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合集下载

温胆汤的应用经验

温胆汤的应用经验

温胆汤的应用经验
温胆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由多种草药组成,主要用于调节体内胆囊功能,改善胆汁分泌,促进消化等。

下面分享一些个人关于温胆汤的应用经验。

温胆汤成分
温胆汤通常由黄芩、栀子、龟板、僵蚕、赤石脂、枳实、鱼腥草等药材组成。

这些药材有着清热解毒、理气行胆、疏肝理气的功效,对于胆汁分泌不畅、胆囊炎、消化不良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温胆汤的应用场景
•胆囊炎:温胆汤可以帮助清理胆囊内的淤积物质,缓解胆囊炎症状。

•消化不良:温胆汤可以促进胆汁分泌,帮助消化食物,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

•肝郁气滞:温胆汤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有助于舒缓情绪、缓解情绪紧张引起的脾气暴躁等问题。

温胆汤的服用方法
一般来说,温胆汤是中药饮片,需要先将药材煎煮成汤剂,然后分次饮用。


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宜自行随意服用。

补充注意事项
•孕妇、儿童、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在服用中药前必须请医师指导。

•在服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腹泻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咨询。

•中药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不宜长期连续服用,应遵循医嘱合理使用。

总之,温胆汤是一种有一定应用价值的中药方剂,能够帮助调节胆囊功能、改
善消化问题等。

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服用方法、服用剂量等,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希望大家在保健养生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中药进行调理。

以上就是对温胆汤的应用经验的一些分享,仅供参考。

祝愿大家身体健康!。

温胆汤加减治疗不寐的临床应用体会

温胆汤加减治疗不寐的临床应用体会
3 讨论
不 寐又 称为失 眠症 , 主要是指 患者入 睡 困难 、 夜 间易醒 、 早 醒或 者 进而导 致睡 眠时 间明显减少 或者 睡眠质 量 显著 下 力大 导致 精 神紧 张 , 常常 每晚 凌晨 1 : 0 0~ 2 : 0 0时均 可 感 到精 神 相 对 醒后无 法再 次入 睡 , 亢奋 , 进 而无 法入 睡 ; 即便入 睡 , 其 入 睡时 间不 足 5 h 。 同时 梦多 , 早 晨 降的 一种症 状 , 对 患者 的生活 及 工作 造成 极 大 的影 响 。 现 阶段 , 临 但 随着 治疗 时 间 的增 加 , 西 药 感到 恶 心 。舌 质红 , 脉弦数无 力 。中医辨证 其 为痰热 扰心 , 肝郁 化 火 。 床上应 用镇静 催眠类 的西药 进行 缓 解 , 因此 治 疗过 程 中应 以清化痰 热 、 疏 肝解郁 , 同时养心 安神 、 益气 补血 为 治疗 的副作 用越来越 大 , 即便是 短 期服 用 也极 易 出现 白天 嗜睡 、 乏 力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6 ) 1 5— 0 0 7 5— 0 1
温 胆汤 首见于 南北 朝名 医姚 僧垣 的《 集验方》 , 转 载 于 唐代 孙 思 细无力 ; 平 日痰多 黄稠 , 口苦 , 且 喜冷 饮 。辨证 其 为痰 热 内扰 , 心 胆气 益 气安 神为 主。故采 用温 胆 汤 加 邈 的《 备 急千 金要方 ・ 卷十- - ) 及 王焘 的《 外 台 秘要 》 , 由枳 实 、 陈皮、 虚 。因此治 疗过程 中 因以清化 痰热 、 竹茹、 半夏、 甘草 、 生 姜 6味 中药组成 , 以其 温养 胆气 为主要 功 能 , 用于 减治 疗 , 组 方如 下 : 陈皮 1 0 g 、 茯苓 1 2 g 、 枳实 1 0 g 、 半夏 1 0 g 、 大枣 4枚 、 胆寒所致之大病后虚烦不得眠…。但后世不断扩展 , 及至宋代陈无铎 甘草 5 g 、 竹茹 1 0 g 、 太 子参 3 0 g 、 丹参 1 5 g 、 珍珠母 2 0 g 、 远志 6 g 、 酸 枣 仁 在《 三 因极一病 证方 论》 中, 将《 千 金》 原 方 加茯 苓 、 大枣, 指证 不再 说 1 2 g 。用水 煎服 , 每 日1 剂, 连服 9剂 。二诊 时患者 的 睡眠 质量 得 以 明 显改 善 , 嘱咐其 继续服数 剂 , 失 眠痊愈 。 是“ 胆寒” , 而说是“ 气郁生涎 ( 痰) , 变生诸症” , 主证也扩充 为“ 心胆 按 : 患 者症 状多 , 且 复杂 , 中医辨 证 其 为心 胆气 虚 , 痰 热 内 忧 。心 虚怯, 触 事 易惊 , 或 梦寐 不详 , ……或 短气 悸 乏 , 或 复 自汗 , 四肢 浮肿 ,

黄连温胆汤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黄连温胆汤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黄连温胆汤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概述黄连温胆汤是一种中草药方剂,主要由黄连、黄芩、泽兰和青皮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胆祛瘀的作用。

该方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肝胆湿热、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的治疗。

在老年患者中,由于身体机能逐渐退化,对药物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下降,因此使用中药方剂时需要特别注意剂量和配伍。

本文将从临床实践的角度探讨黄连温胆汤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特点根据临床实践,黄连温胆汤在老年患者中具有以下特点:1.清热解毒、利胆祛瘀。

老年患者肝胆机能衰退,肝气郁滞、胆汁淤积,容易导致湿热内蕴,黄连温胆汤可以清热解毒、利胆祛瘀,舒肝健脾,调节体内环境。

2.剂量应适当。

老年患者代谢率下降,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药效更容易发挥。

因此,在使用黄连温胆汤时,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病情轻重合理调整剂量,避免出现药效过强或过弱等不良反应。

3.配伍应合理。

黄连温胆汤是由多味中药组成的方剂,需要注意各味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搭配关系,以确保方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同时,要避免与其他药物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

应用在老年患者中,黄连温胆汤应用广泛,主要涉及以下方面:肝胆湿热型高血压老年患者由于血管硬化、代谢率下降等原因,更容易出现高血压。

同时,高血压也是肝胆湿热的常见症状之一。

黄连温胆汤可以清热解毒、利胆祛瘀,从根本上治疗高血压的病因,缓解患者的症状,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肝胆湿热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由于代谢率下降、胰岛素分泌减少等原因,更容易发生糖尿病。

而肝胆湿热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症状。

黄连温胆汤可以清热解毒、利胆祛瘀,调节血糖水平,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和减轻症状有显著效果。

肝胆湿热型胆结石肝胆湿热是胆结石形成的重要诱因之一。

老年患者由于胆囊功能下降、分泌减少等原因,更容易出现胆结石。

黄连温胆汤可以清热解毒、利胆祛瘀,促进胆汁排出,减少结石形成的机会和疼痛症状。

肝胆湿热型消化不良老年患者由于胃肠道功能下降、胃酸分泌减少等原因,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等问题。

温胆汤探考及运用体会

温胆汤探考及运用体会

温胆汤探考及运用体会
中医认为,肝脏是人体运气之守护,其运气失调可引起心神不安、失眠、头脑不清、惊恐等症状,甚至可以出现肝病。

传统中医药物温胆汤具有温肝健胆的作用,能够有效地调节肝脏的功能,从而提升人体的免疫力。

温胆汤能够改善肝脏病患者的症状,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肝病的作用。

温胆汤是传统中医药物中一种著名的汤剂,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以玄参、茯苓、生地、白术、炙甘草、黄芪、菊花为主要药材制成,它以玄参、茯苓、生地、白术为主要药材,以白术、炙甘草、黄芪、菊花为辅助药物,具有温胆润肺、清肝润肠的作用。

温胆汤的制备方法很简单,主要的原料是玄参、茯苓、生地、白术,以及炙甘草、黄芪、菊花等辅助药物。

将玄参、茯苓、生地、白术磨碎净洗后,加入清水中,共煮沸后,再将炒甘草、黄芪、菊花加入,用中火煲至药材熬烂状即可。

温胆汤的主要功效主要有温肝健胆、润肺止咳、清热降火、消炎止痛、利湿补肾等功效,能够改善肝脏病患者的症状,抑制炎症,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肝病的作用。

温胆汤的使用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情使用,一般情况下,建议以10g为一剂,每日1剂,煎服,或与其他清热补肾药物配伍使用。

在使用温胆汤之前,应开展调查,检查脏腑功能,以便确定用药量,特别是在治疗肝病的时候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避免损伤肝脏。

除了温胆汤,还需要注意患者的日常规律生活,如运动锻炼、增加摄入营养品等,以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和保护。

总之,采用温胆汤治疗肝脏病既可温肝健胆、消肿、止痛,又可以缓解肝脏病患者的肝脏症状,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肝病作用。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宜的药物,合理用药,注意控制用药量,结合日常的体育锻炼和营养摄入,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温胆汤加减临床应用体会

温胆汤加减临床应用体会

温胆汤加减临床应用体会摘要:温胆汤方出自南宋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温胆汤衍化而来。

该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主治胆胃不和、痰湿内扰之证。

笔者在临证时采用该方治疗失眠、眩晕等病,疗效良佳,总结经验如下。

关键词:温胆汤加减失眠眩晕温胆汤出自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原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生姜、甘草组成,用于治疗大病后虚烦不眠,眩晕心悸,呕吐,嘈杂,甚则癫痫等症。

温胆汤的方证辨识是临证应用的关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惊悸证治》中载温胆汤主治为“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见异物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体倦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因此伴随情志异常、呕恶口苦、舌苔黄腻或白腻、脉滑数或弦滑是应用此方的重要指征,应用时须根据兼夹病机,随症化裁,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收获良效。

现报道如下:1.头痛患者,女,68岁,证见头痛而重、呃逆,口干纳呆,胁肋胀痛,胸闷,舌尖红,苔白腻,脉弦数。

辨证为痰热内扰、脾失健运,处方:半夏20g,竹茹30g,陈皮15g,茯苓15g,甘草10g,枳实15g,白术20g,川芎15g,石菖蒲20g,菊花20g,胆南星15g,蔓荆子15g,10剂水煎服。

药尽剂而效显。

按:痰浊上蒙清窍,经络阻塞,清阳之气不得舒展,故头痛而重,痰阻胸膈,脾之气机不利,胃失和降,则胸泛呃逆、纳呆、胸闷。

苔白腻,舌尖红,脉弦数。

故以温胆汤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以川芎、蔓荆子、菊花头痛要药,散风清热、通络止痛。

2.失眠患者,女,60岁余,以失眠、眩晕、恶心、心悸易惊为主诉。

查:其梦以噩梦为主,眩晕而呕,口苦心烦,舌苔厚腻,胁肋胀痛,肩胛处刺痛而似负重物。

脉细数而滑。

因其以噩梦居多,且左右肋胀痛,背沉,为胆气虚也;况呃逆、眩晕、五心烦热为其脾胃不和、痰热扰心之证。

故治以黄连温胆汤加味。

温胆汤临床运用经验

温胆汤临床运用经验

温胆汤临床运用经验临床中我们会发现,温胆汤怎么能治头晕,也能治心悸;能治自汗,也能治短气;能治呕吐,也能治抽搐;能治心烦,能治口苦。

温胆汤,方书中多说治痰剂,却能让纳差的人开胃,失眠的人入眠,耳鸣的人不鸣,眩晕的人不晕。

能用于中风不遂,能用于恶性肿瘤,甚至能让怀不上孩子的女子怀孕……总之好像各种各样的病都能治。

温胆汤的病机是——胆郁痰扰。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个温胆汤多半是根据宋代陈言的《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卷九、卷十所记载的温胆汤。

那么卷十记载了温胆汤主治什么样的病呢?心胆虚怯,在我们使用温胆汤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

当然心胆虚怯的原因很多,不尽是温胆汤所能主治,温胆汤所治的心胆虚怯无非是湿热或痰热扰乱心神,扰乱胆腑或者胆经而导致的心神不宁,如果离开了湿热、痰热这个前提,用温胆汤去治疗所有的心胆虚怯,那就不对了。

“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这里要特别提示竹茹的作用。

《名医别录》载其可治呕逆,吐血,崩中。

清代张隐庵注释:“此以竹之脉络,而通人之脉络也。

人身脉络不和,则吐逆为热矣。

脉络不和,则或寒或热矣。

充肤热肉澹渗皮毛之血,不循行于脉络,则上吐血而下崩中矣,竹茹通脉络,皆治之。

”由此可知,竹茹是一味清热通络药,清热可以保护络脉,而通络有利于清热。

通胆胃之络,可以治呕逆;通肺经之络,可以止吐血;通肝经之络,可以治崩中。

总之,凡络脉不通夹有热象者,竹茹皆可治之。

温胆汤由二陈汤加味而来,清代医家费伯雄在《医方论》中谈到二陈汤时,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有助于后学者对温胆汤运用的理解。

他说:“痰之为病最烈,痰之为病亦最多。

积湿与郁火二者为生痰之大源。

其余或因风,或因寒,或因气,或因食,变怪百出,随感而生,难可枚举。

治痰大法,湿则宜燥,火则宜清,风则宜散,寒则宜温,气则宜顺,食则宜消。

二陈汤为治痰之主药,以其有化痰理气、运脾和胃之功也。

学人随症加减,因病而施,则用之不穷矣。

温胆汤化裁的临床应用体会

温胆汤化裁的临床应用体会

温胆 汤 最早 见 于 《 外 台秘 要 》 卷1 7 引《 集验方》 , 方 中生 姜 四 黄 腻 , 脉滑 数 。 治 以温 胆 和 胃 , 佐 以 清利 湿 热 , 活血 化瘀 。 方 以温 两、 半夏 二两( 洗) 、 橘皮三 两 、 竹茹 二两 、 枳 实二枚 、 甘 草 一 两 胆 汤加 味 基本 方 : 法 半 夏
2 0 1 4年第 2 7期
4 1
糯 荔 魏
獭爨
罐 积
温胆 汤化裁 的临床应 用体 会
覃 琼 明
关键 词 : 温胆 汤 ; 痰 热 内扰 ; 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 号 : R 2 5 9 文献标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4) 2 7 — 0 0 4 1 — 0 1
属骧 蒙 清 窍 : 治宜 理 气化 骧 、 和 冒利 窍 : 处 以温 胆 汤加 减 。处 方 : 各6 g , 丹参、 石菖 蒲 、 茯苓 、 各 1 5 g , 炒麦芽、 炒谷 芽 各 3 O g 。 服 上 方 清半 夏 l O g , 陈皮 1 0 g , 茯苓 1 5 g , 枳实 1 0 g , 竹茹 1 5 g , 生龙骨 3 0 g 3剂后 , 食 后 欲 呕吐 症状 减 轻 , 但 胃脘部 仍 感 作胀 , 上 方去 茯 苓 、 ( 先 煎) , 生牡 蛎 3 0 g ( 先 煎) , 丹参 2 0 g石菖 蒲 2 0 g , 鸡 内金 1 0 g , 生甘 二 芽 , 加厚 朴 1 0 g 。续 服 5剂后 , 主要 症状 得 以控 制 , 嘱 其 以服 香 草6 g 。7 剂, 水煎 , 早 晚分 服 , 每天 1 剂 。患者 在 服 药后 眩晕 耳 呜 砂 养 胃丸 善后 。

温胆汤临床应用体会

温胆汤临床应用体会

温胆汤临床应用体会【关键词】温胆汤;应用;体会1 温胆汤的来源、组成及作用温胆汤见于《三因极一病症方论》,由《备急千金要方》中温胆汤衍化而来,较之多茯苓、大枣,而减生姜的量,组成为:半夏6g,枳实6g,竹茹6g,陈皮9g,茯苓5g,甘草3g,姜5片,大枣1枚。

其后医家从温胆汤加减得诸多化裁方,如黄连温胆汤、十味温胆汤等。

温胆汤功能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肾不和、痰热内扰之虚烦不眠、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癫痫等症。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为除湿痰之要药,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三药配伍专化痰湿。

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竹茹清化热痰,除烦止呕;生姜、大枣、甘草均为使药,益脾和胃而协调诸药。

全方配伍,清热痰,畅气机,使受痰热内扰之胆胃得以清宁而和,方名温胆汤,其温为和之义,而非实温。

2高血压病所致眩晕单某,男,58岁,教师,高血压病史7年,间断口服复方降压片、罗布麻片以维持血压,血压时高时低。

近1月来,患者常感头晕目眩,血压偏高,查头颅CT未见异常,脑血流图显示:脑动脉供血不足,予丹香冠脉针、胞二磷胆碱针静滴15天,症状未减遂求治中医。

症见患者头晕目眩,耳鸣心烦,胸闷恶心,口粘微苦,Bp22/12.5kPa,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辨为痰热中阻,浊气上泛。

用温胆汤加减:法半夏10g,枳实10g,竹茹10g,桔红6g,茯苓10g,菊花10g,草决明15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治疗15天,患者眩晕大减,精神转佳,复查血压亦恢复正常。

按:《丹溪心法·头眩》云:“无痰则不作眩”,本病是由于痰阻气机,郁而化火,上蒙清窍而发作眩晕。

故用温胆汤加减以化痰清热,使痰去热清,清阳得升,浊气得降,气机通畅则眩晕自除。

3冠心病吴某,女,61岁,农民,2004年7月14日初诊。

患者有冠心病史6年,心前区常憋闷疼痛,每次疼痛持续3—5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缓解。

曾服消心痛、复方丹参片等药物治疗病情时轻时重。

温胆汤中医临床运用经验体会总结

温胆汤中医临床运用经验体会总结

温胆汤中医临床运用经验体会总结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长按“”给我一个“太棒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温胆汤是临床上常用方之一,它从一个治疗“不得眠”的方子,经过数十代人的探索,演化成治疗疑难杂病的名方,其积淀之久、变化之妙,绝非一般时方所能比。

这说明一个方子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我们在临床上认真实践,缜密思考,就可以拟定出新的方子,为解决棘手疾病闯出一条新路。

今就温胆汤的沿革及其发挥与应用,略述己见,冀予同仁参考。

沿革温胆汤最初见于南北朝名医姚僧垣所撰《集验方》(已佚),后被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收录,云“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之方”(以下称孙氏温胆汤)。

方药为“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甘草(一两),生姜(四两)”,计六味。

有人认为,温胆汤是后人在《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旨意下,采用小半夏加茯苓汤、橘皮竹茹汤、枳术汤等加减而成,此说不无道理,但温胆汤的组方配伍却是有着质的飞越。

到了南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出现了三首温胆汤,一首在“肝胆经虚实寒热证治”篇,其组成、主治与孙氏温胆汤相左;另两首分别在“虚烦证治”篇和“惊悸证治”篇,此二方较孙氏温胆汤多了茯苓和大枣两味药(以下称陈氏温胆汤),计八味。

“虚烦证治”篇的温胆汤“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与孙氏温胆汤基本一致,只是云“又治惊悸”;而“惊悸证治”篇的主治病证繁多,云“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远远超出了孙氏温胆汤的治疗范畴。

陈氏温胆汤的药物剂量为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炙甘草一两,茯苓一两半,生姜五片,大枣一枚。

比起孙氏温胆汤的变化不仅仅是多了茯苓与大枣,更重要的是生姜用量从四两减为五片。

后世医家所用温胆汤多从陈氏温胆汤变化之,所治病证亦尊“惊悸证治”篇所云。

温胆汤探考及运用体会

温胆汤探考及运用体会

温胆汤探考及运用体会温胆汤又称胆泻汤,是中药治疗肝胆系统疾病的常用方剂,温胆汤是以“温肝舒胆”为主要治疗原则的复方制剂,主要适合中医认为的肝胆疾病的原因,如温热、胆郁、胆虚,有温中治热,舒胆健脾的功效,经常应用来治疗或减轻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所引起的胆囊炎、胆结石、肝病、痛风等疾病。

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就温胆汤探考及运用体会作一简单介绍。

温胆汤主治病有1)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胆炎、胆囊炎、胆结石、胆肠炎、慢性腹泻;2)肝脏疾病: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肝脏病变;3)肝胆结石的病因有:温热、偏虚、胆结;4)消化道血栓栓塞病变。

温胆汤是温补药,主要成分有党参、黄芩、陈皮、大黄、苍术、连翘及挥发油等。

其作用应以“中温清热解郁舒胆通络”为主,有益于消除上消化道及全身寒热,并可调和胆汁分泌异常,活血通络,起到补肝肾、益胃安神的良好保健作用。

温胆汤运用体会:在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中,它的疗效极为显著,表现为症状的迅速改善,往往只用几天时间就可以得到满意的疗效。

通过实践见闻,当患者伴有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肝炎、胆结石等,可以针对基础病证进行方药治疗,采用温胆汤加减调剂,温中清热、舒胆健脾是补益气血、温补肝肾、调理脾胃机能的重要原则。

此外,温胆汤还可应用于疲劳乏力、失眠多梦、心慌头晕等症,可在调剂原方结合补中益气活血、养肝护肝的成药,作为一种调理性的保健药物。

综上所述,从临床实践来看,温胆汤的疗效极其显著,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肝脏疾病、肝胆结石以及健脾活血等方面,经常被应用,特别是它还可以作为一种调理性的保健药物,有益健康。

但服用温胆汤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病症、病情情况恰当的调整配方,以防出现不良反应,以及宜及时就医进行支持治疗,温胆汤虽可作为一种保健的使用,但病情的处理应以医治为宜。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体会温胆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主要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中草药组成。

其具有清热解毒、疏肝胆、平肝阳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胆囊炎、胆结石和黄疸等疾病。

以下是我在临床实践中对温胆汤的应用体会。

首先,在治疗胆囊炎方面,温胆汤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药方剂。

胆囊炎是由于胆囊发生炎症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有胀痛、恶心呕吐等。

温胆汤中的黄连和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消除胆囊内部的炎症,缓解症状。

同时,黄柏和栀子具有疏肝胆的功效,可以帮助胆囊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促进胆汁的正常分泌。

经过多次临床观察和应用,温胆汤对胆囊炎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迅速减轻患者的症状,恢复胆囊的正常功能。

其次,温胆汤在治疗胆结石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

胆结石是胆囊内结石形成的疾病,常引起腹痛、黄疸等严重症状。

温胆汤中的黄连和黄芩能够减轻胆囊内部的炎症反应,促进胆石的溶解和排泄。

此外,黄柏和栀子具有平肝阳的作用,可以舒缓胆囊和胆管的张力,减少结石的堵塞和疼痛感。

通过我在临床实践中的观察,温胆汤在胆结石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温胆汤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于治疗黄疸等胆道系统疾病。

黄疸是由于胆道梗阻或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的肝脏疾病,呈现出皮肤和眼睛发黄等症状。

温胆汤中的黄连和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帮助身体排除过多的胆红素,减轻黄疸的症状。

同时,黄柏和栀子有疏肝胆的作用,可以改善胆道的通畅,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通过临床观察,温胆汤对黄疸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体征和生活质量。

然而,在使用温胆汤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在用药过程中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掌握剂量和疗程。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合理调整药物的用量和使用时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其次,温胆汤属于中药方剂,患者在使用时应密切观察自身的变化情况,如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或停药,并向医生咨询。

最后,在治疗过程中,也要配合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温胆汤探考及运用体会

温胆汤探考及运用体会

温胆汤探考及运用体会许多古代的中医书籍中都提到了温胆汤的名字,这是一种中药中最常见的汤药,其中混合着多种药物,其功效非常强大。

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肾脏、心脏、肝肾功能,还能抵抗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胆囊炎等,并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理健康。

温胆汤的历史相当悠久,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其中描述了它能治疗腰膝酸痛、鼓澡痰湿、气滞血瘀等病症。

自此以后,温胆汤就不断被改良,直到今日,都可以找到它的记录。

温胆汤的主要成分包括茯苓、枳壳、黄芩、半夏等,这些药材都有一定的药效,能够降低血压,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内分泌失调,缓解肝脏负担,抑制肝脏细胞炎症,促进肝细胞再生等。

它还可以增加肝脏的新陈代谢能力,治疗肝病,缓解胆结石症状以及平衡血糖水平,促进肾脏的恢复。

我亲自尝试了温胆汤,感受到了它的功效。

由于长期的熬夜和压力,我的肝脏出现功能下降,容易感到疲倦无力,睡眠不佳,还有头晕头痛的感觉。

因此,我开始用温胆汤,连服一个月后,我明显感觉到了改善,疲劳感明显减轻,而且肝脏功能有了明显恢复,睡眠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好,头晕头痛等症状也随之消失。

温胆汤的常用用途不仅仅限于肝脏,它也可以用于改善心脏疾病。

它可以帮助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的情况,补血活血,强心降压,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

此外,温胆汤还有助于肠道蠕动,改善肠道蠕动不良,减少便秘,改善消化问题,帮助消除消化不良的症状,改善营养吸收,增加身体的免疫力,使身体更加健康。

总的来说,温胆汤的功效无疑非常强大,能够帮助肝脏、心脏、肠道等机能恢复健康,从而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但我们在服用的时候,最好还是要按照医生的指示来用药,以避免药量过多造成身体不适。

【微群经方】刘济舟《温胆汤的学习与临床体会》

【微群经方】刘济舟《温胆汤的学习与临床体会》

【微群经方】刘济舟《温胆汤的学习与临床体会》讲者:刘济舟/陕西省汉阴县济舟堂国医门诊整理:《经方》杂志义工团队地点:《经方》杂志旗下群时间:2020年11月22日19:00~大家好,温胆汤在实践中是一首很常用、很重要的方剂,大家天天都在运用。

今不揣浅陋,把自己对温胆汤的学习和一点浅浅的体会,说出来作为引玉之砖。

我们现在看到的温胆汤是由茯苓、陈皮、半夏、竹茹、枳实、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这种组成的温胆汤一般见于《千金方》、《外台秘要》,在千金、外台当中,对本方证的论述主要就是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为胆寒也。

宜服温胆汤。

后来到了宋朝,陈言著的《三因方》,在里面加了茯苓和大枣,其方证为虚寒证,惊悸怔仲,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梦寐不祥,或异象感惑,遂至心胆惊,慑,气郁生涎,或短气乏力,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悸心虚烦闷,坐卧不安等,这是《三因方》中对温胆汤方证的描述。

后世在温胆汤的运用方面,做了很大的发展,一般来说,凡是心胆虚怯之证皆可服用。

并不局限于大病后,但是在《三因方》之前,温胆汤的组成是没有茯苓和大枣的,我们现在认为,凡是心胆虚怯之证皆可服用,并不局限于大病后,其基本病机一般是气郁生涎,胆怯气短。

《三因方》所说的病机是心胆之虚;《集验方》所说的温胆汤方证是为虚而设以及心,胆,髓,脑这几个部位,从明清的经验来看,温胆汤有了更大的发展,当时提出心虚神怯加人参,烦热加黄连,痰滞加胆南星等,加柴芩为柴芩温胆汤。

在《证治准绳》当中,有一种变化就是去掉竹茹,加酸枣仁、五味子、远志、熟地、人参为十味温胆汤。

个人在实践当中,通过学习发现这个温胆汤所治的病种,其实是很广泛的,在内外妇儿各科中都可涉及到。

但前提是,(这是我个人认为,不是说全部)其主要在精神系统、心脑血管、消化系统,这三个系统疾病当中,涉及到温胆汤方证最为常见。

在《素问》六节藏象中提到,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中焦脾胃为气机,五脏的升降,均依赖中焦脾胃升降气机的配合完成,同时《内经》认为人的精神思维、情志活动的调节,是以心为主的五脏所主。

温胆汤化裁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经验总结

温胆汤化裁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经验总结

温胆汤化裁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经验总结温胆汤化裁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经验总结心悸是指心脏跳动过速、过缓或节律不齐的症状,常伴有心慌、气短等不适感。

中医认为,心悸与痰火扰心有一定的关联。

痰火扰心是指痰火郁结在心脏,导致心悸、心慌、口苦口干等症状。

温胆汤化裁作为中医药学中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痰火扰心型心悸具有良好的疗效。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温胆汤是一味温中健脾解痰药,可以温阳健脾,化湿化痰,减轻心脏的负担。

对于痰火扰心型心悸患者,使用温胆汤化裁可以起到调和心脏功能的作用。

温胆汤的基本组成包括山药、茯苓、泽泻、厚朴、陈皮、茯神等。

其中,山药具有养阴补肾、健脾益气的作用,茯苓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养心的功效,泽泻可利水下气,陈皮消食利气,茯神平肝熄心,厚朴行气破滞。

这些药物的配伍使用可以达到温胆汤化裁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温胆汤化裁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的关键在于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一般来说,痰火扰心型心悸的患者常伴有心慌、心悸、口干口苦、烦躁易怒等症状,舌苔多为黄厚腻,脉象滑数。

这些症状反映了痰火扰心的证候特点。

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我们可以在温胆汤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加减调整,以达到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痰火扰心型心悸的患者,如果舌苔黄厚腻、痰火郁结较重,可以加入葛根、竹叶等清热祛痰的药物,以增强药效。

如果患者具有湿热瘀阻的表现,可以加入赤小豆、车前子等湿热清利的药物,以调理体内湿气。

另外,温胆汤化裁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还需要结合生活调理。

心悸是一种由于心理压力、情绪不良等因素引起的症状,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剧烈运动、劳累过度,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紧张等。

此外,饮食调理也非常重要。

痰火扰心型心悸的患者在饮食上要注重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保持肠道通畅,以减轻心脏的负担。

最后,温胆汤化裁治疗痰火扰心型心悸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时间。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体会发表时间:2012-07-23T15:39:18.4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胡树群卓玉春[导读] “温胆汤”首见于唐•孙思邈之《千金要方》,记述其功能云:“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

胡树群卓玉春(指导老师)(贵州省遵义县中医院贵州遵义 563100)近几年来,笔者有幸成为贵州省遵义市名老中医药专家、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卓玉春老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并随师坐诊,见老师采用温胆汤加味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引起的各种临床病症,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概述 “温胆汤”首见于唐•孙思邈之《千金要方》,记述其功能云:“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

自此以来,历代医家对“胆寒”、温胆”的提法及含义多有议论。

在汪昂的《医方集解》认为:“温胆汤治不眠,用二陈加枳实、竹茹,二味皆凉药,乃以凉肺经之热,非以温经之寒也,以胆欲不寒不燥常温为解耳”。

《成方切用》又在《医方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了温胆汤方证的病机:“治胆虚痰热,虚烦惊悸,口苦呕涎,胆热则口苦,胆虚则气郁,致脾生痰涎而烦呕,伤寒病后多有此证。

”指出此方的功能在于“和胃解郁,清金宁肺”,从而达到“如是则不虚不燥而胆常温”之目的。

本书还援引《三因》所云:“心虚胆怯,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症,触事易惊,或夜梦不祥,或短气乏力,或自汗,并温胆汤主之”。

又陈修园之《时方歌括》认为:“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

”这些都进一步阐明了“温”字的含义,说明温胆汤并非为胆寒而设。

亦有人认为“胆寒”的“寒”字,应理解为“痰”字。

由此可见,温胆汤一方无论从病及理论、或临床应用等方面,皆渐臻明晰,此乃方名“温胆”之者也。

凡大病久病之后,或起居失宜而致胆虚气郁,疏泄失职,则木气不升,土气难行,故心虚胆怯,痰涎内生,痰气相搏,发生诸证,所谓“一切怪论皆于痰”。

如胸闷太息,咽中吤哜,呕唾痰涎,惊不眠,梦寐不详,以及“痰气“为特征的咽痛、痰嗽、多汗、悸烦、眩晕、气急、烦热、失眠多梦、胸闷、肢麻、月经不调、腹痛、腹泻、便秘、呕恶、食少等各种临床证候,用温胆汤加味治疗,疗效显著,介绍于下: 2 临床资料 2.1 不寐证—用安神温胆汤症见:夜寐难眠,乱梦纷纭,睡后易惊,精神不振,心烦口苦,纳食乏味,食后脘腹胀满不适,口干不欲饮水,舌苔黄厚,脉滑数;本证为肝胆郁热夹痰,扰及心神所致;治疗当清热化痰,除烦安神。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心得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心得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心得本文论述了温胆汤的来源,组成,功能,主治。

结合作者多年临床实际,阐述了温胆汤在不寐、胃痛和月经先后不定期等病症治疗中的应用。

内容新颖,发人深省,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标签:温胆汤;不寐;胃痛;月经先后不定期。

温胆汤见于《三因极一病症方论》,由《备急千金要方》中温胆汤衍化而来。

(《备急千金要方》中温胆汤无茯苓、大枣)。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经常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不寐、胃痛、月经先后不定期等,而且常常获得满意的疗效。

今简述如下,以供同道们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温胆汤简介:温胆汤的组成为:半夏6g,枳实6g,竹茹6g,陈皮9g,茯苓5g,甘草3g,姜5片,大枣1枚。

一日一付,水煎服。

功用: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胆郁痰扰症。

如胆胃不和之呕恶呃逆;痰热内扰之虚烦不眠、惊悸不宁;痰火扰心之癫痫、多梦;痰湿蒙蔽清阳之头晕目眩等。

方解:本方证因素体胆气不足,加之情志不畅,胆失疏泄,气郁生痰内扰神明表现诸证或内扰脾胃导致胆胃不和。

胆府为清宁之府,若为邪气所扰,失其宁谧则见惊悸不安、失眠多梦、烦躁不安;胆胃不和则见呕吐呃逆;痰湿蒙蔽清窍则可发生头晕目眩等。

治宜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方中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竹茹甘、微寒,归肺、胃经,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之功;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枳实苦、辛、酸、温,归脾、胃、大肠经,有破气除痞、化痰消积之功;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之功;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之功;大枣甘、温,归脾、胃、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功,且生姜可以解半夏的毒性;甘草调和诸药。

综观全方药性平和,不寒不燥,可以达到理气化痰以和胃,使胃气和降则胆郁得舒,痰浊得去则胆无邪扰,诸证自除。

其方名温胆汤之“温”为“温和”之意,并非“温热”之意。

二、治疗痰热内扰的不寐不寐又叫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常用方剂』祛痰剂:温胆汤临床应用之我见(燥湿化痰)

『常用方剂』祛痰剂:温胆汤临床应用之我见(燥湿化痰)

『常用方剂』祛痰剂:温胆汤临床应用之我见(燥湿化痰)2 失眠案患者,女,49岁,工人。

有失眠病史2年,常服安定片方能入睡。

时值更年之际加之惊吓,而病情加重,刻下心烦失眠,甚则通宵达旦不能交睫,次日头目眩晕,烦热口苦,胸脘痞闷,纳差神疲,舌边尖红,苔淡黄薄腻,脉弦。

证属心肝气郁,痰热内蕴,上扰神明而致。

治拟清热化痰除烦,宁心安神,温胆汤合栀豉汤加减裁治。

法半夏10g、陈皮6g、茯苓神各15g、生甘草5g、枳实10g、淡竹茹6g、栀子10g、淡豆豉10g、炙远志10g、炒枣仁15g、夜交藤15g、合欢皮10g,服药5帖,睡眠好转,继服7帖,夜寐安,纳食增,诸症平。

按:“惊则心神出而舍空,液入成痰,拒其神不得归”,“烦躁不得眠,温胆汤治之”。

惊伤胆,心胆气虚,疏泄失常,聚湿生痰,痰郁热蕴,上扰心神而不得眠,故用温胆汤合栀鼓汤加减而见奇效。

3 胆囊炎案患者,女,44岁,教师。

患者原有胆囊炎病史,近因饮食不节加之情志不遂而致右胁下疼痛尤剧,恶心呕吐,口干且苦,胸闷纳呆,大便干2、3日一解,小溲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有附件炎宿疾,证属肝胆失于疏泄,热郁气滞,痰热互阻,治拟疏肝理气,化痰清热,茵陈温胆汤加减治之。

茵陈15g、法半夏10g、陈皮10g、云茯苓15g、炒枳实10g、淡竹茹10g、柴胡6g、杭白芍10g、生大黄5g(后下)、黄芩10g、郁金10g、生甘草5g,服上方7帖,胁痛大减,大便通畅,继服7帖,诸症悉除,后以利胆丸巩固之。

按:本例为湿热蕴结中焦,肝胆失其疏泄之职,治拟温胆汤既能理气止痛,又能化湿清热,配茵陈清利肝胆,伍黄芩清热燥湿,郁金理气止痛,诸药相合而成清利湿热之良方。

4 体会温胆汤组成似极平淡,然用之得当,确有出奇制胜之妙。

本方即二陈汤基础上加枳实、竹茹,但两者用意确不同,二陈汤着重于和胃化痰,本方加竹茹、枳实调和三焦,旁通胆气乃以清净胆腑为主。

由于“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而以肝、胃、心、脑关系尤为密切,故眩晕,失眠、胁痛等病症,病名虽不同,机理都是痰浊内阻,胆失其宁谧所致,它可治疗有形之痰:胸闷,泛恶,痰涎,也可治疗无形之痰引发的一类症状如幻觉、多梦、心烦不安等,此殊途同归也,非一方之神,皆以温胆汤化裁而收效,此即同病异治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体会胡树群卓玉春(指导老师)(贵州省遵义县中医院贵州遵义 563100)近几年来,笔者有幸成为贵州省遵义市名老中医药专家、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卓玉春老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并随师坐诊,见老师采用温胆汤加味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引起的各种临床病症,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概述温胆汤首见于唐bull;孙思邈之《千金要方》,记述其功能云:
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

自此以来,历代医家对胆寒、温胆的提法及含义多有议论。

在汪昂的《医方集解》认为:
温胆汤治不眠,用二陈加枳实、竹茹,二味皆凉药,乃以凉肺经之热,非以温经之寒也,以胆欲不寒不燥常温为解耳。

《成方切用》又在《医方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了温胆汤方证的病机:
治胆虚痰热,虚烦惊悸,口苦呕涎,胆热则口苦,胆虚则气郁,致脾生痰涎而烦呕,伤寒病后多有此证。

指出此方的功能在于和胃解郁,清金宁肺,从而达到如是则不虚不燥而胆常温之目的。

本书还援引《三因》所云:
1/ 5
心虚胆怯,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症,触事易惊,或夜梦不祥,或短气乏力,或自汗,并温胆汤主之。

又陈修园之《时方歌括》认为:
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

这些都进一步阐明了温字的含义,说明温胆汤并非为胆寒而设。

亦有人认为胆寒的寒字,应理解为痰字。

由此可见,温胆汤一方无论从病及理论、或临床应用等方面,皆渐臻明晰,此乃方名温胆之者也。

凡大病久病之后,或起居失宜而致胆虚气郁,疏泄失职,则木气不升,土气难行,故心虚胆怯,痰涎内生,痰气相搏,发生诸证,所谓一切怪论皆于痰。

如胸闷太息,咽中吤哜,呕唾痰涎,惊不眠,梦寐不详,以及痰气为特征的咽痛、痰嗽、多汗、悸烦、眩晕、气急、烦热、失眠多梦、胸闷、肢麻、月经不调、腹痛、腹泻、便秘、呕恶、食少等各种临床证候,用温胆汤加味治疗,疗效显著,介绍于下:
2 临床资料 2.1 不寐证用安神温胆汤症见:
夜寐难眠,乱梦纷纭,睡后易惊,精神不振,心烦口苦,纳食乏味,食后脘腹胀满不适,口干不欲饮水,舌苔黄厚,脉滑数;本证为肝胆郁热夹痰,扰及心神所致;治疗当清热化痰,除烦安神。

方用安神温胆汤:
即温胆汤+炒枣仁、炙远志、茯神、石菖蒲。

---------------------------------------------------------------最新资料推荐------------------------------------------------------ 2.2 高血压病用降压温胆汤症见;头晕头痛,寐多乱梦,有时睡中梦醒,舌红苔薄黄腻,脉滑,血压波动在200-220/100-120mmHg 之间;本证为恣食肥甘,过度,湿热内生,聚食生痰,肝阳夹痰上扰所致;治疗当健脾化痰,平肝潜阳。

方用降压温胆汤:
即温胆汤+天麻、钩藤、石决明、胆南星、郁金。

2.3 中风用龙钩温胆汤症见: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颜面及肢体麻木,步行迟缓,头晕目眩,心悸,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黄腻,脉弦滑;本证为恣食肥甘、酒酪,脾运不健,气不布津,聚湿生痰,痰湿内蕴,郁久化热,热极生风,或阴气自半,肝肾亏损,水不涵木而失衡,气血逆乱,营卫失调所致;疗当清热豁痰,平肝熄风,养血活血。

方用龙钩温胆汤:
即温胆汤+地龙、钩藤、丹参,胆南星。

慢性咽炎用喉痹温胆汤症见:
咽痛,咽痒,时有咳嗽,咽部梗塞,查体见咽部充血,咽后壁有散在淋巴滤泡增生,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本证为喉痹,为痰气郁结,痰热互结所致;治疗当清热化痰利咽。

方用喉痹温胆汤:
即用温胆汤+杏仁、胆南星、浙贝母、射干、青果。

2.4 妊娠恶阻用黄连苏叶温胆汤症见:
3/ 5
妊娠恶心,呕吐痰涎,食入即吐,纳呆,头晕乏力,苔薄黄腻,脉弦滑;本证为木火司胎,木盛土虚,聚湿为痰,火炎犯胃,和降失司所致;治疗当清热化痰,疏肝和胃降逆。

方用黄连苏叶温胆汤:
即温胆汤+黄连,苏叶,木香,砂仁。

3 分析温胆汤之机理均属胆胃不和,痰热内蕴,胃中有痰,故胸痞痰多,苔腻,脉滑;胆中有热,故口苦、舌苔黄、脉滑数或弦数;痰热内阻,胆胃不和,阻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见眩晕;胆热乘胃,浊阴上逆则为呕吐;胆热上扰于心,则或心烦不眠、或心悸易惊;甚则痰蒙清窍而为癫痫;或胃中有热而嘈杂似饥。

上述种种见证,都以胸痞痰多、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为前提,以湿、热、痰阻滞三焦为主。

由此可见,温胆汤证,本质在胆虚用怯,气郁生涎;少阳温和,升发之气被抑,胆失清正决断,疏泄条达之职。

《素问middot;灵兰秘典论》曰:
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胆主少阳春生之气,故李东垣云:
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生则万物发,故胆气春生,则余脏从之。

所以说,胆对于调整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及其相互之间有协调作用。

胆与肝、胃、心、脑关系密切,如罗东逸在《古今名医方论》中
---------------------------------------------------------------最新资料推荐------------------------------------------------------ 说:
胆为中正之官,清净之腑,喜宁谧,恶烦忧;喜柔和,不喜壅郁。

盖东方木德,少阳温和之气也;若大病后,或久病,或寒热甫退,胸膈之余热未尽,必致伤少阳之和气,以故虚烦;惊悸者,中正之官以熇蒸而不宁也;胆热呕吐者,清净之腑,以郁炙而不谧也,痰气上逆者,土家湿热反乘,而木不得升也。

如是者首当清热,及解利三焦。

方中以竹茹清胃脘之阳,臣以甘草、生姜调胃以安其正;佐以二陈,下以枳实,涤三焦痰壅;以茯苓平渗,致中焦之清气。

且以祛邪,且以养正,三焦平而少阳平,三焦正而少阳正。

胆家有不清宁而和者乐,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

若胆家真畏寒而怯,属命门之火衰,当与乙癸同源。

罗氏之论温胆汤,上药相济相须,温凉配伍得宜,使痰浊得化,胆气自清,可谓通其情而达其理矣!余谓东方肃肺以平木郁,和胃以降胆逆,化痰湿以降浊,和中气以升清,弗取峻补而气可变,非用猛攻则邪可退,乃以中平之剂,恢复胆腑中正温和之气,俾胆气春生,则五脏元真通畅,经络府俞,人即安和也。

5/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