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一中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第三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内蒙古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内蒙古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文质”论陶东风“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本是就其理想人格“君子”发论,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
孔子所说的“文”,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
孔子所说的“质”,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即内容;有人认为仍然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表现形式的质朴无文,是由内容的质朴所决定的。
“彬彬”,或谓“文质相半之貌”,或谓“文质备也”,或谓“美盛”之义,文质彬彬,即文质并茂。
尽管后人释有歧义,但孔子提倡“文质彬彬”,就是强调文质统一,则无疑义。
“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
就统一性而论,必有其“质”,方有其“文”,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矛盾性而言,“文”可以反作用于“质”,而对“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这就构成了传统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
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
“文”被看作人为外加的甚至是扭曲本然的虚假饰物,他们要求去文就质。
这一极端化的“文质”说,影响远不及儒家传统文论的“文质”统一说。
汉代的扬雄继承和发挥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认为只有“华”、“实”相副,才能体现君子风范,文质彬彬,合乎礼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重文轻质的倾向,特别是六朝的文学创作,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
六朝人把“文质”概念引入文学领域,文与质基本上是指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容,且强调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刘勰还把“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看作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内在基本因素,因而从理论上努力概括“质文化变”的历史潮流和审美规律,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
2020届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届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将中国小说的传统重新擦亮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小说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传统。
中国小说在演进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叙事传统,比如说潜在的“四季结构”。
西方文学中的长篇虚构叙事,从史诗发展而来,因此非常重视叙述一个完整的事件,即叙述一个开头、发展、结尾过程俱全的故事。
“结构的完整性”往往成为评价一部西方长篇小说的标准。
中国小说也注重讲故事,但往往不是紧紧围绕着小说主人公,包含了故事的发展和高潮的严密的叙事结构,而是在故事的结构之外,常常还有另一重潜在的结构,比如明清长篇小说中的“四季”,或者说“季节的转换”。
以《红楼梦》为例。
“四季”具有对应人物、家族命运的叙事功能,同时小说虽然以宝黛的情感发展线索重点写了几大事件,但还有一个潜在的结构,便是“季节的转换”。
在此基础上,写庆寿、看戏、结社、消夏、过冬,以及一应的衣饰、食物。
一部《红楼梦》,不过写几年的春去秋来,便写出了中国人“恒常”的人生与面对自然的心灵世界。
而在这“恒常”的底色之上,作者写出世事、命运的“无常”,增加了悲剧感。
“四季”这一潜在的结构方式很少受到当代写作者的重视。
“四季”代表的是“日常”“恒常”,代表一种自然、复沓之美,代表编织其中的中国人的文化和精神。
而当下的一些小说,具体的故事情节背后,往往是时代的背景和宏大的思想框架,与“四季”的旨趣相去甚远。
而先锋浪潮中,西方现代与后现代的文学技巧轮番上演,小说的主体不再是故事、人物,有时甚至只是叙事行为,更是与之南辕北辙。
另外,中国小说特别是白话小说中常常使用对话来表现人物,通过语言使人物的个性鲜活生动、跃然纸上,对话甚至用来表现故事。
美国汉学家浦安迪观察到,中国的主流文学,“言”往往重于“事”,“事”常常被“非事”打断。
也就是说,西方文学更重“事”,小说注重描写事件的发展过程。
2020年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0年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就共性来说,除五线及以下城市外,收入在不同分级城市中均为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压力因素。
除五线及以下城市外,就业成为影响主观幸福感另一个重要的压力因素。
因此要切实提高居民的美好生活体验,还需要从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居民就业入手。
交通、社会关系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除五线及以下城市外,社会关系在所有城市中均对主观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表明并非所有的压力感都会对主观幸福感造成负向的影响,有些类型的压力感如交通、社会关系可能反映的是个体处于某种较为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
就特性来看,不同分级城市压力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大小不同,突出的特点也不尽相同。
对于二线及以上城市,婚姻或恋爱压力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还是比较突出的,这也可能与本轮调查样本量较年轻有关。
工作或学业压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端的城市,也就是二线及以上城市和五线及以下城市,而对三线和四线城市并不明显。
物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新一线、二线、三线和四线等中间段的城市,对于两端的城市影响并不明显。
(摘编自《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9》)材料二:不同群体在“美好生活体验量表”和“美好生活需要量表”上的得分存在一定差异。
对比发现,女性的美好生活体验得分高于男性,同时,在美好生活需要上的得分也高于男性。
在美好生活体验上,中老年群体得分较为稳定,处于中等程度,青年群体在不同方面的得分起伏比较大;而在美好生活需要上,年纪越大需要越低。
受不同程度教育的民众在美好生活体验和美好生活需要上存在着差异,在不同维度中,基本呈现出受教育程度越高美好生活体验越高的趋势。
在美好生活体验上呈现出收入越高的群体美好生活体验的得分越高的趋势;在美好生活需要的个人物质维度上呈现出收入越高需求越高的特点;低收入群体则在国家社会维度上要求更高。
2020年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0年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与现实零距离的题材,要让文学性不被坚硬的现实埋没,让艺术在接近纷纭社会时不至于窒息,就必须有飞扬的灵魂。
钟南山是个公众人物,几乎没有虚构的空间;而真实的东西往往会有种种限制。
但作家创作并非无所作为。
熊育群的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把笔触深入到钟南山的内心世界。
对他的精神和情感进行大胆挖掘,并且打破时空限制,将人物置于复杂的背景与宏大的视野中,以文学的力量复原某些重大时刻,记录历史,留下现场,并对此进行深刻反思。
本报特邀《收获》杂志副主编、《钟南山:苍生在上》责编钟红明和作家熊育群做了一次对谈。
钟红明: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波及众多国家与人群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写道,你“突然理解了战争年代弃文从戎的文人”,是什么让你决定写一部关于钟南山的长篇非虚构作品?熊育群: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是人类的一场大灾难。
特别让人不安的是,已经84岁的钟南山深夜赶往疫区武汉,他那张高铁上仰头小憩的照片让我非常感动。
12年前我采访过他,写过他的报告文学,这些年也特别关注他。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关部门希望我来写钟南山,我自己也有写作的冲动。
于是,通过钟南山的助理得到支持,我便一头扎下去,开始了创作。
钟红明:这部作品有六个章节,你写了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他的父亲母亲,他的婚烟爱情,他在英国留学,他在“非典”中的经历……都是出于什么考量?是要写出一个人的脉络和土壤吗?熊育群:事实上这有些传记写作的特点,我想把他的一生呈现出来,当然是有重点有选择的。
只有把他的人生写透了,才能写出钟南山为何敢医敢言,才能理解他的性情、胸怀和作为。
我不想神化任何人,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缺陷,我只把他当普通人来写。
但人比人确实有高低,有的人令人高山仰止,有的人唯利是图,正因为如此,钟南山的出现才显得珍贵无比。
2020届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20届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饭盒(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那个被唤作“饭盒”的、圆圆扁扁容器的乐趣首先在于它是可以拧下来的。
单是这个拧盖子的动作就足以让人流口水了,而如果还不知道那里面是什么,那就更妙了。
比如,妻子每天早上准备的饭盒。
揭开饭盒,就能看见里面被捣碎的食物:小香肠煮小扁豆,或者熟鸡蛋加甜萝卜,一切都在那片圆周区域中被安排得很好,就好像在地球仪.上的大陆和海洋一样,即使东西不多,也有丰盛厚实的效果。
小工马可瓦尔多拧开饭盒后,迅速吸了口饭香,伸手去拿他随身携带的餐具。
用叉子捣的前几下,用来唤醒那些僵掉的食物,让它们像刚刚上桌的莱那样富有立体感和吸引力。
他观察了一下,东西不多,他就想“最好慢慢吃”,可那前几叉的饭却被极为迅速和贪婪地送到了嘴边。
第一种滋味,是吃冷菜时的悲伤,但是很快他就能愉悦起来,因为会找到熟悉的饭桌上的味道。
马可瓦尔多这会儿已经徐缓地咀嚼起来了。
他坐在一条林荫道的长椅上,一个靠近他单位的地方。
因为他家很远,中午回家既丢时间,也浪费电车票。
他特意买了饭盆,露天吃饭,看过往的行人,然后在喷泉那儿接水喝。
如果是秋天,还可以选择阳光所及之处,红色油亮的树叶从树上掉下,可以用来当餐巾纸;香肠皮扔给流浪狗吃,它们很快就跟他交上了朋友;在路上没人经过的时候,麻雀会拾起面包屑。
吃饭的时候,他想着:为什么同样是老婆做的饭,我在这里会喜欢,而在家里,伴着吵架,哭泣,还有会从每一场谈话中蹦出来的债务问题,怎么也喜欢不起来?然后他又想起来:现在吃的这些是昨天晚饭的剩菜。
这就又让他不快起来,也许是因为他不得不吃冷的剩菜剩饭,或者饭盒的铝皮给食物染上一种金属的味道。
就在那会儿,他发现自己都快吃完了,很快他又觉得那菜里有什么非常味美和罕见的东西,于是他又满怀虔诚地吃掉了饭盒底部的最后一点儿残羹,那些闻起来有金属味的残羹。
2020年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0年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各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调研考试试卷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调研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8分)1. (6分) (2020高三下·齐齐哈尔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尽管古代东方写意画的意境潇洒、品格高雅,但这恐怕还不是中国画主要的成就,西方绘画在表现个性情感方面所产生的经典作品应该也是不胜枚举,况且西方画家生性淳朴,待艺术真诚,且开放包容,尤其越到近代画面意味也越醇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中国画作品令西方美慕的恐怕还是水墨写意画,因为书法线条的介入,中国绘画就在反“写实”和纯“抽象”的环境中成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并且精深幽微,包含广大,这个语言系统又极具现代价值。
中国画赖以存在的基本特征是以毛笔线条表现为主导的“写意画”,()。
有了“自然质朴”的社会情感,就会少很多矫揉造作的“假大空”的、脱离人们群众真实情感的美术样式,这也是中华文明以淳朴务实为基础的民族精神的特征——对“浮华制作”的厌弃以及对具有“朴实内美”精神品格的笔墨写意的尊重。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所以中国绘画就在反“写实”和纯“抽象”的环境中建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并且这个语言系统精深幽微,包含广大,极具现代价值。
B . 所以中国绘画才在反“写实”和纯“抽象”的环境中成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极具现代价值,并且这个语言系统包含广大,精深幽微。
C . 中国绘画就在反“写实”和纯“抽象”的环境中成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并且这个语言系统包含广大,精深幽微,又极具现代价值。
D . 中国绘画才在反“写实”和纯“抽象”的环境中建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并且这个语言系统包含广大,精深幽微,又极具现代价值。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它可以统摄在以“自然”观照为特征的人文范畴内,并且也可以容纳诸多的现代艺术观念。
B . 它可以容纳诸多的现代艺术观念,并且也可以被统摄在以“自然”观照为特征的人文范畴内。
2020-2021学年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
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
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辩。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
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传统与鲁迅的精神至上观刘倩鲁迅的通过转变国人的思想意识、振兴疲弱的旧中国的理想,我们称之为“精神至上观”或“精神至上主义”。
精神至上主义是鲁迅思想模式的一个特征,而这一思想特征的形成依据又主要与儒家文化传统有关。
精神至上主义作为鲁迅的一种思想模式,它需要长期的环境、心理、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训练才能形成。
就鲁迅的精神结构形成的历史文化语境而言,鲁迅从小受到的是正规的儒家文化的教育,他的最直接的文化环境是一个以儒家传统为信仰的正统家庭,鲁迅的精神结构在本质上是与儒家传统紧密传承的。
鲁迅之所以被誉为“民族魂”,之所以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而没有成为昙花一现的思想者,之所以始终没有失去他的现实意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脚踏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民族传统保持着积极的联系。
鲁迅的“个人”是指一种独立人格,而这种独立人格又是在个性精神的支撑下实现的,所以他才把民族振兴和民族文化重建的基本途径最终归结为“尊个性而张精神”上来。
在鲁迅看来,个人化的思想是历史进化和社会解放的动力之源。
他所强调的人的精神,不仅是一种民族解放和文化重建的历史需要,而且常常在他的历史文化评判中不声不响地成为某种价值标准。
他所提倡的是与肯定个性精神和思想意识的重要地位合拍的文化价值,他所反对的一般也是否定和压制精神至上的历史观念和文化现象。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一生思想和作为虽也不断地变化,但始终没有放弃思想启蒙这个追求。
鲁迅走上文艺的道路是出于他看准了文艺最善于改变人的精神。
作为文艺家的鲁迅,也正是自觉用这样一种价值原则去选择文化和接受文化的选择。
鲁迅批判政治和张扬文艺并非他真正的和最终的目的。
他所急于实现的历史功能是人的精神的改变,即人的精神的独立。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10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孙旭文从医三十年来,她没有做过什么经天纬地的事情,却成功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而被念念不忘。
B . 家父是博学者,他的话对我影响颇深。
我读书,内心悬着一柄长鞭,那便是不想活得不稂不莠。
C . 辛亥革命满人失势,却出现政客以各种主义为名争权夺利现象,纷争不止,如陈独秀所言“全国人民,除官吏兵匪侦探之外,无不重足而立,生机断绝”。
D . 张静若家境不好,父母都是下岗职工,又都有病在身。
无奈之下,她辍学回家。
但她很有志气,足不出户,目不窥园,终考取名校,成了父母的骄傲。
2. (6分) (2020高三下·广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小满麦渐黄,夏至稻花香。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它的来临,意味着接下来天气会更加炎热。
此时,人们需要投入到繁忙的农事活动中去,为之后的丰收打下基础。
从农业角度说,“小满”既关涉北方麦粒的饱满,又与南方雨水的有关。
这时候,中国北方冬小麦类的夏熟作物进入灌浆期,籽粒渐渐饱满,收割在即。
在南方,俗语说“小满大满江河满”。
小满时节降雨量的增加,使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干旱少雨的年份。
所以,这里的“满”字代表雨水多的意思。
小满时节,蚕开始结茧,意味着养蚕人家要地缫丝。
传说称,小满为蚕神生日,在江浙一带还有一个“祈蚕节”。
养蚕又对气温、湿度、食物要求很高,加之古人并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科学因素,蚕丝,因此把蚕视作“天物”,格外珍视。
俗话说,“秧奔小满谷奔秋。
”“小满”的劳作,意味着人们离丰收又近了一步。
这个节气的名字,也正好代表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丰盈紧锣密鼓不可多得期盼B . 丰满紧锣密鼓不可多得祈盼C . 丰盈起早贪黑来之不易祈盼D . 丰满起早贪黑来之不易期盼(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小满时节降雨量增加,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变得水势浩大,否则,便是干旱少雨的年份。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题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说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个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渗透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
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文质浑融的诗性表达。
从《诗经》开始,中国传统文学肩负起“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政教功能。
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到诗歌之中,尤其对唐代应制诗创作,具有一种箴规引领的作用。
应制诗起于汉魏而盛行于唐,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与凝聚政治力量的需要,符合儒家“征圣宗经”的文学观念及“文质彬彬”的美政要求。
尽管应制诗只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但在诗中大力提倡儒家思想的做法,开启了唐诗注重“风雅兴寄”的先河。
如果说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学满足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那么,像“初唐四杰”这样的普通士人“援儒入诗”,则反映了唐诗在发展过程中对儒家理念广泛而迫切的思想需要。
“四杰”在诗歌理论中充分吸收融合儒学主张,有力纠正了齐梁文学思想贫弱的弊病,成为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先导实践。
儒学的渗透对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们在或辽远壮阔、或秀丽明澈的山水之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
以“四杰”为代表的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遭际与儒学的济世情怀、功业思想等联系起来,尽管有些诗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比较生硬,但为气象浑融的盛唐之音积蓄了经验,传达出了大唐独有的精神风尚。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面对战争留下的破败局面,中唐士人将儒学视为疗救之方,将儒学与诗文的载道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白居易、元稹等发扬了杜甫“即事名篇”的创作方式,大力提倡“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的新乐府创作,写下了《秦中吟》《新乐府》等辞质、言直、事核、体顺的作品,希冀以此“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内蒙古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内蒙古高三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时间时间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
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
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的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
白天跟随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马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
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
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
”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
公元4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
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
”好像所有历史的事件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
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
罗马尼亚人类学者、宗教史学者埃里阿德在他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认为世上从有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而将它紧抱不放。
这样,过去也是将来,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承认再生和更新。
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面。
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惟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
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一上学期语文零班部第三次月考试卷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一上学期语文零班部第三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该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机床制造业一些有实力的集团为向国外市场渗透,采取了更加咄咄逼人的收购策略。
B . 发展学生的智力,还必须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两者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联的。
C . 小李在学习上很有一股钻劲,不管遇到什么疑难都要归根结底,弄个明白。
D . 欧洲人何以对千分之零点五的转基因稻米惶恐不安,这让美国人实在无法理解。
2. (2分) (2016高一上·扬州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用力甚多、改动颇大,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B .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躲避媒体、封锁消息,这种视媒体报道为“添乱”,忽视媒体建设性作用的做法,是十分不明智且危险的。
C . 每年5月至8月的茂名放鸡岛,海水清澈见底,浅水区的鱼群珊瑚清晰可见,是潜水的黄金季节。
D . 明代宦官擅权乱政,长期为害国家,为害社会,为害百姓,这和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始终都以中央集权的强化与巩固有直接关系。
3. (2分) (2018高一下·辽宁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 好友从千里之外捎来家乡土特产,却之不恭,最终只好笑纳。
B . 恩师退休多年,弟子万分垂念,虽不常见面,但仍谨记师训。
C . 拙作《易经补正》初成,惶恐投稿,望付梓,以就正于读者。
D . 本人不慎遗失手表一只,如有拾获,请原物璧还,当有重谢。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4. (6分)(2017·新乡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古代,随着香药输入途径的多元化及香药进口数量的增加,中国史籍中关于香药特性的记载日趋详细准确,香药功用的发掘日益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尔多斯市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说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个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渗透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
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文质浑融的诗性表达。
从《诗经》开始,中国传统文学肩负起“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政教功能。
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到诗歌之中,尤其对唐代应制诗创作,具有一种箴规引领的作用。
应制诗起于汉魏而盛行于唐,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与凝聚政治力量的需要,符合儒家“征圣宗经”的文学观念及“文质彬彬”的美政要求。
尽管应制诗只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但在诗中大力提倡儒家思想的做法,开启了唐诗注重“风雅兴寄”的先河。
如果说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学满足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那么,像“初唐四杰”这样的普通士人“援儒入诗”,则反映了唐诗在发展过程中对儒家理念广泛而迫切的思想需要。
“四杰”在诗歌理论中充分吸收融合儒学主张,有力纠正了齐梁文学思想贫弱的弊病,成为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先导实践。
儒学的渗透对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们在或辽远壮阔、或秀丽明澈的山水之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
以“四杰”为代表的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遭际与儒学的济世情怀、功业思想等联系起来,尽管有些诗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比较生硬,但为气象浑融的盛唐之音积蓄了经验,传达出了大唐独有的精神风尚。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面对战争留下的破败局面,中唐士人将儒学视为疗救之方,将儒学与诗文的载道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白居易、元稹等发扬了杜甫“即事名篇”的创作方式,大力提倡“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的新乐府创作,写下了《秦中吟》《新乐府》等辞质、言直、事核、体顺的作品,希冀以此“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唐代士人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奉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信条,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与政治主张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而“合时”“合事”的新乐府创作,用诗化的语言表达了这一真挚、强烈、沉重、深刻的情感,从创作的角度实现了理念、心性与情感的完美统一。
在中晚唐的诗作中,咏史怀古的数量越来越多,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罗隐等,不约而同地选择将儒家治世理想融入到诗作之中,在治乱兴亡的议论和咏叹中凝练出个人的创作风格。
对唐诗而言,儒学不仅是充盈于字句之间厚重深沉的情感,而且在诗人探究古今、感怀兴亡之际,还提供给人们理性的哲思。
在唐代,儒学是诗歌重要的思想背景与文化语境,不同的诗人在对儒学的坚守与汲取中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唐代的诗坛呈现出一种张弛有度、广袤丰富的局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学对唐诗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唐诗促进了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合。
B.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诗歌中,它对盛行于唐代的应制诗创作具有箴规引领作用。
C.儒学的渗透对“初唐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他们的诗作全面走向成熟。
D.儒学是诗歌重要的思想背景与文化语境,诗人因创作个性不同而对儒家的坚守与汲取有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条理清楚地论述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对唐诗创作的影响。
B.文章主体从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诗歌类型论述了儒学在唐诗中的精神转化与呈现。
C.文章以白居易、元稹等人的诗歌创作为例,说明了乐府诗将儒学与诗文载道功能结合起来。
D.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应制诗和宦游诗在宣扬儒学思想方面的不同立场和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应制诗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家思想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政治诉求。
B.那些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际遇与儒学的济世情怀等联系起来,在诗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
C.因为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沉重打击,所以中唐的士人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
D.在中晚唐的咏史怀古诗中,儒学在诗人探究古今、感怀兴亡的同时,还为人们提供了理性的哲思。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个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转移人口提供就业机会。
(摘编自潘家林《大城市的聚集效应与规模效应》“大城市病”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东京“城市病”最为严重的时期,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导致了地价上涨、环境恶化、生活成本增加等问题。
为此,东京政府通过制定东京圈基本规划、实施《工业控制法》等举措,让大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一些重化工业相继迁往郊区、中小城市甚至海外,而聚集更多以研究开发型工业、都市型工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工业。
这一方面增加了地区生产总值,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东京的人口总量。
另外,为减轻办公和商业活动对市中心的压力,平衡城市土地利用强度,东京还分步骤分阶段实施副中心战略,让副中心和中心城区共同承担起东京的城市功能,逐步形成了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
在建设副中心的同时,东京也很重视交通网络体系的建设,修建一条环市中心城区的铁路和众多呈放射状、向近郊或邻近城市延伸的轻轨线,将各副中心串联起来,并在线路末端发展新的中小城市和工业中心。
(摘编自南丽江《应对“大城市病”国外有妙招》)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东京相比,北京中心城区使用私家车出行的比例明显偏高,使用轨道交通出行比例明显偏低,这是导致交通拥堵的一大原因。
B.北京、上海中心城区面积与首尔、东京相差不大,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有较大差距,公共交通运力有限会导致更多人选择私家车出行。
C.人口密度与人口总数并不一定成正比。
东京的人口密度要比首尔低得多,但人口总数却远高于首尔,意味着其人口增长的空间比较小。
D.上海的人口密度远低于首尔,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却比首尔高一些,表明上海人口分布不够均衡,中心城区人口过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城市具有更明显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这些效应能够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使得大城市污染更少,个人与企业受益更多。
B.城市越大,土地利用率越高。
从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负载的人口数量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来看,特大城市要明显大于大城市。
C.一些城市只重表面工程、以楼宇化代替城市化的行为,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规律,使得城市的独特性受到了损害。
D.如果坚持以人为本,不再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就能避免“城市病”的发生,使城市成为人类成果融合发展的一个有机体。
6.“大城市病”应当如何缓解?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个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私塾先生唐凤雄先前,桑槐坪唐氏祠堂里有一私塾。
私塾先生为村里一老学究,长须飘飘,一步三摇,才学渊博。
祠堂高大深邃,每日里书声琅琅,给田园平添几分雅趣。
老学究年逾六旬,面容慈祥,执一铁尺教鞭,四书五经堆砌台前,自有几分威仪。
而学生中桀骜不驯者有之,顽钝不化者有之,学究大伤脑筋,每言“人之初,性本善……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一脸惋叹状。
冷不丁,恍见私塾门口有人驻足,搁书去看,空无一人。
天井中几条小小鱼儿于清澈见底浅水里钻来钻去。
老学究便踱回去,继续授课,未几,又有了那种感觉,复去察看,直到祠外,见空旷田园有一牧童在牧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老学究动了愁思,叹息着入祠。
一日,天色阴晦。
有人咣当一声将门撞开,身未见声先至:“夫子,土匪来了,土匪来了!”急呼阵阵。
老学究定睛一看,竟是那未及弱冠的牧童。
老学究慌了,倒是牧童不怕:“莫慌莫慌,土匪还在河对面哩,我再去缠一缠……”一溜烟就跑出祠堂。
土匪拥进桑槐坪,村人早就躲进山里了。
土匪洗劫村子,没见值钱东西,骂骂咧咧,走了。
一日,私塾放学后,老学究一个人踱着步走出祠堂,见不远处草坡上那牧童咬着草根心不在焉地牧牛,他径直走上前去:“娃,你随我来,给你一样东西。
”老学究柔声说。
牧童忐忑地随老学究进了祠堂。
老学究掩上门,掏出书。
“孺子可教也。
往后,你就不用偷偷摸摸听课了。
”“先生!”牧童跪下了。
牧童唐力做了老学究的关门弟子。
一晃几年过去,学童又换了一轮,老学究须发皆白,一堆雪似的在祠堂蠕动。
在族人会上,他道出告老的念头,族人请问谁可接任,老学究手指一旁肃立的唐力:“他可担当矣。
”众人讶然。
一试之下,果然不负众望。
唐力做梦也不曾想到,年纪轻轻就做了私塾先生,自感责任重大,不敢误人子弟,授业之余,勤学苦练。
置身清风涤荡一净的祠堂,思及牧牛求学经历,恍然若梦。
就在这一年,年轻的私塾先生又遭遇了咄咄怪事。
秋凉一日,唐力正教习《三字经》这篇启蒙圣文,耳闻祠外沓沓之声,不经意地透过木窗朝外一觑,顿时大惊失色:一队扛枪的队伍正沿着石板路朝这边来了。
稍顷,他冷静下来,他想自己可以从后门逃过,可这些十岁以下的学童怎么办?乱糟槽一跑,还不叫乱枪打死?想到此,他极力压抑声音,对学童们说:“现在土匪来了,你们听先生的话,不要交头接耳,只管看书,不许走动。
”学童们一听土匪来了,吓得呜呜直哭,但见唐力镇静,也陆续安静下来。
几个扛枪的已进了祠堂。
唐力迎上去,见他们东张西望,就索性说:“长官行行好吧,这里只有学生,没值钱东西。
”“嗬,还是个私塾嘛。
”扛枪的就想往里走。
唐力瞪圆眼睛,大步上前拦阻:“贼有贼路,匪有匪道,你们不能欺负孩子!”正在此时,祠外传来一个威严的声音:“吵什么!”落音处,又一伙扛枪的拥着一挎驳壳枪头领模样的大汉进来了。
唐力心一横,想先求求情,万一不行就豁出命去,他于是请求头领手下留情,那头领不待他说完,笑了:“先生你误会了,我们是工农红军。
”“你们就是红军?”唐力听说过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事,暗暗松了一口气。
“我们想借贵地开个会,行吗?”“行的,当然行的。
”唐力喜出望外。
这队红军对地方果无骚扰,就在祠里开会休息。
大约开了半天会,就生火做饭。
那红军长官好歹要唐力和他们吃一顿饭,说:“你是先生,知书达理,我张猛子是粗人,就是吃了不识字的亏呀。
”这话唐力很受用。
临走时,红军走下祠堂台阶,又踅回来,重重地说:“我张猛子看你是个好先生,以后有机会,我张猛子保你上省城,做个官怎样?当然喽,我张猛子这条命那时还在才行哇……”说完,他大笑远去。
目送远去的红军队伍,唐力疑是梦幻,泪湿长衫。
十数年后,县里转来省城信函,正是那张猛子,邀唐力去省城发展。
其时桑槐坪也是沧海桑田,祠堂里的私塾已被政府兴办的公立小学取代,唐力便是小学唯一的教师。
唐力拿着张猛子的信很是为难:去吧,当时公立小学师资奇缺,他实在不忍心弃下那些学生不管;不去吧,不但拂了张猛子的美意,而且也错失了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