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A2015年会ACCORDION研究
2015年新版GOLD指南要点解读
告第六章节“c0PD与合并症”的代谢综合征部分,新增 加了COPD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相关内容: GERD是COPD急性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
phy—mass
gas chromatOgra— Of dja—
biofjIm formation,lhe enferococcal
surface prolein(Esp)and
spectromelry
and i!s
app Jjcalion jn lhe study
aelatjnase in clinical isOIates Of EnlerOcOccus faecalis and En—
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sTATc0PE研究)显示, 辛伐他汀(40m∥d)口服12~36月虽可使COPD患者低 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但对急性加重频 率无影响(P=0.54)。这一阴性结果也被明确写入2015
年新版GOLD报告中。
4.3西地那非2015年新版GOLD报告新增一项有关 西地那非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对于COPD合 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西地那非(20mg,3次/天)联合康 复治疗3个月对患者活动耐量无显著影响。 4.4无创机械通气对于COPD并发慢性高碳酸血症 的患者,有时临床医生可能会推荐长期家庭无创通气。 鉴于2014年发表的两项随机对照研究在健康状
5
维生素D维生素D原本是人们与佝偻症抗争的
发现,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低水平的维生素 D和肿瘤、糖尿病、心脏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肺结 核、吸烟相关肺损害、儿童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精准医养结合管理模式的探讨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精准医养结合管理模式的探讨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CHF 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心肌功能下降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水钠代谢紊乱。
CHF 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力衰竭加重等。
目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面临着重重困难,其中包括疾病复杂性高、治疗难度大、患者自我控制能力弱等问题。
因此,建立一种精准医养结合的多学科综合管理模式,以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推进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一、多维度评估和个体化治疗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特点,我们应该采用多学科团队进行系统评估,评估包括心功能、精神状态、营养状况、社会支持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应包括如下内容:1. 药物治疗。
目前,ACEI、ARB、β阻滞剂等已被证实可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应在符合条件下,尽早选用。
此外 , 利尿剂可有效减轻水钠潴留,降低肺水肿和下肢水肿的发生,必要时可考虑选用强力利尿剂。
2. 饮食治疗。
合理的饮食选择和调节不仅可以达到营养平衡,维持患者体力和心理状态,还可以控制水盐平衡和减轻心肌负荷。
3. 体育锻炼。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使心脏负荷减轻,这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4. 心理支持。
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人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或抑郁,因此需要给予心理支持,促进患者积极面对生活。
二、进行健康宣教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我们应当开展健康宣教,传授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和生活调节技能。
如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药物合理使用等。
三、密切跟踪复诊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长期管理人群,因此,我们应密切跟踪复诊,监测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
思维导图引导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护理的效果研究
2020.12中国农村卫生 · 2020年第24期思维导图引导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护理的效果研究朱园丽(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 湖南郴州 423000)【摘 要】目的:探究思维导图引导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HR 低于对照组(P <0.05),其LVEF、6MWT、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思维导图引导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思维导图;康复护理;心功能;生活质量心力衰竭是由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等因素引起的心肌损伤,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变,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1]。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持续性的心力衰竭状态。
本文研究思维导图引导康复护理对CHF 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
男30例,女32例,年龄57~78(64.15±5.08)岁。
病程1~5(2.03±1.07)年。
原发病:冠心病18例,风湿性心脏病13例,高血压心脏病19例,扩张型心脏病10例,其他2例。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包括用药指导、病情观察、饮食指导、常规运动指导等。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康复护理,具体包括:⑴组建思维导图管理小组:选择1名主治医生,1名专科护士长。
2~3名有3年以上临床护理静养的护士组成管理小组。
对小组成员开展CHF 康复护理相关培训,提升其专业能力。
⑵设计思维导图:根据患者病历资料、疾病表现等,查阅既往治疗案例资料,查阅文献,分析CHF 患者康复护理内容,设计思维导图:“CHF 康复护理”为一级分支,二级分支包括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环境护理、运动训练、心理疏导等。
2015年AHA心肺复苏指南
儿童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
• BLS的程序为C-A-B。心肺复苏应从30次/分 按压(单人)或15次/分按压(由两名医护 人员为婴儿和儿童进行复苏)开始,而不 是从2次通气开始。(目前仍存在知识差距, 需要具体研究来检验儿童心肺复苏的最佳 程序)。 • 按压深度:婴儿约4厘米左右,儿童5厘米左 右。 • 按压速率:100-120次/分。
用于复苏的血管加压药:肾上腺素
• 因不可电击心律引发心脏骤停后,应尽早 给予肾上腺素。研究发现,及早给予肾上 腺素可以增加ROSC、存活出院率和神经功 能完好存活率。
ETCO2预测复苏失败
• 经20分钟心肺复苏后,二氧化碳波形图检测 的ETCO2 仍不能达到10毫米汞柱,则恢复 自主循环和存活的机率极低。但不建议单 纯依靠ETCO2来决定终止复苏的时间。
用于复苏的血管加压药
• 肾上腺素在心脏骤停过程中可以给予。在 建议级别中略有下调。可以提高自主循环 恢复率和24小时存活率,但不能提高出院率。
新生儿复苏
• 新生儿的心脏骤停绝大部分是窒息性的,因此开始通气仍 然是最初心肺复苏的重点。 • 胎粪污染的羊水中出生的婴儿,肌张力差,呼吸不足,应 在辐射台下开展心肺复苏的初始步骤后如没有呼吸或心率 低于100次/分,则开始PPV,不建议常规插管用于气管内 吸引。 • 小于35周的早产儿复苏应该在低氧(21-30%)下开始,调 整氧浓度使氧饱和度达到健康足月儿达到的范围。 • 胸部按压和按压通气比(3:1)。在提供胸部按压时全部 使用100%氧气,心率一旦恢复,应立即降低氧浓度。 • 药物的使用没有变化。
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 血管急救指南更新
米易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张劲涛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
• 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 • 医护人员BLS
个性化护理干预联合知信行理论(KAP)模式在冠心病(CHD)行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个性化护理干预联合知信行理论(KAP)模式在冠心病(CHD)行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是其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术后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复发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联合知信行理论(KAP)模式在冠心病行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干预和观察,以期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行为改变,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支持。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知信行理论,冠心病,PCI术后,干预效果方法1. 受试对象:选取一定数量的冠心病行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的患者。
2. 干预措施: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设计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案,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生活方式指导等方面的内容。
根据知信行理论(KAP)模式,通过提供相关信息、增强患者的信念意识以及引导患者改变不良行为,来促进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行为改变。
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在干预前后的健康知识水平变化、生活方式改变情况、心理状态等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冠心病行PCI术后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联合知信行理论(KAP)模式的应用,观察到了一系列积极的效果。
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对于疾病的认识更加清晰,对于预防和治疗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得到了改善,包括饮食习惯、运动锻炼等方面的改变。
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他们更加乐观积极,对于康复和预防复发有了更好的信心。
讨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联合知信行理论(KAP)模式的应用效果观察结果表明,这种护理模式在冠心病行PCI术后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和知信行理论(KAP)模式的健康教育和行为改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引导他们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
美国心脏学会(AHA)10月15日在网站上公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及心脏急救指南。
下面分为两部分,着重强调新旧版的区别及变更理由,并附重要图表方便大家记忆。
第一部分: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第一部分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1、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的总结2015《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1.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10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流程。
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有所改变,反映了施救者可以在不离开患者身边的情况下启动紧急反应(即通过手机)的现实情况。
3.建议在有心脏骤停风险人群的社区执行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4.鼓励迅速识别无反应情况,启动紧急反应系统,及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如喘息)时开始心肺复苏的建议得到强化。
5.进一步强调了调度人员需快速识别可能的心脏骤停,并立即向呼叫者提供心肺复苏指导(即调度员指导下的心肺复苏)。
6.确定了单一施救者的施救顺序的建议:单一施救者应先开始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C-A-B而非A-B-C),以减少首次按压的时间延迟。
单一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时应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
7.继续强调了高质量心肺复苏的特点: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8.建议的胸外按压速率是100至120次/分钟(此前为“至少”100次/分钟)。
9.建议的成人胸外按压幅度是至少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
10.如果有疑似危及生命的、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可以考虑由旁观者给予纳洛酮。
这些变更是为了对简化非专业施救者的培训,并强调对突发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早期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在之后的话题中,对非专业施救者和医护人员类似的变更或强调重点用星号(*)标注2、社区非专业施救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方案2015(更新):建议在很可能有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场所,实施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如机场、赌场、运动设施等)。
美国心脏协会(AHA)高级心脏生命支持(ACLS)解读
• 置入高级气道后,没有必要继续中断按压,以每分钟按压100120次,每分钟给予10次通气。
皮球省着点捏
• CPR期间心输出量只有正常情况下的30%, 球囊面罩通气过度会导致胸内压增加,进 一步降低静脉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
来的,所谓的高级不是纯粹的高级
ACLS流程
OHCA时强调什么?
• 院外环境下强调的是: • ①公众早期发现患者 • ②联通院前急救服务 • ③旁观者立即高质量CPR • ④公众除颤(PAD) • ⑤院前急救人员给予早期高级治疗并转运至急诊科 • 另外需要知道几点: • ①调度员指导下的CPR有助于提高旁观者CPR比率 • ②公众除颤可增加可电击心律复律患者的生存率(5.8倍) • ③心脏骤停后每延迟1min进行CPR,生存率降低7-10%
害时,包括行驶中的急救车内,患者转运时或心脏导管室内)
通气频率
• 相比于BCLS,ACLS具备更多的人手,专长及设备,没有理由在 CPR时省去通气。新加坡新版指南提出,根据2015年欧洲复苏 指南发布后的一项最新研究,在高级气道建立前,30:2CPR相比 连续按压+每分钟10次呼吸并无差异,因此建议:
• 这里有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是认为发现CPR期间心律有变时暂 停按压分析心律。因此只会增加CPR的中断。应在每2min检查 一次心律,全程都要维持高质量CPR。
心律check
• 在没有可电击复律心律/心搏停止时,心电图显示屏上可能是其他心律,可在 不超过10s时间检查脉搏。如果没有脉搏,则心律为无脉性电活动(PEA), 在下一次分析前应立即给予2minCPR。
2015年AHA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相关知识点 (1)
2015年AHA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知识点
1、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包括:早期预警系统、快速反应
小组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
2、2015版心肺复苏将生存链划分为:院内心脏骤停、院外
心脏骤停。
3、院外心脏骤停的生存链包括:监测和预防、识别和启动急
救系统、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快速除颤、高级生命支持
和骤停后护理。
4、院内心脏骤停的生存链包括: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快速除颤、基础和高级急救医疗服
务、高级生命维持和骤停后护理。
5、胸外按压的深度为至少5cm,避免大于6cm。
胸外按压的
速率为100~120次/分,胸外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
标比例为至少60%,心肺复苏中建立高级气道的患者呼
吸频率为10次/分。
6、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都采取目标温度管理
(TTM),温度选定在32~36度,并至少维持24小时。
7、阿片类药物相关的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旁观者可以给
予纳洛酮。
8、简化的BLS流程为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2013 ACCAHA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指南(中文版)
Ralph G. Brindis, MD, MPH, MACC E. Magnus Ohman, MD, FACC
Lesley H. Curtis, PhD, FAHA
Susan J. Pressler, PhD, RN, FAAN,
FAHA
David DeMets, PhD
Frank W. Sellke, MD, FACC, FAHA
6. 关键问题(CQ)与系统化证据审查 ....................................................... 18
6.1. 关键问题 1 .... .. ..... .... .... ....... .... .... ... ........ .... ... .... .... ... ........ .. 18
Coalition for Women with Heart Disease)认可
专家工作组成员
David C. Goff, Jr, MD, PhD, FACP, FAHA, Co-Chair
Donald M. Lloyd-Jones, MD, ScM, FACC, FAHA, Co-Chair
Glen Bennett, MPH*
Christopher J. O’Donnell, MD,
MPH*
Sean Coady, MS*
Jennifer Robinson, MD, MPH, FAHA
Ralph B. D’Agostino, Sr, PhD, J. Sanford Schwartz, MD
FAHA
Raymond Gibbons, MD, FACC, FAHASusan T. Shero, MS, RN*
《201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2771-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771-《201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概述与基础心肺复苏
1、《201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的修订,共分为()个编写组
A、3
B、4
C、5
D、6[正确答案]
2、成人基础心肺复苏不包括以下哪项()
A、早CPR
B、迅速用体外自动除颤器(AED)除颤
C、即刻识别突然心脏骤停
D、紧急呼叫急救医疗机构[正确答案]
3、《201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推荐级别为Ⅱa级,意味着()
A、益处>害处
B、益处>>害处[正确答案]
C、益处>>>害处
D、害处>益处
4、心脏骤停后第1分钟40%表现为(),及时抢救存活率高
A、抽泣样呼吸
B、下颌式呼吸
C、呼吸带有氨味
D、叹气[正确答案]
5、AHAECC委员会目标是到2020年旁观者复苏率增加()倍
A、3
B、4
C、2[正确答案]。
伏硫西汀-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
药效学相互作用
Nutt. J Psychopharmacol 2009;23(4):343–345;
多模式?
3个药理作用靶点但只有
1 种作用模式
(受体调节作用)
多模式?
仅1种作用模式
(再摄取抑制)
多模式?
2 个药理作用靶点但只有 1 种作用模式
(再摄取抑制)
H1受体拮抗
α1受体拮抗
推荐等级
联合药物
证据等级
剂量
一线
阿立哌唑
Level 1
2-15mg
喹硫平
Level 1
150-300mg
利培酮
Level 1
1-3mg
二线
依匹哌唑(brexpiprazole)
Level 1
1-3mg
安非他酮
Level 2
150-300mg
锂盐
Level 2
600-1200mg(血浆水平)
米氮平/米安色林
具有第三级树突分支的神经元(n=4–10)1,b
1,000
500
0
具有三树突的总DCX+细胞
1,500
小鼠,p.o.,2周
DCX+细胞的示意图1
FLU 18
mg/kg/天
VOR 5
mg/kg/天
VOR 20
mg/kg/天
溶剂
FLU 18
mg/kg/天
VOR 5
mg/kg/天
VOR 20
mg/kg/天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ition. American Psychiatric Press: Washington, DC; 2013
慢性病病人积极度研究进展
慢性病病人积极度研究进展郝娟娟1,翟清华2*,张春慧1,王露茗2,葛爽3,李鑫静21.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河南 450001;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search progress of patient activation for chronic disease patientsHAO Juanjuan, ZHAI Qinghua, ZHANG Chunhui, WANG Luming, GE Shuang, LI XinjingSchool of Nursing and Health, Zhengzhou University, Henan 450001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AIQinghua,E⁃mail:**************Keywords chronic disease; patient activation; nursing;review摘要从国外慢性病病人积极度的相关理论模型、测评工具、纵向研究人群特征、变化趋势、预测因素方面进行综述,为我国慢性病病人制定科学、高效的精准化疾病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关键词慢性病;病人积极度;护理;综述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3.19.015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生命和健康的最大威胁,2019年我国居民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88.5%[1]。
研究表明,关注慢性病病人的心理反应对改善其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
近年来,各国学者越来越多地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关注病人所体验到的积极变化,如病人积极度(patient activation,PA)。
病人积极度由美国学者Hibbard等[3]于2004年首次提出,偏向于主观的心理感受或需求,指病人在疾病治疗康复过程中的自我投入程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多阶段过程。
2015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临床试验的有效性评价中国专家共识
临床试验中的设计 、 实施 、 有效性评价等方 面 进 行 了 论
: 通信作者 : 袁洪 , u a n h o n 0 1@v a i l i . s i n a . c o m; E-m y g p : E-m a i l n l s u n 6 3. n e t 孙宁玲 , @2
[ 5]
念, 同时也对抗 高 血 压 药 物 有 效 性 评 价 产 生 了 一 定 的 影响 。 首先 , 根据包 括 MR C 等2 0项临床研究的荟萃 分析指出 , β 受体阻滞剂发生脑卒中的相对危险性 较 其 心肌梗死和全因死亡的发生 他抗高血压药物高 1 6% ,
1 1] 。基于此项荟萃分析的结 率差异没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8]
加了除降压以外的评价指标 。 如一项研究 评 价 了 难 治 性( 顽固性 ) 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 合 使 用 螺内酯的疗效 , 其中对醛固酮系统 、 尿蛋白 的 影 响 亦 作
1 6] 。 然 而, 这些指标目前尚未列入 为疗效评价的指 标 [
。缬沙坦长期抗
高血压治疗评估研究 ( v a l s a r t a n a n t i h e r t e n s i v e l o n - y p g , ) t e r m u s e e v a l u a t i o n VA L U E 对比缬沙坦和 氨 氯 地 平 在血压控制相 同 情 况 下 , 缬沙坦是否能更好地降低心 源性死亡率
[ 9]
指导原则中 , 但随着循证医学及高血压防治理念的不 断深入 , 相信这些指标将逐步得到研究者的认可 。
DOI:10.16439/ki.1673-7245.2015.04.00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Urine protein <1.0 gm/24 hours or equivalent • Serum Creatinine <1.5 mg/dl
Cushman WC et al. Am J Cardiol. (2007)
ACCORD Double 2 x 2 Factorial Desig
• Two pre-specified secondary outcomes, non-fatal stroke (HR=0.63, p=0.03, 95% CI 0.41-0.96) and total stroke (HR=0.59, p=0.01, 95% CI 0.39-0.89), showed significant reductions that were consistent with other BP treatment trials. • Post-hoc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intensive BP or intensive glycemia treatment alone improved major CVD outcomes by 26% compared with combined standard treatment. There was, however, no additional benefit from combining the two intensive therapies.
William C. Cushman, MD, FACP, FAHA Veterans Affairs Medical Center, Memphis, TN Gregory W. Evans, MA Wake Forest School of Medicine, Winston-Salem, NC Jeffrey A. Cutler, MD, MPH,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Bethesda, MD
P-value <0.001 0.40 <m Hg)
Diastolic BP (mm Hg HbA1c (%)
139 + 16
76 + 10 8.3 + 1.1
140 + 17
75 + 11 8.5 + 1.2
139 + 16
76 + 10 8.3 + 1.1
For The ACCORD/ACCORDION Study Group
Disclosure
William C. Cushman, MD, reports receiving institutional grant support from NHLBI/NIH, Eli Lilly, and Merck, and participating in uncompensated consulting for Takeda. Gregory W. Evans, MA, and Jeffrey A. Cutler, MD, MPH, report no conflicts to disclose.
Primary Outcome by Pre-defined Subgroups
Also examined DBP tertiles (p=0.16), HbA1c (p=21) and number of screening meds (p=0.31)
ACCORDION BP Conclusions
Cushman WC et al. Am J Cardiol. (2007)
ACCORD BP Trial Eligibility
• Stable Type 2 Diabetes >3 months • HbA1c 7.5% to 11% (or <9% if on more meds) • High CVD risk = clinical or subclinical disease or >2 risk factors • Age (limited to <80 years after Vanguard)
ACCORD BP Trial Results
• With an average follow-up of 4.7 years, the ACCORD BP Trial found a non-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major CVD events (HR=0.88, p=0.20, 95% CI 0.73-1.06).
ACCORD BP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vs. Participation in Post-trial Follow-up
ACCORD (N=4733) Age (yrs) Female (%) Non-Hispanic White (%) Secondary Prevention (%) 62 + 7 48 59 34 Not Contributing Post-trial (N=776) 64 + 8 49 53 45 Contributing Post-trial (N=3957) 62 + 7 47 60 31
369 (2.0) 419 (1.9) 121 (0.6) 185 (1.0) 107 (0.6) 109 (0.6)
Standard Events (%/yr)
410 (2.2) 412 (1.9) 129 (0.6) 215 (1.1) 124 (0.6) 130 (0.7)
HR (95% CI)
0.03
0.03 <0.001
Values are % or Mean + SD
CVD Outcomes
median follow-up of 8.8 years
Intensive Events (%/yr)
Primary Total Mortality Cardiovascular Deaths Nonfatal MI Nonfatal Stroke Total Stroke
Long-term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4.9 Years of Intensive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he Action to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 Follow-On Blood Pressure Study (ACCORDION)
Cushman et al, NEJM (2010) Margolis et al, Diabetes Care (2014)
ACCORDION BP
• 3957 (87%) surviving ACCORD BP Participants consented to post-trial follow-up of up to 60 months
0.91 (0.79,1.05) 1.04 (0.91,1.19) 0.96 (0.75,1.23) 0.87 (0.72,1.06) 0.88 (0.68,1.14) 0.85 (0.66,1.10)
P
0.19 0.59 0.74 0.16 0.32 0.22
Also examined Fatal/Nonfatal HF (HR=0.97, p=0.79), a composite of fatal coronary events, nonfatal MI and unstable angina (HR=0.93, p=0.30) and a composite of the primary outcome, revascularization and unstable angina (HR=0.98, p=0.64)
• In patients with T2DM at increased CV risk, 4.9 years of intensive BP lowering did not reduce the rate of a composite of fatal and non-fatal major CV events or mortality over a median follow-up of 8.8 years. • However, with long term follow-up,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BP and glycemia interventions was observed, with evidence of benefit for intensive BP lowering in participants randomized to standard glycemia therapy (HR=0.79, 95% CI 0.65 – 0.96). • The stroke benefit observed during the active intervention did not persist after BP differences waned. This finding adds evidence that the BP-stroke relationship observed during ACCORD was real.
• Primary outcome was a composite of CVD death, non-fatal MI and non-fatal stroke adjudicated by a blinded M&M committee • BP Trial randomized 4733 participants at 77 sites in US & Canada
• Time until first event after randomization • Participants who declined or died of non-CVD causes were censored as of the last date data wer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