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雷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宛目
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 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 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 矛盾冲突,周萍、四凤知道他们之间原来是 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在雷雨中, 四凤触电而死,周冲为救鲁四凤不幸也送命, 周萍也开枪自杀,鲁大海离家出走„„ 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
宛目
周朴 园
由此可见,他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 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型资本家形象,两种不同 的性格集于一身,而在其内心深处权利、名誉、 金钱、秩序才是最重要的。为了这一切,他不择 手段、专横暴戾、冷酷无情、虚假伪善。 作家本人谈《雷雨》:“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 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 度”。
雷 雨
宛目
壹
作 者 简 介
贰
故 事 梗 概
叁
作 品 分 析
肆
总 结 与 思 考
宛目
壹
作者简介
宛目
曹禺原名万家宝,是第 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 泛影响的剧作家。被称 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宛目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 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会接触与欣赏 中国民族传统戏曲,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 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 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 等作家的作品。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 文学系。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家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 等人的剧作,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 话剧《雷雨》(一部《雷雨》让他苦苦构思了5年,苦心写作半年, 五易其稿。)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 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雷雨》是一出杰出的现实主义 悲剧,是30年代的优秀话剧之一,是曹禺先生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 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它是中国话剧由探索走向成熟阶段的一个标 志。
宛目
鲁侍 萍
由此可知鲁侍萍是一个善良的旧中国劳动妇 女的形象。是一个勤劳、善良、正直、有尊 严、刚强、备受屈辱、不甘心而又不得不屈 服于命运的下层劳动人民。被周朴园始乱终 弃,历经生活的磨难,但始终表现出中国劳 动妇女的坚强、骨气与尊严。
宛目
一、人物分析——蘩漪
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运动以来追求 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爱敢恨,对周家人人都 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当然,她对旧制度的反抗是一种畸形的方 式表现出来的,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这是蘩漪无 法摆脱的弱点。正象作者所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作者用力 刻画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 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在 一定意义上她也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而剧本又使她在难以抗拒的 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悲剧的意义于是就 更加深刻和突出。蘩漪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 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剧中蘩漪在双重的悲剧冲 突中走完她心灵的全部历程。在这个悲剧女性身上,闪烁出曹禺卓越的 艺术才华。 宛目
宛目
(二)戏剧反讽 莎士比亚在情节构建中最常使用、最有效的手法就是戏剧反讽。莎士 比亚戏剧中,伪装的手法多次被用以营造身份错位的场面和错综复杂 的情节,而最常见的莎氏伪装手法就是“女扮男装”。《威尼斯商人》 中的鲍西亚、《皆大欢喜》中的罗瑟琳和《第十二夜》中的维奥拉通 过女扮男装引起了剧中人不知情与观众知情的反差,成就了讽刺或诙 谐的效果。曹禺构建《雷雨》的剧情时,也使用了戏剧反讽这种创作 技巧。他把莎氏伪装手法用于悲剧,不再靠“女扮男装”,而是靠 “错中有戏,因错成戏”。《雷雨》中周萍极力逃避蘩漪的纠缠和母 子“灭伦”的罪行,却在无知中陷入灾难性的兄妹乱伦之中。周萍因 不知而说错话,做错事,对情境产生误解,导致冲突的发生,从而渲 染了气氛的恐怖感,增强了结局的悲剧性。
宛目
贰
故事梗概
宛目
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其妻繁漪不 堪他的专横,与其大儿子周萍有暧昧关系。 而周萍又与婢女鲁四凤发生感情,繁漪的儿 子周冲又暗恋四凤。 出于嫉妒,繁漪通知四凤的母亲鲁侍萍把她 领走。而鲁侍萍正是三十年前与周朴园相恋, 然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就是周萍的生身母 亲。而被她带走的小儿子鲁大海又恰好在周 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 和自己的亲生父亲周朴园正展开斗争„„
宛目
宛目
叁
作品分析
宛目
一、人物分析——周朴园
讨论:
1、周朴园爱侍萍吗?
2、他对于侍萍的怀念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假意?
3、如果爱,为什么认出侍萍后又恼羞成怒,急着赶她离
开?
宛目
周朴园如何对待“死去”的鲁侍萍?
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下落 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 一直保留着总是关着窗户的习惯 一直记得侍萍的生日 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衬衣
周朴园 对待侍 萍的爱 其实是 自欺欺 人的
深情一片
三十年后,周朴园如何对待“活着”的鲁侍萍?
听到侍萍还活着,感到惊愕,更是避而不愿见 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先是声色俱厉地 责问,接着企图稳住侍萍,希望用金钱 息侍 萍的旧恨新仇,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风和鲁 贵,开除鲁大海。
宛目
无情 冷酷
由周朴园对侍萍前后态度可见,周朴园年轻时或许真心喜欢侍萍。他曾到 德国留学,当时确实也有年轻人的热情和上进。 而侍萍当时是周家的侍女,漂亮伶俐,还读过书,对周朴园又服侍周到, 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年轻人产生感情是很正常的。而自侍萍离去后,结过 两次婚,第一个妻子抑郁而终,第二个妻子繁漪桀骜不逊,儿子周萍对他 敬而远之。他常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相比之下,他觉得还是侍萍贤惠, 于是他对于侍萍的思念便成了后半生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 对于他当年犯下的罪孽,侍萍是最清楚的。当侍萍重新站在他面前时,他 担心事情败露,会破坏他的形象,威胁他的名誉、地位,为了保持自己的 身份、地位,保持自己的阶级尊严,所以对侍萍冷酷无情。
宛目
•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巴金 •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李健吾 • 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他,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 剧。——黎烈文 • .......真正吸引他的,不仅是情节本身的曲折性,而是在这曲折 背后所隐藏着的“人”的生命形态,或者说,他是自觉地把自己的 生命体验与认识注入多少有些现成的“情节”中的。——钱理群
宛目
一、人物分析——鲁侍萍
从两个问题出发认识鲁侍萍 一、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并 没有认出侍萍,那么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明自己的身份并当面斥责周对 她的迫害和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 己的遭遇呢? 明确: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勇 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 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 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某种轻信和谅解。 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份,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 地表露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宛目
《雷雨》这个剧名,既指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 高潮和结局又发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剧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 象征渴求自由,冲决封建罗网的迫切心情。同时,作者以象征 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 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 社会的现实。
宛目
三、精巧的艺术构思
四幕话剧(三一律原则) 集中的地点 集中场景:周公馆的客厅
集中的时间
集中的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
集中的事件
戏剧冲突:周鲁两家爱情、血缘、阶级的复杂关系
周朴园和鲁侍萍昔日的感情纠葛,以及周朴园的发家史是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介绍的,有利于在集中的时间和 地点更为集中的表现戏剧的矛盾冲突 宛目
宛目
二、 当时鲁侍萍是想让周朴园认出自己?还是不想让他认出自己呢? 明确:鲁侍萍是矛盾的,一方面她极力掩饰自己的身份,一方面又处处暗 示对方。鲁侍萍本意是不想见到周朴园,也不想让周朴园认出自己的。但 是她背负着三十年的积怨,让她忍不住想见一见当初摧毁自己幸福的罪魁 祸首,用自己的出现来拷问这个人的灵魂。 所以: 当她感觉到周朴园对侍萍的思恋和怀念时: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她是个下 等人,不很守本分。” 嘲笑、讽刺周朴园的卑鄙无耻(冷静、清醒) 当她面对周朴园的声色俱变的责问时: “不是我要来的。”“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我没有找你,我 以为你早死了”“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我这 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叱责周朴园的始乱终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刚强、自尊)
二、莎士比亚式的情节构建
(一)多条线索 莎士比亚戏剧大多取材于古希腊、古罗马或文艺复兴早期其他作家的作 品,其作品的剧情通常会有多条线索,但总会有条主线。例如,莎剧 《李尔王》的主要情节取自一个题为《李尔王和他三个女儿的真实编年 史》的旧剧本。《李尔王》中的副线围绕葛鲁斯特与长子爱德加、庶子 爱德蒙德的感情纠葛展开,取材于菲利普·西德尼的散文传奇故事《阿 卡狄亚》中的一个故事。曹禺的《雷雨》与莎士比亚戏剧在情节构建方 面也有着深层关联。它们都继承和发展了自古希腊和古罗马以来的某些 故事情节。在《雷雨》众多的线索中,周萍与蘩漪、四凤之间的隐情纠 葛是与基本情节最为相关的线索。在展示两对隐情显露的过程中,作品 始终围绕着周萍摆脱蘩漪、追缠四凤和蘩漪反对摆脱、揪住周萍这样一 个中心来写,随着周萍和蘩漪冲突的激化,两对隐情由隐蔽到暴露,演 完了剧情发展的各个阶段。 宛目
集中的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
矛盾焦点: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
宛目
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
矛盾焦点: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
宛目
戏剧 冲突
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雷雨》中出 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 (1)周朴园与鲁侍萍——主仆的矛盾冲突 (2)周朴园与鲁大海——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3)鲁大海与周萍——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4)鲁侍萍与周萍——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宛目
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 戏的人们以一种悲悯的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他们怎样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地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 滚,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而不知千万仞的深渊在眼前张着巨 大的口。他们正如一匹跌在沼泽里的羸马,愈挣扎,愈深沉地 陷落在残废的泥沼里。
宛目
南开中学时
青年时
晚年时
写作时
宛目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 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 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作者 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 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 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 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 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周萍与蘩漪和四凤的乱伦关系同一些西方剧作的情节存在着相似性, 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曹禺 设置的乱伦情节不仅有着西方剧作的影响,而且有着传统文化的积淀。 中国古代神话中就有许多兄妹乱伦的例子。曹禺像莎士比亚一样把外 来的、本土的素材和自身的生活经验加以巧妙地整合,构建了《雷雨》 引人入胜的情节主线。这一主线成为各副线的脊骨和纽带,而各副线 都与主线相关或为其服务。例如,蘩漪和周朴园的冲突成为蘩漪死揪 周萍的原因,侍萍和周朴园的恩怨决定了周萍和四凤的乱伦悲剧。在 《雷雨》中,曹禺使各副线和主线环环相扣,层层相依,演绎了主要 人物的悲剧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