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病理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2
黄瓜立枯病
主要为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在 茎部出现椭圆形或不整形暗褐色病斑, 逐渐向里凹陷,边缘较明显,扩展后绕 茎一周,致茎部萎缩干枯,后瓜苗死亡, 但不折倒。
黄瓜猝倒病
猝倒苗期露出土表的胚茎基部或中部呈 水浸状,后变成黄褐色干枯缩为线状, 往往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猝倒, 致幼苗贴伏地面。
腐烂(rot):干腐、软腐
腐烂(干腐)
马铃薯晚疫病块茎染病初生褐色 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 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 周扩大或烂掉
大白菜软腐病
最初发病于接触地面的叶柄和根尖部, 叶柄发病部位呈水渍状,外叶失去水分 而萎蔫,最后整个植株枯死。生长后期 发病时,首先出现水渍状小斑点,叶片 半透明,呈油纸状,最后整株软化、腐 烂,散发出特殊的恶臭。
PART ONE
绪论
植物病害的症状
一、病状及其类型
病状 是患病植物本身在受到某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后,由内及外 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
1 坏死(necrosis)
发生在植物的任何部位,表现为细胞死亡。 斑点、炭疽、疮痂、焦枯、疫病或瘟病、溃疡、立枯和猝倒、腐烂
斑点多发生在叶片和果实上,病组织坏死,一般有明显的边缘。 按颜色分为褐斑、黑斑和紫斑等; 按形状分为角斑、条斑、大斑、小斑、胡麻斑、轮纹斑、网斑 和环斑等。
甘蓝黑斑病
灰褐色圆形病斑,病斑 有轮纹但不太明显,湿 度大时病斑上有较致密 的黑色霉状物
花生网斑病
叶片正面出现边缘呈网纹状 的不规则形褐色斑,且病部 可见粟褐色小点,即病菌分 生孢子器不透过叶面
黄瓜炭疽病
病斑近圆形,直径4---18毫 米,灰褐色至红褐色
马铃薯疮痂病
形成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大 斑块。因产生大量木栓化细 胞致表面粗糙,后期中央稍 凹陷或凸起虽疮痂状硬斑块。
普通植物病理学5
植物病害发生 的基本因素
一、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
病因与病害三角
1 病因
非生物因素 02
生物因素 01
03 复合因素
一、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
病因与病害三角 2 病害三角disease triangle
寄主
病害
病原
环境
(一)寄主
寄主植物抑制或延缓特定 病原物侵染,降低病害程 度的能力称为抗病性。
(三)环境条件
只有当有利于病原 物而不利于寄主植 物的利病环境存在 时,病害才能发生
和发展。
1.抗病性 2.感病性
是寄主植物不能抵抗特定 病原物侵染而发病的特性。
水稻品种抗性不同,病情差异大
不同的水稻品种,发病轻重有很大不同。通常杂交稻和籼稻比较抗病, 粳稻(parasitism)
是寄生物克服寄主植物的组织屏障和生理抵抗,从其体内夺取养分和 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其生存和繁殖的能力。
专性 寄生菌
寄生能力强 破坏作用小
非专性 寄生菌
腐生能力强 破坏作用大
2 致病性(pathogenicity)
专性寄生菌
非专性寄生菌
3 寄主范围 寄生物对寄主具有选择性,一种寄生物能寄生的植物种的范围称为寄主范围。
畸形 外囊菌
只侵染桃树
立枯 丝核菌
可侵染200多种植物
3 寄主范围 被桃缩叶病菌 (Taphrina deformans )感染的桃树叶
(二)病原物
1 寄生性(parasitism) (1)专性寄生物
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非专性寄生物 既可以寄生于活的寄主植物,也可以在死的有机体以及各种营养基质 上生存。
教案普通植物病理学
教案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案一:引言与植物病害的概念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使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概念、分类和危害。
2. 教学内容: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植物病害的概念、分类和危害。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问答法:通过问答让学生理解植物病害的概念和分类。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植物病害案例,让学生了解病害的危害。
4. 教学时间:45分钟教案二:植物病原物的分类与识别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植物病原物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使学生了解真菌、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物的特点。
2. 教学内容:植物病原物的分类。
真菌、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物的特点。
病原物的识别方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植物病原物的分类和特点。
实验法:进行病原物的观察和识别实验。
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病原物的识别方法。
4. 教学时间:90分钟教案三:植物病害的传播与流行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和流行条件。
使学生掌握病害传播和流行的控制方法。
2. 教学内容: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
病害流行的条件。
病害传播和流行的控制方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病害的传播途径和流行条件。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害传播和流行的案例。
讨论法:让学生讨论病害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4. 教学时间:45分钟教案四:植物病害的诊断与监测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和监测技术。
使学生了解病害诊断和监测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植物病害的监测技术。
病害诊断和监测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病害的诊断方法和监测技术。
实验法:进行病害样本的采集和检测实验。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害诊断和监测的案例。
4. 教学时间:90分钟教案五:植物病害的防治策略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掌握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综合防治等方法。
2. 教学内容: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1.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互作机制以及怎样控制病害等的学科名称,称为植物病理学。
2.植物病害: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的状态。
3.病害三要素(详解):通常情况下只要有一种病原生物侵害了植物,植物发生病害,但也有两种或多种病原生物共同侵染植物而引发病害。
有时仅有病原生物和植物两方面,植物不一定发生病害,因为病原生物可能无法接触或侵染植物,也就不能影响和干扰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此还需合适的媒介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予以满足,才能对植物构成威胁。
4.病害三要素: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相互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要素。
5.病因的划分:植物病害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有病原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因为能在植物间传染,所以又称传染性病害。
另一类是没有病原生物参与,只是由于植物自身的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所引起的病害,这类病害不会在植株间传染,因此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
6.病状: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7.病征: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病害都有病征表现。
(病毒无病征)病征只有在侵染性病害重才有出现,所有的非侵染性病害中都没有病征出现。
8.病状类型:分为变色,坏死,萎蔫,腐烂,畸形。
9.腐烂:可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
根据腐烂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根腐,基腐,茎腐,果腐和花腐等。
10.病征类型:真菌(1.霉状物或丝状物2.粉状物或锈状物3.垫状物或点状物4.索状物5.颗粒状物)细菌(菌脓或流胶)11.专性寄生: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中获取营养,寄生力强。
(不能人工培养)12.兼性寄生:可以从活的和死的寄主细胞或死的有机质上获取营养。
(可人工培养)13.整体产果:真菌的整个营养体转变为繁殖结构(子实体)14.分体产果:绝大多数真菌,仅是部分营养体转变为繁殖体,其余部分仍在进行营养生长。
普通植物病理学测试题+参考答案
普通植物病理学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77题,每题1分,共77分)1.积年流行病达到流行程度要--------。
A、多年B、半年C、9个月D、1年正确答案:A2.导致了200多万人饿死的孟加拉饥荒是由下列哪种病害引起的--------。
A、小麦条锈病B、稻瘟病C、小麦赤霉病D、水稻胡麻斑病正确答案:D3.游动孢子囊内形成--------。
A、厚垣孢子B、游动孢子C、孢囊孢子D、分生孢子正确答案:B4.冬孢菌纲包括--------。
A、白粉菌目和小媒炱目B、锈菌目和黑粉菌目C、座囊菌目和格胞腔菌目D、水霉目和霜霉目正确答案:B5.历史上著名的爱尔兰大饥荒是由下列哪种病害引起的--------。
A、小麦赤霉病B、马铃薯早疫病C、马铃薯晚疫病D、小麦条锈病正确答案:C6.小麦秆锈病是由--------引起的。
A、柄锈菌属B、层锈菌属C、胶锈菌属D、单胞锈菌属正确答案:A7.由马铃薯晚疫病害引起的爱尔兰大饥荒发生在哪一年--------。
A、1945-1946年B、1865-1866年C、1965-1966年D、1845-1846年正确答案:D8.TMV的形状是--------形。
A、球状B、X状C、杆状D、线状正确答案:C9.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物为--------属。
A、白锈属B、疫霉属C、腐霉属D、绵霉属正确答案:B10.鲁保一号防治菟丝子是利用颉抗生物的。
A、抗菌作用B、捕食作用C、竞争作用D、重寄生作用正确答案:D11.温汤浸种属于。
A、物理防治B、生物防治C、化学防治D、农业防治正确答案:A12.黑盘孢目的分生孢子生于--------。
A、分生孢子器内B、子囊盘内C、孢囊梗上D、分生孢子盘上正确答案:D13.锈菌目以冬孢子进行分类是因为--------。
A、冬孢子是一种休眠孢子B、冬孢子有色C、冬孢子较大,易于观察D、不同类群的冬孢子形态与着生情况明显不同正确答案:D14.--------引起小麦赤霉病。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笔记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植物病害基本知识一、植物病害的概念1. 定义: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物因素(如病原微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如环境、营养等)的影响,导致植物生理功能紊乱、组织结构损伤、生长发育受阻、产量降低和品质变劣的现象。
2. 植物病害的重要性: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和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重大影响。
它们可以导致农作物减产、品质下降,甚至绝收,对粮食安全、经济收入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1. 病状:(1)变色:- 黄化:叶片或植株其他部位失去绿色,变为黄色。
- 红化:叶片或植株其他部位变为红色。
- 褐化:叶片或植株其他部位变为褐色。
- 紫化:叶片或植株其他部位变为紫色。
(2)坏死:- 病斑:植物组织局部死亡,形成明显的坏死区域。
- 枝枯:枝条或整株植物死亡。
(3)腐烂:- 软腐:植物组织软化和腐烂,常见于果实和块茎。
- 湿腐:植物组织因水分过多而腐烂。
(4)萎蔫:- 因病原生物侵害或水分供应不足导致的植物组织失去膨压,表现为叶片下垂、枯萎。
(5)畸形:- 肿瘤:植物组织异常增生,形成肿瘤状结构。
- 丛生:植物生长点异常分裂,导致植株矮小、分枝增多。
- 矮化:植物生长受阻,植株矮小。
2. 病征:(1)霉状物:- 菌丝体:病原真菌在病部表面形成的细丝状结构。
- 孢子:病原真菌产生的繁殖体,形态多样。
(2)粉状物:- 孢子堆:病原真菌在病部表面形成的粉末状结构。
(3)颗粒状物:- 菌脓:病原细菌在病部表面形成的粘稠颗粒状物质。
(4)絮状物:- 菌丝体和孢子的集合体,常见于某些真菌病害。
3. 症状的变化:植物病害的症状随着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条件、病原生物的侵染阶段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了解症状的变化有助于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三、植物病害的类型及划分方法1. 按病原生物分类:(1)真菌性病害: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如霜霉病、白粉病等。
(2)细菌性病害:由细菌引起的病害,如软腐病、青枯病等。
普通植物病理学7
植物病害循环
病原物越冬或越夏的场所一源自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场所田间病株 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 病株残体 土壤及粪肥 昆虫介体 温室或贮藏室
1 田间病株 田间病株包括:寄主植物 杂草 转主寄主等。
1 田间病株 田间病株包括:寄主植物 杂草 转主寄主等。
2 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 病原物以休眠体混杂于种子中。
蜜蜂
梨火疫病、螺原体
6 温室或贮藏室 有些病原物能在温室作物或贮藏室的农产品中越冬。
马铃薯干腐病
病原物以休眠体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
病原物还可以腐生的方式在土壤中存活。
病原物可以随着病株的残体混入肥料内,病菌的 休眠体也能单独散落在粪肥中。粪肥如未充分腐 熟,其中的病原物可以长期存活而引起感染。
5 昆虫介体 昆虫是多种病毒、细菌和线虫的传播介体。
灰飞虱、蚜虫 病毒
玉米啮叶甲 细菌性萎蔫病菌越冬
菟丝子
菟丝子的种子
2 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 以休眠孢子附着在种子上
小麦腥黑穗病
2 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 病原物可以菌丝的形式侵入而潜伏在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的内部。
小麦散黑穗病
3 病株残体
绝大部分非专性寄生的真菌和细菌都能在病株残体中存活,或者以腐 生的方式生活一定的时期。
4 土壤及粪肥 土壤是病原物在植物体外越冬或越夏的主要场所。
植物病理学
(1) 共生(Symbiosis) (2) 共栖(Commensalism) (3) 拮抗(Antagonism) (4) 寄生(Parasitism)
11
▪ 寄生性:一种生物从其它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 的能力。这种生物称寄生物(Parasite);被寄 生的生物称为寄主(Host)。
褪绿:植物绿色部分均匀变色。 黄化:叶片呈黄色。 花叶:叶片发生不均匀退色,黄绿相间。 红叶:叶片变红或紫红。
7
2. 坏死(necrosis)
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破坏而死亡。最常见的坏死是 “病斑”(spot),包括:角斑、轮斑、条斑、白斑、 黑斑、灰斑、褐斑、锈斑、疮痂等。
3.腐烂 4.萎蔫(wilt)
物 病害。不能相互传染。 非生物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大气环境、栽培条
件等。
5
1.3 植物病害的症状
1.3.1 定义: 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
组织内部或外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称为症状 (Symptom)。
6
1.3.2 症状类型
1. 变色(discolor) 植株局部或全株失去 正常的绿色或发生颜色变化。
▪ 寄生性种子植物和部分真菌、线虫可直接侵入。
▪ 真菌直接侵入过程:孢子萌发产生芽管→顶端膨大形成
附着胞→产生侵染丝→穿过角质层和细胞壁
15
▪ 自然孔口侵入:气孔、水孔、皮孔、 柱头、蜜腺等。
▪ 伤口侵入:所有病毒、类病毒和部分 病原原核生物、真菌通过该途径侵入。
▪ 伤口寄生物:除以伤口作为侵入部位外,还利 用伤口的营养物质,或先在伤口附近的死亡组 织中生活,然后侵入健全的组织。
5.畸形(malformation)
8
1.3.3 病征类型
普通植物病理学
3 、根状菌索: 菌组织形成的绳索状结构,外形似植物根。作用是为 寄主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渡过不良环境, 还可以发展侵入树木寄主。
真菌的营养方式: 真菌的营养方式主要是吸收, 靠渗透作用(高渗透压)。 吸收时要分泌各种酶类, 其种类的不同决定其寄主范围,淀粉酶,纤 维素酶等。
真菌的繁殖体
指产生孢子体或孢子的结构叫繁殖体。真菌的产孢机构无论是无性繁殖或 有性繁殖均叫子实体。低等真菌繁殖时, 营养体全部转为繁殖体时叫整体 产果;高等真菌繁殖时, 营养体部分转为繁殖体时叫分体产果。 子实体:真菌的产孢机构(包括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形态简单的、形态 复杂的)。广义的概念是指菌类中任何产生孢子的结构。但通常更主要的 是指高等真菌(子囊菌和担子菌)中高度组织化的产生有性孢子的结构。 子实体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为子实层,一为由菌丝组成的支持保护4:有隔菌丝
菌丝
菌丝生长
顶端生长;无限生长、不断分支;各部分都有潜在的生长能力
生长时向四周呈辐射状延伸,所以真菌在培养基上通常形成圆形的菌落。
菌丝生长与植物病害症状关系(圆形)
隔膜的类型
封闭隔:多数无隔菌丝当菌 丝形成繁殖器官、衰老或受 伤时常形成完全封闭的隔膜。
伤口侵入:所有病毒、类病毒和部分病原原核生物、真菌通过该途径 侵入。
•
•
各种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和方式: • • • • 真菌— 强寄生:直接侵入、自然孔口;弱寄生:伤口、衰亡组织 细菌—自然孔口、伤口 菌原体和病毒—伤口 线虫—直接穿刺或自然孔口
•
寄生性种子植物—直接产生吸根侵入
环境因素对病原物侵入的影响: 1 、温度: 影响病原物萌发和侵入的 速度;2、湿度:高湿有利病原物的侵入;3、光照:影响气孔的开闭
•
普通植物病理学
道解美,营养丰富,并含纤维多,通便,防肠癌等。 • 江苏等地均有分布。幼嫩时可食用。可预防和治疗肝脏和胃肠道
溃疡等并助消化和通便。
郁金香杂色花
郁金香正常花
郁金香韭菜Fra bibliotek韭 黄
什么是韭黄, 为什么韭黄是黄色?
1.韭黄就是颜色黄黄白白的韭菜,不要怀疑,它 跟一般吃的绿色韭菜是同一种植物。
一般来讲,植物病害概念的界定可根据以下特点 。 (1)植物病害是根据植物外观的异常与正常相对而 言的。健康相当于正常,病态相当于异常。 (2)植物病害与机械创伤不同。其区别在于植物病 害有一个生理病变过程,而机械创伤是往往是瞬 间发生的。
茭白
茭草黑粉菌
• 茭草黑粉菌(茭白) 为担子菌亚门( ),黑粉菌 ()真菌。 • 菌丝寄生在植物菰即茭草( )的叶,茎和根上。 • 孢子堆黑色,稍呈粉状。孢子球形,黄褐色,平滑或有刺,6—
第二节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
1.非侵染性病害 由于生长环境条件不合适,物理或化学因素造成的,是非侵染性的
,这不能传染的病害叫非侵染性病害。有时叫生理病害。 2.侵染性病害
由于病原物对植物侵染造成的,因可传染,又叫传染性病害。植物 病害的原因叫病原,寄生物病原叫病原物,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叫病原 菌。病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五大类 ,俗称五大类病原物。 3.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相互关系 (1)非侵染性病类加重后者的发生,造成伤口。如苹果腐烂病 ( 2)后者可致使植物非侵染病害的发生。
萄酿酒业濒临破产,最终导致波尔多液发明。 (3)孟加拉饥荒:1942年印度的孟加拉邦水稻胡麻斑病大流行,饿死200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案例】《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
一、课程简介《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植物病害调查与诊断、病原物鉴定、标本的制作等方面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爱国敬业的核心价值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观,厚植知农爱农情怀,弘扬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的思政设计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核心,以植物病理学基本理论为主线,在培养学生掌握都市型农林业的植物病理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与环境保护的意识。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课堂讲授、实践实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混合式教学的课堂教学,将家国情怀、历史使命、可持续发展意识、科学求真等思政元素贯穿其中,了解植物病害发生发展与防治原理及其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使命感。
在实践教学中,带领学生开展田间实习,深入京郊农业生产中开展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参与社区义诊社会服务,了解农民在生产中的需求,认识植物病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害,培养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感情。
建立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课程考核和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认同感等来综合评价课程思政的效果。
三、课程思政实践情况1.传承科学家精神,激发专业责任担当通过学习裘维蕃院士、朱有勇院士、康振生院士等本专业的著名科学家的科研和实践的故事,引导学生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己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国家发展新征程中展现担当和作为。
带领学生查阅资料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的科研成就和精准扶贫的故事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家精神科普演讲2.深入生产一线,激发爱农情怀带领学生开展丰富的课程实习和实践,到农业园区和百姓生产生活中开展植物病害诊断与病害调查,了解植物病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害,激发学生的爱农情怀。
带领学生为农户诊断田间病害,带领学生开展病害调查,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植物病虫害义诊活动。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件
05
植物病理学应用与前景
植物病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病害防治
通过研究植物病害的病原、发生 规律和防治方法,有效控制病害 的传播和危害,保障农业生产的
高产、优质和高效。
植物检疫
对植物和植物产品进行检验和检 疫,防止危险性植物病原体的传 入和扩散,保护农业生产安全。
抗病育种
利用植物病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培育抗病性强的作物品种,提高 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农药使
生理生化鉴定法
总结词
利用生理生化指标进行鉴定。
详细描述
通过测定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如酶活性、代谢产物等,进行病原菌的分类和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总结词
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鉴定。
详细描述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DNA指纹图谱、PCR等,对病原菌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和比对,进行病原菌的 精确鉴定和分类。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分类
01
根据寄生方式和习性,将寄生性种子植物分为全寄生和半寄生
两种类型。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传播方式
02
主要通过鸟类和其他动物传播。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致病机制
03
它们通常寄生在寄主的根部或茎部,吸取寄主的养分和水分,
导致寄主生长受阻或死亡。
03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防治
植物病害的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的基本要素
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应用
通过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能力,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和环境污染。
加强植物检疫和监测
通过加强植物检疫和监测,及时发现和防止植物病害的传播和扩散,保护农业生产的安全 和稳定。
04
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
形态学鉴定法
总结词
基于植物病状的形态特征进行鉴 定。
《普通植物病理学》题集
《普通植物病理学》题集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A. 稻瘟病B. 烟草花叶病C. 小麦条锈病D. 玉米矮缩病2.植物病毒的传播方式不包括以下哪种?A. 种子传播B. 昆虫传播C. 土壤传播D. 空气传播3.下列哪种症状不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A. 腐烂B. 萎蔫C. 斑点D. 畸形4.植物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场所主要是?A. 土壤B. 种子C. 病残体D. 气流5.下列哪种病害的循环过程中不需要昆虫传播?A. 稻瘟病B. 玉米螟病C. 小麦丛矮病D. 马铃薯晚疫病6.下列哪项不是植物病害的流行因素?A. 病原物的数量和致病性B. 寄主的抗病性C. 环境条件D. 农药的使用7.植物检疫的主要目的是?A. 防止植物病害的传播B. 提高植物产量C. 促进植物生长D. 防治植物虫害8.下列哪种方法常用于植物病害的诊断?A. 显微镜观察B. 化学分析C. 分子生物学技术D. 以上都是9.植物病害的三角关系中,除了病原物和寄主植物外,还包括?A. 传播媒介B. 土壤C. 气候条件D. 人为因素10.下列哪种病害的防治策略常采用抗病品种?A. 稻瘟病B. 小麦赤霉病C. 烟草花叶病D. 玉米大斑病二、填空题1.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______的学科,主要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和防治方法。
2.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主要包括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和______。
3.病原物的侵染过程通常包括接触、侵入、潜育和______四个阶段。
4.植物病害的流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病原物的致病性、寄主的抗病性、环境条件以及______。
5.植物检疫是防止______人为传播的重要措施,对于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6.在植物病害的诊断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______和基因测序等。
7.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主要包括利用天敌、抗生素和______等方法。
三、判断题1.植物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普通植物病理学(General Plant Pathology)课程代码:B0314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时: 64学时(理论34学时,实验30学时)课程学分: 4学分适用专业: 植物保护先修课程:植物学、气象学、土壤肥料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等。
一、课程介绍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病害流行规律和病害防治的科学。
它是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很强。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害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学习植物病害的基础知识,植物病害发生流行和防治的基本理论,掌握进行植物病害诊断,病原物初步鉴定的基本技能,为学好专业课程和其它提高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害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学习植物病害的基础知识,植物病害发生流行和防治的基本理论,掌握进行植物病害诊断,病原物初步鉴定的基本技能,为学好专业课程和其它提高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即:症状学、病原学、病理学,流行学和防治学。
各部分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只有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病害防治措施。
课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1.绪论: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介绍,成绩评定,主要教学参考书,农业生产和植保工作,植物植物病害的重要性,植物病理学的建立和发展,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植物病理学的现状及未来,热带地区植物病害的特点。
2. 概论:植物病害的概念,植物侵染性和非侵染病害的病因,植物病害种类,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区别,植物病害症状,病征、病状类型,植物病害症状的复杂性表现,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3. 植物病原菌物:菌物的一般性状;菌物的分类及命名;鞭毛菌、接合菌菌、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及其主要属形态。
重点讲述根肿菌门、卵菌门、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半知菌类各类菌物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
普通植物病理学4
2 霉状物(霜霉)
霉状物 由菌丝、孢子梗及孢子所构成。霉层的颜色、形状、结构、 疏密程度等真菌和卵菌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
2 霉状物(霜霉)
叶面出现不规则形块状黄褐色 枯斑;相应的叶背出现稀疏白 霉病征(孢囊梗与孢子囊), 严重时病斑连合为大小不等的 斑块,致叶片干枯。
2 霉状物(灰霉)
在果面、花萼及果柄上出现 大量灰褐色霉,也可侵染 叶片。
1 粉状物(白粉)
白粉菌所致植物白粉病的病征, 初期在植物表面长出灰白色绒 状霉层,以后产生大量白色粉 状物。
1 粉状物(白锈)
在植物表皮下形成,使表皮 隆起为白色疱状,破裂后散 发出白色粉状物。
1 粉状物(黑粉)
黑粉病所特有的病征,发生在患病植物穗部、子粒内外、叶和叶鞘组织内 以及肿瘤的内部,黑粉数量大,特征显著。
3 点状物
病斑中央褐色,散生黑色小斑点。
4 菌核 向日葵菌核病
5 溢脓
病株叶尖及边缘初生黄绿 色斑点,后沿叶脉发展成 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 最后变灰白色而枯死
PART FOUR
植物病害的症状 (三)
(二)病征及其类型
病征是生长在患病植物病部的病原物特征。
霉状物
霜霉 绵霉 青霉
毛霉 灰霉
02
点状物 03
菌核 04
粉状物 锈粉 白粉 白锈 黑粉 01
溢脓 05
1 粉状物(锈粉)
在植物表皮下形成,使表皮隆 起呈疱状,表皮破裂后散出鲜 黄、橘黄以至褐色的锈状粉末。
教案普通植物病理学
教案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案一:引言与植物病害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理解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教学内容: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讨论法:探讨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案例分析法:分析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案二:植物病原物的分类与识别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病原物的分类和特点。
掌握常见植物病原物的识别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教学内容:植物病原物的分类和特点。
常见植物病原物的识别方法。
观察和分析植物病原物的形态特征。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植物病原物的分类和特点。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常见植物病原物的形态特征。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案三:植物病害的传播与控制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和机制。
掌握植物病害的控制方法和策略。
培养学生对植物病害控制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学内容: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和机制。
植物病害的控制方法和策略。
实际操作植物病害控制的方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和机制。
实验法:实际操作植物病害控制的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植物病害控制的成功案例。
教案四:植物病毒学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植物病毒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理解植物病毒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2. 教学内容:植物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植物病毒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植物病毒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植物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植物病毒的形态特征。
案例分析法:分析植物病毒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教案五:植物细菌学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细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植物细菌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理解植物细菌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2. 教学内容:植物细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普通植物病理学绪论
的口粮;
– 1970年,美国玉米小斑病T小种造成该病大流行,损失玉米产值约10 亿美元,产量损失330亿斤;
部分遗传物质(tDNA)导入寄主细胞,插入植物的染色体中,寄主细 胞就不断分裂而形成癌肿。
二、植物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三)、植物抗病性和植物与病原物的互 作关系
– 弗洛尔(Flor,H.H., 1946)在研究亚麻锈病时 发现,寄主中每存在一个抗性基因,在病原 菌中就会有一个非毒性的基因存在,即在寄 主和病原物中均存在着相对应的抗性基因和 致病基因。即著名的“基因对基因(Gene for Gene)学说”。
– 1971年,迪内(Diener,T.O.)在研究马铃薯纺锤块茎病时,提纯并发现了一种 小分子的核酸(RNA),无蛋白质外壳,称作“类病毒”(Viroid)。
– 库柏(Cobb,N.A.)则是第一个对线虫病害和病原线虫的形态、分类作出卓越贡 献的线虫学家。是植物线虫学的奠基人。
二、植物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普通植物病理学绪论
1. 研究植物病害的重要性 2. 植物病理学的发展史
3. 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与其他学科 的关系
4. 农学专业学生如何学好植物病理学
一、研究植物病害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这是一个通俗浅显的道理。可以说,地 球上只要有人类存在,就需要有植物生产,只要有植 物生产,就会发生植物病害,只要有植物病害发生, 就需要进行病害防治。不仅衣、食、住、行无一离开 植物,离开农业,农业的历史大约九千年,这九千年 间,地球人口增长了一百多倍,而且营养和健康水平 大为提高。据我国的统计资料表明,人均寿命由解放 前的50多岁增加到现在的70多岁。由此可见,植物的 健康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一章绪论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人类的生存与动植物的关系密不可分。
植物健康地生长与正常的发育,就能提供更多更好的粮油食品、果蔬产品和其他各种农副产品。
植物的生长发育都需要有—定的环境条件,才能保证它按遗传因子所决定的发育程序正常进行,如要求有适宜的土壤营养和水分条件,合适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大气环境等,细胞才能正常分裂,生理活动得以顺序进行,最终获得高产与优质。
植物在自然界里的生长与发育从来都不可能是十分顺利或轻易成功,它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威胁。
任何影响植物健康地生长发育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它的产量与质量,从而影响人类对它的利用价值。
不适宜的土壤结构、养分状况、水分供应、微生物区系等,不良的大气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各种有害生物的侵袭与破坏等等,都可能导致植物不能正常的生长与发育,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超过它的忍耐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时,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或生长发育就出现异常状态,这良的大气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各种有害生物的侵袭与破坏等等,都可能导致植物不能正常的生长与发育,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超过它的忍耐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时,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或生长发育就出现异常状态,这种表现异常的植物我们称之为“有病的植物”或植物发生了“病害”,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这些因素,统称为“病因”。
植物发生病害的因素十分复杂,各种病害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各不相同,病害造成的损失以及控制病害的措施和策略差异也很大。
研究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互相作用机制以及怎样控制病害等等的学科领域,称为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是在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真菌学、细菌学、病毒学、线虫学、植物学、动物学、昆虫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气象学相分子生物学及其他许多分支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学科的每—个新成就都可使植物病理学受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植物病理学
1.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互作机制以及怎样控制病害等的学科名称,称为植物病理学。
2.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其影响或干扰强度超过了植物能够忍耐的限度,植物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产生一系列病理学变化过程,在生理和形态上偏离了正常发育的植物状态,有的植株甚至死亡,造成显著地经济损失,这种现象就是植物病害。
3.病害三要素(详解):通常情况下只要有一种病原生物侵害了植物,植物发生病害,但也有两种或多种病原生物共同侵染植物而引发病害。
有时仅有病原生物和植物两方面,植物不一定发生病害,因为病原生物可能无法接触或侵染植物,也就不能影响和干扰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此还需合适的媒介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予以满足,才能对植物构成威胁。
4.病害三要素: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相互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要素。
5. 病因的划分:植物病害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有病原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因为能在植物间传染,所以又称传染性病害。
另一类是没有病原生物参与,只是由于植物自身的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所引起的病害,这类病害不会在植株间传染,因此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
6.病状: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7.病征: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病害都有病征表现。
(病毒无病征)病征只有在侵染性病害重才有出现,所有的非侵染性病害中都没有病征出现。
8.病状类型:分为变色,坏死,萎蔫,腐烂,畸形。
9.腐烂(是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可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
根据腐烂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根腐,基腐,茎腐,果腐和花腐等。
10.病征类型:真菌(1.霉状物或丝状物2.粉状物或锈状物3.垫状物或点状物4.索状物5.颗粒状物)细菌(菌脓或流胶)
11.专性寄生: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中获取营养,寄生力强。
(不能人工培养)
12.兼性寄生:可以从活的和死的寄主细胞或死的有机质上获取营养。
(可人工培养)
13.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指病原物与寄主接触,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过程,可分为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四个时期。
14.病害循环:指一种病害从寄主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后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5.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就称为专性寄生物。
16.活体营养型:在自然界中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活体营养型。
(真菌中的锈菌,白粉菌,霜霉菌,以及植物病害和寄生植物都是专性寄生的活体营养)
17.植物从两方面抵抗病原生物的侵染:1.结构抗病性2.生化抗性(先天生化抗性和诱导生化抗性)
18.菌物:是一类具有真核的异养生物,典型营养体为丝状体,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或纤维素,不含光合色素,主要以吸收的方式获取养分,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19.菌物营养体的主要类型:1.原质团2.无隔菌丝3.有隔菌丝
20.菌丝的变态:菌物的营养菌丝可形成吸器,附着胞,附着质,假根,菌套和菌丝等多种特殊的变态结构。
21.菌核:是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交织而成,外表坚硬,颜色很深,用来度过不良环境的一种休眠体。
22.菌物的无性繁殖产生的无性孢子:游动孢子,包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
23.菌物有性生殖产生的有性孢子: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
23.有性生殖包括质配、核配、减数分裂三个阶段。
24.同宗配合:有些菌物单个菌株就可完成有性生殖,就称为同宗配合。
25.异宗配合:单个菌株不能完成有性生殖,需要两个性亲和菌株共同生长在一起才能完成有性生殖。
26.多型现象:许多菌物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以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
26/单主寄生:植物病原菌物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生活史。
27.转主寄生(异主寄生):有的菌物,不同的寄生阶段,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
28.根肿菌门(原质菌门):其营养体为原生质团,生活在寄主细胞内。
(根肿菌均为寄主细胞内专性寄生菌)
29.卵菌门:菌物的共同特征是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这类菌物称为卵菌。
(卵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与真菌明显不同)
30.层出现象:新孢子囊从释放过游动孢子的空孢子囊里长出来(内层出)或从成熟孢子囊基部的孢囊梗(或菌丝)侧面长出(外层出)
31.两游现象:从孢子囊中释放出来的游动孢子经休止,再萌发释放游动孢子继续游动的现象,称为两游现象。
32.霜霉目菌物:主要根据无性繁殖孢囊梗的特点,卵孢子类型,寄生性进行分类,分为4个科:腐霉科,霜疫霉科,霜霉科和白锈科
33.子囊菌,担子菌:共同特征是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
33、子囊分为原始壁子囊、单层壁孢子、双层壁孢子。
34、子囊果:子囊大多产生在由菌丝形成的包被内,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子实体。
34.子囊果的类型:1.闭囊壳2.子囊壳3.子囊座4.子囊盘
35.白粉菌目真菌一般称为白粉菌,都是高等植物上的专性寄生菌,引起植物的白粉病。
36.白粉菌分属的主要依据:闭囊壳上附属丝的形态及闭囊壳内的子囊数目。
37.担子菌门营养体:初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三生菌丝体
38.担子菌门菌物的共同特征:有性生殖产生担子和担孢子
39.冬孢菌纲:分为锈菌目和黑粉菌目
40.锈菌的孢子:分为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担孢子
41.禾柄锈菌属于长生活史型,可产生五种类型的孢子。
简述:禾柄锈菌是转主寄生的,在麦类作物上形成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萌发形成的担孢子侵染小檗,在小檗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只能侵染麦类作物,禾柄锈菌生活史中产生的夏孢子是五种孢子中唯一可以侵染它的原寄主植物的。
42.黑粉菌与锈菌的主要区别:黑粉菌的冬孢子是从双核菌丝体的中间细胞形成的,担孢子直接着生在先菌丝(没有小梗)的侧面或顶部,成熟后夜不能弹出,黑粉菌也不是专性寄生的(锈菌是专性寄生的)。
43.半知菌类菌物包括那些只有无性态或有性态尚未发现的真菌。
44.半知菌的分类依据:根据无性态(分生孢子阶段)的形态特征。
45.人工培育的细菌致病力容易减弱,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可以恢复其致病力。
46.细菌都是非专性寄生物。
47.致病变种:在种下以寄主范围和致病性为差异来划分的组群。
48.无细胞壁的植物病原细菌俗称菌原体,包括螺原体属,植原体属。
49.多分体现象仅存在于(+)ssRNA的植物病毒中,多分体病毒是指病毒的基因组分布在不同的核酸链上,并且分别包装在不同的病毒粒体内。
50.内含体:有些产物会与病毒的核酸,寄主的蛋白质等聚集起来,形成一定大小和形状的内含物,称为内含体。
可分为核内含体和细胞质内含体(病毒在复制表达过程中会产生一定形状的内含体)
51.介体传播:是指病毒依附在其他生物体上,借其他生物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播。
介体传播分为昆虫介体和土壤中的介体。
52.非介体传播包括机械传播,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
53.交互保护作用:先侵染的病毒保护植物不再受另一病毒的侵染,这种作用可发生在两种病毒或一种病毒两个不同株系之间,其作用通常是相互的。
54.口针:植物寄生线虫的口腔内一个针刺状的器官。
55.亚病毒的成员包括类病毒,朊病毒,和病毒卫星。
56.类病毒是只有核酸,没有蛋白质衣壳保护的环状单链RNA小分子,是目前已知最小的植物病原生物。
57.朊病毒是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分子的,最小的动物寄生物,又称朊病毒蛋白。
58.病毒卫星则是卫星病毒和卫星核酸的统称,是指依赖于与其共同侵染寄主细胞的辅助病毒进行繁殖复制的核酸分子,其核酸序列和辅助病毒的基因组没有明显的同源性。
59.植物病原线虫都是专性寄生物,都是活体寄生物,都有口针。
60.按寄生物对寄主的依赖程度或获取寄主营养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全寄生和半寄生两类。
61.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
62.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
63.柯赫氏法则:又称柯赫氏证病律,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验证程序,其具体步骤为: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微生物的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并得到纯培养;3.将该纯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康寄主上,能出现症状相同的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寄主上能再分离到这种纯培养物,其性状与原来的分离物相同。
(作为问答题考试概率大)
64.植物病害防治:是通过人为干预,改变植物,病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尽量减少病原物数量,削弱其致病性,优化植物的生态环境,保持与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从而减少植物因病害流行引起的损害。
65.防治措施: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抗病性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不同领域。
66.植保工作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