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部门预算如何编制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实务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实务第一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概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指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会计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是指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公共部门内部设置的各种管理和服务机构,是政府组织实施公共管理和公益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实务的核心任务是规范会计核算、加强预算管理、做好内部控制、加强财务分析和监督审计等工作。
一、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按照货币计量、权责一致、收支平衡、周期考核的原则进行。
具体来说,就是将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发生、变化、结果等情况分摊到相应的会计科目中并进行记录、汇总和报告。
核算工作涉及到预算管理、费用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需要准确记录、及时汇总和科学分析。
二、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
预算管理涉及到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实务中,预算编制是一项重要工作。
预算编制需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任务和职能,确定具体的收支项目和金额,并进行预测和评估。
预算编制要综合考虑单位的实际情况、财力状况和发展需要,确保资金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控制,及时进行调整和调度。
三、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内部控制包括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实务中,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财务活动和财务资产的监督和管理。
内部控制要求制度规范、流程清晰、责任明确、授权合理,确保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高效性。
四、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
财务分析主要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提供决策支持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财务分析要充分利用财务报表和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趋势分析、比率分析等,从中发现问题,指导管理决策,改进财务管理。
财务预算编制规章制度
财务预算编制规章制度一、概述财务预算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在一定的时期内对企业的资金收支、成本支出、利润分配等进行合理安排和控制的一项重要管理工具。
财务预算编制规章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财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透明度,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风险控制。
二、编制程序1.明确编制责任财务预算的编制需要设立专门的编制团队或委派专人负责,由企业的财务部门牵头,协同其他部门的相关人员参与。
2.收集信息编制财务预算前,需要收集各部门和业务线的相关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市场趋势、企业战略规划等,以便作出合理的预测。
3.制定指导方针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市场情况,制定财务预算的指导方针,明确预算编制的总体原则。
4.编制初步预算在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编制初步预算,包括资金收支预算、成本预算、利润预算等各项指标。
5.核对与修正将初步预算提交给各部门负责人核对,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修正,确保编制的预算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
6.综合编制最终预算根据各部门的核对意见和修正意见,对初步预算进行综合编制,形成最终的财务预算。
7.审批与执行最终预算需经过企业高层领导的审批,并及时将预算结果通知到各部门并落实到实际经营中,确保财务预算的执行力和效果。
三、编制要求1.合理性财务预算编制应充分考虑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确保预算的合理性。
需要对市场环境、经济形势、行业竞争等进行全面分析和预测,合理设定指标和目标。
2.科学性预算编制应基于科学的财务分析和预测方法,利用合理的数据模型和工具,确保编制出来的预算数据准确可靠,并能满足实际需要。
3.明确性预算编制需要明确预算的项目、内容和负责人,确保责任的明确性和任务的分工合理性。
同时,需要明确预算编制的时间节点和程序,确保编制工作能够按时完成。
4.可比性预算编制需要根据过往数据和实际情况,确保预算数据的可比性。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合理设定预算的基准和目标,实现预算的可比性和参照性。
预算会计实务
预算会计实务一、概述预算会计实务是指在预算编制、执行和控制过程中所涉及的会计工作。
预算会计实务的目的是通过制定、执行和监控预算,实现组织的财务目标,并准确反映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本文将从预算编制、执行和控制三个方面来探讨预算会计实务的相关内容。
二、预算编制1.制定预算目标在编制预算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预算的目标和范围。
预算目标应该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并具备可衡量性和可操作性。
预算范围包括预算期间和预算主体。
2.收集预算资料预算编制需要收集相关的财务和经营数据,包括历史财务数据、经营计划、市场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预算编制人员对未来的收入、成本和费用进行预测。
3.编制预算方案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预算目标,编制预算方案。
预算方案应包括各项预算指标的具体数值和相应的解释,以及编制预算的基本假设和方法。
4.调整和审核编制好预算方案后,还需要进行调整和审核。
调整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方案进行修订,确保其可行性和准确性。
审核是指对预算方案进行审查,以确认其合规性和有效性。
三、预算执行1.执行预算计划预算执行是指按照预算方案制定相应的执行计划,并实施相应的预算活动。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和跟踪实际的收入、成本和费用,并与预算进行比较,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整。
2.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监控预算的执行情况。
监控可以通过制定预算执行报告、进行预算执行分析等方式进行。
通过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3.沟通和协调预算执行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各个部门需要充分理解预算目标和要求,配合预算执行工作。
预算执行人员也需要及时与各个部门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情况和需求,并及时解决问题。
四、预算控制1.预算控制方法预算控制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措施控制预算的执行情况,包括实施预算调整、设立预算控制点、制定预算控制制度等。
预算控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预算目标。
2023年高级会计师之高级会计实务题库及精品答案
2023年高级会计师之高级会计实务题库及精品答案大题(共10题)一、甲公司为一家深市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了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公司全面实施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
2018年7月公司董事会召开会议,研讨如何从五要素入手,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和评价,不断优化内部控制,会议要点如下:(1)关于内部环境。
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及内部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并承担相应的职责。
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审计委员会具体负责内部控制建设,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全体员工广泛参与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
(2)关于风险评估。
公司各个部门都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工作目标,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采取定量分析方法重点识别来自于企业外部的风险,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对于重要业务和高风险领域,应不惜一切代价,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以免企业遭受毁灭性打击。
(3)关于控制活动。
公司应在企业层面和业务层面进行全方位控制的基础上,着重对发展战略、投资、研究与开发进行控制。
公司发展战略委员会对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科学论证,形成发展战略建议方案,经董事会严格审议批准后实施。
作为在创业板上市不久的公司,目前正处在高速增长时期,为有效应对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董事会全权委托总经理进行投资决策,一定要把主业做强做大。
公司应高度重视研究与开发,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根据研发计划,提出可行性研究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研发项目进行审批,重大研究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批准。
(4)关于信息与沟通。
为了对重大风险进行管控,重要信息要定期通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审计委员会;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和优化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系统之间的可集成性,采用整合模式将内部控制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和业务流程中,进而提高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效率和效果。
年末企业年度预算的制定流程和重点【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年末企业年度预算的制定流程和重点【会计实务经验之谈】中心/部门年度预算——如何制订?跳出圈子做预算这当中包括三层含义,即是:跳出企业做预算;跳出部门做预算;跳出中心做预算。
进一步说,做企业整体预算,就要站在行业高度和战略高度层面;做部门预算,就要站在中心角度;做中心预算,就要站在企业层面。
年度预算,跳出圈子来做预算,一年要比一年规范化,避免单纯站在各自中心角度来做预算,要站在企业整体经营方向、全局意识上来做。
这当中包括三层含义,即是:跳出企业做预算;跳出部门做预算;跳出中心做预算。
进一步说,做企业整体预算,就要站在行业高度和战略高度层面;做部门预算,就要站在中心角度;做中心预算,就要站在企业层面。
先确定目标,再做预算各中心、部门做预算之前,必须做到生产指标、销售指标、利润指标的明朗化、清晰化,这是做好预算的三个大前提。
同时,无论中心海事部门做预算,除结合自身新一年度需求及资源匹配程度做预算外,还要结合中心、企业发展角度等因素,才使得自身预算更趋于合理。
更为关键的是,每次做预算,拉出三年前的增幅或下降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一目了然;避免出现闷头坐、闭门造车的现象出现,从而使得做出的指标更具可行性;高层定方向性指标,增长率多少,预算上,某项预算占总体多少?增幅还是下滑?至少让高层领导一目了然,即便决策,因为有了各项增长或降低的比率等关键要素,也轻易可行。
确定是否目标吻合企业发展实际,否则,目标可变或不稳定下做预算,本末倒置,只会做太多的无用功。
先确定发展基调再做预算对企业而言,每年发展阶段目标不一,发展态势有别。
产能扩大,是为企业创造效益而扩展;市场扩大,是为企业创造效益而扩展;人力结构扩大,是为了企业创造效益而扩展。
每个阶段,企业发展各有侧重。
因此,相应在预算制订上也有差异。
如果确定新一年度为企业的基建扩展年或市场拓展年,这即意味着企业的利润不仅将用于市场与基建上,还将会出现资金缺口,需要再融资,以满足企业的快速扩展需要。
预算编制的原则
预算编制的原则预算编制是整个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案是预算管理成功实施的基本保证。
大多数学者对预算编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从预算编制内容方面,展开对财务预算、经营预算、专项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的具体编制过程的探讨。
本文依据战略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理念,拟展开分析战略预算编制的起点、方法、过程和流程的改进和创新,探讨战略预算编制的选择模式。
一、预算编制的起点: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目前关于战略预算管理编制起点的研究观点较多,国内学者王斌最早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展开对预算编制起点的探讨,作者将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预算编制起点分别归纳为资本预算、销售预算、成本控制和现金流量预算。
到目前为止,国内关于预算编制起点的理论观点还有“生产观预算”、“销售观预算”和“利润观预算”和“多起点预算观”四种。
“生产观预算”主张预算或“财务计划”编制应从生产或从确定生产任务开始,其基本假设是以产定销,即:无论生产多少产品都能被全部销售。
这种观点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由买方转向卖方,这种观点显然已经不适合目前企业面临的市场经济环境。
但这种生产观预算编制方法仍然可以某些垄断性行业企业中得以继续沿用。
在“以销定产”的思想理念指导下,“销售观预算”主张预算编制应该从销售或从确定销售数量开始,认为企业经营者具有强烈追求无限利润的动机,销售与利润的增减变化具有一致性,因此,企业必须努力扩大市场占有大份额,以便获取最大利润空间。
销售起点论基于竞争性消费者市场和商品供给相对过剩的现实背景出发,相对于“以产定销”的生产能力起点论具有一定的优势。
由于商品销售量并不是影响企业投资、经营、财务等活动的唯一变量,相反,各种市场变化因素都可能成为影响商品销售量的变量,并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向和财务预算管理绩效。
因此,以销售量为起点的预算方针,可能造成企业“因小失大”的局面。
于增彪和梁文涛提出“利润观预算”,认为现代公司制企业预算编制的起点应该是“每股收益”(Earnings Per Share,EPS)或利润。
部门预算主要有哪些编制方法【会计实务优秀文档】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可以打赏购买全文!
部门预算主要有哪些编制方法【会计实务优秀文档】
部门预算是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
主要包括:收入、基本支出和项目预算等内容。
(1)收入预算的编制。
部门应根据历年收入情况和下一年度收入增减变动因素,测算本部门取得的各项收入(不含国家税收)来源。
收入预算要按收入类别逐项测算、编制,其中部门自行组织的行政性收费和预算外收入,要列明具体的单位和项目。
(2)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
各部门要根据国家现有的经费政策和规定测算本部门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要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分别轻重缓急测算每一级科目支出需求。
基本支出预算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人员经费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和社会保障费等。
人员经费预算应按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批准的人员编制内的实有人数和国家规定的工资、津贴、补贴标准测算。
公用经费包括公务费、小型设备购置费和修缮费、业务费和业务招待费等。
各部门和单位应根据现有的公共资源情况和业务工作性质,按照财政部核定的公用经费单项定额标准和调整系数测算、编制。
(3)项目预算的编制。
项目预算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中的大型修缮费、。
部门财务预算表模板
部门财务预算表模板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部门财务预算表模板,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扩展。
部门财务预算表
项目预算金额实际金额差异
:--: :--: :--: :--: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毛利
运营费用
工资和福利
租金和物业费
其他运营费用
总运营费用
净利润
说明:
1. 销售收入:预计通过销售产品或服务获得的收入。
2. 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相关的直接成本,如产品成本、运输费用等。
3. 毛利: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后的金额。
4. 运营费用:维持部门运营所需的所有费用,包括工资和福利、租金和物业费以及其他运营费用。
5. 工资和福利: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和福利。
6. 租金和物业费:租赁或拥有办公室、仓库等物业所需支付的费用。
7. 其他运营费用:其他与部门运营相关的费用,如水电费、通讯费等。
8. 总运营费用:所有运营费用之和。
9. 净利润:毛利减去总运营费用后的金额,表示部门的盈利能力。
事业单位会计实务分录
引言概述: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是指在事业单位经营过程中,根据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政策,进行记录、核算和报告的一项重要工作。
分录作为会计记录的基本工具,在事业单位会计实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事业单位会计实务的分录,包括预算执行、成本费用、收入核算、资产负债和财务报表。
正文内容:一、预算执行1.1 预算编制分录:事业单位在每年度开始前,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年度预算。
预算编制分录一般包括填报预算表、汇总预算数据、调整预算额度等内容。
1.2 预算执行分录:在事业单位实际经营过程中,根据预算计划的指导下,进行预算执行。
预算执行分录包括预算控制、预算收入、预算支出等。
1.3 预算调整分录:若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发现预算计划需要调整,需进行预算调整。
预算调整分录包括预算增减、预算转移等。
二、成本费用2.1 成本分录:事业单位在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等,都需要进行成本核算。
成本分录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制造费用等。
2.2 费用分录: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需要进行记录和核算。
费用分录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
三、收入核算3.1 收入确认分录:事业单位在收到收入后,需要进行收入确认。
收入确认分录包括确认收入时间、确认收入金额等。
3.2 收入分类分录:根据事业单位的业务性质和收入来源的不同,收入需要按照一定的分类进行记录和核算。
收入分类分录包括业务收入、政府补助收入、捐赠收入等。
四、资产负债4.1 资产分录: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拥有的各种资源都需要进行资产核算。
资产分录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等。
4.2 负债分录: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债务需要进行负债核算。
负债分录包括短期负债、长期负债、递延收益等。
五、财务报表5.1 资产负债表分录: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重要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分录包括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资产等。
我们该如何区分预算编制方法【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作出一个近似的估计,估计它们将在一定的 范围内变动,在这个范围内有关数值可能出现的概率是多少,然后按照 各种可能性的大小加权平均计算,确定有关指标在预算期内的期望值。 按照这种方法编制的预算称为概率预算。一般适用于难以推测预测变动 趋势的预算项目,如销售新产品、开拓新业务等。
Hale Waihona Puke 预算编制方法的划分: 1、根据预算结果控制的要求,可以分为总量控制预算和总量自由预 算。 顾名思义,总量控制预算,有效地控制预算总量,包括收入总量、支 出总量、盈余/赤字总量和债务总量。总量控制的核心和基础是支出控 制,因为支出控制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他预算总量的效果。 在预算过程中实施总量控制,需要基于集团公司(或预算企业)产生自 上而下的各类预算限额,包括收入、支出、费用和债务限制。总量自由 预算,是不对预算的总量进行限制,可以通过预算得出来是多少就是多 少。一般来说,集团公司对于下属企业,总体是有总量控制的,但对于 个体来说,可以近似的认为是总量自由预算。 2、按照预算的状态进行划分,可以将预算分为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 固定预算,根据预算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业务量水平编制的预 算,一般适用于固定费用或者数额比较稳定的预算项目,如固定成本 等。弹性预算,在按照成本(费用)习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量、本、利 之间的依存关系编制的预算,一般适用于与业务量有关的成本(费用)、 利润等预算项目,如变动成本、混合成本等。另外,从大类来分,弹性 预算还包括概率预算。预算编制涉及的许多变量在预算期内可能是不确
3、按照编制基础来划分,可以将预算分为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 零基预算是对预算收支以零为基点,对预算期内各项支出的必要性、 合理性或者各项收入的可行性以及预算数额的大小,逐项审议决策从而 予以确定收支水平的预算,一般适用于不经常发生的或者预算编制基础 变化较大的预算项目。 增量预算方法,又称调整预算方法,是指以基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基 础,结合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影响成本因素的未来变动情况,通过 调整有关原有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 4、据预算的时间属性划分,可以将预算分为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 定期预算是会计预算的一种,在通常情况下,全面预算的预算期限是 一年,以便和会计年度相配合,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这种预 算方法称为定期预算。滚动预算是随时间的推移和市场条件的变化而自 行延伸并进行同步调整的预算,适用于季度预算的编制的销售预算、生 产预算。 上面从四个方面对多种预算编制方法进行了区分,重点是懂得怎么在 生活和中级会计职称中进行应用。此外,我还要向大家补充一点:全面 预算体系包括利润预算、资本性支出资金平衡预算、现金收支平衡预 算、资产负债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等。
会计实务:如何编制企业财务预算
如何编制企业财务预算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科学合理地规划、预计及测算未来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增减变动和财务状况,并以财务会计报告的形式将有关数据系统地加以反映的工作流程,称为财务预算编制。
财务预算由预算损益表、预算现金流量表、预算资产负债表组成。
编制财务预算的准备1.确定财务预算的目标。
财务预算要以企业经营目标为前提。
企业经营目标包括:利润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关目标,如销售收入目标、成本控制目标、费用控制目标等。
对相关的经营目标及财务预算指标,要进行综合分析及平衡。
2.资料的搜集。
在编制财务预算以前,搜集编制财务预算有关的资料。
要充分搜集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历史资料,掌握目前的经营及财务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相关资料,并对资料采用时间数列分析及比率分析的方法,研究分析企业对各项资产运作的程度及运转效率,判断有关经济指标及数据的增减变动趋势及相互间的依存关系,测算出可能实现的预算值。
3.汇总企业业务方面的预算。
企业各部门编制的各项业务预算,如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费用预算,材料、低值易耗品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等,是编制财务预算的重要依据。
在编制财务预算前,应将汇总的各项业务预算的数据及经济指标,加以整理、分析,经相互勾稽确认后,作为财务预算各表的有关预算数。
4.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
编制财务预算,首先以销售预算的销售收入为起点,以现金流量的平衡为条件,最终通过预算损益表及资产负债表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
财务预算的一系列报表及数据,环环紧扣、相互关联、互相补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财务预算表的编制(一)预算损益表预算损益表综合反映企业在预算期间的收入、成本费用及经营成果的情况。
由于整个财务预算是以销售收入为起点,因此,预算损益表中只有确定了销售收入,才能进一步对与销售收入配比的成本费用进行规划和测算。
销售收入超过经营成本的部分称为毛利,销售毛利额高低,是企业盈利的关键,企业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支出,利润的实现,都依赖于毛利。
新工会会计制度实务讲解—基层工会预算管理
新工会会计制度实务讲解—基层工会预算管理基层工会预算管理是指基层工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各项收支进行合理安排和控制的过程。
通过预算管理,可以实现基层工会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确保工会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基层工会预算编制基层工会预算编制分为全年预算和月度预算两个层次。
全年预算是指基层工会在新一年度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预测和安排。
具体编制步骤如下:2.支出安排:基层工会的支出项目包括工资、福利费、办公费用、宣传费用等。
根据过去一年的支出情况和新一年工会活动的计划,合理安排全年的支出预算。
3.财务结余:根据收入预测和支出安排,计算全年的财务结余。
如果结余过大或过小,需要适当调整收入预测或支出安排,以实现收支平衡。
月度预算是指基层工会根据全年预算,每个月对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详细安排和监控。
具体编制步骤如下:1.收入计划:根据全年预算的收入预测,按月份将收入分配到各个月份。
2.支出计划:根据全年预算的支出安排,按月份将支出分配到各个月份。
3.财务对比:每个月结束时,将实际收入和支出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差异的原因,并及时调整后续的预算安排。
1.收支实时监控:基层工会应建立完善的财务监控机制,及时了解收入和支出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问题。
2.预算执行和调整:基层工会应按照预算安排,严格执行预算,合理安排活动的收入和支出。
如果预算存在一定变动,应及时进行调整和合理规划。
3.经费使用公开透明:基层工会应建立经费使用公开制度,经过合法授权的会员有权了解和监督工会经费的使用情况,确保经费使用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4.经费监管和内部控制:基层工会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审批的权限和程序,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监管和内部控制,确保财务的安全和合规。
5.定期财务报告:基层工会应定期向会员公示财务报告,包括收入、支出、结余情况,以及重要财务事项的说明,做到信息公开透明。
三、基层工会预算管理的意义1.资源优化配置:通过预算管理,基层工会可以合理安排和控制收入和支出,优化财务资源的配置,确保活动能够充分发挥效益。
会计实务:预算编制:自上而下为主,还是自下而上而主?
预算编制:自上而下为主,还是自下而上而主?公司下发年度预算工作通知时通常会有这样一句话:“预算编制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在预算编制预算的过程中,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有什么差别呢?预算编制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既不可能完全由上级领导主导,也不可能完全由下级单位决定。
预算的确定最终是上级与下级相互协商、相互妥协的结果。
谁能在此博弈过程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取决于谁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更丰富的信息,谁更有鲜明的决断力。
如果是自上而下为主,意味着预算编制时上级占主导地位。
如果是自下而上为主,意味着下级占主导地位。
大多数公司的预算编制以自下而上为主,因为下级最了解自己的情况,据实填报可以让预算更务实、更接地气。
但这里需要说明,下级未必会据实填报预算。
因为下级对自己的评估与上级对下级的期望未必一致。
如果上级看到下级的预算后总是加码的话,下级便会在上报预算时有意打埋伏,给自己留出更多的空间和余地,降低自己未来被考核的压力。
具体做法是调低产出值(压低收入、利润和回款),调高支出值(增加费用、采购等支出)。
也有一些公司上级比较强势,编制预算时以自上而下为主。
上级定好关键财务指标。
譬如,集团给子公司敲定收入额、利润率,子公司自己去分解预算。
集团定总额指标,子公司的月度预算、分产品品预算上级不干预。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预算编制方式各有优点。
自上而下效率高,上级说了算,避免反反复复地讨价还价。
自下而上可能更务实,可执行性强。
两种模式都不是尽善尽美的,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来选择恰当的预算编制模式。
华为的预算编制是自上而下为主,预算确定了,微调后即可实行。
为什么华为编制预算有这种自信呢?原因在几点:第一,预算管理部门掌握的信息足够充分(这一点谈不上是充分的理由);第二,华为财经体系有一大批精通业务的干部;第三,华为有很完善的IT系统打通了财务与业务的联系。
需要说明的是,实务中我不推崇自上而下为主编制预算。
如果上级对下面的情况不很了解,掌握的信息不充分,硬要去拍这个数据的话,就麻烦了。
单位预算资料
单位预算单位预算是组织经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对单位经济活动中的资金支出进行全面规划和控制的一种目标管理工具。
单位预算的编制过程经过了长期的实践积累和探索,旨在确保单位在经济活动中能够合理分配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预算编制的基本步骤单位预算的编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确定预算编制周期:单位预算一般按年度编制,但也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其他编制周期,如季度预算或半年度预算。
2.制定业务计划:单位需根据经营发展情况和目标制定相应的业务计划,明确财务收支状况和资金需求。
3.确定预算编制的范围和内容:确定预算编制的具体范围,包括经营活动、资金支出等,并明确各项预算的编制内容。
4.收集必要数据:收集对预算编制有关联的各方面数据,如历史数据、市场情况、行业发展趋势等。
5.编制预算计划: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业务计划,进行具体的预算编制,包括费用预算、收入预算等。
6.审核和调整:完成预算编制后,需进行内部审核,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做出调整。
7.批准和执行:最终将经过审核的预算计划提交审批,并按照预算执行计划进行执行和监控。
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在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以下关键问题:•数据的真实性:预算编制的基础是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如数据不真实或不准确,将影响整个预算的可靠性。
•不确定性因素: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竞争压力等因素都会对单位预算的编制造成影响,需要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因素。
•预算控制手段:预算编制需要制定合适的控制手段,以确保预算计划的执行效果,包括设立预算执行责任制、激励机制等。
•预算与业务计划的衔接:单位预算与业务计划密切相关,预算编制需要充分考虑单位的业务计划,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单位预算在经营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资源优化分配:通过预算编制,单位可以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
2.经济活动计划:预算计划可以有效帮助单位制定经济活动计划,规范经济行为,提高效率。
财务预算制定
财务预算制定财务预算是企业在特定时期内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制定的资金支出计划和财务收入安排的一种管理工具。
它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制定财务预算,企业可以规划和控制资金的使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有效的决策。
首先,制定财务预算需要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战略规划。
企业的财务预算应与经营目标相一致,能够支持企业的战略规划。
因此,企业在制定财务预算前,需要明确目标和规划,并将其融入预算中。
其次,应当进行详细的成本估算。
财务预算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成本预算。
企业需要对各项成本进行估算和预测,包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行政费用、人力资源成本等。
通过详细的成本估算,企业可以掌握实际成本,并为业务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在制定财务预算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财务收入的预测。
财务收入包括销售收入、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等。
对于销售收入的预测,企业可以借助市场研究、历史数据和销售趋势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预测。
同时,对于其他财务收入,企业也需要进行相应的预测。
此外,要充分考虑外部的环境因素。
企业在财务预算制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外部的经济环境、市场竞争、法律法规等因素对企业财务运作的影响。
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决策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应及时跟进并纳入财务预算。
在制定财务预算后,要对其进行审查和调整。
财务预算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基础,但并非一成不变。
随着实际经营环境和市场的变化,财务预算可能需要进行调整和修订,以适应新的情况。
因此,在制定财务预算后,应定期对其进行审查,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最后,要建立有效的预算控制和反馈机制。
财务预算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资金的有效控制和监管。
因此,在实施财务预算时,企业应建立相应的控制和反馈机制,通过监控和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综合而言,财务预算制定是企业财务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制定财务预算,企业可以更好地规划和控制资金的使用,为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公司财务预算工作安排
公司财务预算工作安排
公司财务预算工作的安排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制定预算目标:确定公司财务目标和预算期限。
2. 收集数据:收集与预算制定相关的历史财务数据、市场情况、经济环境等信息。
3. 制定预算方案:根据目标和数据进行预算编制,包括财务预算、部门预算等。
4. 预算审核:相关部门负责人对预算方案进行审核和调整,确保各方面考虑完整。
5. 编制预算报告:将调整后的预算方案进行汇总和整理,制成预算报告提交公司领导审批。
6. 预算执行和控制:公司领导批准后,根据预算执行计划,监控和控制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
7. 进行预算审查和调整:定期对财务预算进行审查和调整,以适应市场环境和业务发展变化。
8. 定期报告:向公司领导和其他相关方定期报告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效果。
以上是财务预算工作安排的一般流程,具体操作可根据公司的规模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财务预算制度财务管理规定资金预算制度
财务预算制度财务管理规定资金预算制度一、预算的目标和原则1.目标:确保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和财务状况的健康发展。
2.原则:全面、公平、合理、规范的原则。
二、预算的编制和审核1.预算编制部门:企业财务部门负责编制预算。
2.预算编制程序:(1)收集、整理和总结上一年度的财务情况;(2)根据经营计划和市场环境,确定预算编制的基本框架和目标;(3)分别就收入、费用、资产和负债等方面进行具体的细化,编制相关的预算计划;(5)预算执行:由各部门按照预算执行,并进行监督和控制。
三、预算的内容1.收入预算:包括销售收入、其他收入等。
2.费用预算: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销售费用、研发费用、行政费用等。
3.资产预算: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等。
4.负债预算: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等。
四、预算的审核和控制2.预算控制:分阶段、分部门进行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五、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估和调整1.预算执行情况评估: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定量的评估和分析。
2.预算调整: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预算计划,确保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六、预算的保密性1.预算资料只能在相关部门内部进行使用,不得外传。
2.所有与预算相关的人员,包括财务人员和非财务人员,都必须履行保密义务。
以上是一份资金预算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可能有所差异,可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财务预算制度的实施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保障企业的财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门预算如何编制
部门预算是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
主要包括:收入、基本支出和项目预算等内容。
(l)收入预算的编制。
部门应根据历年收入情况和下一年度收入增减变动因素,测算本部门取得的各项收入(不含国家税收)来源。
收入预算要按收入类别逐项测算、编制,其中部门自行组织的行政性收费和预算外收入,要列明具体的单位和项目。
(2)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
各部门要根据国家现有的经费政策和规定测算本部门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要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分别轻重缓急测算每一级科目支出需求。
基本支出预算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人员经费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和社会保障费等。
人员经费预算应按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批准的人员编制内的实有人数和国家规定的工资、津贴、补贴标准测算。
公用经费包括公务费、小型设备购置费和修缮费、业务费和业务招待费等。
各部门和单位应根据现有的公共资源情况和业务工作性质,按照财政部核定的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