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评价

一段时间以来,在我国,围绕民主社会主义问题出现了种种议论。有人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又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而且是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甚至提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断定中国已经走上了民主社会主义道路。这表明民主社会主义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干扰是严重的。为此,我们要对当前我国出现的各种民主社会主义的观点、倾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评价。

1.民主社会主义不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

国内一些鼓吹民主社会主义的人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而且它是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病提出来的,因而是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他们认为,我国的改革应该抛弃“斯大林模式”,走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他们批评说,反对民主社会主义,就是“自我封闭、自我僵化”,“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得不到发展,社会主义阵营难以壮大”。他们强调,不能把我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作为判断是不是社会主义的标准,社会主义可以而且应当有不同的模式。

我们谈到社会主义的模式问题,应该区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这些本质特征的具体实现形式这样两个层次。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就是:政治上,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经济上,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思想上,马克思主义处于指导地位,具有这些本质特征,才能称之为社会主义;抛弃了这些本质特征,就不能叫社会主义,在这一层次上,社会主义不存在不同模式。而在具体的体制、运行机制方面,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应当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本国的具体国情,走自己的道路,在这个层面上可以、也应该有不同的模式。

但是民主社会主义尽管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但它反对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政权,主张实行多党制;反对公有制占主体地位,要求实行私有化;反对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它否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所以不可能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

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可能“趋同”

国内有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提出,过去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一直尖锐地互相对立和对抗着”,这是僵化的、教条主义观点。现实世界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各有存在的理由和优势。社会主义国家正在吸收资本主义的长处,而资本主义国家也吸收了社会主义的优点,“两种不同的主义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国家,有由过去完全对抗逐步转向互相兼容、互相合作的趋势”,这就是“混合经济”。按照作者的论断,未来世界不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大融合,成为一个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混合经济”。有一位著名党建学者宣布,我们应该改造思维方式,不要在讲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了,应该看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正在相互交汇,否则就会“在社会进程中被淘汰”。

这是典型的“趋同论”,民主社会主义提出这种观点,从认识的角度看,是把不同问题混在一起了。主要是这样两个问题:一是把运行机制同基本制度混为一谈,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运行机制上的某些共同之处,当作社会基本制度趋同了;二是把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同社会制度的“融合”混为一谈,把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贸易往来的密切化,错认为两种社会制度“融合”、“趋同”了。

为了说明民主社会主义的两种社会制度“趋同论”的错误,在方法论上必须把运行机制与基本制度严格区分开来。基本制度体现了一种社会制度的性质,它属于本质层次,每一种社会都有自己的、与其他社会相区别的独特的基本制度;而运行机制则是基本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属于现象层次,在这一层次上不同社会制度往往会有相同之处,具有共性,如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作为发展生产的方法、调节经济的手段,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至于说到社会基本制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两者之间没有共同之处,不可能相互学习和借鉴。存在的只是取代关系,或者按照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社会主

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或者在特殊环境下,由于阶级力量对比发生逆转,社会主义国家里复辟资本主义制度,比如苏联东欧国家。

民主社会主义者只看到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在运行机制方面的某些共性,而抹杀了两种社会形态在基本制度方面的对立性,可见,“趋同论”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践上也是不存在的。

3.多元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化

在一本指导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教学工作的杂志上,刊登了一篇阐述新的发展理念的文章,文章中提出,“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从社会存在到意识形态,中国社会基本上是一种‘一元主导’性社会,“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逐渐呈现多样化的发展状态”,因此党的任务不再是强调“一元主导”,而是“力求保持各种力量和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的协调、平衡与和谐,并达到共生、共进。简单说,就是从一元主导走向多样和谐”。

“多元论”是“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在苏东剧变的时候,这种理论十分流行。戈尔巴乔夫鼓吹的“多元论”的逻辑是这样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存在不同的阶层和社会集团,而不同的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是不同的,因而客观上存在利益多元化。从政治上讲,既然存在利益多元化,就需要有不同的政治组织反应不同的利益、表达不同的意见,所以政治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要求实行多党制,必然取消共产党的领导。经济和思想上也是一样,导致取消公有制为主体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咋一看这似乎是有道理的,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不同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的确是不一样的。然而深究一下,事情就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我们讲社会主义的利益多元,不能忽略两个前提:第一,在人民内部,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全体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所在,不同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差别只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的差别。而这一致的根本利益就是“主导”的“一元”,任何具体的、有差别的利益必须服从于一致的根本利益。第二,反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的利益是同人民的利益根本对立的,他们的利益不能成为“多元”中的“一元”。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我们需要的时工人阶级主导下的多样性,离开这两个前提抽象地谈论“多元化”,就会为敌对势力利益合法化创造条件,威胁无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4.民主社会主义的改革就是复辟资本主义

国内有的人是打着“改革”的旗号鼓吹民主社会主义的。他们提出,民主社会主义是主张改革的,我国的改革应该按照民主社会主义的思路进行。甚至有人认为,反对民主社会主义就是反对改革。

我们主张马克思主义的改革观,就经济领域来说,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是基本上是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但某些环节、方面还不完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这些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改革,上层建筑领域也是这样。

而戈尔巴乔夫按照民主社会主义的改革思路,逻辑完全不同,认为过去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专制集权”的社会主义,使得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垄断——政治垄断破坏了人民的民主权利;经济垄断妨碍了人民对所有制的自由选择;精神垄断影响了人们吸收先进文化。苏联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就是要改变这一切,最终导致了向资本主义演变。所以我们必须警惕有人在“改革”的旗号下,用资产阶级自由化改革观取代马克思主义改革观,偷换改革的对象和内容,把改革的矛头指向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5.必须清醒地认识社会党的资产阶级实质

我国有的人为了鼓吹民主社会主义,希望我国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提出这样一个判断;“整个国家形势是共产党不断衰落,社会党则越来越兴旺。”我国如果坚持原来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没有希望的,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事实上,对整个国际形势做这样的判断是错误的。苏东剧变的时候,这些国家的共产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