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新课标I卷高考压轴卷 文综历史

合集下载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1卷历史试题含答案汇总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1卷历史试题含答案汇总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I 卷)文综历史试题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1珍号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 .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26.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27.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28.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情况表明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 .削弱六部的权限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这一变化有助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图4$ - • F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 “长征时代” “争取民主” “国共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 ,禁止刊载。

这反映了国民党上升到52. 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德国文学家歌德说, 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解应是,罗马法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

(完整word版)2016年全国1卷历史试卷及答案.doc

(完整word版)2016年全国1卷历史试卷及答案.doc

WORD格式 - 专业学习资料 - 可编辑2016 年全国 1 卷历史试卷及答案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始人,代崇尚儒学,尊《尚》等五部典,孔子言的《》却不在“五”之中,此合理的解A“.五” 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的史D.儒学由于秦始皇焚而断25. 4 位代画像中的事。

此可以用来明当A.个体的生作状B.精耕作的不断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情形26.史,宋太祖某日不,有人他原因,他:“ 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失,史官必之,我所以不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影响君主个人行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8.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30.1943 年 8 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 ,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 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31.1965 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 年的 17.9%上升到 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 =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33.1702 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延误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2016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完成

2016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完成

2016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本卷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2016·全国Ⅰ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C)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题干综合考生已有知识,如孔子创立儒学、汉代儒学独尊、儒家“五经”、《论语》记录孔子言论,在此基础上设立了一个有趣又含学理的问题,要求考生予以解释。

“五经”中《春秋》为孔子编撰,但《易经》、《尚书》远早于孔子出现,故应排除A项。

汉代董仲舒等对儒学有改造,有继承,有发展,并非背离,故可排除B项。

汉兴儒学,可知秦始皇焚书并未断绝儒学传统。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育学生,阐述自己的思想,“述而不作”“厚古薄今”本也是儒学的传统,故正确答案为C。

25.(2016·全国Ⅰ卷˙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D)图4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与综合判断的能力。

汉代个体农户“五口之家”包括男女老少,男耕女织,显然与画面所显示的情形不合,故可排除 A;精耕细作在汉代以牛耕、铁制农具为主要特征,画面显然也不能反映,故可排除 B;土地公有制在汉代早已不存在,故可排除 C。

符合题意的答案只能是 D。

26.(2016·全国Ⅰ卷˙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分析】本题旨在设置新情境,以一段有关宋代的活泼材料,考查考生有效解读信息,正确理解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016年全国I卷文综历史试卷

2016年全国I卷文综历史试卷

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图4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

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

高考文综历史全国Ⅰ卷试题和答案.doc

高考文综历史全国Ⅰ卷试题和答案.doc

2016年高考新课标 1 卷 ( 全国乙 ) 历史 24.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首创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说时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叛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长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因为秦始皇焚书而隔离25.图 4 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能够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田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停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况26. 史载宋太祖某日郁郁寡欢有人问他原由他说“尔谓帝王可简单行事耶 ,, 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应了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朝史官所撰史册全都真切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利矛盾D.宋太祖不肯史册记录其真切言行27.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差遣的巡抚渐渐演变成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 扩大地方行政权益B.提升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峙28.19世纪中期此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趋增加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山恶水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类状况表示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公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亲密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9. 甲午中日战争迸发前夜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必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定最后被完全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照应是中国A. 已达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益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收效D.能获取更宽泛的外面救助30.1943年 8 月公民党宣告《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 “长征时代” “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一致战线”等归为“错误名词”严禁刊载这反应了公民党A. 努力和缓与其余党派的关系B.全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抢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争保护一党专政的场面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出入口中所占的比重由 1937 年的 17.9%上涨到52.8%这类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 推行了全方向的外交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32.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好像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固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蔽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素来没有消逝并且老是一次次振作精神更=饱满地从头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定了行为规范C. 所保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停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33.1702 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逝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憎恶占多半席位的辉格党于是排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精校】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历史

【精校】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历史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历史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2题,48分)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解析: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儒学传统典籍——五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论语》属于四书的范畴,而本题将我们平时熟悉的四书和五经做了分开处理,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能够甄别出四书与五经之间的区别,考查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答案:C25.下图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析: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古代的农业生产形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东汉王朝建立后,由于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盛行,土地兼并的迅速发展和西汉末年的战乱等原因,豪强地主建立了一个个封建地主田庄。

地主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它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等,通常采用田庄式的规模经营。

本题的干扰项为C项,井田制下也采用集体劳作的方式,但井田制下土地名义上是国家共有,实际上是君主私人所有。

井田制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而逐渐崩溃,所以汉代没有土地公有制的情况。

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制度的一个小细节,还是提醒我们在备考时注意对细节的把握。

答案:D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2016年 全国卷高考压轴卷 文综历史 Word版含答案

2016年 全国卷高考压轴卷 文综历史 Word版含答案

2016年全国卷高考压轴卷文综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西汉后期大臣王嘉称赞汉文帝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

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

”东汉初年大臣朱浮也赞叹其时的做法“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

”这主要体现了汉文帝时期( )A. 宗法与皇权结合促进了国力强盛B. 官僚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中央权威C. 官吏任用制度化形成良好的吏治D. 官员久任其职推动国家长治久安【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以官为氏”“安官乐职”“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等信息,可知官员队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体现了一种荣耀与感恩,故B项正确。

2.“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

”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A.抵制外商,寓强于富 B.吸纳民间资本C.发展民企,辅助军事 D.发展资本主义【答案】A考点:洋务运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表明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是为了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所以答案选A。

3. 《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1940年,是毛泽东全面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代表作。

2016高考真题__文综历史[新课标I卷]含解析改后

2016高考真题__文综历史[新课标I卷]含解析改后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1)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解析)【题文】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A【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形成。

材料反映的信息是“一个农夫可以养活5口甚至9口人”。

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促使战国时期农业受益的增加,从而强化了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在战国时期形成。

所以本题正确答塞为A项。

【题文】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代政治制度。

两汉后期,特别是东汉后期外戚专权、宦官干政是两大顽疾。

年幼的皇帝大多是在外戚的帮助下继位的,母族亲属关系自然受到重视,结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皇帝年长后往往利用宦官打击外戚夺回权力,这又造成了宦官干政的局面。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A项“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不符合材料“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的信息;外戚是“外人”,因此B项“‘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错误;D项“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符合西汉前期的情况,而外戚干政是在两汉后期。

【题文】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精心整理]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文综试题及详细解析

[精心整理]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文综试题及详细解析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

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A.产业结构调整B.原产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D. 企业竞争加剧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4—6题。

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5.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6.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历史试题解析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历史试题解析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历史试题解析作者:赵正林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6年第08期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五经”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的,故A项错误;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B项错误;秦始皇焚书并没有使儒学传统断绝,故D项错误。

【答案】C25.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析】此图反映的是集体劳动的场景,而非个体农户分散的生产劳作状态,故A项错误;此图没有反映出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故B项错误;汉代封建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故C项错误;此图反映出汉代豪强地主在驱使农民集体生产的情形,故D项正确。

【答案】D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解析】由材料中“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可知,宋代重史传统影响君主的个人行为,使得帝王不可“容易行事”,故A项正确;受到皇权至高无上的影响,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并非全部都真实可信,B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中未能体现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强调宋太祖担心自己有误失会遭史官记录,而没有反映出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故D项错误。

【答案】A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卷高考压题预测卷 文综历史 含答案

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卷高考压题预测卷 文综历史 含答案

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卷高考压题预测卷文综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4。

(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

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中央集权体制B.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D.扩充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答案】D【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一定要从时间作为突破口,(西周)时期并未形成中央集权体制,宗法制也并未消亡,分封制度也并未消弭,材料只是强调‘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即仅仅是扩充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25.唐甄在《潜书》中写道:“人君之尊,如在天上,与帝同体."其结果是“臣日益疏,智日益蔽。

”而公卿们也因为“罕得进见,”往往“于斯之时,虽有善鸣者,不得闻于九天;虽有善烛者,不得照于九州。

"针对这一问题当时思想家提出的对策是A.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B.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C.天之立君,以为民也D.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体现了对君主专制的不满,认为君主专制导致了“于斯之时,虽有善鸣者,不得闻于九天;虽有善烛者,不得照于九州”,针对这种情况,进步思想家提出了君主与臣民共治的主张,故选D。

考点:明清进步思想。

26.汉朝时,儿童从七岁开始每年收“口钱”23钱,“以食天子”;成年男子每年要缴纳“军赋"120钱;所有人不定期的还要交“献税”63钱,供皇帝祭祀宗庙;不服徭役的男子要交“更赋”若干钱,以雇人代役。

这说明汉代( )A.编户人口成为赋税征收的唯一标准 B.税收目的是服务皇室经费开支C.税收制度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 D.税收方式有利于商业贸易活动【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汉代除按人口征收的人头税之外,还有按土地多少征收的田亩税,故A 项错误;依据材料“成年男子每年要缴纳‘军赋’120钱”“不服徭役的男子要交‘更赋’若干钱"可知,税收目的并非完全是服务皇室经费开支,故B项错误;汉朝时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初期,其经济形式属于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汉代征收赋税大都规定交钱若干,迫使农民出售自己的农副产品换取货币,这在客观上推动了商业贸易的发展,故D项正确27.中国历代采用帝王纪年,这种办法一直沿用到清末。

湖南省长沙市2016年新课标全国1卷高考押题卷(六)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2016年新课标全国1卷高考押题卷(六)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长沙市2016年高考课标卷押题卷(六)文综历史24.西周王朝时,中国已经形成统一局面,建立了封建制度。

但只可称为“封建的统一”,与秦以下之“郡县统一”则有所不同。

此处的不同主要体现在()A.西周以礼乐制度规范社会秩序 B.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秦统一的区域远远大于西周时期 D.秦打破了地方官员世袭的传统25.“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今日完租,明日乞贷”。

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B.新的生产方式出现C.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放松26.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

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

”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 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27.明太祖“初立国即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

麻亩征八两,木棉亩四两。

栽桑以四年起科。

不种桑,出绢一匹。

不种麻及木棉,出麻布、棉布各一匹”。

明太祖的这一规定()A.阻碍了传统农业的进步 B.说明当时的农业税繁重C.推动了剩余劳动力转移 D.有利于促进商业的发展28.天京变乱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范文澜先生曾经指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能不能成功?按照当时的条件,是可能的而且是很大的可能。

……失败的主要原因,不是反革命方面力量过于强大,而是革命内部领导方面犯了严重错误。

”这一评价()A.过分夸大了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原因B.比较客观地分析了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C.未正确把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必然性D.认为太平天国运动适应了当时发展潮流29.中国当代经济学家吴承明教授在《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指出:1933 年,工业(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总产值中,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

2016年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卷1.

2016年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卷1.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26.表2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B【解析】明前中期,朝廷严格规定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显然旨在维护专制权威和等级秩序,但是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显然说明等级秩序受到冲击,而不是反映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故B项正确,排除A;市民兴起在明朝之前就已经出现,而且也不足以说明瓦解传统伦理,排除C;这一变化不足以说明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高级官员更易染奢靡风气,排除D。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讨和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材料新颖学科*网,从明代玉制器皿的使用入手,深入考查了考生对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生活和等级秩序的理解和认识。

全国卷1试题在考查中国古代经济这类选择题时,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侧重考查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或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对历史规律的理解和把握,提高概括总结能力等。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历史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历史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历史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2题,48分)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解析: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儒学传统典籍——五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论语》属于四书的范畴,而本题将我们平时熟悉的四书和五经做了分开处理,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能够甄别出四书与五经之间的区别,考查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答案:C25.下图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析: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古代的农业生产形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东汉王朝建立后,由于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盛行,土地兼并的迅速发展和西汉末年的战乱等原因,豪强地主建立了一个个封建地主田庄。

地主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它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等,通常采用田庄式的规模经营。

本题的干扰项为C项,井田制下也采用集体劳作的方式,但井田制下土地名义上是国家共有,实际上是君主私人所有。

井田制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而逐渐崩溃,所以汉代没有土地公有制的情况。

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制度的一个小细节,还是提醒我们在备考时注意对细节的把握。

答案:D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湖南省长沙市2016年新课标全国1卷高考押题卷(四)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2016年新课标全国1卷高考押题卷(四)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长沙市2016年高考课标卷押题卷(四)文综历史24.孔子与柏拉图是古代中国与欧洲思想发展史上两颗耀眼的明星。

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思想,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理念,二者共同之处是A.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自提出了治国主张 B.他们都代表着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C.宣传自己的哲学主张,一直投身教育事业 D.面对现实社会的黑暗,力图构建和谐社会25.据记载,唐代自开元、天宝(唐玄宗的年号)以后,出现了“太平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征文射策,禄位”的现象。

材料现象说明()A.科举考试扩大了平民参政机会B.国家重视各官员的门第出身C.文人注重以科举提高社会地位D.唐代选官已打破了世袭政治26.古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唐末、宋元时期盛产米粮的重要地区之一,明朝中期发生变化,农户经营农业的重点已不在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有所谓“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新的价值取向。

这些表明江南地区 ( )A.农业已经完全商品化 B.经济结构多样化和商业化C.精耕细作技术的突破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7.1903 年,《国民日报》有一篇文章说,自秦以来,虽然专制,“然而两汉之外戚,六朝之世家,唐代之藩镇,其权尚足与君权勒,及宋而外戚、世家、藩镇无存矣,……至明末而汉人之权尽亡。

”材料主要表明了()A、与后世相比秦朝还不够专制B、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古代汉人的权力在不断弱化D、中国古代并未真正实现君主权力集中28.西方传教士卫三畏认为:“1865 年中国所面临的形势,其被破坏的程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然而,恢复的速度——居民不仅恢复了旧业,而且重建了住所,整顿了贸易——甚至使那些一贯诋毁他们的人也感到吃惊,并转而赞誉很被人瞧不起的中国文化所显示出的复兴活力。

”材料认为民众社会生活得以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统治政策的调整 B.中外友好局面的建立C.洋务运动的有效开展 D.太平天国对地主阶级的打击29.1920 年,上海第一家由国人创办的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仅半年间就盈利20 万元;到1921 年9 月,交易所新增70 家,11 月份又新增38 家。

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1含答案

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1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C】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D】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3.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4.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B】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 削弱六部的权限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5.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C】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6.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C】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7.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D】A. 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 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8.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B】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9.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一只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2016新课标1高考压轴卷 文综 含答案

2016新课标1高考压轴卷 文综   含答案

2016年高考最后压轴卷(新课标I)文综能力测试★祝各位在本次考试和高考中取得最满意的成绩!地理部分第I卷(选择题,44分)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X、Y、Z三种不同产业收益随距城镇的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若仅考虑收益高低,则适宜发展Z产业的区间为A.O—A B.A—B C.B—D D.A—C2.随着市场不断变化,X、Z两产业收益相对稳定,Y产业收益变化为Y’。

则下列变化可能出现的是A.工人更倾向于扩大Y的发展规模,减小X、Z的发展规模B.工人更倾向于减小Y的发展规模,扩大X、Z的发展规模C.图中A点会向右移动,B点会向左移动D.图中A、B点会同向移动,但左右方向不定2015年11月,国内最大的创意型蔬菜生产设施“鸟巢垂直农场”(高24.5米,占地3650平方米,栽培面积达2.8万平方米)亮相浙江省农博会,读图,回答3~4题。

3.垂直农场避免重金属等农残污染的主要途径是A.采用无土栽培B.改良作物品种C.使用清洁能源D.使用再生材料4.垂直农场的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是①造成城市水资源短缺②增加地面沉降速度③节约土地资源④带动农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土壤的淋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随下渗水流向下淋洗转移的过程。

下表是某土壤剖面的四项营养元素指标。

读下表,回答5~6题。

5.表中淋溶程度最高的元素是A .NB .PC .NaD .Mg 6.土壤淋溶作用的增强可能会导致A .地下水位下降B .水土流失加剧C .土壤肥力下降D .盐碱化加剧下图中图a 为北半球某区域图,图b 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 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

据此回答7~8题。

67.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地降水概率小于乙地B .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C .丙地近地面风速大于丁地D .丙地近地面气压小于丁地 8.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 A .气温降低,刮风下雨 B .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C .连续阴雨,风力减小 D .湿度增加,风和日丽当地时间2015年7月25日,新加坡Padang,当地举行建国50周年纪念游行彩排。

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卷分析

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卷分析

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卷分析寿县一中高三历史组2016年全国高考已经结束,现就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进行分析。

以2015年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为参照,今年文综历史既有稳定性又表现出了一些新的调整和变化。

一、2016年文综历史试题稳定性的表现:1.试卷的分值、结构、题型基本稳定2016年文综历史试题,总计:涉及3大模块,知识分值分布为,选择题:古代中国4题、近代中国3题、现代中国1题;古代世界1题、近代史1题、现代世界2题。

选修:中国史2题,世界史题2道。

大致分布如下:知识分布与2015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选择题部分,24-27题都为中国古代史,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模块和专题;28-30三道选择题均为中国近代史部分,侧重点略有变化;但是28题都是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31题考察新中国初期的外交;32-35都是考查世界史部分,32题依然是古希腊罗马法制方面,33-35题考查方向几乎一致,分别是:近代世界民主政治,现代世界经济。

从选择题的28和31题可以看出,高考试题对于主干知识采取了重复考查的形式,在今后复习中加大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和核心知识的掌握,会使我们的模拟题的预测性和做题正确率大为提高。

主观题:2015年40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41题考查科学技术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试题更加突出科技文化;而2016年第40题考察人口问题,是个热点问题,第41题考察民主构想和实践也是个热点问题。

选修题部分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分布和分值几乎不变,2015和2016年涉及到了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模块,覆盖面广。

2.延续了往年试题的形式与风格选择题都是使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要求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理解、评判、归纳等,形成正确的认识。

非选择题所选材料源自古今中外史书典藉,既有文言文,也有现代文,与往年的试题风格基本一致。

41题继续保持实验性和创新性,形式新颖;选修1、4的题目均为课标考纲外内容,突出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全国新课标I卷高考压轴卷文综历史第I卷(选择题,48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吴晓波在《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一书中评论某种制度:“造成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赖……从这一制度确立之日起,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知识分子阶层在中国历史上完全地消失了。

”这一制度( )A.扩大了知识阶层的活动舞台B.推动了古代科技的进步C.导致了知识阶层队伍的消失D.压制了古代教育的发展25.汉朝时,儿童从七岁开始每年收“口钱”23钱,“以食天子”;成年男子每年要缴纳“军赋”120钱;所有人不定期的还要交“献税”63钱,供皇帝祭祀宗庙;不服徭役的男子要交“更赋”若干钱,以雇人代役。

这说明汉代( )A.编户人口成为赋税征收的唯一标准B.税收目的是服务皇室经费开支C.税收制度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D.税收方式有利于商业贸易活动26.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西方人喜欢说“天上”,而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

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 )A.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B.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C.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 D.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27.清代的骚路(官路)通达各省省城及边疆的重要城市,如山西境内,“八十里乐平到柏平骚,五十里平定州平潭骚,八十里……”,在此基础上,晋商开辟出茶马之路。

这表明( ) A.政府十分重视保护长途贩运业B.民间服务性行业已达较高水平C.清朝官道修建有利于商业发展D.市镇商业发达使抑商政策松驰28.下表是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年均进出口贸易指数,通过表格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年均进出口贸易指数(海关两)AC.实业救国思潮空前高涨D.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中国市场29.霍布斯认为,现有的国家体制解散时,人类将恢复到初民状态。

初民状态中,公众的权力尚未展开,既无政府亦无法律;既无法治,也谈不上公平与不公平。

在作战的条件之下,只有强权与欺诈算数。

下列时期,与这一特征最为相似的是( )时期A.北洋军阀混战B.洋务运动C.工农武装割据D.维新变法30.梁启超在1903年指出:“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

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故欲伸国力于世界,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

”在梁启超看来( ) A.帝国主义的目的就是开拓市场B.海权的强弱决定了商业势力的大小C.帝国主义是发展商业势力的前提D.能否争夺和维护海权关乎国运兴衰31.下表是我国1953—1962年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从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提取的有效信息,不包括( )A.C.中央经济八字方针收到良好效果D.国有企业改革使重工业持续发展32.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义,也能有利于邦国。

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

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 )A.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B.短任期制避免了官僚势力的膨胀C.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D.短任期制使居民均有机会参与城邦管理33.“1785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

”这实质上说明( )A.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B.美国尚未完成国家的统一C.美元对英镑有重大依赖性D.美国深受民主共和思想影响3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

”俄罗斯有关组织民调显示,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有密切关系的2011年为42%,2013年为31%。

这说明( )A.阶级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评判B.全球史观能客观公正评价历史C.史学家专著更接近历史真实D.认识角度会影响对历史的评判35.当前,加拿大、墨西哥、美国不仅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会员国,也是亚太经合组织的会员国。

这一现象说明( )A.北美自由贸易区迅速发展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自由贸易区C.区域经济集团具有包容性 D.美国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组织者第II卷(非选择题,56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40~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5~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时最好的科学意见,是反对这个新体系(指哥白尼体系)的。

罗马和日内瓦都认为是异端的布鲁诺(Giordano Bruno,1548—1600,意大利人)等革命知识分子或许赞成哥白尼的见解,但比较谨慎的哲学家都敬而远之。

布鲁诺也相信宇宙是无限的,而星星则散布于无尽的空间里。

布鲁诺是热忱的泛神论者,公开地攻击一切正统的信仰。

他受到教会法庭的审判,不是为了他的科学,而是由于他的哲学,由于他热衷于宗教改革;他于1600年被教庭烧死。

——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材料二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是时空曲率的扰动以行进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的一种方式。

美国科研人员2016年2月11日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LIGO的“两条腿”都有4000米长,最近的一次升级就花去了几十亿美元)于去年9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被填补了。

虽然引力波在现时段已经被发现了,但是引力波到底能多大程度上改变人类的生活,目前还是无法确定的。

……LIGO天文台的执行官莱兹说:“引力波的直接探测实现了50年前就设定好了的伟大目标:直接探测难以捕捉的事物,更好地理解宇宙,以及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100周年之际完美地续写爱因斯坦的传奇。

”——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鲁诺、爱因斯坦两人在科技方面的贡献有何不同,并分析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引力波从预言到探测及发现的过程。

(10分)4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1980年主要年份中国及世界城镇人口比重表上表反映中国及世界城镇人口变化的多种趋势。

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4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

其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直至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

战国时期,随着以郡领县的“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以上行政组织渐具雏形,成为基层组织。

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朝廷命官至郡县而止,其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

第二阶段大致为隋唐两宋时期。

隋朝乡的基层官吏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

唐朝对城邑之外纷繁杂乱的各种聚落形态,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不仅从名称上统一为村,而且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

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

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

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

但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为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

——据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整理(1)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8分)(2)分析清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保甲制的原因及启示。

(7分)46.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没有权柄不是出自神的……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治理其人民的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

——(意大利)阿奎那(1225—1274年) 材料二霍尔巴赫(1723年~1789年),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先驱。

此时,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已经危机四伏,进步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开始从事启蒙活动。

1748年,在参加编撰《百科全书》的同时,他深入地研究了笛卡尔的物理学和英国经验论者的唯物主义思想。

1770年出版了被誉为十八世纪“唯物主义的圣经”的两卷本哲学著作巨著———《自然的体系》。

该书一问世,立即震动欧洲学术界,受到进步人士热烈欢迎。

当年8月,巴黎法院作出判决,公开销毁《自然的体系》;11月,罗马教皇宣布《自然的体系》为禁书。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阿奎那和霍尔巴赫思想主张出现的背景。

(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人思想产生的影响。

(6分)47.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材料二邓小平在1975年复出后,他以“消肿”为突破口,抓军队质量建设,抓装备,抓编制……邓小平指出:“我们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军队很臃肿。

真正打起仗来,不要说指挥作战,就是疏散也不容易。

”为此,他提出:军队要整顿,要消肿,要抓编制,抓装备,抓训练,提高现代化水平。

要“减少不必要的非战斗人员。

减少统率机构、指挥机构人员,最主要的是减少干部”。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民解放军数量变化的趋势并说明原因。

(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此次裁军的目的。

(6分)48.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薛福成(1838—1894),近代散文家、外交家、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起者。

自幼即受时代影响,广览博学,致力经世实学。

1879年,他网罗见闻,将自己认为应采用的"应变之道"写成书面文字,即著名的《筹洋刍议》。

在《筹洋刍议》中,薛福成阐述了洋务运动的理论根据。

?他指出变法是历史进程的必然规律,强调中国在经济、技术、军事等很多方面需要变法,变法的目的是取西方器数之学使中国实现富强,从而使中国不受列强的蔑视和宰割。

?薛福成的《筹洋刍议》虽没有像另一些早期改良思想家们那样明确提出改革中国的封建政治,实行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但他思想的触须触及了早期改良派关注的各个问题,特别是他那些否认传统的封建观念,认为“人人欲济其私”等观点,更是直接反映了当时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的思想。

正因如此,这部代表其洋务思想的著作已带有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