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 一氧化碳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 一氧化碳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一氧化碳)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B.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能使人中毒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向种植蔬菜的大棚中补充适量的二氧化碳有利于蔬菜的生长2.(2018•葫芦岛)对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或用途,判断正确的是( B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 B.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可以作燃料C.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都很大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溶于水3.(2018·呼和浩特)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通常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丙能产生温室效应B.①②④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C.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D.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4.(2018•湖南邵阳)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D )A.CO2 B.N2C.O2D.CO5.(2018·湖北十堰)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C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6.(2018·湖北黄石)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A. 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B. 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C. 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同用于人工降雨、灭火D. 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7.(2018·连云港)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2课时 一氧化碳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2课时 一氧化碳教案
课前预习
1.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点燃2CO2;
(2)还原性(以CuO为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Cu+CO2。
3.一氧化碳的毒性:煤气中毒即CO中毒,原因是CO很容易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O2结合,从而造成人体缺氧。
第2课时一氧化碳
课题
一氧化碳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和预防方法。
3.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及其应用。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化学实验及相关分析,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2.通过对一氧化碳毒性的认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实验分析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
【答案】C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首先根据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组成上不同来认识,然后分别介绍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这些学习过程中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并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本节课结束后要注意加强相关化学方程式的巩固与练习,对个别学生应加强督促与辅导。通过有关碳及碳的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的练习,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含碳物质间的转化规律,提升学习的效率,扩大知识的结构。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
备课笔记
方法点拨:
鉴别是利用不同物质的性质,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将它们加以区别开来的操作,例如鉴别CO和CO2,就可以利用二者性质的某一点不同加以区别:用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燃着的木条等方法都可以达到鉴别CO2与CO的目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一氧化碳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一氧化碳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 一氧化碳【学习目标】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认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使人中毒的原因。

3.学会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重点难点】1.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

学习内容 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21-12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相对分子质量是28,密度比空气略小。

收集时采用排水集气法。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一氧化碳燃烧时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因而可作燃料。

CO 是可燃性气体,当里面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有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CO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O +O 2=====点燃2CO 2。

煤炉里常发生的反应:下层C +O 2=====点燃CO 2;中层CO 2+C=====高温2CO ;上层2CO +O 2=====点燃2CO 2,所以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CO 在燃烧。

(2)毒性:CO 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因此冬天用煤取暖时,一定要装烟囱,并且注意室内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3)还原性:用CO 还原CuO 时,试管中的CuO 由黑色逐渐变为红色;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前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CuO=====△Cu +CO 2,其中还原剂是CO,氧化剂是CuO,CuO 被还原,被氧化的是CO 。

CuO 发生了还原反应,CO 发生了氧化反应。

这个反应不是(填“是”或“不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CO 具有还原性,所以可以用来冶铁。

【讨论交流】1.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2.如何除掉CO 2中的CO ?如何除掉CO 中的CO 2? 【温馨点拨】1.便于我们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引言]:我们知道碳有两种氧化物:CO和CO2。

CO和CO2在分子组成上,它们只相差一个氧原子,这种组成上的差异会给它们性质上带来什么差异呢?下面,我们来学习CO的某些特性。

[板书]:一.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与CO2相比较)[复习提问]: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7第一段,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一下CO和CO2的物理性[板书]:2.(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教师活动]:讲解演示实验5—10。

[学生活动]:(1)观察火焰捐色,当教师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时,观察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2)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何物质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CO和H2都有可燃性,它与O2(或空气)混合后点燃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注意点燃前应检验CO气体的纯度。

[提问]:(1)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H2?(2)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CO2?[板书]:(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教师活动]:讲解演示实验5—11。

[学生活动]:观察黑色氧化铜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什么物质生成,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CO在反应中夺取了CuO中的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CO2。

反应说明CO具有还原性,[板书]:3.[提问]: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思考它有哪些用途?[学生活动]:①总结出一氧化碳的用途。

②阅读教材中的选学材料,了解水煤气的成分,并思考选学材料中提出的问题。

[板书]:(1)气体燃料(2)冶炼金属:Fe2O3 + 3CO == 2Fe + 3CO2二.一氧化碳的毒性[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第99页,理解CO中毒的生理过程。

(2)分组讨论教材第100页的习题3。

[教师活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板书]:三.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第99页。

2019年初中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案设计

2019年初中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案设计

C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都是 C O 的物理性质
B.CO 探测器用 于空气质量监测,可以让人们及时了解空气质量状况
C.CO 有毒,是因为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血液对氧气的输送
D.发现有人 CO 中毒时,应将病人迅速转移到清新的空气中
6.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是( )
目标 2.一氧化碳的毒性且其对环境的污染。
教学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重点
教学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
方法
探究法,分析法
教具
课件
手段
教学
教学过程
环节
一、自学阶段
【前置性小研究】你知道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吗?
生:自主思考回答。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自学教材 121 页——122 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大量植树造林;②用大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③防止 逸散到空气中;④减少
化石燃料的燃烧;⑤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⑥控制白色污染;⑦不要往
河里乱扔垃圾。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⑦
D.①③④⑤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中通常用排水法收集 CO 和 CO2 B. CO2 与 C 反应生成 CO,CO2 发生氧
化反应
C. CO2 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这是 CO2 的化学性质 D. CO 燃烧时,产生蓝色
的火焰
8、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碳还原氧化铜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4
2019 年初中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 2 课时)教案设计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2课时 一氧化碳》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2课时 一氧化碳》课件

2.毒性
中毒 原因
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 结合能力比氧气强,使人体缺少 氧气而窒息,甚至死亡。
防治 措施
用煤炉取暖时,注意通风。发生 一氧化碳中毒时,轻者呼吸大量 空气,重者送往医院治疗。
一氧化碳 血红蛋白 氧气
课堂讨论
1.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 用煤气(含CO)中掺 入微量难闻气味的气体 ? 2.只要在煤炉边放一盆 水,就可以预防煤气中 毒了,这种说法对吗?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情景导入
在农村常见一种取暖炉,通过 燃烧炉中的木柴或者木炭来使 室内升温。取暖炉一般都有一 根长长的排烟管通向室外,如 果没有排烟管会有什么隐患?
合作探究 知 识 一氧化碳的性质
物理性质
颜色 无色
气味 无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气态 比空气小 难溶于水
④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氧化铜 变红的是CO,不变的是CO2。
2.怎样除去CO混有的少量CO2?
CO、CO2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CO2 + Ca(OH)2 CaCO3 ↓+ H2O
CO
澄清的 石灰水
3.怎样除去CO2混有的少量CO?
CuO CO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CO + CuO △ Cu + CO2
Cu + CO2来自澄清石灰水注意:尾气含有有毒的CO,需 用酒精灯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课堂讨论
在做CO还原CuO的实验中:
1. 实验前是先通入CO 还是先加热CuO?为什 么?
2.实验结束后,为什么 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 入CO直至固体冷却?
先通入CO,目的是排尽 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 热时发生爆炸。

第6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6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
标准状况下
无色
无味
密度 密度比空气稍小
气体
溶解性 难溶于水
实验室制取一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 ××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
现象 · 产生了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原理 2CO + O2 点燃 2CO2
用途 作燃料
煤炉里的煤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
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氧 化铜变红的是CO,不变的是 CO2
随堂训练
1.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实验设计意图的是( B ) A.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B.说明生成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说明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需要加热 D.可以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
随堂训练
2.下列对一氧化碳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C )
CO + H2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毒性
中毒机理
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
合能力比氧气强,使人体缺少氧气 而窒息,甚至死亡。
防治措施
用煤炉取暖时,应注意通风。发 生一氧化碳中毒时,轻者呼吸大 量空气,重者送往医院治疗。
思考与交流
我们的家用煤气中常常会添加一 些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乙硫 醇),你知道为什么吗?
为了让人们易于察觉一氧化 碳泄漏,以免一氧化碳中毒
如发生煤气泄露怎么办?
迅速关上煤气总开关,打开门窗, 并且不要使用家里的任何电器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还原性
实验现象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原理
CO + CuO
Cu + CO2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一氧化碳教学设计2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一氧化碳教学设计2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一氧化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氧化碳毒性的原理,知道使用一氧化碳的注意事项;(2)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知道一氧化碳泄漏后的应急措施;(3)了解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以及还原铜的装置及操作顺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有关性质的比较,了解收集一氧化碳时,收集装置的异同,确立收集有毒害气体的方法;(2)通过参照氢气的可燃性,推及点燃一氧化碳的操作要求,确立可燃气体的使用方法;(3)在观察一氧化碳气体点燃、还原氧化铜过程中,体验、反思实验步骤,初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树立全面考虑问题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减小对化学实验的畏惧感,增强对有害气体的使用认识,激发学习化学的勇气;(2)培养大胆、细致、实践的科学精神。

(3)让学生体验化学的魅力,从而热爱化学、钻研化学。

【重点】采用活动与探究方式研究一氧化碳的毒性、燃烧实验、还原氧化铜实验【难点】实验中装置的组装、步骤先后的分析【教学方法】情景引入、实验探究、小组交流合作、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引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具体实施:将装有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放在水中,水逐渐进入试管;将一支装有一氧化碳的试管倒放在水中,在水中打开塞子教师提问:与二氧化碳比较,后一种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通过对比得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教师趁机提出;想不想知道该气体为什么气体?观察、思考学生们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水槽中的水进入试管,而后一种气体难溶于水大部分学生看到试管口有塞子,猜到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性,不能敞放,只有有少部分同学说是空气或氮气,依据是它们不溶于水。

让学生对瓶中无色无气味气体是什么气体感到好奇也为探究一氧化碳的水溶性作好铺垫,同时培养学生注意细节联系生活生一氧化碳的?提问:如果一氧化碳泄漏,高处容易中毒还是低处?如何判断?师生小结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请大家讨论一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实验探究试管中加入新鲜鸡血(先加入抗凝血剂),打开贮气瓶阀门,通入一氧化碳,观察血液变化。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2一氧化碳20232024九年级上化学人教知识必备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2一氧化碳20232024九年级上化学人教知识必备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学用)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2 一氧化碳一、知识必备 知识点1 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1.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2CO+O 22CO 2【燃烧的现象】① 发出蓝色火焰; ② 放热; ③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煤炉从上至下,常发生的三个反应:2CO+O 22CO 2、CO 2+C 2CO 、C+O 2CO 2(2)一氧化碳具有毒性。

原因: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正常的血液呈深红色,当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浅红色。

(3)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3. 一氧化碳的用途:⏹ 可燃性:作气体燃料(2CO+O 22CO 2)。

⏹ 还原性:冶炼金属(3CO+Fe 2O 32Fe+3CO 2、CO+CuO Cu+CO 2)。

知识点2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装置】见下图(这是整套装置,但只需掌握虚线框中内容,并且下文的操作、现象、结论仅针对虚线框内的实验装置)。

1稀盐酸 2大理石 3碳酸氢钠溶液 4浓硫酸 5木炭 6氧化铜 7氢氧化钙溶液【实验操作】① 先通入一氧化碳,在加热前必须先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② 点燃酒精灯给玻璃管内的物质加热;③ 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④ 再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② ① ③ ④ ⑤ ⑥ ⑦【化学方程式】CO+CuO Cu+CO2【注意事项】①检验一氧化碳纯度的目的: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②一氧化碳“早来晚走”,酒精灯“迟到早退”。

③一氧化碳“早来”,酒精灯“迟到”的目的: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一氧化碳教案(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一氧化碳教案(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2课时一氧化碳【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通过对CO毒性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CO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

【学习重点】一氧化碳的毒性、可燃性、还原性以及用途。

【学习难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课前准备】《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引言:你知道煤炉上层火焰的颜色吗?你知道那是什么气体在燃烧吗?听说过煤气中毒事件吗?又该如何预防呢?学完本节课你将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2.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研究解读,如果学生解读不准确或不到位,教师再进行补充。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提出问题:有人说我一闻到煤气的气味就把煤炉搬出屋外,不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还有人说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面上放两盆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以上两种说法真的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吗?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相关原因,了解CO的物理性质。

归纳总结:CO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

先对学,再群学。

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

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知识拓展:CO气体应采用排水法收集,因其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非常接近且有毒,故不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

知识模块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CO的可燃性提出问题:碳有两种氧化物,前面已经学过二氧化碳,它们都是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们的性质相同吗?为什么?讨论交流:从CO和CO2的组成元素和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讨论相关原因。

知识拓展:一氧化碳与氢气一样,不纯时点燃易发生爆炸。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

C
co
c uo
A
澄清的
石灰水 B
尾气中的 CO 排放到空气中,会 空气受到污染。
CO 还原 CuO 的正确装置 后点

先灭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o
c uo
后 灭
CO 要
A
澄清的
早出晚归
石灰水 B
操 开始时 : 先通 CO 后加热( 将. 装置中空气排尽 作 结束时 : 先移灯后停气( 防. 止生成的铜被空气
中的氧气氧化重新变成氧化铜
2 、有人说他不会煤气中毒,因为 他一闻到煤气 (CO) 的气味,就把 火炉搬出去,此说法对吗?
答:不对。因为 CO 没有气味。
3 、 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 有 CO )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 体?
4 、 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安全知识
⒈CO 化学性 探探究究 33质::CCOO 有有无无氧氧化化性性??
操作: 将纯净的 CO 通过灼热的 CuO ,再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并对 尾 气处 理。
现象 ⑴ 黑色的 CuO 粉逐渐变成红色。
: ⑵ 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
CO 具有还原性 CO + CuO △ Cu + CO2
没有氧化性
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
CO 还原氧化铜能否用下列实验装置 不能
煤炉里的煤在燃烧过
程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
2CO + O2
点 燃
2CO2
2C + O2
点 燃
2CO
C + CO2
高 温
2CO
C + O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课时)第二课时[引言]碳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

1个CO2分子比1个CO分子多1个氧原子,这就使得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氧化碳的性质。

[活动与探究](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观察贮气瓶内一氧化碳的颜色和状态,然后在贮气瓶的导管口点火,观察火焰的颜色;把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交流]一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一氧化碳可以燃烧,火焰呈蓝色;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一氧化碳点燃时生成二氧化碳。

[讲解并板书]二、一氧化碳1.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2CO+O22CO2[介绍]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

[教师]有人用煤火取暖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你知道中毒的原理吗?[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新鲜鸡血(加入抗凝血剂),然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

[学生描述]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鲜红色。

[教师]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板书]3.一氧化碳有剧毒[讨论]1.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2.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上放两大盆冷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3.用煤火取暖时,怎样预防煤气中毒?4.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总结]1.如果煤气泄漏,室内通风不良,或生煤炉火的房间不装烟囱,都有可能导致煤气中毒。

2.水不能预防煤气中毒,因为CO难溶于水。

3.首先室里应装烟囱,其次应注意睡觉时头不要靠墙边,因为CO的密度略小于空气,它会沿着墙壁慢慢地向上飘。

4.因为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煤气泄露不易被察觉,所以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然后开窗通风。

[教师]我们探究了一氧化碳的两大性质,它还会有什么性质呢?[演示实验]在玻璃管中放入氧化铜,通入一氧化碳赶走玻璃管内的空气后,加热。

观察现象并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作对比。

现象:分析:[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现象:玻璃管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这说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这个现象和结论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相同。

[提问]同学们能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学生板演][追问]该反应是否是还原反应?若是还原反应,哪种物质具有还原性?[回答]是还原反应,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板书]4.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CO+CuO Cu+CO2[思考]分析该反应的特点,试谈谈它的用途。

[回答]同焦炭一样,在工业上可用来炼铁。

[设问]该实验装置不同于碳还原氧化铜装置的一个主要部位是:用酒精灯点燃尾气。

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一氧化碳有毒,用酒精灯点燃尾气是防止未与氧化铜充分反应的一氧化碳散失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反思]本课题我们探究了哪些知识?[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一氧化碳的三大性质:可燃性、毒性、还原性。

另外锻炼了大家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业]习题1、2板书设计二、一氧化碳1.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2CO+O22CO2(放热、蓝色火焰)3.一氧化碳有剧毒。

4.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CO+CuO Cu+CO2考题回顾1.(2003年广东梅州)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

吸烟时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物质,该物质是………………………………………………( )A.CO2 B.CO C.SO2D.N22.(2003年四川江油)如图所示,将集气瓶中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壁倒入烧杯中,看到下层的蜡烛先熄灭。

由此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④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⑤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A. ①⑤ B.③④C. ④⑤ D.②③④3.(2003年甘肃)要区分二氧化碳、氧气两瓶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 加入适量紫色石蕊试液B.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C. 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口内4.(2003年四川)盛放石灰水的试剂放置时间长了,在瓶口会形成一些白色粉末,写出生成白色粉末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B 2.A 3.C4.CO2+Ca(OH)2====CaCO3↓+H2O备课资料1.二氧化碳新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汽水用力摇动之后再打开,里面的水便会喷出来,这是因为气压在作怪。

利用这个原理我们便可以发明一种新型的机动车发动机。

首先,我们可以把发动机安装在一个全密封的发动装置里,除发动机外,还要有搅拌器和制压仪器,然后在里面装满二氧化碳、碳酸水、磷酸、氧气。

当车子发动时,搅拌器开始工作,这样二氧化碳、磷酸、氧气相撮合,便产生气压,因为氧气较其他气体轻,便会喷射而出,从而推动车子前过。

同时在车子的前端再安装一个接收氧气的装置,并再输入发动装置,这样不断循环,便可一直工作使用。

我们都知道,二氧化碳在一定的气压下便可变成液体或固体,我们可以在发动机内设置一定的压力使二氧化碳液体与碳酸结合在一起,然后通过专门渠道排入大海。

这种发动机可以减少许多大气污染,减少石油用、量,节约大量能源。

我想,这便是未来的环保汽车。

2.二氧化碳新探与化学化工用途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认识到二氧化碳有害的一面,而忽视了它可利用的一面,其实二氧化碳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

二氧化碳是一种良好的萃取剂。

在常态下,它对液体和固体的溶解能力非常低,但随着压力和密度的增加,其溶解能力逐渐提高,尤其是对有机化合物的溶解更为明显。

在亚临界温度条件下它与甲醇等许多有机溶剂混溶性良好,而与水的互溶性很小,它与萃取出的有机物相比,其挥发度大、粘度低、扩散系数高并且有一定的溶解选择性和化学稳定性,而且不燃,无毒无爆炸危险。

在医疗卫生方面,二氧化碳是一种良好的呼吸刺激剂,将6%的CO2与96%的O2混合,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溺死和休克的标准药物,这种混合剂在麻醉和碱中毒的处理中也可作为一种增效剂。

在石油工业上,二氧化碳已被用于提高石油的采油率上。

二氧化碳作为油田注入剂可有效地驱油,它溶于水又易溶于原油,溶于水后呈弱酸性,可对岩油矿起酸化作用,使其渗透率增加,吸水能力提高;而溶于原油后,它可使原油体积膨胀,密度和粘度降低,这样便有可能减轻重力分离的不利影响。

另外,二氧化碳与地层中的原油相混合,还可以蒸发或萃取原油中的某些烷烃组分。

其次,二氧化碳可作为油田洗井剂,这主要是利用其汽化迅速,体积急剧膨胀的特性,二氧化碳产生的气压迅速向流体各个方向传递,以激浪冲击井下裂隙,冲刷破坏泥皮,并随即以井喷形式将被清洗的堵塞物带出。

3.怎样防止空调车一氧化碳中毒?小轿车基本上都带有空调设备,若使用不当,则会使乘员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危及生命。

我国每年都发生多起空调车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事故。

其实,产生一氧化碳的不是空调机,而是发动机。

据测试,汽车运行时,发动机转速在每分钟1500~3000转时,所排出的废气中是不会有过量的一氧化碳,但是,当发动机在怠速空转时,因为燃烧不充分,往往会产生含大量一氧化碳的废气;在运行中,油门过大,转速超过每分钟3000转时,油与空气之比超过了正常的1:12.5,油多空气少,也会出现含一氧化碳极浓的废气。

空凋车为节约能源,门窗大多气密良好,车内外的空气难以进行对流。

只有在车子开动后。

空气通过空凋设备才产生对流。

所以,如果车子停驶时,仍开放空凋,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便可能逐渐聚集在车内。

加之车内人员呼吸耗氧而排出二氧化碳,时间一长,车内氧气逐渐减少,乘员便会不知不觉中毒而失去知觉,严重时会丧失生命。

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空凋车应注意检查排气系统是否有漏气处,若发现有向车厢内逸漏废气处,应及时排除。

空凋车在停驶时,不要过久地开放空凋机,即使是在行驶中。

也应经常打开1~2扇车窗,让车内外空气产生对流。

驾驶或乘坐空调车如感到头晕、发沉、四肢无力时,应及时开窗呼吸新鲜空气,并且在排除晕车和其他病因的前提下,应考虑到有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

此时应停车,下车休息片刻,待身体恢复正常后再驾车。

4.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气污染物中的一氧化碳,就是我们熟知的所谓“煤气”中的主要成分。

这种有毒的物质为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稍溶于水,可溶于氨水,在空气中不易与其他物质产生化学反应。

一氧化碳是在燃烧不充分的条件下产生的,因此,民用炉灶、采暖锅炉和工业窑炉,特别是机动车辆是一氧化碳的发生源。

一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寿命很长,在大气中可停留2~3年,因此,这是一种数量大,积累性强的大气污染物。

混在大气中的一氧化碳是一种对血液、神经有害的毒物,随空气进入人体,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能与血液中红细胞里的血红蛋白、血液外的肌红蛋白和含二价铁的细胞呼吸酶等形成可逆性结合。

当肺泡中一氧化碳分压小于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分压时,一氧化碳容易从肺中排出。

通常,停止呼吸一氧化碳时,第一小时排出量多,但碳氧血红蛋白可保持一定时间,全部解离需数小时,甚至一昼夜以上。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碳氧血红蛋白不仅减少了红细胞的携氧能力,而且减缓和抑制氧和血红蛋白的解析与氧的释放,两者相差3600倍。

因为碳氧血红蛋白的形成不仅使血液失去携带氧气的作用,造成缺氧血症,而且它能妨碍氧和血红蛋白的正常解离,进一步导致组织缺氧。

而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在缺氧情况下,脑血管先发生痉挛,而后扩张,以至通透性增加,严重时发生脑水肿,继而发生脑血管病变,造成大脑一定部位局限性软化和坏死。

高浓度引起的一氧化碳急性中毒,中毒者出现脉弱,呼吸变慢,最后衰竭致死。

近年来,根据动物实验和大量流行病学调查都证明长期生活在低浓度一氧化碳环境中的心血管病人,能促使病情恶化,使血液中的类脂质和胆固醇在血管里沉积。

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在神经系统症状中会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降低等神经衰弱症候群。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通过对吸烟和非吸烟孕妇的观察,吸烟孕妇分娩的胎儿有体重低和智力发育迟缓的趋向。

5.温室效应当太阳光辐射透过大气层时,短波紫外线辐射被子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其余辐射继续透过对流层。

除很少一部分长波的红外辐射被对流层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吸收外,大部分可见光都穿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被地表吸收,并转化为红外辐射,反射到大气层,再次被大气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等吸收。

像二氧化碳这样对太阳光中的短波辐射无吸收,而对长波辐射产生强烈吸收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