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最新高考语文阅读题精练 在西域读李白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答案(6)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答案(6)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答案(6)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

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

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

(2)岑参是盛唐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咏怀(其四十三)(三国·魏)阮籍①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

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

朝餐琅玕②实,夕宿丹山际。

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

岂与乡曲士,携手共言誓。

【注】①阮籍(210年-263年),三国魏人。

字嗣宗。

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

竹林七贤之一。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②琅玕: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树,其实似珠。

(1)本诗从体裁上看,属于____体诗。

以下不能作为本题判断依据的一项是()A.时代B.韵脚C.句数D.平仄(2)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鹄”两句使用了三个“飞”,描摹强调了鸿鹄群飞的景象。

B.“双翮”两句以“凌”和“须臾”,强调鸿鹄高飞远翔的姿态。

C.“朝餐”两句从食物与栖所两方面,写出了鸿鹄的现实习性。

D.“抗身”二句运用反问,语气强烈,收束了前面六句的描绘。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演练二十八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形象的鉴赏含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演练二十八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形象的鉴赏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形象的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岑参火山②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碛西: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②火山:又名火焰山,在今新疆。

赤亭、轮台均在新疆,李副使赴碛西途经此地。

③祁连城:在甘肃省张掖市西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

B.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悲伤的惜别之情感人至深。

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勉励。

D.诗歌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并且有别于其他送别诗,令人耳目一新。

【解析】选B。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能力。

B项,“悲伤的惜别之情”理解有误,整首诗感情豪迈,虽写送别,但从“岂能愁见”“真是英雄一丈夫”等可以看出并没有悲伤之情。

2.本诗塑造了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请结合全诗从三个角度分析这一形象。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读懂全诗,要根据具体诗句分析。

首联,点明时令,以李副使出塞途中必经的火山、赤亭这段最艰苦的旅程开篇,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概。

颔联,明写李副使不平凡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知道您经常出入边地,岂能见到轮台的月亮而惹起乡愁呢?”这里“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

颈联,作者超越一般送别诗多诉依依不舍之情的藩篱,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希望在边塞立功扬名,表明李副使志向远大。

由此,合出尾联,称赞李副使“真是英雄一丈夫”。

本题,从旅程艰苦显豪迈、经历非凡驰骋沙场、志向远大建立功名这几个角度分析李副使的形象。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解析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解析

2012年全国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解析2012年语文题(大纲版)详解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这是李白《横江词》的第三首。

横江即采石矶对岸的横江浦渡口。

王琦《李太白集辑注》引有胡三省《资治通鉴注》:“扬子津在今真州扬子县南。

”扬子县位置在江都(扬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扬子津更在其南,则是江边的津渡了。

李白在诗中所以会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正是这个缘故。

扬子津当时必然久已驰名,因为它乃是从江都入江的运河渡头,可是开元之后却为瓜洲所取代,中晚唐人诗中提到瓜洲的很多,而扬子津却很少见。

胡三省乃宋元间人,那时读《资治通鉴》就已经需要有人来为扬子津做注了。

扬子津作为运河渡口自然早已有之,扬子县的得名因此有可能是出于扬子津,然而它自身却久已沉埋,不为人所知晓了。

扬子津原来是个近江面的较低洼处,可是它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并不正好相对,嫌偏西了一些,而江中靠北岸处又有沙洲,这就造成了航行上的不便。

《新唐书·齐浣传》:“(浣)迁润州,州北距瓜步沙尾,纡汇六十里,舟多败溺。

浣徒漕路由京口埭,治伊娄渠已达扬子,岁无覆舟,减运钱数十万。

”也就是说,渡江进入北岸的运河不再通过扬子津,而是通过新开的伊娄河到达扬子县。

李白《提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诗云:“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

”指的便是这条河,而瓜洲从此也就取代了扬子津,成为大江北岸运河的著名津渡。

白居易有《长相思》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白居易的时代去开元未远,而瓜洲就已经成了古渡头,至于比起瓜洲来更古的扬子津,自然是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消失了。

瓜洲浦成为便利的津渡是由于它正对南岸江边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开元二十五年齐浣迁润州后才兴修的,换句话说,旧漕路原来并不通京口。

而要开辟一条通京口的新漕路却是十分艰辛的。

宋代《新唐书音训》云:“京口在润州城东北甘露寺侧。

20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考试卷含解析最新版本图文

20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考试卷含解析最新版本图文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

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

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

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从营养成分、、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

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鉴别色泽终于适量B.鉴别色彩终于适当C.甄别色泽最终适当D.甄别色彩最终适量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真谛睿智勤能补拙夙兴夜寐B.甘霖磨砺积腋成裘蔚为大观C.宵汉崔嵬中流砥柱沧海桑田D.韬略谙熟飒爽英姿风弛电掣。

新高考语文 复习练习试卷 第57练

新高考语文 复习练习试卷 第57练

第57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小说阅读建议用时40分钟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凉州,由于其①的地理位置,从西汉至盛唐,始终是王朝对外开放的前沿,可以说“汉唐气象,半在凉州”。

到了明清时期,丝绸之路的作用逐渐下降,凉州不再是沟通中亚的门户,而变成控驭西陲的咽喉,但诗人们依然对汉唐盛世的光荣②。

如清人李希圣《八月五日作》:“望仙楼下万人喧,新进凉州法曲翻。

想见开天全盛日,年年八月坐朝元。

”诗中“凉州法曲”是边将进献的带有③的音乐。

它在融合了胡乐的元素,又保持了中原音乐的本色,这就使得既有亲切的中原风格,又不乏浓郁的异国情调。

它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战利品,在唐朝名噪一时,也是唐王朝开疆拓土和国力强盛的象征。

此外,唐代士人积极投身边塞的进取精神,也时刻感召和影响着明清诗人。

如明代张恒《凉州词》:“垆头酒熟葡萄香,马足春深苜蓿长。

醉听古来横吹曲,雄心一片在西凉。

”颇有唐人边塞诗篇之豪迈意境。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①②③(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包含了一组对偶句,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2.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被为人们所推崇,②我们年轻一代却和这种美德渐行渐远。

③生活上攀比、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也在同学中蔚然成风。

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古训大家都能脱口而出,⑤但真正理解这句古训含意的又有多少人呢?⑥看着餐厅里倒掉的饭菜、灯火通明的空教室、洗完手没关的水龙头……等等,⑦我们心痛过吗?是否想过要节约呢?⑧即使现在我们的国家富强了,我们的家庭富裕了,⑨但我们不能忘记勤俭节约的美德。

⑩要知道,我们每个人只要节约一点点,给社会带来的就是巨大的财富!答:3.[2023·会宁县一中月考]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5)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5)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5)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送刘司直赴安西王维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注】苜蓿:植物名。

原产西域各国,汉武帝时,张骞使西域,始从大宛传入。

天马:骏马的美称。

《史记•大宛列传》说:“初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

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联中“绝域”指极远的地域,“胡烟”“塞尘”点明此去的前方是边塞,那里路途遥远,寂寞荒凉,环境恶劣。

B.第二联以空中与地上景象相互映衬,抬头偶见归雁,前方路上极少行人,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了哀伤与压抑之情。

C.尾联言此去应让外族害怕,使他们不敢再强求和亲,既是对友人的希望,也寄寓诗人效命疆场、安边定国的豪情。

D.全诗熔写景、说史、抒情于一炉,从写景到说史,再从说史到抒情,曲折有致,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2)试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方面对“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一联作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杜荀鹤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于冬末泛舟潇湘,以记游述怀的一首清逸之作。

B.首联就题起句,自问自答,点明创作目的。

“残腊”即题中“冬末”。

C.颔联紧承第一联,从买鱼、饮酒等生活细节具体展现泛舟潇湘之乐。

D.作者在尾联表示要采江山之美以人新诗,使得新作传诵到都城长安。

E.全诗通篇写景,却将诗人内心情感表现得真切丰满,极具艺术魅力。

(2)颈联写“猿”“雁”,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观夜潮(清)吴锡麟高楼极目大江宽,为待潮生夜倚阑。

人教版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送刘司直赴安西王维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注】苜蓿:植物名。

原产西域各国,汉武帝时,张骞使西域,始从大宛传入。

天马:骏马的美称。

《史记•大宛列传》说:“初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

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联中“绝域”指极远的地域,“胡烟”“塞尘”点明此去的前方是边塞,那里路途遥远,寂寞荒凉,环境恶劣。

B.第二联以空中与地上景象相互映衬,抬头偶见归雁,前方路上极少行人,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了哀伤与压抑之情。

C.尾联言此去应让外族害怕,使他们不敢再强求和亲,既是对友人的希望,也寄寓诗人效命疆场、安边定国的豪情。

D.全诗熔写景、说史、抒情于一炉,从写景到说史,再从说史到抒情,曲折有致,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2)试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方面对“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一联作简要赏析。

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咏怀(其四十三)(三国·魏)阮籍①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

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

朝餐琅玕②实,夕宿丹山际。

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

岂与乡曲士,携手共言誓。

【注】①阮籍(210年-263年),三国魏人。

字嗣宗。

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

竹林七贤之一。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②琅玕: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树,其实似珠。

(1)本诗从体裁上看,属于____体诗。

以下不能作为本题判断依据的一项是()A.时代B.韵脚C.句数D.平仄(2)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鹄”两句使用了三个“飞”,描摹强调了鸿鹄群飞的景象。

B.“双翮”两句以“凌”和“须臾”,强调鸿鹄高飞远翔的姿态。

C.“朝餐”两句从食物与栖所两方面,写出了鸿鹄的现实习性。

D.“抗身”二句运用反问,语气强烈,收束了前面六句的描绘。

安徽省合肥九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高一下册

安徽省合肥九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高一下册
B.直接授人以科学知识不是科幻文学的主要职能,但它能够激活我们的创造力,激发我们对于科技的兴趣。
C.作者认为科幻文学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它的兴盛不但能够促进国家的科技发展,还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推动作用。
D.科幻涉及的问题看似不着实际,但它足以开阔人们的眼.科幻文学让想象力得到驰骋与磨砺,并与科技有一定的内在关系,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科技在当代社会的地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属于类型文学,受众很少,部分作品还带有一定的专业门槛,所以在很多年里,科幻文学都得不到国人的关注。
B.科幻界认为,科幻不是幻想,它也是一种现实主义,只不过它的“现实”是当下的现实在靠前的时间轴线上的投影。
⑧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的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淡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他二十几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都是些游侠行径。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死于洞庭,李白抚尸大哭。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净,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有这份超乎功利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即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才好。他不习惯仰视。他之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这一切足以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

在西域读李白,现代文阅读答案

在西域读李白,现代文阅读答案

在西域读李白,现代文阅读答案篇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在西域读李白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昆承中学初二语文4月练习参考答案昆承中学初二语文4月练习题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3分)1.根据拼音把相应的词语用正楷字写入括号中。

(2分)dǐzhùxièyòu坦荡如()()立()渎宽()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急燥山青水秀有志者事竟成B.炫目稍逊一筹事实胜于雄辩C.恣意无尚光荣胜不骄,败不馁D.联袂驽马十驾文武之道,一张一驰3.依据相关课文,将下面的名言名句补充完整。

2012高考语文阅读题精练: 在西域读李白

2012高考语文阅读题精练: 在西域读李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在西域读李白夏立君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

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最后一次。

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

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

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

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

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

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②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

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受重大的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

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

这个漂泊的家庭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

③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

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

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

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

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⑤异国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的所有诗文。

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

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

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

诗人拒绝根的存在。

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⑥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

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

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

即使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

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

古代诗歌李白《从军行》阅读练习及答案(南京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下模考)

古代诗歌李白《从军行》阅读练习及答案(南京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下模考)

南京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下)语文考试13. 孙策是如何赢得人心的?请根据文意进行概括。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从军行李白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注】金微山:古山名,即今阿尔泰山。

明月环:古代大刀的圆形刀柄。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出大唐将士开赴战场、杀敌报国的豪迈情怀和英雄气概,诗骨刚健。

B .颔联不言军旅艰辛,着力描写前方将士吹起梅花曲、高举明月环,想象奇特,意象唯美。

C .尾联“愿斩”直抒胸臆;“长驱”“单于”分别照应首联“逐”“虏”二字,结构严谨。

D .诗人盼望大唐出现良将斩敌首领,驱逐敌军,保住边疆,体现出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

15. 同样是描写战场,本诗颈联与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有何相同之处?在传情达意方面又有何不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望海潮》中,把当时北宋时的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透露出作者希望唐敬宗以史为鉴,戒奢爱民。

(3)长安本是汉唐都城,而宋代文人在诗词作品中常以长安代指宋都汴京,例如宋人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贾谊《过秦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江、月、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描写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

14. D 解析:“盼望出现良将”无中生有。

高三走进唐朝 唐朝诗人的个性化解读 试题(共13页)

高三走进唐朝 唐朝诗人的个性化解读 试题(共13页)

高三语文(yǔwén)走进唐朝唐朝诗人的个性化解读致——李白太是非常,白是干净,不污染,太白就是非常干净不能被污染或者与之同流合污。

李白,你离天空太近,离大地太远。

研究的人都在孜孜不倦地述说着代表自己的观点。

我用不着细述你的坚韧,也用不着粗言你的狂放,但我知道这个寒冷的世界上,谁的手臂也挽留不了任何东西。

西方很近,但你乘着那只飞了许久的仙鹤,一走就是多年,却照旧没有走出人们的视线。

像的长安和唐朝的城楼。

只是门环换了。

玉阶或者王榭早已不再这么叫了,你曾经留下的屐履也已被现代人踩得变形!这是你我都不能改变的命运,就像那些不能再喝的酒,不仅不再有斗那种容器,连内容也变了,甲醇和水也能变成声名万里的杏花村。

乡间的小道也不能走了,撤掉的酒旗。

换成了充满梦想色彩的都霓虹,或者者浓妆艳抹而又稚气未脱的女孩。

人生何处不诱惑?但这诱惑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李白,你的时代诗歌是那么枝繁叶茂,但你们都走了之后,诗歌就收起了飞翔的翅膀。

现代的社会不需要诗人,即使一万种姿态也唤不回曾经的光。

如今的时代,所有的精彩都要打磨上包或者充分包装。

能喝酒的人照旧很多,干杯不醉者也大有人在,但他们不是天才,只是酒囊饭袋,涛歌已不再有诗歌的感觉!李白,是不是跨上鹤就可以放下一切,一去不再回来?金星远在天际.曾经的“北斗〞还叫北斗,还在那片遥遥的苍茫中。

我知道我什么也没有,除了一点儿还在涌动的思念,连朋友也没有一个,但我不会故作姿态。

我是一个乡下的孩子。

我终将会把自己融人泥土,让生命长出一大片叶子。

致——杜甫窗外的尘土正在落下,阳光白白的,像铁皮的外表。

偶然的一缕轻风(qīnɡfēnɡ),凉凉的感觉很舒适也很短暂。

子美先生,在我居住的城。

上空飘着混合的气味,现代都的气味,墙壁上涂抹的色彩,渲染着桔黄色的温暖与柔和。

窗户上的蓝玻璃是一种向往,渴望凉快的意思。

它并不像你曾经经历的那种颜色。

我喜欢左手拿笔,右手压着信纸,把自己分割成无数个碎片也拼不出你的一行泪水。

人教版高考 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考 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

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

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

(2)岑参是盛唐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唐]来鹄①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

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

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

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③屠苏:药酒名。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B.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C.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在西域读李白
夏立君
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

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最后一次。

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

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

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

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

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

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②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

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受重大的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

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

这个漂泊的家庭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

③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

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

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

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

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⑤异国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的所有诗文。

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

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

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

诗人拒绝根的存在。

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⑥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

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

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

即使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

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

他不习惯仰视。

⑦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昔日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

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

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后裔的单纯与猛烈。

昆仓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

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

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马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

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

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

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⑧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

(选自《散文》2003年第12期,有删节)
16.作者在第①段中问“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从全文看,李白与一般诗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其缘由何在?(5分)
答:
17.第③段“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和第④段“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两句
中的“此”分别指什么?(6分)
答:
18.第⑧段中“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该怎样理解?(5分)
答: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
...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说李白“连死都是一首诗”,是说李白醉酒落水抱月长眠的生命终结方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B.李白摒弃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他的诗都是剽悍、纯粹、猛烈的。

C.作者认为,没有大唐,就没有饱含异质的李白;没有李白,大唐王朝也很难变得开朗雍容。

D.第⑦段“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中的“另一个方面”指文化精神方面。

E.从文中可以看出,李白的一生表达出了平等、自由、青春、激情的生命欲望。

16.李白是一个游侠诗人,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

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含有游牧民族的血液,具有西域骑士剽悍、洒脱的特性。

(5分)17.前者:伟大的漂泊者被孕育出来之时。

后者:饱含异质的李白与开朗雍容的大唐的相遇。

(意思对即可,各3分,共6分)
18.李白漫游大唐各地,发现并用诗歌播撒了各地的风情与美丽。

(5分)
19.B C(4分)
(B.李白只是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并不是摒弃;而且,李白的诗并不全是剽悍纯粹猛烈的。

C.文中的意思是“没有李白的加入,大唐会减却许多光辉”,这并不能说“大唐王朝也很难变得开朗雍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