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探究化学问题的能力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化学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成为了化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围绕基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研究,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与保障。
一、探究能力的培养意义和现状分析探究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下强调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高中化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能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的发展需求。
当前我国高中化学教育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方面,教师仍然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机会和平台;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够强烈,缺乏对知识的探究和深入理解,只注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对学科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较为薄弱。
1. 搭建探究平台,突破实验教学的局限。
实验是化学学科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着固定的实验内容和步骤,缺乏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
可以通过组建学生实验小组、开展探究项目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开展课程项目学习,促进学科整合和交叉应用。
化学学科与生活、科技、经济等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设计跨学科的项目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意识。
通过化学与环境、材料、医药、食品等领域的项目学习,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创新评价方式,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考试评价往往是对学生知识的检验,而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相对较少。
可以通过开展探究性实验报告、项目学习成果展示、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交流,充分展现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咿荤绝第亮礁耘第l四眇O江苏省苏州中学徐艳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掌握终身学习的策略,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真切的感受,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当今这个透着新课改蓬勃气息的研改氛围中,重新认识中学化学实验能力的内涵及实验教学的目的、形式,可促使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层次,更好地使新课程理念落实于教学中。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能力化学实验能力可以定义为运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在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时,当然离不开化学知识.而这些知识长期以来主要被理解为是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化学实验操作知识。
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也主要被理解为是实验的动作技能。
这种实验能力的理解和定位是较狭义的。
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含有更广、更深的含义,而技能仅属活动方式的范畴,两者是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因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能力内涵的构成,除了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还应包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思维能力等。
在实验能力的多层构成因素中,提出问题、选择和明确课题的能力是首要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只有提出了问题,选择和明确了实验课题后。
以后的实验活动才能进行下去。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科学地选择实验方法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是构成化学实验能力的另一个较重要的因素。
实验方法和实验方案的选择和安排,关系到实验的效果和成败。
好的实验法和实验案,往往同时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周密性和技巧性,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方案是解开疑难问题的钥匙,一个好的方法或方案常常可使一盘“死棋”变活,使复杂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对学生能力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摘要:在新教材理念下,化学实验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化学实验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调节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创新思维实验能力探索实验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且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其理论的建立大多是通过实验,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或者实验、假设、再实验论证的过程。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理论,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素质必不可少的过程。
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实验以其真实性、直观性,给学生第一手感性材料,任何模拟、说明、比喻、描述,都必须基于实验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一、化学实验对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创新观察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部分。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
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的能力的总和,是创意与创新的桥梁。
培养这两方面能力,要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现象、实验操作不同视角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在课堂演示实验中,要留有“空白”、“开发区”让学生去发现去创新,锻炼他们的创造实践能力。
例如,“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可只提供药品、仪器,让学生自行设计氧气的发生、收集并检验整个实验装置,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实践,领略“创新”成功的滋味。
总之,在确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前提下,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教师必须要深刻领悟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精髓,有组织、有计划、创新式的去进行教学活动。
二、化学实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以实验为基础,化学教学中的实验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本质及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并通过这些事实把学到的一个个知识点分类串联成线,进而构成网状知识体系。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式的不断变革,高中化学教学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针对这一要求,本文将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评价方式的调整等方面,探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设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更加突出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个性特点。
高中化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
教学目标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动性。
二、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教学内容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注重知识的整合和真实应用。
高中化学教学应该通过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入,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应该更加注重国际化和跨学科的视野,引入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
三、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高中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
教师需要从以往的“讲”为主转变为“引导”和“启发”为主,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引导,注重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成长空间。
四、调整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评价方式的调整是改革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应试评价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求,教师需要更多地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潜能,倡导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和个性发展。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动认知。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摘要】在中学化学新课程的实践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教学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主探究的科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探究兴趣在新的教学理念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最为主要的。
以学生为本,完全区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其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其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其行为观是全面培养学生。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为重点,真正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指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服务者。
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兴趣是一切创造性学习的基础和前提,轻松和谐的气氛,能有效的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导课时,教师可运用激趣引入的方法,把学生带入新鲜活泼、富有趣味的情境之中,激发他们的兴趣。
如做实验、猜谜语、讲故事等或利用音响、录像、幻灯、多媒体等现代电教手段,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与思维,使学生快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运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或设计富于趣味性的教学环节,把教学活动组织得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
例如,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采用多媒体播放“屠狗洞”视频,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狗进入山洞中为什么会悄悄死亡,而人却安然无恙?带着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学生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和物品,进入自主探究。
某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将一个装有活蟑螂的烧杯放在投影仪上,屏幕上立即出现可恶的蟑螂形象,然后往烧杯内通入二氧化碳,学生在屏幕上可以看到蟑螂在烧杯内先是到处乱窜,然后抖动身体,最后奄奄一息的全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一切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困难,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物理上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新物理课程标准强调,必须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必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教师讲授、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主要表现在: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在教学中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忽略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
课堂教学以知识为本,学生问题意思淡薄,学生消极地、被动地接受知识,无独立思考活动。
课堂教学忽略学生的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忽略学生探究、实践、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氛围沉闷、压抑。
教育学理论认为,学生在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时,还要掌握该学科的基本方法;其中,发现的方法和发现的态度是最为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形成一种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因此,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由于知识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不喜欢现成的结论,而善于自己研究发现问题。
因此,学生有主动探究的潜能,而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是能够培养的。
学生都有探究的欲望,教师要善于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去探究发现问题。
一切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
那么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能使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地工作,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所以,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启发学生思考,自己提出问题的动力之一。
激发学生的兴趣方式很多,除了实验演示和丰富多采的教学活动外,在讲授概念、验证定律或习题求解时,还应该考虑学生提问可能出现的困难,采用适当方法,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获得成功,从而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产生源源不断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浅析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上述各种装置 的适用场景及使用的注意事 5 .t l L 1 滴01 o ・ 一 的高锰酸钾溶液 ,然后置于温度为6 ℃的水浴 中加 项 ,这样 既活跃 了课 堂 ,又拓展 了知识 . o 5 热。观察现象 ( )。 表3 三,学生设计实验 。教师参与评价
编号 1 号试管 2 号试管 3 号试管
加入 药品 不加硫 酸锰的硫 酸酸 加少 量硫 酸锰的硫 酸酸 化的草酸溶液 化的草 酸溶液 褪色很快 ( s 2)
需时间来 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这里就涉及到量气体体积的装置 , 教材 上用 的是量 筒排 水集气 的方 法 ( 如下 图 ):
实验 现象 ( 色 褪色很慢 ( 0 褪 3 时间 ) s )
酸钾溶液反应速率变化原因探究 》 主动性 、选择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而且有些实验 向草酸 ( :: 溶液中逐滴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 的设 计 存 在 如下 问题 :未考 虑 环保 性 ,药 品 用量 大 ,尾 气污 染 环 H c0 ) 褪色总是先慢后快。对其原因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结合化学反应原 境 ;直观性差,学生很难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仪器繁杂 ,操作复杂 理 提 出猜想 与假 设 ,并设 计 了一 系列实 验进 行探 究 : 等等。因此,对实验通过改变条件 、方法、仪器 、步骤进行探索, 实验 ( ):在2 1 支试管 中分别加入l m 等浓度 的草酸溶液 , OL 更有利 于探 究性 学 习教 学 目标 的实现 。 如在教学 《 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这一内容 在l 号瓶中加入少量硫酸锰固体。后在两支试管中加入01t l L 1 . o ・ 一 o 的高 锰酸 钾溶 液 。现象如 下 ( 1 表 ) 时,学生可通过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的体积或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
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验现象 ,增 强实验 的可 见度 ,更易于学生认 真 、细腻有序 的 观察 。例如 ,教学 《 分子运动 》时,把 一 培养皿放 在投影 器 承物玻璃 面上 ,在培养皿 中加 入约2/3 积水 ,然后用药匙 体 取一 小粒品红 ,放人到培 养肌 中。品红是一 种红色染料 ,最 初在水 叶缓缓溶 解 ,渐渐地 明显分成两支 ,待 片刻后 ,扩散 l 完成 。此时 ,分子运动 的全过 程通过投影仪 投影 到银幕上 ,
一
般 情 况 下 一 个实 验 可 以用 多种 不 同的 实验 装 置 来 完 成 。
化 钠 溶 液 ,原来 导 管 内左 有 两 端相 平 的液
柱 出现左 高右低 向 图 3 盛 有 二 中 氧 化 碳 的 广 口 瓶 中 L 滴 人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后 , 瓶 内 原 来 干 瘪
【l 冬 3
的气球逐 渐膨胀起来 通 过探究实验 的装置可 以培养和诱导
如 ,根据木炭具有 吸附能力 的性质 ,让 学生 制作一 个简单 的 通过 探究 实验 条件 ,培 养学 生的观 察 能力 在化 学教学过程 中,教9 注意对学 生观察力 的培 养 ,不 家庭小净 水器等实验 这 些小小的制作 ,小小的发 明,为将 币 断用实验 启发学生积极感觉 、知觉事物 的变化 ,自觉地 进行 来学生成为科学的创造者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 。 观察实验 中表现 出来 的现象 ,在大脑 中留下深刻印象 ,并透 四 、通过探 究演示实验 的电教化 。培养学生 的观 察力 过现象 ,抓住 事物的本质 。在不 同的实验 条件下做实验 ,往 在化学 教学过程 中 ,教师注意对学生 观察力的培养 ,不 往得到不 同的实验现象或 不同的实验产物 。比如我们在探 究 断用实验启 发学生积极感 觉 、知觉事物 的变 化 ,自觉地进行 铁在潮湿 的空气中 生锈 的实 验。将 ~ 团钢 丝把 其表面 上的油 观察实验 中表现出来 的现象 ,在大脑 中留下深刻印象 ,并透 ・ 污清洗干 净 、凉干 ,放 入一支洁净 的试管底部 ,倒扣在 装有 过现象 ,抓住事物 的本质 借助摄影 演示 实验 ,即能放 大实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教 师要 深 入 钻 研 教 材 , 炼 教 学 内 容 中 的 科 学 方 法 要 素 . 提 并在 教学 设 计 中 予 以 渗 透 ,让 学 生 在 探 究 活 动 中体 验 科 学方 法 的 运 用 , 通 过 化 学 现 象 进 行 分 类 , 出有 关 的 假 设 、 计 如 提 设 实验 和控 制 实 验 条 件 进 行 探 究 等 活 动 . 学 生学 会 提 出 问 题 、 让 建 立 假 设 、 计 方 案 、 行 实 验 、 出结 论 、 思 评 价 的科 学 探 设 进 得 反 究 方 法 。 会 科 学 的方 法 的意 义 远 大 于 知 识 点 的 掌 握 , 将 使 学 这
、
第 二 组 : 乙试 管 中 滴 加 l 苯 , 荡 , 置 。观 察 现 象 , 在 mL 振 静 得 出结 论 第 三 组 : 丙 试 管 中滴 加 l 酒 精 , 荡 , 置 。 观 察 现 在 mL 振 静 象 . 出结 论 。 得 归纳与小结 : 萃 取 剂 满 足 的 条件 、 分 液 操 作 分 离 的是 怎样 的混 合 物 : 。 二 、 教 材 中的 实验 探 究 栏 目转 化 为 教 学 设 计 . 便Fra bibliotek更 好 将 以
新 课 程 理 念 下 如 何 开 展 化 学 探 究 性 实 验 教 学
郑秋 梅
( 北 昌 黎第 一 中学 , 北 昌黎 河 河 060 ) 6 6 0
新 一 轮 国家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的一 个 重 要 而 具体 的 目标 就 是改 变 学 生 被 动 接 受 知 识 、运 用 题 海 战术 应 对 考试 的 学 习 方式 。 导学 生 主 动 参 与 的探 究 式 学 习 。 《 通 高 中化 学课 程 倡 普 标 准 ( 验 稿 ) 明 确 提 出要 “ 视 探 究 学 习 活 动 , 展 学 生 的 实 》 重 发 科 学 探 究 能 力 ” “ 究 学 习是 学 习化 学 的一 种 重要 方 式 . 是 。探 也 培 养 学 生 探 究 意识 和提 高 探 究 能 力 的 重 要 途 径 ” 课 程 标 准 中 。 的 内容 标 准 部分 对 每 个模 块 的 每 一 个 主 题 都 给 出 了丰 富 的 活 动 与 探 究 建议 。 不 同 版本 教 材 中 也 都 安 排 了明 确 具 体 的探 究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新课标新在这里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新课标新在这里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在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是重要的科学教育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教育部制定了新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即新课标。
本文将介绍新课标中化学课程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二、新课标的变化1. 课程理念更新新课标强调化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提倡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关注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2. 课程目标明确新课标明确了化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具体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这些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课程内容优化新课标对化学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强调基础性和实用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增加了与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相关的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和具有时代感。
4. 教学方法改革新课标强调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注重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提高教学效果。
5. 评价方式多元化新课标要求评价方式多元化,包括书面测试、实验操作、作品评定等多种形式。
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成长过程。
三、新课标的重点与亮点1. 重视科学探究与实践新课标强调科学探究与实践的重要性,要求化学课程中增加探究性实验的比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方式探究化学现象和规律。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科技创新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新课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化学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4篇)
化学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在化学新教材培训学习过程中,我深受启发,收获颇多。
以下是我对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首先,新教材的推出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新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学习中,我们不仅了解了新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和实验项目,更多地是通过讨论和团队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自主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新教材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应用。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而新教材更加注重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通过丰富的例子和案例,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化学的概念和原理。
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化学不再是一门抽象的科学,而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实用学科。
再次,新教材的实验项目更加接近实际操作。
在实验课程中,我们通常会遇到实验方法过于复杂、实验步骤繁杂的问题。
而新教材给出的实验项目更注重实际应用和实用性,实验步骤更加简单明了,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学习中,我们进行了一次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酸碱反应的规律和效果。
此外,新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学习中,我们进行了多次团队合作的讨论和交流。
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观点和想法,通过集思广益,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角色,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最后,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起着知识传授者和监督者的角色,而在新教材的学习中,教师则更多地起到引导者和指导者的作用。
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和激励,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析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析前言《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指导文件,旨在明确高中化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等。
本文将详细解析《新课标》的主要内容,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一、课程理念《新课标》强调高中化学课程应遵循以下理念:1. 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2. 科学素养:强调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 重视学科交叉:强调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为:1. 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科学素养。
三、课程内容《新课标》将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必修模块:包括化学必修1和化学必修2,主要介绍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选择性必修模块:包括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等,涵盖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等领域。
3. 选修课程:包括化学实验、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等,注重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建议《新课标》针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以下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2. 强化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4. 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化学竞赛、研究性学习等,提高其学科素养。
5.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评价与检测《新课标》强调高中化学课程评价应注重以下方面: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全面评价其知识、能力、素质。
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教案
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教案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认识化学学科,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3.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3. 化学反应和化学变化
4.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5. 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
6.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
教学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的实验和案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
4. 创设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讲授、讨论、实验、探究等,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化学反应。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和分类,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进行讨论。
4. 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 注重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
关 键词 : 究性 学 习 ; 学教 学 ; 探 化 实施
中图分 类号 : 6 24 G 3.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9 2 7 1(0 01 — 0 7 0 19 — 7 2 1)9 0 7 — 2 1
新 的化 学 课 程 改革 以科 学探 究 为 突 破 口 , 发 学 生 激 的 主 动性 和创 新 意识 , 使 学 生 主 动 学 习 , 获 得 化 学 促 使
知识 和技 能 的过 程 同时 也成 为理 解 化学 、 行 科 学探究 、 进
出应结 合 学 生 的 学 习实 际 与 社会 生 活 , 以一 定 的情 景 作 铺 垫 , 能够 充 分激 发学 生 的探 究 欲 望 。 要 在课 堂 教 学 中 , 提 出 挑 战性 、 放性 问题 更 能 促进 学 生 深入 探 究 。 如 : 开 例 学 习二 氧 化 碳 的 性 质 时 , 以提 出如 下 问题 : 近年 来 可 ① 气 温 逐 渐升 高 , 天气 越 来 越 热 , 是 为什 么 ? 没 有 想 到 这 有 可 以解 决 的方 法 ? 出 的 问题 贴 近 生 活 实 际 , 可感 受 提 是 到 的 , 重要 的是 学 生对 现 实 生活 中的 现象 一 般 都 比较 更 感 兴趣 . 他们 乐 于思 考这 样 的 问题 。 个 问题 , 引 发 学 这 会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策略【摘要】化学问题提出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化学其它知识的获得;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不管是成绩优、中、差学生都有效果,而且对中、差程度的学生效果更好,实践表明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学习高中化学的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化学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化学教学问题提出能力【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193-01问题是思考的结果,又是思考的开端,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但是在目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课堂提问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问题越少,那么制约学生提问能力差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呢?根据笔者的调查得知:在课堂上当发现老师讲的内容有疑问时敢当时提出的学生只有10.4%而有89.6%的学生不敢提出。
据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是有些学生出于虚荣心理,总害怕问错了会引起同学的讥笑,对提问有后顾之忧;(2)是有的老师不鼓励不支持学生提问。
怕被学生问住,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因而不喜欢那些“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生,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形成了迷信权威、书本、老师的思维定势,不敢对有疑问的知识提出问题,从而限制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发展。
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思考和乐于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点,遇到过的各种化学情境脑子里能不断出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之类的问号,关键在于怎样使学生质疑,让学生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教学策略:1 指导学生运用化学思维方法去提出问题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种重要方法。
求同思维法,也就是“收敛思维”。
即在多种事物中寻求相同的规律,或寻找解决多个问题的相同方法,如:哪些可以多题一解?哪些可以多仪一用?哪些可以多物一性?求异思维法,?即“发散思维”,解决某一问题时提出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并比较得出最佳途径和方法。
初中化学新课标五个维度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五个维度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五个维度,可能是指在教学目标、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学习评价以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改革要求。
虽然“五个维度”的具体表述可能会随着新课标版本的更新有所变化,但大体上可以参考如下内容:
1. 知识与技能维度:强调学生应掌握基本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如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化学反应规律等。
2. 过程与方法维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推理、科学表达等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倡导形成尊重事实、崇尚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及安全意识。
4. 科学探究与创新维度: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激发其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创新能力。
5. 跨学科整合与实践应用维度: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中,增强实践应用能力。
请注意,以上五个维度是基于一般的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趋势进行的概括性解读,并非直接摘自某一特定版本的初中化学新课标原文,具体细节还需参照最新的国家或地方教育部门发布的课程标准文件。
略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0 2 4 0 0 0 )
关键 词 :高 中化 学教 学
探 究能力 培 养 策略
新 课 程 理 念 下 的 高 中化 学 教 学 不 再 只 注 重 对 学 生 知 识 的 传 授 ,而 是 更 注 重 发 展 包 括 学 生 智 力 在 内 的综 合 素 质 , 这
参考文献 : [ 1 ] 彭瑞科. 如 何 在 高 中化 学 课 堂 上培 养 学 生 的 观 察 和 探 究 能力 [ J ] . 新课程( 教研) , 2 0的 学 习方 式 , 更多 地参与 到教学 活动 中 。 从 而 培 养 学 生 发 现 问题 、 提 出问题 、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 在 具 体 的 教 学 实 践 中, 教 师 要 采 取 合 理 有 效 的措 施 , 实 现 培 养 学 生 探 究 能 力 的 教 学 目标 。 教 师 要 善 于 刨 设教 学情 境 。 激 发 学 生 质疑 的 兴趣 教 师要 善 于 发 现 教 材 中 的 趣 味 因 素 和 智 力 因素 ,充 分 调 动 学生 学 习 的积 极 性 和 主 动性 。并 借 助 这 些 因 素 创 设 合 适 的 教 学情 境 . 激 发 学 生 质 疑 的兴 趣 , 从 而 使 学 生 投 入 到 对 问 题 的 探 究 之 中 。 教 师 可 以 借 助 化 学 史 料 ,让 学 生 明 白质 疑 的 重 要 性。 例 如 普 利 斯 特 里 和 舍勒 因 为 受到 燃 素 学 说 的 影 响 , 虽然 已 经 制 取 了氧 气 , 却 因为缺乏质疑精 神 , 与真理擦肩 而过 , 而 最 终 由拉 瓦锡 解 开 了燃 烧 现 象 的 本 质 。 教 师 可 以 利 用 学 生 对 化
.
鋈 一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的探究式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的探究式教学兴义市万屯镇中学王萍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化学的教学已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而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教学方法。
化学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的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它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
探究式教学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载体,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话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类似于科学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探究、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探究教学;引导;创设情境;创造化学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的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它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
比课本上的实验难度更高、未知程度更深,更富有趣味性和创造性,但无论同学们探究到什么程度,得到什么结果,都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在于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它更能充分展现出同学们各方面的智力特长,也便于多元评价的进行。
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
探究式学习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方法,为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增添了新的内涵。
那么,怎样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形成化学观念,领悟科学化学研究方法呢?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成为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化学探究。
一、确立教师和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地位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当成一名初学者,退到和学生在同一起点线上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共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知识是非常容易的,但对于学生,他们作为初学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能很容易被老师忽略。
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很难产生同样的感受,这种师生之间不同的心态往往会对学生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
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探究能力摘要: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化学学科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研究过程,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初中化学中的实验教学,为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基础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
重视实验创新,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因为这种方式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化学实验培养“孬教师给人奉送真理,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也就是说要启发学生自己学习,使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身心素质的发展。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重要的条件性资源。
由于化学实验本身的特点,实验课堂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师应树立全新的实验教学观,丰富课堂教学信息。
一、以实验为基地,鼓励学生自主发现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敢于质疑。
化学实验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发现的同时能够不断激发探究的动机和欲望。
比如在实验中观察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的时候,教师事先不要说出化学实验研究的目的,可以先问学生过氧化氢的特性,如果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又会产生什么的现象。
实验过程:(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将一根较长的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内实验。
(2)将上述过氧化氢溶液在酒精灯上微加热一会,再用带火星的木条实验。
(3)另取一支试管,在其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实验不复燃后,立即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
再用带火星的木条实验。
实验后总结实验得出结论: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能放出氧气(准确地说,是放出氧气速率低,不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再由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本身能放出氧气。
为讲清催化剂的作用,此实验不能忽视。
再从常温下加二氧化锰,有氧气快速放出说明二氧化锰能加速该反应,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意识的驱使和支配.学生难 以主动地发 现和提出问题 , 并积极与老师、 同学讨论、 交流、 合
作。 努力地寻找解决 问题 的途径。所以说 , 的 学生 科学探究欲望是影响探究学习的最基本的因素。 为 了不 断激 发学生 的探究 欲望 和热情 .教师首 先 应创设高水平的问题情境 , 问题情境创设恰当。 能 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发其探究欲望。 实践证 明. 与学 生 的现实生 活 和社 会生 活紧密 联系 、 近 贴 他 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 的探究兴 趣。 : 如 蛋白质溶液的性质探究时,如何在白纸上 “ 显现你的指纹” 。 等 都能引发学生较大的兴趣。一 旦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 , 学生就能自觉的进行探 究式学习
氧化铝 .须 由氢氧化铝在 10 10 的低温环境 4 — 5 ̄ C 下脱水制得活性氧化铝 . 但是该条件在 中学实验 室很难达到。 经过反复实验发现 。 通过铝毛刷实验 制得的氧化铝有很好的活性 , 既能和稀盐酸反应 ,
纯净的氧化铝是 白色无定形粉末 . 俗称矾土。 氧化铝主要有 o型和 ^型两种变体 , 【 y 工业上可从 铝土矿中提取。在 型氧化铝 的晶格 中, 氧离子 为六方紧密堆积 . I f A ̄ 称地分布在氧离子围成的 X 八面体配位 中心 , 晶格能很大 , 故熔点 、 沸点很高 , 型氧化铝不溶于水和酸 。 型氧化铝是氢氧化 铝在 10 10 的低温环境下脱水制得 .工业上 4—5 ̄ C 也叫活性氧化铝、 铝胶。 其结构中氧离子近似为立 方面心紧密堆积 .l 规划地分布在由氧离子围 A坏 成 的八 面体 和四面体空隙之中, 型氧化铝不溶 于水 ,能溶 于强 酸或 强碱 溶 液 。将它 加 热至 10  ̄就全部转化为 仅型氧化铝。 20C 平时 中学化学教学中在进行铝的化合物教学 中.需要通过氧化铝的性质介绍两性氧化物的定 义。 没有实验的纯理论 的讲解显得很是苍 白, 但是 我们又很难开展氧化铝和盐酸与氢氧化钠 的反应
・
教学研究 ・
培养学生探究化学问题 的能力
顾 文 生
( 兴市第三高级 中学 江苏 泰兴 泰 文章编 号:0 8- 4 ( 00 0 - 0 2 0 10 - 5 6 2 1) 30 1- 1 - 0
d i139jsn10 - 562 1. . 4 o:0 1/i . 8 4 . 00 0 .s 0 0 0 40
学的兴趣 .能够发现和提 出有探究价值 的化学问 题。 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 学 生探究 化学 问题 的能力 呢? 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 进 行探 究式 学 习
一
维 的创造性。 : 如 足量的铜与某含l o HS m l 2 的浓 O 硫酸混合并加热。 能产生多少摩尔的二氧化硫? 这 时学生容易错误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产生的二 氧化硫为0 o .t l 5o 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
250) 2 4 0 文献标识码 : B
中图分 类号 :G 3 . 62 0
《 中化学课程标准》 高 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 二、 重视设计探究性问题 , 提高学生思维的创 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 .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 造 性
程。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 感受化学世界的 奇妙与和谐 .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 提高科学
探究思考 , 最终得出正确结论。如 : ( 随着反应的进
、
任何活动都是受一定意识驱使的 . 探究学习 尤其需要更强烈的意识内驱力 探究学习注重学 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和对科学方法的掌握 .倡导
学生 自己动手 、 动脑 。 出结论 , 得 强调学生的情感 体验与价值培养 。 在探究的过程中, 会出现各种各
三、 通过探 究性 实验过程 教学 。 培养 学生探 究
的意识和 能力
实验 教学是高 中化学 中非常重要 的教学 内 容, 坚决摒弃过去 “ 老师画实验 、 下转第 7 ( 7页) 化学教 与学 2 1 年第 4 00 期
l 2一
・
实验教学研究 ・
如何制备画与画和画反应的氧化铝
蔡 霞 1 沈若 冰 2
江苏 泰 州 2 5 0 ) 2 3 0 ( 1江苏省泰 州中学 江苏 泰 州 25 0 ; 2 30 2泰州市机 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文章编号 :0 8 0 4 (0 0 0 —0 7 叭 10 — 5 62 1 )4 0 7 一 di13 9 .s.0 8 04 .0 00 . 0 o:0 16i n10 — 5 62 1 . 0 s 4 3 中图分类号 :6 38 G 3. 文献标识码 : B
探究 能 力 , 于探究 物质 变化 的奥秘 。 发学 习化 乐 激
对学生来说 .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利用已学 过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 如独特的见解 、 新颖的解法等。这就要求教 师在教学过程 中要根据教材精心设计一系列探究 式 的问题 和实 验 .让 学生在 思考 和实 践 中培 养思
样 的 困难 和问题 需要学 生去解 决 .如果没有 强烈
行, 浓硫酸 的浓度会有何变化? 铜能否与稀硫酸反 应?)学生就能创造性 回答产生的二氧化硫小于 0 o .t l 5 。教师可进一步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 o 思考 :如果把上题 中的铜换为金属锌 。 则产生的 “ 气体” 的物质的量为多少?——学生经过思考就 能 得 出所 产 生气 体 的物质 的量 应接决定着学生 思维能力的培养 . 以课堂教学 中教师要精心设 所
计 问题 , 授课 时还要 给学生 独立 思考 锻炼 的机会 .
鼓励学生多思 。 启发学生巧思。 教师 自己要对学生 的见解给予分析, 充分肯定正确的见解 。 对错误 的 要善于剖析 , 使他们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 . 得到 深化 , 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