。
这种价值观可以帮助人们维系良好的家庭关系,培养亲情,增进家庭和睦。
在当今社会,面临高速发展和现代化带来的挑战时,传统的家庭观念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和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中国传统道德注重个人修养和自律。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约束,追求内在的完善和健康的心态。
在当代社会,面对诸多诱惑和挑战,个人品德的塑造和自我管理对于维护社会和谐、促进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中国传统道德强调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佛家的舍己为人等价值观,都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和贡献精神。
在当代社会,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挑战,秉持这种价值观可以让人们更加关注社会公益事业,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传统道德也需要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进行更新和适应。
传统道德并非僵化的规范,而是应该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不断演进和发展。
重塑中国传统道德的当代价值,需要我们在传承传统的同时,融入现代社会的需求和特点,使其更具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总之,中国传统道德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可以引导个人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也需要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精选12)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精选12)](https://img.taocdn.com/s3/m/da3597c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6.png)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字(精选12)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积淀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追求的集合。
它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内容,如哲学思想、文化艺术、礼制制度等。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它对我们的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
中国哲学思想起源于战国时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对中国社会的道德伦理、社会关系、个人行为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孝道、礼仪等,这些价值观成为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道家思想追求无为而治、自然和谐,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宁静与安宁。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对战争与争斗提出了质疑,促进了社会和平与和谐。
这些哲学思想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和精神指导。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以文化艺术为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的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独具特色,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画以写意、隐喻的手法表现万物,追求气韵生动、意境深远。
中国音乐注重表现情感与审美,以中国传统乐器为基础,创造出独特的音乐美感。
中国舞蹈注重身体的柔美与力量,以舞姿、动作、配乐等元素传达情感和意境。
这些文化艺术形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满足。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包含着丰富多样的礼制制度。
中国的礼制制度起源于古代,经过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礼仪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准则,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和言谈举止,传达了尊重和谦虚的价值观。
而这样的价值观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被广泛接受,并对社会秩序和个人品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尊老敬老、重男轻女、团结友爱等观念都扎根于中国文化的礼制制度中,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b3678d6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33.png)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仁义作为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要义,对忠孝、智勇、诚信、廉耻、勤俭等其他伦理价值规范具有统领作用。
中国自殷商灭亡,大多数历史时期没有全国统一信奉的国教,而仁义既是基本伦理规范,又发挥着统一思想的功能,是整个国家的核心价值。
但中国传统价值又不限于仁义,其在仁义基础上由内心而行为、由个人而群体,形成了下列五组基本价值。
仁义与这五组基本价值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念。
孝与忠孝是以血缘亲亲之情界定个人和团体内在伦理属性、规范人际关系的价值准则,是人伦规范的核心。
在家庭领域,孝不仅是指子女对父母的孝敬,而且包括父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内容。
扩展到更大的社会空间,孝不仅是独爱其亲的私爱,还包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群体“博爱”。
忠在字形上,从中,从心,原指心态中正、立正纠错,作为道德概念,指为人正直、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后指对他人、对团体尽心任事不懈于责任,忠于国家、忠于职守。
忠是孝的进一步扩展,是建立在家的基础之上的社会群体认同与责任,但在古代君主集权体制下,特别是明王朝以后,忠和孝都被片面化,仅仅强调臣民对君主的愚忠,而节略了君主遵从仁义的天道。
在当代伦理价值体系中,基于国家对公民的保障,国家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法律共同体,公民对国家的忠诚源于政治法律责任,同时也源于伦理情感。
忠孝是相互维系的伦理价值规范,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是我们当代爱国、爱家的伦理基础。
没有忠孝,其他伦理价值都失去了养成的基础。
智而有勇智是整个伦理价值系统的智识支持,其内涵包括了对情感的理性控制,对行为的成本与功利的权衡、行为方式的技巧把握,其终极价值在于个人长远的、社会整体的利益最优化。
中国古代在个人、社会和国家层面都不同程度地推动智识的发展,在社会层面注重家庭教化,注重兴办学校,并把家庭教化、学校教育作为衡量地方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国家层面,设立选举制度,隋朝以后发展定型为以科举制为主体的考试选拔制度体系。
中国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
![中国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cb28689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6.png)
中国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度,积累了丰富而深远的文化传统。
在这个传统的背景下,人们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传统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孝道思想和礼仪观念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之一。
儒家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尊重,提倡“仁爱”、“忠诚”和“孝顺”的价值观念。
首先是“仁爱”,儒家认为人们应该对他人抱有仁爱之心,以和谐的态度对待他人。
其次是“忠诚”,儒家强调人们应该忠诚于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以及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忠诚。
最后是“孝顺”,孝道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儒家认为子女应该对父母充满敬意和孝顺之心,以及对长辈和前辈的尊重。
这些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孝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道强调尊重和服从父母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子女对养育之恩的回报。
孝道观念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血液中,无论是在家庭生活还是社会环境中,人们都将孝敬父母视为一种美德。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会帮助父母做家务,照顾他们的生活。
而在重要的场合,如父母的生日或者重大节日,人们会亲自回家探望父母,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孝敬之情。
孝道思想的传承不仅促进了家庭和谐,也对整个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的维护作用。
礼仪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注重礼仪的观念一直被视为是文明和教养的象征。
从古至今,中国人民都尊重礼仪,注重礼貌和尊严。
无论是在社交场合还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注重礼仪的规范。
在面对长辈和尊贵的人物时,人们会行首、行鞠或行礼来示尊。
而在交往过程中,人们也注重言谈举止的礼貌,以维护互相之间的尊严和和谐的关系。
礼仪观念的传承使得中国社会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平等,也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中获得了良好的形象。
总结来说,中国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以儒家思想、孝道思想和礼仪观念为代表,这些价值观念在中国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华传统议论文范文7篇
![中华传统议论文范文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8b160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9.png)
中华传统议论文范文7篇中华传统议论文范文精选篇1中华传统美德是流传了上千年的我国中华民族的一种具有很重大意义的文化,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发展以来其蕴含的优秀的素养与情感,对于身在现代社会的我们,也同样可以终身受益,我们需完好的继承与发展中华传统美德,这样不仅可以充实和完备自身,更可以使更多的人,更多的地方受到影响,来共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通过历史发展的帘,我们可以发现,在这悠悠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多少人、多少事都将我们的中华传统美德得到完全的体现,更有种升华。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孔子,他身为一代学师,不仅向人们传播仁礼思想,还将其精华传播到各地,让更多的人受到思想的熏陶与感悟。
法国的孟德斯鸠曾经说过:“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需要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美国的比彻曾经说过:“衡量一个人是高贵还是低贱,要看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而不是看他有多少财富。
”是啊,美德的确是世界上最美好、最值钱的东西。
那些人得到了这份财富,他们就应该受到我们的尊敬。
当然,在历史的演变中,很多的人和事虽然没有被人们永远地铭记,但他们却通过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其得到光大。
然而,身在现代,这个物欲横流的处处充满利益的社会中,我们早已忽视了美德的重要,已不自身内在修养的培养,而仅仅只满足于物质上的充实,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被祖祖辈辈流传了上千年,难道就要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断送吗,难道真的是我们缺乏学习的精神,或许,我们只是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其重要性,没有体会到其含有的精神上的满足。
关于价值观的思修论文
![关于价值观的思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fe16d7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b.png)
关于价值观的思修论文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判断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价值观的论文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价值观的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价值观的思修论文篇一《浅论价值观》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展迅速,但仍有一些违背道德的现象出现,人们的心态正发生着巨大变化,而价值观主导着一个人的活动,因此,深入了解与研究价值观是必要和有意义的。
文章就其定义及其与社会和个人的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价值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关于价值与价值观的定义价值从有商品交换的时候便有,它可以是珍珠,可以是贝壳,是人们用来作为交换的一种媒介,这时候人们对于价值便有了对比的概念。
然而具体到人身上,价值是人类对于自我发展的本质发现、创造与创新的要素本体,包括任意的物质形态,它代表的是人对周围事物的判断,这之中,有美丑,有新旧,当你希望得到一件物品之时,一般情况下你也有了对于它价值的判断,这正是体现在你对于该物品的需求度。
谈到美丑和对美丑的判断,就需要一个标准,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标准就来源于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判断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人的价值分为个人及对于社会的价值,个人的价值,即人生价值,是对于人生追求的一个尺度和标准,个人的价值如果正确发展并得以实现,则会促进整个社会价值的实现。
个人价值应有两个层次,一个是作为人本身存在的价值,包括尊严、自由与理想等,另一个是由其创造的价值,这对于社会价值是极其重要的。
可以想见,如果价值观歪曲,对于价值的标准的判断产生错位,则后果将不堪设想,社会也会因此而扭曲,因此,有必要正确理解正确的价值观,下文我将这种价值观称之为先进的价值观。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作文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a903857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3.png)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作文示例文章篇一:《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嘿,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咱们中国人那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观念,在现在这个到处都是新科技、新潮流的社会里,还有没有用呀?就拿“孝顺”来说吧!以前,孝顺那可是天大的事儿。
子女要对父母恭恭敬敬,言听计从。
现在呢?难道就不需要孝顺啦?当然不是!虽然形式可能变了,不再是那种唯唯诺诺的顺从,但关心父母、陪伴父母,这可永远不能变。
我就经常看到隔壁的大哥哥,一有空就陪他爷爷奶奶聊天,帮着做家务,这难道不是孝顺吗?再说说“诚信”。
老话说得好,“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过去的商人,靠的就是诚信才能把生意做大做强。
现在呢?要是一个商家不讲诚信,卖假货,骗顾客,那能长久吗?肯定不能啊!就像建房子,诚信就是那根基,根基不稳,房子能不塌吗?还有“勤劳”这个观念。
古代的农民伯伯们,每天起早贪黑地在田里劳作,才有了我们的粮食。
现在虽然有了很多机器帮忙,但勤劳就能致富的道理可没变。
我们班的小李同学,他家条件不太好,可他学习特别勤奋,每天最早到学校读书,回家还帮父母干活,这不就是勤劳的表现吗?他的成绩越来越好,大家都佩服他,这难道不是勤劳带来的收获吗?“团结”也是咱们的传统观念呀!古代打仗的时候,大家团结一心,才能打胜仗。
现在做什么事不需要团结呢?学校里的运动会,拔河比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赢呀!有人可能会说:“哎呀,那些传统观念都过时啦,不适合现在啦!”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没有孝顺,家庭还能和睦吗?如果没有诚信,社会还能有秩序吗?如果没有勤劳,能有美好的生活吗?如果没有团结,能战胜困难吗?咱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就像是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无论时代怎么变,它们的价值永远都在。
它们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让我们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不会迷失方向,不会忘记自己是谁。
所以呀,我们可不能把这些宝贝给丢了,要好好地传承下去,让它们在当今社会继续绽放光芒!示例文章篇二:《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嘿,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咱们中国人那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观念,在现在这个花花绿绿的社会里,还有没有用呢?就拿“孝”来说吧,这可是咱们传统观念里的大宝贝。
中国人传统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的作文
![中国人传统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a99935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1.png)
中国人传统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的作文
嘿,今天咱们来聊一聊中国人传统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哟,
可别小看了这个话题哦!
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可真是有点儿厉害,唉呦,传统啊,真是
一种独特的魅力呀!比如,尊重长辈,咦,这可是中国人的一贯传统。
以前大家都说长辈是可以哄着、照顾着,那不是谁都敢插嘴的事情,呀,如今虽然社会变了,但这个观念嘞,还是得保留着。
还有,对待家人的观念也是耐人寻味的哟。
中国人讲究双方互助
互利,不论是兄弟姐妹还是夫妻,都要心疼呀。
哎,特别是结婚以后,可得真心实意地对待对方。
家庭观念的传统一直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咦,社会再怎么变,这个观念哟,是咱们不能丢掉的!
唉,再说说中国人注重的孝顺观念吧。
在中国,孝顺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的底线。
年纪大了,怎样对待父母、祖父母,就看一个人的
品行了。
嗨,虽然现在有些孩子被洋文化熏陶得离经叛道,但是作为
中国人,这个观念还是得保持啊,唉!
不过就算有这么多的传统观念,也不能盲目固守嘛!现代社会发
展快,嘿,有些传统观念就需要与时俱进了。
比如,对待男女平等的
观念,现在可是越来越重要了。
当然,这不是说要丢掉传统的价值观,而是能够让大家更加开放、包容,实现两性之间的平等交流咯。
哎,
社会在进步,观念也要跟上哦!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这些传统观
念虽然在现代社会中有时需要进行一些改变,但是嘞,它们是构建我
们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呀!哟,让我们保留好传统观念的核心精神,
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地拥抱变化啊!。
论中国传统文化意蕴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论中国传统文化意蕴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1e7bcae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8.png)
论中国传统文化意蕴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深厚而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家园。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道德规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和道德指引。
本文将从儒家、道家、佛家等传统文化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意蕴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来谈谈儒家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儒家始终强调孝道、仁爱、礼义、忠信等传统美德,其中最核心的是仁爱和孝道。
仁者爱人,孝者爱亲。
仁爱和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价值观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仁爱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怀和友情之爱,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提倡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孝道则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重要内涵。
儒家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道家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以无为的态度做事”、“顺其自然”是他们的核心理论。
这种态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有相应的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和谐”、“平等”、“和睦”,这些观念与道家的“以无为的态度做事”、“顺其自然”是一脉相承的。
通过追求道家的理念,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意蕴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内在的统一。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不可分,相互补充和促进。
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启迪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和光大。
这也是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在中国社会得以良好传承的根本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
只有在强调传统文化的我们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当代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指导人们行为准则的标准之一。
传统文化优秀作文中的传统价值观
![传统文化优秀作文中的传统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b62121e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d.png)
传统文化优秀作文中的传统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中所蕴含的传统价值观一直以来都是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优秀的作文给予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启示,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篇优秀的传统文化作文,探讨其中所体现的传统价值观。
篇一:《踏雪寻梅》《踏雪寻梅》一文以踏雪寻梅的故事为主线,通过描写主人公坚持不懈地追求梅花的精神,表达了追求卓越、追求美好的价值观。
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往往室内取暖,而主人公却选择了踏雪前行,不畏严寒。
这种不怕艰难困苦、追求自我价值的精神正是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勇往直前的品质。
篇二:《月夜思家》《月夜思家》以一位离家打工的年轻人的心声为主线,通过对月亮的描写和对家乡的思念,呈现了家庭和睦、情感深厚的传统价值观。
文中描写了远离家乡的年轻人内心的孤寂和思乡之情,让读者深刻领悟到家庭的重要性和家人之间的关爱。
这种强调家庭情感和亲情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三:《诚实守信》《诚实守信》讲述了一个小孩在得到老师的信任之后,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诚实守信的品质。
这篇作文传递出了传统文化中重视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中,诚实守信的品质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个性和道德,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篇四:《知足常乐》《知足常乐》以一个寡妇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她乐观向上的心态展示了传统文化中的知足常乐的价值观。
寡妇虽然生活贫困,但她并不抱怨,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享受生活中的点滴幸福。
这种传统价值观告诉我们要学会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综上所述,优秀的传统文化作文包含了丰富的传统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指引我们走向美好未来的底气和力量。
我们应当从这些作文中主动汲取传统价值观的养分,将之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共同构建和谐进步的社会。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f1684f0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8.png)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价值观在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民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这些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人对人际关系、道德伦理、教育和社会秩序的理解和追求。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并分析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首先,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中国文化中,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尊重和孝顺父母被视为传统美德。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被看作是相互依存和互助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被认为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
此外,友情也被视为一种宝贵的情感纽带,朋友之间通常相互信任、支持和帮助。
这种强调人际关系的价值观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着人们要注重家庭和友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强调了道德伦理的重要性。
在中国文化中,道德被视为人们行为准则的基石。
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等概念被广泛传承和倡导。
仁者爱人,义者行义,礼者尊重他人。
这些道德准则教导人们要遵守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并追求公平正义。
在当代社会中,这些传统的道德伦理价值观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提醒着人们要做一个有道德良知的公民,秉持正义和善良的原则。
另外,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注重教育的重要性。
在中国文化中,教育被视为培养人才和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儒家思想中的“学而时习之”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不断的进修。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也体现了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这种注重教育的传统价值观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着人们要珍惜学习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最后,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强调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在中国文化中,社会秩序被视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基础。
儒家思想中的“君子和而不同”强调了在社会中保持秩序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同时,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也体现了对社会秩序的追求。
这种注重社会秩序的传统价值观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着人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关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论文
![关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d6ae248852458fb770b56c1.png)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特征道德至上,以伦理为中心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最高原则是伦理中心主义的原则。
伦理道德规范是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一切领域里的最高标准。
只有是善的才可能是真的和美的。
价值是以道德价值的形式存在的,重群体轻个体中国传统价值观强调人际交往中应自我尊重, 彼此尊重,互惠共赢。
以群体为本位。
以天下为己任。
,天人合一以先秦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明确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性与天道是相吻合的,人伦原则成为了天地万物的原则知行合一先秦儒家更多地是从伦理道德的要求出发, 重视行的意义重道轻术道即是超然于外在形体又存乎于外在形体的非物质的内在抽象的本质、规律、原则、道理、理性、人文、精神、理念以及本体等; 器即是形体外在具体表现出来的事实、现象、器物、工具、科技、行为、实践、物质以及功用等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主要探求的是人的心性及其主体伦理精神、行为规范, 素有道成而上, 艺成而下的传统。
这具体表现在重道轻器( 艺) , 重文轻技。
重视精神, 轻视物质: 即重视本体, 轻视功用。
以宗法为主导中国古代社会关系中, 血缘民族关系、宗法等级关系占着主导地位, 与此相适应的, 伦理道德原则就成为整个社会关系的中心原则。
家族之间家族成员之间复杂的关系, 必须靠严格的伦理道德规范来维持重义轻利先秦儒家强调内圣外王,注重存养修身与经世致用。
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理想蓝图是以家庭为本位的, 他们又将齐家的根本、实现仁和社会的理想落实在孝道之上, 认为孝德是一切仁德的基础和保障, 一个人在家中的孝行可以延伸拓展施于社会中形成由家至国,家国相连, 血脉相亲的目的, 形成中国人特有的凝聚力极强的家国观念, 即义利观念, 先秦儒家强调义利合一, 先义后利。
[ 2 ]家国一体家族的扩大就是国家, 君主就是这个扩大之家的家长在这种制度下, 等级、尊卑十分森严, 人与人之间有很强的隶属依附关系。
维系这种关系的最有效的手段, 就是延伸和强化伦理道德规范, 以此来进一步确立和巩固等级尊卑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特征
道德至上,以伦理为中心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最高原则是伦理中心主义的原则。
伦理道德规范是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一切领域里的最高标准。
只有是善的才可能是真的和美的。
价值是以道德价值的形式存在的,
重群体轻个体中国传统价值观强调人际交往中应自我尊重, 彼此尊重,互惠共赢。
以群体为本位。
以天下为己任。
,
天人合一以先秦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明确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性与天道是相吻合的,人伦原则成为了天地万物的原则
知行合一先秦儒家更多地是从伦理道德的要求出发, 重视行的意义
重道轻术道 即是超然于外在形体又存乎于外在形体的非物质的内在抽象的本质、规律、原则、道理、理性、人文、精神、理念以及本体等; 器 即是形体外在具体表现出来的事实、现象、器物、工具、科技、行为、实践、物质以及功用等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主要探求的是人的心性及其主体伦理精神、行为规范, 素有 道成而上, 艺成而下 的传统。
这具体表现在重 道 轻 器 ( 艺 ) , 重文轻技。
重视精神, 轻视物质: 即重视本体, 轻
视功用。
以宗法为主导中国古代社会关系中, 血缘民族关系、宗法等级关系占着主导地位, 与此相适应
的, 伦理道德原则就成为整个社会关系的中心原则。
家族之间家族成员之间复杂的关系, 必须靠严格的伦理道德规范来维持
重义轻利先秦儒家强调 内圣外王 ,注重存养修身与经世致用。
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
家的 理想蓝图是以家庭为本位的, 他们又将齐家的根本、实现仁和社会的理想落实在孝道之上, 认为孝德是一切仁德的基础和保障, 一个人在家中的孝行可以延伸拓展施于社会中 形成由家至国,家国相连, 血脉相亲的目的, 形成中国人特有的凝聚力极强的家国观念 , 即义利观念, 先秦儒家强调义利合一, 先义后利。
[ 2 ]
家国一体家族的扩大就是国家, 君主就是这个扩大之家的家长在这种制度下, 等级、
尊卑十分森严, 人与人之间有很强的隶属依附关系。
维系这种关系的最有效的手段, 就是延伸和强化伦理道德规范, 以此来进一步确立和巩固等级尊卑关系。
法律约束在中国封建社会中, 伦理道德规范实际上具有法律的效力, 违背了三纲五常, 也就是触犯了法律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形成
地理条件
中华民族生长于东临太平洋,西临高山戈壁,南濒印度洋,北临大漠与原始森林,西南有青藏高原,的封闭环境中,与其他文明中心隔绝或距离较远,古代简陋的交通工具无法打通外部的联系,导致中国古代文明封闭。
而平原广阔,土质肥沃,河流众多,人口密集的环境,有利于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经营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生活,却不利于发展一种开放性的商品经济。
故中国社会千年如一日地保持着古老的生产形式、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其影响在于。
1.内向性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
2.由于对外界的无知而形成自我中心、自我为大的观念,表现了一种自居于世界中心的文化心理。
3.人们由于地域封闭而很少流徒, 长期居住在一块土地上, 形成了和诣的观念、重家族的观念和求稳定的心态。
4.由于地理阻隔, 不能与外部世界的文明作比较,也就无竞争观念。
宗法关系
中国封建社会是宗法制的封建社会。
因为中国历史的发展不是以奴隶制的国家去取代由氏族血缘纽带联系辉来的宗法社会, 而是由家族走向国家, 以血缘纽带维系奴隶制度,氏族社会的解体在我国完成得很不充分, 因而氏族社会的宗法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残余大量积淀下来,与血缘关系相适应的以孝悌为核心的伦理观念就发展起来, 伦理原则成为价值观的中心原则。
祖先崇拜是血缘宗法关系的精神支柱, 表现在价值观匕就是形成向后看的心理定势. 由于君臣隶属关系同时也是血缘上的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因此孝族长也就是孝天子, 于是“忠君”作为一种伦理规范而成为臣( 民) 的最高义务由于血缘宗法制强调宗族整体的利益, 要求宗族内每一成员都必须服从宗族整体的规范和需要表现在价值观_L就必然是重群
体轻个体. 群体利益高于一切, 个体因而淹没在群体之中。
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与自然联系密切,培育出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关系。
因此,人们安于既定的一切,满足于存在的合理性,根本不想去探究存在的不合理性,滋生恒久意识,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永恒的,产生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而且中国历来是“以农立国”的。
表现在价值观上, 于是就有“重本抑末”、“重农抑商”的意识,此外,农民们总是依赖宗族和群体的力量, 以免于倾家荡产, 家破人亡。
生产的组织形式也加强了农民对宗族群体的依赖,。
这种群体意识同时又与孝悟观念、忠君观念相联系, 是宗法社会的一个精神支柱。
政治结构
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以分散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经济基础,根本制度是以父系家长为中心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原则的宗法制度,家长宗法制的政治体制, 也把人们对祖先的崇拜、对长辈的孝道对家长的服从, 转移到对君主的崇拜、忠顺和服从,也就将孝悌延伸为忠君。
秦汉以后,宗法制基础红的官僚制政治结构的建立,束缚了人们的价值观,
1.世卿世禄和官僚制度与宗法制有密切联系, 因此要求强化血缘家族纽带, 强化孝娣观念,
这样就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伦理中心主义原则。
2.世卿世禄和官僚制度的宗法尊卑和森严官阶, 要求有严格的等级观念与之相适应, 每
个人的尊卑贵贱, 都由他的等级地位所决定, 不允许超越名份。
3.秦汉以后, 儒生士大夫被任用, 参与政事, 成为官僚的后备军, 由士而仕的途径经察举
、征辟发展为科举制, 这种“学而优则仕”的政治制度,‘产生了尊学而鄙器、鄙技、鄙稼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
4.君权至上的特征造就了唯上是从、逆来顺受的大一统观念、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趋善求治的伦理型、政治型文化,它对人们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影响。
1.中国传统文化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以儒家伦理中心主义为出发点,
2.中国传统文化又是一种政治型文化, 文化的政治意识给人们的价值观以深刻的影响。
3.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个人的修身、趋善, 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目标
4.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重整体、轻分析的特点,重群体、轻个体的特点
5.重人伦而轻自然, 不追求科学知识体系之真, 表现在价值观上, 就是以伦理原则为中心,
用道德评价代替科学知识, 用价值判断代替事实判断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以儒家价值观为主导的中国传统价值观是一种道德型的价值观。
以 仁义 道德规范作为
价值标准来进行取舍。
这种道德型的价值观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1.由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为及服从群体的精神, 培育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历史上培养了一批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而牺牲自我的仁人志士。
2.因重视道德的力量、强调群体价值的观念。
中国文化成为世界上惟一一支没有中断的
古老文化。
同时支撑起民族的宏伟大厦,长期保持国家的统一、稳定
3.并且这种重视人的精神世界, 崇尚人的道德理想,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物
化主义, 化育了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
二.消极影响
由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是建立在家族血缘根基上的家国一体的伦理体系,与近代及现代化之间具有一定矛盾,这种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由于片面重视道德精神的涵养及道德践履,一方面忽视了物质方面的发展,即对自然知识重视不够,另一方面, 当道德不足以从正面调节人际关系来保证社会的稳定时, 便采取了人治。
没有法律的约束, 人治就导向了腐败,
2.“事本禁末”、“重德轻智”的价值取向,严重束缚商品经济的生长发育,阻碍社会变革。
3.中和、整体、直觉的思维心理,造成了竞争观念的淡泊和逻辑性、精确性思维方式的缺乏。
4.重群体轻个体及重义轻利的不良后果就是压制了主体个性的发展。
个人的力量消融在虚幻的群体之中, 被虚幻的群体力量所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