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市人民政府环境污染应急预案
环境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流程
一、应急预案启动1. 环境监测部门接到环境污染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上级环保部门报告。
2. 环保部门立即向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通报情况,要求采取应急措施。
3. 环保部门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二、应急处置措施1. 环境监测与评估(1)对污染源进行监测,了解污染物种类、浓度和扩散情况。
(2)对受污染区域进行评估,确定污染范围、程度和潜在风险。
2. 应急减排与治理(1)对污染源实施应急减排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
(2)组织力量对受污染区域进行治理,恢复环境质量。
3. 应急救援与保障(1)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对受污染区域进行救援。
(2)确保应急救援物资、设备、车辆等充足,保障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4. 信息公开与宣传(1)及时发布环境污染事件信息,告知公众污染范围、程度和应对措施。
(2)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三、应急处置步骤1. 紧急响应(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
(2)开展环境监测与评估,了解污染情况。
(3)组织应急救援队伍,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2. 应急减排与治理(1)对污染源实施应急减排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
(2)组织力量对受污染区域进行治理,恢复环境质量。
3. 应急救援与保障(1)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对受污染区域进行救援。
(2)确保应急救援物资、设备、车辆等充足,保障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4. 信息公开与宣传(1)及时发布环境污染事件信息,告知公众污染范围、程度和应对措施。
(2)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5. 后期处置与恢复(1)对受污染区域进行环境修复,恢复环境质量。
(2)调查事故原因,追究相关责任。
(3)总结应急处置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四、应急响应结束1. 环境污染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得到削减,受污染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恢复。
2. 应急指挥部评估应急处置效果,决定结束应急响应。
3. 向上级环保部门报告应急处置情况,总结经验教训。
大气污染专项方案及应急预案
大气污染专项方案及应急预案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份关于大气污染的专项方案及应急预案。
这可是我积累了十年经验的心血结晶哦,咱们就直接进入主题吧。
一、方案背景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PM2.5、臭氧等污染物,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确保人民群众的蓝天白云,咱们必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专项方案及应急预案。
二、方案目标1.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2.提高应对大气污染的应急能力。
3.增强全民环保意识,营造绿色生活氛围。
三、方案内容1.污染源治理(1)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
对重点污染企业进行排查,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进行整改或关停。
(2)严格控制机动车排放。
加强车辆尾气检测,推广新能源汽车。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淘汰落后产能。
2.应急措施(1)建立健全大气污染应急预案。
针对不同污染源和污染程度,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2)加强监测预警。
建立大气污染监测网络,实时掌握空气质量变化。
(3)启动应急响应。
当空气质量达到预警级别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3.宣传教育(1)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网络、社区等多种渠道,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2)开展环保活动。
组织环保志愿者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四、实施方案1.制定详细实施计划。
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节点、责任单位等。
2.加强协调配合。
各部门之间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
3.强化考核问责。
对未完成任务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责任人进行问责。
五、应急预案1.启动条件(1)PM2.5浓度超过75微克/立方米。
(2)臭氧浓度超过160微克/立方米。
2.应急措施(1)启动大气污染应急预案。
(2)加强污染源治理。
(3)加强监测预警。
(4)开展宣传教育。
3.应急响应(1)一级响应:采取最强措施,确保空气质量尽快改善。
(2)二级响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污染源排放。
(3)三级响应:加强监测预警,适时启动应急预案。
这份大气污染专项方案及应急预案,旨在解决我国当前大气污染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蓝天白云。
环境污染物减排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旨在提高环境风险应对能力,确保在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急措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可能产生环境污染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体工商户,以及政府部门在环境污染物减排方面的应急管理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是环境污染物减排应急预案的最高指挥机构,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和监督应急减排工作的实施。
2. 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是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应急减排工作的开展。
3. 各相关部门职责(1)环保部门:负责环境污染物减排工作的监督管理,组织编制应急预案,指导、监督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落实减排措施。
(2)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督促企业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提高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3)公安部门:负责维护应急现场秩序,确保应急减排工作顺利进行。
(4)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监测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指导群众做好自我防护。
四、预警与响应1. 预警(1)根据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进行预警。
(2)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 响应(1)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和四级响应。
(2)一级响应:针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面开展应急减排工作。
(3)二级响应:针对较大环境污染事故,启动应急预案,部分行业和领域实施应急减排措施。
(4)三级响应:针对一般环境污染事故,启动应急预案,对相关企业实施应急减排措施。
(5)四级响应:针对轻微环境污染事故,启动应急预案,对相关企业进行指导性减排。
五、应急减排措施1. 工业减排(1)加强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
(2)实施错峰生产,降低污染物排放。
空气预警应急预案
一、预案概述为有效应对空气重污染事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空气预警应急预案。
二、预警级别根据空气质量指数(AQI)和污染持续时间,将空气预警分为四个级别: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
1. 蓝色预警:AQI达到100-150,持续24小时以上。
2. 黄色预警:AQI达到150-200,持续24小时以上。
3. 橙色预警:AQI达到200-300,持续24小时以上。
4. 红色预警:AQI达到300以上,持续24小时以上。
三、预警响应1. 预警发布:市生态环境部门根据监测数据和气象预报,经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审核,发布相应级别的空气预警。
2. 预警响应启动:预警发布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空气预警响应。
3. 应急措施:(1)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及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
(2)加强工业企业生产调控,限制重污染企业生产,降低污染物排放。
(3)加强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减少道路扬尘。
(4)加强建筑施工扬尘控制,暂停室外喷涂粉刷、护坡喷浆、建筑拆除、切割、土石方、混凝土搅拌等施工作业。
(5)加强城市绿化,增加洒水降尘频次。
(6)加强城市交通管理,限制高排放车辆上路行驶。
(7)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做好呼吸道疾病防治工作。
(8)加强信息发布,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及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和应急措施。
四、应急终止当空气质量改善,达到预警解除条件时,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布解除预警通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恢复正常工作。
五、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成立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全市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
2. 资金保障:各级财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保障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所需资金。
3.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确保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4. 技术保障:加强空气质量监测、预测预报和应急技术支持。
突发环境应急预案情景
一、背景某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发达,拥有多家大型化工企业。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某化工园区内,一家名为“晨光化工”的企业,因生产过程中操作失误,导致大量有害物质泄漏,污染了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用水。
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环境损害,市政府立即启动突发环境应急预案。
二、情景描述1. 时间:2023年10月5日15时2. 地点:某市晨光化工园区3. 事件:晨光化工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导致5000立方米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泄漏,污染了园区内一条主要排水沟,并渗入周边农田和居民生活用水。
4. 受影响范围:园区周边1公里范围内农田、居民生活用水、一条主要排水沟。
5. 受影响人群:园区周边1000余户居民、1000余亩农田。
三、应急预案启动1. 市政府立即启动突发环境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由市长担任总指挥。
2. 应急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监测评估组、应急处置组、后勤保障组、信息宣传组等五个小组。
3. 各小组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处置措施1. 监测评估组:对泄漏区域进行监测,实时掌握污染范围和程度,评估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2. 应急处置组:组织专业队伍对泄漏点进行封堵,防止污染扩散;对受污染区域进行清洗,降低污染物浓度。
3. 后勤保障组:调配应急物资,保障救援人员生活和工作需求。
4. 信息宣传组:及时发布事件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
五、应急处置结果1. 经过3天的紧张救援,泄漏点得到有效封堵,污染范围得到控制。
2. 受污染区域经过清洗,污染物浓度降至安全标准以下。
3. 居民生活用水得到妥善处理,恢复正常。
4. 受影响农田经过检测,未发现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六、总结此次突发环境事件,在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部门紧密配合,成功化解了危机,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此次事件也暴露出企业在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市政府将以此为鉴,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提高企业环保意识,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措施
一、背景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在冬季,雾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有效应对污染天气,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环境质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污染天气应对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3.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参与污染天气应对工作。
三、应急响应1. 预警阶段(1)气象部门发布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后,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相关部门根据预警等级,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监测和预警。
2. 应急响应阶段(1)加大监测力度,实时掌握污染情况。
(2)加强工业企业监管,限制或停产污染严重的企业。
(3)加大公共交通运力,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4)加强医疗救治,确保市民健康。
(5)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市民环保意识。
3. 恢复阶段(1)应急指挥部根据污染情况,逐步降低应急响应等级。
(2)各部门恢复正常工作秩序。
四、应急措施1. 严密监测,实时掌握污染情况(1)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实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
(2)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管,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2. 强化工业企业监管,降低污染物排放(1)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停产、限产措施。
(2)督促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污染物处理能力。
3. 加大公共交通运力,鼓励绿色出行(1)增加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运力。
(2)鼓励市民步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4. 加强医疗救治,确保市民健康(1)加强医疗资源调配,确保市民就医需求。
(2)加强对污染天气敏感人群的关怀和救助。
5.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环保意识(1)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污染天气应对措施。
(2)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环保意识。
五、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设立污染天气应急专项资金,用于应急物资采购、应急人员培训等。
2. 物资保障: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如口罩、防护服、空气净化器等。
环境应急预案2000字(模板10篇)
环境应急预案2000字(模板10篇)环境应急预案【篇1】一章总那么一条为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环境应急预案〕的备案管理,夯实政府和部门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根底,根据《环境保护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方法》等文件,制定本方法。
二条本方法所称环境应急预案,是指企业为在应对各类事故、自然灾害时,采取紧急措施,防止或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三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以下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的指导和管理,适用本方法:〔一〕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排放企业,包括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企业;〔二〕消费、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三〕产生、搜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四〕尾矿库企业,包括湿式堆存工业废渣库、电厂灰渣库企业;〔五〕其他应当纳入适用范围的企业。
核与辐射环境应急预案的备案不适用本方法。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布应当依法进展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的。
四条鼓励其他企业制定单独的环境应急预案,或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制定环境应急预案专章,并备案。
鼓励可能造成突发环境事件的工程建立、影视拍摄和文化体育等群众性集会活动主办企业,制定单独的环境应急预案,或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制定环境应急预案专章,并备案。
五条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应当遵循标准准备、属地为主、统一备案、分级管理的原那么。
六条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参照有关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标准或指导性技术文件,结合实际指导企业确定其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七条受理备案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受理部门〕应当及时将备案的企业向社会公布。
企业应当主动公开与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区域环境等亲密相关的环境应急预案信息。
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二章备案的准备八条企业是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的责任主体,根据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需要,开展环境应急预案制定工作,对环境应急预案内容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负责。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范本(四篇)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范本如下:在____年,环境污染事件是一种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需要有一套明确的预案进行应对。
首先要明确的是,所有相关机构和部门需要协同合作,迅速行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对人民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1. 当接到环境污染事件的报告时,各级政府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启动相关预案,并迅速调集人员和物资到达现场。
2. 由于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事件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因此在现场应先进行快速评估,确定环境污染的具体性质和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3. 确定人员疏散和安全措施,保障现场人员的安全,同时密切关注周围居民和环境的动态,以便及时调整应对措施。
4. 和相关专业机构合作,对环境污染事件进行科学分析,确定解决方案,并迅速实施。
同时,对受到污染影响的人群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援和咨询服务。
5. 加强对媒体和公众的沟通,及时发布信息。
向受到影响的居民说明应对措施和防护措施,减少恐慌情绪,维护社会稳定。
6. 在环境污染事件处理过程中,要时刻紧跟现场情况的变化,灵活调整工作方案,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以便获得更多支持和资源。
7. 在处理完环境污染事件后,要对整个事件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修正和改进,以提升应急响应的能力。
总之,____年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的关键在于快速响应、协同合作和科学决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健康和环境安全。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范本(二)目录1总则1.1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1.3适用范围2事件分级1.4工作原则2.1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2.2重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2.3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3___体系2.4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3.1机构与职责4预警和预防机制4.2预警预防3.3各成员单位职责4.1预警监测与报告3.2成员组成5应急响应—15.2信息报告___分级响应5.4指挥协调和紧急处置5.6应急监测5.7信息发布5.8应急结束___处置措施5.3响应程序6后期处置6.2调查分析7保障措施6.3保险6.1善后处置7.3队伍保障7.5安全防护与生活保障7.4技术保障7.2通信保障7.1资___障8教育培训9演习演练10奖惩11附则10.2责任追究10.1奖励—2—11.1预案管理11.2解释部门11.3预案实施时间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范本(三)____年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1. 引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指的是在生产、运输或处理过程中,因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的环境污染的突发事件。
环境污染应急预案5篇
环境污染应急预案5篇环境污染应急预案 2024-07-18 16:32:05| 滔祥环境污染应急预案怎么做?废气中含有污染物种类很多,其物理和化学性质非常复杂,毒性也不尽相同。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环境污染应急预案,欢迎阅读。
环境污染应急预案篇1 为确保我校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根据有关法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减少伤亡,最大限度地减轻事件所造成的损失。
二、组织机构组长:__副组长:__成员:__三、具体应急措施1、疏散。
当事故突然发生后或接到上级的环境污染的警报后,各位教职工必须遵守学生优先,伤员优先的原则开展疏散、抢救工作,帮助学生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2、清点人数。
撤离到安全区域后,班主任应立即清点人数。
3、及时抢救。
保持镇静,沉着应付,面对事故,决不能惊惶失措,手忙脚乱。
事故现场的最高领导或组织者必须立即采取防护措施,组织教职员工开展抢救工作,有受伤师生即报120送医院救治。
4、应急领导小组在接到险情报告后,应迅速向环保、消防、教育等上级部门报告。
在救治伤员的同时,要安排专人做好现场秩序的维持工作,以利于各种抢救措施的顺利实施。
要尽快通知受伤学生家长到医院陪护。
5、做好广大师生的思想工作,维护学校和当地的安定局面,尽快恢复学校的教学秩序。
不要因事故本身导致其他不应有的事端。
6、要特别注意做好受伤学生及受惊吓学生的心理咨询与心理调节工作,逐步消解他们的恐惧心理和其他不良心理反应。
本预案启动时间为:发生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时启动本预案。
环境污染应急预案篇2 按照《__县环保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督管理的紧急通知》精神,为有效防范污染事故,特别是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确保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后能有效控制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事故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发生在本公司以内及其周边的污染物排放,交通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等因素造成环境污染事故时,启用本预案。
大气污染应急预案措施
一、编制依据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大气污染应急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组织体系1. 成立大气污染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大气污染应急工作。
2. 市环境保护局、市气象局、市公安消防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及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为成员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大气污染应急措施。
三、应急响应等级根据大气污染程度,将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1. 一级响应:针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启动一级响应。
2. 二级响应:针对中度污染天气,启动二级响应。
3. 三级响应:针对轻度污染天气,启动三级响应。
4. 四级响应:针对良好及以上空气质量,启动四级响应。
四、应急响应措施1. 一级响应措施:(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好防护措施。
(2)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及时掌握污染变化情况。
(3)暂停户外作业,减少污染物排放。
(4)加大对涉气企业的执法检查力度,督促企业落实减排措施。
(5)加强医疗救治,确保易感人群得到及时救治。
2. 二级响应措施:(1)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密切关注污染变化。
(2)限制部分车辆上路,减少交通污染。
(3)暂停或减少户外活动,降低公众暴露风险。
(4)加强医疗救治,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3. 三级响应措施:(1)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关注污染变化。
(2)提醒公众做好防护措施,降低暴露风险。
(3)加大对涉气企业的执法检查力度,督促企业落实减排措施。
4. 四级响应措施:(1)加强空气质量监测,保持信息畅通。
(2)督促企业落实减排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3)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五、应急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设立大气污染应急专项资金,确保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2. 人员保障:组建大气污染应急队伍,负责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
3. 设施保障: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工作需要。
4. 信息保障:建立健全大气污染应急信息平台,确保信息畅通。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一、背景环境污染是近年来全球性问题之一,其对人类健康及生态健康造成的影响凸显,它不仅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而且一旦发生,很难进行有效治理和恢复。
为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建设活动中,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可行、实用的应急预案,以最大限度保障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安全。
二、应急预案目标针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建立应急预案旨在:1.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环境健康,防止危害范围加大和损失扩大。
2.尽快缓解污染事件的危害,有效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3.加强环境污染预警,做好相关部门的组织调度、联合作战和协同应对。
4.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众传递相关信息,保持社会稳定。
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流程1.预警信息收集及发布(1)收集信息:监测网对污染源的持续监测,发现异常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依据污染源的特性,设置监测点,每日对空气、水体、土壤等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进行上报。
(2)信息发布:由指挥中心及相关部门发布预警,向班组、企业、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通报预警信息,并向社会公众发布相关信息。
2.启动应急预案(1)组织调度:由指挥中心组织各部门及企业作出反应,按照预案进行协同行动,防止污染扩散。
(2)现场处置:将人员安全转移到安全地带,并对受污染区域进行隔离及封锁,对污染源进行切断,同时进行清除及治理。
(3)污染物处理:对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进行准确的分类归集、中转处理及处置,并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妥善处置。
3.组织调度及应急处置(1)应急指挥中心: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中,应急指挥中心应根据事件污染源特性,明确应急措施,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和应急资源调配计划,梳理各项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并向上级领导及社会公众通报最新情况。
(2)资源调配:应急指挥中心将各项救援资源进行统计,制定资源调配计划,向各相关部门及企业调配必要资源,并尽快将其投入现场处置。
大气环保工作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大气污染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大气污染事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工业企业、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超标;2. 大气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处置、恢复等工作;3. 大气污染事故的应急响应、信息报告、调查处理等工作。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快速响应、协同作战;3. 安全第一、确保人员安全;4. 信息公开、透明公开。
四、组织机构与职责1.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大气污染事故应急工作。
2. 大气污染防治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大气污染事故应急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
3. 应急专家组: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对大气污染事故进行评估、监测、处置等。
4. 应急监测组:负责大气污染事故现场监测,为应急处置提供数据支持。
5. 应急处置组:负责大气污染事故的现场处置、污染源控制、环境恢复等工作。
6. 信息宣传组:负责及时发布大气污染事故信息,引导舆论,稳定社会情绪。
五、应急响应1. 预警:根据大气污染指数(AQI)及监测数据,对可能发生的大气污染事故进行预警。
2. 启动应急预案:根据预警情况,启动本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应急处置:根据事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1)污染源控制:对排放超标的企业进行停产、限产、治理等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
(2)现场处置: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清理,消除污染源。
(3)环境恢复: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修复,恢复生态环境。
4. 信息发布:及时发布大气污染事故信息,引导舆论,稳定社会情绪。
六、应急保障1. 装备保障:确保应急监测、处置、恢复等工作的装备齐全、完好。
2. 人力资源保障:组织应急队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技术保障:开展应急技术研究,提高应急处置技术水平。
大气环境污染专项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大气环境污染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区域内发生的大气环境污染事故,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排放、交通排放、扬尘污染等。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大气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本区域内大气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指挥和监督。
3. 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包括:环保局、公安消防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局、交通运输局、住建局、气象局等。
四、预警与监测1. 预警(1)根据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对可能发生的大气环境污染事故进行预警。
(2)预警级别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等级,分别对应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个级别。
2. 监测(1)建立健全大气污染物监测网络,对重点污染源、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测。
(2)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五、应急处置措施1. 事故报告(1)发生大气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应在第一时间向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应急处置。
2. 应急响应(1)根据事故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采取以下措施:a. 限制或禁止污染源排放污染物;b. 停止或调整交通流量;c. 加强扬尘控制;d. 开展大气污染物治理;e. 对受污染区域进行监测和评估。
3. 应急撤离(1)根据事故情况,对受污染区域内的居民进行疏散。
(2)对受污染区域进行封锁,防止人员进入。
4. 信息发布(1)及时向公众发布事故信息,包括事故原因、影响范围、应急措施等。
(2)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加强应急知识的普及。
六、后期处置1. 事故调查(1)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人。
(2)对事故责任人依法进行处罚。
2. 恢复治理(1)对受污染区域进行恢复治理,消除污染。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
这还有一个环保部发布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目次前言 (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编制程序 (3)5 预案的主要内容 (7)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范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提高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应急响应,事后处置的能力,有效降低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减少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编制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程序,内容等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存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的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质的单位或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等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造成对环境(或健康)影响的单位.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0□年□□月□□日批准.本标准自200□年□□月□□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1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编制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程序,内容等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存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的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质的单位或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等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造成对环境(或健康)影响的单位.本标准不适用于存在生物安全事故和辐射安全事故风险的单位.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085.1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 5085.2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 5085.3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4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 5085.5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GB 5085.6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 5085.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T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HJ/T 169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298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务院,2006-01-24)《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年第1号)《剧毒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公告2003年第2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发〔1998〕089号)2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环境保护目标指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中,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域中可能受到影响的对象.3.2 危险物质指《危险化学品名录》和《剧毒化学品名录》中的物质和易燃易爆物品.3.3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3.4 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指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事故的污染源,以及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质或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3.5 环境污染事故(事件)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由于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受到干扰,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财富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故(事件).3.6 应急准备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3.7 应急响应指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3.8 应急救援指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3.9 恢复指在环境污染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3.10 预案3指根据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的预测,而制定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行动.3.11 分类指根据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对不同环境污染事故划分的类别.3.12 分级指按照环境污染事故严重性,紧急程度及危害程度,对不同环境污染事故划分的级别.3.13 应急监测指在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3.14 应急演习指为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习(演练),综合演习和指挥中心,现场应急组织联合进行的联合演习.4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4.1 成立预案编制小组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和应急职责,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预案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和工作计划.预案编制人员应由具备应急指挥,环境评估,环境生态恢复,生产过程控制,安全,组织管理,医疗急救,监测,消防,工程抢险,防化,环境风险评估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员及专家组成.4.2 基本情况调查应对企业(或事业)单位基本概况,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说明.4.2.1 单位基本概况4.2.1.1 企业(或事业)单位名称,法人,法人代码,详细地址,邮政编码.4.2.1.2 企业经济性质隶属关系及事业单位隶属关系,正常上班人数,往来人数(原料供应商及客户)等.4.2.1.3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地理位置(经纬度),详细位置图,所处地形地貌,厂址的特殊状况(如上坡地,河流的岸边),企业(或事业)单位所在地的气候(气象)特征,降雨量及暴雨期等.44.2.1.4 其他情况说明.4.2.2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况调查4.2.2.1 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主,副产品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的名称及日产量,原材料,燃料名称及日消耗量,最大容量及贮存量和加工量,列出危险物质的明细表等.4.2.2.2企业(或事业)单位生产工艺流程说明,主要生产装置说明,危险物质储存方式(槽,罐,池,坑,堆放等),生产装置及储存设备的平面布置图,雨水,清净下水和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应急设施(备)平面布置图等.4.2.2.3 企业(或事业)单位排放污染物的名称,日排放量,污染治理设施去除量及处理后废物产生量,污染治理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设备,构筑物说明,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等.对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及堆放地,如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设施,医疗垃圾焚烧装置, 危险废物处理场所等,还须明确纳污或收集范围及污染物主要来源.4.2.2.4企业(或事业)单位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储存,转移,处置情况,危险废物处理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资质,处理场所的位置,危险废物处理的设计规范和防范环境风险情况.4.2.2.5企业(或事业)单位危险物质及危险废物的运输(输送)单位,运输方式,日运量,运地,运输路线,"跑,冒,漏"的防护措施等.如利用管道输送液体或气态危险物质的,须明确输送量,输送线路图,阀门和加(减)压站的位置,及安全保护措施情况.4.2.2.6企业(或事业)单位尾矿库,贮灰库,渣场的储存量,服役期限,库坝的建筑结构,坝堤及防渗安全情况.4.2.3 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调查4.2.3.1 企业(或事业)单位周边区域100米,200米,500米,1公里,3公里,5公里等范围内常住人数;居民点(区),自然村,学校,机关等社会关注区的名称,联系方式,人数,与企业(或事业)单位的距离和方位图;周边区域人员撤离路线,周边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4.2.3.2 企业(或事业)单位污水排放的去向,接纳水体(包括支流和干流)情况及执行的环境标准,区域地下水(或海水)执行的环境标准.区域空气执行的环境标准.4.2.3.3 企业(或事业)单位下游水体及下风向空气质量功能区说明.河流,湖泊,水库,海洋名称,所属水系,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情况.4.2.3.4 企业(或事业)单位下游供水设施服务区,设计规模及日供水量,联系方式;取水口名称,地点及距离,地理位置(经纬度)等;地下水取水情况,服务范围内灌溉面积,基本农田保护区情况.4.2.3.5 企业(或事业)单位周边区域道路情况及距离,交通干线流量等.4.2.3.6 企业(或事业)单位危险物质和危险废物运输(输送)路线中的环境保护目标说明.4.2.3.7 企业(或事业)单位周边其他环境敏感区情况及位置说明.54.2.3.8 同一流域或区域产生同类污染物的其它企业(或事业)单位名录及排污状况.4.2.3.9 如调查范围小于环境污染事故可能波及的范围,应扩大范围,重新调查.4.3 环境保护目标的环境风险评价企业(或事业)单位根据危险源,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的状况,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按照HJ/T 169的要求进行环境风险评价,阐述企业(或事业)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环境风险评价结果,应明确以下内容:4.3.1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辨识结果.4.3.2 最大可信事故预测结果.明确环境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概率,并说明事故处理过程可能产生的伴生/次生污染.4.3.3 爆炸,井喷,火灾,泄漏等事故状态下可能产生的污染物种类,最大数量及浓度.4.3.4 正常工况下与非正常工况下,产生的污染物种类,数量与浓度.4.3.5 污染治理设施非正常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与浓度.4.3.6 自然条件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说明(暴雨初期,自然灾害等).4.3.7 运输(输送)过程中可能泄漏危险物质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分析.4.3.8 环境污染事故产生污染物造成跨界(国家,省,市,县等)环境影响的说明.4.3.9 尾矿库,贮灰库,渣场等如发生垮坝,溢坝,坝体缺口,渗漏时,对主要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或海洋及饮用水源地取水口的环境安全分析.4.3.10 可能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人,动植物等危害性说明.4.3.11 环境污染事故产生污染物相关环境安全标准,限值,最高允许浓度.应包括GB 3095, GB 3838,GB/T14848,GB 5749,GB 16297,GB 8978,GB 14554,GBZ1,GBZ2及相关标准中的规定.4.3.12 根据污染物可能波及范围和环境保护目标的距离,预测不同环境保护目标可能出现污染物的浓度值,并确定保护目标级别.4.4应急能力评估在调查,环境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应对企业(或事业)单位现有的事故预防措施,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明确进一步需求.应包括以下内容:4.4.1 企业(或事业)单位主体装置区和危险物质或危险废物储存区(包括罐区)围堰设置情况.4.4.2 初期雨水收集池,事故应急池,消防水收集系统,备用调节水池,排放口与外部水体间的紧急切断设施及清,污,雨水管网的布设等配置情况.4.4.3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和预警系统设置情况,环境应急监测仪器设备与物资.4.4.4 应急救援设施(备)包括医疗救护仪器药品,个人防护装备器材,消防设施,堵漏器材和应急交通工具等供应情况.64.4.5 应急救援的物资,特别是处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各种吸附剂,中和剂,解毒剂等化学品物资,如活性炭,木屑和石灰等.4.4.6 应急通信系统,电源,照明等.4.4.7 内部应急队伍建设情况,包括环境应急,抢修,现场救护,医疗,治安,消防,交通管理,通讯,供应,运输,后勤等各种专业人员.4.4.8 各种保障制度(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制度,防止非正常性排放措施,日常环境监测制度,设备仪器检查与日常维护制度,培训制度,演习制度,安全运输卡制度等).4.4.9 企业(或事业)单位还应明确外部资源及能力,包括:(1)地方政府预案对企业(或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的要求等;(2)该地区环境应急指挥系统的状况;(3)环境应急监测仪器及能力;(4)专家咨询系统;(5)企业(或事业)单位互助的方式;(6)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及设备(清单);(7)应急救援信息咨询.(8)其他.4.5应急预案编制在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类型和影响范围,编制应急预案.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具体安排.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4.6应急预案的评审,发布与更新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评审由企业(或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相关企业(或事业)单位,环保部门,周边公众代表,专家等对企业(或事业)单位的预案组织审查.预案经评审完善后,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同时,明确实施的时间,送抄的部门,企业,社区等.企业(或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及时更新应急预案.4.7应急预案的实施预案批准发布后,企业(或事业)单位应组织落实预案中的各项工作及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明确各项职责和任务分工,加强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实现应急预案持续改进.75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5.1 总则5.1.1 目的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5.1.2 编制依据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5.1.3 适用范围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范围,以及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级别.5.1.4 应急预案体系说明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5.2 基本情况主要阐述企业(或事业)单位基本概况,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况,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调查结果.5.3 环境风险评价主要阐述企业(或事业)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环境风险评价结果,以及可能发生事故的后果和波及范围.5.4 组织机构和职责5.4.1 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5.4.2 指挥机构及职责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相应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5.5 预防与预警5.5.1 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监控明确本企业(或事业)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5.5.2 预警行动8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5.6 信息报告和通报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国家有关规定,明确信息报告时限和发布的程序, 内容和方式.5.6.1 信息报告与通知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5.6.2 信息上报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5.6.3 通报明确可能受影响的区域的通报方式,联络方式,内容及防护措施.5.7 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5.7.1 分级响应机制针对环境污染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企业(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可以调动的应急资源,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行动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 确定不同级别的现场负责人,指挥调度应急救援工作和开展事故应急响应.5.7.2 应急救援5.7.2.1 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措施说明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故类型,事故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需确定以下内容:(1)明确切断污染源的基本方案;(2)明确防止污染物向外部扩散的设施与措施及启动程序;特别是为防止消防废水和事故废水进入外环境而设立的事故应急池的启用程序,包括污水排放口和雨(清)水排放口的应急阀门开合和事故应急排污泵启动的相应程序;(3)明确减轻与消除污染物的技术方案;(4)明确事故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次生污染(如消防水,事故废水,固态液态废物等,尤其是危险废物)的消除措施;(5)应急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及工具(可获得性说明);(6)应急过程中采用的工程技术说明;9(7)应急过程中,在生产环节所采用应急方案及操作程序;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应急时紧急停车停产的基本程序;控险,排险,堵漏,输转的基本方法;(8)污染治理设施的应急方案;(9)危险区,安全区的设定;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事故现场隔离方法;(10)明确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及安置地点;(11)明确应急人员进入与撤离事故现场的条件,方式;(12)明确人员的救援方式,方法及安全保护措施;(13)明确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质保障供应程序.5.7.2.2 大气类污染事故保护目标的应急救援措施说明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故类型,事故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风向和风速等,需确定以下内容:(1)可能受影响区域的说明和最短响应时间;(2)可能受影响区域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地点;(3)可能受影响区域企业,社区人员基本保护措施和防护方法;(4)周边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方案;(5)临时安置场所;(6)其他.5.7.2.3 水类污染事故保护目标的应急救援措施说明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故类型,事故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河流的流速与流量(或水体的状况)等,需确定以下内容:(1)可能受影响水体说明;(2)事故发生后,泄漏至外环境的污染物控制,消减技术方法说明;(3)需要其他措施的说明(如其他企业(或事业)单位污染物限排,停排,调水,污染水体疏导,自来水厂的应急措施等);(4)跨界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措施说明;(5)其他.5.7.3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依据事故分类,分级,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可用的急救资源列表,如急救中心,医院,疾控中心,救护车和急救人员;(2)应急抢救中心,毒物控制中心的列表;(3)抢救药品,医疗器械和消毒,解毒药品等的区域内和区域外的供给情况;10(4)根据化学品特性和污染方式,明确伤员的分类;(5)现场救护基本程序,如何建立现场急救站;(6)伤员转运及转运中的救治方案;(7)针对污染物,确定伤员治疗方案;(8)根据伤员的分类,明确不同类型伤员的医院救治机构.5.8 应急监测企业(或事业)单位应根据在事故时可能产生污染物种类和性质,配置必要的监测设备,器材和环境监测人员.(1)明确应急监测方案;(2)明确污染物现场,实验室应急监测方法和标准;(3)明确现场监测与实验室监测所采用的仪器,药剂等;(4)明确可能受影响区域的监测布点和频次;(5)明确根据监测结果对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对污染扩散范围进行预测的方法,适时调整监测方案;(6)明确监测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7)明确内部,外部应急监测分工;(8)明确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耗材,试剂等日常管理要求.5.9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明确现场保护,清洁净化等工作需要的设备工具和物资,事故后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应急行动人员和受污染设备的清洁净化方法和程序.包括:(1)明确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2)明确现场净化方式,方法;(3)明确事故现场洗消工作的负责人和专业队伍;(4)明确洗消后二次污染的防治方案.5.10 应急终止(1)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2)明确应急终止的程序;(3)明确应急状态终止后,继续进行跟踪环境监测和评估方案.5.11应急终止后的行动主要包括:11(1)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2)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3)应急过程评价;(4)事故原因调查;(5)环境应急总结报告的编制;(6)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修订;(7)事故损失调查与责任认定.5.12善后处置受灾人员的安置及损失赔偿.组织专家对环境污染事故中长期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提出补偿和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的建议.5.13 应急培训和演习5.13.1 培训依据对企业(或事业)单位员工能力的评估结果和周边工厂企业,社区和村落人员素质分析结果,制定培训计划,应明确以下内容:(1)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培训内容和方法;(2)本单位员工环境应急基本知识培训的内容和方法;(3)应急指挥人员,运输司机,监测人员等特别培训内容和方法;(4)外部公众环境应急基本知识的宣传和培训的内容和方法;(5)应急培训内容,方式,考核,记录表.5.13.2 演习应明确企业(或事业)单位环境污染应急预案的演习和训练的内容,范围,频次等.(1)演习准备;(2)演习方式,范围与频次;(3)演习实施过程纪录;(4)应急演习的评价,总结与追踪.5.14 奖惩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5.15 保障措施5.15.1 通信与信息保障12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5.15.2 应急队伍保障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5.15.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5.15.4 经费保障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5.15.5 其他保障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技术保障,交通运输保障,。
环境污染应急预案脚本
一、预案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报告环境污染事故;2. 快速启动应急响应,实施有效处置;3. 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损失;4. 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组织机构1. 应急指挥部:由市环保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消防局等部门组成,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应急救援工作。
2. 现场指挥部:由事发地政府或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负责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实施。
3. 应急队伍:由环保、消防、公安、卫生、交通、市政等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
四、预警发布与解除1. 预警发布:当监测到环境污染指标异常时,立即启动预警程序,发布预警信息。
2. 预警启动:接到预警信息后,现场指挥部迅速组织人员、设备赶赴现场,采取应急措施。
3. 预警解除:经现场指挥部评估,确认环境污染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无进一步扩散风险时,发布解除预警信息。
五、应急响应1. 级别划分根据环境污染事故的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级别: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
2. 响应措施(一)特别重大级1.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上报上级部门;2. 组织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应急措施;3. 调集专业队伍,全力开展应急处置;4. 加强监测,确保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二)重大级1. 启动应急预案,上报上级部门;2. 组织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应急措施;3. 调集专业队伍,全力开展应急处置;4. 加强监测,确保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三)较大级1. 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2. 加强监测,确保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3. 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一般级1. 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2. 加强监测,确保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3. 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环境应急预案启动条件
一、引言环境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而制定的行动计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下为环境应急预案启动条件:二、启动条件1. 空气污染事件(1)50%以上的国控点监测到空气质量指数日均值污染程度达到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
(2)预计在未来48小时内,污染程度将持续或上升,广州市50%(含)以上国控监测点空气质量指数超过200(即重度污染)。
2. 水污染事件(1)水体监测数据显示,某水体水质指标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
(2)预计在未来48小时内,污染程度将持续或上升,影响范围扩大。
3. 土壤污染事件(1)土壤监测数据显示,某区域土壤污染物含量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2)预计在未来48小时内,污染程度将持续或上升,影响范围扩大。
4. 固体废物污染事件(1)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发生故障,导致固体废物无法正常处理。
(2)固体废物处理过程中发生泄漏、火灾等事故,造成环境污染。
5. 生态破坏事件(1)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
(2)预计在未来48小时内,生态破坏程度将持续或上升。
6. 其他环境事件(1)其他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如放射性污染、化学品泄漏等。
(2)事件发生地环境保护部门认为有必要启动应急预案。
三、启动程序1. 监测预警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启动条件时,立即启动预警机制。
2. 信息报告环境保护部门向上级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并通报相关部门。
3. 应急响应根据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程序,采取以下措施:(1)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应急工作。
(2)组织开展环境监测,掌握污染状况。
(3)采取应急措施,控制污染源,减轻污染程度。
(4)疏散受污染区域群众,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组织开展环境治理,恢复环境质量。
四、总结环境应急预案启动条件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环境污染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一、演练背景某化工企业因操作失误,导致大量有害化学品泄漏,对周边环境和居民造成严重威胁。
为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提高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特组织本次演练。
二、演练目的1. 验证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 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3. 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4. 为今后应对类似突发事件提供实战经验。
三、演练时间2022年x月x日四、演练地点某化工企业五、参演单位及人员1. 企业应急指挥部: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下设现场指挥部、应急响应组、现场处置组、后勤保障组、信息宣传组等;2. 企业员工:全体员工;3. 政府相关部门:环保、消防、公安、卫生等部门。
六、演练内容1. 应急响应启动:发现有害化学品泄漏后,企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2. 现场处置:应急响应组、现场处置组迅速赶赴现场,对泄漏源进行封堵,设置警戒区域,防止污染扩散;3. 环境监测:环保部门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污染程度;4. 应急疏散:根据污染程度,对受威胁区域进行疏散,确保人员安全;5. 医疗救护:卫生部门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6. 后勤保障:后勤保障组负责现场物资供应、通讯保障等工作;7. 信息宣传:信息宣传组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8. 演练总结:演练结束后,各部门进行总结,查找不足,完善应急预案。
七、演练流程1. 应急响应启动:发现有害化学品泄漏,企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2. 现场处置:应急响应组、现场处置组迅速赶赴现场,对泄漏源进行封堵,设置警戒区域;3. 环境监测:环保部门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污染程度;4. 应急疏散:根据污染程度,对受威胁区域进行疏散,确保人员安全;5. 医疗救护:卫生部门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6. 后勤保障:后勤保障组负责现场物资供应、通讯保障等工作;7. 信息宣传:信息宣传组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8. 演练总结:各部门进行总结,查找不足,完善应急预案。
污染应急预案演练
一、演练背景为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我国应对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我国某市某区环保局于2024年6月组织了一次污染应急预案演练。
本次演练模拟某化工企业发生化学物质泄漏事故,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演练目的1. 验证和完善污染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 提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3. 加强环保、公安、消防、医疗、交通等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4. 增强企业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演练时间及地点1. 时间:2024年6月10日2. 地点:某市某区某化工企业四、演练组织机构1. 演练指挥部:由环保局、公安局、消防局、卫生健康局、交通运输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2. 演练实施组:由环保局、公安局、消防局、卫生健康局、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3. 演练保障组:由环保局、公安局、消防局、卫生健康局、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4. 演练参演单位:某化工企业、周边社区、医疗单位等。
五、演练内容1. 演练启动:某化工企业发生化学物质泄漏事故,企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演练指挥部报告;2. 应急响应:演练指挥部接报后,立即启动污染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3. 现场处置:环保部门负责监测污染情况,评估污染范围;消防部门负责泄漏物质控制、灭火、救援等工作;医疗部门负责受伤人员救治;交通部门负责道路管制、疏导;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疫情监测、预防等工作;4. 演练总结:演练结束后,各参演单位进行总结,对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完善应急预案。
六、演练评估1. 评估内容: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各部门的协同作战能力;应急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2. 评估方法:现场观摩、资料审查、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
七、演练总结本次污染应急预案演练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对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增强了企业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环保减排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降低污染物排放,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环保减排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大气污染事件等环保减排工作中,对污染源排放的控制和减排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环保减排应急指挥部成立环保减排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环保减排工作。
指挥部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立环保减排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组织、监督和检查。
办公室设在环境保护部门,办公室主任由环境保护部门负责人担任。
3. 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环保减排工作的具体实施。
具体职责如下:(1)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组织编制、修订环保减排预案,组织实施减排措施,监督检查减排工作落实情况。
(2)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协调指导企业减排工作,督促企业落实减排措施。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协调指导建筑工地减排工作,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减排措施。
(4)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协调指导交通运输减排工作,督促运输企业落实减排措施。
(5)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协调指导农业减排工作,督促农业生产经营者落实减排措施。
四、应急响应1. 预警根据环保减排预警信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
2. 应急响应(1)启动应急响应。
当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大气污染事件等环保减排工作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2)应急措施。
根据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采取以下应急措施:①停产、限产:对排放污染物超标的企事业单位,实施停产、限产措施。
②限行、限号:对机动车排放污染物进行限行、限号。
③加强环境监测:加强对污染源排放的监测,及时掌握污染状况。
④加强宣传教育:加大环保减排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政办…2006‟号龙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龙泉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直属各单位:《龙泉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第三十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的,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OO六年七月二十五日龙泉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防范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处臵工作,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臵机制,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龙泉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所称的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市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环境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环境事件。
第三条本预案适用于以下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突发的环境事件的应急工作:(一)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二)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污染事故;(三)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的重大生态破坏事故;(四)因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五)放射性污染事故;(六)其它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
第四条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处臵果断”、“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规范和强化本市应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臵工作,以环境污染事故侦检、善后工作为重点,形成和完善本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构防范有力、指挥有序、快速高效和协调一致的应急管理处臵体系。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市政府成立市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市长任总指挥,分管环保副市长任常务副总指挥,市政府办公室相应副主任、市环境保护局局长任副总指挥,指挥部由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消防大队、市卫生局、市安监局、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交通局、市经贸局、市建设局、市电力局、市财政局、相关乡镇、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和单位有关负责人组成。
应急指挥部的主要职责:(一)研究部署全市环境事件应急工作,指导制定和组织实施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二)制定和修订《龙泉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三)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有重大和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领导、组织和协调应急工作,决定启动和组织实施本预案;(四)向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报告环境事件与应急工作有关情况。
第六条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市环保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任副主任。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一)汇总、核查环境事件和应急工作有关情况,提出建议意见,及时报告应急指挥部,为应急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二)在应急指挥部决定启动本预案后,通知并协调组织各相关部门和应急指挥部具体实施;(三)督促检查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具体实施工作;(四)宣传普及环境应急知识,不断提高公众环境安全意识。
坚持预防为主,建立和加强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机制,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反应、及时控制;(五)组织开展应急工作的信息报送和新闻报道工作;(六)承办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
第七条设立现场应急指挥组,市环保局分管副局长任现场指挥,市环境监察大队队长、市环境监测站站长任副指挥,各有关部门的相关人员、市环境监察大队的监察人员、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人员为成员。
现场应急指挥组的职责:(一)调度应急人员、设备、物资等,组织应急人员赶赴现场,开展事故现场的调查、监测、取证工作,确定污染程度;(二)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并参考专家意见,确定事故处臵的技术措施,为应急指挥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指挥污染区域和污染事故的处臵工作;(四)负责协调沟通、事故分析、信息上报工作。
第八条参与应急处臵部门职责:(一)市环保局主要履行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负责组织协调较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救援;负责组织协调饮用水源污染事件、主要河流水污染事件、危险化学品泄漏造成的污染事件事故发生地及周边地区的环境监测和实时报告;对事故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处臵提出建议,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处臵。
环保部门负责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调查处理和定性定级工作,协助公安部门监控追缴丢失、被盗的放射源。
(二)事件发生地乡镇(街道)参与应急现场指挥救援处臵,组织群众转移、安臵。
(三)市公安局负责维护现场秩序,负责组织事故现场的安全警戒、人员疏散、交通管制,参与受伤人员的救治的运输,参与侦检事故原因。
负责丢失和被盗放射源的立案、侦查和追缴。
(四)市消防大队负责切断事故源,火灾扑救、受害人员营救、污染物洗消清理,协助市环保局对污染进行最大程度的消减,保障应急方案顺利实施。
(五)市卫生局负责伤员的现场紧急转运和救治,必要时负责现场的卫生防疫工作。
(六)市安监局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监管工作,为应急处臵提供安全的技术支持。
(七)市气象局负责提供气象参数(风速、风向、稳定度),为确定污染事故的变化提供依据。
(八)市水利局负责提供水文参数,为确定污染事故的变化提供依据,负责渔类等受污染时的应急处理工作。
(九)市农业局必要时负责事故现场畜禽养殖、农作物污染受损的处臵工作。
(十)市林业局必要时负责事故现场林木及野生动物污染受损的处臵工作。
(十一)市交通局负责运送应急处臵所需物资,必要时运送伤员。
(十二)市经贸局、市建设局、电力局等负责保障应急物资及事故现场的供水、供电及电源处臵工作。
(十三)市委宣传部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对外统一新闻发布工作。
组织有关单位起草新闻稿、开展新闻报道、分阶段发布新闻以及统筹协调事发地和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发布的基本信息等。
(十四)在环境事件应急处臵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由市财政负责保障。
第九条可能发生环境事件,产生有毒有害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重点企事业单位,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单位的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重点单位名单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并实施动态管理。
发生环境事件的单位有责任消除环境污染事故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突发环境事件等级与报告制度第十条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Ⅰ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突发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突发环境事件(Ⅳ级)四级。
(一)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影响,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环境污染事故;或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2、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3、高致病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在实验室研究过程中造成的特大污染事故。
4、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或造成高度侵袭性、传染性、转移性、致病性和破坏性的灾害。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二)重大突发环境事件(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环境污染事故,或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或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2、因环境污染造成河流、湖泊、水库大面积污染,或市区水源地取水中断造成社会经济、市民生活受到较大影响的污染事件。
3、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三)较大突发环境事件(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的环境污染事故。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市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四)一般突发环境事件(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1、发生3人以下死亡环境污染事故。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的群体性影响。
3、突发环境事件的排放污染物对饮用水源造成威胁或影响。
4、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第十一条一般或较大环境事件发生后,由龙泉市环境保护局进行确认,及时启动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对已造成的环境污染提出应急处臵措施。
发生一般环境事件,一般应启动应急预案。
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并要求上级启动应急预案。
第十二条重大或特大环境事件发生后,由丽水市环境保护局进行确认,及时启动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发生重大或特大环境事件,市、县(市)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必须启动,并要求启动省级预案。
第十三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发现突发环境事件或接到有关报告后,应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凡属重大环境事件,市级环境保护部门除应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外,还应同时报告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凡属特大环境事件,市级环境保护部门除应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外,还应同时报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第十四条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初报从发现事件后起1小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捕杀或砍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名称和数量、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
第四章预测预警第十五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要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臵的方针。
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加强水源地、居住密集区等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的环境质量监测。
要经常调查和分析研究存在的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重点问题,特别要关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定期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紧急重大情况,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问题,如有重要情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臵并及时上报。
第十六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都要指定联络员,具体负责沟通信息、协调业务、传达指令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