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巨头的华丽转身——万达
《2024年我国商业地产转型轻资产运营模式的研究——以万达商业地产为例》范文
《我国商业地产转型轻资产运营模式的研究——以万达商业地产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商业地产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商业地产企业开始探索并实践轻资产运营模式,以实现更加高效、灵活和可持续的发展。
本文以万达商业地产为例,深入探讨我国商业地产转型轻资产运营模式的过程、影响及前景。
二、我国商业地产的现状与挑战我国商业地产市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包括土地成本上升、融资难度加大、市场竞争激烈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地产企业亟需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三、轻资产运营模式的概述与特点轻资产运营模式是指企业以较少的前期投入,依靠品牌、管理和技术等核心能力,实现快速扩张和盈利。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投入资本较低、风险较小、灵活性高、回报率高等。
在商业地产领域,轻资产运营模式主要体现在品牌输出、管理输出、技术输出等方面。
四、万达商业地产的轻资产转型实践作为我国商业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万达商业地产在近年来开始积极转型轻资产运营模式。
其转型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品牌输出:万达通过输出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项目,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2. 管理输出:万达将其成功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进行输出,帮助合作伙伴提高项目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3. 金融化运营: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金融化运营,如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转型效果及影响分析万达商业地产的轻资产转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通过品牌输出和管理输出,万达实现了快速扩张,降低了前期投入成本。
其次,金融化运营降低了资金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此外,轻资产运营模式还提高了企业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最后,轻资产运营模式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价值,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六、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尽管万达商业地产的轻资产转型取得了成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万达:四次转型成就企业航母
2 0 0 0 之 后 的发 展 ,以 及 中 国房 地 产
天就扩建一座影城 。 2 0 1 2 年 底 ,北 京万 达文化 产业
林 也 登 上 了 美 国 《财 富 》英 文版
2 0 1 3 年6 月 杂 志 的封 面 。当期 《财
集 团正式 成立 ,2 0 1 2 f 万达 文化产
万 达 提 出到 2 0 2 0 年 实现 彻 底 转
代化 三大举 措 ,住宅地 产 的发展势 头 十 分 红 火 ,在 各 项 政 策 的影 响 下 ,需 求 稳 步 增 长 ,从 而 拉 动 房 地 产业快 速发展 。此 时 ,万 达却逆
势 而为 ,决定走 商业地 产 的发展路 线 ,从一个 房地 产公 司 ,转 变为共
都 成为 当地 的地标 性建 筑 。按 照万 达 现在 的发展 速度 ,2 0 1 4 年 以后 万
投资 ,储存 未来 十年 的竞争 优势 ,
2 0 2 0 年万 达 商业 地产 的收入 比重 将
降N5 o %以下 ,彻底实现转 型。
达 每年将 以不 少 于2 O 个 广场 、1 5 个 酒 店 的速度 扩张 ,万达 的商 业地 产
务 领 域 有 所 突破 。
市 场 的发展 趋势 ,毫 无疑 问 当时 的
转 型方向是正确的 。
入 翻一 番 ,超过 4 0 0 亿 元 ,进入 全
球文 化产业 的前 5 0 强 。”今后 ,万 达将 继续加 大在 文化 和旅游 领域 的
万达 广场 包括 购物 中心 ,娱 乐
中心 和城市 公寓 等 ,所建 之处往 往
谋求 持续 的发展 ,要做 文化企 业 ,
万达发展历程
万达集团是中国著名的商业地产运营商,其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以下是万达发展历程的简述:起步阶段:万达集团最初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房地产销售和开发业务。
这个阶段万达主要关注于城市中心地段的房地产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扩张阶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万达抓住了商业地产市场的机遇,开始大规模扩张。
万达通过收购和合作,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涉足商业广场、酒店、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
在这个阶段,万达逐渐成为中国商业地产市场的领军企业之一。
挑战与转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互联网的冲击,万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万达开始进行战略转型,逐步转向以文化、科技、金融为核心的产业布局。
万达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突破瓶颈:在转型过程中,万达逐渐突破了商业地产的瓶颈,开始向文化、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拓展。
万达通过投资并购、合作等方式,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品牌影响力。
同时,万达还注重人才培养和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团队。
创新发展:近年来,万达在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万达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万达还注重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目前,万达已经成为中国商业地产领域的佼佼者之一,同时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以上就是万达发展历程的简要介绍。
从起步到扩张,再到转型和创新发展,万达始终紧跟市场变化,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为中国商业地产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多详细信息,可以到万达集团官网查询或咨询相关人士。
万达发展前景
万达发展前景万达发展前景万达集团是中国知名的综合性商业地产企业,成立于1988年。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万达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企业之一,并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目前,万达拥有着一系列的商业地产项目、文化旅游项目以及金融服务等多元化的业务,这些业务为万达在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万达在商业地产领域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商业地产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万达以其强大的资本和运营实力,不断扩大在商业地产市场的份额。
目前,万达已经在中国各个城市中建设了众多的购物中心和写字楼等项目,这些项目为万达带来了稳定的收益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未来,随着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升级和差异化,万达可以进一步提升其商业地产项目的品质和服务水平,通过引入更多国际品牌和创新的商业模式,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其次,万达在文化旅游领域也拥有巨大的潜力。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文化消费需求的增加,文化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万达在该领域的投资和发展表明了其对于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目前,万达已经在多个城市建设了文化旅游项目,如万达广场、电影院、乐园等。
这些项目不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消费和娱乐选择,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未来,随着中国人民对于文化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万达可以进一步拓展其文化旅游项目,包括与全球知名文化和旅游品牌的合作,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最后,万达在金融服务领域也有着较强的实力和潜力。
作为一家综合性企业,万达在金融服务方面也开展了相关业务,如银行、保险和基金等。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万达可以进一步拓展其金融服务业务,提供更多样化、方便和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综上所述,万达集团在商业地产、文化旅游和金融服务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其强大的资本和运营实力、多元化的业务和深入的市场布局为其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万达集团三十年转型路
万达集团三十年转型路万达集团从建立到如今已经三十年了,万达能如此成功离不开多次的顺利转型,但也是不乏失败的案例的。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万达集团三十年转型路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万达集团的第一次转型:跨区域发展88年成立之后,万达发展迅猛,在92年的时候,收入已经接近20亿,占那时大连房地产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左右,已经很大了。
出于对要做大企业规模的追求,93年万达跨区域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家跨区域发展的行业企业。
最开始是要到广州去做一个项目,因为没有跨区域注册公司的先例,广州工商局不给注册,但万达并没有放弃,而是找到一个华侨房地产公司,以其之名注册。
尽管这个项目没有取得很大的成绩,但迈出了跨区域发展的第一步。
紧接着,以广州为支点,从97年开始大规模的跨区域发展,从几十亿级的公司变成一个百亿级的公司,完成万达第一次转型。
万达集团的第二次转型:从住宅房地产转向商业地产1992年,大连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改制成立现在大连万达房地产集团公司。
公司由此从住宅房地产转向商业地产。
万达从规模上现在全球第二,到明年四季度,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不动产公司。
按照现在的速度,不再增加,就是保持现在匀速,每年500万平方米竣工这种规模的话,2020年可以大概达到55000万平米以上,是世界上排名第二,第三,第四。
不动产是很大的行业,它占了全球资金总量大概10%以上,规模很大。
万达集团的第三次转型:向文化旅游转型2016年,万达文化集团收入641.1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有四大亮点。
电影产业收入391.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5.8%,同比增长31.4%。
2016年万达全球新增影城677家、屏幕6788块,万达全球累计开业影城1352家,屏幕14347块,约占全球12%的票房市场份额。
旅游产业收入174.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同比增长37.1%。
2016年开业南昌、合肥两个万达城,当年国庆假期便跻身全国旅游人次前两名,超过黄山、故宫,在全球引发巨大反响。
万达商业地产模式
万达商业地产模式万达商业地产模式的核心是大型综合性商业项目的开发。
万达商业地产以住宅区为基础,结合商场、娱乐设施、写字楼等多种商业场所,创造了一个融合购物、娱乐、餐饮、办公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商业空间。
这种商业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大规模商业项目的开发,提供丰富多样的消费品牌和服务,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万达商业地产模式的成功秘诀在于其对消费者需求的准确把握和独特的商业定位。
万达商业地产以"万达广场"为品牌,定位于高品质、高服务标准的大型综合性商业项目。
万达广场在定位上不同于传统的商业地产,其目标消费者既包括高收入人群,也包括中产阶级和年轻人群体。
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万达广场集合了众多国际和国内知名品牌,提供了多样化的购物选择和娱乐场所,创造了一个高端、时尚的消费环境。
另外,万达商业地产模式还注重商家服务和管理。
万达商业地产通过积极招商引资,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品牌入驻,提供了多样化的商户选择。
万达商业地产还通过培训和指导,提升商户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此外,万达商业地产通过建立完善的运营体系和物业管理机构,提供了高质量的商业环境和服务,为商户和消费者创造了良好的经营和购物体验。
万达商业地产模式的成功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丰富多样的消费选择和高品质的购物环境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万达商业地产模式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消费和娱乐场所,实现了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
总的来说,万达商业地产模式的成功在于其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独特的商业定位和高品质的服务。
该模式通过大型综合性商业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多样化的购物、娱乐和办公场所,为商户和消费者创造了良好的经营和购物体验。
随着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万达商业地产模式将继续推动商业地产行业的发展。
融创收购万达的原因
融创收购万达的原因
融创收购万达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以下原因之一或多个原因的组合:
财务因素:融创是中国知名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财务状况较为稳健。
万达则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拥有一定的财务资源和资产价值。
融创收购万达,可能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其财务状况,获得更好的财务回报。
业务协同:融创和万达在房地产业务上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万达在房地产业务上拥有较多的资源和经验,而融创则在这方面相对较弱。
通过收购万达,融创可以获得万达的经验和资源,促进其房地产业务发展。
战略因素:融创和万达可能还有其他的战略合作关系。
例如,融创可能和万达在文化旅游业务上有共同的战略发展方向。
万达在文化旅游领域有较强的实力和影响力,而融创则计划在文化旅游领域开展业务。
通过收购万达,融创可以更好地开展其在文化旅游领域的业务。
其他原因:融创收购万达可能还有以下原因:万达拥有较多的土地资源和资产价值,融创可以通过收购万达来扩大其土地储备和资产价值;万达是中国知名的房地产企业之一,其品牌价值较高,融创可以通过收购万达来提高其品牌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万达正式告别房地产
万达正式告别房地产
8月9日深夜10时52分,万达集团将万达酒店管理公司和万达文旅集团注入香港上市公司,总金额共达到了70.5亿元。
加上万达最近几个月接连转让和收回的资金,到目前为止,万达集团已经完成了总金额高达1109.63亿元的资金大腾挪。
万达正式告别房地产而在昨日,万达集团在其官方微信表示,万达彻底告别了房地产,从此大步走上轻资产之路。
在今年年初,王健林就在万达年会上宣布,万达商业2020年以后原则上不再搞重资产,全部为轻资产。
前后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王健林就把一个总资产达到7961亿元、年收入达到2550亿元的庞然大物变身为一个“轻资产”公司。
万达的“轻资产”到底是什么从万达以往的经济模式来看,“销售+自持物业”的住宅、写字楼和商铺销售是它的主要资金来源;而购物中心和高星级酒店为产业提供地段价值,促进物业销售。
现在的轻资产更体现在开发阶段即引入私募股权基金,联合多家开发主体联合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万达商业收取一定的运营收益作为服务对价。
在2017年,公司预期新开业万达广场50个,其中11个为重资产项目,另外39个计划全部为轻资产项目。
文旅项目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万达的优质资产。
此次出售,业内人士分析,文旅项目后期投入巨大,与它的轻资产战略不符;同
时万达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大量投资于二三四线城市,随着房地产周期的下行,积累下的不良资产将会越来越多,及时“甩包袱”,集中力量做转型成为万达的生存战略。
万达明发宝龙三大地产商运营模式比较
万达明发宝龙三大地产商运营模式比较引言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地产商运营模式也逐渐多样化。
本文将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三大地产商——万达集团、明发集团和宝龙地产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运营模式差异和特点。
1. 万达集团1.1 公司背景万达集团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领先房地产开发和运营企业之一,总部位于北京。
该集团拥有多个业务板块,包括商业地产、文化旅游地产、金融服务等。
1.2 运营模式万达集团的运营模式主要以商业地产为主。
该集团以大型综合体的形式开发商业地产项目,如万达广场和万达购物中心。
其运营模式核心是租赁模式,即通过租赁商铺和商业空间获取租金收入。
此外,万达集团还通过相关金融服务和电影院等业务板块获得额外收入。
1.3 特点•万达集团在商业地产领域经验丰富,拥有庞大的商业帝国,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该集团通过租赁模式获取稳定的现金流。
•万达集团注重大型综合体的开发,将商业、文化和旅游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多样化的消费体验。
2. 明发集团2.1 公司背景明发集团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之一,总部位于广东。
该集团涉及多个行业领域,包括房地产开发、文化传媒、酒店投资等。
2.2 运营模式明发集团的运营模式以房地产开发为主。
该集团开发住宅、商业和办公楼等不同类型的房地产项目。
运营模式主要包括销售房产、长租公寓和物业管理等。
明发集团还通过文化传媒和酒店业务等拓展收入来源。
2.3 特点•明发集团在房地产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经验,产品线较为丰富。
•该集团注重物业管理和长租公寓的开发,提供综合性服务。
•明发集团通过多元化业务拓展收入来源,降低对房地产业务的依赖。
3. 宝龙地产3.1 公司背景宝龙地产成立于1991年,是中国知名地产开发商,总部位于上海。
该公司业务涵盖商业地产、住宅地产和文化旅游地产等。
3.2 运营模式宝龙地产的运营模式主要以商业地产为主。
该公司开发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如宝龙广场和宝龙城市广场。
融创并购万达
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是香港联交所 主板上市企业。公司成立于2003年,以“至 臻·致远”为品牌理念,致力于通过高品质的 产品与服务,整合优质资源,为中国家庭提 供美好生活的完整解决方案。
融创中国坚持地产核心主业,围绕“地 产+”全面布局,下设融创地产、融创服务、 融创文旅、融创文化、融创会议会展、融创 医疗康养六大战略板块。业务覆盖地产开发、 物业服务、会议会展、旅游度假、主题乐园、 商业运营、酒店运营、医疗康养、IP开发运 营、影视内容制作发行等。
根据融创中国的月k线图, 可以看出2017年7月至11月的 股价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据了 解,截至7月7日,融创中国的 股价为14.8港元,下跌6.92%。 发布公告后,公司股票申请7月 11日复牌。开盘当日融创中国 涨6.22%,报价15.72元。成交 5500万股,涉资8.44亿港元。 可以看出并购对其股票上涨起着 积极作用。
④ 发展能力分析
融创中国发展能力指标变动情况
项目 销售增长率(%)
2016 53.59
2017 86.38
净利润增长率(%) -18.57 297.00
资产增长率(%) 153.82 112.53
如左表所示,并购发生后,销售收 入与净利润的增长率均为增长,而总资 产增长率有缓慢下调。并购半年之后企 业经营趋于平稳,总资产的增长幅度开 始趋于正常经营水平,综合指标来看, 融创中国收购后成长能力良好,并有持 续向好的迹象。
③ 营运能力分析
融创中国营运能力指标变动情况
项目
2016 2017
应收账款周转率(%) 4.91 1.99
存货周转率(%) 0.30 0.15
总资产周转率(%) 0.14 0.07
如左表所示,2017年并购发生后,应收 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这 三个指标均有所下降,说明融创中国在并购 后对公司资源的利用率有所下降。融创中国 收购万达的文旅项目及酒店均为其涉足的新 领域,并购的人员整合、新项目的整合引发 的各种问题导致企业营运能力难以维持之前 的水平,从而企业整体营运能力明显低于并 购之前的水平。
王健林房地产行业的巨头
王健林房地产行业的巨头王健林,中国首富,房地产行业巨头,是万达集团的创始人和董事长。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王健林通过他的智慧、决心和创新精神,使得万达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地产开发商。
本文将详细介绍王健林在房地产行业的成就和影响。
一、王健林的背景介绍王健林,1954年出生在中国河北省一个普通农村家庭。
在年轻时代,他曾经辍学参军,并在军队中度过了几年。
之后,他回到家乡创业,最初经营的是一个小小的房地产公司。
然而,通过不懈努力和超强的商业头脑,他成功地将这个小企业发展成万达集团。
二、万达集团的崛起万达集团成立于1988年,最初只是一个房地产开发公司。
然而,王健林迅速意识到多元化的重要性,并积极寻求新的商业机会。
他将业务拓展到酒店、电影院、购物中心和体育俱乐部等不同领域。
通过这种多元化经营战略,万达集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王健林的商业智慧王健林在房地产行业的成功可以归因于他的商业智慧。
他善于抓住市场机会,并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王健林在房地产开发方面做出了创新,将重点放在资产管理和投资回报上,而不仅仅是开发新项目。
他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使得万达集团能够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并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取得成功。
四、王健林的影响力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巨头,王健林的影响力不仅仅限于万达集团。
他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并通过捐款和社会项目来回馈社会。
此外,他还是中国商界领袖的代表之一,经常参与国内外的商业活动和政治峰会。
他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思维成为了其他企业家和年轻创业者的学习对象。
五、王健林的未来计划目前,王健林正在积极推动万达集团的转型和升级。
他计划将公司的重点放在文化、娱乐和旅游业务上,并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数字化的投资。
他相信这些新兴行业将是未来的增长引擎,并为万达集团带来更多机遇。
六、结语王健林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巨头,他的成功给了无数人激励和希望。
通过他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他创办的万达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地产开发商之一。
万达发展史
万达发展史万达的发展史经历了多次重要的转型和变革。
万达公司是一家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创立于1988年。
万达业务涵盖商业、文化、地产、金融四大产业,拥有商业中心、影视、体育、儿童产业等四大行业领先地位。
万达商管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商业运营管理企业,拥有商业规划研究院、商业建设团队和商业管理公司,形成了商业地产的完整产业链。
万达商管集团旗下的万达广场是中国著名品牌,已发展成为集社交、文化、旅游、美食、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第四代万达广场,成为人们美好生活中心。
截至2022年底,已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4座城市开业473座万达广场。
此外,万达酒店及度假村也是全球唯一的酒店设计、建设、管理的全产业链品牌,拥有奢华酒店品牌万达瑞华、豪华酒店品牌万达文华、高端酒店品牌万达嘉华、高端优选酒店品牌万达锦华和超中端酒店品牌万达美华等7个品牌,目前拥有已开业酒店130余家,筹建及待开业酒店250余家,覆盖全球200余座城市。
一、万达发展的关键阶段1.初创阶段(1988-1992年):万达成立于1988年,在大连开发了第一个住宅项目,通过这一项目,万达完成了企业的初期积累。
2.全国拓展阶段(1993-2000年):万达开始从大连走向全国,逐渐从一个区域性公司转变为全国性公司。
在这一阶段,万达开始尝试多元化发展,涉足商业地产、酒店、文化等多个领域。
3.商业地产阶段(2001年至今):2001年,万达开始进军商业地产领域,并逐渐将商业地产作为公司的主营业务。
在这一阶段,万达开发了大量的购物中心、写字楼和住宅项目,形成了独特的“订单式商业地产”模式。
通过这一模式,万达与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了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
4.综合企业集团阶段(2006年至今):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张和发展,万达逐渐从单一的房地产公司转变为综合性企业集团。
在这一阶段,万达进一步加强了多元化发展,涉足文化、旅游、体育等多个产业。
万达企业发展历史
万达企业发展历史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地产公司之一,万达企业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万达从一家小小的地产公司,逐渐发展成为拥有多元化业务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中国民营企业成功发展的典范之一。
本文将从万达企业发展历史的几个关键阶段来介绍其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88-2000年万达企业的前身是河北康定厂房,1988年它以3万美元的价格被王健林收购后,万达企业宣告成立。
成立初期,万达企业的主要业务是地产开发,主要投资住宅和写字楼等商业地产。
1992年,万达开始从房地产业转向电影业,推出自己的万达电影制片厂,并开始投资多部电影的拍摄和制作。
1994年,万达集团推出第一家购物中心,标志着公司开始进入商业运营领域。
此时,万达已经开始了多元化业务的布局。
第二阶段:2001-2011年2001年,万达将重心转移到了零售业,开办了第一家大型购物超市,进一步推动了多元化运营的战略。
2005年,万达商业地产年销售额首次突破百亿元,成为中国商业地产业的领军企业。
2006年,万达集团开始涉足金融领域,成立了万达金融公司。
同年,万达集团宣布其已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地产开发公司之一。
2011年,万达宣布退出电影业,此时,万达已经成为以商业地产为主的中国企业集团,其业务涉及地产、购物中心、酒店、文化等多个领域。
第三阶段:2012年至今2012年,万达集团开始了“互联网+”战略,并于同年推出了“万达商业在线”电商平台,标志着万达开始向互联网转型。
2014年,万达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地产公司之一,2016年,万达集团宣布进军足球,成为好莱坞村的新老板,进一步扩大了其文化地产的超级版图。
2017年,万达集团宣布重启IPO进程,此时,万达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民营企业之一。
总的来说,万达企业在其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单一业务到多元化的发展历程。
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万达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成为了中国民营企业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之一。
万达变形记:从重资产到轻资产
万达变形记:从重资产到轻资产上市之后的万达商业地产,进入了加速裂变中。
1月14日,万达商业地产与光大安石、嘉实基金、四川信托和快钱公司签署投资框架协议,4家机构拟投资240亿元人民|币,建设约20余座万达广场。
这4家金融机构负责所有的投资,万达则负责设计、建设、招商、运营,项目使用万达广场品牌、“慧云”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
在这种模式下,万达广场不再归万达所有,而是归投资方,但万达与投资方按一定比例分享所获得的租金净收益。
据本刊记者了解,万达还与多家海内外大型投行、保险公司和基金洽谈,上半年有望签约更多轻资产万达广场投资协议。
这是一种典型的轻资产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万达在商业地产开发上的能力、以及万达广场的品牌影响力。
对于嫁接在这种能力之上的资本而言——尤其是需要长期稳定回报的保险资金而言,它们不仅能获得租金回报外,还可享受资产的增值收益。
在国外房地产因为资金密集的特点被归为金融业,但在中国它一直没有金融工具的支撑。
万达的这种轻资产模式,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准金融的投资模式,突破了商业地产开发在金融上的先天不足。
这种模式足以让其他公司垂涎三尺:万达不需投一分钱,仍可以获得收益,不仅可减少资金压力,降低企业负债,还大幅提升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万达商业地产已进入用企业品牌、商业资源、专业水准赚钱的阶段。
”业界人士评论。
万达这种轻资产模式,住宅地产龙头万科多年前就开始在用这种模式发展了。
两者的不同在于,万科在合作开发项目要收取一定比例的开发管理费用,而万达则分享租金收益。
但商业地产要比住宅地产复杂得多,万达经过近10年的打磨,才找到一条稳定的、可以复制的流程和模式。
曾经的万达以做“加法”闻名,是房地产行业中最重资产的一种模式。
商业地产的投资、建设、招商、管理全部由万达自己完成,并通过住宅销售现金流来补贴万达广场,即“以售养租”的模式。
对于王健林来说,做重资产也是无奈之举,没有长期资本的支持,万达只能通过销售住宅来弥补商业地产缺口。
盘点9个传统企业转型的案例
盘点9个传统企业转型的案例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渗透越来越彻底,促成传统企业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坚持传统盈利难,转型更难。
周易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在互联网时代,所有行业都不能置身事外,唯有转型,才能继续发展。
而转型就意味着必须要舍弃一些原有的线下渠道,去推动线上的发展。
谁先转型互联网成功,谁就能有一席立足之地。
在传统企业前加上一个“互联网+”会出现怎样的化学反应呢?以下是10个传统企业转型的案例:一、万达集团:从传统地产行业转型为服务业为主的企业万达集团作为传统企业里的龙头,之所以发展的那么迅速,就在于万达的四次转型都踏准了节奏。
第一次是跨区域发展,从大连做到全国;第二次是从住宅房地产转向商业地产;第三次转型是向文化旅游转型,而这个转型是个进行时。
而第四次转型范围更广、力度更大,是代表万达未来发展方向的全新转型升级。
这次转型主要内容是转向服务业为主的企业,包括万达集团的转型和万达商业地产的转型。
万达将加快发展文化旅游、金融产业、电子商务3个产业,到2020年形成商业、文旅、金融、电商基本相当的四大板块,彻底实现转型升级。
万达的每一次转型带来的都是更高的成就,现如今,万达集团名下产业已经遍布中国,万达网络科技集团也在上海已宣布成立。
未来,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场景将会拓展至购物中心、商户、酒店、电影院,为购物中心等实体商业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的解决方案。
二、娃哈哈:从传统生产食品饮料零售企业转型升级成为OAO模式的集团企业不少90后,都在小时候喝过娃哈哈的AD钙奶,甚至现在偶尔还会来一排。
娃哈哈企业是一个通过“卖水”而建造起来的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帝国。
娃哈哈先后研发了码垛机器人、放吸管机器人、铅酸电池装配机器人、炸药包装机器人等。
没人会想到一个食品饮料行业也玩起了工业4.0。
从生产食品饮料到进军童装行业,再想商业地产进发,娃哈哈正在走入一个OAO模式的创新和未来。
OAO 就是线上线下的融合。
万达商业地产转型轻资产运营的案例分析
万达商业地产转型轻资产运营的案例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万达商业地产转型轻资产运营的案例分析轻资产运营的重要特点是以较低的资金投入获得较高的收益,企业并不看重资产规模大小,更重视对知识资产的运用。
在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商业地产企业如果继续以重资产运营则难以持续发展,于是这类企业开始寻求转型,想要换一种盈利模式来匹配现在的市场。
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而商业地产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住宅地产,其前期投资需要的资金更多,且投资回收期更长,采用集投资、建设、管理于一体的重资产运营模式会导致商业地产企业在项目中沉淀大量的资金,同时影响企业正常运营所需的现金流。
另外,我国商业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并不雄厚,而项目开发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此时企业只能通过银行信用贷款或者抵押贷款来支持项目开发。
随着银行贷款政策的相继出台,贷款条件越来越严苛,企业贷款难度加大,因此资金压力也就越来越大。
如果行业环境不会在短时间内变好,企业要怎样才能维持正常的发展速度如果要改变盈利模式,又应该如何改变这些问题都是我国商业地产企业必须考虑的。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首先根据国内外学者对轻资产已有的研究分析,深化对轻资产概念的理解,介绍商业地产的重资产运营和轻资产运营的模式,分析它们在各种模式下是如何运营的,总结其财务特征和适用条件。
然后,分析我国商业地产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财务状况及其发展前景,并阐述轻资产运营的理论基础,以期为商业地产行业的轻资产运营提供理论框架。
最后,分析我国商业地产转型轻资产运营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策略等相关问题,同时引入大连万达商业地产公司作为案例,分析它是如何转型的。
万达商业在我国商业地产行业中排名第一,万达集团自成立以来经历了四次转型,最近的一次是以万达商业为主的轻资产转型。
万达的四次转型
青商10这次转型过程是非常艰苦的。
我们被当了222次被告,我们在沈阳建了一个店,实在经营不下去,又拆了重建,付出代价10亿左右。
但最终,凭借着执着的信念,万达在商业地产上的转型还是成功了。
第三次转型,就是向文化旅游转型,始于2006年,当时万达决定加快进程。
于是,2008年转入旅游行业,专做旅游度假区。
这源于我们对这个行业做的系统分析。
我们分析了差不多10个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内,房地产产业成熟期基本上都是50年左右。
中国房地产市场还能发展多少年呢?我自己判断,高速成长的时期就是10年左右。
我估计从现在算起15到20年,这个市场就陷入低迷了。
全国75%的人变成市民,农民大概只有20%左右,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中国的工业化也基本完成。
那个时候房地产市场的规模一定下来,将大幅度衰减。
出于这种分析,要想企业追求更加长远,当然每个企业的追求是不一样的,我们想找一个更稳定的模式,找来找去,发现做文化和旅游很合适。
于是,我们就投资了万达文化旅游城,核心是文化旅游,也搀和一些商业元素进去。
这是我们的第三次转型,正在进行过程中,还没完成。
虽然有两个产品已经开业,但是大家还没有看到我们真正的文化产业的创新产品。
这个转型给万达带来的,我觉得不仅是生意上的,现金流获得好的收益,更主要是文化品牌的树立。
第四个转型,是我们向跨国企业转型,从一个中国的大型企业向世界一流的大型企业转型。
第四次转型万达才刚刚开始。
正是由于我们这种不怕折腾、持续折腾的劲头,才使得这个企业保持一种持续的核心竞争力,万达才有现在的速度和规模。
(编辑周静******************)很多人问我,万达为什么发展那么快,我们连续6年保持35%以上的环比递增,去年经济下滑这么严重,我们依然保持了34.8%的增速,今年应该也在35%左右。
原来我担心,过了一千亿的速度会不会下来,现在的这个速度消除了我的担心。
万达发展到今天有4次转型。
大连万达发展历程
大连万达发展历程
大连万达发展历程始于1988年,当时万达集团由王健林创建,最初是一家地产开发公司。
在早期的发展中,万达集团积极探索房地产市场,在大连及其他城市开展大规模的开发项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万达集团逐渐扩大了业务范围,进军了零售、娱乐、文化旅游等领域。
在2004年,万达在大连建立了首个
大型购物中心,标志着公司进军零售行业的开始。
2006年,万达集团进一步扩大了在大连的商业板块,开设了
大连万达文化旅游城。
这是一个以主题公园、商业街、高端酒店等为核心的综合性项目,旨在提供全方位的文化娱乐体验。
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万达集团于2012年赴港上市,并
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地产公司。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万达集团不断通过并购等方式扩大规模,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地位。
2015年,万达集团宣布将进军国际市场,并在英国伦敦购买
了一栋著名的写字楼,开展海外投资。
此举标志着万达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下滑和政府监管的加强,万达集团在2017年后遭遇了一系列挑战。
公司不得不剥离一部分资产,
对业务进行调整和重组。
尽管面临困境,万达集团仍致力于加大对文化娱乐产业的投资,力争实现转型升级。
总之,大连万达始于房地产开发,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扩张,涉足了多个行业领域。
尽管面临挑战,但万达集团仍在不断努力创新,为公司的发展找寻新的机遇与出路。
房地产企业的转型
房地产企业的转型
中国现今的经济形势每况愈下,实体经济面临改革,新兴产业的开发迫在眉睫,房地产企业也在经济大潮中寻求下一个出路。
商业地产龙头企业,万达集团,在房地产发展的黄金10年里积累了大量财富,地产项目遍布全国各个省市,为人们所熟知的万达广场更是开到了一百多家。
万达集团曾经历过多次改革创新,每次突破都能顺应市场规律的发展,完成华丽转型。
董事长王健林是征战商场的老企业家,对未来市场的变化洞察力可见一斑,商业嗅觉也是极其灵敏,当然了,由于其公司对政府税收,城市发展有着突出贡献,政府在政策上也是大力支持。
最近一次,应该是第四次,王健林提出了要轻地产化,万达集团,营收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来自地产,这一句轻地产化,足见其改革的决心和勇气。
就在大家一片质疑声中,万达集团的产业结构慢慢的发生了变化,2013年成立的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在两年后其收入已经占到集团总收入相当一部分比例,并且在15年底,全国各大项目都完成了员工裁剪,实现企业瘦身。
房地产行业,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
房地产企业良性发展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房地产企业准确的转型,能够安全度过经济困难期,如若不然,就是美国次贷危机,日本房地产崩盘的重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产巨头的华丽转身——万达集团的创新之路谈及文化地产,我们不得不说万达集团。
1988年万达还是一家地方性地产公司,如今它却成为业务范围涵盖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旅游和连锁百货等的大型综合性企业,可以说,其创新之路就是其成功之路。
本文通过梳理万达集团的创新过程来探究其成功之源,试图为当今文化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万达集团的四次转型①从1988年到2015年,万达共经历了四次战略中心的转移,每次战略中心的变化,可以说是万达集团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调整经营模式以图强的过程。
1 地方地产到多元化经营成立之初的万达,是大连一个注册资本仅100万的地方性地产公司,1989年,万达承办了不被看好的北京街老城区改造,并在设计上积极大胆创新,良好的销售成果为其赚取1000余万的第一桶金。
1993年,由地方企业转向全国性企业,其经营业务开始从地产向多领域发展:机电业、制造业、酒业、餐饮、足球……这一时期“多元化经营”与“品牌营销”成为万达发展的主题,企业向多元化综合经营的方向转变。
2多元化经营到商业地产为主2000年,万达决定放弃多元化经营战略,回归到地产主业,重新明确了以地产开发作为集团的支柱产业,但同万科坚持做住宅地产不同,这一时期万达的主要经营业务开始向商业地产转变。
2001年,万达集团首创了“订单地产”和“城市综合体”等模式,万达开始进入商业地产阶段并迅速完成全国布局,商业地产在这一时期成为万达集团的核心产业。
3 商业地产为主到文化地产为主2006年,万达从单一房地产转向商业地产、文化旅游综合性企业。
2009年,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项目拉开了万达文化产业之路的序幕。
2012年,注资50亿元的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正式成立。
打造文化旅游成为万达新的支柱产业,发展文化旅游和地产双驱动的模式,成为万达集团新的战略发展方向,集团的战略重点开始由商业地产向文化旅游地产转移。
4 国内文化巨头到国际文化巨擘①前三次转型参考张立波《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案例》第229页,第四次转型参考万达官网()首页新闻《王健林董事长谈万达第四次转型》第四次转型2014年初开始实施。
这次转型分二方面:从空间上看,万达从中国国内企业转向跨国企业;从内容上看,万达从房地产为主的企业转向服务业为主的企业,形成商业、文化、金融、电商四个支柱产业。
万达第四次转型从空间和力度上都发生深刻变化,与前三次转型有本质不同。
一是企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前三次转型,企业仍以房地产为主,这一次转向以服务业为主。
二是企业战略目标发生本质变化:从中国一流企业转向世界一流跨国企业,不满足在中国发展,要走向世界。
二、万达集团的商业模式1 海外并购与投资2011年,万达和美国弗兰克·德贡公司成立由万达控股的合资演艺公司。
2012年,万达集团并购美国AMC影院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电影院线运营商。
2013年,万达集团启动在英国的并购和投资活动,并且在次年初宣布投资英国文旅商业综合项目。
所有这一切看似无关的海外并购和投资,实则紧紧围绕万达的四大核心业务,并谨慎地以商业地产为支撑。
在具体操作中,万达集团提出量力而行的国际化政策,保证每个项目都要盈利,每年落实一个国际项目,并逐步探索创建海外业务管理模式。
2 文化旅游+地产双向驱动2009年,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文化产业在我国上升到国家战略性产业地位。
随后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推向高潮。
万达集团在这种政策背景下大规模投资文化产业领域,是主动寻求转型、实现产业融合和调整的一种手段。
另一方面,国民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文化旅游作为新兴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2012年《国民休闲旅游纲要》和新的《旅游法》等法规的颁布也为国内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万达集团打造多个休闲旅游区,发展“文化旅游+地产”的模式,可以说是找到了新的经济发展热点。
从2009年长白山国际度假区开始,2011年,万达武汉文化区“楚河汉街”文化旅游区正式开业,2013年,首个万达文化旅游城在哈尔滨动工,6月南昌万达文化旅游城动工,9月斥资300亿元建设青岛东方影都旅游区。
一般来说,是否从事文化产业可以用两个标准进行评判:一是有文化品牌影响力,比如迪斯尼;二是文化产业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据50%以上。
从2009年万达集团制定系统的战略决策发展文化产业,到2012年文化产业收入占集团年收入的14.6%,已成为万达的支柱产业之一,2013年,文化集团收入255.2亿元,成为中国文化企业中的佼佼者。
在2013年年度报告中,万达集团提出到2020年,房地产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将降到50%以下,届时万达将不再是房地产企业,而是一家综合性文化企业①。
3 全产业链经营目前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旗下的11家公司涵盖了文化产业的十余个领域,并力图在各个领域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以影视产业为例,万达打造的影视项目包括从影视园区建设、影视制作、影视引进、海内外院线等影视产业自上游至下游的各个节点。
万达文化旅游项目,则从收购、入股各大旅行社入手,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以及休闲星级酒店,整个万达集团都极其重视纵向和横向产业链的打造,如万达的标志性产品——万达城市综合体,集购物中心、娱乐中心、星级酒店、写字楼和高级公寓于一身,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全方位需求,这一全产业链的标准化模式,使得万达集团在全国快速复制大型城市综合体成为可能。
目前,万达集团正在以其商业地产为依托,以文化旅游为脉络,文化院线和连锁百货为商业地产开发和文化旅游项目实施提供资源支持,大力打造全产业链的文化地产品牌。
(图为万达集团产业链整合模式②)三、创新的企业管理③1 创新制度建设万达非常重视制度建设,王健林刚到公司就出台了《加强劳动管理的若干规定》。
25年来,万达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体系,现在每两年修订一次制度。
制度修订是万达的大事,从董事长开始到总裁、副总裁以及各个部门全部参加,每年9①张立波.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案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第232页.②罗庚. 万达集团发展战略及商业运作模式研究[D]. 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12.③参考王健林大连演讲《创新的企业管理》(/2013/focus_1205/25996.html)月开始修订,12月完成,历时3个多月。
万达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便于操作”。
比如万达商业地产投资制度,公司把投资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编成商业地产投资100问,5年前合并成商业地产投资50问。
这50个问题涉及土地、配套、地下、规划、税费等方方面面。
万达每去一个地方发展项目,就会把这50个问题全部搞清楚,这50个问题搞明白,一个项目能不能上就基本清楚了。
更重要的是,谁都可以操作,新人来到万达发展部门,给他一本制度,就知道怎么干。
另一方面,万达制度设计注重堵漏洞,不给员工犯错机会,而不是事后处罚。
王建立认为,制度设计必须建立在不信任任何人的基础上,以防范风险。
多年前万达就已经建立品牌库制度,招商有商家品牌库,设备有设备品牌库,工程有工程品牌库,行业排名前三的企业才能进入万达品牌库,只有品牌库里的企业才能参加万达的招投标。
这样做不仅可以保证品质,防止腐败,而且成本比较低。
万达所有招投标都在网上进行,不提倡招标部门和商家见面,对新商家的考察,也必须报告。
万达品牌库每年审核一次,一旦发现品牌库里的商家对员工行贿,或者质量不好就可以列入黑名单。
2 抓住四大计划万达每年有四大计划:工作计划、投资计划、资金计划和开业计划。
工作计划描述集团各部门一年的任务,如招聘多少人、设计多少产品、考察哪些企业等等,细排到周。
投资计划包括每年发展多少项目、付出多少成本、产生多少利润,也包括缴纳多少税收,不给下面公司偷税漏税的机会,防范风险。
资金计划主要是做现金流分析,要求细化到每一个公司。
每年7月初集中调整一次,但只能在预算范围内调整。
万达开业计划细化到年月日,有了开业计划,才能分析现金流,做好各项工作准备。
四大计划每年9月初开始做,历时3个月能完成。
其间要经过上下博弈部门核算的过程,执行后,每年的7月再做适当调整。
可以说,四大计划为集团描绘出了未来一年的愿景,使万达的运行像一部严密的机器。
3 依靠科技管理万达集团所有工作,从万达广场、酒店到文旅项目全部实现信息化。
针对万达广场的运营管理,公司研发出中央智能化控制系统,把能耗、消防、人员、车辆的管理信息化,集中在一个平台上。
如广场探头监测到广场某个区域的温度偏高或者偏低,智能化控制系统会自动开动空调调节,无需人工操作,不仅提高舒适度,而且节能。
各地万达广场的信息都及时上传总部,每个广场每天来了多少人、多少车、销售额多少,总部都有记录。
另一方面,成本控制是世界性的难题,经过多年研发,万达做出一套从设计到施工的成本控制管理软件。
成本控制最重要的是从设计角度掌握成本,真正到了施工阶段很难控制。
万达控制成本的管理办法是模块化,广场和酒店分成A、B、C三个等级,规定不同的设计和建造标准。
设计招标时标明使用什么材料,信息系统自动生成成本,确保从源头就控制住成本。
4 严格执行奖惩要做到公平公正,不以主观取人,关键是考核指标量化。
万达要求所有考核指标量化,不能凭主观感觉。
经营部门每年签决策文件,各项考核指标清楚。
非经营部门,如人力资源中心,我们会根据项目开发计划,列明每年需要多少高管、多少员工,储备多少干部,用人有什么要求,多长时间到位,做到指标量化。
企业文化中心从企业官网流量、新闻报道、员工文化活动、公关关系等方面进行量化。
万达审计部,兼有审计监察双重功能,人、财、物都直接归其管理。
人员多是审计师、纪检人员出身。
我们对所有公司每年一审计,审计后出示三种意见:第一是管理建议书,不处罚,只提管理建议;第二是整改通知书,有处罚,但限于行政经济处罚;第三是审计通报,开除责任人或移送司法。
成功的商业模式,往往是企业内部优势和外部优势的结合体,万达集团独特的外部商业模式和内部企业管理模式为其未来铺定了一条独特、健康的发展之路,但这条发展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四、问题与反思对于万达集团发展文化旅游地产、打造“文化帝国”、“文化航母”的提法,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质疑,比如百盛年代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王兵曾评论万达投资文化产业,“只是打着文化的名义进行地产圈地运动,并不能称之为发展文化产业。
”①应该说,借文化之名圈地,获得政府相关政策支持已不再是新鲜的话题。
以文化旅游为核心、以地产为载体,或是以发展地产为核心、赋予地产以文化情感、实现地产的文化化,两种方式对于发展“文化+地产”的商业模式都是可行的,脱离地产谈文化地产是不切实际的。
但现在很多企业仅仅将文化作为套取政府优惠政策的手段,以文化为噱头增加其地产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