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之争_公共资源与乡土社会的权力和象征_以明清山西汾水流域的若干案例为中心
地域文化01-04任务参考答案
地域文化01-04任务参考答案地域文化01-04任务参考答案单选题(大洋洲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可与安阳殷墟、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相媲美。
(大洋洲遗址)的发掘再次证明,赣江流域曾有一支与中原商殷青铜文明有别的土著青铜文化。
(赣南) 是明清时期闽粤移民的集中地和大本营。
(浒湾镇)是我国最大的刻板印刷基地之一。
(角山遗址)是我国至今发掘的中国古代最早的制造原始陶瓷的窑场。
(角山遗址)为目前所知江南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商代窑炉。
(南丰)被称为“傩舞之乡”(青花)烧造成功,使景德镇瓷器在全国独占鳌头。
(吴城遗址)的发现,否认了“商文化不过长江”之说。
(吴城遗址)是目前我国长江以南地区规模最大、出土物最为丰富的商周文化遗存。
(西周)时期江西地方文化遗址密集出现(弋阳腔)被称为后世高腔之祖“崇仁学派”的开创者是(吴与弼)“鹅湖之会”的地点是(鹅湖寺)“浮梁歙州,万国来求”描述的是江西哪一种商品远销海外(茶叶)“浮梁歙州,万国来求”指的是江西历史上哪种商品 (茶叶)“江西”得名于(江南西道)“江西”是以(长江)为座标而得名的?“江西诗派”的创立者是(黄庭坚)“江西填湖广”指的对象是(人口)“马祖”是指(道一)“牡丹一出,几令西厢减价”,“牡丹”指的是汤显祖的戏曲(《还魂记》) “傩”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生自古谁元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诗句。
“四十八家药材行,还有三家卖琉黄”形容的是(樟树镇)“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是指(上栗)“样式雷”家族所从事的行业是(建筑业)“馀汗之水”是指 (信江)“元诗四大家”中有(3)人是江西籍的。
《岛夷志略》的作者是(汪大渊)《广舆图》的作者是(罗洪先)《禾谱》的作者是(曾安止)《集古录》的作者是(欧阳修)《六一诗话》的作者是(欧阳修)《十送红军》由(《送郎歌》)改编而来。
《宋史》中,有(86 )江西人有传记。
《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与下列江西哪位历史人物有关(徐稚)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新五代史》的作者是(欧阳修)《舆地图》最早刊石于(龙虎山)安源工人俱乐部成立于(1922)年。
山西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历史常识)-试卷2
山西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历史常识)-试卷2(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描写的季节是( )。
(分数:2.00)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解析: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因此选择A项。
2.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国士大夫的优良传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出自( )。
(分数:2.00)A.孟子B.杜甫C.范仲淹D.顾宪成√解析:解析: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其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
后来人们用此联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
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
故选D。
3.下列连线错误的是( )。
(分数:2.00)A.钱钟书——《围城》B.莫言——《蛙》C.赵树理——《茶馆》√D.路遥——《平凡的世界》解析:解析:钱钟书,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194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A项正确。
莫言,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1年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B项正确。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D项正确。
《茶馆》为老舍先生的代表作;赵树理,山药蛋派创始人,代表作是《小二黑结婚》。
故选C。
4.有“炼油厂”和“文化工厂”之称的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位于( )。
(分数:2.00)A.巴黎√B.伦敦C.纽约D.莫斯科解析:解析: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坐落在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当地人也常简称其为“博堡”。
文化中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且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绿、白等颜色。
山西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山西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真题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宣纸得名于它的:()A.材质B.使用人群。
C.产地D.用途【答案】:C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原则成为人们衡量一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是非,善恶,美丑的根本标准。
A.个人主义B.国家主义C.集体主义D.爱国主义【答案】:C3.一篇完整的公文必须具备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正如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所讲的“有头有尾有中间”,这段话所要求的是公文结构的()A.严密性B.连贯性C.完整性D.逻辑性【答案】:C4.《齐民要术》是关于:()A.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的著作B.君主如何统治国家的著作【答案】:A5.剩余价值率是()的比率。
1/ 9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C.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D.剩余价值与总利润【答案】:A6.古诗云:“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下列选项中与此诗所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答案】:D7.认识论上唯理论的错误在于()A.否认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D.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答案】:C8.(单选题)中国的四大名花分别是牡丹,菊花,山茶,水仙,它们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这四大名花与其主要产地搭配不正确的是()。
A.水仙——福建漳州B.菊花——浙江杭州C.牡丹——四川成都D.山茶——云南西双版纳【答案】:C9.明确承认了中国收复失地的神圣权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重要法律依据的是()。
A.《联合国家宣言》B.《德黑兰宣言》2/ 9C.《开罗宣言》D.《波茨坦公告》【答案】:C1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出自于()。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测试试卷A附答案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必修)试卷A 【闭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一、 判断题 (共40题,20分,请在括号处标√或×)1、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方针问题。
( )2、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 )3、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 )4、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基金交流会于一九九二年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简称"九二共识"。
( )5、1988年9月5日,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カ"的重要论断。
( )6、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核心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农业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农民不富裕的“三农”问题。
( )7、1997年,国务院旅游主管部门正式批准开展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
( ) 8、定制旅游是根据市场特定需求迅速反馈形成的旅游产品形式。
( )9、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其繁盛年代相当于北方的殷商时期。
( ) 10、河姆渡文化的制陶业较为发达,以“彩陶文化”而异于其他文化遗存。
( ) 11、据统计,我国现存姓氏有3500多个,而历史上出现过的姓氏有3.2万个。
( )12、寒食节是为纪念春秋时期名人介子推而设立的传统节日,时间是清明节的后一天。
( ) 13、君山银针芽身金黄,称为“金镶玉”,是黄茶的一种。
( ) 14、啤酒营养丰富,滋味鲜甜爽口,有着"液体面包"的美誉。
( )15、和田玉雕系以新疆和田所产玉石雕刻而成,和田玉又古称昆山玉,简称昆玉,其中以为羊脂玉的黄玉最佳。
( )16、山西剪纸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有"活化石"之称。
2017年国考申论真题(省级以上)概要1讲解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副省级)一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材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80分钟。
其中,阅读给定材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应试者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
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试者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材料材料1:1.“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这是古代诗人对城市景色的描述,读之令人心向往之。
对一座城市来说,有水,才会更有灵气。
水系建设不仅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生态、形象和功能提升的重要途径。
而充分发掘城市的水环境之美,则是人居环境发展的大趋势和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S市城市水系长120公里,水域面积630万平方米,水系两岸绿地面积1220万平方米。
水系不仅是市民休闲观光、健身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S市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城市建设上水平、出品位”的整体要求,城市水系管理处将以建设“美丽水系”为总目标,努力打造优美环境。
城市水系的美,不仅体现在水上,也体现在两岸的绿色中。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维护,S 市城市水系整体绿化效果不错。
但部分河道仍存在绿量不足、缺少色彩、管护水平较低等问题。
城市水系管理处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在加强水系绿化管护的同时,重点对连心河两岸绿化水平进行提升。
对连心河沿线的重要部位,将进行高标准绿化整治,增加乔木数量;对河两岸的一般绿地,将以种植灌木、彩叶树及野花组合的方式,丰富绿化色彩,增加整个连心河绿地靓度。
223条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223条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中国古代史专业是培养从事魏晋南北朝史、宋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专门人才。
本文就以中国古代史为例提供优秀论文题目200余个,其中包含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等专业。
希望各位需求者能够学以致用!1、民间借贷中的暴力冲突:清代债务命案研究2、“冠带荣身”与明代国家动员——以正统至天顺年间赈灾助饷为中心3、皇帝“私”礼与国家公制:“开元后礼”的分期及流变4、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5、先秦社会最高权力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6、出土文献与先秦自然宇宙观重审7、18世纪中国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比较——利用清代粮价数据的研究8、逐鹿或天命:汉人眼中的秦亡汉兴9、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10、秦汉帝国扩张的制约因素及突破口11、金朝初叶的国都问题——从部族体制向帝制王朝转型中的特殊政治生态12、清代耕地数据恢复重建方法与实证研究13、科技考古视野下的商王朝锡料来源与“金道锡行”14、南宋朝廷与四川地区的文书传递15、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兼论秦军功爵制功效何以远超六国16、明清时期浙江沿海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异特征17、清代司法检验制度中的洗冤与检骨18、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与司马光的重构19、唐国史中的史实遮蔽与形象建构——以玄宗先天二年政变书写为中心20、唐宋州县治理的本土经验:从宋代司法职业化的趋向说起21、建构“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经验与战略思考22、论西周时期的“南国”23、松散等级体系下的合法性崛起——春秋时期“尊王”争霸策略分析24、明代庶吉士群体构成及其特点25、中国唐律研究三十年26、“山人”与晚明政局27、土地改革、阶层流动性与官僚制度转型:来自唐代中国的证据28、祖先与神明之间——清代绩溪司马墓“盗砍案”的历史民族志29、泾渭清浊:乾隆朝的考察辨析及其功用意义30、寻找最初的“仁”对先秦“仁”观念形成过程的文化考察31、乡绅之治与国家权力——以明清时期中国乡村社会为背景32、异地高考的历史参照:清代异地科举考试政策探论33、近十年明清宗族研究综述34、水上交通与商代文明35、秦汉律所见“质钱”考辨36、渔采狩猎与秦汉北方民众生计——兼论以农立国传统的形成与农民的普遍化37、元代汉人受蒙古文化影响考述38、清代慈善组织中的国家与社会39、《唐律》中的量刑制度及其历史贡献40、明清北京休闲空间格局研究41、《从混沌到秩序:中国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论》述评42、西夏汉文“南边榷场使文书”再研究43、分水之争:公共资源与乡土社会的权力和象征——以明清山西汾水流域的若干案例为中心44、灌溉、环境与水利共同体——基于清代关中中部的分析45、元和明前期南北差异的博弈与整合发展46、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的异同及其启示47、从乡豪历史到士人记忆——由黄佐《自叙先世行状》看明代地方势力的转变48、从中央与地方关系互动看宋代基层社会演变49、西汉末年的国家祭祀改革50、“界外”:中国乡村“空心化”的反向运动51、曹操与原始道教52、从墓地、族谱到祠堂:明清山东栖霞宗族凝聚纽带的变迁53、“五德终始”说之终结——兼论宋代以降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54、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55、明清江南基层区划的传统与市镇变迁——以苏州地区为中心的考察56、清华简《系年》与两周之际史事的重构57、北宋时期疫灾地理研究58、清代满人的“中国认同”59、汉成帝元延三年侯国地理分布研究60、里耶“户籍简”与战国末期的基层社会61、从清代新疆屯垦政策角度谈屯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天山北路东部屯垦为中心62、清中叶以降浙南乡村家族人口与家族经济63、经营地方:明清之际的济宁士绅社会64、朝堂之外:北宋东京士人走访与雅集65、《郑芝龙航海图》考——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藏《雪尔登中国地图》名实辩66、秦汉国家统治机构中的“司空”67、唐代乡村基层组织及其演变68、两宋政治地理格局比较研究69、夏朝前夕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及大禹治水真相70、宗族、市场、盗寇与蛋民——明以后珠江三角洲的族群与社会71、“五等爵”制与殷周贵族政治体系72、明代解元考中进士的比例、年龄与空间分布73、明代青花瓷的展开:以时空为视点74、论唐代佛教的世俗化及对女性婚姻家庭观的影响75、宋代主流意识支配下的战争观76、清末“庙产兴学”与乡村权势的转移——以巴县为中心77、“主仆名分”与宋代奴婢的法律地位——唐宋变革时期阶级结构研究之一78、大清刑律草案签注考论79、清代讼师贪利形象的多重建构80、清代陕蒙交界地区的土地开垦过程81、清代江南的卫生观念与行为及其近代变迁初探——以环境和用水卫生为中心82、清朝皇帝的中国观83、红夷大炮与皇太极创立的八旗汉军84、实力、观念与不对称关系的稳定性——以明清时期的中朝关系为例85、明代通货问题研究——对明代货币经济规模和结构的初步估计86、十七世纪西方耶稣会士眼中的北京——以利玛窦、安文思、李明为中心的讨论87、“天下观”的逻辑起点与历史生成88、鼎革与变迁:明清之际江南士人行为方式的转向89、杭州旗人和他们的汉人邻居:一个清代城市中民族关系的个案90、春秋官制与《周礼》比较研究——《周礼》成书年代再探讨91、二十世纪清代灾荒史研究述评92、北魏初期的爵本位社会及其历史书写——以《魏书·官氏志》为中心93、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变革与社会结构之演变94、“传奉官”与明成化时代95、南宋移民与临安文化96、南宋临安的娱乐市场97、重返“古苗疆走廊”——西南地区、民族研究与文化产业发展新视阈98、单名与双名:汉晋南方人名的变迁及其意义99、章学诚的“经世”观与清初“大一统”意识形态的建构100、唐代寡居妇女的生活世界101、春秋战国时期外交思想流派102、唐代兵制的演变与中古社会变迁103、汉代三老:“非吏而得与吏比”的地方社会领袖104、月令与秦汉政治再探讨——兼论月令源流105、官制、语言与司法——清代刑部满汉官权力之消长106、耶律阿保机建国方略考——兼论非汉族政权之汉化命题107、空间与秩序:明清以来鄂东南地区的村落、祠堂与家族社会108、论拓跋鲜卑之得名109、清代滇铜京运路线考释110、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111、内结与外结:清代司法场域的权力游戏112、清代宗教与国家关系简论113、从军事城堡到塞北都会——1429—1929年张家口城市性质的嬗变114、朝贡、礼仪与衣冠——从乾隆五十五年安南国王热河祝寿及请改易服色说起115、魏晋南北朝时期疫灾时空分布规律研究116、宋辽金元建制城市的出现与城市体系的形成117、出土文字资料与五帝新证118、明代地域商帮兴起的社会背景119、清代科举八股文的衡文标准120、中国外交的起源——试论春秋时期周王室和诸侯国的性质121、也论先秦时代的司寇122、民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民族认同与政治认同123、《里耶秦简》(壹)所见秦代县乡机构设置问题蠡测124、宋代妇女奁产所有权探析及其意义125、清朝《状式条例》研究126、“禅让”与“起元”:魏晋南北朝的王朝更替与国史书写127、秦汉时期的“夜作”128、汉代女性的工作129、普遍授田制的终结与私有地权的形成——张家山汉简与秦简比较研究之一130、明代科举各级考试的规模及其录取率131、秦汉法典体系的演变132、唐代家庭形态的复合型特征133、八股之外:明清江南的教育及其对经济的影响134、明清易代与明遗民的心理氛围135、明代都司卫所制度与军管型政区136、现代性抑或中国性历法在明末以来的法律命运137、宋代图经与九域图志:从资料到系统知识138、《唐律疏议》中的“及”字例析——传统中国的立法技术一瞥139、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赘述140、论清代边疆问题与国家“大一统141、田啬夫、田典考释——对秦及汉初设置两套基层管理机构的一点思考142、改革开放以来宋史研究若干热点问题述评143、东汉的豪族与吏治144、鸦片战争前在华西人与对华战争舆论的形成145、两个南北朝与中古以来的历史发展线索146、宋代籍帐制度探析——以户口统计为中心147、二十世纪以来明代科举研究述评148、对清代朝贡体制地位的再认识149、从幕府到职官:清季外官制改革中的幕职分科治事150、何谓“唐宋变革”151、宋代“中国”意识的凸显——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152、北魏直勤考153、疾病与唐蕃战争154、日本史学界的明清“绅士论”155、“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试析——北宋政治架构探微156、盛世叩阍:清前期的皇权政治与诉讼实践157、聚落形态与社会转型:明清之际韩江流域地方动乱之历史影响158、十五至十六世纪江南粮长的动向与高乡市镇的兴起159、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祠堂的控制功能160、明代科举的发展特征与启示161、明清科举制的社会整合功能以社会流动为视角162、讼师对法秩序的冲击与清朝严治讼师立法163、唐代地方祠祀的分层与运作——以生祠与城隍神为中心164、明代毛乌素沙地变迁及其与周边地区垦殖的关系165、两汉时期气候状况的历史学再考察166、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的变迁167、唐代的请托及其法律治理困境168、清代城市水环境问题探析:兼论相关史料的解读与运用169、明代官员久任法研究170、明清中国水利社会史研究的理论视野171、周代天命观念的发展与嬗变172、唐代石堡城、赤岭位置及唐蕃古道再考173、明代外交观念的演进——明太祖诏令文书所见之天下国家观174、改革开放以来唐史研究若干热点问题述评175、北魏境内胡族政策初探——从《大代持节豳州刺史山公寺碑》说起176、政府能力和万历年间的民变发展177、区域社会史视野下的明清泽潞商人178、清代汉水上游的水资源环境与社会变迁179、二十世纪魏晋南北朝史研究180、“汉家”神化看两汉之际的天命竞夺181、明清南京内河水环境及其治理182、越南使臣与清代中越宗藩秩序183、从《罗让碑》看唐末魏博的政治与社会184、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土地开发与村落形成185、超越“汉化论”与“满洲特性论”:清史研究能否走出第三条道路186、西周时期“里”的性质187、清代文字狱研究述评188、永王璘案真相——并释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189、试论唐代长安佛教寺院的等级问题190、清代北方农田水利史研究综述191、试论金人的“中国观”192、清末地方官员学堂教育述论——以课吏馆和法政学堂为中心193、宋人生活水平及币值考察194、汉武帝“广关”与西汉前期地域控制的变迁195、秦汉时期南岭交通的开发与南北交流196、“利及邻封”——明清豫北的灌溉水利开发和县际关系197、雍正王朝在贵州的开发对贵州石漠化的影响198、剃发·蓄发·剪发——清代辫发的身体政治史研究199、汉代的流言与讹言200、秦汉时期气候变迁的历史学考察201、从“亲眷申冤”到“刑及妻孥”:论唐代刑事诉讼中的女性202、碑传与史传:上官婉儿的生平与形象203、唐代判词中的实判——兼与拟判比较204、涌动的东亚——明清易代时期东亚政治行为体的身份认同205、明代中后期士风异动与士人社会责任的缺失206、明代山西北部聚落变迁207、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说驳议208、元代多族士人网络中的师生关系209、明清诉讼:官方的态度与民间的策略210、春秋战国的“立公灭私”观念与社会整合211、二十世纪的中国秦汉史研究212、土司制度基本概念辨析213、明代太仓州的设置214、京房的《易》阴阳灾异论215、试论清朝前期封贡体系的基本特征216、利玛窦研究三十年217、谁主沉浮:农牧交错带城址与环境的解读——基于明代延绥长城诸边堡的考察218、“立家之道,闺室为重”——论唐代家庭生活中的夫妻关系219、清代文字狱的整体状况与清人的载述220、政治选择与宋代文官士大夫的政治角色——以宋朝治国方略及处理文武关系方面探究为中心221、春秋战国乡里社会的变化与国家基层权力的建立222、两汉童蒙教育223、秦汉里制与基层社会结构。
2023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高频错题及答案
2023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高频错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宋代是我国游记文学的兴盛期,宋代游记注重哲理的深化和精神的升华,具有主理尚意长于议论,融情于山,寓理于水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列游记名句与出处对应正确的是()。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醉翁亭记》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游褒禅山记》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后赤壁赋》D.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2.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是()。
A.周朝B.清朝C.宋朝D.隋朝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庐陵萧君圭君玉:依次为籍贯(庐陵)、姓氏(萧)、敬称(君)、名(圭君玉)B.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是按皇帝的年号纪年C.苏轼曾称赞李煜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D.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4.为了治理大气污染,某市政府推行清洁取暖政策,禁止所有居民烧柴取暖。
对于该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标不正当B.手段不正当C.符合比例原则D.该政策因越权立法而无效5.春分三候分别为“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下列诗句描述的是“玄鸟至”的是()。
A.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D.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6.与南半球相比,北半球的等温线弯曲较为明显,导致南北半球等温线走向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形分布的差异B.海陆分布的差异C.太阳辐射的差异D.大洋环流的差异7.()是多头市场。
A.马市B.牛市C.猴市D.鹿市8.在植物世界中,蕨类植物看上去是那么____________,似乎只要一阵风雨就可以把他们连根拔起,但这其实是一个____________。
明清以来晋水流域之水案与乡村社会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二○○三年第二期明清以来晋水流域之水案与乡村社会Ξ张俊峰(山西大学历史系,山西太原030006)[ 内容提要]本文以明清以来晋水流域大量水案为线索,探讨了国家与地方社会各方力量对乡村水权控制与争夺过程中的互动关系,进而提出了晋水流域以水为中心的社会运行模式。
[ 关键词]晋水流域;水案;乡村社会;社会运行[ 中图分类号] K248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02422x(2003) 022*******地处内陆的山西省是我国北方水资源相当缺乏的省份之一。
据山西省水利厅所作的统计,全今全省仍有22 个县份150 万人口存在日常生活饮水的困难。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山西早灾频频,连续的大早使山西南北各地农业人幅减产歉收;汾河作为省境内第一大河,来水量骤减,即使在丰水季节也常常是河断水枯,无水可引;省会太原更是严重缺水,限量供水已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著名的晋祠难老泉和兰村烈石寒泉水量骤减,几于干涸;一些地区为生活和农业灌溉用水时冲外突发生。
水资源匮乏下的山西乡村正面临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
关注现实使我们不得不回首历史。
事实上,白明清以来,由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日益恶化,山西各地尤其是汾河流域及其支流泉涧所在的农村社区爆发了数目集中、规模庞大、影响巨大而深远的水事纠纷和水权讼案,我们将八统称为“水案”。
水案是明清以来山西乡村礼会所面临的最人的社会问题之一。
①本文将以晋水流域水案为线索,探讨国家与地方社会各种力最对乡村水权控制争夺过程中的互动关系,进而试图提出晋水流域以水为中心的社会运行模式。
本文资料主要包括地方文献和田野调查所得口述资料两部分。
除清代以来各类地方志外,当地文人刘人鹏所撰《晋祠志》及首次发现的《晋水志》极具史料价值。
在多次的田野凋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碑刻、实物、家谱等资料,尤其是当地老人的口述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证。
山西水利厅所属事业单位考试基础题库2022
山西水利厅所属事业单位考试基础题库2022(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
A.和平、友好、和睦B.团结、合作、进步C.团结、友好、和谐D.和平、和睦、和谐【答案】:D2.2021年12月2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4届全体大会正式发布2021年首批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名单。
评委会认为获得该荣誉称号的乡村在保护文化和自然资源、促进农村生活、创新及变革等经济、社会和环境多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贡献和示范。
我国入选“最佳旅游乡村”名单的是()A.浙江航民村和云南福保村B.浙江余村和安徽西递村C.浙江花园村和山西皇城村D.上海九星村和安徽西递村【答案】:B3.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擅长的领域一一对应的是()A.天文:张衡B.文学:李白C.农学:郦道元D.军事:孙膑【答案】:D4.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它们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毕竟科学家一直在寻找预测地震的方法,但截止目前为止,预测地震仍是个世界性难题。
这说明:—1 —A.人类不能认识无限发展的世界B.人类认识运动是无止境的C.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D.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答案】:B5.《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而“四库”是指()。
A.礼,乐,书,诗B.经,史,子,集C.金,木,水,火D.风,雅,颂,易【答案】:B6.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指代高雅与通俗得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得就是什么?()A.画作B.乐曲C.文章【答案】:B7.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赔偿范围的是()。
2023年度山西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模拟题
2023年度山西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模拟题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宋代是我国游记文学的兴盛期,宋代游记注重哲理的深化和精神的升华,具有主理尚意长于议论,融情于山,寓理于水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列游记名句与出处对应正确的是()。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醉翁亭记》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游褒禅山记》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后赤壁赋》D.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2.甲拖欠乙房屋租金,乙诉至法院,经法院调节,甲乙双方达成协议,甲同意支付6000元租金。
随后甲特意去银行兑换6000元的硬币到调解现场还钱。
关于甲乙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无权拒收B.甲的行为导致调解协议失效C.甲的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D.甲的行为适当3.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从冬至起,日子一天天长起来,叫做“冬至一阳生”。
古人又认为:冬天来了,春天就要跟着到来。
下列诗词中与“冬至”有关的是()。
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B.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C.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D.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4.某社区因建停车场,需要砍伐小区内的几块香樟树,在给所在区城市绿化主管部门行文时,宜用()。
A.请示B.报告C.建议D.函5.下列关于人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B.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主要成分C.肾衰竭患者自然丧失皮肤代谢功能D.面部静脉和颈部静脉都没有静脉瓣6.()是多头市场。
A.马市B.牛市C.猴市D.鹿市7.我国古代不少建筑都有坡屋顶结构,这种屋顶形式使得屋面板与天花板之间形成了一个架空层。
冬季,架空层的存在使得室外的寒冷不能直接传入建筑内部;夏天,架空层也可以____________照射到屋顶的太阳辐射热,使屋顶形成两次传热,避免太阳辐射热直接作用于建筑内部,保证了古建筑的____________。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预测试题(含答案)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0题)1.第15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是()。
2.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成就不是出自“赵宋之世”的是()A.泥活字印刷术B.《 四书章句集注》C.《 清明上河图》D.《 农政全书》3.第24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
4.第13题“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这一论断说明()。
5.第44题某选区选举地方人民代表,代表名额2人,第一次投票结果,候选人按得票多少排序为甲、乙、丙、丁,其中仅甲获得过半数选票。
对此情况的下列处理意见哪一项符合法律的规定?()6.下列行为不属于侵犯我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是()。
A.父母查看子女储存在电脑上的电子邮件B.班主任老师长期扣留学生信件C.公安人员因国家安全的需要对出境信件予以检查D.村干部拆阅劳教人员寄给家属的信件7.第31题政府运用法律或政策手段来影响私人部门和市场的运行,此种方法称为()。
8.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A.提高企业盈利率B.提高管理水平C.提高人的积极性D.提高劳动生产率9.下列对货币市场表述错误的有()。
A.货币市场流动性高B.政府参与货币市场的主要目的是筹集资金,弥补赤字C.一般企业参与货币市场的目的主要是调整流动性资产比重D.货币市场是有形市场10.最高人民法院10月10日部署全国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提出如期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确保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实际执结率达到()。
A.100%B.90%C.80%D.70%二、多选题(10题)11.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明确从()几个方面划分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
2023年山西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点睛提分卷(含答案)
2023年山西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点睛提分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宋代是我国游记文学的兴盛期,宋代游记注重哲理的深化和精神的升华,具有主理尚意长于议论,融情于山,寓理于水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列游记名句与出处对应正确的是()。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醉翁亭记》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游褒禅山记》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后赤壁赋》D.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2.下列馆藏文物与所在博物馆对应不正确的是()。
A.鱼龙化石—浙江省博物馆B.青铜纵目面具—三星堆博物馆C.马踏飞燕—甘肃省博物馆D.越王勾践青铜剑—湖北省博物馆3.2021 年,我国生猪存栏量大幅度增加,供过于求,猪肉价格下降,同时也带动其他食材的价格下降,如蛋、禽总体价格水平明显下降,这表明()。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C.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D.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4.某农场生产的有机大米的价格是普通大米的10 倍。
这是因为()。
A.商品的价格是由其使用价值决定的B.商品的价格是由其价值决定的C.商品的价格是由其生产成本决定的D.商品的价格是由其生产商决定的5.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也可以从中看出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
下列国家恩格尔系数最高的可能是()。
A.美国B.日本C.中国D.越南6.下列关于网络文明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要建立和完善网络行为规范,明确网络是非观念,培育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网络伦理、网络道德。
B.加强网上所有话题和突发事件的正确引导、有效引导,明辨是非、分消善恶,让正确道德取向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流。
C. 推动互联网企业自觉履行主体责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依法依规经营,加强网络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坚决打击网上有害信息传播行为,依法规范管理传播渠道。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三轮复习 中外横向知识链接
中外横向知识链接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两种文明产生的不同影响古代中国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发源于中原地区,大河流域多山地,没有肥沃平原;海岸曲折,港湾众多,海洋资源条件优越;生产方式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政治特点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文化特点安土重迁,血缘宗族纽带牢固平等互利的观念;积极勇敢,富于进取的开拓精神东西方古代政治制度的比较:比较内容中国古希腊罗马特点实用性、集体、等级、治理等理性、个体、平等等发展趋势趋向专制走向民主政治改革、法律制度加强君主专制、法制是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工具古希腊进一步实行民主,并以法律作保证;古罗马先是共和,法律限制专横,后是独裁,使君主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文明延续与否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当时有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文化进步,并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有力保障,促使文明进一步延续缺乏强有力的权威,国家不统一,经常分崩离析,但民主与法制影响深远认识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的局限性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中西文明的比较中国西方时期春秋战国希腊文明经济农耕经济发达,形成了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小农经济;手工业、商业相对落后工商业发达,对外贸易兴盛,由于土地贫瘠,农业相对落后政治分封制逐渐崩溃,逐渐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权力不断上移,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雅典逐渐建立了直接民主制度,国家权力不断下移,促进了雅典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文化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和法家思想尤为兴盛,强调国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形成了集体主义的文化倾向人文主义思想成为希腊文化的主流,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提倡个性的张扬和人性的合理性,形成了个人主义的文化倾向特别说明:形成中国和西方不同文明的根源在于其经济基础的差异,中国的小农经济是集权政治、集体主义文化倾向的经济基础;而希腊的工商业为民主政治、人文主义产生创造了条件,学习过程中注意将政治、经济、文化结合起来。
分水之争_公共资源与乡土社会的权力和象征_以明清山西汾水流域的若干案例为中心
分水之争:公共资源与乡土社会的权力和象征 ———以明清山西汾水流域的若干案例为中心赵世瑜数百年来,在山西的许多地方,特别是晋中、晋南地区,流传着许多大同小异的关于“分水”的传说,它们并不像表面上被人们以为的那样荒诞无稽,或者像被后人附加的那样具有政治反抗的寓意,而是凸显出当地非常重要的水资源利用问题,直接关系到区域地理、社会制度与国家制度、社群关系等等。
同时,这些故事的产生本身就是历史过程的一部分,成为表现某种权力关系的象征性资源。
本文通过分析太原晋祠、介休源神庙和洪洞广胜寺的个案,试图显示乡土社会内部错综复杂的权力关系,以及为协调这一关系而逐步确立和完善的制衡性制度。
更为重要的是,本文并不把分水问题仅仅看作简单的人口—资源关系紧张的结果,而将其放在公共资源或公共物品产权界定的问题框架中去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 分水之争 公共资源 汾水流域作者赵世瑜,1959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 100875)。
通过区域研究以实现对中国历史的重新认识,近年来大体已成学界的共识。
借多学科的助力,区域社会史有了更丰富有效的分析工具,产生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问题平台。
通过对某一区域的突出问题进行长时段的、综合的解剖,勾连在此区域起不同作用的各种历时性和共时性因素,勾勒出区域发展的总体脉络,是目前区域社会史研究者的着力点所在。
本文所讨论的明清时期山西汾水流域的分水问题,就是这样的区域性问题的一个方面。
关于山西汾水流域的水利与社会,近年来得到中外不同学科的学者的极大关注,已经出版了一批相当有分量的成果。
①这些研究或从生态环境的视角出发,或从水权争夺入手,或关注水利系统中反映出来的道德价值观念,或讨论水利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已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本文试图围绕汾河流域的几个“分水”的案例,在一个区域性的、超地方的空间里,沿着地方传说故事的脉络,揭示人们在利用公共资源的过程中各种权力和象征的作用,①如山西大学行龙的《明清以来山西水资源匮乏及水案初步研究》、张俊峰的《明清以来洪洞水案与乡村社会》(均收于行龙主编《近代山西社会研究———走向田野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沈艾娣(Henrietta Harrison)的《道德、权力与晋水水利系统》(《历史人类学学刊》第1卷第1期, 2003年4月,第153—165页);段有文的《平水神祠碑刻及其水利习俗考述》(《民俗研究》2001年第1期,第97—113页),以及日本学者好并龙司的研究(《近代山西分水之争》,《山西水利》1987年第3期)等。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6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铁人2021级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中国古代风起云涌的政治变革浪潮中,土地问题总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
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史,为君者要稳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人民牢牢控制在手中,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的推行来实现。
西周建立后推行分封制与井田制,使得王权和土地开场真正结合在一起。
与此相适应,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往往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
商末周初的政治变革在历史上影响甚巨,其以“授民授疆土〞为核心的封建体制便是最重要的代表。
周初重器大盂鼎铭文中记载了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的贵族土地、人民的情形,就是这一制度的生动写照。
作为配套制度而行的井田制在当时也举足轻重。
春秋中期以后,以井田制为根底的经济体制走向瓦解,新的土地关系与消费关系开场出现,由此引发了政治领域内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便抓住了土地这一关键问题,在地方行政和土地分配两方面完成了新旧制度的更替。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以皇帝为主导的HY集权体制日益稳固,土地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稳定。
西期以后,聚敛了大量土地与财富的地方豪强严重危及了HY的统治。
对此,大儒董仲舒曾建议通过“限民名田〞来抑制土地兼并,但未被采纳。
自此以后,严重依赖地方豪强的HY政权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最终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达数百年的门阀政治。
HY对所辖区域内土地与行政权利的控制越来越弱,反过来又促使HY政权对土地关系地方行政运行机制进展调节与HY。
于是,在隋唐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政治与土地变革。
隋朝建立,推行均田制。
这些本应在打击豪强大族权力方面效果显著的措施,在当时的情况下却稍显操之过急,根基未稳的隋王朝也迅速覆亡。
随后崛起的李唐政权在土地分配方面延续并完善了均田制,使得唐朝开场走向强大;但自天宝之后,HY政权失去了对地方行政的主导权,出现了藩镇割据、边疆不守的场面,以此走向消亡。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排水问题及其解决机制——以山东省为例
中共党史研究2020年第3期·地方党史研究·!"#$3"&'456789:;<=>———以山东省为例侯 松 涛 〔摘要〕20世纪50年代,由于传统水利秩序业已崩坏,新型水利秩序尚未成形,排水问题间杂着具有历史性的老问题与水利工程起步时期的新矛盾,形成旧问题未除而新矛盾又生的过渡特征。
在破旧立新的法制建设思维框架下,党和政府开始探索新的排水问题解决思路,重新建立一套别具特色的排水问题解决机制。
同时,这一时期排水问题的解决实践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传统习惯法中的合理性元素,从而呈现出一定的过渡特征。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水利纠纷;排水问题;山东省〔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3815(2020)-03-0114-11AStudyofDrainageProblemsandSettlementMechanismsinthe1950s———ACaseStudyofShandongProvinceHouSongtaoAbstract:Inthe1950s,becauseorderintraditionalwaterconservancyhadcollapsedandorderinnewwatercon servancyhadnotyetbeenestablished,theissueofdrainagewasmixed,witholdhistoricalproblemsandnewcon tradictionsoccurringduringtheearlyperiodofwaterconservancyreconstruction.Underthelegal constructionframeworkofdestroyingtheoldandestablishingthenew,thepartyandgovernmentbegantoexplorenewwaystosolvethedrainageproblemsandtorebuildasettlementmechanismwithitsowncharacteristics.Atthesametime,thepracticeofsolvingthedrainageproblemsduringthisperiodtoacertainextentcontinuedtherationalelementsintraditionalcustomarylaw,thuspresentingcertaintransitionalcharacteristics. 在历史学界,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利社会史研究的勃兴为肇始,学者们对于水利纠纷形成了热点性关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①。
史料研究——精选推荐
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 二、晚清时期西方语言在华传播的途径与过程 晚清时期,全球霸主是英国,因此,在教会学校中,英语不但是
一门主干课程,而且是介绍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媒介。初期各馆 一般只设两门课程:上午学习汉文,下午习外文。后来,学习内容扩 充到数学、地理、化学、天文等。19 世纪 80 年代以后,教会学校中科 技课程的比例大幅度上升,譬如增设代数、微积分、天文、化学、航 海测量、地学、万国公法等,许多学校除了语文课外,全部用英语上 课。英语课一般放在下午“,学生每日午前诣汉教习学习汉文功课。 午后诣洋教习学习洋文功课”。英语训练寓于科学知识的教学之 中。并规定只有英语通顺后,方准学习科学,并要求能以英语“以及 诸课,而始终无阻”。
般没有从法制史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有关清代的内容也不多。
6.有关清代水利法制史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在清代水利法
3.与清代水利法制史有关的水利社会史研究情况。从社会史 制史资料收集和整理方面, 最有代表性的成果是清康熙年间傅
的角度,解剖某一区域性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与社会组织、社会生活 泽洪编纂的《行水金鉴》、嘉庆年间黎世序等编纂的《续行水金鉴》
的规定。(2)分水制度。(3)灌溉优先权的规定。(4)水使用权的限 制性规定。(5)小型水利设施的兴修和养护的规定。(6)违反农田水 利法的处罚规定。(7)水事纠纷的解决机制。(8)清代农田水利法制 建设的特点及历史地位。
4.航运法制建设的成就和特点。(1)河道维护立法和司法的情 况。(2)运河水源补充和调剂的规定及实施情况。(3)运河水闸启闭 管理的规定及实施情况。(4)运河维护船只修造及管理规定及实施 情况。(5)航运法制建设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1.清朝人对当时水利法制的记载和研究。在清代治河官员对 省水利厅,编纂了大量的河流志、水利志著作,多数都涉及河政管
雅安市宝兴县事业单位笔试真题
雅安市宝兴县事业单位笔试真题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在诸子百家中,与“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同出一家的是____。
A.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B.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C.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D.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答案】:B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A.韩非子B.孟子C.老子D.孔子【答案】:B3.下列关于我国唐代诗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边塞诗派在唐朝还未出现,到了宋代开始兴盛B.律诗是近体诗的代表,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朝C.被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诗作是李白的代表作《将进酒》D.《唐诗三百首》被奉为最成功的唐诗选本,共收录整三百首唐诗【答案】:B4.下列不是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是: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B.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C.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D.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答案】:B5.以下所列各项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学生听课做作业②教师给学生讲课③经济政治体制改革④中美进行钢铁贸易谈判⑤第五次人口普查⑥蜘蛛织网,蜜蜂采蜜1/ 12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④⑤C.①②③D.①③④⑤【答案】:B6.下列不属于宏观经济问题的是()。
A.经济增长B.经济周期C.物价稳定D.资源配置【答案】:D7.下列关于总结报告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提高干部能力B.侧重于提炼成功经验与探讨失误的教训C.总结报告取材广泛,可根据工作需要,作各种调查,广泛取材D.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及法律法规为依托【答案】:C8.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共同具有的观点有()。
A.认识是主动的创造过程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发展过程【答案】:B9.在通货膨胀较为严重时,比较适宜采用()的货币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水之争:公共资源与乡土社会的权力和象征 ———以明清山西汾水流域的若干案例为中心赵世瑜数百年来,在山西的许多地方,特别是晋中、晋南地区,流传着许多大同小异的关于“分水”的传说,它们并不像表面上被人们以为的那样荒诞无稽,或者像被后人附加的那样具有政治反抗的寓意,而是凸显出当地非常重要的水资源利用问题,直接关系到区域地理、社会制度与国家制度、社群关系等等。
同时,这些故事的产生本身就是历史过程的一部分,成为表现某种权力关系的象征性资源。
本文通过分析太原晋祠、介休源神庙和洪洞广胜寺的个案,试图显示乡土社会内部错综复杂的权力关系,以及为协调这一关系而逐步确立和完善的制衡性制度。
更为重要的是,本文并不把分水问题仅仅看作简单的人口—资源关系紧张的结果,而将其放在公共资源或公共物品产权界定的问题框架中去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 分水之争 公共资源 汾水流域作者赵世瑜,1959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 100875)。
通过区域研究以实现对中国历史的重新认识,近年来大体已成学界的共识。
借多学科的助力,区域社会史有了更丰富有效的分析工具,产生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问题平台。
通过对某一区域的突出问题进行长时段的、综合的解剖,勾连在此区域起不同作用的各种历时性和共时性因素,勾勒出区域发展的总体脉络,是目前区域社会史研究者的着力点所在。
本文所讨论的明清时期山西汾水流域的分水问题,就是这样的区域性问题的一个方面。
关于山西汾水流域的水利与社会,近年来得到中外不同学科的学者的极大关注,已经出版了一批相当有分量的成果。
①这些研究或从生态环境的视角出发,或从水权争夺入手,或关注水利系统中反映出来的道德价值观念,或讨论水利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已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本文试图围绕汾河流域的几个“分水”的案例,在一个区域性的、超地方的空间里,沿着地方传说故事的脉络,揭示人们在利用公共资源的过程中各种权力和象征的作用,①如山西大学行龙的《明清以来山西水资源匮乏及水案初步研究》、张俊峰的《明清以来洪洞水案与乡村社会》(均收于行龙主编《近代山西社会研究———走向田野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沈艾娣(Henrietta Harrison)的《道德、权力与晋水水利系统》(《历史人类学学刊》第1卷第1期, 2003年4月,第153—165页);段有文的《平水神祠碑刻及其水利习俗考述》(《民俗研究》2001年第1期,第97—113页),以及日本学者好并龙司的研究(《近代山西分水之争》,《山西水利》1987年第3期)等。
值得注意的是法国远东学院与国内学者合作出版的《陕山地区水资源与民间社会调查资料集》从而加深对其社会历史情境的理解,同时也涉及对传统基层社会运作机制的评价。
一、分水故事汾水出于山西西北的宁武、岢岚,一路南下,经太原、汾州、平阳,至河津汇入黄河,把晋中—晋南地区与滹沱、桑干流域的晋北地区,沁水、漳水的晋东南地区相互区别开来。
最近学者们研究较多的基本上就是这个区域,无论当地的水源是何泉何水,它们或最终汇入汾水,或本身即其支流。
晋水亦为汾水支流,源头在晋祠的善利、难老、鱼沼等泉,流经30多个村落,“溉田千顷”。
①其一源分为二渎,北渎一派,南渎三派,共为四河。
在难老泉水初出之处,“中横一石堰,凿圆孔十,为东西分水之限……北七孔,分水七分,所谓北渎是也;东流名北河,南三孔,分水三分,所谓南渎是也。
”②对于三七分水的来历,晚清时本地的一位士绅刘大鹏记载说:“俗传塘中分水塔底,葬甃塘时争水人骸骨。
谓当日分水,南北相争,设鼎镬于塘边,以赴入者为胜。
北河人赴之,遂分十之七,葬塔底以旌其功。
说涉荒唐,不可信也。
然迄今北河都渠长、花塔村张姓,每岁清明节在塘东祭奠,言是祀其当年争水之先人。
询之父老,众口一词,不知其所以然,亦惟以讹传讹而已。
”③对此,沈艾娣的解释只是说这表明水利制度的确立基于村落间的竞争。
大约60年后,散文作家吴伯箫在其《难老泉》一文中记录了一个类似的民间口述文本。
说几百年前,南北两渠的农民受到地主土豪的挑唆,经常为水争斗,天越旱,斗得越厉害。
后来官府设下毒计,以调解纠纷为由,在潭边支起一口滚沸的油锅,放入十枚铜钱,根据双方从锅中取出铜钱的数量,确定所分水量。
于是北渠一个青年从油锅中取出七枚铜钱,使北渠人获得七分水量,但此人因烫伤过重而死。
为了纪念这个来自花塔村的张郎,村民将其尸骨埋在了“中流砥柱”之下。
④对这个故事,沈艾娣则指出,这表达了村民对英雄的景仰和对官府干预水利制度的抗争情绪。
汾水经太原南行,过清源、文水至介休。
介休有洪山泉,又称鸑鷟泉、源神泉,是本地主要的灌溉用水,明清时可以灌溉土地约3万亩,向西汇入汾水。
洪山泉的上游为洪山河(狐村河),灌溉洪山、狐村二村,据说北宋文彦博因下游各村争水,自此以下分为东、中、西三河,并在石屯村“立铁孔,分四六”,中河用水四分,西河用水六分。
明万历知县王一魁重新制订分水规则,以三分归中河,七分归西河;后任知县史记事根据“照地定水”的原则,又恢复四六中国社会科学 2005年第2期①②③④共4册(中华书局,2003年),搜集、整理了山西和陕西部分地区的水利史资料,并各有研究性的导言,为研究者提供了许多资料上的便利,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初步的解释。
但我并不赞成其中个别册名为某地“水利碑刻辑录”,就好像另一部非常重要、但取名为“戏曲碑刻”的书一样,因为这些碑刻牵扯的问题很多,并不局限于水利或戏曲;同样,另一些与其密切相关的碑刻,因为表面上似乎与水利或戏曲并无直接联系,而未收入其中,影响了对研究对象的全面把握。
此外,刘大鹏《晋祠志》(慕湘、吕文幸点校,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晋中碑刻选粹》(张晋平编著,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等许多相关资料的出版,也为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条件。
① 朱彝尊:《晋祠游记》,《曝书亭集》,《四库全书・别集六》第1318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年,第400页。
《晋祠志》卷30《河例一・石塘》,第570页。
《晋祠志》,第97页。
崔凡芝主编《颂晋文选》,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55页。
相分的制度。
在上游的洪山河,亦定洪山村用水六分,狐村用水四分。
①在洪山源神庙后的山顶上有座五人合葬墓,本地传说是因为村落之间因争水械斗,不得已想了个办法,同样在一口盛满滚油的大锅中撒进铜钱,让各村好汉去捞,谁捞得多,谁分的水就多。
结果洪山的五条好汉捞出了钱,也因此送了性命,死后被葬在源神庙后的山顶上。
又有一个传说,讲三月三祭祀源神时,灌溉流域的48村在各村水老人带领下前来献祭,其中张良村要额外加一只草鸡,原因是明朝时为了平息争水纠纷,在源神庙设口油锅,扔进48枚铜钱,由各村好汉去捞。
其中洪山的好汉捞了6枚,其他村的人也捞了一些,只有张良村的人被吓跑了,众人皆喊:“张良家草鸡了!”于是议定该村除少用水外,每年祭祀源神时还要多献一只草鸡,以示惩罚。
据说这条规矩到1949年后才取消。
②像晋水北渠的故事一样,这里也在讲源神庙所在的洪山村用水六分的合法性与神圣性。
汾水继续南流,经灵石、霍州,就到了洪洞。
今天的洪洞由明、清、民国时期的洪洞和赵城两县合并而成,境内除汾水外,泉水资源也十分丰富,其中以霍泉水量最大。
据说在唐贞观年间分为南、北霍渠,共灌溉土地5万多亩。
其中北渠得水七分,主要灌溉赵城的24个村;南渠得水三分,主要灌溉赵城的4村和洪洞的9村,“三七分水,其来久矣”。
③同样,在洪洞,分水故事也比较普遍,母题也相同,传说下广胜寺外分水亭旁的好汉庙,就是为纪念当初跳油锅捞铜钱而死的争水者而建。
④在赵城以北(在今天是洪洞以北)的霍州,人们也说:“老大一个是势力大,一个是打人打死的过多。
再有一个水,是怎么来的呢?就和广胜寺那流传的一样,就是广胜寺那水,三、七分渠,油锅里捞小钱,你捞的多了,你就多,过去就凭这种形式。
”或说是“在油锅里放了十个铜钱,两家捞。
洪洞一把捞下去七个,赵城捞了三个,所以水从此就三七分开了……洪洞主要是地平,人家水源比较充足。
郭庄泉的水,渠首分水之争:公共资源与乡土社会的权力和象征①②③④嘉庆《介休县志》卷2《山川・水利(附)》。
《介休民间故事集成》,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9、104—105页。
故事讲述者均为洪山村一带农民,故事采集时间为1987年,但至2002年笔者去当地考察时还有人能够讲述。
关于源神泉和其他泉水、关于洪山村与张良村的关系,还有其他传说。
刘登庸:《霍渠创立铁栅详文》,民国《洪洞县志》卷16《艺文志中》,临汾印业内部印刷,2003年,第382页。
现在在那里有个新的“好汉宫”,看起来只像一个普通人家的小院。
院里有一块新刻的碑,碑文如下:“唐贞(观)年间,灌溉麦田,洪赵两县人民在土豪劣神(绅)的挑拨下发生斗欧(殴),由洪洞知县与赵城知县出面调解,在水神庙前置一口油锅,烧的(得)通红,里面放铜钱十枚,一枚钱表示一份水,两县各派一名代表下油锅捞钱,捞得一分,就表示一份水。
水神庙前人山人海,双方擂鼓助威,人们的喊叫声、吆喝声,加油锅里散发的油味,和(合)成一片。
只听一声令下,赵城一名青年在熟涌的油锅里捞钱七枚,便成了定局。
赵城分水七份,洪洞分水三份,并立碑为证,建了分水亭。
赵城人夸油锅捞钱的英雄,脱口而出:余水灌洪。
洪洞人不服,又打起架来,也脱口而出:碑前打死碑后埋!打死人不偿命,做一条好汉。
就这样,在水神庙旁建了好汉庙。
相传有一段,洪洞郭知县与赵城谷知县,还有掌列(掌管水的人)议事,二知县话不投机,打起架来,一人拿的切面刀,一人拿的杆(擀)面杖,掌列中间拉架,三人同时命归。
为纪念三人,设立好汉庙,并立生死词:三人同时命归,有谁光明磊落?人们不明真相,神是灵的,三份渠水位低,水流急;七份渠水位高,水流慢,七份水与三份水并不多,人就这么争,神是灵的,不论怎么分,还是老样子不变,三七开。
神已定局三七分水,两县人民的水终究是平等的。
洪赵争水,大动干戈,曾至不通婚嫁。
为纪念争水斗欧(殴)而致死的人,北霍渠在关胜桥旁建有好汉庙,现已毁迹。
1931年,北霍渠一名叫猪娃的副掌列巡水,因堵塞南渠斗口,而南霍渠民越过北渠关圣桥,截住归路而被打死。
南渠下游向北渠人赔了命钱,北渠人为纪念死者,建立了此庙,名为猪娃,亦称好汉庙。
好汉宫起建碑,1990年辛未月。
”碑文中错字较多,从语气上看,有的部分是录自口述传说,有的语句则是记录者添加的。
在霍州,水流到洪洞,人家浇了地”。
①但这里把三七分水的情况正好说倒了,似乎在强调洪洞的强势地位和地处上游的劣势。
关于分水的故事,根据不同的生活环境,还有许多不同的母题。
比如霍州四社五村的人讲女儿出嫁,因婆家无水而不愿去,于是从娘家带去一个水分,相当于嫁妆。
如说义旺村嫁女到孔涧村,带去了“三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