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探索置的方法
6.1探索确定位置的确定
另一种是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 或称方位)。 (或称方位)。
作业:书本 作业:书本p120
作业本( ) 作业本(1)
2海 里
1海里 海里
北 东
乌拉圭
1海里 海里
由勾股定理得, 由勾股定理得,福利亚在障碍物的西北方向的
海里处。 2 海里处。Fra bibliotek从鸟巢主会场到宾馆的街道示意图如图,鸟巢主会场在第 街和第 街和第4 从鸟巢主会场到宾馆的街道示意图如图,鸟巢主会场在第1街和第 大道的十字路口,记为( , ),宾馆在第4街和第 大道的十字路口, ),宾馆在第 街和第1大道的十字路口 大道的十字路口,记为(1,4),宾馆在第 街和第 大道的十字路口,记 ),我们可以用 )(2, )( )(2, )( )(3, ) 为(4,1),我们可以用(1,4)( ,4)( ,3)( ,3) , ),我们可以用( , )( (3,2)( ,2)( ,1)来表示由鸟巢主会场到宾馆的一条路径,请在图 )(4, )( )(4, )来表示由鸟巢主会场到宾馆的一条路径, , )( 上画出这条路径。你能用同样的方式再找几条路径吗?请至少找出2条 上画出这条路径。你能用同样的方式再找几条路径吗?请至少找出 条。
1、参照物 、 确定位置的要素: 确定位置的要素: 2、方向 、 3、距离 、
据新华社报道, 据新华社报道,8月30日江苏省4艘 30日江苏省4 日江苏省 渔船在回港途中,遭遇9级强风, 渔船在回港途中,遭遇9级强风,岛上边防战士接到命令后立 即准备搜救。 你能告诉边防战士这些渔船的位置吗? 即准备搜救。 你能告诉边防战士这些渔船的位置吗?
A
B
1、A、B两人 、 、 两人
到
2、 、
如
两张电影票如
,
6.1 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124,19.5) , )
. . . .
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某邮轮8:00从A港出发向西航行,10:00折 向北航行,平均航速均为20千米每小时,问 11:30该邮轮在什么位置?请先画出航线示意图, 然后量出邮轮相对于A港的方位,并算出距离。
50km 30km
53° °
A港 港 40km
央视新闻
2005年10月08日11时50分 2005年10月08日11时50分(当地时间早上 8时50分)位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以东 50分 95公里的克什米尔地区 (东经73.6°,北纬 95公里的克什米尔地区 东经73.6° 34.4° 发生7.8级地震。震中距离中巴边 34.4°) 发生7.8级地震。震中距离中巴边 境仅300公里。地震影响范围波及巴基斯坦、 境仅300公里。地震影响范围波及巴基斯坦、 印度和阿富汗。
北
北偏西30° 北偏西30°方 30 30km处 向30 处 渔船C 渔船
30º 40º
渔船A 渔船
北偏东40° 北偏东40° 40 方向25km处 25km 方向25km处
西
60º
东
小岛
25º
航标灯 渔船B 渔船
渔船D 渔船
南偏东65 ° 南偏东65 方向35 处 方向35km处 35
南
正南方向20 处 正南方向20km处 20
1.6cm 71°
34° °
(3)东湖位于中心 广场的北偏东多少 度的方向上?到中 心广场的图上距离Leabharlann 大约是多少厘米? 实际距离是多少?
1.6km
(4)中心广场的南 偏东约34o方向上, 到中心广场的实际 距离约4000米处是 什么地方? 医院
探 究 活 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_亚洲6.1位置和范围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大洲位置特点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的热爱之情及自豪感。
4.能够运用地图等资料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5.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6.能够通过图片等资料,分析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差异。
7.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亚洲的位置、濒临的大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明确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初步分析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差异。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展示电影《功夫瑜伽》拍摄国家图片,中国、冰岛、迪拜、印度。
请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中找到这些国家,并说出中国、印度属于哪个大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2.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于4月8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主题为“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
播放新华社推出的唯美大片《东方之约》:这里,高山大川,交织纵横,大海扬波,浪涌潮奔。
作为亚洲的一员,你能说出亚洲的哪些高山大川?濒临哪些海洋?你对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多少呢?3.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地理的基础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地球上一共有几个大洲和几个大洋,哪位同学能说出这几个大洲和几个大洋?我们的祖国——中国,位于哪个大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讲授新课教师: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教师: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教师:现在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认识亚洲的地理位置。
1.下面请同学们读图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和图6.2“亚洲的范围”图,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下面的知识梳理。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6.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6.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是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在实际问题中,将图上的距离转换为实际距离,并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转换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和坐标与图形的变换等知识。
但是,对于比例尺的概念及其应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学会将图上的距离转换为实际距离,并能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尺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将图上的距离转换为实际距离,以及如何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比例尺的应用。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比例尺为1:1000的地图和尺子。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比例尺相关的图片,如地图、设计图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比例尺为1:1000的地图和尺子,向学生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并演示如何将地图上的距离转换为实际距离。
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尺进行解答。
6.1种子萌发形成幼苗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种子萌发的条件,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讨论,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提问。
3.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和珍惜之情,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培养他们的生命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实物和模型展示种子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组成。
2.通过多媒体演示种子萌发的过程,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绘制种子的结构图,并写一篇关于种子萌发过程的小短文。
2.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并思考种子萌发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这种生活情境的引入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颗种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提问“你们知道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吗?”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知识,如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种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3.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要达到的学习效果。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演示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种皮、胚乳、胚轴、子叶等部分的作用。
浅谈Primavera 6
浅谈Primavera 6.1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本文浅谈Primavera 6.1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1.3 研究目的1.4 研究内容1.5 研究方法第二章:Primavera 6.1的基本概念及特点2.1 Primavera 6.1的概述2.2 Primavera 6.1的技术特点2.3 Primavera 6.1的功能模块第三章:Primavera 6.1在工程项目计划管理中的应用3.1 工程项目计划管理的基本要素3.2 Primavera 6.1在工程项目计划管理中的应用方法3.3 基于Primavera 6.1的工程项目计划管理实战案例分析第四章:Primavera 6.1在工程项目进度控制中的应用4.1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基本原理4.2 Primavera 6.1在工程项目进度控制中的应用方法4.3 基于Primavera 6.1的工程项目进度控制实战案例分析第五章:Primavera 6.1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5.1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5.2 Primavera6.1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方法5.3 基于Primavera6.1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实战案例分析第六章:结论6.1 构建Primavera 6.1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框架6.2 总结Primavera 6.1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优势和局限性6.3 展望Primavera在未来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发展前景。
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工程项目管理是现代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效的项目管理往往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计划、进度和成本三个方面是需要重点关注和管理的。
然而,在工程项目中,计划调整、进度把控和成本控制难度较大,如果使用传统的手动计算和绘制方法进行管理,往往会出现信息不全面、准确性差和时效性不足等问题,导致工程项目管理的效果不佳。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6.1碳单质的多样性说课稿
1.教学重点:
-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碳的存在形式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
-理解碳单质的多样性,认识到不同形式碳的优缺点。
-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九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实验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分析和推理。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新鲜事物和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喜欢通过实验、探究等方式学习。然而,他们的学习习惯仍有待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规范。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解:
1.采用PPT展示碳单质的性质、存在形式等基本概念。
2.结合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碳单质的性质,如燃烧、还原等,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总结规律。
3.通过案例分析,讲解碳单质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3.互联网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对碳单质的认识,了解最新研究成果。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地展示碳单质的多样性,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互动方式
我将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设计实验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碳单质进行实验,观察其性质,并撰写实验报告。
6.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比例尺:1:100000 11 10 9 火车站 少年宫 7 东湖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购物中心 图书馆 医院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游乐园 电视台 中心广场
B
电 影 3排 6号 票
4、如果将“6排3号”记作(6,3), 那么3排6号如何表示? 5、(5,6)表示什么含义? (6,5)又表示什么?
平面上物体的位置可以用有序实数对来确定。
议一议
(1) 教室内,确定一个座位一般 需要几个数据?是什么数据?
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要2个数据:
(列数,行数)
平面上物体的位置可以用有序实数对来确定。
120o E
90o
60o B A C
30
o
D
O 1 2 3 4 5
0o
330o 240o 300o
270
o
距离单位:千米
如图所示,请说出图中物体的位置.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有很多,
一般都需要两个数据,
确定物体在平面上位置常用的方法有二种: (1)用(排,座)或(列,行)的有序数对定位 (2)用方向和距离定位 确定物体在球面上位置常用的方法有: 经度和纬度定位
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游戏规则: 给出一个有序实数对,该位置 上的同学起立并喊”到”
(2,5)
(3,3)
(5,2)
(3,2)
(7,1) (4,2)
如图所示是两位同学五子棋的对弈图,现轮到黑 棋下。黑棋在哪个位置上落子,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获 胜?规定列号写在前,行号写在后。
全国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大全
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2 有理数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5 有理数的乘方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整式2.2 整式的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从算式到方程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4.1 多姿多彩的图形4.2 直线、射线、线段4.3 角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5.2 平行及其判定5.3 平行线的性质5.4 平移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6.1 平面直角坐标系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第七章三角形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7.4 课题学习镶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 二元一次方程组8.2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8.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举例第九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9.1 不等式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 统计调查10.2 直方图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八年级上册第11章全等三角形11.1 全等三角形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12章轴对称12.1 轴对称12.2 作轴对称图形12.3 等腰三角形第13章实数13.1 平方根13.2 立六根13.3 实数第14章一次函数14.1 变量与函数14.2 一次函数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14.4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5.1 整式的乘法15.2 乘法公式15.3 整式的除法15.4 因式分解八年级下册第16章分式16.1 分式16.2 分式的运算16.3 分式方程第17章反比例函数17.1 反比例函数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18章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19章四边形19.1 平行四边形19.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9.3 梯形19.4 课题学习重心第20章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代表20.2 数据的波动20.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九年级上册第21章二次根式21.1 二次根式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22.1 一元二次方程22.2 降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22.3 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23章旋转23.1 图形的旋转23.2 中心对称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第24章圆24.1 圆24.2 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24.3 正多边形和圆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第25章概率初步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25.4 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九年级下册第26章二次函数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7章相似27.1 图形的相似27.2 相似三角形27.3 位似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28.1 锐角三角函数28.2 解直角三角形第29章投影与视图29.1 投影29.2 三视图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展开与折叠3.截一个几何体4.从不同方向看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数怎么不够用了2.数轴3.绝对值4.有理数的加法5.有理数的减法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7.水位的变化8.有理数的乘法9.有理数的除法10.有理数的乘方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2.计算器的使用第三章字母表示数1.字母能表示什么2.代数式3.代数式求值4.合并同类项5.去括号6.探索规律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1.线段、射线、直线2.比较线段的长短3.角的度量与表示4.角的比较5.平行6.垂直7.有趣的七巧板8.图案设计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1.你今年几岁了2.解方程3.日历中的方程4.我变胖了5.打折销售6.“希望工程”义演7.能追上小明吗8.教育储蓄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1.认识100万2.科学记数法3.扇形统计图4.月球上有水吗5.统计图的选择第七章可能性1.一定摸到红球吗2.转盘游戏3.谁转出的四位数大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整式的运算1.整式2.整式的加减3.同底数幂的乘法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5.同底数幂的除法6.整式的乘法7.平方差公式8.完全平方公式9.整式的除法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1.台球桌面上的角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3.平行线的特征4.用尺规作线段和角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1.认识百万分之一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3.世界新生儿图第四章概率1.游戏公平吗2.摸到红球的概率3.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第五章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2.图形的全等3.图案设计4.全等三角形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作三角形7.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8.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1.小车下滑的时间2.变化中的三角形3.温度的变化4.速度的变化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1.轴对称现象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5.镜子改变了什么6.镶边与剪纸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1.探索勾股定理2.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3.蚂蚁怎样走最近第二章实数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2.平方根3.立方根4.公园有多宽5.用计算器开方6.实数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1.生活中的平移2.简单的平移作图3.生活中的旋转4.简单的旋转作图5.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6.简单的图案设计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判别3.菱形4.矩形、正方形5.梯形6.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7.平面图形的密铺8.中心对称图形第五章位置的确定1.确定位置2.平面直角坐标系3.变化的鱼第六章一次函数1.函数2.一次函数3.一次函数的图象4.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5.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谁的包裹多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3.鸡兔同笼4.增收节支5.里程碑上的数6.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第八章数据的代表1.平均数2.中位数与众数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不等关系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解集4.一元一次不等式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二章分解因式1.分解因式2.提公因式法3.运用公式法第三章分式1.分式2.分式的乘除法3.分式的加减法4.分式方程第四章相似图形1.线段的比2.黄金分割3.形状相同的图形4.相似多边形5.相似三角形6.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7.测量旗杆的高度8.相似多边形的性质9.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2.数据的收集3.频数与频率4.数据的波动第六章证明(一)1.你能肯定吗2.定义与命题3.为什么它们平行4.如果两条直线平行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6.关注三角形的外角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证明(二)1.你能证明它们吗2.直角三角形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4.角平分线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花边有多宽2.配方法3.公式法4.分解因式法5.为什么是0.618第三章证明(三)1.平行四边形2.特殊平行四边形第四章视图与投影1.视图2.太阳光与影子3.灯光与影子第五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六章频率与概率1.频率与概率2.投针实验3.生日相同的概率4.池塘里有多少条鱼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2.30º,45º,60º角的三角函数值3.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4.船有触礁的危险吗第二章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2.结识抛物线3.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4.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象5.用三种方式表示二次函数6.何时获得最大利润7.最大面积是多少8.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圆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2.圆的对称性3.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4.确定圆的条件5.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6.圆和圆的位置关系7.弧长及扇形的面积8.圆锥的侧面积第四章统计与概率1.50年的变化2.哪种方式更合算3.游戏公平吗浙教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1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1 从自然数到分数1.2 有理数1.3 数轴1.4 绝对值1.5 有理数大小比较第2章有理数的运算2.1 有理数的加法2.2 有理数的减法2.3 有理数的乘法2.4 有理数的除法2.5 有理数的乘方2.6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7 准确数和近似数2.8 计算器的使用第3章实数3.1 平方根3.2 实数3.3 立方根3.4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3.5 实数的运算第4章代数式4.1 用字母表示数4.2 代数式4.3 代数式的值4.4 整式4.5 合并同类项4.6 整式的加减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1 一元一次方程5.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5.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4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第6章数据和图表6.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6.2 统计表6.3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形统计图6.4 扇形统计图第7章图形的初步知识7.1 几何图形7.2 线段射线和直线7.3 线段的长短比较7.4 角和角的度量7.5 角的大小比较7.6 余角和补角7.7 相交线7.8 平行线七年级下册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1.1 认识三角形1.2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1.3 三角形的高线1.4 全等三角形1.5 三角全等的条件1.6 作三角形第2章图形和变换2.1 轴对称图形2.2 轴对称变换2.3 平移变换2.4 旋转变换2.5 相似变换2.6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第3章事件的可能性3.1 认识事件的可能性3.2 可能性的大小3.3 可能性和概率第4章二元一次方程4.1 二元一次方程4.2 二元一次方程组4.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4.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5章整式的乘除5.1 同底数幂的乘法5.2 单项式的乘法5.3 多项式的乘法5.4 乘法公式5.5 整式的化简5.6 同底数幂的除法5.7 整式的除法第6章因式分解6.1 因式分解6.2 提取公因式6.3 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6.4 因式分解的简单应用第7章分式7.1 分式7.2 分式的乘除7.3 分式的加减7.4 分式方程八年级上册第1章平行线1.1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2 平行线的判定1.3 平行线的性质1.4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第2章特殊三角形2.1 等腰三角形2.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3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4 等边三角形2.5 直角三角形2.6 探索勾股定理2.7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第3章直棱柱3.1 认识直棱柱3.2 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3.3 三视图3.4 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第4章样本与数据的分析初步4.1 抽样4.2 平均数4.3中位数和众数4.4 方差和标准差4.5 统计量的选择和应用第5章一元一次不等式5.1 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5.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5.3 一元一次不等式5.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6章图形与坐标6.1 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6.2 平面直角坐标系6.3 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第7章一次函数7.1 常量和变量7.2 认识函数7.3 一次函数7.4 一次函数的图象7.5 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八年级下册第1章二次根式1.1 二次根式1.2 二次根式的性质1.3 二次根式的运算第2章一元二次方程2.1 一元二次方程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3章频数及其分布3.1 频数与频率3.2 频数分布直方图3.3 频数分布折线图第4章命题与证明4.1 定义与命题4.2 证明4.3 反例与证明4.4 反证法第5章平行四边形5.1 多边形5.2 平行四边形5.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4 中心对称5.5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5.6 三角形的中位线5.7 逆命题和逆定理第6章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6.1 矩形6.2 菱形6.3 正方形6.4 梯形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反比例函数1.1反比例函数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二章二次函数2.1 二次函数2.2 二次函数的图象2.3 二次函数的性质2.4 二次函数的应用第三章圆的基本性质3.1 圆3.2 圆的轴对称3.3 圆心角3.4 圆周角3.5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3.6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第四章相似三角形4.1 比例线段4.2 相似三角形4.3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4.4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4.5 相似多边形4.6 图形的位似九年级下册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1.1 锐角三角函数1.2 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1.3 解直角三角形第二章简单事件的概率2.1 简单事件的概率2.2 估计概率2.3 概率的简单应用第三章直线与圆、圆与圆的基本性质3.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2 三角形的内切圆3.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第四章投影与三视图4.1 视角与盲区4.2 投影4.3 简单物体的三视图湘教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1.2 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1.3有理数大小的比较1.4有理数的加法1.5 有理数的减法1.6有理数的乘法1.7有理数的除法1.8有理数的乘方1.9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10用计算器计算第二章代数式2.1用字母表示数2.2列代数式2.3代数式的值2.4一类代数式的加法第三章图形欣赏人与操作3.1图形欣赏3.2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3.3观察物体3.4图形操作3.5视图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模型与算法4.1 一元一次方程模型4.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4.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五章一元一次不等式5.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5.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5.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描述6.1 数据的收集6.2 统计图6.3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1.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2.1 二元一次方程组2.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三章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3.1 线段、直线、射线3.2 角3.3 平面直线的位置关系3.4 图形的平移3.5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3.6 垂线的性质与判定第四章多项式4.1 多项式4.2 多项式的加减4.3 多项式的乘法4.4 乘法公式第五章轴对称图形5.1 轴反射与轴对称图形5.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5.3 三角形5.4 三角形的内角和5.5 角平分线的性质5.6 等腰三角形5.7 等边三角形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与比较6.1 加权平均数6.2 极差、方差6.3 两组数据的比较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实数1.1 平方根1.2 立方根1.3 实数1.4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二章一次函数2.1 函数和它的表示法2.2 一次函数和它的图象3.3 建立一次函数模型第三章全等三角形3.1 旋转3.2 图案设计3.3 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3.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5 直角三角形3.6 勾股定理3.7 作三角形第四章频数与频率4.1 频数与频率4.2 数据的分布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因式分解1.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1.2 提公因式法1.3 公式法第二章分式2.1 分式和它的基本性质2.2 分式的乘除法2.3 整数指数幂2.4 分式的加减法2.5 分式方程第三章四边形3.1 平行四边形与中心对称图形3.2 菱形3.3 矩形3.4 正方形3.5 梯形3.6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第四章二次根式4.1 二次根式和它的化简4.2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4.3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第五章概率的概念5.1 概率的概念5.2 概率的含义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1.1 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1.2 一元二次方程的算法1.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二章定义命题公理与证明2.1 定义2.2 命题2.3 公理与定理2.4 证明第三章相似形3.1 相似的图形3.2 比与比例3.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3.4 相似多边形及性质3.5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位似变换第四章解直角三角形4.1 正弦和余弦4.2 正切4.3 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五章概率的计算5.1 用频率估计概率5.2 用列举法计算概率九年级下册第一章反比例函数1.1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1.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3 实际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第二章二次函数2.1 建立二次函数模型2.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3 二次函数的应用第三章圆3.1 圆3.2 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3.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4 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3.5 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第四章统计估计4.1 总体与样本4.2 用样本估计总体华师大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1.1 与数学交朋友1.2 让我们来做数学第二章有理数2.1 正数和负数2.2 数轴2.3 相反数2.4 绝对值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2.6 有理数的加法2.7 有理数的减法2.8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2.9 有理数的乘法2.10 有理数的除法2.11 有理数的乘方2.12 科学记数法2.13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4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2.15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第三章整式的加减3.1 列代数式3.2 代数式的值3.3 整式3.4 整式的加减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4.2 画立体图形4.3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4.4 平面图形4.5 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4.6 角4.7 相交线4.8 平行线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5.1 数据的收集5.2 数据的表示七年级下册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6.2 解一元一次方程6.3 实践与探索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7.1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7.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7.3 实践与探索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8.1 认识不等式8.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8.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九章多边形9.1 三角形9.2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9.3 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第十章轴对称10.1 生活中的轴对称10.2 轴对称的认识10.3 等腰三角形第十一章体验不确定现象11.1 可能还是确定11.2 机会的均等与不等11.3 在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八年级上册第12章数的开方12.1 平方根与立方根12.2 实数与数轴第13章整式的乘除13.1 幂的运算13.2 整式的乘法13.3 乘法公式13.4 整式的除法13.5 因式分解第14章勾股定理14.1 勾股定理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第15章平移与旋转15.1 平移15.2 旋转15.3 中心对称15.4 图形的全等第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16.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6.2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的性质16.3 梯形的性质八年级下册第17章分式17.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17.2 分式的运算17.3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17.4 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第18章函数及其图像18.1 变量与函数18.2 函数的图象18.3 一次函数18.4 反比例函数18.5 实践与探索第19章全等三角形19.1 命题与定理19.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9.3 尺规作图19.4 逆命题与逆定理课题学习图形中的趣题第20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0.1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0.2 矩形的判定20.3 菱形的判定20.4 正方形的判定20.5 等腰梯形的判定第21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1.1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21.2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21.3 极差、方差和标准差课题学习心率与年龄九年级上册第22章二次根式22.1 二次根式22.2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22.3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第23章一元二次方程23.1 一元二次方程23.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3.3 实践与探索第24章图形的相似24.1 相似的图形24.2 相似图形的性质24.3 相似三角形24.4 中位线24.5 画相似图形24.6 图形与坐标第25章解直角三角形25.1 测量25.2 锐角三角函数25.3 解直角三角形课题学习高度的测量第26章随机事件的概率26.1 概率的预测26.2 模拟实验课题学习通讯录的设计九年级下册第27章二次函数27.1 二次函数27.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7.3 实践与探索第28章圆28.1 圆的认识28.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28.3 圆中的计算问题第29章几何的回顾29.1 几何问题的处理方法29.2 反证法阅读材料《几何原本》第30章样本与总体30.1 抽样调查的意义30.2 用样本估计总体30.3 借助调查作决策苏科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1.1 生活数学1.2 活动思考第二章有理数2.1 比0小的数2.2 数轴2.3 绝对值与相反数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5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6 有理数的乘方2.7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3.1 字母表示数3.2 代数式3.3 代数式的值3.4 合并同类项3.5 去括号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4.1 从问题到方程4.2 解一元一次方程4.3 用方程解决问题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5.1 丰富的图形世界5.2 图形的变化5.3 展开与折叠5.4 从三个方向看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6.1 线段射线直线6.2 角6.3 余角补角对顶角6.4 平行6.5 垂直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7.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7.3 图形的平移7.4 认识三角形7.5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八章幂的运算8.1 同底数幂的乘法8.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8.3 同底数幂的除法第九章从面积到乘法公式9.1 单项式乘单项式9.2 单项式乘多项式9.3 多项式乘多项式9.4 乘法公式9.5 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一)9.6 乘法公式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二)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10.1 二元一次方程10.2 二元一次方程组10.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0.4 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第十一章图形的全等11.1 全等图形11.2 全等三角形1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十二章数据在我们周围12.1 普查与抽样调查12.2 统计图的选用12.3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第十三章感受概率13.1 确定与不确定13.2 可能性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轴对称图形1.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1.2 轴对称的性质1.3 设计轴对称图案1.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6 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数学活动剪纸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2.1 勾股定理2.2 神秘的数组2.3 平方根2.4 立方根2.5 实数2.6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2.7 勾股定理的应用数学活动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一)3.1 图形的旋转3.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3.3 设计中心对称图案3.4 平行四边形3.5 矩形、菱形、正方形3.6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数学活动镶嵌小结与思考第四章数量、位置的变化4.1 数量的变化4.2 位置的变化4.3 平面直角坐标系数学活动:确定藏宝地第五章一次函数5.1 函数5.2 一次函数5.3 一次函数的图象5.4 一次函数的应用5.5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数学活动温度计上的一次函数第六章数据的集中程度6.1 平均数6.2 中位数与众数6.3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全章复习与测试数学活动你是“普通”学生吗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一元一次不等式7.1 生活中的不等式7.2 不等式的解集7.3 不等式的性质7.4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7.5 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7.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7.7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方程、一次函数第八章分式8.1 分式8.2 分式的基本性质8.3 分式的加减8.4 分式的乘除8.5 分式方程第九章反比例函数9.1 反比例函数9.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9.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十章图形的相似10.1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10.2 黄金分割10.3 相似图形10.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0.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0.6 图形的位似10.7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第十一章图形的证明(一)11.1 你的判断对吗11.2 说理11.3 证明11.4 互逆命题第十二章认识概率12.1 等可能性12.2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12.3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课题学习:游戏公平吗?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3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1.4 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1.5 中位线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2.1 极差2.2 方差与标准差2.3 用计算器求标准差的方差第三章二次根式3.1 二次根式3.2 二次根式的乘除3.3 二次根式的加减。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6.1碳单质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等碳单质的性质差异及其产生原因。
2.掌握碳单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碳循环过程。
3.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碳单质相关的现象。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6.1碳单质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碳单质的性质、种类和用途,掌握金刚石、石墨和C60等碳单质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使用比较法分析金刚石、石墨和C60等碳单质的性质差异,并能够解释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
3.掌握碳单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了解碳循环的基本过程。
4.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碳单质及相关化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作用。
3.通过学习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知识拓展:介绍C60等新型碳单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实践应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碳单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6.1金属的物理特性教学设计
2.选做题:
a)调查生活中金属制品的物理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优点和潜在问题。
b)探究金属物理性质与金属晶体结构之间的关系,撰写一篇小论文。
3.实践题:
a)利用家中废旧金属制品,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金属的某一物理性质。
b)拍摄实验过程的照片或视频,并附上实验报告,分享实验心得。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经过前两年的化学学习后,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金属的物理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往往对金属物理性质的具体表现及其应用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验,深化对金属物理性质的理解。
此外,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b)结合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直观地感受金属的物理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c)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2.教学过程:
a)导入:通过展示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金属物理性质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b)新课导入:详细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结合实验现象,让学生深入理解各种性质的表现。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了解学生对金属物理性质知识的掌握程度。
c)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学习兴趣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
4.教学拓展:
a)开展课外活动,如参观金属加工企业,了解金属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2.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讨论任务。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质量的概念、特性和测量方法。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实例引入质量概念,如购物时称重、烹饪时的食材称量等,引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不同的程度上都能得到提高。总之,本节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质量的概念,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质量的概念,理解质量的特性,能够正确描述质量的本质。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质量的概念,让学生感受质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并掌握其使用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最后,通过典型例题分析,让学生学会将质量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4.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同一物体在地球和月球上的质量不同?”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特性。
6.1.1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1.判断题:设计一些关于生物分类的判断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检验学生对生物分类知识的掌握。
2.实践操作:发放生物检索表,让学生对给定的生物进行分类,巩固所学知识。
3.小组竞赛:组织小组间的生物分类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生物分类的概念、原则、等级单位以及生物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1.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生物分类的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3.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分类知识。
-活动设计:
a.观察与分析:分组观察不同生物的实物、图片,描述其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b.小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生物分类的依据,总结分类规律。
c.实践操作:使用生物检索表,对给定的生物进行分类,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巩固教学重点。
3.教学评价:
4.生物检索表的运用:介绍生物检索表的作用和基本使用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生物检索表对生物进行分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观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观察一种生物的实物或图片,描述其特征,并进行记录。
2.小组讨论: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生物分类的依据,总结生物分类的规律。
3.交流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浙江省瑞安市安阳镇上望一中八年级数学上册《6.1 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课件 浙教版
渔船B
我来试试
(3)若现有一渔船C从小岛出发先
向西航行20km,再向北航行 北 20km到达P处,你能确定此时渔
船相对于小岛的位置吗?
20 2 km
20km
渔船A 15km
45°40°
西
20km
25°
东
60渔°船C
25km
25km
航标灯
渔船C在小岛的北偏西45°方
向上的202 km处
南
渔船B
请按上面的规定和方法确 定自己的位置.
20
海口(110,20) 北京(117,40)
(124,19.5)
.
探 究 活 动
. .
.
经纬定位法 曲面上
一维 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
数轴 一个实数
二维
有序数对
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
三维
方向 、距离
如何确定空间中点的位置? 几个数?
笛卡尔 笛卡儿是著名的法国数学家、哲学家 (他的最有名的格言是:“我思故我在”)。
考考你
9
如果规定列号写在前面,行号写在后面,
士将
馬 (2,5)
8
7車
象
6
車
5
馬
馬 (6,4)
卒
卒 車 (4,6)
炮 (5,0)
4 3 2 1 0
01
馬
仕
仕
帥
炮 2 34 5 6
相 78
車 (0,7) 士 (3,9) 帥 (4,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再试试 若规定列号写前,行号写后,你能把
这些棋子放到棋盘相应的位置吗?
有句话要送给大家,这句话的每
个字就在下面的这段文字里,分别是(2,8)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第2课时)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1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第2课时)人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内容:6.1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第2课时)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学生将掌握口算乘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熟练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口算乘法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3. 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与重点:1.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运用口算乘法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实际情况,如购物、做菜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数学问题。
2.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引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需求。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老师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逐步掌握口算乘法的方法。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选取几位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例题讲解(15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2. 老师讲解正确的解答方法和步骤。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巩固题,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选取几位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老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板书,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5分钟)1. 老师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作业题目:a. 234 × 5b. 567 × 3c. 890 × 2答案:a. 1170b. 1701c. 178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记忆。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4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6.1 函数》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函数的概念、性质和简单的函数图像。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域和值域、函数的单调性等概念,并通过实例来理解函数的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基础知识,对数学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函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并能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3.能够运用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函数的单调性的判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和图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性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相关的教学PPT。
3.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函数?”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函数的定义,通过示例来解释函数的概念。
同时,讲解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函数的知识,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函数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同时,通过练习题的解答,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函数的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认识立体图形|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认识立体图形|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常见的立体图形,并了解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 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三、教学重点1.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 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1. 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认识立体图形。
2. 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操作教具,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3. 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模型。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模型。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
2. 新课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了解它们的特征。
1) 长方体: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模型,说出长方体的特征,如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矩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2) 正方体:让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模型,说出正方体的特征,如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3) 圆柱:让学生观察圆柱的模型,说出圆柱的特征,如圆柱有3个面,其中2个是圆形,1个是曲面。
4) 球:让学生观察球的模型,说出球的特征,如球是一个圆形的立体图形,没有面和棱。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4. 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和家长分享这些图形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3,2)
第4列第3行
第4行第3列 第3行 第4列
(4,3) 有序数对定位法 (4,3) (3,4)
(x ,3) (4 ,y )
1
规定列号在前,行号在后。
用有序数对表示自己座位所 在的位置,作为你本节课的代码。
如图是富阳部分景区示意图,如果规定列号写在前面,
行号写在后面,用数对的方法表示天钟山、鹳山、杭
课堂小测试:
④ 1.下列表示中,能确定物体位置的是 ①一个足球滚到距A地20米处 ②某剧院12座 ③在小岛 北偏东58° ④教学楼位于行政楼正南方向50米处 2.如图是某公园五个景点的方位图: 北 (1)若景点A的位置表示为(1,4), 7 E 则景点B的位置可表示为(3,1), 6 C 5 数对(2,6)表示 C 景点; A (2)请尝试用今天所学的两种 方法分别表示景点E的位置: (6,6) 方法1:
方向
和
距离
表示
龙门客栈
方向距离定位法
水映山庄
在示意图上具体操作步骤: 1、定参照物 2、画方位图 3、连线 4、量方向角、距离
比例尺:1:100000
北 74° 龙门客栈
定 画 连 量
水映山庄
到达龙门客栈后,我发现把相机落在了水映山庄要返回,那你能 告诉我,水映山庄的位置吗? 水映山庄在龙门客栈的南偏西74°,距离龙门客栈4.8千米处
州野生动物世界、通天飞瀑和富春桃源的位置。
8 7 (0,6) 6 (1,5) 富春桃源 5 通天飞瀑 4 3 2 1 0 1 2 3 4 5 天钟山 (7,0) 6 7 8 9 10 11 (9,3) 鹳山 (10,8) 杭州野生动 物世界
如图是龙门附近的风景点示意图,现规定列号写在前面,行号写 在后面,各景点用数对表示分别为:永安高山农庄(7,2);水 映山庄(2,3);后亩山村(5,1);龙门古镇(6,5);龙门 客栈(9,5),你能找到他们吗?
笛卡儿是著名的法国数学家、哲学家 (他的最
1、独立作业:课堂作业本(1)6.1
2、合作作业: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以小组为 单位为学校设计一个平面示意图,向你的 家人介绍学校的主要建筑及设施。
我们用勤奋、用坚持去成就 人生的位置;用正确的努力方 向和最短的距离共创美好的明 天!
东北 方法2: 景点E在景点O______方向距 西 离为_______个单位长度处。 72
4 3 2 北 1
0
B
1 2
东
3 4
5 6
7
南
1个单位长度
课后探究
1、直线上确定点的位置 几个数据 一个数据
有序数对
2、平面上确定点的位置
几个数据 两个数据
方向 、距离
3、空间中确定点的位置
笛卡尔
几个数据……
只知道方向能确定龙门客栈的位置了吗? 还需知道什么数量? 若已知比例尺为1:100000,那么实际距离为多少千米? 你能试着描述龙门客栈相对于水映山庄的位置吗? 4.8千米 龙门客栈在水映山庄的______,距离水映山庄____ 北偏东74° __处
位置描述还可以用 比例尺:1:100000
北 74°
龙门客栈在水映山庄的北偏东74°,距离水映山庄4.8千米处
位置描述还可以用
方向 和
距离 表示
A与B互为参照中心的位置描述
比例尺:1:100000
北
北
1
2 龙门客栈
水映山庄
确定位置的方法: (1)有序数对定位 (2)方向距离定位
杭州
B A
(145E,19N) (140E,20N)
花莲
30
富阳 温州 连江
课前准备:三角尺,量角器,铅笔,橡皮,水笔。
环山中学数学组
…
第5行 第4行
第3行
第2行
第1行 第1列 第2列 第3列 第4列 第5列 第6列
…
讲 台
平面上确定一个位置
两 一般需要 ___个数据。 而且这两个数据的前后 ______不能调换。 顺序 规定列号写在前面,行号写在后面
第2列第3行 第3列第2行
8 7 6 5 龙门古镇 4 3 水映山庄 2 1 后亩山村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永安高 山农庄 龙门客栈
如图,我们现在在水映山庄,想去龙门客栈,为了
尽快到达,必须沿什么方向?在图上怎么确定?
8 7 6 5 北 4 3 水映山庄 2 1 后亩山村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永安高 山农庄 74° 龙门古镇 龙门客栈
(124E,22N)
(134E,18N)
20 120
130 140
请说出富阳
的位置
球面上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用有序数对表示 (120E,30N) 将经度写在前、纬度写在后,例如台风路径中 (140E,20N),(145E,19N)
《北纬30度探秘》
在北纬30度附近有许多奇妙的景观, 如钱江潮、喜马拉雅山、死亡三角百慕大、 埃及金字塔、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 以及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等。 所以北纬30度具有特殊的天文地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