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结构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文字素材3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文字素材3 湘教版必修1

地壳的结构和物质组成地壳的结构地壳是由许多化学元素组成的。

据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地壳中有90多种自然存在的化学元素,其中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8种元素的含量,约占地壳总重量的97.13%;其余几十种元素的总含量还不到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约占地壳总含量的一半;其次是硅,占四分之一强。

地壳的厚度和物质组成各处并不相同。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根据地壳化学组成的差异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壳可以分成两层,上层叫硅铝层,含硅和铝较多,主要由比重较小的花岗岩类组成;下层叫硅镁层,这一层硅、铝成分相对减少,镁、铁成分增多,主要由比重较大的玄武岩类组成。

硅铝层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硅镁层则是普遍存在的。

地壳厚度的不均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状态,是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

地壳中的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就是矿物。

矿物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构成岩石的物质基础。

它在地球上的分布十分广泛,几乎到处可以见到。

比如我们吃的盐,做铅笔芯用的石墨,制玻璃用的石英,炼铁用的铁矿石,等等,都是矿物。

地球上已发现的矿物有3000多种,其中组成岩石的造岩矿物约有几十种,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可供冶炼提取金属的矿物有赤铁矿、黄铜矿等等。

各种矿物都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例如石英是由硅和氧组成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矿物,硬度较大,常呈柱状、锥状晶体;食盐是由氯和钠组成的,它是无色透明的四方颗粒。

也有些矿物,化学成分相同,由于内部原子排列不相同,形成了性质完全不同的矿物。

例如金刚石和石墨,化学成分都是碳,但两者的性质截然相反:金刚石是最硬的透明的矿物;石墨则是非常软的不透明的矿物。

岩石和矿床自然界里的矿物很少单独存在,它们常常三三两两按照一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

由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叫做岩石。

例如花岗岩是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的,大理岩主要是由方解石组成的。

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及其动力学

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及其动力学

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及其动力学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星球,从表层看,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

而对于地球的内部,我们所知甚少。

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动力学一直是一个备受科学家研究的话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动力学历程,带领读者一起深入了解地球的内部世界。

一、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地球的内部分为三个层状结构: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壳包裹在地幔外侧,地幔又包裹在地核之外。

1.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体,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厚度普遍在7-70公里之间。

地壳的物质组成丰富多样,包括硅酸盐矿物、石膏、盐川石、炭黑、煤炭等。

海洋地壳主要由玄武岩构成,而大陆地壳则以花岗岩和基性岩为主。

2. 地幔地幔是地球内部的一层,包裹在地核和地壳之间,厚度约为2770公里。

地幔也是地球上体积最大的部分,其物质主要是含有铁、镁和硅的矿物质,比如橄榄岩、辉石岩等。

地幔的物质密度也比地壳高,因此地幔的厚度也比地壳要大得多。

3. 地核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处的一个部分,厚度约为3480公里。

地核主要由铁和镍构成,它们的密度比地壳和地幔高得多。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外核温度很高,主要是通过对流而产生的随机涡流动作生成地磁场。

内核则相对凉爽一些,但温度依然异常高。

二、地球内部的动力学过程除了知道地球的内部物质组成,我们还要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过程以及它们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地球内部通常被认为是一个诡异、活跃、变幻无常的环境。

1. 热对流地幔的一部分被加热并且为了释放掉这些热量,发生了对流。

这种对流是由于温度和密度的差异而产生的,热的部分会上升,冷的部分则下降。

这种对流的运动也是一个传热的过程,这种传热对于地球的温度保持非常重要。

2. 岩浆运动地幔中的岩浆也会通过对流运动而经常穿过地壳达到地表。

在地表,岩浆冷却后变成了岩石。

这种过程便构成了火山的形成过程。

不仅如此,岩浆也是地球表面的重要构成,而且还是各种金属矿物的重要来源。

3. 地震和板块构造最引人注目的地球内部动力学现象之一是地震。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_图文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_图文
(2)晶晶到达地面的过程会是怎样的?
(2)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侵入到原来的岩石并冷却,变成了岩浆岩( 侵入岩),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地表以下的岩石也可能出露地表。
探究点二 地壳物质循环 探究活动 育华中学的李强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发现了几段有趣的材料,便和同学们一起结合材料中的插图探 究其中的科学道理。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晶晶和亮亮是两滴岩浆,他们生活在地球内部的“岩浆之家”。一天,他们得到批准,与其他同伴一 起到地球表面旅行。他们飞快地奔向地表,半路上,晶晶觉得累了,于是就与亮亮约好,在地表会合。亮亮 没有停步,与其他同伴一起跳出地表,并沿着山坡往低地流动。忽然,亮亮发现自己不能再动了,不禁问旁 边的同伴这是怎么一回事。同伴笑着说:“别担心,只不过你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罢了。”
(1)为什么同伴会说亮亮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了?亮亮还可以继续他的地表旅行 吗?理由是什么?
(1)岩浆喷出地表后,随着温度的降低,会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喷出岩。 地表旅行还可以继续,因为受风化、侵蚀作用,岩石会破碎,并在风、流水等 作用下发生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
探究点二 地壳物质循环 探究活动 育华中学的李强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发现了几段有趣的材料,便和同学们一起结合材料中的插图探 究其中的科学道理。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晶晶和亮亮是两滴岩浆,他们生活在地球内部的“岩浆之家”。一天,他们得到批准,与其他同伴一 起到地球表面旅行。他们飞快地奔向地表,半路上,晶晶觉得累了,于是就与亮亮约好,在地表会合。亮亮 没有停步,与其他同伴一起跳出地表,并沿着山坡往低地流动。忽然,亮亮发现自己不能再动了,不禁问旁 边的同伴这是怎么一回事。同伴笑着说:“别担心,只不过你已经不再是一滴岩浆罢了。”
(3)他们要经历的重大变化是什么?这些变化怎样才能发生?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循环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循环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循环知识点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1地壳中的主要化学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约占地壳总含量的一半;其次是硅,占1/4强。

此外,还包括铝、铁、钙、钠、钾和镁等。

2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如盐、石墨、金刚石、石英和铁铁石等。

自然界最多的矿物是石英二氧化硅。

3矿产: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在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

有些岩石也是矿产,如石灰岩是烧石灰、制水泥的重要原料,煤是能源矿,花岗岩、大理石可作建筑和装饰材料。

4造岩矿物: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集合而成,花岗岩则是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等组成。

2.岩石1岩浆岩火成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包括侵入活动和火山喷发。

最常见的侵入岩是花岗岩,常见的喷出岩有玄武岩、流纹岩、和安山岩。

2沉积岩:沉积物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按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沉积岩可分为砾岩、砂岩、页岩等。

有的沉积岩是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如石灰岩是由珊瑚遗体堆积而成,形成于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

沉积岩常形成不同的岩层,并且常含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记录。

岩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3变质岩: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或高压条件下,使得原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由此形成的岩石。

如石灰岩受热变成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变成坚硬的板岩,砂岩变质形成石英岩,花岗岩变质形成片麻岩。

二、地壳物质的循环1.概念: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软流层之间存在的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2.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3.岩石的转化:1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2岩浆岩等在地表外力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下,形成沉积岩。

3已生成的各种岩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4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形成岩浆。

三、矿物的分类和常见的矿物1、金属矿1黑色金属: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2有色金属:黄铜矿3贵金属:黄金4稀有金属:锆、钼等2、非金属矿1常见矿: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滑石、石膏、磷灰石等2重要矿能源类矿物、宝石类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金刚石、玉石等四、岩石的分类和常见的岩石岩石形成:由岩浆冷凝形成种类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最常见的是玄武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下冷凝而成的岩石,最常见的是花岗岩沉积岩形成:已形成的岩石经风化作用、沉积、固结形成特点:层理构造、常含化石常见岩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化学沉积形成形成: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发生变化,岩石原先结构成分等发生变化常见岩石: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1.下列关于矿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矿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B.矿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炼钢用的生铁就是矿物C.矿物就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矿物在自然界富集起来时,就称为矿产【解析】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2020浙江高考地理二轮讲义:专题三 地球的结构 地壳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2020浙江高考地理二轮讲义:专题三 地球的结构 地壳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考查方式1.地球的结构(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点(2)岩石圈的范围(3)地球的外部圈层及特点bbb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主要通过图文材料考查岩石的类型及演变。

地球的内部圈层近两次考试没有出现,通过地理事件或地理现象考查地壳的特点、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是潜在考点2.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地壳的物质组成(2)矿物与岩石的关系(3)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4)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图示abcc3.地球的表面形态(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2)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3)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4)地质构造的类型(5)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6)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7)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babbddd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均常出现。

主要通过图文材料考查地质构造、板块运动和外力作用;地形的成因是潜在考点地球的结构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的特点(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

(2)各层特点:见下表。

内部圈层范围特点地壳地表—莫霍面很薄的固体外壳,分硅铝层和硅镁层。

平均厚度约17 km,大陆约33 km ,海洋约6 km(往往缺失硅铝层);一般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自上而下穿越莫霍面时地震波速度突然增加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分上地幔和下地幔。

呈固态。

上地幔的上部有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震波在往下穿越古登堡面时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地核古登堡面—地心分外核和内核。

外核的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横波不能在外核传播),内核可能为固态(纵波速度加快)2.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3.地球的外部圈层及特点外部圈层特点大气圈密度、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温度有降有升水圈由固、液、气三态组成。

按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最活跃的圈层,范围包括水圈的全部、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上部地球的内部圈层内部圈层不连续面(平均深度) 地震波变化特征地壳莫霍面(17 km)古登堡面P波和S波的速度突然增加P波速度突然①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②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2 900 km) 下降,S波完全消失③可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地幔上地幔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下地幔地核外地核①外地核可能呈熔融状态,内地核为固态②物质成分以铁和镍为主③温度、压力、密度均很大内地核1.若图中a是d的一部分,a和b组成c,则图中a、b、c可分别表示的概念是()A.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壳、岩石圈B.上地幔、下地幔、地幔C.外核、内核、地核D.地壳、地幔、地核解析:选A。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风、流水等外力 作用将岩石碎屑 物由高处搬运到 低处沉积
岩浆岩
岩石风化碎屑
喷出型
高温高压变质
侵入型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接触岩浆后重融、再生
P34、35活动1、2
1. (2)A.岩浆上升冷却凝固 B.风化(崩解、分解、溶 解)、侵蚀、搬运、沉积、埋藏、成岩 C.变质作用 D.高温熔 化
2. (1)
形成条件
2.非金属矿:石英,长石和云母,方解石,滑石,石膏和磷灰石等 . 金属矿物:赤铁矿 非金属矿物:石膏
3. 如何识别常见矿物?
依据:外表特征--形态和物理性质(透明度,颜色, 光泽,密度,硬度和条痕等) 因而利用肉眼和简单工具,可以识别一些常见的么是岩石?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定义:岩石是岩石圈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有一种或多 种矿物组成。 分类:按照成因,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 岩浆岩是如何形成的?按形成过程 可以分为哪几类?代表性的岩石分别有哪些?
岩浆
高压
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 冷却、凝固 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 岩浆岩
常见岩浆岩
喷出型岩浆岩: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 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
dierzhang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一)矿物
1. 什么是 矿物?
是由化学元素构成的,有确定的化学成分,物理属 性的单质或化合物(自然产物)。有气态,固态和液 态三种。
2.矿物的分类
可以分为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1.常见金属矿: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
已成岩石
岩浆活动、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变质岩
花岗岩 石灰岩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掌握各种岩石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2. 使学生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掌握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和地球外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3. 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理解板块构造学说及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1. 地壳的物质组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岩石圈的构成及地壳、地幔、地核的划分。

2. 物质循环: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石、侵蚀、沉积、变质。

地球外部物质循环:风化、侵蚀、沉积、固结成岩。

3. 地球表面形态: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的划分、板块的运动、板块间的相互作用。

地质构造:断层、褶皱、地震、火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的过程,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

2. 教学难点:岩石的形成过程,物质循环的机制,板块构造学说及地质构造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讲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岩石、地质构造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地壳物质循环和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地壳的物质组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2. 第二课时:物质循环(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地球外部物质循环)3. 第三课时:地球表面形态(板块构造学说、地质构造)4. 第四课时: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总结地壳物质循环和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

5. 第五课时:课堂总结,答疑解惑,布置作业。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地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表面形态的多样性及其成因。

2. 新课导入:讲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岩石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3. 案例分析:以具体地质事件为例,讲解物质循环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和外部的物质循环。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探讨板块构造学说及地质构造的作用。

地球的结构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2012用

地球的结构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2012用

热的气候环境②受高温高压变质形成③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④经历
了地壳的升降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有二:一是红色砂砾岩属于沉积岩;二是 正确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图,理解每个环节和过程的含义。 【解析】(1)选C,(2)选D。该题考查岩石的类型和岩石物质循环运动。 第(1)题,图甲中红色砂砾岩的岩石类型是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而成, 分别对应于图乙中的e和③。第(2)题,图甲中红色砂砾岩,形成于比较 湿热的气候环境,经历了地壳的升降运动,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形 成了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属于沉积岩,而受高温高压变质形成的是变 质岩。
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呈固态
【点睛】岩石圈和地壳不同,岩石圈不仅包括全部地壳,还包 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随高度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 2.水圈:按存在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_陆__地__水___、大气水 和生物水 3.生物圈:广泛分布于_地__壳___、大气圈和水圈中;_生__物___是生 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1)填图:填出图中岩石的类型名称。
(2)析图:分析图中字母表示的地质作用。
A冷却凝固 B_外__力__作__用___
C_变__质__作__用__
D重熔再生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变式图
2.判读方法 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变式图较多,但不管哪种变式图,我们在
判断地壳物质名称时都应掌握以下方法: (1)岩浆是“岩石之本”,地壳物质循环源于岩浆,也是地壳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不同的岩石形成过程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类型 侵入岩
岩 浆 岩 喷出岩

科普知识:地球的内部结构与动力学

科普知识:地球的内部结构与动力学

科普知识:地球的内部结构与动力学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组成的行星,在地壳下面有多个层次,包括地幔、外核和内核。

这些层次有着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

1. 地壳地壳是最外面的地球层,分为大陆壳和海洋壳两种类型。

大陆壳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而海洋壳富含较重的基性岩石。

地壳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包括了山脉、平原、河流和海洋等各种地形。

2. 地幔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占据了地球体积很大的部分。

它由固态岩石构成,主要是含有镁和铁的硅酸盐矿物。

地幔具有高温高压条件,因此物质呈现塑性流动状态,并驱动了板块运动和火山喷发等现象。

3. 外核外核是围绕内核之外的一层液态金属,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外核区域存在着巨大磁场,这个磁场对地球的磁性和地球上的生物扮演着重要角色。

4. 内核内核是地球的最内层,由固态金属构成,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尽管温度非常高,但巨大的压力使得内核仍然保持固态。

内核对地球自转和地震波传播具有重要影响。

地球的动力学地球内部存在着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过程,这些过程被称为地球的动力学。

以下是一些与地球动力学相关的基本概念:1. 板块运动板块运动是指地壳表面大块岩石(板块)在地幔下面流动所导致的现象。

这种运动会导致各种地质事件发生,如山脉形成、火山喷发和地震等。

2. 热对流热对流指的是由于不均匀加热而产生的岩石物质在地幔中上下运动形成的循环。

这种循环是通过岩浆运输热量并促进板块运动和火山喷发等现象。

3. 地震活动地震是由于地壳中储存的能量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面振动。

地震活动是地球内部动力学作用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结构和运动方式。

4.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幔中岩浆上升至地壳而导致的火山口喷发现象。

这种现象与板块运动和热对流有着密切关系,因为它们共同促使了岩浆的形成和释放。

总结综上所述,地球内部结构包括了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而这些层次之间的相互作用正是导致了地球的动力学,如板块运动、热对流、地震活动和火山喷发等。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湘教版(统考版):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湘教版(统考版):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地表形态的塑造研析考情解密高考第6讲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最新考纲】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壳物质循环。

知识体系导引考点一地球的结构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________的变化。

(2)两类地震波:①C界面——____________,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____________。

②D界面——________________,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________________。

(4)三大圈层:2.地球的外部圈层读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回答地球外部圈层的特点。

(1)A________: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________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2)B________: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

(3)C________: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具体分析如图所示:提示:软流层又称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活学巧用】[2019·北京卷,11]莫霍面深度不一。

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题。

据图可推断()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考点二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图表填绘·助学助记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________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有________、液态和固态三种基本存在形式。

2.岩石(1)概念:岩石圈(地壳)中由一种或多种________组成的体积较大的固态集合体。

(2)分类:按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类。

地球的结构知识点概括

地球的结构知识点概括

地球的结构知识点概括地球是我们居住的家园,它是宇宙中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星球。

地球的内部结构非常复杂,由不同层次的物质组成。

本文将概括地球的结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一、地球的组成地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地壳、地幔和地核。

1.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两部分。

陆地地壳主要由硅酸盐类岩石组成,厚度约为30-70千米;海洋地壳则由较为密集的玄武岩组成,厚度一般不超过10千米。

2. 地幔:地幔位于地壳下方,是地球的中间层,也是地球最厚的一层,厚约2900千米。

地幔由固态的岩石和部分熔融的物质构成,可以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

3. 地核: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处的层次,包含了地球的中心部分。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重金属元素构成。

二、地球的结构层次地球的结构层次分为大地构造和小地构造。

1. 大地构造:大地构造主要指的是地壳的分布和相对位置。

地壳主要分为大洲地壳和海洋地壳,它们的相互作用形成了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格局。

同时,地球上还存在着构造带、板块与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地震和火山活动等现象。

2. 小地构造:小地构造主要表现为地壳内部的构造变形和地质现象。

地壳内部的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形成了山脉、河流、地形等地貌特征。

这种构造变形不仅影响了地形,还对地壳上的造山带、断层带和褶皱带形成产生了影响。

三、地球的热力活动地球的内部热力活动是地球内部特有的一种现象。

地球内部的高温状态导致了岩石的熔化和岩浆的形成,从而引发了火山喷发和地震发生。

这些活动是地球维持活力的表现,也给地球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四、地球的尺度与时间地球作为一个宏大的系统,其尺度和时间都非常巨大。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千米,而地球年龄已经超过46亿年。

这个巨大的时间尺度上发生着各种地质事件和演变,如地壳的形成、板块的漂移和地貌的变化等。

总结:地球的结构十分复杂,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的物质组成与循环解读

地壳的物质组成与循环解读

A
E C
D
B
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如图所示)
① 不同纬度海区—— 低纬水温高,高纬水温低。 纬度 ② 同一海区,不同季节——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气象
③ 同一纬度,不同海区—— 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 寒流流经海区水温低 洋流
(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太平洋西经170°附近三个观测站 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
(2)垂直补偿:秘鲁渔场(上升流)
读大西洋和地中海洋流图,回答问题: 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洋流为密度 流?
关闭发动机从深层出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的大洋环流,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 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 暖流:增温增湿(北大西洋暖流)
寒流:降温减湿(西澳大利亚寒流 )
河流径流与降雨量的关系
特点: 流量与降水量变化一致 降水补给为主 的河流 分布: 我国东部季风区 代表性河流: 长江、黄河、珠江
冰川补给的河流流量与气温关系
特点: 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相关 冰川补给为主 的河流
2
海水温度和盐度 一、地球上的海洋 二、海水的温度
三、海水的盐度
一、地球上的海洋
1、海洋是地球上的水库
2、 海洋 是大气的热源和水源 (如图所示)
3、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间的过渡 地带
二、海水的温度
1、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 太阳辐射 的热量; 来自__________ 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 海水蒸发 海水的 ________所消耗的 热量。 2、图中A区域表示热量的 收入大于支出 收支情况_____________ (大于或小于),因此热量 盈余 (亏损或盈余); 有_____ 图中B区域表示热量的收 收入小于支出 支情况是______________, 因此热量有______ 亏损 。图中 两曲线交点E表示海洋热 平衡 量收支_________ 。 3、就全球多年来讲,海洋 热量的收入和支出是 ______ 平衡 的。

示范教案(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示范教案(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本章规划地球由一系列物质圈层构成,一般可分为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和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岩石圈由地壳及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组成,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四大圈层,四大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这是目前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主要空间范围,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本章内容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突出地理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这一主题,对于自然环境,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为此教材安排了地壳物质循环、大气循环和大洋环流等教学内容,为加深对四大圈层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的理解,教材还选取了一些基本的自然地理原理,包括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天气系统等。

通过以上规律、原理的分析,能更好地认识各圈层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去探寻揭示大自然的奥秘。

本章教材共分四节,许多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关注的焦点,教学中应对以下问题予以充分重视:能够运用内、外力的关系分析各种地貌成因,能运用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分析不同的天气与气候现象,能够结合洋流分布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章许多内容较为抽象,不易理解,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紧密结合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事例进行说明和讲解,并尽可能多地应用多种教辅手段创设情境,以此突破教学难点,增强教学效果。

课时安排: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课时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2课时第三节大气环境5课时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2课时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从容说课本节内容主要学习两个大问题,即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地壳的物质循环。

地壳的物质组成包括矿物和岩石两部分,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正确识别常见的几种矿物,强调矿物与矿产的区别。

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成因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可运用采集到的岩石标本、投影图片、多媒体视频,引导学生从感性的角度,理解掌握三大类岩石各自的形成和特征。

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石灰岩、煤
(2) 沉积岩 砾岩、砂岩、页岩
石灰岩 具有层理构造 特点 含有化石
(3) 变质岩: 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 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 成分等发生变化,因此而形成的岩石就是 变质岩。
变质岩
已成岩石
岩浆活动、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变质岩
花岗岩
片麻岩
举例
石灰岩 砂岩
大理岩
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是由
矿物组成的。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
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铝7.73% 地 壳 铁4.75% 中 钙3.45% 主 钠2.74% 要 硅26.30% 钾2.47% 元 素 镁2.00% 的 氢0.76% 质 其他1.20% 量 氧48.60% 分 数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巩固练习 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B ) A. 硅 B. 铝 C. 铁 D. 钙 2. 方解石属于( B ) A. 元素 B. 矿物 C. 矿床 D. 岩石
3. 玄武岩具有的特点是( A ) A. 常可见到气孔 B. 沉积作用形成 C. 其中可看到化石 D. 岩石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成
A. 石英 B. 铁矿石 C. 大理石 D. 石墨
读古诗并回答: 千锤万造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1、诗中描述的岩石是 石灰岩,按成因属于 沉积岩。
2、在这种岩石是否可能找到生物化石 是 。 3、这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叫 大理岩。 4、以该岩石为主的山区常形成 喀斯特(石灰,溶洞 地貌。
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
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是自然界最重要的 物质循环之一。地壳物质在其自身不断循环 和转化的同时,与地球内部和地球外部也在 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转化。特别是由大

了解地球的地壳构造

了解地球的地壳构造

了解地球的地壳构造地球的地壳构造是地球内部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了解地球的地壳构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地质灾害的成因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等问题。

本文将从地壳的组成、地壳运动和地球内部结构三个方面来介绍地球的地壳构造。

一、地壳的组成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是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基础。

根据地壳的化学组成,地壳可以分为两类:地壳的主要成分是硅铝酸盐矿物,主要有长石、石英和云母等。

而地壳的次要成分则是镁铁酸盐矿物,主要有辉石和榍石等。

地壳的厚度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0-40公里,海洋地壳平均厚度为5-10公里。

二、地壳运动地壳是处于不断运动状态的,主要有两种运动方式: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

1.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地壳中各个构造单元之间的相对运动。

构造运动主要包括地壳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地壳的垂直运动包括隆升和下沉,是地壳内部的岩石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和位移,主要有地壳隆起和地壳下陷。

地壳的水平运动则是指地壳的滑动、挤压、拉伸等运动形式。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和转移的表现,也是地壳形成和改造的重要动力。

2. 地震活动:地震活动是地壳运动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地震是地壳中岩石裂解和断层运动引起的振动现象。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内部的构造运动密切相关,尤其是地震多发区和地震带一般都与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区有关。

地震的频繁发生不仅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构造特征,也是研究地壳运动规律和地壳变形的重要依据。

三、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次。

1. 地壳:前文已经介绍了地壳的组成和特点,地壳是最外层的坚硬壳层,又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两种类型。

2. 地幔: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地幔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

地幔的深度约为2891公里,占据了地球半径的84%。

地幔具有大规模岩石流动的特性,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储存和转移层。

3. 地核:地核是地球内部的最内层,由铁和镍等金属元素构成,并伴有少量的硫、氧和硅等元素。

地球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结构知识点总结地壳地壳是地球上最薄的一层,平均厚度为35公里。

地壳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大陆地壳,一种是洋壳地壳。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等浅成岩组成,密度相对较小;而洋壳地壳主要由玄武岩组成,密度相对较大。

地壳是地球上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各种地质现象和自然灾害的发生地。

地幔地幔是地球上比较厚的一层,其厚度大约为2850公里。

地幔可以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

地幔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等较深成岩组成,其温度高达1300摄氏度以上。

地幔是地球上最大的一部分,是地球内部物质循环的重要部位,也是地球磁场产生的重要源头。

外核外核是地球的一部分,其厚度大约为2270公里。

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其温度高达3700摄氏度以上。

外核的存在导致了地球的磁场产生,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保护屏障。

内核内核是地球的最深层,其厚度大约为1220公里。

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元素组成,其温度高达5500摄氏度以上。

内核的存在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和地壳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地球内部物质状态的关键所在。

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个部分构成了地球的结构,通过对地球的结构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和地壳活动的原因。

同时,地球的结构也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灾害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地球的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地球的结构,地球的内部还存在着许多地质现象和地壳活动。

比如地震、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都是由地球内部的变化所导致的。

通过对地球的结构和地壳活动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防范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的来说,地球的结构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地球的结构的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壳活动的原因。

同时,地球的结构也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灾害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地球的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地球结构有所帮助。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地球的内部结构,那么,地球内部结构中的哪一部分与我们联系紧密?
2、为什么说地壳与我们关系紧密?
3、那如果让我们介绍一下这块岩石,你会怎么说?介绍下某座山锋的形成,你又知道些什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来回答刚刚的问题。
自然界的矿物大约有3000种,常见到有50多种,构成岩石的不过二三十种,我们把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首先我们把矿物按照颜色和性质分成了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金属矿物进一步分成了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有铁及铁合金,锰,铬,有色金属指黑色金属其他的金属,金属又按照生产生活应用进一步划分成了贵金属和稀有金属,贵金属具有美丽的光泽,如黄金,白银,铂金,稀有金属不论是储量还是分布,都是稀少的。飞机。火箭和原子能,稀有金属如铟,“工业维生素”稀土等。
2、在网上寻找某种或几种的矿物的图片,制成3分钟时间的幻灯片对其进行介绍。
3、选一个或两个矿物,查阅相关资料,制成小报形式交流。
课后实践完成。
板书设计
矿物的存在形式有固态,比如常见的的矿物,我们可以就简易识别,书中30页就列举了一些,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找块石头,对比着看一看。
明白矿物是岩石圈存在的基本单元。
深入探究
矿物聚集形成了岩石,岩石我们按照成因可以分成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请同学们对照学案和课本快速自学之后小组内快速的讨论,之后我们请三个小组来为我们讲述岩石成因。之后观看岩石成因的歌曲,试着跟着唱一唱。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教学目标:
1.了解矿物、矿产,利用肉眼和简单工具,识别常见的矿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微点·巧思妙记】 【点拨】 1.地壳物质循环中岩石并非都可以直接转化 三大类岩石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喷出或 侵入地壳上部冷凝而成,因此沉积岩和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成岩浆岩,必须经 过高温高压的岩浆重熔再生才能转化。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2.地壳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3.自然界常见的岩石 (1)侵入岩:花岗岩 (2)喷出岩:流纹岩、安山岩和玄武岩 (3)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4)变质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球的结构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内容索引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地球的结构 【知识·梳理自查】 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_地__震__波__传__播__速__度__的变化。 (2)两个界面:A_莫__霍__面__,B古登堡面。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②三大类岩石成因及常见岩石:
类型

侵入岩
浆 岩
喷出岩
成因 岩浆在_地__表__以__下__冷凝成为岩石
岩浆_喷__出__地__表__冷凝形成岩石
沉 积 岩
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 沉积、_固__结__为岩石
变 质 岩
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_温__度__、__压__力__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 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微点·巧思妙记】 【点拨】 1.两种地震波的特点比较
类型 横波
纵波
传播速度 较慢
较快
能通过的介质
固体
固体、液 体和气体
共性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 质而变化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2.歌诀法巧记地震波传播特征 地震双波分横纵,速因介质而不同; 纵快可通固液气,横慢仅通固态中; 介质交界都变化,转换之处界面生; 两面三层来划分,莫霍在上下古登; 如此特征可利用,“透视”地球好轻松。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4.岩石转化图判读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故在图中有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在外力作 用下形成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变质岩,沉积岩与变质岩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相互转化,故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是沉积岩或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在重熔再生 作用下都可形成岩浆,故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辨析】 岩石圈≠地壳 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 流层以上的部分统称为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与地壳全部。地 壳与岩石圈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知识·梳理自查】 1.地壳的物质组成 (1)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_物__理__属__性__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有_气__态__、液态 和固态三种基本存在形式。 (2)岩石。 ①概念:岩石圈(地壳)中由一种或多种_矿__物__组成的体积较大的固态集合体。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2.地壳的物质循环 (1)地质循环。 ①动力:地球内部_放__射__性__物__质__的__衰__变__产生的热能。 ②影响:岩石圈的诞生与消亡,大地的沧桑巨变及_地__素养提升
①岩石的分类:A是_岩__浆__岩__;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C是_变__质__岩__(或沉积岩)。 ②地质作用:①_冷__却__凝__固__;②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③变质作用(或外力作 用);④_重__熔__再__生__。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3)三个圈层。
圈层名称
①地壳
②_地__幔__ 上层地幔 下层地幔
③_地__核__
C外核 D_内__核__
特征 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 固态,上地幔顶部存在_软__流__层__,一般认为是岩浆的 主要发源地
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呈固态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2.地球的外部圈层 (1)a为_大__气__圈__: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从地表至2 000~3 000千米的高空。 (2)c为水圈:由_液__态__水__、固态水和 气态水组成。 (3)b为_生__物__圈__: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生物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