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天文学简史(中文版)-精选.doc
世界天文学简史
世界天文学简史1.天文学与人类文明社会的兴起(1)古埃及的天文学埃及的观天工作最初是由僧侣们担任的,他们注意观测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运动,并从很古的时代起就知道了预报日食和月食的方法。
但这种方法是严格保密的,详细情况不得而知。
大体从公元前27~前22世纪,埃及人不仅认识了北极星和围绕北极星旋转而永不落入地平线的拱极星,还熟悉了白羊、猎户、天蝎等星座,并根据星座的出没来确定历法,最著名的例子是关于全天最亮星、大犬座天狼星的出没。
从长期的实践中,埃及人发现,若天狼星于日出前不久在东方地平线上开始出现,即所谓的“偕日升”,再过两个月,尼罗河就泛滥了。
尼罗河是古埃及人的命根子,它定期泛滥既能带来农耕迫切需要的水和肥沃的淤泥,也为广大地区和人民带来洪涝灾害。
每年的6月,尼罗河洪水泛滥,使埃及人产生了“季节”的概念。
河水泛滥时期叫做洪水季,此外还有冬季和夏季。
与季节相联系的是,在不同的季节,出现在东方天空的星辰也是不一样的。
久而久之,古埃及人就发现了星辰更替与季节变化的对应关系了,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把原先一年360日,改正为一年365日。
这就是现今阳历的来源。
古埃及人还运用正确的天文知识,在沙漠上建筑起硕大无朋的金字塔。
耐人寻味的是,金字塔的四面都正确地指向东南西北。
在没有罗盘的四五千年前的古代,方位能够定的这样准确,无疑是使用了天文测量的方法,这也许是利用当时的北极星——天龙座α星来定向的吧!他们首先利用当时的北极星确定金字塔的正北方向,其它三个方向也就不难确定了。
(2)古印度人的时空观古印度人不停顿地观察太阳的运动,以太阳的视运动为依据,把一年定为360天,又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依据,把一个月定为30天,以此编制历法。
天文发展的历程
天文发展的历程天文学作为一门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学科,经历了漫长而多变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人类开始观测星辰的时候,到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天文学的认知不断深化和拓展。
以下是天文学发展的一些重要历程。
古代,人类对天空的观测主要以追求时间和导航为目的。
太阳、月亮、星星等自然天体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决策。
然而,众多古代文明中最著名的天文学家之一,希腊的托勒密,提出了一种地心说,即认为太阳、月亮和其他行星绕着地球运行。
这种模型统治了整个人类思维多个世纪之久,只到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即地球绕着太阳运行。
到了近代,天文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德国的开普勒通过系统的观测和数据处理,建立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为天文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此后,众多天文学家开始通过望远镜的发明和使用,对天空中的天体进行观测和研究。
伽利略伽利莱通过望远镜观测到了月球表面的山川和火山口,以及木星的卫星,证实了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
18世纪,天文学发生了重大的革命,众多突破性的发现相继出现。
威廉·赫歇尔发现了冥王星这颗新的行星。
到了19世纪,人类开始发现并确认了一颗颗小行星,这些小行星构成了太阳系内的一个独立分支,人们对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开始有了更多了解。
20世纪上半叶,天文学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性发展。
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改变了我们对重力的理解,并对宇宙的演化方式提供了新的解释。
此外,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发射和运行,为人类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观测能力。
通过哈勃望远镜的观测,我们对宇宙中的行星、星系和宇宙本身的起源和演化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进入21世纪,人类在天文学领域的研究和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先进的观测设备和数据处理技术使得人们对宇宙的认知不断拓展。
重力波的首次探测、行星外星系的发现、黑洞的研究等一系列重大科学突破,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总结起来,天文学的发展是一部人类认知宇宙的历程。
从古代的天文观测到现代科技的革命,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和理解不断深入和拓展。
天文学基础知识天文学发展简史
M
r
m
G 6.67 1011 m3 kg 1 s2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35页,共48页。
蒲柏(A.Pope,1688-1744)的一名言: Nature and nature’s law lay hid in the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象分布于黄道和白道近旁,环天一周。每象各分七段,称为“宿”, 共计二十八宿。
东方苍龙之象: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 南方朱雀之象:井宿、鬼宿、柳宿、星宿、张宿、翼宿、轸宿。
西方白虎之象:奎宿、娄宿、胃宿、昴宿、毕宿、觜宿、参宿。
北方玄武之象:斗宿、牛宿、女宿、虚宿、危宿、室宿、壁宿。
《宋史·天文志》(公元1131 年):“绍兴元年二月己卯,日中
有黑子,如李大,三日乃伏。六年十月壬戍,日中有黑子,如李 大,至十一月丙寅始消。七年二月庚子,日中有黑子,如李大, 旬日始消。四月戊申,日中有黑子,至五月乃消。”
《宋史·天文志》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 年)“四月辛卯, 日中有黑子,乍二乍三,如栗大。”
恒星际空间:秒差距 ( pc ), 光年 (ly)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40页,共48页。
◆历史事件
宇宙大爆炸 太阳和地球形成 蓝-绿藻类 有细胞核的大细胞 复杂的多细胞生命 植物和动物出现 恐龙时代 北京人出现 尼安特人出现 现代人出现 人类开始有文字记载 人类实施第一项射电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4页,共48页。
天文学及其发展史
天文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学科,它的发展 基本上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阶段。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5页,共48页。
古代天文学 近代天文学 现代天文学
天文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完整版
天文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翻开人类文明史的第一页,天文学就占有显着的地位。
巴比伦的泥碑,埃及的金字塔,都是历史的见证。
在中国,殷商时代留下的甲骨文物里,有丰富的天文记录,表明在黄河流域,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殷商以前更为古远的世代。
几千年来,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中,天文学的研究范畴和天文的概念都有很大的发展。
为了说明我们今天对天文这门学科的理解,本文将在第一节里首先介绍一下天文研究的特点。
本文的第二节──星空巡礼,是对目前所认识的天文世界的几笔速写。
在第三节里,我们举出伽利略-牛顿时代天文学的一次飞跃,来对照当前天文研究的形势,希望借此探讨天文学发展的规律,并强调说明一次新的飞跃正近在眼前。
我们不准备、也不可能用这篇短文囊括天文学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这是本书这一整卷的任务),而只是对它的特征、现状和趋向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
为使读者对天文学的轮廓有一个认识,本文的第四节,用简单的图解方式介绍当前天文学科各分支之间的相互关系。
天文学研究的特点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辽阔空间中的。
几千年来,人们主要是通过接收天体投来的辐射,发现它们的存在,测量它们的位置,研究它们的结构,探索它们的运动和演化的规律,一步步地扩展人类对广阔宇宙空间中物质世界的认识。
作为一颗行星,地球本身也是一个天体。
但是,从学科的分野来说,“天”是相对于“地”的。
地面上实验室里所熟悉的那些科学实验方法,很多不能搬到天文学领域里来。
我们既不能移植太阳,也无法解剖星星,甚至不可能到我们所瞩目的研究对象那边,例如,到银河系核心周围去看一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天文学的实验方法是一种“被动”的方法。
也就是说,它只能靠观测(“观察”和“测量”)自然界业已发生的现象来收集感性认识的素材,而不能像其他许多学科那样,“主动”地去影响或变革所研究的对象,来布置自己的实验。
第一章天文简史
第一章天文简史天文学(Astronomy)是研究天体和宇宙的科学,它研究天体的分布、位置、运动规律、化学组成和物理状态以及天体和宇宙的结构和演化。
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天文学就有重要的地位。
天文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对于人类的自然观有很大的影响。
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太阳、月球和其他一些天体及天象,确定了时间、方向和历法。
这也是天体测量学的开端。
如果从人类观测天体,记录天象算起,天文学的历史至少已经有五六千年了。
天文学在人类早期的文明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埃及的金字塔、欧洲的巨石阵都是很著名的史前天文遗址。
哥白尼的日心说曾经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康德和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在十八世纪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牛顿力学的出现,核能的发现等对人类文明起重要作用的事件都和天文研究有密切的联系。
当前,对高能天体物理、致密星和宇宙演化的研究,能极大地推动现代科学的发展。
对太阳和太阳系天体包括地球和人造卫星的研究在航天、测地、通讯导航等部门中都有许多应用。
天文学循着观测-理论-观测的发展途径,不断把人的视野伸展到宇宙的新的深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从太阳系发展到整个宇宙。
现今,天文学按研究方法分类已形成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三大分支学科。
按观测手段分类已形成光学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和空间天文学几个分支学科。
第一节古代天文学发展古代,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两河流域、埃及、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和古阿拉伯等都是古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地区。
中国有悠久的文明史,几千年之前由于农、牧业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人们就开始观察日、月、星辰研究他们的运动规律,记录了大量而重要的天象,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天文资料,为近代天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古代埃及与天文学他们制定了自己的历法。
马克思说:“计算尼罗河水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
天文学发展简史---物理学诺贝尔奖与天文学
获奖者-汤斯
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的天文项目 射电天文学 — — — 天文诺贝尔奖的摇篮
二、 射电天文学 — — — 天文诺贝尔奖的摇篮
观测是天文学研究的主要实验方法。人类基本上只能被动 地接收来自宇宙空间天体发来的电磁波、 高能粒子和引 力波。不仅被动 ,而且由于绝大多数天体距离我们特别遥 远 ,到达地球的能量非常微弱 ,因而对它们的观测特别困难 。来自宇宙的信息永远是人类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观测 手段越多、越好 ,所能得到的信息就越丰富。
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的天文项目 射电天文学 — — — 天文诺贝尔奖的摇篮
正因为如此 ,天文观测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一浪超过一浪 ,不 断进步。按观测手段可把天文学分为光学天文学、 射电 天文学、 X射线和γ射线天文学。还有一些小的分支 ,如红 外天文学、 紫外天文学、 中微子天文学、 引力波天文学 等。光学天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 ,其成熟程度和所取得的 成就以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天文学的同义词。
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的天文项目 射电天文学 — — — 天文诺贝尔奖的摇篮(具体事例)
早期射电望远镜最大的缺憾是分辨率很低且不能给出射电 源的图像。由两面或多面天线组成的射电干涉仪和甚长基 线干涉仪的分辨角可以很小 ,但只有一维的分辨率。1952 年赖尔提出综合孔径望远镜的理论 ,并给出形状为英文字 母 T的 “综合孔径” 方案。综合孔径望远镜是一种化整 为零的射电望远镜 ,用两面或多面小天线进行多次观测达 到大天线所具有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精选课件ppt10历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的天文项目天文学与物理学相互渗透的前奏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经历了从经典物理到现代物理过渡的发展阶段天体物理学也受到巨大的刺激几乎物理学的所有分支学科如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原子核物理学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等离子体物理学固态物理学致密态物理学高能物理学等很快就成为天体物理学新的理论基础
中华天文学史
中华天文学史中国天文学史是天文学史的一个分支,也是自然科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天文主要是为专制朝廷服务的,其功能主要有两种:一是为专制朝廷占卜吉凶,预报祸福;二是编订历法,历法有助于农业生产,但朝廷在编订历法时,也有宣扬皇权的意味,在中国,每次改朝换代都要改订历法,以宣扬自己的朝廷是正统。
垄断在中国,天文只有皇家才能研究。
中国古代禁止普通民众学习天文,主要是因为害怕民众借天象之名造反。
在中国古代,私习天文罪同谋反,将受死刑。
在历法方面,元朝以前朝廷并未禁止民众学习历法。
忽必烈颁布禁止私习历法的律令。
“至元二年七月,禁私习回回历“《通制条格。
世祖纪》。
元朝以后,民众学习历法被禁止,如学习者将问罪问斩。
长处中国古代历法异常发达,颁历授时是皇权象征。
自秦汉以降,大约有一百多种历法。
中国的古代天象记录是当时世界上最丰富,最有系统的。
《春秋》鲁文公十四年(前613年),出现哈雷彗星的记载,是中国最早的记录;到清代宣统二年(1910年),史书对哈雷彗星出现的记载多达31次。
中国人认为彗星代表灾害,但是不知道这31次记录的是同一颗彗星。
不足中国人在天文占卜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并对当时的时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虽然没有像古希腊人那样通过建立数学化的宇宙体系来理解宇宙。
但是通过浑天仪等一系列精密的天文仪器,提出了浑天说。
天球说。
这比当时西方盛行的地心说要先进很多。
天人合一,正是建立在对天象的长期观察基础之上。
这一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并由此而形成的崇天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
中国人研究宇宙多是占卜、编历等实用目的,并未如西方人那样,纯粹从理解宇宙、探寻宇宙规律的科学角度来研究宇宙。
Chapter1
1 pc 3.26 ly
1.2 A quick tour of the cosmos
To understand the universe, we must understand the relative scales of planets, stars, galaxies and the universe as a whole. We will journey from a campus scene to the limits of the cosmos in 12 steps. In each step we will widen our view by a factor of 100. That is, each successive picture will show a region of the universe that is 100 times wider than the preceding picture.
THE UNITED NATIONS DECLARES 2009 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ASTRONOMY 联合国宣布 2009年为国际天文年! 纪念伽利略400年前 首次使用望远镜观测太空。
Astronomy
The Solar System and Beyond
Michael A. Seeds Joseph R. Grundy Observatory Franklin and Marshall College
Fig. 1-4 Field of view enlarged 100 times from the previous image (NASA). This step in our journey shows our entire planet. The earth is 12,756 km in diameter and rotates on its axis once a day.
天文学发展史
<<天体运营论 On
the Revolutions of the Heavenly Bodies >>
对行星运动旳简朴解释
▪ 逆行:小轨道行星(地球)比大轨道行星(火 星)绕日公转得更快
▪ 亮度变化:行星到地球旳距离在变化
哥白尼学说旳意义
*需要多种本轮*
▪ 在某些情况下,本轮套本 轮
▪ 实际模型:本轮中心作匀 速圆周运动,但不围绕均 轮旳中心,其围绕中心偏 离均轮旳中心
Ptolemy‘s Geocentric Universe 托勒密旳地球中心学说
Ptolemy 85-165 C.E.
▪ 提出完备旳以地球为中心旳宇 宙论
▪ 解释行星旳逆行和亮度变化, 且依然维持
• 距太阳近来旳水星绕太阳一周仅需88天 • 冥王星公转周期248年
土星 木星 火星 地球 金星 水星
开普勒猜测:太阳对行星旳磁吸引 开普勒三定律合用于因为引力而造成旳绕任何物体转动 旳任何物体旳轨道运动
伽利略:望远镜与运动学定律
Galileo Galilei (1564-1642)
▪ 意大利天文学家与物理学家(当代天文学和物 理学之父?爱因斯坦如是说) • 提供了证明哥白尼学说至关主要旳天文观察 • 奠定了正确了解物体在地球表面运动旳动力 学和引力旳基础
▪ 万有引力定律旳伟大是显而易见旳,仔细旳计 算越来越精确解释了行星旳轨道
▪ 以至于任何轨道观察数据和预言旳偏离都被以 为是太阳系中“不可见”质量旳证据
▪ 但是观察到旳水星轨道旳不规则却是假设一种 新行星所产生旳引力摄动所不能解释旳。所假 设旳新行星,祝融星(Vulcan), 也是不存在旳
牛津通识读本:天文学简史(中文版)
利略、开普勒、哈雷和牛顿在这段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由于天文学的特点,天文学史比其他学科史具有更多的
趣味性和津乐道的故事。
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笔记
自然科学的简史就是各种科学家名字的简史,记外国人的名字对我来说太难了,想认真研究天文学,这本
牛津通识读本:天文学简史(中文版)
读书笔记模板
目录
01
思维导图
02
内容摘要
03
读书笔记
04
目录分析
05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天文学
牛津
读本
天文学
宇宙
牛顿
世纪
时代
特点
历史长河
恒星
后记
天空
天文学
牛顿
内容摘要
史前的农夫利用天上的星辰判断季节的更替;古希腊天文学与古巴比伦天文学合流;17世纪,牛顿提出万有
单的罗列~~~。
这套目前最喜欢的topic,依旧催眠,有部分涉及物理比较多。
一个人必得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鬓厮磨……唯其如是,TA才
会顿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时间之贵、死亡之近……浩瀚苍穹,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
好书,天文学介绍,从古到今,满天繁星,数算不清。
目录分析
谢谢观看
书先后出现的各个科学家都要记在小本本上。
最大的收获似乎只是突然意识到了时间从天空起源,对钟表出现的影响有了重新认识。
对比宇宙,就体现出人的局限性了牛顿的理论需要依靠哈雷彗星证明,而哈雷彗星八十年回归一次,宇宙的
天文学入门
多波段天文学与望远镜
• 光学、射电、X射线等多波段观测
• 多波段望远镜的联合观测与应用
• 多波段天文学的进展与挑战
⌛️
观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天文观测数据的应用与共享
• 观测数据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 观测数据的公众教育与普及
• 国际天文观测数据的合作与共享
天文观测数据的收集
• 望远镜观测数据的获取
• 观测数据的预处理与整理
• 月球探测与人类登月计划
• 行星科学探测与太空探险
天文技术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01
天文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卫星通信与导航系统
• 天文时钟与时间测量
• 天文气象预报与气候研究
02
天文技术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 天文技术在航天技术中的应用
• 天文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 天文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 大爆炸理论在宇宙学研究中的地位
宇宙尺度的结构与演化
宇宙的大尺度结构
• 星系团与超星系团
• 宇宙大尺度纤维结构与空洞
• 宇宙密度波与结构形成
宇宙的演化过程
• 宇宙膨胀与演化
• 宇宙的年龄与距离尺度
• 宇宙的终极命运与未来
宇宙观测与理论研究
• 宇宙观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宇宙演化模型与理论研究
• 宇宙学在科学哲学中的地位
04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其证据
宇宙大爆炸理论
• 大爆炸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 大爆炸理论的基本观点与预测
• 大爆炸理论的验证与修正
大爆炸理论的证据
•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
• 原子核合成与元素丰度
• 宇宙大尺度结构与演化
天文学的起源及发展简史
天文学的起源及发展简史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化的萌芽时代。
远古时候,人们为了指示方向,确定时间和季节,就自然会观察太阳、月亮和星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找出它的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历法,用于生活和农牧业生产活动。
从这一点上来说,天文学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
早期天文学的内容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天体测量学。
从十六世纪中哥白尼提出日心体系学说开始,天文学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在这之前,包括天文学在内的自然科学,受到宗教神学的严重束缚。
哥白尼的学说使天文学摆脱宗教的束缚,并在嗣后的一个半世纪中从主要纯描述天体位置、运动的经典天体测量学,向着寻求造成这种运动力学机制的天体力学发展。
十八、十九世纪,经典天体力学达到了鼎盛时期。
同时,由于分光学、光度学和照相术的广泛应用,天文学开始朝着深入研究天体的物理结构和物理过程发展,诞生了天体物理学。
二十世纪现代物理学和技术高度发展,并在天文学观测研究中找到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使天体物理学成为天文学中的主流学科,同时促使经典的天体力学和天体测量学也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对宇宙及宇宙中各类天体和天文现象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天文学就本质上说是一门观测科学。
天文学上的一切发现和研究成果,离不开天文观测工具——望远镜和望远镜后端的接收设备。
在十七世纪之前,人们尽管已制作了不少天文观测仪器,如在中国有浑仪、简仪等,但观测工作只能靠人的肉眼。
1608年,荷兰人李波尔赛发明望远镜,1609年伽里略制成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很快作出许多重要发现,从此天文学跨入了用望远镜观测、研究天象的新时代。
在此后的近400多年中,人们对望远镜的性能不断加以改进,并且越做越大,以期观测到更暗的天体和取得更高的分辨率。
目前世界上最大光学望远镜的口径已达到10米,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在我国贵州建成,其口径为500米、占地约30个足球场大小。
1932年美国人央斯基用他的旋转天线阵观测到了来自天体的射电波,开创了射电天文学。
世 界 天 文 学 简 史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而伽利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略发现了新宇宙" 略发现了新宇宙".
开普勒指出, 开普勒指出,行星与太阳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 用力, 用力,其作用力的大小与二者之间的距离长短 成反比. 成反比. 伽利略在力学上的一项发现叫做惯性定律 .行 行 星系一旦能够运动,就无需外力来维持, 星系一旦能够运动,就无需外力来维持,就可 以持续地永恒运动不息了. 以持续地永恒运动不息了. 伽利略又从另外两方面大大推进了哥白尼学说 的发展,其中之一就是创立了望远镜天文学. 的发展,其中之一就是创立了望远镜天文学. 苹果落地现象使牛顿考虑到地心引力是否可以 达到月球, 达到月球,使月球在轨道上运行
康德与星云
德国哲学家康德( 德国哲学家康德(1724~1804) ) 年在《 于1755年在《自然通史和天体 年在 一书中指出, 论》一书中指出,太阳系是由 一团星云演变而来的. 一团星云演变而来的."天体 在吸引力最强的地方开始形成" 在吸引力最强的地方开始形成" 引力使微粒相互接近,大微粒 引力使微粒相互接近, 吸引小微粒形成较大的团块, 吸引小微粒形成较大的团块, 团块越来越大, 团块越来越大,引力最强的中 心部分吸引物质最多, 心部分吸引物质最多,首先形 成太阳. 成太阳.
另一位伟大的学者德谟克利特(公 元前460~前370前)提出了原子学说, 认为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 不可分割的最小微粒,太阳,月亮, 地球以及一切天体,都是由于原子涡 动而产生的.这是朴素的天体演化的 思想.他还推测出太阳远比地球庞大, 月亮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的太阳才 显得明亮,银河是众多恒星集合而成 的.
哈雷彗星
与牛顿同时代的伟大天文学家哈雷 (1656~1742) 他计算了 计算了1682年大彗星的轨道,后 年大彗星的轨道, 计算了 年大彗星的轨道 来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他 来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 还预言1759年这颗大彗星将再次出 还预言 年这颗大彗星将再次出 现,后来真的如哈雷所预言而出现 了.
天文学简史
天文學簡史天地為何?邃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行,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誰能極之?馮翼惟像,何以識之?明明闇闇,惟時何為?陰陽三合,何本何化?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翰維焉繫,天極焉加?八柱何當,東南何虧?九天之際,安放奇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屈原「天問」人、世界、宇宙為什麼要存在?科學上認為,宇宙的任何事都有其依循的真理。
牛頓認為「上帝是原動者(prime mover) ,祂把行星等放在天上讓它們繞太陽旋轉,之後就交由力學去管,祂就不管了!」⏹我們身在哪裡呢?現在可見的宇宙,可能只是全宇宙的1/10。
我們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是一個漩渦星系,此星系的特點在於它有顯而易見的盤狀結構與漩渦臂。
現代研究得出的基本結論是:我們的太陽系位於銀河系螺旋翼內側的邊緣,距離銀河系中心大約2.5萬光年。
⏹人為什麼要探索宇宙?1.追尋生命之源、尋找真神、探究真理!2.天文危機遲早會出現,為未來早做準備,太空可以賦與生命,也可以賜與死亡。
※「恐龍之所以滅絕,由於它們沒有太空計劃,我們不能步其後塵!」⏹ 什麼是天文學(Astronomy)?天文學研究的是比較小尺度、個體的行為。
例如:太陽風、太陽黑子的形成,星球的生成與演化等行為。
⏹ 什麼是宇宙學(Cosmology )?宇宙學要問的可以說是宇宙整體的問題。
例如:包括宇宙如何演化?宇宙的未來將會如何?為何這是一個正物質主宰的宇宙?為何某某元素佔了整個宇宙的比例是這樣多?● 古文明之宇宙觀在史前人們的想像中,這天空可能是有至高的管理者;日夜由祂而生、四季因祂而運行、大自然依祂旨意管理,天幕下目視所及之處,所充滿的、或空乏的無數神奇事物都由某些基本東西所組成。
天空是屬於至高全能者的,所以世上各地都有這位至高全能者的天地起源傳說。
古文明的宇宙觀,對天象的解釋總是充滿神秘、神話式地述說未知的一切!神話之中仍然留下許多不可思議的觀測證據,讓人對古文明充滿無限想像,留下許多未解之謎。
天文学简史
中国《书经》有世界最早(公元前2137年)的日食记录,公元前二千年左右,中国测定木星绕天一周的周期为12年。
公元前十四世纪,中国殷朝甲骨文(河南安阳出土)中已有日食和月食的常规记录,以及世界上最古的日珥记事。
公元前十二世纪,中国殷末周初采用二十八宿划分天区。
公元前十一世纪,传说中国周朝建立测景台,最早测定黄赤交角。
中国《诗经·小雅》上有世界最早(公元前776年)的可靠的日食记事。
自公元前722年起,直至清末,中国用干支记日,从未间断。
这是世界上最长久的记日法。
公元前约700年,中国甲骨文(河南安阳出土)上已有彗星观察的记载。
公元前七世纪,中国用土圭测定冬至和夏至,划分四季。
公元前687年,中国有天琴座流星群的最早记录。
公元前611年,中国有彗星的最早记录。
公元前七世纪,巴比伦人发现日月食循环的沙罗周期。
公元前六世纪,中国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公元前585年,古希腊泰勒斯进行第一次被预测的日全食。
公元前440年,古希腊默冬发现月球的位相以19年为周期重复出现在阳历的同一日期。
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欧多克斯提出日月星辰绕地球作同心圆运动的主张。
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巴门尼德、德谟克利特论证大地是球形的,认为晨星和昏星是同一颗金星。
并提出银河是由许多恒星密集而成的。
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阿那萨古腊提出月食的成因,并认为月球因反射太阳光而明亮()。
公元前350年左右,战国时代,中国甘德、石申编制了第一个星表,后称“甘石星表”()。
公元前350年左右,战国时,已认识到日月食是天体之间的相互遮掩现象(中国石申)。
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天论》一书发表,提出地球中心说。
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德谟克利特提出宇宙的原子旋动说,认为宇宙是在空虚的空间中,由无数个旋动着的、看不见的、不可分的原子组成。
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埃拉托色尼第一次用天文观测推算地球的大小。
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亚里斯塔克第一次测算太阳和月球对地球距离的比例,太阳、月球和地球大小之比,又提出太阳是宇宙中心和地球绕太阳运转的主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津通识读本:天文学简史(中文版)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天文学简史/(英)霍斯金(Hoskin,M.)著;陈道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5(牛津通识读本)书名原文:The History of Astronomy: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ISBN 978-7-5447-2981-9Ⅰ.①天Ⅱ.
①霍②陈Ⅲ.①天文学史-世界Ⅳ.① P1-091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133553号Copyright Michael Hoskin 2003The History of Astronomy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English in 2003.This Bilingual Edition is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nd is forsal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ly,excluding Hong Kong SAR,Macau SAR andTaiwan,and may not be bought for ex-export therefrom.Chinese and English edition copyright 2013by Yilin Press,Ltd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图字:10-2007-046号书名天文学简史作者[英国]迈克尔霍斯金译者陈道汉责任编辑於梅原文出版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出版发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译林出版社集团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A楼,邮编:210009集团网址出版社网址 2
版次 2013年5月第1版 2013年5月第1次印刷书号 ISBN
978-7-5447-2981-93
目录序言第一章史前的天空第二章古代天文学第三章中世纪的天文学第四章天文学的转变第五章牛顿时代的天文学第六章探索恒星宇宙后记索引4
序言江晓原天文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有着与其他学科非常不同的特点。
例如,它的历史是如此悠久,以至于它完全可以被视为现今自然科学诸学科中的大哥(至少就年龄而言是如此)。
又如,它又是在古代世界中唯一能够体现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学科。
再如,它一直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所以经常能够成为业余爱好者的最爱和首选;而其他许多学科比如数学、物理、化学、地质等等就缺乏类似的观赏性。
由于天文学的上述特点,天文学的历史也就比其他学科的历史具有更多的趣味性,所以相比别的学科,许多天文学书籍中会有更多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例如,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弗拉马利翁的名著《大众天文学》里面充满了天文学史上的遗闻轶事事实上,此书几乎可以当做天文学史的替代读物。
西人撰写的世界天文学通史性质的著作,被译介到中国来的相当少,据我所知此前只有三部。
这三部中最重要的那部恰恰与本书大有渊源那就是由本书作者霍斯金主编、被西方学者誉为天文学史唯一权威的插图指南的《剑桥插图天文学史》(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