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构建的意义_困境及路径_方刘松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缘起、实践与意义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缘起、实践与意义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缘起、实践与意义作者:李岩来源:《领导文萃》2015年第22期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协商民主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并且将推进协商民主的发展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

2014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

2015年2月,中共中央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内涵,阐述了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渠道程序,对新形势下开展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作出全面部署,是指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接着,2015年7月,中共中央又印发了《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对在实践中具体落实和创新发展城乡基层社区协商提出了规划指导方针。

上述两份《意见》已经在社会各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从中央到各个地方以及广大的基层社会,建立制度和机制,创新形式和方法,正展开广泛的民主协商实践。

围绕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一主题,本刊专访了对协商民主素有研究的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两位学者——系主任张小劲教授和系副主任谈火生教授。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缘起与意涵领导文萃: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两个《意见》的出台具有怎样的背景?是否存在着前后继承的脉络联系呢?张小劲:第一个《意见》的出台,应该说是我们党自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进一步贯彻落实“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重要战略部署的关键一环。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而且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其中,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方面。

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实施方案

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实施方案

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实施方案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民主主体作用,中国需要更加完善的民主体制。

因此,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实施方案意义深远。

本文从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意义、主要内容、具体实施步骤和重点任务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意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指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充分发扬我国特色民主,实行广泛深入的党内民主和基层群众民主,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的作用,通过民主协商达成共识,推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实施方案的意义在于:1. 是党和政府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矛盾纠纷日益增多的内部环境所采取的富有创新意义的民主方法,通过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可以充分调动各方面主体的积极性,凝聚各方智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 实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党和政府增强自身组织力量、扩大社会参与和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增强党和政府吸收信息、综合研判、决策实施的能力。

3. 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助于完善我国的民主体系,进一步深化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基层自治、民主选举、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基础性民主制度的作用,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化的持续发展。

二、主要内容1.党、政府部门和其他各利益相关方应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加强规划和政策的协商制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并重视社会各界的民间协商。

2.发挥各类协商组织的作用,包括政治协商、经济协商、文化协商等,特别是要重视加强党内协商,倡导和推广群众性的民主协商活动,比如村民代表会议、业主委员会等。

3.加强人才培训和交流,培养一批协商民主负责人和专业人才,促进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提高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三、具体实施步骤1. 加强宏观统筹、提高组织保障。

做好开局工作,把协商民主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委民主生活会议的重要议程和考评内容,同时加强政策宣传和组织管理。

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思考

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思考

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思考【摘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性和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了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必要性,深化其内容和形式,完善机制保障,推动健康发展,提高实效性等方面。

探讨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前景,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通过研究和思考,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性,为其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保障。

【关键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重要性、发展历程、内容和形式、机制保障、健康发展、实效性、前景、发展方向、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引言1.1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加广泛地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共识和团结,通过各方的协商和交流,协商民主制度可以化解矛盾、凝聚共识,推动社会稳定和发展。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决策质量和执行效率,通过广泛的协商和民主程序,可以凝聚各方智慧,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推动国家事业的发展。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活力,通过各方的参与和监督,可以有效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化、民主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苏联。

当时,苏联共产党通过代表大会和委员会等形式,组织协商民主,协商政策和决策,推动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也逐渐发展和完善。

在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实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协制度等形式,开展广泛的协商民主,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

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

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协商民主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它不仅有助于民主发展,增强政治参与,促进和谐,也有助于维护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权利,推动社会发展。

在协商民主模式下,国家、政府、公民及有关利益相关者通过友好协商、充分讨论和良性互动实现政治目标。

本文旨在探讨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协商民主的概念,然后,论述了它的重大意义,最后总结了我国实施协商民主的努力。

结论是,协商民主是实现民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协商民主;重大意义;公共利益;公民权利;民主发展。

《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一、引言协商民主是政治制度的一种,它主张以协商、讨论、和谐互动等方式来实现国家政治目标和政府改革、推动政治参与和发展的基本思想。

近年来,协商民主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发展的普遍趋势,被各国视为新的政治制度模式,用以推动政治发展、调节政治关系和维系社会和谐,继而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我国主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上要以民主革命为主线,以实现公民权利和维护国家利益为目标,朝着实行协商民主迈进,不断发展民主政治,推动我国政治制度更加完善。

本文试图探讨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二、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1、协商民主有助于民主发展协商民主的产生与发展,是民主政治体制的一种新型,被认为是民主政治的一种补充,为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协商民主不仅是以公民的参与为基础的民主体制,也是一种更加开放、公正、客观的民主政治,也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社会关联性极强的一种政治制度。

因此,协商民主是民主发展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增强公民参与,提高民意表达能力,更加平等、公平地参与民主政治,更好地维护公民的权利,促进民主的生长和发展。

2、协商民主有助于维护公共利益协商民主模式可以使政府和各方利益相关者在协商或讨论中找到更好的共识,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减少冲突,确保实施政策的顺利进行。

由于参与者充分表达,双方可以相互依赖,充分听取彼此意见,在解决问题上更加宽容,接受对方的意见,共同寻求和谐解决方案,从而达到维护公共利益的最佳效果。

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困境与路径分析

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困境与路径分析

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困境与路径分析作者:吴易哲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23期摘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适应我国国情和现实需要的民主形式,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新时代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探究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面临的实践困境和路径选择,对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深入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困境;新时代一、引言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

与此同时,基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实践中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如何面对这种新变化、新挑战成为本文的研究主题。

二、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困境探究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1]面向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實践也同样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正如列宁所说:“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

”[2]创造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在实践的现实困境中通过不断地锻造实现重生,这样才能在世界之林中散发出勃勃生机,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也将围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并在矛盾运动中发挥自身优势,这就要求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正确认识现实存在的实践困境,克服实践中的困难,规避风险,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最大可能地发挥其独特优势,推动协商民主成制度化、体系化发展。

(一)协商民主联动机制不健全纵观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实践主体,基层协商是最为薄弱的一环。

首先,基层协商民主是“基层协商参与主体围绕和个人利益相关的公共利益在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上而展开的对话、交流、探讨、商议、辩论等民主参与形式,以达成共识为核心,以形成最终公共决策为目标”[3]。

浅谈协商民主的价值、挑战与前景

浅谈协商民主的价值、挑战与前景

浅谈协商民主的价值、挑战与前景民建兰州市党建理论委员会侯毅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将协商民主放在政治体制改革的框架里面进行论述,为今后协商民主在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报告中对协商民主的高度重视让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协商民主是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所谓协商民主,是指政治共同体中的自由平等公民,通过参与立法和决策等政治活动过程,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的治理形式,其核心概念是公民参与和政治协商。

协商民主是基于对选举民主的反思和现代社会政治发展要求的分析,特别是针对当代西方选举民主逐步异化为投票经营活动、投票中的各种政治斗争、公协商民主强调公民参与对民主政治的重要性,认为公民之间、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对话、协商、讨论、辩论、审议等,对于政治民主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可以说,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无论对国家还是对社会,公民参与都是实现善治的必要条件。

广泛的公民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公民权利的基本途径,也是实现对公共权力有效制约的重要条件,而且能够促进社会生活的和谐与稳定。

只有通过公民参与才能真正实现民主的价值。

原有的简单多数原则、代议制以及远程通讯等,己无法充分体现和保障全体民众的真实意愿和利益诉求,无法真正形成有利于公共利益的决策。

协商民主在不否定选举自由的前协商民主把民主程序与规范内涵相结合,既肯定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又尊重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界限。

在一定意义上说,民主就是程序。

如果跳过某个程序,或者将一定的程序颠倒,都会对决策产生严重的影响。

只有确立完善的民主程序,才能避免民主成为强势利益集团操纵决策的工具,才能更好地促进公共利益,才能更全面地反映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愿。

协商民主力图通过完善民主程序、扩大参与范围、强调自由平等的对话,来消除冲突,保证普遍理性和公共利益的实现,谋求社会公平正义,达到社会和谐稳定。

与政府的对话、讨论、协商,是政治民主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也是达到民主决策的必要环节。

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的构建研究

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的构建研究

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的构建研究作者:张欣然来源:《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第03期摘要::加快构建与我国政治体制相适应的协商民主制度体系,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直接结果,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具有重要意义。

在总结近年来我国协商民主发展经验及研究成果基础上,探索建构以七个协商渠道为主体,以决策协商、参政协商和社会组织协商为基本架构,以实现最广泛人民民主为根本目的的协商民主制度体系,有利于促进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关鍵词:协商民主;制度;人民民主;政治参与;现代化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9.03.006[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9)03-0027-09对协商民主问题的研究兴起于西方。

1980年,美国学者约瑟夫·毕塞特在《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协商民主”(Consultative democracy)。

2002年,我国学者俞可平在《学习时报》上发表的文章中,将协商民主作为西方政治学的研究热点加以分析,让协商民主走入我国学界的视野。

西方的协商民主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补充成分,而我国的协商民主则是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本质差异决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绝对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经验,而应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经验之上展开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一、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体系构建的理论背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党领导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重要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种协商民主实践形式不断制度化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将协商民主纳入了党和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之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明确我国的协商民主要继续以七个协商渠道为依托持续推进下去。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程序化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功能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程序化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功能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程序化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功能【摘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程序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协商民主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更是程序化规范下更具规范性和有效性。

程序化提高了协商民主的透明度和民主性,促进了其稳定和持续发展,规范了决策过程。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程序化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在于提高协商民主的质量和效益,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途径。

程序化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更加严谨、有效,有利于实现民主制度的真正水平提升,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程序化不仅是对民主制度的一次革新,更是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程序化、价值取向、基本功能、重要意义、规范有效、透明度、民主性、稳定发展、决策过程、质量效益、民主制度建设、重要途径。

1. 引言1.1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程序化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功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程序化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功能是在构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

协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其程序化是其规范、透明、民主性的保证,也是促进其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程序化提高了协商民主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手段。

协商民主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更好地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共识,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协商民主的程序化使其更加规范和有效,充分发挥各种民主主体的作用,保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使各类利益主体在决策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和参与度。

程序化提高了协商民主的透明度和民主性,使决策过程更为公开、公正,有效防止一切可能的腐败和权力滥用。

程序化促进协商民主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使其不断完善和发展,保持适应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活力。

程序化规范了协商民主的决策过程,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权威性,增强其执行力和公信力。

2. 正文2.1 协商民主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协商民主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试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意义与路径分析

试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意义与路径分析

解发展和 推进 社会 主 义协 商 民主的 重大意 义 , 充分 挖掘 社会 主 义协 商 民主的价值 , 有 效探 索和 掌握 推进 社
会 主 义协 商民主 的路 径 , 对 于助推 我 国经 济持 续、 稳定 、 健 康发 展 , 加 强社 会 主 义 民主政 治 建设 , 实现全 面 建成 小康社会 的宏 伟 目标 都具 有十 分重要 的意 义。
邮编 : 1 5 0 0 1 0
作者简介 : 常庆林 , 哈 尔滨 市社会主义学院讲 师。
健 全社 会 主 义协 商 民 主制 度 是 推进社 会 主 义 民 主政 治 建设 的
重 大课 题 。党 的 十八 大 提 出健 全
参与, 体 现 广 泛 性 。 中 国协 商 民 主的主体 涵 盖各 党派 、 各 团体 、 各
的民主 决 策 、 民 主 管 理 过 程 中 的 重 要作 用 。
有 利 于实现 广 大 人 民群 众 的政 治
够 发挥 重要 作 用 , 有 助 于 达 成 共
协商 民主
识, 形 成 合 力 。协 商 民 主 在 对 重
要 问题特 别 是 与 构建 和谐 社 会 密 切相 关 的 民 生 问题 的讨 论 中 , 能
商 民主 坚 持 求 同存 异 、 体 谅 包 容 的原 则 , 蕴 含 了合 作 、 参 与、 协 商
的精 神 , 既 反 映 多 数 人 的 普 遍 愿
点难 点 问 题 为 中 心 开 展 协 商 、 讨 论, 协 商主 体 在 平等 、 自由的前 提
下为 公 共 决 策 建 言 献 策 , 协 商 过
时 期 。 在 这 样 的 社 会 现 实 条 件
下, 只 有 毫 不 动 摇 地 坚 持 社 会 主 义协 商 民主 制 度 , 才 有 利 于 不 同 利 益群 体 的 利 益 协 调 与 整 合 、 有 利 于化 解利 益 群 体 之 间 的分 歧 与 对立 、 有 利 于 社 会 整 体 利 益 的 形 成与实现 , 才 能 集 中 力 量 发 展 生 产力 , 促 进经 济又 好又 快发 展 。

协商民主:重在协商难在真协商

协商民主:重在协商难在真协商

协商民主:重在协商难在真协商协商民主是一种充分尊重各方利益、通过协商达成共识的一种民主决策模式。

这种模式在现代社会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它能够凝聚民意、解决矛盾、推动社会进步。

现实中的协商民主并非易事,真正的协商更加困难。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协商民主的重要性,同时也需要认识到真正的协商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以便更好地推进协商民主的发展。

协商民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利益诉求复杂多样,政府的决策需要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和意见,以便达成最大公约数。

协商民主正是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重要模式,它能够充分尊重各方的权益,让不同声音得到充分表达,最终形成共识。

这样做不仅可以凝聚民意、增强政策的执行力,也能够提高政策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协商民主在当今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虽然协商民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是相当巨大的。

协商民主需要各方都愿意主动参与这本身就是一项挑战。

当前社会中,一些利益集团未必愿意参与协商,而更倾向于通过其他途径来维护自身利益。

这就给协商民主的实践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为协商需要各方都能够坦诚对话、表达意见,而不是通过施压和利益交换来达成目的。

协商民主需要各方都能够摒弃个人利益,而能够着眼全局,这也是一大挑战。

在协商过程中,很难保证每个参与者都能够真正为了公共利益而努力,而不是为了自身利益或者团体利益而牺牲整体利益。

如何引导各方真正着眼全局、为公共利益贡献智慧,成为了协商民主实践中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协商民主需要充分透明和公开,让民众知晓决策的过程和原因。

在现实中,一些利益集团更倾向于在幕后操控决策,而不是公开进行协商。

这就给协商民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实践中,如何能够充分保证协商的透明和公开,保证结果公正公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协商民主的发展不仅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需要在法律法规上加强对协商民主的保障,为协商民主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多维价值、比较优势与提升路径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多维价值、比较优势与提升路径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多维价值、比较优势与提升路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现实中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无论是作为民主形式、公共决策的协商民主,还是公共治理的协商民主,都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多维价值。

由于中西方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使中西方协商民主具有不同的生成逻辑和发展脉络,两者在历史背景、政党基础、文化基因和实践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区别。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独特性和优越性,是我国的基本民主形式之一。

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关键路径在于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标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价值;优势深化民主政治建设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推进中国现代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民主不仅是党的生命,也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命。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①我国在长期民主政治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两种民主形式,这两种民主形式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在完善选举民主的基础上着力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新的着力点。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多维价值何谓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目前学界对此主要有四种界定。

一是基于民主形式视角的界定。

这种界定认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创造的一种以民主协商为基本特征的人民民主形式,是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相适应的一项国家民主制度,是充分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民主实现机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二是基于公共决策视角的界定。

这种界定认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除了具备协商民主的一般含义外,还具有不同于其他协商民主的特殊规定性,也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社会各个政党、阶层、团体、群众等,就共同关心或利益相关的问题,以适当方式进行协商,形成各方均可接受的方案,做出决策或决定,以实现整体的发展。

构建协商民主体系 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构建协商民主体系 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构建协商民主体系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构建协商民主体系,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总结如下:
中国在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对于如何提高国家治理效能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其中构建一种协商民主体系更是受到重视。

协商民主体系能够使政府行政决策有序而有力地实施,有效地平衡各方利益,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所以,构建这种协商民主体系对于国家治理效能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构建协商民主体系能够改善行政决策的质量,使得行政决策更加具有战略性,更加具备长远性。

只有通过经过科学研究和充分的协商,行政决策方针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

其次,构建协商民主体系能够增加政府官员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在制定行政决策时,如果能够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能够有效促进政府行政决策的完善和实践。

此外,构建协商民主体系还能够促进政府行政决策的有效执行。

由于能够得到不同利益攸关方的支持,当行政决策从提出到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会大大提高,甚至可能不会出现拖延的情况。

最后,构建协商民主体系还可以更好地制约行政机关的行为,保证行政决策的科学性,促进政府公正、透明地实施行政决策,以解决复杂的政府面临的现实问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综上所述,构建协商民主体系可以有效地实现政府行政决策的
科学性、透明性,并能更好地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路径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协商民主是重要的民主形式。

协商民主,是政治民主的一种新型形式,它是指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在平等、自愿、公开、诚信的基础上,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沟通、协商、妥善处理的一种发展型民主制度。

它既体现了民主的原则,又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各方面的合作,提高民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因此,探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路径是十分必要的。

一、建立协商民主制度建立协商民主制度是发展协商民主的保障。

把协商民主制度作为法定程序,既有利于规范协商民主实践,也有助于保证协商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在协商民主制度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从法律层面建立协商制度。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明确协商民主的权利和义务。

2. 设立协商平台。

各级政府可以建立不同的协商机构,如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商机构、政府与工会之间的协商机构等。

3. 加强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是协商民主的前提,政府应该建设信息公开平台,公开政策信息和决策信息。

二、强化政府参与意识政府是协商民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政府参与协商,对于推广协商民主和提高协商结果的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参与意识,积极参与协商民主,做好协商工作。

1. 加强政府领导的协商民主教育。

政府官员应该受到协商民主教育,了解协商民主的重要性和原则,积极参与协商民主工作。

2. 建立政府参与的制度。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制度,要求官员必须参与一定数量或一定领域的协商民主活动。

3. 加强官员的素质建设。

政府应该重视官员的培训和素质提高,增强官员的协商民主意识和能力。

三、促进社会组织参与协商民主应该体现全社会的参与和共治,社会组织是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政府应该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协商民主,保障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组织的自主管理。

1. 营造利于社会组织参与的环境。

政府应该创造一个公平、透明、开放、协作的氛围,打造良好的社会组织协商民主工作平台。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坝实困境与体系构建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坝实困境与体系构建
&!'
这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指明了鲜明的方向 * 当前 " 在我国政治实践中 但我们必须看到 " 这个网络的形成还是一个初步的摸索 " 各项机制的协调和合作程 度还比较薄弱 " 缺乏整体性设计 * 为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大力发展 " 需要构建广泛多层 + 程序合理 & 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 ,

一 ,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缺乏权威性
马德普认为 )# 民主制度化过程是民主的各种规范逐步法律化的过程 , '&"'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同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 " 但两者法律地位并不对等 " 宪法中对选举民主作了比较详细的规 定 " 赋予选举民主法律上的权威性 ( 而对协商民主 " 只是在序言中对人民政协作了比较简单 & 笼统的规 定 "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它相关法律条文对人民政协的职权 & 原则 & 运行等做出说明 " 也没有对协商民主 的概念及其政治地位给予确认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 于 "()! 年通过 " 经过多次修订 " 但毕竟是 一个组织的规则 " 只能局限于该组织本身发挥作用 , "()( 年和 !##* 年中共中央分别出台了 - 关于坚持 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 . 和 - 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 ." 对人民 政协职能作了进一步明确 " 但这只是一种意见 " 怎么落实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撑 , 推进协商民主发展 " 理应 从法律法规的高度明确其政治地位和性质 " 防止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协商不能有效进行或流于形式主 义,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思考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意义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升华。

我国的协商民主从一开始就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在我国,应该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认识上不断深化的过程。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协商民主这种新型的民主形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更加重视协商民主,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在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进行协商的同时,通过人民政协进行协商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

我国的协商民主主要体现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贯穿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全过程,体现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009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第一次论述了“协商民主”:“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这两种形式,前一种一般称为“选举民主”,后一种可称为“协商民主”。

由此可见,我国的协商民主是我们党和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同时,它也是确保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形式。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体现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保证。

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体涵盖各级国家政权机关、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各阶层等社会各界、各方面人士,协商民主的内容既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因此必须构建有利于广开言路、广求良策、广谋善举,使社会各方面就各个层面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得到充分、系统、有序反映的体制机制,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三种维度

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三种维度

作者: 方刘松[1];蒋建新[1]
作者机构: [1]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03
出版物刊名: 学习论坛
页码: 38-41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1期
主题词: 协商民主;自信;自觉;自省;制度化
摘要: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不仅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

首先,要坚持制度自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一种科学的民主制度;其次,要坚持制度自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再次,要坚持制度自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一种亟待完善成熟的民主制度。

坚持制度自信、自觉和自省,有利于增强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动性和科学性,有效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路径和重要意义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路径和重要意义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路径和重要意义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研究协商民主作为民主理论模式,最早起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罗尔斯等人的推动下,协商民主在西方国家政治领域逐渐赢得越来越多的承认,主要用于解决多元文化背景下复杂的公共事务及各类危机,与此同时,协商民主也成为当代西方民主理论研究的新兴热点问题。

我国协商民主的概念首次出现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形式,也是党的重要政治优势。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充分体现了我国推进人民民主的坚定决心,也是对毛泽东同志政治协商民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促进我国基层民主实践、社会法制建设、各级民主决策等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协商民主的概念协商民主是指公民在平等自由的条件下基于权利和理性,在民主法律规范的权力制约框架下,通过个体与集体的对话、辩论等过程,形成合法决策的民主机制。

在多国民主政治领域中,作为涵盖决策、治理、公共参与三位一体的多维度问题解决机制而存在。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在尊重历史、尊重人民的前提下做出的政治选择,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民主政治实践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笔者认为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概念仅仅是我国发展协商民主制度的开端,还有更多相关的理论实践等待我们去探索发掘,把这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民主形式建设完善好。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发展现状制度化建设既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评价政治制度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标准。

在社会主义民主改革进程中,协商民主作为实现公民权利的基本途径,体现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内在属性。

进入“十三五”规划发展新时期,改革进程逐步深入,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快,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必须与中国的客观国情相结合,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中体现自身的功能与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论断,并指出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阐明:“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2]这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当前,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层面、多形式的协商民主网络,但我们必须看到,这个网络的形成还在一个初步摸索的过程中,各项机制的协调和合作程度还比较薄弱,缺乏整体性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根据党的报告精神和协商民主的现实情境,构建广泛多层、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是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必然选择。

①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构建的意义(一)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是完善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我国民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环节。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提出,使我国“四大民主”发展为“五大民主”,民主协商置于民主决策前,形成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五个环节,即“授权、协商、决策、执行、监督”的权力运行模式。

将协商置于决策前,有效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

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选举民主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协商民主则是一种直接民主的形式。

仅仅以投票选举按照多数决定原则来实现人民的权利,固然有其合理性与必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构建的意义、困境及路径方刘松彭懿现子(南京政治学院,江苏南京210003)[摘要]构建广泛多层、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必然选择,它是完善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形式,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社会团结与和谐的重要基础。

当下,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缺乏权威性;协商随意性较大,缺乏规则性;彼此独立分割,缺乏联动性。

为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强大功能,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要构建“体”,搭建协商民主的依托平台;二要构建“魂”,推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三要构建“融”,实现各层面各形式协商民主良好的互动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构建路径[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5)07-0022-04[作者简介]方刘松(1979-),男,安徽太湖人,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彭懿现子(1994-),女,江西萍乡人,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参与式民主与可持续政治稳定实现机制研究(13CZZ029)”阶段性成果。

性,但在实践中也往往会导致“多数暴政”,影响公民对政治参与的热情。

而协商民主以讨论为中心,以平等、理性为基础,以共识为目标,它关注的是决策前的协商,它对选举民主是一种有益的补充,能够有效彰显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和价值。

(二)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是实现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形式政党的首要目标就是要赢得政治地位并掌握执政权。

[3]着眼当前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面临四种艰巨考验:“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执政的考验居于四种考验之首。

如何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呢?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一种有效方式。

党的科学执政就是党要遵循执政的客观规律,掌握科学执政的有效方法。

党的科学执政首先离不开科学决策,科学决策是科学执政的前提。

党采取党内协商、党政协商、党际协商、党群协商等形式,集思广益,能够使党的决策建立在广泛协商的基础之上,有效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同时,通过协商,使决策的出台、法律的规定等能够得到广泛的支持,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有利于决策的贯彻执行。

更重要的一点是,协商不仅可以实行于决策前,也可实施在决策实施中和决策实施后,有利于增强人民监督,及时纠偏错误的航向,使党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的机制更加完善。

(三)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当前和今后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发展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的特点,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公平意识普遍增强,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能够有效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使各种意见和诉求得到有序的表达。

这种意见和诉求的表达过程,正是实施协商民主的过程,协商民主的本质也就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四)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是实现社会团结与和谐的重要基础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来说,中国政治快速实现国家现代化,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不同的族群、社会组织、个人的利益诉求日益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个人与社会、社会组织与国家、阶层与阶层等关系变得极为复杂,矛盾不断加剧、冲突不断频发,社会认同出现碎片化趋势,不可避免遇到影响国家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所以实现社会的团结与和谐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首要条件。

如何破解社会矛盾,协商民主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协商民主是一种“包容式发展”,每个人都有权参与公共事务,充分表达个人的见解,并能受到参与集体的重视;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对话,能够在不一致中寻找最大化的一致;以“协商型信任”实现有序政治参与,以理解和宽容消弭分歧,有利于促进社会向安定有序、和谐互助的方向发展。

总之,协商民主承认利益多元化,能够以理性包容的态度开展协商对话,寻求共识,因而能够较好地处理各方的利益,实现社会的团结与和谐。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构建的困境一是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缺乏权威性。

马德普认为:“民主制度化过程是民主的各种规范逐步法律化的过程。

”[4]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但两者法律地位并不对等,宪法中对选举民主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赋予选举民主法律上的权威性;而对协商民主,只是在序言中对人民政协作了比较简单、笼统的规定,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相关法律条文对人民政协的职权、原则、运行等做出说明,也没有对协商民主的概念及其政治地位给予确认。

1982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虽经过多次修订,但毕竟是一个组织的规则,只能局限于该组织本身发挥作用。

1989年和2006年中共中央分别出台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和《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对人民政协职能作了进一步明确,但这只是一种意见,怎么落实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撑。

推进协商民主发展,理应从法律法规的高度明确其政治地位和性质,防止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协商不能有效进行或流于形式主义。

二是协商随意性较大,缺乏规则性。

现阶段,我国协商民主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比如,有的协商,名为协商,实则为通报会;有的协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法形成共识;甚至有的协商参与者是“盲人摸象”,缺乏全面的知情权,不能清晰表达协商主旨,等等,这主要源于协商程序没有有效建立起来,对协商的议题遴选、提案报批和论证缺乏相应的程序和机制保障,对协商的日程、环节、方法没有统一的规定。

此外,协商民主不仅是民主决策过程,同时也是决策纠错过程,但现阶段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难以对决策形成闭环回路,导致决策的效果难以反馈,影响决策的有效落实。

因此,在协商民主制度化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程序性的构建,确保协商民主运行畅达,效果明显。

三是彼此独立分割,缺乏联动性。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要求,协商民主制度需要横向联动、纵向连接,上下左右凝成一体。

但目前还没有建立起这样的体制机制。

例如,从政治体系上看,人民政协与人大、政府互为补充,形成国家层面党委决策、政协协商、人大决定、政府执行的联动关系,但由于人民政协非国家权力机关,与人大、政府具有不对等性,缺乏法律法规的有力支撑,因而不能有效互联互动。

再比如,根据政协章程,全国政协与地方政协(省、市、县等)、上一级政协与下一级政协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但上一级政协以什么方式指导和监督还缺乏明确规定,仍需要进一步抓好制度设计和机制落实。

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构建的路径一是构建“体”,即搭建协商民主的依托平台,解决“广泛多层”的问题。

“体”是协商民主的“骨架”,是硬件系统,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依托的基础。

它需要把握两个方面的内容:一要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一种宏观性的权力结构问题和民主保障制度,是一种基础型制度;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制度,它是一种泛指,而不是一种特指的具体制度,它充分嵌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中,是实现权力运行和权力保障性的制度,是一种优化型制度。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嵌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立法协商的形态,嵌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党际协商和政协协商的形态,嵌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民族协商的形态,嵌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形成社会协商的形态。

二要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具体内容。

从横向上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主要包括“国家———政党———社会”三个层面。

从国家层面来看,包括人大的立法协商、政府协商、公民陪审制度等;从政党层面来看,包括政治协商(党际协商、政协协商)、党内协商、党群协商等;从社会层面来看,包括村民(居民)协商、企事业内部协商、网络协商等。

各个层面的协商民主形式虽多种多样,但实践最多影响最广的主要是政治协商、政府协商和社会协商这三种形式的协商,这些多层面、多形式的协商民主体现了协商民主的广泛性。

从纵向上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包括“国家———地方———基层”三个层次,形成全国性协商民主制度、地方协商民主制度和基层协商民主制度,这体现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多层次性。

三个层次的关系:全国性协商民主制度是中枢,地方协商民主制度是主体,基层协商民主制度是根基。

二是构建“魂”,即推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解决“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问题。

“魂”是协商民主的“血肉”,是软件系统,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运行的基本保障。

美国政治学者亨廷顿指出:“制度是稳定的、受珍重的和周期性发生的行为模式”,[5]当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规则性协同性法理性相对阙如,推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是当务之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