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第二课时_苏教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第二单元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丨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第二单元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丨苏教版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预习、课堂学习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计算的初步经验,相对于上一节课来讲,学生的探究活动有了正确的方向。

通过课前的预习,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转化前后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还是不深刻的,需要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加以研究,使学生的认识更清楚,理解更深刻。

从学生做的尝试练习看,就有部分学生把除以2丢掉,也就是说部分学生对为什么要除以2的理解不够。

教学过程:一、忆一忆口答: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2道看图直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题目)学生口答后提问:前几天,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昨天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板书:转化)以第一个图形为例,你能剪一刀,使它变成两个三角形吗?怎么剪?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可以显示两种不同的剪法)二、学一学1.揭示课题:昨天我们预习了书中的例4、例5,你预习的是什么内容?(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2.小组内交流预习的情况:请你先在小组里说一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小组交流2分钟)请一个小组来汇报知道了什么,其余小组可以补充。

再说说还有什么问题。

3.提炼出主问题:(1)两个三角形都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吗?(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为什么要除以2?4.出示例4:我们先研究一下例4,再来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面积各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课件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2-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2-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2-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2-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练习课。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涵盖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各个方面。

这些练习题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有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因为对公式的理解不深,而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化对公式的理解,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以及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通过复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化对公式的理解。

2024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2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案

2024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2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案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教材第9、第10页的内容。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动手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比较、总结概括以及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4.将学习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展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底是8厘米、高是5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和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2个,大小与教材第9页例5中提到的相同。

2.投影仪,剪刀。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右图。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1. 初步感知。

(出示教材第9页例4)(1)明确要求:图中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仔细观察这3个图形,你能说出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吗?(2)提问: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出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 动手操作,明确前提。

(1)出示教材第9页例5中的操作要求:把教材第115页的三角形剪下来,看看哪两个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先选一选,再拼一拼。

(2)学生各自动手操作,教师加强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加以指导。

(3)学生展示作品,并说清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3. 测量计算,汇总数据,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学生观察、测量、计算,完成教材第9页例5中的表格。

(2)组织讨论:①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相等)②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三角形的底和高相等)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④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设计
2.教学例5:
(1)出示例5:
师:用例5中提供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注意:组内所选的三角形都要齐全)
(2)小组交流:
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要使学生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并填表。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5分钟)
二、探究新知:(Biblioteka 0分钟)三、巩固练习:(10分钟)
四、课外延伸:
(3分钟)
五、全课总结:
(2分钟)
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指名回答。
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最后完成所给的表格。
小组交流。
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课后小结: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 = a h
1.完成试一试:
2.完成练一练:
(1)先让学生回忆拼得过程,再回答。
(2)要让学生说清是如何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1 — 3题:
介绍第16页“你知道吗”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指名回答。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随后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讨论后汇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的面积》教案3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的面积》教案3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的面积》教案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他们可能是初次接触,需要通过操作活动,亲自体验、探究,从而理解并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存在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害怕困难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剪刀、彩纸等。

2.课件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面积。

例如,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如三角板、金字塔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者黑板,展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三角形面积计算(2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三角形面积计算(2课时)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想法。
(6)王大爷有一块三角形菜地,底边长25m,高12m,预计每平方米收萝卜16kg。你能帮王大爷算一下,一共可以收萝卜多少kg?
(7)王大爷有四个儿子,他要把三角形的菜地平均分给他的四个儿子,你能帮王大爷分吗?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8)第13页第17题:下图中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问: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呢?你能告诉老师吗?
(复习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 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应用所学的知识挑战一下自己。
二、指导性练习。
1. 第12页第12题:先量出每个图形的底和高,再计算面积。
2. 判断:
(1)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能拼成长方形。 ( )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 )
4. 解决实际问题:
(1)你能利用方格纸画出面积为9cm2的三角形吗?
小组合作讨论,在画时底和学生合作完成,教师指导。
汇报交流画法与列式。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底和高相乘得18)
(2)第13页第13题:一个三角形花圃,底是25米,高22米。如果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花50枝,这个花圃一共可以产鲜花多少枝?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的2倍。
因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
所以 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 ÷2
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 = a h ÷2
3. 完成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 P10练一练 第1题: 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想的
2. P10练一练 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3)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形状不一定相同。( )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三角形的面积》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熟练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面积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3. 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方式,发现并验证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4.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熟练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如部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提高课堂效果。

总之,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面积的概念,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和推理能力,以及数学思维。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面积的概念2.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3. 三角形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概念,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探究新知(1)认识三角形面积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发现三角形的特点。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三角形的面积。

(2)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a. 引导学生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发现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b.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发现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c. 总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面积 = 底× 高÷ 2。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4.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发现三角形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房屋屋顶、路标等。

5.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思考三角形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三角形的面积的概念,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运用三角形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良好。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2. 多媒体课件:展示三角形的特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等。

3. 实物模型:用于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特性以及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实际操作和实践环节充满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理解。

2.三角形面积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

2.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形模型的教具和学具。

2.准备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的实际问题素材。

3.准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三角形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分享各自的想法。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利用三角形模型的教具和学具,自己动手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解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概念2.掌握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3.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拓展前置知识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前,需要复习二维图形中的长度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1.三角形面积的概念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应用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1.讲解和示范法2.练习和巩固法教学过程活动一:问题导入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吗?”活动二:理论讲解1. 三角形面积的概念三角形是一种有三条边和三个角的图形。

它的面积表示为S,单位为平方厘米。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是:S = 1/2 × 底边长度 × 高。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例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8 厘米,高为 6 厘米,那么可以使用公式计算出它的面积:S = 1/2 × 8cm × 6cm = 24 平方厘米。

活动三:练习实践1. 练习题一给出以下三角形的底边长度和高,计算它们的面积。

底边长度高10 厘米 4 厘米20 厘米 6 厘米18 厘米 5 厘米2. 练习题二给定一个三角形,其中两边长为 3 厘米,4 厘米,夹角为 90 度,请计算它的面积。

3. 练习题三如图所示,一个三角形的顶角为 60 度,其他两个角分别为 45 度和 75 度,其中一条边长为 8 厘米,请计算它的面积。

活动四:讲解思考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除了高度和底边长度计算三角形,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如果有的话,你能想到什么?”同学应该注意到,三角形有三个角度和三条边,使用不同的参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活动五:综合练习老师给出以下三个问题,请同学们自己思考并解决。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分别是 5 厘米、6 厘米、和 7 厘米,计算它的面积。

苏州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苏州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苏州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三角形的面积”,属于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入三角形的面积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材还通过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图形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他们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需要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相结合,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面积概念,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概念和公式。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激发学习兴趣。

3.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形模型、剪刀、彩纸等教具,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练习题和作业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征,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直观演示,将三角形剪成两半,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3.教师呈现三角形面积公式,解释公式来源和含义。

操练(10分钟)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查理解程度。

2.教师选取学生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集体教研备课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集体教研备课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集体教研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理解。

2.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共同探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准备三角形纸片,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然后提出问题:“三角形面积怎么计算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三角形纸片拼出不同的形状,观察面积的变化,加深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2-2《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2-2《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2-2《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2-2《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一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三角形面积时,仍需克服将三角形转化为已知图形进行计算的思维障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逐步突破这一难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难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原理,能够将三角形转化为已知图形进行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引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概括出公式。

3.巩固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拓展应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

通过集体备课,我们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对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自主探究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学具:准备三角形卡片、剪刀、胶带等学具,方便学生实际操作。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剪刀、胶带等工具制作三角形,并计算其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2. 熟练掌握计算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3. 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 了解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2. 熟练掌握计算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所学的三角形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底边长乘高,S = bh。

由平行四边形推出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S = 1/2×b×h,其中b为底边长,h为高。

等腰三角形面积公式:S = 1/2×b×h,其中b为底边长,h为中线长。

2. 操作探究:(1)让学生自己完成下列练习:(2)随堂检测小练习:请计算下列三角形的面积。

(1)底边18cm,高15cm的三角形。

(2)底边6cm,高10cm的三角形。

(3)底边4cm,高4cm的等腰三角形。

(4)直角边长分别为3cm和4cm的直角三角形。

3. 知识运用:(1)让学生完成下列练习:1. 一张宣传画为等边三角形,边长为12cm,求面积。

2. 梯形的上边长和下边长分别为27cm和19cm,高为14cm.如果这个梯形被等腰三角形等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高分别为多少?3. 如图所示,三角形ABC中,AD是BC的中线,AC = 8cm,AD = 4cm,BD = 6cm,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2)课外拓展:请在生活中寻找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4. 课堂总结:(1)学生回答“本节课你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评估方法:1. 日常表现:包括课堂秩序、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等。

2. 课后作业:听课笔记和完成教师留的练习题。

3. 课堂测试:随堂测试,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本课是关于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从知识导入、操作探究、知识运用和课堂总结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讲解。

苏州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苏州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苏州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图形认知能力,对于之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克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和实践活动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活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三角板、课件等。

2.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解释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几个三角形面积的计算题目,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展示解题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点评和指导。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关于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拓展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苏教版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苏教版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三角形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片,展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

3. 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二、新课内容1. 讲解三角形面积的概念。

2. 讲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计算给定三角形的面积。

2. 讲解解题思路和注意事项。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问: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二、新课内容1. 讲解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 讲解实际应用中三角形面积的测量方法。

三、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计算特殊三角形的面积。

2. 讲解解题思路和注意事项。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特殊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三角形面积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3. 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1. 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1.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

2.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完)在教学设计中,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为后续学习其他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形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容易混淆公式,对三角形的底和高概念理解不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巩固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明确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三角形底和高概念的理解,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面积公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和实例。

2.学具:准备三角形模型、剪刀、直尺等学具,方便学生操作。

3.练习题:挑选合适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掌握。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复习旧知识:回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面积怎么计算吗?三角形面积与哪些因素有关?呈现(10分钟)1.展示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征。

2.提问:请大家思考,如何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以便计算面积?操练(10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动手剪三角形,尝试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梯形。

2022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2课时三角形的面积教案苏教版

2022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2课时三角形的面积教案苏教版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每小组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每小组各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纸模型;一条红领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好)。

请大家拿出信封内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听好了,既然是游戏当然就有游戏规则,请想一想,如何在每个图形上折一次,使折痕两边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先思考或讨论有几种折法,再开始折,并用彩色笔画出折痕。

2、小组学生代表上台汇报操作结果。

3、师根据汇报有选择地在黑板上贴出以下四种折法:4、让学生观察后提问。

师:这三个图形分别折成了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什么图形?生:这三个图形分别折成了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师:如果我们知道长方形长为30厘米,宽为2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求出来的?生1:长方形的面积是30×20=600(平方厘米)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600÷2=300(平方厘米)师:如果我们知道正方形边长为3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又是多少呢?为什么?生2:正方形的面积是30×30=900(平方厘米)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900÷2=450(平方厘米)师:如果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为40厘米,高为2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呢?为什么?生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0×20=800(平方厘米)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800÷2=400(平方厘米)5、引出课题。

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课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课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小组讨论: (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 有什么关系?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 形的面积呢? (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
面积?
结论: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如果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 三角形的底和高,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
• S=a×h÷2
随堂练习
试一试
一个三角形交通标识,底8分米,高大 约7分米。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8×7÷2=28(平方分米)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底10厘 米、高8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的 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0×8÷2=40cm2
2.计算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5×8÷2=20cm2
3×4÷2=6dm2
16×45÷2=360m2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 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第2课时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课堂探究
例4 你能想办法算出下面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吗? (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你是怎样比较的?与同学交流。
方法一:
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 三角形的面积。
方法二:
三角形面积是平行 四边形的一半。
想一想
有没有直接计算三角 形面积的方法呢?
例5 把第115页的三角形剪下来,看看哪两个 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先拼一拼,求出拼成的平 行四边形和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再在小组里交 流,并完成下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教材第11~13页的练习二第6~16题。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投影仪,三角尺。

1.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

2.教师:这是一个三角形,要求它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底和高)
指名让学生到黑板前量出这个三角形的底和高。

3.教师:知道了三角形的底和高,怎样求出它的面积?用哪个公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h÷2
请学生算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已知某仓库的横截面如图所示,求该仓库横截面的面积。

1.学生讨论。

2.提示。

该仓库横截面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组成,所以仓库横截面的面积即三角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之和。

3.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4.教师指名让学生叙述计算过程,师生集体订正。

解:10×2+10×3÷2=35(m2)
答:该仓库横截面的面积是35m2。

1.下列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单位:厘米)
2.一个三角形,它的底是4分米,高是5分米。

一个平行四边形和它等底等高。

请分别求出这个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分米,高是8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4.有块三角形的菜地,面积是2400平方米。

若它的底是150米,求它的高。

5.已知下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均为2平方分米,求空白部分的面积。

(1)(2)
6.医院做三角形外伤包扎巾,已知包扎巾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0厘米和40厘米。

如果要做这样的包扎巾900条,需要布多少平方米?
课堂作业新设计
1.8×10÷2=40(平方厘米)12×3÷2=18(平方厘米)3×4÷2=6(平方厘米)
2.三角形的面积:4×5÷2=10(平方分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4×5=20(平方分米)
3. 5×8÷2=20(平方分米)
4. 2400×2÷150=32(米)
5.(1)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三角形ABE面积的2倍,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2×2=4(平方分米),空白部分的面积是4-2=2(平方分米)。

(2)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空白部分的面积也是2平方分米。

6.一条包扎巾的面积:30×40÷2=600(平方厘米)
900条包扎巾的面积:900×600=540000(平方厘米)
540000平方厘米=54平方米
教材习题
教材第11页“练习二”
6. 48006502019417
7. 从左数第1个和第4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理由略)
8. 30×46÷2=690(平方米)
9. 54×40÷2=1080(平方米)1080÷9=120(棵)
10. 150488150488
11~12. 略
13. 25×22÷2=275(平方米)275×50=13750(枝)
14. 黄瓜:30×20÷2=300(平方米)辣椒:45×20÷2=450(平方米)
15. 略
16. 均为25平方厘米,因为它们的面积都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7. 20÷4=5(厘米)5×5=25(平方厘米)
思考题
大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中等三角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小三角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