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意义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意义和价值作者:王静
来源:《职业·下旬》2013年第12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内涵的分析与比较,指出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对于促进中职学生成人与成才、就业与创业,实现中职学校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中职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融合意义和价值
据教育部统计,至2011年,全国有中等职业学校13093所,在校生2205.33万人,占到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中职就业率超过9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研究院苏杨说,虽然中职就业率非常高,但与社会的低认可率还有很大的反差。
事实上,中职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的确很高,但许多毕业生就业不久后,要么主动请辞,要么被淘汰。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平时习惯了四平八稳、舒适安逸的校园生活,而不能适应企业紧张的环境、严格的秩序、激烈的竞争,即文化需求,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中职学校的发展。
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加强校企文化融合。
一、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
1.中职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成果。
可见,中职校园文化,则是在中职学校内,由学校的全体师生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旨在为社会、企业提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实用型与技能型人才。
2.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可见,企业文化旨在为企业培育高效能的经营服务团队,确保企业能在竞争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3.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
(1)二者都以社会文化为主体。
由于中职学校和企业不是自行生存、活动的个体,它们都属于社会整体单元组成的一部分,肩负推进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责任。
所以其文化内涵也是在社会文化引领下延伸发展的一种相对独立又彼此相依的文化,都要围繞社会主体文化和主体
对象建设自己的文化,否则将成为不被人们和社会接受的“病态文化”,即使能够产生一些短期效应,也终究会被淘汰。
(2)二者都以培育人为目标。
由于中职校园和企业都是由人(老师、学生、员工等)组成和建设的,所以其文化也都是以人为主体培育对象,都要立足自身特点构建文化内容,通过不同的文化熏陶、文化导向等方式,促使他们主动、热情、积极地参与到学校或企业的建设中,从而达到培育人、启迪人、塑造人的目的。
(3)二者都以相互合作为基础。
中职学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大量专业技术人才,而企业发展又需要大量技术人才,即中职学生可能成为企业员工,企业员工基本来自中职学校,这就形成了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的基础。
当然这种合作不仅仅是各取所需的合作,而是要将各自的文化思想、精神内涵相互融合,从而提升中职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共享价值观,推进学校与企业相互促进、持续发展。
4.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区别
(1)主体对象不同。
中职校园文化培育的主体对象是学生,他们基本上只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或普通高中教育思想道德文化的熏陶,对职业文化、就业文化、创业文化等了解很少,这就需要中职学校下大力抓好培养教育和文化熏陶,确保学生成才、就业、创业。
而企业文化培育的主体对象是企业员工,他们多数是来自于中职学校,甚至来自于“订单班”,接受过一定的职业教育文化熏陶,对企业和自己就业有一定的了解和认同,只需企业进一步引导、培养,就能为企业服务。
(2)建设目标不同。
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通过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从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赢得招生扩大和社会认同,追求的是社会效益最大化;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则是培养高效能的企业经营团队、优秀的员工,从而确保产品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赢得市场需求和企业声誉,追求的是经营利润最大化。
(3)本质特征不同。
中职校园文化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文化学习氛围较浓,平时按部就班,个人支配时间较多,制度管理相对宽松,利益关系不大,竞争不激烈,最终只要能顺利毕业就行。
而企业文化注重的是技术革新、相互竞争和市场需求,制度管理严格,工作加班加点,个人利益冲突较大,竞争比较激烈,平时只把工作业绩作为个人收入、职位晋升的重要依据。
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
二、中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的意义和价值
1.校企文化融合有利于培养专业人才,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目前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都是初、高中生,他们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文化底子薄,自主意识差,学习兴趣不浓,很多都是抱着混文凭和技能等级证书,真正掌握专业技术的人才并不多,这也是不被用人单位看好的原因。
所以,中职学校要想培养出真正的符合企业需
求的专业人才,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爱上自己所学专业,学有所好,学有所长。
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加强校企文化融合建设,不仅要展现出当前专业建设情况、发展前景,还要展现出对口企业建设情况、专业运用、员工待遇等,甚至还要邀请对口企业、行业专家或就业学生来校传经验、谈感受、道业绩,让每名中职学生既能感受到所学专业前景一片光明、自己前途无可限量,又能感受到企业用人标准和就业竞争压力,从而激发学生责任心、事业心、上进心,自觉增强危机感、紧迫感、使命感,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学专业中,准确规划好自己的选择,确保“学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专业、适应就业岗位的能力,还有利于校企文化深层次的融合,实现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员工无缝对接。
2.校企文化融合有利于提升行业竞争力,确保学生毕业即就业
作为中职学校来说,能不能在同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重要的就是要体现出职业学校的特色——毕业即就业。
拿新疆近年来中职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初次就业比例很高,但由于部分学生不能适应企业及用工单位严格的管理、紧张的工作、激烈的竞争等企业文化,最终不是被企业辞退就是自己请辞,从而形成了一种“毕业——就业——失业”的恶性循环,不仅影响到学校在同行业的竞争力,而且因为缺乏企业的信赖影响到学生就业。
这充分反映出企业和用工单位招聘的不仅是实用型、应用型技能人才,而是更需要招聘的员工能迅速转变角色、融入企业、创造价值。
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紧贴现实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不仅是在知识和技能上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更应注重校企文化融合,通过把学校当企业、工厂来建,把企业管理的方式纳入到学校管理、班级管理、课堂管理中,让学生轮流扮演不同岗位角色,不断了解、熟悉、认同企业文化的基本元素和精神价值,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缩小与企业文化的距离,逐渐适应就职企业的需求,确保学生毕业即就业。
3.校企文化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就业适岗能力
对一个应聘者来说,如果文凭是“敲门砖”的话,那么职业素养就是“上岗证”。
这充分说明职业素养的优劣对用工单位的重要性。
从当前中职学生培养情况来看,“重文凭技能轻职业素养”的现象比较普遍,致使很多毕业生到企业后不能適应其职业素质需求而下岗。
这就要求中职学校不仅要研究企业的专业发展、技术要求,更要研究企业的职业文化、职场文化,并有选择地将一些企业文化内容融入到校园文化中,特别要把团结协作、公平竞争、吃苦耐劳、尽职尽责等员工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文化和人际交往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在校学习时就能感受到职业或行业文化的熏陶,帮助学生处理好效率与公平、自主与监督、竞争与协作、纪律与自由、奉献与索取等关系,从而增强他们顾全大局、不怕艰难、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社会心理成熟,培养全面的职业综合素养,增强学生就业适岗能力。
4.校企文化融合有利于提升学校知名度,促进中职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中职学校的立校之本是优秀的教职员工和大量的学生,而稳定充足的生源是决定学校发展前景的关键。
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背景下,如果一个学校没有足够的生源,就谈不上办学,反而迟早会因为生源不足而“关门”。
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提升足够企业和家长
认同的优势特点——知名度,扩大其影响力,切实让企业招聘得放心、家长送得安心。
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校企文化融合,产生中职学校与企业的共同语言,创建有自己特点的育人文化,一方面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另一方面满足学生就业需求。
这样既有利于学校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赢得企业的信任和青睐,扩大校企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优势,又有利于吸引优秀的企业来校招聘,扩大学生就业选择的空间,同时还能解除家长及学生的后顾之忧,从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招生和就业双赢,促进中职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加强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是提升中职学生职业人文素质,促进学生就业,构建中职特色学校文化,提升办学竞争力的必然需要,更是实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2013.2.
[2]陈德峰.论校企文化互动的价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3).
[3]姜海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的实践探究[J].职业技术,2012(6).
(作者单位:新疆化学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