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指标维护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天平操作规程

天平操作规程

天平操作规程一、引言天平是一种常用的实验仪器,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按照规程正确操作天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天平的操作规程,包括校准、称量、记录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二、校准1. 准备工作:在进行天平校准前,确保天平周围环境清洁、无风,并且温度稳定。

将天平放置在平稳的水平台上,并确保没有任何物体放置在天平上。

2. 零点校准:按照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将天平置于零点位置,并按下“零点”按钮进行校准。

确保天平显示为零,表示校准成功。

3. 校准质量:使用已知质量的标准物体,将其放置在天平上,并记录显示的质量值。

与标准质量进行比较,如果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则认为校准合格;如果误差超过允许范围,则需要重新校准。

三、称量1. 准备工作:选择适当的容器,并确保容器干净、干燥。

将容器放置在天平上,并按下“皮皮”按钮将其皮重置零。

2. 放置样品:将待称量的样品放置在容器中,并确保样品均匀分布,避免重心不稳导致的误差。

3. 记录质量:等待数秒,直到天平显示稳定的质量值后,记录质量值。

如果需要多次称量同一样品,则应重新置零并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操作。

四、记录1. 记录格式:使用表格或实验记录本记录天平的使用情况。

表格包括日期、实验者、样品名称、质量值等内容。

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需求,对称量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可以计算平均值、标准偏差等统计指标,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五、维护1. 清洁:每次使用完毕后,使用干净的软布或刷子清洁天平的平台和容器。

不要使用化学溶剂或腐蚀性物质清洁天平,以免损坏仪器。

2. 保养:定期检查天平的电池电量,并及时更换电池。

确保天平的外壳无损坏,并定期校准天平以确保准确性。

3. 存储:当天平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将其放置在干燥、无尘、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并用防尘罩或盖子覆盖,以防止灰尘和湿气进入天平。

六、安全注意事项1. 避免超载:不要将超过天平量程的物体放置在天平上,以免损坏天平或导致不准确的测量结果。

统计计算机管理规章制度

统计计算机管理规章制度

统计计算机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统计计算机管理工作,提高统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国家统计局及其所属机构的统计计算机管理工作。

第三条统计计算机管理是指对统计信息系统硬件、软件、网络和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的活动。

第四条统计计算机管理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合法合规、安全稳定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统计局统计计算机管理部门负责统计计算机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第六条各级统计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统计计算机管理岗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统计计算机管理工作。

第二章统计计算机设备管理第七条统计计算机设备是指用于统计信息处理的计算机设备,包括电脑、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第八条统计计算机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具有完整的合格证明文件。

第九条统计计算机设备应当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正常运行。

第十条统计计算机设备应当定期清理灰尘,保持通风良好。

第十一条统计计算机设备使用过程中如遇到故障,应立即报修,并禁止擅自维修。

第十二条统计计算机设备使用年限满三年以上,应当进行检测,如无重大故障可以继续使用,如有重大故障应当报废或更新。

第十三条统计计算机设备的存储设备应当进行定期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第三章统计计算机软件管理第十四条统计计算机软件是指用于统计信息处理的软件程序,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统计软件等。

第十五条统计计算机软件应当使用正版软件,严禁使用盗版软件。

第十六条统计计算机软件应当定期更新,确保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十七条统计计算机软件的安装和卸载应当由专业人员操作,禁止非法下载软件。

第十八条统计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应当遵守软件许可协议,禁止私自修改软件代码。

第十九条统计计算机软件的管理应当建立软件清单,及时更新软件版本。

第二十条统计计算机软件的数据备份和恢复应当定期进行,确保数据安全。

第四章统计计算机网络管理第二十一条统计计算机网络是指连接统计计算机设备的网络系统,包括局域网、互联网等。

统计员岗位安全生产职责(4篇)

统计员岗位安全生产职责(4篇)

统计员岗位安全生产职责统计员岗位在安全生产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任务。

他们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报告和记录安全生产数据和信息,并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下面将详细介绍统计员岗位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

一、收集安全生产数据和信息统计员需要主动收集各种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事故隐患排查、事故调查、安全生产培训、安全生产检查等各个方面的数据。

他们可以通过与安全部门、生产部门、质量部门等协作,收集并整理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数据,如报告、检查记录、调查报告等。

二、整理、分析和报告数据统计员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对数据的清洗、分类和编码等工作。

他们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比如数据的趋势分析、相互比较分析、统计指标计算等。

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统计员需要撰写和提交安全生产统计报告和分析报告,向上级部门和领导层提供安全生产情况的详细和准确的报告。

三、建立和维护安全生产数据库和档案统计员需要建立和维护安全生产数据库和档案,将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录入和存储。

他们要熟悉和应用电子表格、数据库管理软件等工具,确保安全生产数据的有效、完整和安全的保存。

同时,他们还需要制定和执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措施,确保数据库和档案的安全。

四、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统计员的工作不仅仅是收集和整理数据,还需要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他们需要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为领导层和相关部门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帮助他们制定和改进安全生产策略和措施。

五、参与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活动统计员还需要参与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他们可以通过组织和参与安全生产培训班、编制安全生产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员工传达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理解。

六、协助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事故调查统计员需要协助安全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事故调查工作。

他们可以通过对安全生产数据和信息的分析,找出潜在的安全风险和问题,并参与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整改措施。

工艺安全管理规定

工艺安全管理规定

工艺安全管理规定1目的为规范工艺安全管理活动,辨识、评估和控制与工艺相关的危害,避免工艺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

3 应用领域本程序应用于研发、设计、制造、施工、操作、维修和采购等业务活动中涉及高危害工艺和低危害工艺的工艺安全管理。

4 应用标准《工艺安全信息管理程序》、《工艺危害分析管理程勋》、《操作规程管理程序》、《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程序》、《承包商管理程序》、《事故调查管理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设备质量保证管理程序》、《机械完整性管理程序》、《启动前安全检查管理程序》、《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程序》。

5 术语和定义5.1 工艺安全管理(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简称PSM)是通过对化工工艺危害和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和处理,从而避免与化工工艺相关的伤害和事故的管理流程。

5.2 高危害工艺(Higher-hazard process,简称HHP)指任何生产、使用、贮存或处理某些危害性物质的活动和过程。

这些危害性物质在释放或点燃时,由于毒性、可燃性、爆炸性、腐蚀性、热不稳定性或压缩,可能造成死亡、不可康复的人员健康影响、重大的财产损失、环境损害或厂外影响。

危害性物质包括任何产生上述影响的以下物质,如压缩可燃气体、易燃物、高于闪点的可燃物、反应性化学品、爆炸物、可燃粉尘、高度或中度急性中毒性物料、强酸、强碱以及高低温介质等。

5.3 低危害工艺(Lower-hazard operation ,简称LHO)生产、使用、贮存或处理某些物质的任何活动和过程。

这些物质很少由于化学、物理或机械性危害而造成死亡或不可康复的人员健康影响、重大财产损失、环境损害或对厂界外影响。

低危害性物质包括低于闪点的物质、惰性低温气体、蒸汽分配和冷凝水回用系统(所有压力等级)、低压燃料气、低毒性物质和少量的危害性物质等。

较低的危害性操作如:挤压、空压制氮、干燥、化验分析、供取水、水处理等。

电工关键绩效指标

电工关键绩效指标
设备运行记录/事故调查报告
输配电系统完好率
完好输配电系统数/负责管理输配电系统总数×100%
D
目标值=
挑战值=
量化
每月
输配电系统检修记录
输配电系统更新改造、维护项目完成率
实际完成的输配电系统更新改造、维护进度/计划完成的进度×100%
E
目标值=பைடு நூலகம்
挑战值=
量化
每月
输配电系统更新改造、维护进度报告
配电设施的变更以及电能消耗统计分析出现差错与延迟次数
电工关键绩效指标
编号
绩效指标
指标定义/公式
权重
考核标准
质/量化指标
评估频率
信息来源
送配电延迟投诉次数
经查实的送配电延迟投诉次数
A
目标值=
挑战值=
量化
每月
投诉统计报告
违反操作规程次数
当期违反操作规程次数
B
目标值=
挑战值=
量化
每月
作业现场检查记录
运行事故次数
当期发生运行事故次数
C
目标值=
挑战值=
量化
每季
配电设施的变更以及电能消耗统计分析出现差错与延迟次数
F
目标值=
挑战值=
量化
每月
差错统计报表

统计员岗位安全生产职责范文(4篇)

统计员岗位安全生产职责范文(4篇)

统计员岗位安全生产职责范文统计员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包括:1. 定期检查和维护统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2. 安全操作统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软件和系统,避免数据丢失或泄露;3. 遵守并执行公司的安全生产政策和规定,积极参与安全培训和演练;4. 及时发现和报告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或问题;5. 提供安全工作的咨询和指导,确保统计员遵守安全操作规程;6. 参与安全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7. 配合公司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参与制定和实施安全控制措施;8. 及时处理和报告统计工作中的安全事件或事故,减少对工作和员工的不良影响;9. 定期更新安全生产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安全意识和能力;10. 维护与统计工作相关的安全记录和文档,确保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以上是统计员岗位的一些安全生产职责,不同公司和行业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职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统计员岗位安全生产职责范文(2)统计员岗位是一个与数据处理和分析密切相关的职位,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和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标准,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因此,统计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承担一系列的安全生产职责,下面是一个统计员岗位安全生产职责范本。

1.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作为一个统计员,我需要严格遵守公司所制定的安全生产规定,包括关于数据处理的安全要求和流程。

我会确保自己对这些规定的理解和遵守,不会因个人原因或者其他原因而不遵守这些规定。

2.保障数据的安全:作为一个统计员,我将尽力保障所处理和使用的数据的安全。

我会遵循公司所制定的数据安全管理政策,加强对数据的保密性和防止数据泄露的措施。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会采取安全的技术手段,并随时关注数据安全的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数据安全事件。

3.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和安全:作为一个统计员,我会保持我的工作环境整洁和安全。

我会经常清理我的工作区域,避免堆放杂物和危险物品。

车辆管理系统操作规程(三篇)

车辆管理系统操作规程(三篇)

车辆管理系统操作规程1. 车辆管理系统简介车辆管理系统是一种用来管理和监控车辆运行情况的软件系统。

它可以帮助企业或机构有效地管理车辆的调度、维修和统计等工作,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车辆管理系统的操作规程,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2. 登录和权限管理2.1 所有使用车辆管理系统的用户都需要登录账号,账号和密码由管理员分配。

2.2 不同的用户角色拥有不同的权限,例如管理员有最高权限,能够对系统进行配置和管理。

普通用户只能进行查看和操作自己负责车辆的相关信息。

2.3 用户登录态有效期为8小时,超过时间需要重新登录。

3. 车辆信息管理3.1 所有车辆的基本信息必须录入系统,包括车辆编号、车牌号、车型、所属部门等。

3.2 对于新添加的车辆,需要进行初次录入和验收,并且上传相关文件和照片,例如购车发票、车辆照片等。

3.3 对于车辆的变更,例如车辆调度、维修等,必须及时在系统中更新相应的信息。

4. 车辆调度管理4.1 车辆调度需要经过审批,系统管理员可以发起调度申请,相关审批人员会收到通知,并可以在系统中进行审批操作。

4.2 调度申请包括调度车辆、调度起止时间、用车事由等信息。

4.3 车辆调度审批通过后,系统会自动发送通知给车辆负责人和司机,提醒他们注意调度安排。

5. 车辆运行管理5.1 司机操作车辆之前需要登录系统,提交用车申请,并填写用车事由和车辆里程等相关信息。

5.2 司机在使用车辆期间需要及时编辑和更新车辆里程信息,用于后续统计和油耗计算。

5.3 车辆运行期间如遇到故障或事故,司机应及时在系统中上报,并按照系统指引进行相应处理。

6. 车辆维修管理6.1 车辆维修需经过审批,维修申请由维修人员发起,相关审批人员会收到通知,并可以在系统中进行审批操作。

6.2 维修申请包括维修车辆、维修地点、维修事由等信息。

6.3 维修完成后,维修人员需要在系统中填写维修记录,包括维修内容、费用等。

7. 车辆统计报表7.1 车辆管理系统可以生成各种车辆相关的统计报表,包括车辆使用情况、维修记录、费用统计等。

光照强度计操作规程

光照强度计操作规程

光照强度计操作规程光照强度计是一种用于测量光照强度的仪器,它可以用于室内和室外的光照强度测量。

光照强度的测量对于许多行业和应用领域非常重要,如照明设计、植物生长研究、环境监测等。

为了确保光照强度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有必要遵守一些操作规程。

1.环境准备在进行光照强度测量之前,需要将测试场所的环境准备好。

首先,确保测试区域的背景没有明显的反射物体,以防止光线反射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

其次,将光照强度计放置在一个稳定的平台上,并确保测试区域没有其他光源干扰。

2.仪器校准在使用光照强度计进行测量之前,必须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应在室内或已经知道光照强度的环境中进行。

根据光照强度计的使用说明,调整零点和灵敏度,以使仪器的读数与已知光照强度一致。

3.测量过程在进行测量之前,确保光照强度计已经充分预热。

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打开光照强度计,并将其对准待测区域。

保持仪器与测试区域之间的垂直角度,避免产生阴影或反射。

记录测量结果,并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多次测量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4.数据处理在进行数据处理之前,需要对测得的光照强度进行单位转换。

根据使用的光照强度单位,将读数进行换算。

然后,根据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可以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统计指标,以评估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5.仪器维护6.安全注意事项在操作光照强度计时,需要注意安全。

避免将仪器接触到液体或过高的温度环境中,以防止损坏。

在进行测量时,避免将仪器指向眼睛或其他人的眼睛,以防光线对眼睛造成伤害。

当测量室外光照强度时,需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性,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总结起来,光照强度计的操作规程包括环境准备、仪器校准、测量过程、数据处理、仪器维护和安全注意事项。

遵守这些规程可以确保光照强度测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使用光照强度计之前,应详细阅读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并遵循制造商的建议。

医保统计信息管理制度

医保统计信息管理制度

医保统计信息管理制度1.统计信息管理制度的重要性2.医保门店的统计信息管理3.统计信息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4.统计信息管理制度的效益1.统计信息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统计信息管理制度是医保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门店更好地管理和运营。

通过对门店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门店的效益和服务质量。

2.医保门店的统计信息管理医保门店的统计信息管理主要包括门店的基本信息、医保业务信息、医保费用信息等。

门店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更新和维护各项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统计信息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统计信息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经过以下步骤:确定统计指标、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和整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定期进行数据监测和评估。

4.统计信息管理制度的效益统计信息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帮助门店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提高门店的效益和服务质量。

同时,它还可以为医保管理部门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帮助其更好地制定政策和管理医保事务。

统计信息管理第一章总则为规范信息管理工作,建立畅通便捷的信息传递渠道,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信息管理原则1.统筹规划、分级管理的原则;2.完整准确、及时适用的原则;3.资源共享、注重保密的原则。

第三章信息管理体系企业建立两级信息管理体系。

企业部门负责部门信息管理的组织工作,各门店负责本门店的信息管理,并按要求报送相关信息。

第四章信息收集信息按来源分为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

1.外部信息包括:政策法规、行业动态类信息、市场类信息。

可通过会议、购买、调研等方式获取;2.内部信息包括:用于经营监控的过程类信息、用于经营决策的成果类信息。

可通过会议、文件、报表等方式获取。

外部信息收集须做到超前预测、及时跟踪。

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变化的信息,要及时跟踪、定向调查;突发信息要快速反应,及时应对。

工业统计基础数据质量工作制度范文

工业统计基础数据质量工作制度范文

工业统计基础数据质量工作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保证工业统计基础数据的质量,准确反映工业经济发展状况,提高统计工作科学性和可靠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工业统计部门对工业统计基础数据质量进行管理的工作。

第三条定义1. 工业统计基础数据:指反映工业经济活动的各项基础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工业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企业数量等。

2. 数据质量:指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一致性和可比性等方面的特征。

3. 统计工作科学性:指在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各个环节中,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准确的原则,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第四条数据质量管理原则1. 数据质量管理应遵循客观、公正、科学、完整、可比和保密的原则。

2. 数据质量管理应遵循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责任和统一管理的原则。

3. 数据质量管理应注重预防为主、整改为辅的原则,防止数据质量问题的发生,及时纠正和改进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数据采集第五条基础数据采集机制1. 工业统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采集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2. 基础数据采集应由专门的人员负责,确保工作人员具备相关的业务能力和统计知识。

3. 基础数据采集应使用统一的采集工具和标准化的采集表格,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4. 基础数据采集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核实,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六条信息化手段支持1. 工业统计部门应借助信息化手段来支持数据的采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

2. 信息化手段应具备完善的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功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 信息化手段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七条数据采集风险管理1. 工业统计部门应认识到数据采集工作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2. 工业统计部门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数据采集过程中的问题和异常情况。

3. 工业统计部门应建立数据备份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黑马Bact-ist微生物分析系统操作维护规程

黑马Bact-ist微生物分析系统操作维护规程

黑马Bact-ist微生物分析系统操作维护规程1 主要技术指标Bact-IST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融合了自动化、电脑化及微生物微量生化反应测试方法,可同时进行微生物分析鉴定(ID)与药敏(MIC)检测,使细菌鉴定/药敏分析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

1.1完善的分析系统: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微生物药敏分析系统统计分析/院内感染监测专家系统联网功能1.2药物种类:呋喃类,磺胺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类1.2鉴定范围:肠杆菌科,非发酵菌,葡萄球菌属,真菌,微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弧菌属1.3院内感染检测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疗用品,消毒剂及保存液,血液透析2 适用范围黑马Bact-ist微生物分析系统(包括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两大功能);是对己分离培养出来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进行种、属鉴定,并同时测定该菌对各种抗菌药物敏感/耐药程度的专用设备。

3 工作原理自1880年郭霍(Koch)发明固体培养基,对细菌的研究技术有了重大的突破之后,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对细菌的研究和认识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成就,对细菌分类的理论根据和方法已趋成熟,命名已经统一,对繁浩的各种细菌众多的生物学、物理学特性己基本明确,从20世纪初开始,形成了利用各种细菌之间生物学、物理学特性的差异或不同,来区别和鉴定细菌种类的方法,不断丰富发展,沿用至今,成为细菌鉴定的常规方法。

但由于细菌种类繁多,生物学性状错综复杂,实验操作繁琐、费时,不仅初学者不易掌握,有经验者也常感困惑。

20世纪70年代,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有人首先利用信息编码来签定细菌,将复杂的各种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建立数据库,被检菌的各种生物性状测出后,输入电脑与贮存信息相比较即刻可判断未知菌的种属。

八十年代初己设计出各种多项生物学试验的套装组合,与电脑贮存的项目内容相对应,即细菌的编码鉴定法,很快在全球得到了重视,迅速推广应用。

随后,在上述编码鉴定的基础上,又开发研究了各种类型的半自动和全自动的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器。

分箱操作规程

分箱操作规程

分箱操作规程分箱操作是一种数据预处理技术,用于对连续型变量进行离散化处理。

通过将连续型变量划分为若干个离散的区间,可以降低数据的复杂性,同时能够更好地解释和处理数据。

本文将介绍分箱操作的规程,包括分箱方法的选择、分箱的原则和具体操作步骤。

一、选择分箱方法在进行分箱操作前,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箱方法。

常用的分箱方法有等宽分箱和等频分箱。

1. 等宽分箱:将连续型变量的取值范围等分成若干个区间,每个区间的宽度相等。

这种方法适合处理数据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2. 等频分箱:将连续型变量的取值按照频率进行分组,使得每个分组中包含的数据数量相同。

这种方法适合处理数据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根据数据的特点和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分箱方法,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观察数据分布情况和使用统计方法进行选择。

二、分箱的原则进行分箱操作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分箱数目要适中:分箱数目过多会增加数据的复杂性,不利于数据处理和解释;分箱数目过少会导致信息丢失,不利于准确分析。

一般建议分箱数目在5到10之间。

2. 分箱区间要合理划分:分箱区间宽度应该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进行合理划分,使得每个分箱区间内的数据具有类似的特性。

可以使用统计方法或者业务经验进行划分。

3. 相邻分箱区间要有明确的边界:分箱区间之间要有明确的边界,不得有交叉或重叠的情况。

这样可以保证数据在不同分箱之间的唯一性。

三、分箱操作步骤进行分箱操作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变量的取值范围:首先需要确定连续型变量的取值范围,获得最大值和最小值。

2. 选择分箱方法:根据数据特点和业务需求选择适合的分箱方法,确定分箱数目。

3. 划分分箱区间:根据选定的分箱方法,将变量的取值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分箱区间,确定每个区间的边界。

4. 计算每个分箱区间的统计指标:对于每个分箱区间,可以计算其内部数据的均值、方差等统计指标,以及分箱区间之间的差异。

5. 进行分箱操作:根据分箱区间的边界,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相应的分箱中。

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文一.工作背景与总体要求为规范企业的统计基础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高企业的决策科学性和管理效率,我公司于XX年启动了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

本着“稳定、规范、高效”的原则,我公司在各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流程为主,注重规范制度建设和流程优化。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公司的统计基础工作得到了较大的改进和提升。

二.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效1.制度建设(1)建立并完善统计基础工作相关制度,包括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报表编制等方面的规定。

制度的建立规范了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2)制定了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制度,对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了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通过对数据的抽查和核对,明确了各个环节的责任,提高了统计数据的可靠性。

2.流程优化(1)对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流程进行了优化,通过简化流程和减少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改变以往繁琐的手工填写和整理方式,引入电子化统计系统,实现数据的自动化录入和整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建立了数据交流和共享平台,与相关部门建立了数据共享机制,加强了信息沟通和数据交流。

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更加流畅,避免了重复工作和信息不一致的问题。

3.人员培训为提高员工的统计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我公司组织了多次统计基础知识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

通过培训,增强了员工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和专业素养,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4.业务指导我公司建立了统计基础工作小组,负责对各个部门的统计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

通过定期的业务培训和业务咨询,明确了各个部门的统计指标和要求,帮助部门解决了工作中的难题和疑惑。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1.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还有待提高。

虽然我们已经建立了质量控制制度,但在具体操作中,仍然存在数据录入错误的情况。

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指标应如何设定

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指标应如何设定

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指标应如何设定在当今的工业生产和各类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确保企业和组织能够有效地落实安全生产措施,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设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指标是一项关键任务。

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首先应当明确其目的。

其核心目的并非仅仅为了惩罚或奖励,而是通过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引导员工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带来的损失,并持续提升整个组织的安全生产水平。

在设定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全面性。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员安全方面的指标。

例如,员工的安全培训参与率和考核合格率是重要的考量点。

通过统计参加安全培训的员工人数占总员工人数的比例,以及在培训结束后的考核中合格员工的比例,可以了解企业在人员安全教育方面的工作成效。

同时,还可以设定员工违规操作的次数指标。

统计在一定时期内员工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次数,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员工对安全规则的遵守情况。

二是设备与环境安全的指标。

设备的正常运行率和维护保养合格率是关键。

设备正常运行率是指设备在一定时间内正常运行的时间比例,这能够反映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而维护保养合格率则可以通过检查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判断是否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标准进行了维护保养。

此外,工作场所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率也不容忽视。

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统计已发现的隐患得到整改的比例,有助于及时消除潜在的危险。

三是事故预防与处理的指标。

事故发生率是一个直观且关键的指标,包括轻伤事故、重伤事故以及重大事故的发生次数。

同时,还应当设定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次数和效果评估指标。

通过定期组织演练,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能够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在事故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在具体设定指标时,要遵循可衡量性原则。

这意味着指标必须能够通过具体的数据或者明确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和评估。

例如,“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这样的表述就过于模糊,而“员工安全知识考核平均分达到 80 分以上”则是一个具体可衡量的指标。

TMS操作规程

TMS操作规程

TMS操作规程一、引言TMS(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用于管理和优化运输流程的软件系统。

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TMS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使用,以提高运输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系统登录与权限管理1. 用户登录:用户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TMS系统。

系统应提供安全可靠的登录界面和认证机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访问系统。

2. 权限管理:系统管理员应根据用户职责和需要,为每个用户分配相应的权限。

权限包括但不限于创建、修改、删除运输订单、查看运输数据等。

管理员应及时更新权限,确保用户权限与其职责相符。

三、运输订单管理1. 创建订单:用户根据客户需求,通过TMS系统创建运输订单。

订单应包括客户信息、货物信息、运输要求等。

系统应提供必要的字段和选项,以确保订单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订单分配:系统根据预设的规则和算法,自动分配订单给合适的运输供应商。

分配过程应考虑供应商的能力、成本、距离等因素,并优化运输路线。

3. 订单跟踪:用户可以通过TMS系统实时跟踪订单的状态和位置。

系统应提供订单跟踪功能,包括订单接收、装载、运输中、交付等环节的状态更新和位置信息。

四、运输计划与调度1. 运输计划编制:系统管理员根据订单和运输需求,制定运输计划。

计划应考虑运输供应商的可用资源、运输距离、时间窗口等因素,以确保运输任务的顺利完成。

2. 运输调度:系统管理员根据运输计划,调度合适的运输供应商执行运输任务。

调度过程中应考虑供应商的可用性、运输能力、成本等因素,并与供应商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3. 运输优化:系统应提供运输优化功能,通过算法和模型,对运输计划和调度进行优化。

优化目标包括降低成本、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资源利用率等。

五、运输数据管理与分析1. 数据录入:系统管理员应定期导入和更新运输数据,包括订单信息、供应商信息、运输费用等。

数据录入过程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化学工业设备管理统计指标计算方法及管理办法

化学工业设备管理统计指标计算方法及管理办法

化学工业设备管理统计指标计算方法及管理办法1990年2月19日,化工部一、化学工业管理统计指标计算方法(一)设备状况设备状况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设备完好状况、动(静)密封泄漏状况。

用设备完好率、动(静)密封点泄漏率来进行评价。

⒈全部设备:系指在用的(包括备用的)生产及辅助机械、动力设备、起重运输设备、仪器仪表、建筑物、构筑物等。

鉴于企业实际情况,其中仪器仪表、构筑物暂不统计。

独立的生产用厂房为一幢建筑物,算作一台设备。

⒉主要设备:系指在生产中直接影响生产过程进行,并决定生产能力的运转、静止设备。

其目录由省级主管部门确定。

⒊完好设备标准(1)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①主辅机的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②仪表、计器、信号联锁和各种安全装置、自动调节装置齐全完整、灵敏准确;③基础、机座稳固可靠,地脚螺栓和各部螺栓连接紧固、齐整,符合技术要求;④管线、管件、阀门、支架等安装合理,牢固完整,标志分明,符合要求;⑤防腐、保温、防冻设施完整有效,符合要求。

(2)设备运转正常,性能良好,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①设备润滑良好,润滑系统畅通,油质符合要求,实行“五定”(定点、定人、定质、定时、定量)、“三级过滤”(油桶、油壶、加油点);②无松动、杂音等不正常现象,振动值不超过允许范围;③各部温度、压力、转速、流量,电流等运行参数符合规程要求;④生产能力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3)技术资料齐全、准确:①设备档案、检修及验收记录齐全;②设备运转时间和累计运转时间有统计、记录;③设备易损配件有图纸;④设备操作规程、维护检修规程齐全。

(4)设备及环境整齐清洁,无跑、冒、滴、漏。

⒋完好建筑物、构筑物标准(1)档案完整、齐全。

(2)基础无腐蚀、裂纹发生,倾斜、下沉要保持在允许范围之内,螺栓、支架、铆部件没有松动的现象。

(3)承重构架的梁、柱、楼板、框架及墙体结构完整,负载、裂纹、倾斜要在允许范围之内,保护层及防护层完整有效。

统计指标目录

统计指标目录

一级医院评审标准(试行)一、基本标准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结合我市实际,一级医院必须符合以下基本标准才能参加等级评审。

(一)床位住院床位总数20张以上,99张以下。

(二)科室设置1、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

2、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

3、行政科室:至少设有医务科、护理部、信息统计(档案)室。

(三)人员1、实际开放床位数(或编制病床数,两者不同时取高值,下同)与医院正式职工人数之比为:1∶1-1.4。

2、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之比不低于85%,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从事医疗、医技和护理等诊疗活动。

3、至少有5名主治医师(含主管技师、主管护师)、执业医师5-8名、执业护师8-12名和相应的药剂、检验、放射等卫生技术人员,随着床位数的增加,人员资质和数目应该匹配。

(四)房屋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

(五)设备:1、基本设备:心电图机、洗胃器、电动吸引器、呼吸球囊、妇科检查床、冲洗车、气管插管、万能手术床、必要的手术器械、显微镜、离心机、X光机、电冰箱、药品柜、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设备、紫外线灯、洗衣机、常水、热水、蒸馏水、净化过滤系统等。

2、病房每床单元设备:床1张、床垫1.2条、被子1.2条、褥子1.2条、被套2条、床单2条、枕芯2个、面盆2个、痰盂或痰杯1个、病员服2套。

3、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适应的设备。

(六)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二、医疗质量管理标准一级医院在符合上述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应努力争取达到以下医疗质量管理标准:(一)医疗管理1、要建立健全的医疗管理组织,要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要有人员配备花名册,要有院领导分管医疗工作情况的记录。

2、要有年度计划和总结,制定切实可行的长远发展规划,并有具体实施情况记录。

化学工业设备管理统计指标计算方法及管理办法

化学工业设备管理统计指标计算方法及管理办法
化学工业设备管理统计指标计算方法及管理办法
1990年2月19日,化工部
一、化学工业管理统计指标计算方法
(一)设备状况
设备状况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设备完好状况、动(静)密封泄漏状况。用设备完好率、动(静)密封点泄漏率来进行评价。
⒈全部设备:系指在用的(包括备用的)生产及辅助机械、动力设备、起重运输设备、仪器仪表、建筑物、构筑物等。鉴于企业实际情况,其中仪器仪表、构筑物暂不统计。独立的生产用厂房为一幢建筑物,算作一台设备。
⒍动密封点计算方法及检验标准
(1)动密封定义及计算方法
动密封指各种机电设备(包括机床)连续运动(旋转和往复)的两个偶合件之间的密封。如压缩机轴、泵轴、各种釜类旋转轴等的密封均属动密封。一对连续运动(旋转或往复)的两个偶合件之间的密封算一个密封点。
(2)动密封检验标准
①各类往复压缩机曲轴箱盖(透平压缩机的轴瓦)允许有微渗透,但要经常擦净;
⒉主要设备:系指在生产中直接影响生产过程进行,并决定生产能力的运转、静止设备。其目录由省级主管部门确定。
⒊完好设备标准
(1)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①主辅机的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②仪表、计器、信号联锁和各种安全装置、自动调节装置齐全完整、灵敏准确;
③基础、机座稳固可靠,地脚螺栓和各部螺栓连接紧固、齐整,符合技术要求;
=96.8%
例二 某二班制橡胶厂第二季度开启式炼胶机的运转状况
记录给定数据:
(1)第二季度日历小数为2184小时
(2)按计划应进行一次中修4天
(3)出一次事故停车6小时
(4)因二班制,第二季度休班停车8×91=728小时
(5)设计炼胶量平均为500kg/班
(6)实际炼胶量平均为450kg/班

含量均匀度检查操作规程

含量均匀度检查操作规程

含量均匀度检查操作规程1.目的含量均匀度测试是针对固体或液体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分布情况进行检测的方法。

该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含量均匀度检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适用范围该操作规程适用于固体或液体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均匀度检查。

3.仪器设备3.1 平衡仪:精度为0.1mg。

3.2研钵:耐酸碱性能好、平整度高。

3.3称量纸:有足够的吸附性,不会产生化学反应。

3.4烘箱:可调温度范围为40℃-60℃。

3.5 过筛器:网孔大小为1mm。

3.6粉碎仪:适用于固体样品的粉碎。

4.试剂和材料4.1样品:待检测的固体或液体样品。

4.2校准样品:已知含量均匀度优良的样品,用于验证仪器的准确性。

4.3吸湿剂:用于防止含水样品在称量过程中吸湿。

4.4空气干燥器:用于保证实验环境中的空气湿度。

5.操作步骤5.1样品准备5.1.1固体样品:将固体样品按照规定质量进行粉碎,保证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均匀分布。

5.1.2液体样品:将液体样品充分摇匀,保证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均匀分布。

5.1.3样品保存:将样品存放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中,避免湿气和阳光直接照射。

5.2样品称量5.2.1前期准备:根据样品的含量及需要的精度,选择合适的称量纸和研钵。

5.2.2空研钵称量:使用已校准的平衡仪,将空研钵放在称量纸上,记录其质量。

5.2.3样品称量:在同一称量纸上称取适量的样品,记录其质量。

5.2.4重复称量: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称量,随机取样品不少于3次,并记录每次的质量。

5.3样品处理5.3.1固体样品:将称取的固体样品放入研钵中,使用粉碎仪将其进一步粉碎,保证样品的均匀性。

5.3.2液体样品:将称取的液体样品充分摇匀,确保样品的均匀性。

5.4统计分析5.4.1求平均值:将所有重复称量得到的样品质量求平均值,作为样品的平均质量。

5.4.2求相对标准偏差(RSD):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样品质量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标准偏差/平均值)*1006.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6.1数据处理: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样品质量的平均值和相对标准偏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