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通识 - 空中课堂用

合集下载

北京海淀区空中课堂九年级语文古典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复习—借景抒情类课件(共32张PPT)

北京海淀区空中课堂九年级语文古典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复习—借景抒情类课件(共32张PPT)

外,你读过的此类诗句还有“

”。(填出一句即可)(1分)
19年海淀二模 9.古代诗歌中常出现“月”,有时是自然之月,有时是借月感叹时光 流逝,寄托思念之情,象征哲理的启迪……下列诗句中,与“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 “月”表意相近的一项是(1分)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 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 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诗歌内容+艺术手法+诗人情感
2019年古诗阅读其他样题
19年西城一模 9.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秋天景物的诗句,除《渔家傲•秋思》中的以
2020北京海淀区空中课堂九年级语文 :古典 诗词阅 读鉴赏 专题复 习—借 景抒情 类 课件(共32张PPT)
典型例题2:考查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
8.解析:颈联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其中,对汉阳和 鹦鹉洲景色的描绘分别是“晴川”树“历历”和“芳草萋萋”,也就是灿 烂的阳光下树木葱茏,青草茂盛。这样的景色用“明丽”来形容最合适不 过了。“晴明”“明朗”等类似的表达也是可以的。
诗歌内容
2019年古诗阅读中考题
(二)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10-11题。(共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0.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 “ ① ”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 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 ② 之情,也表现了诗人 ③ 的人生态度。 (3分)

2020空中课堂七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2(26张ppt)

2020空中课堂七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2(26张ppt)

“龙钟”“泪不干”运用夸张 的修辞方法, 形象地表现出 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 情神态。
精读细研
请求,烦劳。 捎口信。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在马上与回京办事的驿使相遇,没带纸笔,只有 托您给家中捎个口信,就说我一切安好。
正面写相逢的场景:走马相逢,没有纸笔,顾不上写信了,就请您给我捎 个口信回家报平安吧。这两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吻。岑参此行是抱着“ 功名只应马上取”的雄心,此时,他的心情是复杂的。诗句既表达了他对 故乡相思眷念的柔情,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韵味淳厚隽永。
《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流落异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 悠扬的笛声,内心很是欣喜,但是听着听着,诗人听出了吹笛人吹 奏的是《折杨柳》,不禁勾起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心情急转直 下,由喜转忧。
《逢入京使》中,诗人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和亲人,不禁 泪流满面,心中悲伤。此时刚好遇见回京使,诗人喜出望外,像是 落水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于是托付他给故乡的亲人报一声平 安,心情由悲转喜。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回京使者,托带平 安口信安慰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 情,同时也蕴含着诗人渴望功名之志。
晚春
韩愈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阳(今河 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 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 的表达功能。韩愈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有 “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是唐宋八大 家之首。他的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精读细研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上海微校空中课堂六年级下语文4首古诗

上海微校空中课堂六年级下语文4首古诗

上海微校空中课堂六年级下语文4首古诗
1、《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子是为了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

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

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
2、鸟鸣涧【体裁】五言绝句作者:(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春天的晚上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

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小鸟被月光惊动。

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3、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的鲜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

嬉闹得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人。

4、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诗词五首》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诗词五首》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诗词五首》课堂实录课堂实录:第二十六课《诗词五首》是一节以诗词为主体的课程。

老师首先让同学们回忆课前预习的情况,并让几位同学轮流朗诵预习的五首诗词。

然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即通过阅读五首不同类型的诗词,来提高学生们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同学们也通过预习,提前了解了这五首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

老师鼓励同学们在课程学习中多积累词语和句子,在写作时可以更加灵活。

接着,老师以五首诗词为例,为同学们梳理每首诗词的主题和诗歌语言特点。

这里的五首诗分别为《七步诗》、《登高》、《长恨歌》、《暮江吟》和《将进酒》。

第一首《七步诗》,主要讲述爱情,诗歌简洁有力。

第二首《登高》,主题是自然山水,诗句清新自然。

第三首《长恨歌》,讲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语言华丽优美。

第四首《暮江吟》,表现江水的壮阔和人生的短暂,语言悲壮唯美。

最后一首《将进酒》,突出励志精神和爱国情怀,诗句雄浑有气势。

随后,老师让同学们组成小组,就这五首诗进行讨论,归纳每首诗的特点,并思考如何运用诗歌的语言特点,写一篇优美的诗歌。

同学们很积极地参加讨论,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最后,老师要求同学们在课后完成一个小作业:选择其中任意一首诗,进行背诵和默写,并写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同学们表示会认真完成。

课后反思:这节课内容丰富、生动,通过五首不同类型的诗词,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诗词的意义和内涵,提高了同学们的阅读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诗歌写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还促进了同学们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这是一堂很有意义的课,也是一堂充满启发性的课。

此次课堂以五首经典的古诗词为主题,使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文化体验,充分感受文学与生活交相辉映的美好,更深入地认识汉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五首诗词也是深入探究诗词的不同类型的典范,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诗词,并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2020北京海淀区空中课堂九年级语文:古典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复习—叙事说理类 课件(共30张PPT)

2020北京海淀区空中课堂九年级语文:古典诗词阅读鉴赏专题复习—叙事说理类 课件(共30张PPT)

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jiān)溅。 的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复的句式、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心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 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 的急切、军情的紧迫,营造出紧张的战争氛围。
娘 唤 女 声 , 但 闻 燕 山 胡 骑 (jì)鸣 啾 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 情感:“黄河流水鸣溅溅”和“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衬托出
高山的矫健身姿。中间两句运用
的手法,描写军
营的艰苦生活。最后两句运用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写



形象:写出一个为国杀敌、英勇善战的女战士。
叙事诗复习——分析与鉴赏 《木兰诗》形象总结+详略安排
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读完课文后,你认为原因是什么?木兰的哪些品格最让你感动?
木兰是一个
位。
[2018年北京中考题]
(二)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8-10题。(共6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
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
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
修辞:前四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木兰紧
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
的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旦辞……旦辞……鸣啾啾”八句以
重复的句式、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心
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
情的急切、军情的紧迫,营造出
的感慨。
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1分)

必修上册诗歌鉴赏(全册)

必修上册诗歌鉴赏(全册)
劳、勤劳乐观的精神。
《短歌行》
一、文常
3
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1.体裁——古体诗(歌行体)
诗歌分类

古体诗:字数、句数、韵律不受约束
隋唐之后出现近体诗

近体诗
诗词
押韵
字数:五言和七言
句数:绝句(四句)和律诗(八句)
题目部分
词牌名:只与格式有关,与内容无关
题目:与内容相关

字数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8-90字
长调:91字以上
2.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
精神,真实的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表现
了他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建安风骨: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
等人诗文具有的骏爽刚健的风格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
我有高朋满座呀,宴饮之中有奏瑟吹笙的乐声。
比喻→以月喻贤才,表达了对贤才的景仰思慕,又指出贤才难求
译文:那贤能的人如明月呀,那什么时候可以摘取?
忧虑涌上心头,不能断绝。
5
译文: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贤才)屈尊来访。
(我们)久别重逢,欢饮畅谈,念及旧日恩情。
贤才既出,无比欣喜
译文:月色皎洁星儿稀少,乌鹊向南飞去。
请简要分析。
承上启下
比喻:笠——兜鍪
蓑——甲
分工明确
暗示抢插秧苗就像
一场紧张的战斗
第四句对下雨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恶劣环境下,插秧不辍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的精

颈联——劳作中忘我程度
尾联——田夫对送饭人的回应
三、主旨
农家的勤劳、艰辛

2024年诗歌鉴赏公开课教案

2024年诗歌鉴赏公开课教案

2024年诗歌鉴赏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山水田园诗歌”,详细内容为《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之一,作者苏轼。

通过对本诗的深入解读,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山水田园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感受苏轼的诗歌意境;2. 掌握山水田园诗歌的基本特点,能够分析并评价诗歌的艺术特色;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山水田园诗歌的意境及表现手法;教学重点:诗歌的情感、艺术特色及审美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西湖美景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自然风光,引入本节课的主题;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苏轼及诗歌背景,指导学生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3. 诗歌解读: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表现手法,结合实践情景进行讲解;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山水田园诗歌进行赏析,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对一首未知诗歌进行鉴赏,教师点评并指导;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饮湖上初晴后雨》2. 作者:苏轼3. 章节内容:山水田园诗歌4. 诗歌解读:意象、情感、表现手法5. 例题:一首山水田园诗歌赏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艺术特色,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感受。

2. 答案要求:不少于200字,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诗歌解读的深度;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苏轼的其他山水田园诗歌,进行深入鉴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结构化和要点突出;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要求;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

微课在高中诗歌鉴赏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诗歌鉴赏教学中的应用

026I!"实$I微课在高中诗歌鉴赏教学中的应用◎郑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知识点多,内容涉及面广,学生理解困难,是高中语文的重难点。

微课与诗歌鉴赏的巧妙结合,能够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与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诗歌鉴赏课堂效率,全面发挥微课的效果。

不过,在微课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问题,阻碍了微课效用的发挥。

对此,如何在诗歌鉴赏课堂上灵活运用微课,可微课,是用人们的认知规律,将碎片化的学内容学过及学合内容的微。

在微课学中,微中学题课学思与。

,在学过中,应题可过生活实际问题课题课题的应可能一重点,将可有可的,重难点的课堂应,内容点,过与强,学生对学知识的,学生,实高效学课堂叫一、微课在高中诗歌鉴赏中的应用价值在高中语文学中,诗歌鉴赏高中的重点,点面对文学语巧的鉴赏;对文思内容观点的分析。

对此,在诗歌鉴赏课堂上,多上述面展开探讨,引导学生阅读料理解赏析。

但是,诗歌鉴赏题型多样,学生很难将全部题型理解掌握,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学效率低,学生诗歌鉴赏能力不足,在高中,诗歌赏析很难得到高分,甚至岀现跑题学快速发展,微课应运而生,在诗歌鉴赏课堂上引微课,过微课快特点,学生能够消化课堂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在时间内掌握知识点并应用,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明显提升。

具体来讲,在诗歌鉴赏课堂上,微课应用主优势几点:其一,微课的悍特点,微课应用时,是对一个知识点行解,知识量,学生能够在时间学习并掌握,增强学效率与质量。

其二,学生可:利用移动备,随时随地观看微其三,微课具画面感强觉效果佳的特点,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

而微课能够将诗词鉴赏中的抽知识化,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把握。

其四,微课与传统的一次性学不同,微课能够复播放,面向全体学生,即使学生受度不同,也可过空闲时间观看微视频,以此学习度,学生体水平。

二、微课在高中诗歌鉴赏教学中的应用1.运用动画式,提高学生对诗歌鉴赏的参与积极性在高中语文教育中,为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应丰富学式,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能课堂学质量叫动画是青感兴趣的内容,对此,在诗歌鉴赏课堂上,可通过微课动画吸引学生,引发学生课堂与兴趣如在一诗的学习中,可引岀“三借箭故事,此引岀诗歌描述的主人翁,激发学生兴趣。

线上教学:诗歌鉴赏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线上教学:诗歌鉴赏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 A.“僵卧孤村不自哀”,诗人年老体弱,孤独地躺在荒凉的乡村,但并不为此感到哀伤。 • B.“尚思为国戍轮台”一句表现出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 C.“夜阑卧听风吹雨”既是对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命运岌岌可危。 • D.现实中收复国土无望,诗人只好寄托于梦境,表现了诗人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 • 2.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什么手法,描绘什么情景?请简要分析。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 次北固山下 • 王湾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D)(3分)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 2.请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3分)
诗歌鉴赏
• 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1.下列对这首小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3分) • A.作者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 B.前三句全是写景,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深秋晚景图。 • C.小令中的“枯”“老”“昏”三个词,描绘出当时作者所处的悲凉氛围。 • D.“夕阳西下”给昏暗的画面增添了几丝惨淡的光线,加深了悲凉的气氛。 •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3分)

谈微课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运用

谈微课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运用

谈微课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运用1. 引言1.1 微课教学的概念微课教学是指利用新型信息技术,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结合互动性强的教学内容,以小而精的形式进行教学。

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微课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微课教学,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微课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得到广泛应用。

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微课教学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提高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微课教学,学生可以观看诗歌朗诵、解析,了解诗歌背景、作者生平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微课教学的形式生动形象,易于理解,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1.2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重要性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在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诗歌鉴赏,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诗歌作为文学的精华,包含丰富的文学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引导他们审美情感的升华。

诗歌鉴赏教学有助于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诗歌的语言通常更加精练、凝炼,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文字背后的意义,通过鉴赏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诗歌鉴赏,学生还可以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和人文素养,了解和感悟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下的诗歌艺术。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2. 正文2.1 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涵盖诗歌鉴赏、作文写作、古诗词学习等方面。

通过微课,老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诗歌的语言特点、意境表达等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空中课堂六下古诗三首

空中课堂六下古诗三首

空中课堂六下古诗三首引言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无论是在语言的运用还是文字的表达上,都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和阐述六年级下学期的三首古诗,探讨古诗在空中课堂中的教学意义和学习效果。

古诗一:《登鹳雀楼》诗歌背景《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古诗,描述了登上鹳雀楼时所见到的壮丽景色和自然之美。

诗歌通过描绘细腻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和社会和谐的祝愿。

主题分析1.壮丽景色的描绘:诗人通过描绘长江和远山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大自然的广阔和壮丽之美。

2.社会和谐的祝愿:诗人在描绘景色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登鹳雀楼》,学生可以: 1. 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通过对诗中景色的描绘,学生可以培养对自然之美的感知能力。

2. 培养情感表达能力: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赏析诗歌,培养对社会和谐的向往,并通过自己的表达方式,表达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授课方法1.打开课前准备: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长江和楼台的形象有初步了解。

2.诗歌朗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用心倾听。

3.诗歌赏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义,让学生能够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和寓意。

4.情感表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情感表达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愿。

古诗二:《静夜思》诗歌背景《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情感。

主题分析1.夜晚的宁静: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寂静和安宁,表达了对安宁环境的向往和珍惜。

2.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诗人通过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情感之深。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静夜思》,学生可以: 1. 培养察觉周围环境的能力:通过诗歌对夜晚的描绘,学生可以培养察觉周围环境的能力,提高对环境的敏感度。

2. 培养情感表达能力: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诗歌,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自己对亲情和乡愁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艺术鉴赏(选修课)

艺术鉴赏(选修课)

一、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的研究性教学【教学内容】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六课。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利用图书馆资料,查清一组古典诗歌作品: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孟浩然《过故人庄》、王维《山居秋暝》、李白《独坐敬亭山》、刘禹锡《陋室铭》。

2.搜集以上几首诗歌作品的赏析文章并作摘记,写出心得体会,制成研究性学习的专题卡片。

3.分组制作配乐幻灯片。

一组以文中描写为依据,加进自己的想像,制作电脑图画《空中楼阁图》,或描绘晨光,或勾勒夜景,或细绘近景,或摄取远景。

二组以搜集的资料为依据加进自己的理解制作《隐居图》。

4.上网查询《我的空中楼阁》的赏析文章二、课上活动1.第一小节学生活动(1)互相交流课前相关材料的搜集成果以及鉴赏心得。

(2)整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情景幽雅、恬适,“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诗人超凡脱俗、悠然自得的情思蕴涵其中,表现了厌恶官场生活、回归大自然的美好心愿。

王维的《山居秋暝》于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明月、清泉、翠竹、清莲、浣女以及渔舟,无不代表着自然的至洁至美,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理想美。

这样的环境可以使作者远离官场,洁身自好。

浓郁的乡土味道、质朴的劳动气息展示着人性的淳厚,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就描绘了这样一幅田园风光图。

在这里,作者忘记了名利,忘记了政治追求中遇到的挫折,一颗抑郁已久的心终于浸润在快乐里。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十年后所做。

长期的漂泊使作者饱尝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世态炎凉,在孤独寂寞中投入敬亭山的怀抱。

人世不能给的安慰自然中可以找到,山成了李白孤寂中的知己,漂泊后的家园。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13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空中课堂

13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空中课堂

13 唐诗五首课堂实录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三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唐诗五首中的三首唐代律诗,我们来复习一下。

环节一:复习所学内容大家能背诵出以下诗句吗?第一句,树树皆秋色。

姗姗为落灰。

第二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七七鹦鹉洲。

第三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渡荆门送别》和《钱塘湖春行》这两首唐诗。

环节二:讲解《渡荆门送别》同学们先和老师一起来朗读。

诗歌题目中的“金门”即金门山,在今湖北宜都,长江南岸。

“渡荆门”,说明诗人李白已离开自己家乡出游在外。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写的正是他乘船经过金门山,向楚地进发。

诗中有不少景物描写,诗人在这首诗中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我们一联一联来读。

首联以叙事的表达方式来点题,交代了诗人所在的地点是金门山外,出行方式是乘船,出行的方向是楚国及楚地,这里指经湖北一带。

注意第二句中的“从”意思是往,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如画卷一般展开。

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诗人视野中的群峰叠嶂以致深厚,身旁的山峦一点点的消失。

直至眼前呈现出一片开阔无涯的平原。

“大荒”指辽远无际的原野。

江水脱离了两岸群山的加持,向着辽远无际的原野肆意畅快地奔流而去。

这两句对仗工整,“随”与“入”二字写出了山峦与江水的动态。

同学们是否会有疑惑?山本是静止的,怎么会移动呢?实际上,诗人乘船顺流而下是动态的,但他以自身为立足点来观察景物,在移动的视角中,原本屹立于两岸的山峦便好像动了起来。

这也符合我们生活中乘船观景的真实体验。

诗人以如此巧妙的视角,让景物化静为动,营造出开阔宏大的意境,展现了青年李白意气风发的心境。

进入一马平川的原野后,诗人又看到了怎样的风景呢?我们来读颈联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第五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水中映月图,写的是江上夜景,突出了江水的澄净明澈。

虽然诗人用了“飞”这个动词,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

“海楼”即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天上的街市(空中课堂第一课时)

天上的街市(空中课堂第一课时)

天上的街市(空中课堂第一课时)导入: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借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体验更广大的世界。

今天我们将跟随诗人郭沫若一起借着诗人的想象,漫游诗中所描绘的“天上的街市。

”了解文常: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郭沫若。

请同学们圈画课下注释一,郭沫若,1892原名郭开珍,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

历史剧屈原虎符堂弟之花。

积累词语:在了解了作者之后,我们一起来看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请同学们把屏幕上的词语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学习这首诗歌,我们要思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诗人写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情感。

下面我们就进入到分析诗歌的环节,请同学们先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并尝试着用着重号标出韵脚。

同学们读好了吗?通过标出韵脚,我们发现大部分小节的24句押韵,呈现出一种声调的抑扬顿挫,具有鱼味悠长之美。

诗人是由什么想到天上有街市的?请同学们读一读诗歌的第一节。

我们看看“街灯”和“明星”有哪些相似之处?明星和街灯都是明亮的事物,数量都很多,相似往往会引发联想。

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诗人看到街灯,联想到明星,看到明星,联想到街灯,联想就是由于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注重的是事物之间由此及彼的联系。

联想的两个对象要有一定的联系,才能由此及彼联想开去地上的接灯像明星,天上的明星像街灯。

诗人运用成对的比喻句,将天与地连成一体。

既然这一组比喻句是成对的,那可不可以把这两个动词进行互换?请同学们读一读原文,改文,体会一下,表达效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明”和“现”准确的写出了街灯和明星的区别。

“明了”写出了街灯从暗道明的变化,星星始终发光,只是有时被外物所遮挡,就暂时无法被人们看见。

用“现”了,强调世人能够看见的那一刻通过明星像街灯,街灯像明星的回环往复,相互呼应,相映成趣,结构上还产生一种对称美,天空和地面本来距离非常遥远,并没有紧密的关联,但由于诗句的对称,不但在画面上,而且在节奏上连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基本特征] 意象——山月、河水、鸟鸣、风雨、草虫、铜镜、鬓发、夜雨、 孤舟、雁鸣、落叶、花开。 情感——伤时感怀,人生易老、闲情逸趣,闲居之乐,仕途失意、 知音难觅、怀念友人、悼念亡人。 技巧——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事抒怀。 风格——清新明快、含蓄委婉。 [鉴赏要点] ①鉴赏诗人抒发的情感,把握诗歌的理趣。 ②体会语言之妙、手法之奇。 [解题方法] ①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②要关注环境、景物描写或使用的典故。 ③要紧扣文本,体会情感理趣。
-17-
[基本特征] 意象——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六朝、祠庙、碑碣、城 阙、古树、女墙、舞榭歌台。 情感——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 古人—壮志难酬,作者—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抑郁不 得志;评价历史是非。 技巧——对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用典、借古 讽今、怀古伤今。 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鉴赏要点] ①鉴赏诗歌的情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②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语言内涵。 [解题方法] ①结合注释,弄清史实。 ②品析内容,体会意图。
代诗歌的体裁与内容;“赠曹将军霸”,交代写诗的目的和赠送的人物。 据此可猜测诗歌的内容可能是赞美朋友绘画技巧的高超。
2015年全国Ⅰ卷《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发临洮”“赴北庭”,交 代事件;“留别”,交代内容。据此可推测诗歌要写沿途景象,抒思家 报国之情。
-21-
2.看题目推断表现手法。 如:2016年全国Ⅰ卷《金陵望汉江》,“金陵”交
-9-
[基本特征] 意象——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鹧鸪、长亭、 古道、夜雨、孤灯、落月、黄叶、霜天、阳关。 情感——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聚;歌颂友情,追怀 往昔,拳拳眷恋,殷殷劝勉。 技巧——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风格——婉约忧伤。 [鉴赏要点] ①分析思想情感。 ②分析思乡缘由。 ③体会抒情手法。 [解题方法] ①抓住所写之景,分析所抒之情。 ②分析羁旅之由,分析所抒之情。
-14-
5.边塞征戍诗 边塞征戍诗多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
场面等,边塞战争诗的语言特点多豪迈奔放,其表达 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 敌壮志豪情,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希望建功立 业的抱负,或描绘边塞的凄凉景象,表现戍边将士 思乡的深情,也有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抨击, 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王维的 《使至塞上》,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 之涣的《凉州词》,高适《燕歌行》等。
诗歌鉴赏通识
鉴赏通识一古代诗歌的体裁与题材
一、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与特点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2-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 诗。注意“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 也属于古体诗。古体诗不拘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 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 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此类诗歌的感情有的是谢别之意,如李白的《赠汪伦》; 有的是离愁之感,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有的是劝勉之 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的是依依不舍之情,如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
[基本特征] 意象——杨柳、柳絮、杨花、明月、夕阳、孤舟、孤帆、流水,长 亭、灞桥、南浦、古道,黄昏、月夜、秋天。 情感——忧伤、思念、珍重、担忧、期盼;劝勉、期望、嘱托,依依 不舍。 技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以物喻人,心理刻画。 风格——语深情切,缠绵哀伤,洒脱旷放。 [鉴赏要点] ①分析思想情感。 ②鉴赏描写技巧。 ③体会抒情手法。 [解答方法] ①结合情景关系,体会抒情手法 ②抓住所写之景,体会所抒之情。
-7-
[基本特征] 意象——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家生活。 情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 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孤单寂寞。 技巧——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写景:白描,动静结合,远近结 合,视听结合。 风格——冲淡宁静、平实质朴、清新优美、恬静淡雅。 [鉴赏要点] ①分析写景的技巧,抒情的方法。 ②体会情感态度。 ③鉴赏语言之美,炼字炼句。 [解题方法] ①结合情景关系,体会抒情手法。 ②抓住所写之景,体会所抒之情。
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虞世南的《蝉》。王安石的 《梅花》,王冕《白梅》,郑燮的《竹石》,李白的《望庐山 瀑布》,苏轼《题西林壁》,朱熹《观书有感》。 -13-
[基本特征] 意象——松竹梅兰、虫鱼鸟兽。 情感——或褒或贬,影射人事,愤世嫉俗,寄寓理想。 技巧——整体:托物言志;局部:比拟,比喻,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风格——含蓄隐喻。 [鉴赏要点] ①赏析形象,考查特点,分析处境,求其“形似”。 ②由物及人,由实到虚,分析品格,求其“神似”。 [解题方法] ①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②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 之志。
代了地点,“望汉江”交代了事件。从“望汉江”三字中 不难体会诗歌会采用写景抒情的手法。
2015年四川卷《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夏日” 交代时间;“游山家”交代了事件,“同夏少府”交代了人 物。据此可推测诗歌的表现手法可能是:借景抒情, 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22-
3.看题目推测情感流向。 如:2016年全国Ⅲ卷《内宴奉诏作》,“内宴”交
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有 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相等 或大致相等,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 叫前阕、上阕或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或下片、过片。
4.曲,又称词余。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宋、金, 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尽量了解诗歌作者的身世、其所处的时代特点,以及其创作 倾向、作品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如:2015年安徽卷《月圆》,作者是杜甫。联系杜甫颠沛 流离的经历和思家怀归的情感,《月圆》一诗的内容和情感 则不难理解。
2015年全国Ⅰ卷《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作者是岑参。 如果大家知道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长于七言歌行,由于从军 多年,对边塞生活有深刻体验,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气象, 气势豪迈,情辞慷慨,那么,理解这首诗的情感与表现手法,也就 没有什么难度了。
-10-
3.赠酬送别诗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 Nhomakorabea为游历、游学、赴考、出使、迁
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 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设亭送别、摆酒 饯别、吟诗话别,因此送别成了古典诗歌的一个永恒主题。
诗人通过托物寓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深 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18-
③分析写法,把握感情。
7.即事感怀诗 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
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 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 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 歌河山。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 如杜甫的《望岳》、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李白 的《行路难》、杜甫的《春夜喜雨》、白居易的 《观刈麦》都属于此类。
-24-
除时代信息外,我国古代士子的人生之路,也有着许多共 性的地方。对其作品写作的人生阶段的把握,也能为我们提 供解读诗歌内容情感的钥匙。
他们一般是早年读书,胸怀天下,四方结友,壮志豪情。宗 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传》)、李贺“少年心事 当拿云”(《致酒行》)、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 岳》)都是典型的书生意气。
-3-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是格律要求非常严格的近 体诗。常见的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五律”“七律” 以八句完篇,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按照律诗写作的起承转 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 第四联为尾联。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是对偶句。绝 句本称“截句”,乃截取律诗一半而来。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 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代了特殊的场合,是宫廷御宴,暗示气氛;“奉诏”交代 了写作的原因。据此可以推测诗歌应有赞美朝政或 表达报效朝廷之情。
2015年福建卷《秋夜纪怀》,“秋夜”交代了时间, 暗示心情;“纪怀”暗示写景抒情。结合作者陆游的人 生经历,据此基本可推断诗歌内容是写老年壮心,抒 报国情怀。
-23-
二、审作者,明时代,揣摩背景信息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
-15-
[基本特征] 意象——塞下、边城、烽火、羌笛、关山、冷月、大漠、朔风、 雪山、长城、征马、鼓角、沙场。 情感——惜别感伤,壮别感奋,英勇豪迈,报国无门,愤懑哀痛,思家 怀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抨击。 技巧——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乐景哀情,对比衬 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风格——雄壮豪迈,慷慨雄奇,悲凉伤感。 [鉴赏要点] ①体会诗歌情感。 ②鉴赏语言风格。 ③赏析表现手法。 [解题方法] ①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鉴赏思想内容感情。 ②抓住所写之景和所抒之情,分析表现手法。
-20-
鉴赏通识二古代诗歌的鉴赏流程(四审法)
一、审标题,明内容,捕捉情感线索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
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 了是哪一类诗,进而明了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 歌。
1.看题目猜测内容走向。 如:2016年全国Ⅱ卷《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丹青引”交
-8-
2.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
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 对亲人的思念。
羁旅行役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 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如对月思亲、 对月怀远,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 馨家庭的憧憬。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崔颢 的《黄鹤楼》,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