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吸收1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

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物质的量浓度
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1 吃比较咸的食物时,比如连续嗑带 盐的瓜子。你的口腔有什么感觉?为 什么?
2 浸在清水的萝卜条和浸在盐水中萝 卜条会有什么不同?
二、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1、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正常红细胞 吸水的红细胞 失水的红细胞
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的特点
水分子的流动方向是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 其他物质的运输也一样吗?
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碘的含量明显高于 血液中碘的含量,说明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 细胞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即逆浓度梯度 运输。
动物细胞发生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膜具有选
择透过性)
细胞质与外界溶液可以具有浓度差
外界溶液浓度_<___细胞质的浓度
红细胞吸水 红细胞膨胀,甚至胀破
外界溶液浓度_=___细胞质的浓度
红细胞正常,无变化
外界溶液浓度_>___细胞质的浓度
红细胞失水 红细胞皱缩
2、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细胞壁 全透性 细胞液
细胞核
液泡膜
细胞膜 细胞质
原 生 质 选择透过性 层
成熟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植物细胞发生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原生质层内外具有浓度差
植物细胞
外界溶液浓度_<___细胞液的浓度
植物细胞吸水 植物细胞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__=__细胞液的浓度
植物细胞正常,无变化
外界溶液浓度_>___细胞液的浓度
四、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水稻和番茄对不同离子的吸收情况
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一课时练习( 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一课时练习( 含答案)

第3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1.植物的根系.(1)根的作用:①固定植物;②吸收水分与无机盐。

(2)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植物的种类和外界环境如土壤的、、和等因素有关。

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

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

没有明显的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由不定根组成。

是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分。

(3)根尖的结构。

(如图)①根冠:细胞排列不整齐,主要起作用,使根在向前生长时,不被土壤颗粒擦伤。

②分生区:细胞核较,细胞质较,没有液泡。

有很强的能力,能不断,使根生长。

③伸长区:细胞的液泡较,细胞壁较薄。

细胞逐渐停止分裂,但能,使根不断地伸长生长。

④根毛区:由伸长区细胞进一步分化而来,内有输导组织。

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保证了植物能吸收足够的营养。

⑤根毛区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由一个皮层细胞进入另一个皮层细胞,然后进入根的木质部导管,并上升到植物体的各结构。

注意要点:①根的不断伸长是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和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的结果。

②在根尖的四部分结构中,出现细胞分化的是根毛区,它的内部形成了导管,表面形成了根毛。

2.当土壤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当土壤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

正常情况下,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一般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

若施肥过多,细胞就会失水过多而发生“烧苗”现象。

3.植物的生长除了需要水分外,还需要无机盐,用于构建植物体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如:含氟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

如果植物缺少某一种必需的无机盐,就会出现相应的病症:①缺时,叶片发黄、瘦小、开花少、籽实不饱满;②缺时,植株生长缓慢,矮小,叶色暗绿带红,花、果实、种子都会减少;③缺时,茎秆细弱易倒伏,叶有褐斑;④缺硼时,植物只开花不结果。

3.4.3 吸收作用(第1课时之水分的吸收)-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北师大版2024)

3.4.3 吸收作用(第1课时之水分的吸收)-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北师大版2024)

水分进入根的途径
水分从细胞间隙或细胞内进入输导组织
尊重生命
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1.在植物栽培过程中为什么一次施肥 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
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 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不仅 不能从土壤中吸水,反而会使细 胞液中的水分渗到土壤里去,就 会造成植物失水,这就是“烧苗” 现象。
尊重生命
一.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现象
盐渍
一段时间后
失水
尊重生命
观察植物吸收与失水现象
尊重生命
探究活动
植物生活需要的水分主要是根从土壤里吸收的
植物细胞的吸水或失水
将同一根萝 卜条分成等 质量的两份

一段时间后 20%食盐溶液
乙 分别浸没于甲烧杯(清 水)和乙烧杯(20%食盐 溶液)中

变硬 了
分别称重
变软了

(2)、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现象,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 3、情感目标
(1) 、体验动手实验的乐趣,加强与同学交流的感受。 (2)、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尊重生命
植物生活需要的水分主要是根从土壤里吸收的
一.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现象
浇水 一段时间后
吸水
尊重生命
植物生活需要的水分主要是根从土壤里吸收的
二、观察植物的根
根毛细胞吸水的条件?
尊重生命
植物生活需要的水分主要是根从土壤里吸收的
二、观察植物的根
2.根毛吸水的原理
(1)根毛吸水的条件:
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土壤溶液的浓度

(2)根毛适于吸收水分的结构 特点:
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
尊重生命
植物生活需要的水分主要是根从土壤里吸收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案(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案(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过程与方法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重点1.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过程以及光速的应用。

2.能解释简单的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白炽台灯、棱镜、带狭缝的屏、白屏、两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彩色蜡笔、陀螺、水彩、毛笔、水、白纸、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幅幅美丽的城市夜景、绚丽多彩的极光。

同学们欣赏了美丽的城市夜景、绚丽多彩的极光,正是有了这色彩斑斓的光,世界才被打扮得如此美丽,如此迷人。

对于光,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光的直线传播”。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光源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城市夜景,那么,这些把城市点缀得如此美丽的光是哪儿来的呢?结合课本中的图,阅读课本。

然后讨论交流。

点评:光是光源发射出来的。

提问:除了课本上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呢?太阳、星星、月亮、点燃的火柴、点燃的蜡烛、点亮的日光灯、反光的镜子、点亮的电视机屏幕都能发光吗?点评:月亮、反光的镜子是不能够发光的,星星当中也只有恒星能够发光,行星和卫星是不发光的。

04第四章第1节 人体对热湿环境反应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04第四章第1节 人体对热湿环境反应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Icl与人的状态的关系
人体与空气之间若存在相对流速,会降低服装 的热阻。其降低值:
Δ Icl=0.504 Icl+0.0028 vwalk-0.24

(4-13)
其中人的行走步速vwalk的单位是步/min。
静立时 步速 3.7km/h 1clo 0.48 clo
服装热阻和温度、活动强度与风速的关系
如果同时测出了空气的温度Ta,则当平均辐射温度 与室温差别不是很大时,可求出平均辐射温度为:
T r Tg 2.44 (Tg Ta )
操作温度 t0

操作温度to 反映了环境空气温度ta 和平均辐射温度t r 的综合作用,其表达式为:
hr t r hc t a to hr hc
2、服装吸收了汗液后也会使人感到凉。
显热换热增大:导热系数增加 多了潜热换热:也可看作服装原有的热阻下降

下表给出了1clo干燥服装在被汗润湿后的热阻值与 一些活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静坐 0.6 坐姿售货 站立售货 0.4 0.5 站立但 偶尔走动 0.4 行走 3.2 km/h 0.4 行走 4.8 km/h 0.35 行走 6.4 km/h 0.3

周围物体的表面温度:决定了人体辐射散热的强度。 空气流速:影响对流热交换系数(显热交换)、对流质 交换系数(潜热交换),还影响人体皮肤的触觉感受— —―吹风感”。
影响人体与外界显热交换的因素

平均辐射温度 t
r
操作温度 t0(Operation Temperature)
对流换热系数 hc
活动强度 服装热阻 (clo)
服装的表面积
用服装的面积系数fcl来表示人 体着装后的实际表面积Acl和人 体裸身表面积AD之比: fcl=Acl/AD (4-16) 面积系数fcl可通过文献获得; 最可靠的获取方法fcl是照相法; 若没有合适的参考数据,就只能采用粗估算公式: fcl=1.0+0.3Icl (4-17) ——反映了服装的面积系数与服装的热阻间的关系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

实例二
I- 20 —25倍
血液中碘的浓度 250mg/L
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取碘的能力 3、水分子的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跨 膜运输也是这样的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不一定。如碘的吸收,是根据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
实例三
P2 O 5 微生物 大肠杆菌 33.99
圆褐固氮菌 4.93
2、图示置于30%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
(1)此图所表示洋葱细胞发生的现象叫 质壁分离 ,
即 细胞壁 和 原生质层 分离。
(2)图中1所示的空间充满的液体 蔗糖溶液 是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 (1)细胞外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大 (2)细胞壁的伸缩性比( 原生质层 )的伸缩性小。
第四章 第一节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问题探讨——渗透系统装置
一、渗透作用
概念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
渗 透 条件 作 用
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有半透膜 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方向:低浓度溶液
高浓度溶液
类比推理
如果将装置中 的漏斗换成动 物细胞,还会 不会发生渗透 作用呢?
半透膜
细胞液
浓度差 外界溶液
2、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的复原
质壁分离:植物细胞因为失水 收缩,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 分离的现象。
质壁分离的复原:发生质壁
分离的植物细胞因吸水膨胀,
恢复成原来的状态。
3、实验现象
中央液 泡大小
蔗糖 溶液 清水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 的距离
分离 原生质层复原
原生质体 大小变化
实验三

第四章红外吸收光谱法3、CO的红外吸收光谱在2170cm-1处有一振动

第四章红外吸收光谱法3、CO的红外吸收光谱在2170cm-1处有一振动

第四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3、CO 的红外吸收光谱在2170cm -1处有一振动吸收峰。

试求CO 键的力常数。

解:根据μπγKc 21= 则 μγπ2)2(c K = 其中2321211002.0)1612(1612)(⨯⨯+⨯=⨯+=L m m m m μ=1.14×10-23g=1.14×10-26Kg 则μγπ2)2(c K ==(2×3.14×3×108×2.17×105)2×1.14×10-26 =1905N/m=19.05N/cm答:CO 键的力常数19.05 N /cm 。

5、指出下列各种振动形式中,哪些是红外活性振动,哪些是非红外活性振动。

分子结构 振动形式(1) CH 3-CH 3 γ(C -C )(2) CH 3—CCl 3 γ(C -C )(3) SO 2 γs ,γ(4)H 2C CH 2 (a) υ(CH)CC(b) υ(CH)CH C (c) W(CH) C HHC H H ++++(d)τ(CH) C H H C H -++-解:只有发生使偶极矩有变化的振动才能吸收红外辐射,即才是红外活性的,否则为红外非活性的。

也即只有不对称的振动形式才是红外活性的,对称的振动则为红外非活性的。

因此,上述结构中:红外活性振动有:(2)CH 3—CCl 3 γ(C -C ) (3)SO 2 γas(4)H 2C CH 2 中的(a) υ(CH)、(d)τ(CH),(3)SO 2 γs (伸缩振动) (c) W(CH)红外非活性的有:(a) CH 3-CH 3 υ(CH) 4)H 2C CH 2 中的(b) υ(CH)6、OH 和 O是同分异构体,试分析两者红外光谱的差异。

答:由于OH中含有一个-OH 基团,因此在红外光谱中有一强吸收峰在3700~3100cm -1,且此分子中含有一个C=C 双键,因此在1680~1620cm -1也有一较弱的吸收峰。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

16、(08江苏卷)叶绿体的DNA能 指导自身小部分蛋白质在叶绿体内 的合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叶绿体DNA能够转录 B.叶绿体DNA是遗传物质 C.叶绿体内存在核糖体 D.叶绿体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
17、(08天津理综)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 述,正确的是 A、大鼠脾细胞与兔造血干细胞的细胞 膜能够发生融合 B、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可改变其组成, 不改变其通透性 C、在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 生物膜只发生结构上的联系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 间传递时,生物膜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
2、放在30%的蔗糖溶液中,不会 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多选)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 C.洋葱表皮细胞 D.干种子细胞
6、渗透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动植物 细胞都能进行渗透吸水吗?植物吸 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 ,最活 跃的部位是根尖 的表皮细胞。 幼嫩的植物细胞和干种子细胞主要 是靠亲水性物质如: , , (按照亲水性由大到小顺序填) 的吸胀作用吸水,叫做 ;成 熟的植物细胞具有 ,主要靠 吸水。
[小结]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 ①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 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②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 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载体的数量 ③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 载体(种类、数量、载体是否饱和) 能量的供应(来自有氧呼吸和无氧呼 吸,受到氧气浓度、温度的影响)
曲线分析:
主动运输
• 14、囊性纤维病,与物质跨膜运输 有关吗?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 15、对生物膜的探索历程,各实验 方法及结论。 • 16、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4、(08江苏卷)线粒体DNA上的 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 若线粒体DNA受损伤,则下列细胞 的功能受影响最大的是( ) 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 C.神经细胞吸收K+ D.肺泡细胞吸收氧气

第四章 原子吸收光谱

第四章 原子吸收光谱

一.判断题1. 原子吸收光谱是由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的。

(×)2. 实现峰值吸收的条件之一是: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

(√)3. 原子光谱理论上应是线光谱,原子吸收峰具有一定宽度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光栅的分光能力不够所致。

(×)4. 原子吸收线的变宽主要是由于自然变宽所导致的。

(×)5. 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故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不需要分光系统。

(×)6. 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原因是由于其阴极元素与待测元素相同。

(√)7. 火焰原子化器的作用是将离子态原子转变成原子态,原子由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只能通过光辐射发生。

(×)8. 根据波尔兹曼分布定律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原子化过程时,所有激发能级上的原子数之和相对于基态原子总数来说很少。

(√)9. 石墨炉原子化法比火焰原子化法的原子化程度高,所以试样用量少。

(√)10. 原子化温度越高,激发态原子数越多,故原子化温度不能超过2000K。

(×)11. 一般来说,背景吸收使吸光度增加而产生正误差。

(√)12.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如果待测元素与共存物质生成难挥发性的化合物,则会产生负误差。

(√)13. 火焰原子化法比石墨炉原子化法的检出限低但误差大。

(×)14. 压力变宽不引起中心频率偏移,温度变宽引起中心频率偏移。

(×)15. 贫燃火焰也称氧化焰,即助燃气过量。

过量助燃气带走火焰中的热量,使火焰温度降低,适用于易电离的碱金属元素的测定。

(√)16. 当气态原子受到强的特征辐射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约在10-8s后,再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辐射出与吸收光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荧光。

(√)17. 激发光源停止后,荧光能够持续发射一段时间。

(×)18. 当产生的荧光与激发光的波长不相同时,产生非共振荧光,即跃迁前后的能级发生了变化。

植物生理学之 第四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生理学之 第四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四章植物的光合作用一、名词解释1.光合作用2.光合午休现象3.希尔反应4.荧光现象与磷光现象5.天线色素6.光合色素7.光合作用中心8.光合作用单位9.红降现象10.双光增益现象11.C3途径12.C4途径13.光合磷酸化14.非环式光合磷酸化l5. 量子效率16.暗反应17.同化力18.光反应19.CAM途径20.光呼吸21.表观光合速率22.光饱和点23.光补偿点24.CO2饱合点25.CO2补偿点26.光能利用率27.瓦布格效应28.原初反应29.碳素同化作用30.叶面积指数二、将下列缩写翻译成中文1.CAM 2.Pn 3.P700 4.P680 5.LHC 6.PSl 7.PSⅡ8.PQ 9.PC 10.Fd 11.Cytf12 12.RuBP 13.3-PGA 14.PEP l5.GAP 16.DHAP 17.OAA 18.TP 19.Mal 20.ASP 21.SBP 22.G6P 23.F6P 24.FDP 25.LAI 26.X5P 27. Fe-S 28. Rubisco 29.P* 30.DPGA三、填空题1.叶绿体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片层结构,片层结构又分为_____和______。

2.光合色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3.叶绿素可分为______ 和______两种。

类胡萝卜素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4.叶绿素吸收光谱的最强吸收带在______ 和______。

5. 光合作用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______过程。

6. 叶绿体色素中______称作用中心色素,其他属于______。

7. 缺水使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8. 卡尔文循环中,同化1分子CO2需消耗______分子ATP和______ 分子NADPH+H+。

9. 高等植物CO2同化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三条,其中最基本的是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第四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共54张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第四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共54张

2.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1)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 顺相对含量梯度的。 (2)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 选择性。
3.结论
细胞膜和其它生物膜都是 选择透过性膜,可以让 水分子自由通过, 一些 和离子 也小可分以子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
和 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思维激活5] 农业生产中,不同作物及同一作物在不 同生长发育时期要施用不同的肥料,试分析其中的生 物学原理? 提示 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若再使外界溶液 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思维激活3] 实验中共涉及三次显微镜观察,其中第一次观察的目 的是什么?
提示 观察正常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状态,以便与处理后的状 态形成对照。
[思维激活4] 已知K+、NO能透过半透膜,若该实验选用一定浓度 的KNO3溶液,滴加KNO3溶液后持续观察一段时间,细胞会发生怎 样的变化?
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吸水、细胞膨胀,但不会涨破
细胞吸水、失水平衡
3.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实验过程
①制作装片: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观 察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
②滴加质量浓度为
0.3g/mL的蔗糖 溶液,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液泡
的大小变化和原生质层的位置
③滴加 清水 ,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和原生质层的 位置
思维导图:
深度剖析 由于半透膜内为质量分数为30%的淀粉溶液,膜外为 蒸馏水,膜内浓度高于膜外浓度,水分子由膜外进入膜内,淀粉溶 液浓度降低,可用曲线乙表示,A选项错误。水分子进入半透膜内 的速率由膜内外两侧的浓度差决定。由于水分子不断进入半透膜内, 两侧的浓度差越来越小,水分子进入半透膜内的速率也逐渐下降, 可用曲线乙表示,B、D选项正确。随着水分子的进入,玻璃管内 的液面高度逐渐上升,可用曲线丙表示,C选项正确。 答案 A

第四章第二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1课时)

第四章第二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1课时)

第四章第二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1课时) 学区公开课课件学区公开课课件飞云镇中学王秀云学区公开课课件番茄鲜虾鸡蛋饼历险记讨论1: 讨论鸡蛋饼在被消化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消化器官?讨论2 :有哪些讨论器官分泌液体帮助消化学区公开课课件消化系统消化道食物经过的通道消化腺分泌消化液食物经过的通道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消化系统消化系统促进消化学区公开课课件口腔咽消化道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学区公开课课件口腔咽唾液腺消化道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肝脏胃腺胰腺肠腺消化腺消化系统学区公开课课件小明同学早上起得比较时间紧迫,迟,时间紧迫,他吃鸡蛋饼是狼吞虎咽,饼是狼吞虎咽,不久后感觉胃有点不舒服,觉胃有点不舒服,这是什么原因呢?么原因呢?学区公开课课件鸡蛋饼(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主要鸡蛋饼(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主要大类? 七大类? 糖类须消化后被吸收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粗纤维不能被消化无需消化即可直接吸收学区公开课课件消化:消化:食物(大分子物质) 食物(大分子物质)分解小分子化合物 (身体利用) 身体利用)相同类型的食物消化速度与什么有关?相同类型的食物消化速度与什么有关?学区公开课课件食食物的消化过程淀粉蛋白质肪脂液口腔咽食道腺唾液腺食液腺消化系统液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学区公开课课件食物的消化过程学区公开课课件糖类唾液肠液、肠液、胰液葡萄糖蛋白质胃液肠液、肠液、胰液氨基酸胆汁肠液、肠液、胰液甘油+脂肪酸甘油脂肪酸学区公开课课件讨论:讨论: 1、哪些器官具有消化功能?、哪些器官具有消化功能?为什么它们具有消化的功能?为什么它们具有消化的功能? 2、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是?为什么?为什么?学区公开课课件思考:思考:食物经消化后的物质到哪里去了呢?食物经消化后的物质到哪里去了呢?吸收: 吸收当食物消化后,当食物消化后,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的管壁进入血液的过程。

化系统的管壁进入血液的过程。

学区公开课课件读图讨论小肠绒毛小肠有怎样的结构特点与其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相适应?相适应?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肠腺学区公开课课件水、无机盐和少量酒精水、无机盐、无机盐、维生素、维生素、葡萄氨基酸、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少量水、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小肠是吸收主要的场所学区公开课课件学以致用学了今天的知识,学了今天的知识,请你说说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饮食习惯?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饮食习惯?学区公开课课件巩固练习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 1.消化系统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1.消化系统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消化系统由__________ 2.人体消化系统中, 2.人体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人体消化系统中主要场所是小肠小肠壁的粘膜层向肠腔形成的小肠绒毛绒毛状突起结构是_____________ 绒毛状突起结构是_____________ 3、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分别是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 ______、______、甘油和脂肪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区公开课课件4、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

药物化学第四章-药物代谢-1

药物化学第四章-药物代谢-1

(2) 胆汁排泄:有些药物在肝脏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胆汁 排到小肠后被水解酶水解为游 离药物,游离药物被重吸收, 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 环称为肝肠循环。

胆管 门静脉
肠道 (3) 乳汁排泄:由于乳汁略呈酸性又富含脂质, 所以脂溶性高的药物和弱碱性药物如吗啡、阿托 品等在乳汁中浓度高。 (4) 其他:肺 (吸入性药物主要排泄途径)
(1) 非载体转运(被动转运) 简单扩散(脂溶性扩散)
又称为下山转运,即药物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 散。 脂溶性物质直接溶于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
特点
顺浓度差转运 不消耗能量 无需载体 无饱和性 无竞争性
简单扩散规律及临床意义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体液中易于扩散 弱碱性药物在碱性体液中易于扩散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侧 (细胞内pH=7.0)浓度低于碱性 侧(细胞外pH=7.4)
(1) 口服 口服给药最简便、安全和最常用,常用于门诊病人 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胃吸收少,以简单扩散方式 吸收 易被胃酸或肠液破坏的药物不能口服,如青霉素、 胰岛素等
影响口服吸收的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溶解度和解离度 胃排空和肠蠕动 血流量 首过效应(第一次代谢)
首过效应
特点
需要载体,载体对药物有特异性和选择性 消耗能量 受载体转运药物的最大能力限制,有饱和现象 同一载体同时转运不同药物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当膜一侧药物转运完毕后,转运即停止
主动转运的特点
逆差转运
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 饱和性 竞争性
(2) 载体转运
易化扩散
不耗能、顺浓度差的载体转运。
是分子量较小的水溶性、极性或非极性药物借助膜两侧的流 体静压和渗透压差通过膜孔,被水带到低压侧的过程。 小分子药物可直接通过生物膜的膜孔(水性通道)而扩散。

药剂学课件 第四章 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1)

药剂学课件  第四章 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1)
tablets)
30
二、片剂辅料
• 稀释剂与吸收剂 • 润湿剂与粘合剂 • 崩解剂 • 润滑剂 • 其它辅料
2021/2/21
着天芳纠崩中崩用加内淀腾润湿的成粘溶物淀使并药片作界硬氢稀体淀甘吸成干合色然香正解迅解、入外粉崩湿压粘颗合液料粉压减片面用润脂化释积粉露收分燥称剂色剂臭剂速原毛方加及解剂片性粒剂,聚浆片少与光机滑酸植剂,、醇剂。氢填:素和味:崩理细法法其剂:用,。:使结、时粘模滑理作、物:利糊、:硫氧充改、甜。能解:管:衍、本物使水据无成糖能冲孔美:用硬油增于精微吸化剂酸善合味口促成膨作内生表身料能、粘粘颗粉顺及壁观液、脂、加成、晶收铝钙外成 剂 含使小胀用加物面无并聚乙性性粒和利降 之 。 体 薄 酸PE片型糖纤物、观染:片片粒作法、活粘诱结醇的或或糖加低间润层钙G4剂和粉维料磷和料改和剂子用、纤性性发成固粘压浆料颗摩滑绝、00重分、素中酸便善咀在的、外维剂,物软体性缩、和粒擦作缘硬0或量剂乳液氢于味嚼胃辅产加素等但料材粉不成胶出与力用作脂与量糖体钙识觉片肠料气法、可本并末足型浆片颗,、用酸。、、别和道。作、泡润身制或的。类,粒使边镁。、、、 纤PE维G6素00类0、衍苯生甲物酸钠、十二烷 基硫酸钠、滑石粉、微粉硅胶
润粘润助 湿合滑流 剂剂剂剂
2021/2/21
26
3、水分 4、溶化性
取颗粒 10g,加热水 200ml,搅拌 5分钟,可溶 性颗粒,应全部溶化(充许有轻微混浊);混悬性颗粒 剂,应能混悬均匀,并均不得有焦屑等异物;泡腾性 颗粒剂遇水时产生CO2并呈泡腾状。
5. 重量差异 超出重量差异限度
的不得多与 2 份, 并不得有 1 份超出 重量差异限度一倍。
2
一、固体剂型的制备工艺
药物
• 粉碎 过筛 混合 造粒 压片

九年级科学上册 4.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1课时)教案 (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 4.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1课时)教案 (新版)浙教版

食物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消化和吸收》是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中的第2节,这一内容是全章的知识核心。

上节学生已经了解了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那么接下来要掌握的便是食物在哪里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是怎样消化的?营养物质怎样被吸收的?本节围绕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及酶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等内容展开,通过图片分析,引导学生初步归纳人体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的结构及其功能,并要求明确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流入的部位,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他们消化系统和人类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平时接触也较多,但食物在消化系统内怎样消化和吸收的知识比较缺乏,对于其结构和生理功能却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要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设计思路对于这一节的知识,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消化系统的组成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食物在消化系统内到底怎么样被消化、吸收的知识还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

所以在设计我以新课标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学习的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为课堂学习的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习兴趣、内化学习热情,来获取有关本节课所涉及的教学知识内容,为日后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不应满足于得出正确实验结果的目标,而应该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会分析实验设计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原则、改进实验的思路等。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人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并让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是发生在人体内的一个连续的生理过程。

四、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能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确认消化面积的大小与消化速度的关系。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1节水循环课件(共57张PPT)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1节水循环课件(共57张PPT)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1节水循环课件(共57张PPT)(共57张PPT)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课标定位1.“水的行星”2.自然界的水循环(1)海陆间循环(2)陆地内循环(3)海上内循环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4.洪涝灾害防治素养阐释1.结合图文资料,了解地球上水圈的组成及各类水体的分布状况,明确地球上淡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树立节水观念和正确的人地协调观2.通过对水循环示意图的阅读分析,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并能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培养综合思维能力素养阐释3.通过阅读海陆间循环结构示意图,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并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分析,提高地理实践力4.运用资料,说明常见洪涝灾害的成因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提升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一、“水的行星”1.从形态上看地球上的水呈固态、液态和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形成各种水体,共同组成水圈。

2.从空间分布上看3.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1)冰川是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以上。

(2)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

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固、液、气三态转化,形成了永无休止的循环运动。

2.类型与环节【思考感悟】人类活动最容易影响水循环的什么环节提示:人类活动最容易影响水循环的径流环节。

如兴修水利工程,可以对径流中的水资源进行时空调配;大量砍伐树木造成蒸腾减小,水循环减弱,气候变得干旱,失去植被覆盖,下渗减少,使得地下径流减少。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当接触到生物这一门学科,我们需要大脑思维去对知识进行整合。

学习的必修一的内容就要清楚整理课本内容,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生物必修一,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四章(一)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半透膜(人工膜):某些物质可以通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通过的多孔薄膜,能否通过取决于物质分子的直径大小。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相对浓度高一侧向相对浓度低的一侧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是具有半透膜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①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②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原理:①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细胞液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失水③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注意:①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能渗透吸水,要有中央大液泡②需要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③在观察过程中原生质层被液泡挤压,几乎看不到④质壁分离过程不能太长,细胞长时间处于高渗溶液会失水死亡3、根:成熟区(成熟)、伸长区(不成熟)、分生区(不成熟)、根冠(成熟)没有液泡的不成熟植物细胞靠吸胀作用吸水:细胞中的亲水物质吸水4、细胞吸水能力大小与细胞液浓度成正比5、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由于外界溶液中物质自动进入细胞内,使细胞液浓度升高,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如:硝酸钾、甘油、尿素、乙二醇等。

三、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的离子吸水量不同2、不同植物对相同离子吸水量也不同3、植物细胞膜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4、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四章(二)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膜是由脂质组成的(相似相溶)。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案

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实例一、教材分析:由“问题探讨”引入。

可以从“扩散”迁移到“渗透”。

分析教材给出的“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状况”,来认识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二、教学目标:知识方面: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能力方面:1、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对探究活动进行设计2、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相当于半透膜。

解决方法:(1)通过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渗透现象。

归纳总结渗透作用的概念、条件、原理、结果,指出半透膜的特性。

(2)通过分析水分进出红细胞的状况,总结出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2、教学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解决方法:(1)通过名人名言使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有关知识现象深入思考,提出相关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利用小组活动讨论确定有价值的问题。

四、学情分析:学生生活中有感性认识,萝卜条用盐淹的前后,久旱的庄稼灌溉前后的现象都见过,引导学生思考原因,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就有了基础。

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述法、启示法、演示法自学讨论法六、课前准备:吸水、萎蔫的菠菜叶,大烧杯,漏斗,半透膜,清水,蔗糖溶液。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1)、水稻培养液里的Ca2+和Mg2+浓度为什么会增高?(2)、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水有差异吗?(3)、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也是这样的吗?(4)、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有选择吗?如果有,这种选择性有普遍性吗?(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时每刻与环境进行着物质的交换,物质的进进出出都要细胞的边界——细胞膜。

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水分进出细胞的情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首先我们来探究渗透现象。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最终A侧液面高于B侧。
A
B
半透膜
如图1所示三个漏斗颈的内径相等,漏斗内盛有浓度相同的蔗 糖溶液,且漏斗内液面高度相同,置于同一个水槽的清水中。 三个渗透装置半透膜的面积和蔗糖溶液的体积不同,如下表:
A
图2中曲线1、2、3表示漏斗液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则
曲线与各装置的对应关系是:
A.1-丙;2-甲;3-乙
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活细胞 不发生质壁分离——死亡细胞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变量: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待测细胞 + 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 各溶液中细胞的状态
C细胞液范围 = 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质壁分离的 C外界溶液 范围
3、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
(变量:不同的植物细胞)
不同植物细胞 +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高度差
次数
溶液不断被吸出,漏斗内则不断吸水,浓度差变小,高度差与浓度差成正相关
2、若将漏斗中的蔗糖溶液换成葡萄糖溶液,液面变化: 漏斗管内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后内外液面相平。
1、A侧加入细胞色素C水溶液(红色,大分子),B侧加清水, 两侧液面高度一致。最终:
A侧液面高于B侧液面,B侧无色
2、A侧为蒸馏水, B侧为麦芽糖溶液, 随即向两侧分别加入 等量的麦芽糖酶,水浴加热后,该过程两侧的液面变化是:
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
比较各自耗时的长短 判断质壁分离速度(细胞液浓度)
4、比较未知浓度的溶液浓度大小 (变量:未知浓度的溶液)
相同植物细胞 + 未知浓度的溶液
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
比较各自耗时的长短 判断溶液浓度的大小(t越短,溶液浓度越大)
5、鉴定不同种类的溶液(如一定浓度的KNO3和蔗糖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进 液体出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气体出口 板式吸收塔 降液管 级式接触 气液两相浓 度呈阶跃变 化。 出口溢流堰 塔壳 塔板 气体进口 液体进口
§ 5.2 气液相平衡
假设: 气体混合物中只有一个组分溶于溶剂,其余组分 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极低可以忽略不计,视为惰性组分; 溶剂的蒸气压很低,其挥发损失可以忽略,即气体 中不含溶剂蒸气。 吸收过程推动力来源于气液相之间的相平衡关系差异, 不是两相的浓度差,因此必须研究气液两相之间的相 平衡。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二、亨利定律 1、亨利定律: 吸收操作最常用于分离低浓度的气体混合物,此时液相 浓度通常比较低, 即常在稀溶液范围内,溶解度曲线通常 近似地为一通过原点的直线, 也即气液两相的浓度成正比。 气液组成用不同的单位表示时, 亨利定律有以下3种形式
二、吸收的目的
1、回收或捕捉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来制取产品
(1) 合成氨废气 氨水 水或稀硫酸 (2) SO 3 硫酸
(3)3 NO 2 H 2 O 2 HNO 3 NO (4) 水吸收HCl 制盐酸 (5)前面的实例中煤气中苯的回收的同时煤气

也得到了精制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1000 溶解度 /[g(NH3)/1000g(H2O)] 0 oC 10 oC 500 20 oC 30 oC 40 oC 50 oC 0 20 40 60 80 pNH3/kPa 100 120
1 atm下,浓度为0.02(摩尔分数)的稀氨水在20 ℃ 例1: 时氨的平衡分压为1.666 kPa,其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 定律,氨水密度可近似取1000 kg/m3。 求:E、 m 、 H 。 解:
已 知 : P 1atm 101.3 kPa , x 0.02 Pe 1.666 kPa , L 1000 kg / m 3 Pe 1.666 (1)由 Pe Ex E 83.3 kPa x 0.02
(2)m又称相平衡常数,无因次。 (3)易溶气体H小,难溶气体H大;再一次提醒溶解度系 数的概念。 (4)当P<5 atm时, P
m x ,
E and H 不变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六、吸收的种类 物理吸收、化学吸收 单组分吸收、多组分吸收 低浓度吸收、高浓度吸收 等温吸收、非等温吸收 主要讨论单组分、低浓度、等温、连续的物理吸收过程。 七、吸收操作的经济性 (1)气、液两相流经吸收设备的能量消耗; (2)溶剂的挥发损失和变质损失; (3)溶剂的再生费用,即解吸费用。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由以上实例可知,采用吸收操作实现气体混合物 的分离,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选择合适的溶剂,使能选择性地溶解某个(或 某些)被分离组分; (2)提供适当的传质设备以实现气液两相的接触, 使被分离组分得以自气相转移至液相; (3)溶剂的再生,即脱除溶解于其中的被分离组分 以循环使用。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0.1
x
亨利定律示意图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2)
Pe H c
亨利常数
液相中溶质的浓度
mol/L
Pa·L/mol
注意,有些书定义的溶解度系数H ,是亨利常数的倒数。
E mP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3、有关亨利系数的几点说明 (1)亨利系数 E=f(t,x) ; 对稀溶液,E=f(t)。
t E , H , m x
(3)
ye m x
亨利常数(相平衡常数)
气相中溶质的 平衡摩尔分率 对于特定的物系,在特定的条件下,存在着确定的E、 H、m,即气相浓度和液相浓度的比例是确定的。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ye Pe / P 1.666 /101.3 0.819 x x 0.02 E 83.3kPa 由m 0.819 P 101.3kPa EM s 83.3 18 (3)由H 1.5m3 kPa / kmol s 1000 (2)由ye mx m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第四章
气液相平衡
吸收
传质机理
吸收速率
内容
设备 操作 设计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液体出口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五、解吸的目的 溶剂再生、 得到溶质。
升温
常用的解吸方法
减压
吹气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2、净化除害(环保角度) 泰晤士河、水悮病、DDT、酸雨、催化剂中毒。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三、溶剂选择原则及原因
溶剂的性能,特别是溶剂与气体混合物之间的相平衡 关系直接决定着吸收操作的成功与否。 根据物理化学中有关相平衡的知识,评价溶剂优劣的主 要依据应包括:
一、气液相平衡 吸收过程的推动力与体系的平衡关系有关。混合气体和 溶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经长期充分接触后,达到一种动 态平衡。 吸收速率 = 解吸速率 当气液两相达到相平衡,此时,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用 平衡浓度(xe、ce)来表示;溶质在气相中的浓度用平衡 分压(pe)来表示。
x or c P T x or c
三、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 1、过程方向的判定 y y1 y3 * y2 * y1 * y3
yA,1 y
吸收过程。
* A,1
A由气相向液相传质,
·
1
·
2
y A,2 y
y A,3 y
A,2
平衡状态
x1* ALeabharlann 3x2·x3
3
x
A由液相向气相传质,解吸过程。
实质上,吸收还是解吸主要取决于溶质在气相中 的分压与其液相的平衡分压间的关系而定。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2、过程的推动力—浓度差的计算 平衡是过程的极限, 只有不平衡的两相互相接触才会发 生气体的吸收或解吸。因此,实际浓度偏离平衡浓度越远, 过程推动力越大,过程的速率也越快。 吸收的过程推动力的表示:
2、亨利定律各系数间的关系
(1)
EH Pe E x Pe H c
3
E x H c E H cM c cM x
3
m kg / m m 1 m cM 3 M mkg / mol 1m M m
就有
,对于稀溶液
cM
s
Ms
,故
H s E Ms
挥发性小
粘度小 腐蚀小 技术经济性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四、吸收设备 填料吸收塔 微分接触。 气液两相浓度呈连 续变化。
气体出 液体进
(1)溶剂应对混合气体中被分离组分具有较大的溶解度; (2)溶剂对混合气体中其它组分溶解度要小,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3)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即在温度高时,溶质 溶解度小;温度低,溶解度高; (4)溶剂的蒸气压要低,以减少吸收和再生过程中溶剂的挥发损失; (5)溶剂应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6)溶剂具有较低的粘度,不易产生泡沫; (7)价格低廉、易得、无毒无蚀、不易燃烧。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总之,对溶剂的要求如下: 三大 对溶质和惰性组分的溶解度差异要大 对溶质的溶解度要大 对溶质的溶解度在条件改变时变化要大 三小
(1)
Pe E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