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落地”要着力能力提升

合集下载

让学生核心素养落地具体措施

让学生核心素养落地具体措施

让学生核心素养落地具体措施
一、制定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1.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标准。

2.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档案,记录学生在各个学段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

3.定期开展核心素养评价,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改进。

二、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1.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

2.选取和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涵,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整合。

3.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

三、推进课堂改革与创新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

2.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四、加强实践与体验教育
1.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

2.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注重实践过程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
责任感。

3.加强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提高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五、提升教师素养与专业能力
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探索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3.建立教师评价机制,注重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和成果的评价。

六、建立家校合作机制
1.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落实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能力

落实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能力

落实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能力
要提高教学能力,首先要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理念与
方法、沟通与协作能力、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

1.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关注教育前
沿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和教学技能。

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读书、研究最新教育政策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2.积极采用科学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
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案例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与协作。

教师要与学生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家庭背景,与家长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

可以通过定期
家长会、沟通簿、网上互动等渠道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4.培养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可以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设计开放性的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提高教学能力需要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理念与
方法、沟通与协作能力、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
成长,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与学生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
通与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022新课标解读: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2022新课标解读: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新课标解读: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让核心素养落地”,是本次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修订的工作重点。

核心素养导向,既是课标研制工作的主线,也是课标文本的主旋律。

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学习及发展结果的期待,是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活动设计、学业质量确立的基本方向和依据。

此次课标修订,力求使课程目标自觉体现本课程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基本贡献,结合本课程的性质、理念及课程的基本内容,从核心素养视角对课程总目标及学段目标进行表述。

课程目标的素养导向,有利于转变那种将知识、技能的获得等同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取向,引领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从核心素养视角来促进和观察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次课标修订的一项重要变革,是以结构化的方式(如主题、项目、任务等)来组织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结构化,意在改变知识、技能的简单线性排列方式,强化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凸显学科的本质、思想方法以及内在逻辑。

课程内容结构化,既强调学科知识结构,还强调在这样的结构中所隐含着的学生的活动及活动方式的结构化,为课程内容的活化、动态化,教学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提供内容基础。

结构化的内容组织方式,凸显出不同的知识技能在学科知识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所承载的不同教育价值,提示着教学实践以整体有序、多样综合的方式来挖掘知识的育人价值。

课程内容结构化,有利于克服教学中知识点的逐点解析、技能的单项训练等弊端,引导教师主动变革教学实践,从关注知识技能的“点状”“传输”自觉变革为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关注教学的关联性、整体性,关注学生在主动活动中所形成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品格、境界的综合效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需要指出的是,内容结构化,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或无视知识点,而是要在知识结构中去重新认识和定位知识点的意义与价值,要在学生的主动活动中实现知识点的教育价值。

在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一章,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部分。

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内在关联。

2023年新课标让核心素养落地心得

2023年新课标让核心素养落地心得

2023年新课标让核心素养落地心得2023年新课标让核心素养落地心得1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须对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

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那现在的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通过这一次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学习我对数学教学设计有了如下几点体会:一、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的经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学会了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先设计了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然后设计了几道有趣的练习,使练习有坡度,难度适宜,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授课过程中知识点的设计要少而精,做到重点问题重点讲解,且要举一反三,追本求源,瞄准知识的生长点。

把基础知识放在首位,处理好大餐与味精的关系。

在学习中,不仅学习别人的长处,也拓宽了我的视野,我会让学到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转变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

积极思考,精心设计教案,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考虑,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023年新课标让核心素养落地心得2聆听完史宁中教授关于最新版课标的解读后,让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更加新颖和深刻的认识,我不断思考: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我们数学老师的主要工作只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吗?实则不然,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与学科的关系还要考虑数学与教育以及数学与学生认知发展的关系。

若想自己的教学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基于对《课标》的学习,我对我的数学教学工作有了如下规划和见解。

一、加强教育和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能读完《课标》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读懂《课标》,课标背后依托着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比如:何为核心素养内涵的一致性、表现的阶段性、表述的整体性;什么是核心素养中教育特征的意识、观念和能力;主题整合中概念与抽象、性质与推理、关系与模型、运算与运算等等术语,这些高度概括化的信息,需要我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之建立联系,需要通过不断地研读和例证来加深认识、加强理解。

核心素养如何落地?

核心素养如何落地?

核心素养是指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所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包括批判思维、创新思维、沟通协作、信息素养、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等。

这些素质的提升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如何将这些理论变成实际行动,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需要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教育领域,我们需要创新教育模式、改进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评估信息、做出判断;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训练,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尝试、不断创新;通过开展沟通协作训练,让学生学会有效沟通、协作合作、团队精神等等。

这些训练可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从小学到高中、大学,甚至是工作后的终身学习。

我们需要注重实践。

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实践反思。

比如,在批判性思维方面,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辩论、模拟法庭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分析、判断、论证能力;在创新性思维方面,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创业比赛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沟通协作方面,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社团、志愿者等组织,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沟通合作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核心素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

我们需要注重环境。

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我们需要创造一个积极向上、鼓励创新、注重实践、崇尚文化、强调社会责任感的环境。

比如,在学校中,我们可以建立一些创新实验室、科技创新基地、艺术创作室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去实践和创新;在家庭中,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让他们在家庭中感受到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在社会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感受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和价值。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一、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让“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地生根,就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品德素质、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等方面的现状和特点。

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等因素,因为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的形成。

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更好地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从而更好地让“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得到贯彻和实施。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投入道德与法治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投入,让学生在情感上对道德和法律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真实的案例、开展情感体验活动、组织实地参观等方式,引导学生从情感上深刻认识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让“核心素养”在情感层面得到根植和传承。

三、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让“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地生根,还需要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道德和法律知识,形成正确的行为意识和行为习惯。

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实践中感悟道德与法治的道理,从而更好地培养和提升“核心素养”。

四、注重熏陶和潜移默化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需要注重熏陶和潜移默化,通过言传身教和榜样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更好地培养和践行“核心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优秀的榜样和典型进行教育案例和教育实践,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感悟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意识,实现“道德和法治”的熏陶和潜移默化。

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

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

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核心素养是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些能力和素质,包括信息素养、创新素养、思维素养、交流素养、合作素养和生活素养等。

这些素养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必备条件,更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然而,要想将核心素养真正落地,需要有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本文将从教育、科技、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探讨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

一、教育途径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方面,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素质教育中,学校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等。

2.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科技途径科技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

在科技方面,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利用数字化工具数字化工具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数字化工具,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和处理信息,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2.推广在线学习在线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在线学习,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培养学生思维素养和创新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家庭途径家庭是培养孩子核心素养的重要场所,也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

在家庭方面,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核心素养落实措施

新课标核心素养落实措施

新课标核心素养落实措施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新课标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新课标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了有效地落实新课标的核心素养要求,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举措。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些措施,并分析其对学生素养提升的作用。

一、制订全面的培养方案为了实现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落实,教育部门制订了全面的培养方案。

这些方案包括对课程设置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

通过对课程设置的调整,学生可以更全面地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并培养综合素质。

同时,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发挥主体作用。

最后,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评价方法,促使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全面的培养方案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推行素质教育课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部门还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以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课程设置,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推行素质教育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三、加强师资培养和教育改革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核心素养要求,教育部门还加强了师资培养和教育改革。

师资培养方面,教育部门注重提高教师的核心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教学研讨等方式,为教师提供更全面、系统的培训。

同时,教育改革方面,教育部门也在不断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优化教学环境和资源配置,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支持,为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保障。

四、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部门还提倡学校与社会的合作。

通过与社会资源的结合,学校可以向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实践机会。

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机构合作,开设实训课程和实习计划,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职业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让核心素养落地心得体会范文

新课标让核心素养落地心得体会范文

新课标让核心素养落地心得体会范文核心素养是一种全面的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新课标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还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我看来,新课标的实施,让核心素养落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一种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指导,让学生在探索中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新情境时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

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情感能力包括自我认知、情感调节、人际交往等方面,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压力,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四、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新课标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是一种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核心素养。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能,教师应该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核心素养。

最新 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来自醴陵市姜湾小学的报道-精品

最新 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来自醴陵市姜湾小学的报道-精品

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来自醴陵市姜湾小学的报道时下,核心素养是我国界的新热点,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词。

醴陵市姜湾小学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之前,就先行一步围绕核心素养展开探讨。

而在总体框架正式发布之后,姜湾小学积极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可贵的校本化实践。

探索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2016 年 9 月 13 日,一则消息映入姜湾小学校长胡文权的眼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

根据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看完这些,胡文权异常高兴,激动地对学校党支部书记张细明说:“看来,我们走对了路!”早在2015 年,姜湾小学就将目光聚焦在提升学生素养上。

而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之后,学校已围绕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做出了大胆探索。

“大道至简!”在胡文权眼里,教育虽然是一项复杂且需要凝聚心血的工作,但教育的道理并不复杂。

他说,核心素养是每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基石,但具体到每一所学校,不能只是口号式、学术式的表达,应有亲近“生心”的校本化定位。

不求你在这蹦得多高,但愿你能从这飞得更远。

亲近儿童,走进童心,姜湾小学将核心素养的校本定位为:健康、德馨、慧学、雅趣。

同时,发展孩子的四种关键能力:自主生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数字化能力。

为什么“三好学生”不是我?四年级 195 班学生王佳欣,成绩名列年级前茅,按照惯例被评为“三好学生”没有半点悬念,可上学期,她却榜上无名。

为何?小组评议,王佳欣是“弱不禁风的小公主”,体育课晒晒太阳就中暑,平常动不动就感冒,短跑测评,“羞答答”收场——“身体不好”,不能算“三好”。

家长也感叹:“的确不应该,因为孩子两岁多时在沙发上蹦跳,不小心造成手腕骨折,后来一直不许她多运动,生怕再出事儿,所以……”现在,王佳欣在课余时间坚持练习打羽毛球,正努力增强体质呢!在姜湾小学,分数不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最重要的?“健康!”胡文权的回答掷地有声,“不仅身体健康,心理也要健康。

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策略:核心素养落地的“四个重要抓手”

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策略:核心素养落地的“四个重要抓手”

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策略:核心素养落地的“四个重要抓手”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健康素养等。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任务设计旨在通过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实践和锻炼核心素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与单元学习任务设计的关系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实践和锻炼,而单元学习任务设计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激发其内在动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任务设计的“四个重要抓手”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任务设计,华东师大雷浩教授认为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表现或成果、真实情境、排序任务等四个方面:(一)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目标一是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目标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分析出学习水平和核心概念,进而设计出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以更好地指导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1)分析课程标准:深入分析课程标准,理解其中的核心内容和质量要求。

这包括对知识、技能、理解力、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2)确定学习水平。

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标准,确定学习目标所对应的学习水平。

这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每个阶段应该达到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3)提取核心概念。

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提取出核心概念和关键术语。

这些概念是学习目标设计的基础,也是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内容。

(4)设计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

基于核心概念和学业质量标准,设计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体现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能力。

原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

原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

原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中所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要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并非易事。

本文将探讨原创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

1. 确定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之前,必须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能够覆盖学生在该学科中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

同时,目标的设定应该与学科的实际需求相符合,以便培养出具备真正实用能力的学生。

2. 制定合适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适的课程设计,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水平。

课程设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在学科领域中进行探索和实践。

3. 培养学科综合能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应该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为了培养学科综合能力,可以通过开展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学科领域中积极探索和实践。

4. 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对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践环节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学科素养的积累。

6. 鼓励学生参与学科学术活动学科学术活动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学科学术活动,如学术论坛、学术研究等形式,与同行进行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科素养的积累和学术能力的培养。

再谈核心素养落地的几个现实问题

再谈核心素养落地的几个现实问题

再谈核心素养落地的几个现实问题文扈华唯自《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以来,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了所有中小学英语教师和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者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

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和培训,教师对核心素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但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面对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我们还存在一些理念理解上的误区,也存在一些实实在在的困惑和困难。

在新课程已全面实施的关键转折期,我们有必要回顾整个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反思我们教学方式的改革行为和效果.适时校正我们教学改革的方向,坚定教学改革的脚步,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经调研发现,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有待进一步深入,对国家出台的与课程改革相关的各项政策和举措有待进一步正确解读,对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策略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思考。

面对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和困难,我们不仅需要全面检视和反思.更需要在教育教学中隼路蓝缕、砥砺前行。

以全域视角理解教育深改,牢固树立育人意识,增强教育使命感在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中,虽然英语教师的话语体系有了较大变化,但教学实践仍停留在语言知识学习和答题技能训练上的现象仍比较普遍。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对所谓“考点”的学习以及某个高考新题型的备考应对策略和方法。

在教学目标的指向上,教师徘徊在语言知识教学和语言技能训练上,还没有上升到育人的高度,育人意识还不够强。

如何才能做到不就事论事,引导教师从“育分”转向“育分+育人”呢?一要提高教育站位.树立育人意识,这是必须加强且长期坚守的教育理念。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开宗明义,指出教育要“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强调“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即“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2023新课程标准揭秘:实现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

2023新课程标准揭秘:实现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

2023新课程标准揭秘:实现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摘要2023年新课程标准的发布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标准旨在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来促进社会发展。

然而,实现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并不容易,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1. 介绍新课程标准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综合素质教育培养核心素养。

这些核心素养包括学科素养、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

新标准的发布给教育教学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和挑战。

2. 实现核心素养的挑战2.1 学校现状:目前,学校教育更多侧重于知识传递和应试技巧的灌输,缺乏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方法。

2.2 教师能力:教师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认识和能力亟需提高。

他们需要具备全面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核心素养。

2.3 学生自主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是实现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

然而,目前学生更多时间倾向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研究的机会。

2.4 家庭教育:家庭对学生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很多家庭过于重视学术成绩,忽视了其他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了学生的整体发展存在偏差。

3. 解决方案为了实现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我们需要采取以下的解决方案:3.1 教学方法创新:学校应该引入更多的教学方法,例如项目研究、合作研究和翻转课堂等,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3.2 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认识和能力,加强他们对于核心素养培养有效方法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辅导和评价能力。

3.3 学生自主研究:学校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

3.4 家庭参与:学校应该积极与家庭合作,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让家庭更多地参与到核心素养的培养中。

4. 结论实现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创学方法、提升教师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和加强家庭参与,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目标,为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人成长做出积极贡献。

语文教研组落地核心素养

语文教研组落地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理念。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基础,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素养、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的重要任务。

语文教研组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肩负着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核心素养落地的重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语文教研组如何落地核心素养。

一、明确核心素养内涵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终身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必备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语文教研组要落地核心素养,首先要明确其内涵,把握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构建核心素养课程体系1. 制定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语文教研组要根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

在课程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确保课程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2. 优化课程内容语文教研组要结合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优化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经典文本的阅读与鉴赏,同时关注现代文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等方面的培养。

3. 创新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教研组要创新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语文教研组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同时,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2. 培养教师团队精神语文教研组要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培养教师团队精神。

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营造良好教研氛围语文教研组要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核心关键问题解决方案

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核心关键问题解决方案

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核心关键问题解决方案摘要:一、核心素养目标的内涵与重要性二、核心关键问题分析三、解决方案及其具体实施策略四、总结与展望正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应对复杂情境时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它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信息素养等各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我们需要解决以下核心关键问题。

一、核心素养目标的内涵与重要性核心素养目标是教育部门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对人才培养提出的一种全面、系统的素养要求。

它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等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核心素养目标的内涵丰富,包括道德素养、智力素养、体育素养、审美素养、劳动素养等。

在教育实践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和应对未来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二、核心关键问题分析1.课程体系不完善:当前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实践、探究、创新等方面的素养培养。

2.教学方法单一:传统讲授式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3.评价体系失衡:过于关注学生考试成绩,忽视过程性评价,导致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不到位。

4.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核心素养教育观念滞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

三、解决方案及其具体实施策略1.完善课程体系:学校应根据核心素养目标,整合课程资源,构建涵盖多样化学科领域和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

2.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运用项目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3.改革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4.提升师资水平: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教育能力。

四、总结与展望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解决核心关键问题,需要我们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机制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学科核心能力:核心素养落地的有力支撑

学科核心能力:核心素养落地的有力支撑

学科核心能力:核心素养落地的有力支撑曹瑞【期刊名称】《天津教育》【年(卷),期】2017(000)010【总页数】3页(P27-29)【作者】曹瑞【作者单位】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教育心理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核心素养是当前国际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重要议题,也是我国今后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论框架,但是对于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核心素养体系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的问题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核心素养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未来人才培养的目标蓝图。

可是,无论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得多么科学合理、核心素养体系建构得多么严谨适当,如果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去落实,那么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各科教学必须肩负起培育核心素养这一重任。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既需要探讨与同学科本质休戚相关却又超越了学科范畴的那些“通用能力”的培育,同时也要从学科的本质出发,关注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

一、学科核心能力解读(一)学科能力学科能力是指中小学生在各门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体现为内隐的学科思维过程和外显的学科行为反应,包括学科一般能力和学科特殊能力两部分。

学科能力是学生的智力、能力与特定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学生的智力、能力在特定学科中的具体体现。

学科能力是以学科知识为中介,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成正比关系,而可能出现“剪刀差”,即传授了知识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地发展了智力。

只有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能力培养,知识和能力才可以互相转化,而这恰恰是当前教育的不足:一味传授知识束缚了能力与创造力。

这种状况的存在和当前课标等指导性文件中对能力规定的不明晰有很大关系,一线教师不清晰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也缺少有力的测评手段,能力培养常常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学科核心能力1.学科核心能力的概念。

学科核心能力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形成的并且体现在各学科学习中的基本的、关键的、主要的能力,是学科独有的素养性能力,也是最能体现学科性质的关键的学科能力。

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

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

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作者:曹晶徐西明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9年第08期《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由此,核心素养如何落地成为教育的焦点话题。

聚焦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目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以育人为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真正落实“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目标。

这是核心素养落地的根本点,也是全员育人的出发点。

基于此,笔者结合山东省新泰市向阳实验学校的实际情况,认为核心素养的落地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遵循教育供给侧,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点核心素养要落地,课程和教学是关键。

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位一体,互为补充。

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完成课程方案的设计,进而按照既定方案开展教学,就是使核心素养落地的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

这就要求学校做好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衔接;同时要依据核心素养开发并开设课程群。

目前,新泰市各校开展的“学生自主选课”学习活动就是遵循教育供给侧整合课程的一个具体例证。

如新泰市向阳实验学校整合了三十余种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不仅体现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特点,还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

除此之外,多样化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也是校本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因为所有的教育教学行为本质上都是课程行为。

如新泰市向阳实验学校每年四月开展的书香家庭、十月开展的诗会等活动,都是学校多样化课程的最佳展示。

实践活动的多样化,也为多角度、多标准地评价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评价能够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同时,又可促使教师进行新一轮的课程开发,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工作机制。

二、转变教学模式,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着力点周一贯老师在《“核心素养”语境下的语文课堂改革走向》一文中指出:在“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改革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深度推进,靶向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落脚点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决胜环节在课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专题
核心素养“落地”①:练就关键能力
【策划人语】
“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

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特别强调“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当教育指向核心素养,“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学校的任务不再是一味灌输
知识,而是给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核心能力。

看来,核心素养要顺利“落地”,关键能力的练
就至关重要。

为此,本期聚焦“练就关键能力”这一主题,探讨在不同学科培养关键能力、通
过多种途径提升关键能力,进而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行动的参照。

核心素养“落地”要着力能力提升
杨艳华
【摘要】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可从三大要素进行考量:学生是否具备理性思维的能力;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是否具有创新力;学生解决问题的路径是否具有稳定的品质力。

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思想解放,构建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和多元的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性思维创新意识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1910(2019)01B-0011-02
“数学学科所展现的核心素养,着重表现在对学生思维的塑造上,即学生思维的理性程度、思维的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品质三个方面。

”正如林崇德先生在《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中所指出,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可从以下三大要素进行考量:
一、学生是否具备理性的思维力
理性思维是发散性思维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考察一个学生的思维成熟度,首先应当考察的是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和发散性。

理性思维包括横向思维、纵向思维和多向思维等;而发散思维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深化所学知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和特点。

例如,有位老师在开课伊始就把问题抛给学生:“孩子们,你们说七位数是不是一定比六位数大?”为了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难题,老师指导学生按照固定游戏规则,分组打扑克牌。

每一名学生都知道扑克牌的规则:J、Q、K实际上对应表示11、12、13。

因为这个特殊原因,老师所列举的情况,在扑克游戏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也不会感觉到陌生。

如果没有扑克牌这个熟悉事物带学生突破习惯性思维、一般性思维,有价值的创造性思考是很少的。

没有扑克牌之前,很多同学陷入困难之中,凭借已有知识已无法解释这个问题。

在扑克游戏进行中,大家很快发现原来六位数可能比七位数大。

同时,很多同学发现,在扑克游戏中,六位数比七位数大的情况是存在的。

这是创新思维的结果,让学生明白了表征方式可以多样化,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为此,教师要准确认识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矛盾性、统一性,尝试使用“多法解一题”“运用其他学科知识解数学题”等方式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注重解决问题方法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求思维发散最大化。

同时,教师还可通过“问题性”“趣味性”“障碍性”的引入办法,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采取不同方
(下转第13页)
法求解答案,不再拘泥于标准答案或者正确答案,大力促进思维能力拓展。

二、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是否具有创新力
学生批判质疑老师是很难的,也是需要时间和积累的。

在传统课堂上,学生只能沿着老师给定的方式、条件去思考,得出套路化的答案。

这种做法极大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拓展。

这个问题的解决,最主要的还需依靠老师作正确的引导。

因为学生从一开始,几乎是一张白纸,老师如果能够帮助学生打开创造思维的源泉,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可以大大提高。

例如,在教学6年级“圆柱与圆锥体积计算”课中,老师问:“如果分别以长方形的一边或者三角形的高为轴线,旋转后,可以得到什么图形?这两个图形存在什么区别?”学生根据题目的条件作了实验和分析,大部分学生对于是否产生新图形判定不清楚,极少数学生认为有新的图形产生。

过了一会儿,认为有新图形产生的声音也越来越弱。

此时,老师及时引导学生不停地实验、辩论和交流。

渐渐地,大家认识到,新产生的图形有一定规律可循,不是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声音占据上风。

最后,大家发现了圆柱圆锥,并根据图形形成的长度关系计算表面积、体积等。

这就是课堂设计上将逻辑线索理清晰,推动“核心素养”指标落实、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实践运用。

三、考量学生解决问题的路径是否具有稳定的品质力
“核心素养”中所谓的“实践创新”,其本质就是要落实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而创新思维的培养落实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缺乏课堂之外的独立思考条件,没有意识教会学生思考的过程;二是传统课堂上缺乏批判精神和勇气,学生思维逐渐变得僵化,没有创新性;三是没有挑战权威的氛围,在面对答案多样化时无法进行创造性思维。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创新力、品质力,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着力:一是以教师观念的转变来带动学生思维的发展。

即老师应先学生一步解放自己的思想,科学合理地设计新型课堂,全力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解除学生思想的“禁锢”,去除学生大脑里面的“纠结”,真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思考研究问题。

二是构建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搭建起表达、交流、对话、质疑的平台。

三是构建新的多元科学评价体系,不再以分数高低论成败,出台更加积极和准确的评价方式,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作者单位:成都高新区新光小学)
地。

不把目标转化成学习任务,目标就是“空中楼阁”,没有意义。

例如,“认识余数”的第一个目标:“经历余数的产生过程”,转化成任务就是利用生活中的平均分的实践,发现有不够分的情况。

通过这个自主学习任务的完成,学生也就有了现实生活中会出现大量的按平均分而不够分的体验,在体验中明白了余数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根据合理的目标制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就能有效地实现自主学习,就能把自主学习真正“放”到位。

这一个环节是关键。

如果不把目标转化成任务,或者不根据目标而提出学习任务,是无效学习活动,也就无法将自主学习“放”到位了。

3.将任务落实到活动中是根本。

有了学习目标,教师要根据目标制定学习任务,并根据学习任务设计好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例如,要完成“除数不同时,寻找余数的变化”的任务,教师根据这个任务同样设计了“分石子”活动。

活动的要求是:把15、16、17、18颗石子按每3颗一份,可以分几份,余几颗;再把12、13、14、15、16、17、18颗石子按每4颗一份,可以分几份,余几颗;然后寻找有什么变化,再探索“按每3颗一份来分,余数会出现3吗?会出现4吗”“按每4颗一份来分,余数会出现什么情况,不会出现什么情况”。

这样,学生通过这样的同伴讨论,把自主学习活动引向深入。

最后,教师让学生随意抓一把石子,按每5颗一份来分,统计全班同学动手分后的结果,验证同学们的发现,找到余数的规律。

当然,自主学习最终环节一定要落实到活动中。

活动扎实了,自主学习就自然“放”到了位。

课堂是教师“教”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学”的主战场。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仍然在课堂。

不管采用哪种模式,核心的理念都是要把自主学习“放”到位。

自主学习到了位,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到位,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才能实现。

(作者单位:巴中棠湖外语实验学校)
(上接第1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