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对白血病细胞糖基转移酶表达的影响及对细胞的抑制作用

合集下载

壳糖胺又名壳聚糖

壳糖胺又名壳聚糖

壳糖胺又名‎壳聚糖,,是一种可食‎性动物纤维‎。

被称之为生‎命第六要素‎,是最令人激‎动的生物功‎能材料,壳糖胺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能溶于某些‎有机酸,特别是在医‎药卫生、食品保健方‎面价值非常‎巨大,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防癌抗癌、抗自由基、清除体内毒‎素等功能。

与人体有良‎好的亲和性‎。

是现代病、常见病的克‎星。

临床验证它‎对人体有七‎大功能。

一、强化免疫功‎能、防癌抗癌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体衰老和‎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生都‎是自由基引‎起的。

在生命过程‎中,氧与食物反‎应给人体提‎供能量,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大量‎自由基产生‎。

在健康的机‎体中,自由基的产‎生和消耗是‎平衡的。

但是,如果一些致‎癌物一类的‎毒素进入人‎体,就会造成自‎由基多余或‎溢出,这些多余的‎高能自由基‎就会攻击正‎常细胞,造成DNA‎分子降解、缺失,从而破坏 DNA上携‎带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的‎错误翻译导‎致细胞突变‎,最终形成癌‎。

从壳糖胺的‎结构和组成‎可以看到,壳糖胺的【氨基】在邻位【羟基】的作用下,具有很高的‎活性,介入人体可‎极大地清除‎活性致癌自‎由基,转移致癌自‎由基对D N‎A正常细胞‎的攻击,从根本上降‎低D NA突‎变的概率,达到防癌的‎目的。

1、抑制或延缓‎癌细胞转移‎一般认为,壳糖胺抑制‎肿瘤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壳糖胺‎为弱碱性动‎物纤维素,可以提高人‎体pH 值,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最‎为活跃的水‎平,增加杀伤癌‎细胞的能力‎。

二是癌细胞‎在血管转移‎时一般经过‎血管,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有‎一种接著因‎子,癌细胞和接‎著因子附着‎结合才能进‎入血管,再和血液接‎著因子结合‎而移动,然后与其它‎部位接著因‎子结合、粘附形成癌‎栓成为转移‎灶。

壳糖胺对转‎移载体具有‎强烈地吸附‎作用,使癌细胞找‎不到血管细‎胞表面接著‎因子,从而达到抑‎制或延缓癌‎细胞转移的‎效果。

壳糖胺还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壳糖胺作为‎细菌多糖的‎类似物,能刺激巨噬‎细胞活化,产生如下反‎应:促进其吞噬‎能力,增强抗原呈‎现能力,并增强其在‎其它免疫系‎统免疫抗体‎的生成,从而实现机‎体对各种细‎胞的调节,显示抗癌作‎用。

壳聚糖酶降解机制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壳聚糖酶降解机制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壳聚糖酶降解机制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壳聚糖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酶类。

它有着广泛的降解机制和多样化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壳聚糖酶的降解机制,并介绍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壳聚糖是一种多糖类物质,来源于壳类动物的外壳,如虾、蟹等。

由于其生物相容性好、生物降解性强等特点,壳聚糖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壳聚糖酶就是一类能够分解壳聚糖的酶,其降解机制十分重要。

壳聚糖酶的降解机制包括酶的特异性识别和酶促反应两个方面。

首先,壳聚糖酶通过特异性识别壳聚糖链的特定结构来进行降解。

壳聚糖链主要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葡萄糖两种单糖单元组成,通过1-4型连接结构相连。

壳聚糖酶能够通过其活性位点上的特定氨基酸残基与壳聚糖链上的特定结构结合,从而实现特异性识别。

其次,壳聚糖酶通过酶促反应来降解壳聚糖。

酶促反应通常包括两个步骤:切割和释放。

在切割步骤中,壳聚糖酶作为一个催化剂,将酶和底物反应在一起,产生临时的酶底物复合物。

在释放步骤中,酶底物复合物进一步分解,生成水和新的底物。

通过这个酶促反应,壳聚糖酶能够将长链的壳聚糖分解成较短的壳聚糖片段或单糖单元。

壳聚糖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壳聚糖酶在药物传输和控释系统中的应用。

由于壳聚糖的生物降解性和药物识别能力,壳聚糖酶被广泛应用于制备药物控释系统。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将药物包裹在壳聚糖微球中,并利用壳聚糖酶在体内逐渐降解微球来实现药物的控释。

其次,壳聚糖酶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的应用。

壳聚糖酶可以用于制备壳聚糖基质,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例如,在骨组织工程中,壳聚糖酶可以用于降解壳聚糖基质,释放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从而促进骨再生。

此外,壳聚糖酶还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和生物分析中。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壳聚糖酶特异性识别壳聚糖的特性,开发出用于检测壳聚糖含量的生物传感器。

同时,壳聚糖酶还可以用于生物分析,如壳聚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壳聚糖

壳聚糖

壳聚糖壳聚糖(chitosan)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自1859年,法国人Rouget首先得到壳聚糖后,这种天然高分子的生物官能性和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水处理、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针对患者,壳聚糖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已有研究报告。

分子式:C56H103N9O39分子量:1526.4539简介壳聚糖是甲壳质经脱乙酰反应后的产品,脱乙酰基程度(D.D)决定了大分子链上胺基(NH2)含量的多少,而且D.D增加,由于胺基质子化而使壳聚糖在稀酸溶液中带电基团增多,聚电解质电荷密度增加,其结果必将导致其结构,性质和性能上的变化,至今壳聚糖稀溶液性质方面的研究都忽略了D.D值对方程的影响。

壳聚糖是以甲壳质为原料,再经提炼而成,不溶于水,能溶于稀酸,能被人体吸收。

壳聚糖是甲壳质的一级衍生物。

其化学结构为带阳离子的高分子碱性多糖聚合物,并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能和生物活化功能。

近年来国内外的报导主要集中在吸附和絮凝方面。

也有报道表明,壳聚糖是一种很好的污泥调理剂,将其用于活性污泥法废水处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活性污泥菌胶团,并能提高处理效率。

但研究其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其强化生物作用的机理,国内外均未见有报导。

在甲壳素分子中,因其内外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有序的大分子结构.溶解性能很差,这限制了它在许多方面的应用,而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处理的产物一壳聚糖,却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大量游离氨的存在,溶解性能大大改观,具有一些独特的物化性质及生理功能,在农业、医药、食品、化妆品、环保诸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物性数据1. 性状:白色无定形透明物质,无味无臭。

2. 密度(g/mL,25℃):未确定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未确定4. 熔点(ºC):未确定5. 沸点(ºC,常压):未确定6. 沸点(ºC,5.2kPa):未确定7. 折射率:未确定8. 闪点(ºC):未确定9. 比旋光度(º):未确定10.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未确定11. 蒸气压(kPa,20ºC):未确定12. 饱和蒸气压(kPa,60ºC):未确定13. 燃烧热(KJ/mol):未确定14. 临界温度(ºC):未确定15. 临界压力(KPa):未确定16.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未确定17. 爆炸上限(%,V/V):未确定18. 爆炸下限(%,V/V):未确定19. 溶解性:溶于PH<6.5的稀酸,不溶于水和碱溶液.主要用途1.主要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种子、日用化工、工业废水处理等行业。

壳聚糖酶

壳聚糖酶

微生物壳聚糖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几丁质(chitin)又名甲壳素、甲壳质,是N-乙酰-D-葡萄糖胺以β-1,4-糖苷键相连而成,是地球上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壳聚糖(chitosan)为几丁质脱乙酰化后的产物,是一种阳离子型多糖,也是目前唯一的商品化碱性多糖。

壳聚糖是一种高分子阳离子絮凝剂,由于具有无毒、可被生物降解、良好的生物容性和成膜性等优良特性,在医药卫生、农业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如可作为离子交换剂,毛发固定剂、保湿剂和柔软剂,药物缓释剂、增溶剂,饲料添加剂,种子处理剂等。

但是壳聚糖的分子量大,水溶性较差,在人体内不易吸收,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而壳聚糖的降解产物壳寡聚糖(Chitooligosaccharides)不仅具有水溶性好、易吸收等优点,近年来更是发现,低分子量壳寡聚糖(如五糖、六糖)具有抗肿瘤、抗菌、免疫激活及保湿吸湿等特点,使其在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壳寡糖的制备大多数是以虾、蟹等为原料,经过脱乙酰基等处理得到壳聚糖,再进一步水解得到壳寡糖。

目前,由壳聚糖制备壳寡糖主要有两种水解方法:酸解法和酶解法。

酸解法一般是用盐酸部分水解壳聚糖,用甲醇除去水解液中产生的大量单糖,经加Dowex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得到壳寡糖。

酸水解法的缺点是反应产物单糖较多,而壳寡糖含量低,反应条件苛刻,工艺烦琐,同时这一工艺由于产生大量废弃酸液,易给环境造成污染。

酶解法是指采用酶制剂在较温和的条件下降解壳聚糖。

一般分为两类:非专一性水解酶和专一性水解酶。

非专一性酶工艺,是利用如脂肪酶、溶菌酶等壳聚糖非专一性水解酶,降解壳聚糖。

但降解程度有限,而且产物复杂,不易分离,酶量使用大。

专一性水解酶是利用以壳聚糖为专一性底物的壳聚糖酶,专一性水解壳聚糖,该反应条件温和,可通过反应时间控制水解产物,为大规模生产壳寡糖提供了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壳寡糖制备方法。

壳聚糖酶(Chitosanase,EC.3.2.1.132)是催化壳聚糖降解的专一性酶。

糖生物学论文 糖基转移酶与糖基转移酶抑制剂

糖生物学论文 糖基转移酶与糖基转移酶抑制剂

糖基转移酶与糖基转移酶抑制剂摘要:糖基转移酶在生物体内催化活化的糖连接到不同的受体分子,如蛋白、核酸、寡糖、脂和小分子上,糖基化的产物具有很多生物学功能。

其是糖蛋白、糖脂中糖链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之一。

与此同时,对糖基化抑制剂的研究也是必要的。

两者在治疗一些因为糖基转移酶非正常表达引起的疾病有很大作用。

关键词:糖基转移酶;糖基化;糖基化抑制剂前言:糖基转移酶是广泛存在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的一大类酶,参与体内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如糖蛋白和糖脂中糖链的合成,其作用是把相应的活性供体(通常是二磷酸核苷NDP-糖)的单糖部分转移至糖、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等,完成后者的糖基化加工,实现其生物学功能。

因此糖基转移酶的表达和活性的变化与许多疾病联系在一起,并可作为某些疾病的诊断标志,如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活性在体内的再现会引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类风湿,并在器官异体移植中引起排斥反应;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岩藻糖基转移酶等在成熟细胞中活性的明显升高被视为肿瘤发生的重要标志,并且被认为是肿瘤迁移恶化的重要原因。

因此设计合成糖基转移酶抑制剂,对于寻找抗肿瘤、抗免疫系统等新药研究有重要意义。

1 糖基转移酶的存在糖蛋白是通过蛋白质的糖基化组装实现的,而糖基化过程则通过多种糖基转移酶完成——在肽链合成的同时或合成后,在糖基转移酶的催化下,糖链被连接到肽链的特定糖基化位点上。

糖基转移酶具有高度的底物专一性,即同时对糖基的供体和受体具有专一性。

对糖基转移酶进行研究,是糖基化研究的第1步。

目前已对多种糖基转移酶的结构以及编码它们的基因研究清楚,并认为糖链的合成没有特定的模板,而是通过糖基转移酶将糖基由其供体转移到受体上。

糖链可以认为是基因的次级产物,一个基因编码一个糖基转移酶,一个糖基转移酶专一地催化一个糖苷键的合成;这样一条糖链的合成就需要一个多酶系统,也就对应了一个基因组。

下文简要介绍几类重要的糖基转移酶。

1.1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Gnt)糖蛋白中糖链通过还原端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与蛋白质肽链上Asn-XXX-Ser/Thr序列(XXX为除脯氨酸以外的氨基酸)中Asn残基上的氨基(-NH2)相连,被称为N-糖链。

壳聚糖酶的作用

壳聚糖酶的作用

壳聚糖酶的作用
壳聚糖酶是一类在生物体中起着重要作用的酶,它具有分解壳聚糖的能力。

壳聚糖是一种多糖,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特别是在海洋生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

壳聚糖酶的作用是将壳聚糖分解为更小的单糖分子,从而使其能够被生物体更容易吸收和利用。

壳聚糖酶在海洋生物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例如,在贝类和甲壳类动物的外壳中含有大量的壳聚糖。

当它们生长或需要修复外壳时,壳聚糖酶就会发挥作用,将外壳中的壳聚糖分解为单糖,以供生物体利用。

这一过程不仅帮助生物体增长和恢复,还可以使它们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壳聚糖酶对昆虫也有重要作用。

昆虫的外骨骼中含有大量的壳聚糖,这为昆虫提供了保护和支撑。

然而,在蜕皮和生长过程中,昆虫需要不断更新外骨骼。

壳聚糖酶通过分解外骨骼中的壳聚糖,使昆虫能够顺利蜕皮和生长,完成它们的生命周期。

除了在海洋生物和昆虫中的作用,壳聚糖酶在其他生物体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真菌中,壳聚糖是构成菌丝壁的重要成分,壳聚糖酶可以分解菌丝壁中的壳聚糖,帮助真菌生长和繁殖。

在植物中,壳聚糖酶可以分解植物细胞壁中的壳聚糖,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

总体而言,壳聚糖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它通过分解
壳聚糖,帮助生物体进行生长、修复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壳聚糖酶的发现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生长和适应机制,还为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壳聚糖酶的作用机制,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应用价值,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壳聚糖酶的研究进展

壳聚糖酶的研究进展

壳聚糖酶的研究进展
徐寅啸;曹声生;唐天城;宁利敏;朱本伟;倪芳;姚忠
【期刊名称】《生物加工过程》
【年(卷),期】2023(21)1
【摘要】壳聚糖是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D-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碱性多糖。

壳寡糖是壳聚糖的降解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溶解度及生物利用度,在医药、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作用。

壳聚糖酶是一类特异性降解部分或完全脱乙酰壳聚糖的糖苷水解酶,因其降解效率高、反应温和可控而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本文对壳聚糖酶的性质、结构、催化机制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总结梳理这些信息对于探寻目前壳聚糖酶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壳聚糖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总页数】11页(P15-24)
【作者】徐寅啸;曹声生;唐天城;宁利敏;朱本伟;倪芳;姚忠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整合医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814
【相关文献】
1.壳聚糖固定化酶研究进展
2.甲壳素、壳聚糖作为固定化酶载体的研究进展
3.木瓜蛋白酶降解壳聚糖的研究进展
4.甲壳素、壳聚糖作为固定化酶载体的研究进展
5.
磁性壳聚糖微球用于酶的固定化研究——II 磁性壳聚糖微球对脲酶的吸附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壳聚糖降血糖研究报告

壳聚糖降血糖研究报告

壳聚糖降血糖研究报告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降血糖的作用。

在最近的研究中,人们对壳聚糖的降血糖效果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研究表明,壳聚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血糖水平。

首先,壳聚糖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胰岛素是一种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通过促进胰腺β细胞释放胰岛素,壳聚糖可以增加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

此外,壳聚糖还可以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胰岛素抵抗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壳聚糖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血糖。

此外,壳聚糖还可以抑制肠道中糖的吸收。

壳聚糖可以在肠道形成一种凝胶状物质,可以阻止糖分子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的升高。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壳聚糖还可以通过调节胆固醇代谢来降低血糖。

胆固醇是一种与糖尿病发生密切相关的脂质,通过降低胆固醇水平,壳聚糖可以改善胆固醇代谢,从而降低血糖。

综上所述,壳聚糖具有多种途径降低血糖的作用,包括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肠道糖吸收以及调节胆固醇代谢等。

这些发现表明,壳聚糖有潜力成为一种新的降血糖药物,但进一步的研究仍然是必要的。

壳寡糖与对人体健康的有利作用

壳寡糖与对人体健康的有利作用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70年代对核酸的研究以基因工程为标志,80年代对蛋白质的研究以蛋白质工程为标志,科学家们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人类揭示生命科学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蛋白质、核酸和多糖是构成生命的三类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的研究已经成为生命科学中的热点问题。糖生物学之所以落后于蛋白质和基因的研究,在于以前研究人员缺乏研究糖类分子的有效工具,物理和化学分析手段的滞后,以及糖分子本身的复杂性。百余年来科学界对糖的认识几乎没有多大进展,糖类研究成了生命科学中的灰姑娘。近年来,“糖类研究”这个“灰姑娘”终于等来了属于她自己的马车。糖生物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之后,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研究成果表明,糖类是生物体内除蛋白质和核酸以外的又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尤其是一类重要的信息分子。ﻫ糖与蛋白质、脂类和核酸一样,是组成细胞的重要成份,通过对糖的研究发现,糖不但是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在细胞的构建、细胞的生物合成和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复杂而多变的“糖”的研究堪称生物化学的最新一个研究领域,糖生物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之后,生命科学的最前沿的领域。糖生物学(glycobiology)这一个名词的提出是在1988年。牛津大学Dwek教授在当年的《生化年评》中撰写了以“糖生物学”为题的综述,这标志了糖生物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的诞生。ﻫ近年来在糖类研究方面已取得不少进展。研究结果已确证,糖类作为信息分子在受精、发生、发育、分化,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衡态的维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老化、癌细胞的异常增殖和转换、病原体感染、植物和病原体相互作用、植物与根瘤菌共生等生理和病理过程都有糖类的介导。在此基础上,新兴的糖生物学正处在蓬勃发展的起点。糖生物学涉及到许多生物学科,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神经生物学等。糖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又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快速前进。ﻫ将糖生物学推向生命科学前沿的重大事件发生于1990年。有3家实验室几乎同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白血球粘附分子1(ELAM-1),后来改名为E-选凝素(E-selectin)。这一位于内皮细胞表面的分子能识别白血球表面的四糖Sia-LeX。当组织受到损伤时,白血球和内皮细胞粘附,并沿壁滚动,终而穿过血管壁,进入受损组织,以便杀灭入侵的异物。但是,过多的白血球则引起炎症以及继发的病变。后来又发现了这一家族中的其它成员:P-选凝素和L-选凝素。这一发现首次阐明了炎症过程有糖类和相关的糖结合蛋白参与。更令人吃惊的是,在肺癌和大肠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现了Sia-LeX。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癌细胞可能借助了类似于上述的机制穿过血管,进而导致肿瘤的转移。紧接着又出现了以这一基础研究的成果为依据的开发和生产抗炎和抗肿瘤药物的热潮。以糖命名的药厂也应运而生。美国Scripps研究所的华裔科学家王启辉(Chi-Huey Wong),在这期间首先应用3种不同的糖基转移酶,酶促合成了Sia-LeX。ﻫ随着糖生物学基础研究的发展,用于糖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和基本技术,以及把基础研究所得的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也倍受重视,“糖工程学”的兴起也是极为自然的了。

浅谈壳聚糖对糖尿病的影响与作用机制

浅谈壳聚糖对糖尿病的影响与作用机制

2011年第6期1壳聚糖对糖尿病血糖的影响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以血糖和尿糖增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因此合理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所在。

郑铁生等研究显示,龙虾壳聚糖对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具有降血糖和增强糖耐量的作用,而对正常小鼠的血糖水平无明显影响;也有研究用四氧嘧啶复制S D 大鼠糖尿病,经壳聚糖治疗后,血糖浓度明显下降,血清胰岛素含量升高,其机理可能与其减轻自由基的损伤,影响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产生以及促进胰岛β细胞损伤的恢复有关。

在国外也有学者研究认为,壳聚糖还有直接作用于胰岛素受体,使其敏感性增强,抑制血糖增高的作用;还有资料显示,壳聚糖有良好的降糖效果,且毒副作用小,可避免口服化学降糖药的低血糖作用。

由此看来,国内外关于壳聚糖单一对糖尿病血糖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见。

2壳聚糖对糖尿病血脂的影响糖尿病虽然是一种葡萄糖代谢紊乱的疾病,但是往往伴随有脂质代谢异常的现象,壳聚糖降血糖作用也可能与改善体内脂质代谢有关。

有研究表明,壳聚糖是带正电荷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能与食物中带负电的脂肪自动附着结合,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和整合能力,可阻断脂肪分解酵素,同时吸收胆固醇和胆汁酸,使得脂肪在肠内不被吸收而排出体外,从而降低了血脂的含量。

杨铭铎等模拟体外消化研究显示,壳聚糖与胆汁酸比例为1:8时,壳聚糖可以较好地络合胆汁酸,干扰机体对脂肪的吸收。

用S TZ 诱导的Ⅱ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胆固醇含量增高,通过壳聚糖治疗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明显降低。

王淑玲等认为,壳聚糖可降低高能量饮食加S TZ 所诱发的Ⅱ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血清胆固醇和TG 浓度,改善Ⅱ型糖尿病病变,该研究进一步指出血糖的降低也导致了血清胆固醇和TG 含量明显下降,其机制可能与其减轻自由基的损伤影响ET 、NO 的产生以及促进胰岛β细胞损伤的恢复,提高血清胰岛素含量升高有关。

3壳聚糖对糖尿病胰岛素利用的影响胰岛素(INS )是一种广泛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多肽药物,随着全球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使用胰岛素的人数亦相应增加,由于其易被消化道蛋白酶降解而口服无效,必须注射给药,这给病人带来了不便和痛苦。

壳聚糖的研究

壳聚糖的研究

壳聚糖的研究郑英奇 04300079壳聚糖[CS, (1 , 4) - 2- 氨基- 2- 脱氧- B- D - 葡聚糖]是目前自然界中发现的膳食纤维中唯一带正电荷的动物纤维, 分子内存的大量游离氨基, 使得其溶解性能较甲壳素有很大提高, 同时反应活性大大增强, 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1 ]。

壳聚糖分子中的氨基、羟基与大部分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螯合物的性质, 可应用于贵金属回收、工业废水处理; 其天然生物活性的直链聚阳离子结构具有抑菌、消炎、保湿等功能, 可用于医药、化妆品配方等领域; 特别是经过化学改性得到的壳聚糖衍生物, 其物理化学性质得到改善, 使其应用范围大大拓展, 因此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开发及应用研究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

本文就其功能化及其作为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

1 壳聚糖的功能化及其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方面的应用同其它碳水化合物一样, 壳聚糖也可以发生交联与接枝、酯化、氧化、醚化等反应, 生成一系列各具其特殊功能的新材料。

1. 1 壳聚糖的接枝反应及其在生物医用高分子方面的应用近几年壳聚糖的接枝共聚研究进展较快, 较为典型的引发剂是偶氮二异丁腈、Ce (IV ) [ 2 ]和氧化还原体系。

壳聚糖C6- 伯, C3- 仲羟基及C2-氨基皆可以成为接枝点, 通过接枝反应, 可将糖基、多肽、聚酯链、烷基链等引入到壳聚糖中, 赋予壳聚糖新的性能。

单纯的壳聚糖作为药物释放包覆物, 有溶解性差、对pH 的依赖性太强和机械性能不好等缺点, 而接枝上具有水溶性、生物相容性好的PVA 后, 能极大地改善其对药物的释放行为, 且满足H iguch i’s 扩散模型[ 3 ]。

在壳聚糖上接枝唾液酸的一部分, 有望成为人类红细胞凝结的抑制剂 , 壳聚糖上NH2 的正电荷与细胞表面的脂质体的负电荷(如唾液酸) 相结合后, 可抑制细胞的活动能力, 从而抑制细菌生长; 低聚体的壳聚糖能穿透细胞壁, 进入细菌的细胞内, 抑制其细胞中mRNA 的形成, 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

壳聚糖的作用机理

壳聚糖的作用机理

壳聚糖的作用机理壳聚糖(chitosan)是一种天然产物,主要由氨基葡萄糖分子组成,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和应用价值。

它在医学、食品、农业、环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壳聚糖的作用机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抗菌作用:壳聚糖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具有杀菌和抑制作用。

其作用机理主要包括破坏细菌细胞膜、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增殖等。

此外,壳聚糖还可以与细菌表面的负电荷相互作用,引起细菌细胞膜的脱钙和脱镁,从而使细菌失去活性。

2.凝集作用:壳聚糖能够与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结合形成凝结体,从而使其失去活性。

这是因为壳聚糖中的氨基葡萄糖分子具有正电荷,而微生物表面普遍带有负电荷,使两者之间形成静电吸引力。

通过凝集作用,壳聚糖可以将微生物团聚在一起,从而增强其清除和杀灭效果。

3.降低血脂和血糖:壳聚糖通过抑制脂肪和糖类的吸收和利用,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水平,从而帮助预防和治疗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谢性疾病。

其机理主要涉及抑制胆固醇合成酶和糖酵解酶的活性,阻断脂肪和糖类的代谢途径。

4.保护肝脏:壳聚糖具有显著的肝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肝脏损伤和促进肝脏再生。

其作用机理主要包括抗氧化作用、增强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和抑制肝纤维化等。

这些作用可以帮助减少肝脏受到损伤的程度,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从而保护肝脏功能的正常运作。

5.抗肿瘤作用:壳聚糖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和自噬。

其机理主要包括调节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影响细胞周期的进程、干扰肿瘤细胞的代谢和促进免疫系统的活性。

壳聚糖还可以通过与化疗药物的结合增强其作用,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性。

总之,壳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应用价值,其作用机理主要涉及抗菌、凝集、降血脂、降血糖、保护肝脏和抗肿瘤等方面。

随着对壳聚糖的深入研究,相信其更多的作用机理将被揭示出来,并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

壳聚糖酶的作用

壳聚糖酶的作用

壳聚糖酶的作用壳聚糖酶是一种在生物体内发挥重要作用的酶类物质。

它具有催化壳聚糖降解的功能,能够在壳聚糖分子中切割出单糖分子。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聚合物,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特别是在甲壳动物和真菌中。

壳聚糖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细胞壁的结构支持、抗菌、抗氧化等。

壳聚糖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壳聚糖酶可以降解壳聚糖分子,将其切割成更小的单糖分子。

这种降解作用对于生物体的能量代谢和物质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壳聚糖酶的催化作用,壳聚糖分子可以被生物体吸收和利用,为其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壳聚糖酶还可以调节壳聚糖的结构和功能。

壳聚糖分子具有多种结构特点,如分子量、链长、分支度等,这些特点决定了壳聚糖的生物学功能。

壳聚糖酶可以通过改变壳聚糖的结构,调节其功能活性。

例如,在一些真菌中,壳聚糖酶可以将壳聚糖分子中的乙酰基基团去除,从而增强其抗菌活性。

壳聚糖酶的研究对于理解壳聚糖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壳聚糖酶的催化机制和结构特点,科学家可以设计新型的壳聚糖酶,改善壳聚糖的降解效率和调控能力。

这对于壳聚糖的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壳聚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例如,壳聚糖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用于控释药物;壳聚糖还可以用于食品保鲜和包装材料的制备。

壳聚糖酶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具有降解壳聚糖和调节壳聚糖功能的作用。

通过研究壳聚糖酶的机制和功能,可以拓展壳聚糖的应用领域,促进壳聚糖的可持续发展。

壳聚糖酶的研究不仅对于科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产业界和生活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壳聚糖到底是什么东西?

壳聚糖到底是什么东西?

壳聚糖到底是什么东西?壳聚糖(chitosan)又称脱乙酰甲壳素,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chitin)经过脱乙酰作用得到的,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

自1859年,法国人Rouget首先得到壳聚糖后,这种天然高分子的生物官能性和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水处理、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针对患者,壳聚糖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已有研究报告。

同时,壳聚糖被作为增稠剂、被膜剂列入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接下来,就带你了解一下吧!中文名:壳聚糖外文名:chitosan别称:脱乙酰甲壳素化学名: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应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壳聚糖用于化妆品的起源作为壳聚糖的原料,甲壳素是一种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而壳聚糖——是从蟹、虾壳中应用遗传基因工程提取的动物性高分子纤维素,将甲壳素(又称甲壳质)脱去55%的“N一乙酰基”就称之为壳聚糖;被科学界誉之为“第六生命要素”。

壳聚糖能够在生物体中酶解成易被生物吸收、无毒副作用的小分子物质,不会残留在活体内,是一类可生物降解吸收的高分子材料。

壳聚糖骨架具有疏水性,其侧链的氨基在溶液中由于电离而带正电,是典型的阳离子聚电解质。

壳聚糖与生物大分子DNA和蛋白质通过静电作用等非共价键可以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来作为输送和保护DNA、蛋白质以及多肽等大分子的载体。

壳聚糖在化妆品中的的作用1997年世界上最美的布列塔尼南大学生物医学部专门研究海洋生物学权威使用低温加灌惰性气体萃取技术从海虾中萃取高纯度,高活性壳聚糖提纯高达95%脱乙酰基的壳聚糖,只有含量达到95%的脱乙酰基用在医药才更具有活性,更亲肤对伤口愈合和杀菌抗病毒起到针对性作用。

因为受到日本海域辐射的影响,目前最好的药用壳聚糖70%以上都来自法国布列塔尼地区。

壳寡糖与人体健康[1]

壳寡糖与人体健康[1]

壳寡糖与人体健康一、前言壳寡糖来源于甲壳素(或称几丁质,Chitin)。

以陆地植物发展而来的植物纤维素,成为自然界资源量位居第一的有机物,而以海洋动物(如:虾、蟹、鱿鱼等)发展而来的动物纤维素——甲壳素成为自然界资源量位居第二的有机物。

同时甲壳素又是到目前为止自然界中发现的唯一带正电荷的多糖类物质。

国际上早在16世纪民间开始将甲壳素应用于维持、增进健康,恢复体力等方面。

至1977年第一届甲壳素国际会议后,先后已召开了十届国际会议,许多国家及地区组织成立了专业从事甲壳素研究的学术组织。

甲壳素诸多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倍受学术界及企业界的关注。

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壳多糖,是法国科学家布拉克诺(Braconnot) 1811年首先从蘑菇中提取到一种类似于植物纤维的六碳糖聚合物,把它命名为Fungine(蕈素)。

1823年,法国科学家欧吉尔(Odier)在甲壳动物外壳中也提取了这种物质,并命名为chitin(几丁质),chitin希腊语原意为"外壳"、"信封"的意思。

自然界中,甲壳素广泛存在于低等植物菌类、藻类的细胞,节肢动物虾、蟹、昆虫的外壳,贝类、软体动物(如鱿鱼、乌贼)的外壳和软骨等,其每年生物合成的资源量高达100亿吨,是地球上仅次于植物纤维的第二大生物资源,其中海洋生物的生成量在10亿吨以上,可以说是一种用之不竭的生物资源。

其中节支动物如虾、蟹、昆虫的外壳含量最为丰富,占其外壳含量的20-60%,另外在一些真菌中如子囊菌、担子菌等中细胞壁中也有很高的含量。

甲壳素在自然界中几乎以相等的循环速率产生和消失,环境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产生的甲壳素酶和壳聚糖酶等参与甲壳素和壳聚糖的降解,实现碳和氮循环,对地球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调控协同作用。

甲壳素有α,β,γ三种晶型。

α—甲壳素的存在最丰富,也最稳定。

由于大分子间强的氢键作用,导致甲壳素成为保护生物的一种结构物质,结晶构造坚固,一般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和酸碱,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应用有限。

微生物壳聚糖酶的研究概况

微生物壳聚糖酶的研究概况

4
P suedomanas sp . H-14
35 诱导型 4. 0
3010. 14来自B urkhol id ia gl adi ol i CHB101
Ⅰ: 37 组成型 5~9 Ⅰ: 65 N A
5
Ⅱ: 30
Ⅱ: 50
Ⅱ: 乙二醇几丁质
A : 28
5~7. 5 A: 55
B acil us subt il is K H1 B acil lus cereus S1 N ocar di a orient ali s E nter obact er sp. G -1
通过 -1, 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长链多糖, 广泛存在于虾、蟹壳中. 几丁质与壳聚糖主要区 别是 D-氨基葡萄糖残基( GlcN ) 乙酰化程度不 同, 一 般认为 乙酰化 程度在 70% 以 上是几 丁
收稿日期: 2002-09-23 基金项目: 浙江省海洋局基金资助项目. 作 者 简 介: 戴 芸 ( 1975—) , 女, 安 徽 宣 城 人, 硕 士 研 究 生, 主 要 从 事 微 生 物 分 子 生 物 学 研 究. E-mail: yundai75
37
9. 7
羧甲基纤维素
2
My xobacte r sp. A L-1
28. 9 组成型 5. 0~6. 8 70
ND
羧甲基纤维素
2
R hod ot orul a g raci li s
100* 组成型 4. 5
45
ND
2
A sp er gil l us sp. Y 2K
25
NA
6. 5 65~70 8. 4
F usar ium solani B acil lus circul ans M H-K 1 Chl or ell a v ir us PBCV -1 Chl or ell a v ir us CV K 2 S tr ep t omyc es sp . N 174 B acil lus subti lis

壳聚糖酶的作用

壳聚糖酶的作用

壳聚糖酶的作用
壳聚糖酶是一种酶类,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它在生物体内起到催化壳聚糖降解的作用,从而参与多种生理过程。

本文将从壳聚糖酶的结构、功能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作用。

壳聚糖酶是一种酶类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它在壳聚糖分子表面结合,并通过特定的酶活性位点与壳聚糖分子发生反应。

壳聚糖酶的催化作用使得壳聚糖分子发生断裂,从而降解成更小的分子。

壳聚糖酶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参与了壳聚糖的代谢过程。

壳聚糖是一种重要的多糖,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

壳聚糖酶能够将壳聚糖分解成为单糖或低聚糖,使其能够被生物体吸收和利用。

壳聚糖酶还参与了生物体的免疫响应。

壳聚糖酶能够分解细菌细胞壁中的壳聚糖,从而破坏细菌的结构,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这对于生物体的免疫系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增强生物体对细菌的防御能力。

壳聚糖酶还具有其他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用于制备壳聚糖基材料,如壳聚糖膜、壳聚糖纤维等,这些材料在生物医学、食品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壳聚糖酶还可以用于生物技术领域,如基因工程、生物降解等方面的研究。

壳聚糖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具有催化壳聚糖降解的作用。

它参与了壳聚糖的代谢过程,参与了生物体的免疫响应,并具有其他的应用价值。

对于深入理解壳聚糖酶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索和利用这一重要的生物功能。

糖及糖组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糖及糖组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糖及糖组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解析1、糖⽣物学:通过运⽤分析化学、合成有机化学、⽣物化学与分⼦⽣物学、遗传学和细胞⽣物学等多学科⼿段研究糖及其衍⽣物的结构、合成代谢、⽣物学功能,以及与疾病的关系的⼀门交叉科学,包括糖化学、糖链合成、糖链在⽣物系统中功能及糖链操作技术等。

2、糖组学:是从分析和破解⼀个⽣物或⼀个细胞全部糖链所含信息这⼀⾓度⼊⼿,研究糖链的分⼦结构、表达调控、功能多样性以及疾病的关系的科学。

3、糖缀合物:⼜叫糖偶联复合物,糖与蛋⽩或脂类形成的共价结合物,如糖蛋⽩、糖脂、糖胺聚糖、蛋⽩聚糖及⼩分⼦糖苷。

4、糖基化反应:核苷糖供体和受体(如单糖、寡糖、蛋⽩质、脂和DNA)在特定的糖基转移酶的催化下⽣成糖基化受体同时释放出核苷酸的过程。

5、糖基转移酶:负责催化糖苷键的合成,是膜结合蛋⽩,有跨膜区,茎区和催化域组成。

糖基转移酶对受体结构有⾼度的特异性,并且酶的底物专⼀性相互重叠。

糖基转移酶的表达是基本⽔平组成型表达,还有发育阶段依赖及组织专⼀性,有105家族。

6、核苷糖转运⼦:在真核细胞中,能够将在细胞质中合成的核苷糖转运到亚细胞器(如内质⽹/⾼尔基体)的腔内,并从亚细胞器中送出核苷⼆磷酸转化⽣成的核苷⼀磷酸的蛋⽩载体,位于膜上。

7、N-糖链:糖链连接到蛋⽩质的天冬酰胺上,核⼼结构是Asn-GlcNAc2Man3,糖链较长,结构较复杂。

8、O-糖链:糖链连接到蛋⽩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上,糖链短,结构简单。

9、糖苷酶:是⼀类催化糖苷键⽔解的酶。

在酸性条件下,能催化由半缩醛羟基与醇羟基反应形成的糖苷键的断裂,有内切糖苷酶和外切糖苷酶。

根据结构差异分为135个家族(GH1-GH135)。

10、凝集素:⼀类⾮免疫来源的糖结合蛋⽩,没有酶活性,蛋⽩上有糖识别域,特异识别糖链末端特定的糖结构,能引起细胞凝集。

11、植物疫苗:病原体侵染植物,细胞表⾯半纤维素类多糖降解为寡糖,寡糖作为信号分⼦诱导植物基因表达,使植物表现出多种防卫功能,这些寡糖类物质具有类似疫苗的功能,植物疫苗有壳寡糖和⼏丁寡糖、葡寡糖、寡聚半乳糖醛酸。

壳聚糖与壳寡糖

壳聚糖与壳寡糖

壳聚糖与壳寡糖(甲壳胺)的生物学作用机理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其它边缘性学科对蛋白质与核酸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功能现象与糖,特别是寡糖之间的关系不可分割,也就是细胞的许多生物学活性与糖密切相关,是蛋白质和核酸所不能取代的。

尤其是近十余年来,对糖的功效学研究,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已证明有许多生物学功能是蛋白质与核酸所起不到的作用。

糖,特别是寡糖有独特的功能。

在众多的寡糖之中,目前唯独发现了壳寡糖的生物学作用,独一无二。

世界著名甲壳素研究协会会长,日本著名医学博士松永亮博士给予甲壳素评价:“从大量的临床中我们发现,它的促健功能要比万灵丹不定期灵!”科学家、学者与众多的研究人员一致认为,它可作为目前人类发现的生命要素中的第六大生命要素之一(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与壳聚糖(甲壳胺)),对它这样的评价是不约而同,无任何异议的。

对寡糖、壳寡糖的生物学作用机理的研究,是科学家、学者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将其深入研究与应用的关键。

在《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一书中精辟地阐述了糖在生物学上的功能:“近年来,由于聚糖功能研究方法的进展,诸如糖链合成或加工抑制剂、糖化位点的定点突变和糖基转移酶的反义技术或基因转染和剔除等的应用,对长期以来所知甚少的聚糖功能的了解突飞猛进,目前已有大量资料证明糖蛋白的聚糖不但能影响糖蛋白肽链的折叠、聚合、溶解和降解,还参与糖蛋白的分拣和投送等细胞过程,对活性蛋白来说,聚糖还与其生物活力相关。

聚糖更重要的功能是参与分子识别和细胞识别。

这些重要功能是蛋白质和核酸所不能取代的。

因此,阐述聚糖的功能,对彻底了解生物大分子在功能上的分工和合作,完全揭开生命之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世纪中叶继蛋白质研究达到与核酸调控,主导蛋白质的基因组学逐渐揭示后,发现能左右人体健康,使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之因素,决不停留在蛋白质与核酸所起的主要作用的认识上,而逐渐发现与糖,特别是与聚糖、寡糖(或单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t a O S c n e tain a h n i i r c in o h 5 2 c l n h HIl c l . Co c u i n: i v r U o c n r t sh d t e i h b t y a t n t e K 6 el a d t e S — el h i o o o s s n l so
维普资讯
第l 8卷第 4期
20 0 8年 7月
江 苏 大 学 学 报( 学 版 ) 医 Junlo J ns n esy Mei n dt n o ra f i gu U i ri ( dc eE io ) a v t i i
Vo . 8 No 4 11 .
Ex r s i n o l pe td N- c t l a a t s m i lr n f r s - p e so f po y p i e: a e y g l c o a ny t a s e a e 2 o h t s n n l uke i e la d t e li i io y a to fc io a o e m a c l n he c l nh b t r c i n
J1 08 u .2 0
壳 聚糖 对 白血 病 细 胞 糖 基 转 移 酶 表 达 的 影 响及 对 细 胞 的抑 制 作 用
杨玲 焰 , 秦
[ 摘
芳 ,吴 士 良
( 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 生化工程研究所 , 江苏 苏州 2 5 2 ) 1 13
[ src] Obet e oosretee eto cisno ekmacl ( 5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 I1 . to s Abtat jci :T bev h fc f ht a nlue i es K 6 ,H —) Meh d : v o l
Th e k mi el r r a e y di e e tc n e r to fc io a e l u e a c ls we e te t d b f r n o c ntai n o h t s n.Th x r s i n o PGa NAc e e p e so fP l . o n K56 el r e emi e y RT— 2 c lswe e d tr n d b PCR t o meh d.Th e ke a c l r r a e y dfe e tc n e ta in e lu mi e l we e te td b i r n o c n r to s f o h ts n,a h e ai e i h b to ae wa ee i e y MTI sa . Re u t fc i a o nd te r ltv n i iin r t s d tr n d b m "a s y s ls:W ih a d n h h — t d i g t e c i ts n t o o a o c mpa e wih t e ne ai e g o p.t e e p e so fp r t h g t r u v h x r s in o pGa NAc T n t e e p rme tlg o 6 l — 2 i h x ei na up K5 2 r c lsr d c d。a d h d t n e s a i t h h t s n S c n e tai n I h e l e u e n a he i v r e r to wi t e c io a o c n r to . n t e MTI s a h "a s y.t e c io a h htsn
要] 目的 :观察 壳 聚糖对 白血病 细胞 ( 5 2 S I ) K 6 , H - 的作 用。方 法 :以 不 同浓度 的壳 聚糖 处 理 白血病 细 胞 1
K6 52后 , 运用 R -C TP R方法检测实验 组 K 6 52细胞 中多 肽 : - N 乙酰氨基 半乳 糖转 移酶-( p a A -2 mR A表达 差 2 p G l cT ) N N 异 。另用不 同浓度 的壳聚糖分别作用于 白血 病 K 6 5 2细 胞和 S I1细胞 , I 检测壳 聚糖 对两种 细胞 的相对抑 制 H. MT" 法 率。结果 :与阴性 对照组 比较 , 实验组 K 6 5 2细胞 的 p G l A -2表达 降低 , 随壳 聚糖浓 度 升高 , p aN cT 且 表达 量进 一步减 少 ; I实验显 示不同浓度 的壳 聚糖对 K 6 MT" 52细胞 和 S I H- 1细胞均有抑 制作用 , 并呈浓 度依赖 性 。结论 : 聚糖对肿 壳 瘤细胞有一定 的抑制作用 , 同时还 可以减少 p G l A -2在 mR A水平 的表达。 p a cT N N [ 关键词 ] 多肽 : - N 乙酰氨 基半乳糖转移酶- ; 聚糖 ; TP R;白血病细胞 2 壳 R -C [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7 . R 3 . 3 [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7 — 73 2 0 )4— 2 7— 6 1 78 (080 08 0 4
Y N i -a ,QN a , A G Ln y n I F n g g S i in h—a g l
( e ate t f i hmir n lclr hmir,Istt o i h ms nier g o hw U iesyS zo i gu2 5 2 D pr n o o e syadMo ua e s m B c t e C t y ntue fBo e ir E gne n ,So o nvri ,uhuJ n s 1 13,C ia i c t y i c t a h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