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越文化的多维发展
吴越文化的发展轨迹及影响
越文化的发展轨迹及影响【摘要】越文化是江南文化的主体,是中华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千年来,越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特色和深厚人文积淀的区域文化,创造出多多为世人瞩目、令今人骄傲的优秀文化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作出了独有贡献。
今天,在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越文化的发展轨迹以影响,是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越文化发展影响一、越文化的基本认识从一般意义上说,越文化包含春秋时期国和越国的文化,泛指越地区即语地区的文化,包括越两国之前的古越文化,也包括越两国之后的各个历史阶段在该区域存在发展的文化。
但这仅是对越文化认识的一个层面,还有一个层面就是越国的文化。
对于前者,人们比较熟知,相关分析研究也相对透彻。
就其时间跨度而言,包括原始先民生活的时代,直至春秋战国时期基本成型;就其地域分布而言,主要包括今天的南部、、的东南部,在这一围,形成了与其它文化有明显不同、涵丰富的区域文化,它直接影响着这一区域文化以后的历史发展进程。
对于后者,相对来说了解的人较少,主要在于先人对越国的了解程度较浅。
唐朝末年,中央政权权威进一步下降,各地纷纷出现地性的割据政权,形成所谓五代十国其中有一国即越国,他由临安人镏创立,存国近90年,其历三世五代,统辖区域共十三州、一军,围包括今天的南部、全境与的这一带。
越国时期,也形成了一系列对后世有影响的措施、针,并造就了较为灿烂的地经济和区域文化。
因此,所谓的越文化,实际上是指在这块土地上所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是我们的先民在漫长了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来的灿烂文明,它成为我们今天不断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的深厚精神积淀。
二、越文化的起源所谓越文化,由文化和越文化构成。
文化,主要指以梅里为核心的环太湖区域的地文化;越文化,主要指以为核心区域的越地文化。
越文化的兴起要早于文化,它的前身是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和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
浅析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
浅析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越南是个神秘的国度,与中国山水相连,两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且关系及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越南再不断地深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可以说,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化有着重大影响。
本文主要从语言,影视及其他方面等进行解析。
一、语言联系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绝大部分保持了汉语词的原意,如“人民”、“欢迎”、“伟大”“政府’、等等。
一些汉语同音同转到越语中成为字母拼写完全相同的单词,客观上这个越语词成为一个多义词。
例如,越语中的huong,这是从汉音借来的,但是不论从音还是义,它既是“烧香”的“香”,又是“香味”的“香”,还是“家乡”的“乡”;越语中的tai,也是从汉语词借来的,在越语中既是“才能”的“才”,又是“财产”的“财”,还是“材料”的“材”。
这种情况在越南语中很多,但是更多的还是一部分保留汉语词的原意,同时又加以引伸,或增加了其他的词义。
再如:越语中的trang,除了汉语词原义的“村庄”、“庄严、“妆饰”等意思外,又增加了“页码”、“平整(土地)”、“清理”等词义;越语中的can,借自汉语“干”、“肝”的音,在越语中除了汉语词的原义外,又增加了“干连”、“连接”、“劝止”等意思。
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汉语借词,同原同词意有很大出入,甚至完全没有什么联系。
如“BoYTe(卫生部)”,是借用汉语“医剂部”的音;“VuBaoch1(新闻司)”是借用汉语“报志务”的音。
二、影视魅力中国制造的电视剧在越南很“火”,从《三国演义》到《武媚娘传奇》,《何以笙箫默》。
其中,《微微一笑很倾城》在越南的点击量最高。
我国的电视剧在越南不仅引起疯狂追看,他们还翻拍,如越南制造的《还珠格格》、《神雕侠侣》、《西游记》,《武媚娘传奇》,《花千骨》等纷纷现身网络。
如:《西游记》---越南版唐僧与中国版唐僧。
他们的造型和服装与中国原版《西游记》相比显得太过粗糙,但剧情却和原版非常相似,甚至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歌曲是《敢问路在何方》的童声越南语版,但中间加入了很多时尚元素,里面小悟空和群妖的一段街舞表演非常逗乐。
从全球化的视野看越南民族文化的历史流变
从全球化的视野看越南民族文化的历史流变范氏翠红1李莹2(1.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人文社科大学,越南河内100803;2.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处,广西南宁530007)[摘要]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及信息化时代步伐的加快,文化共生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新特征。
每个民族既要保持本国优秀文化的传统本色,又要主动融入世界。
当今越南民族文化要与其他民族文化建立更多的联系,目的是求知、交流和融入。
把民族形象和民族文化价值融入到国际和区域文化价值之中,是人类在21世纪必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全球化视野;越南;民族文化;历史流变[中图分类号]G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621(2018)05-0018-03[收稿日期]2018-06-20[网络出版]/kcms/detail/45.1268.C.20181008.1428.006.html [作者简介]范氏翠红(1975-),女,越南河内人,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人文社科大学副教授,人文社科学博士,主要从事语言、民族文化和国际文化的研究。
李莹(1991-),女,河北石家庄市人,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处干事,主要从事东盟文化和越南经济文化研究。
学报Journal of Nanning Polytechnic2018年第23卷第5期2018Vol.23No.5在当今时代,为了大力发展社会文化经济,国家不能关起门,闭关锁国,这是因为文化交流在世界上有了前所未有的扩大。
对互联网依赖性不断增强,直接影响到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甚至整个世界。
文化共生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新特征。
在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越南人民已经有了发展意识的转折点:不仅是越南公民,同时也是世界全球化的公民。
因此,越南大步向前地发展经济,在建设文化的背景下,又提出了“建立民族本色先进文化”和“保持越南语优良传统”的问题。
一、越南文化的形成越南文化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主要体现在物质以及精神领域的多样性。
对于中越文化融合的探析与展望
对于中越文化融合的探析与展望发布时间:2021-05-25T10:21:00.75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作者:覃彪[导读]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越两国在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更上了一层楼。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越两国在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更上了一层楼。
本文阐述了从历史发展以及文化各角度分析中越的融合还有对未来中越文化发展的期望。
关键词:中越关系;中越文化;融合一、以“儒学为主”的融合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上来观察,与中国一样,越南千年来的封建制度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意识形态上,主要上受儒学影响为主。
在中国,随着对封建制度合理性的辩护,从孔子开始产生的儒学对中国影响了近两千年之久,直至今天,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还是从儒家文化来的为主。
儒学讲究“天人合一”和“存天理,灭人欲”为封建制度做了合理性的辩护,在伦理纲常上提倡“仁义礼智信”,为人民的价值观信奉提供了良好的范式,政治儒学由古至今还在影响着越南的社会治理。
与新加坡“法儒结合”相比,越南在社会治理上则显得较为温和些。
总而言之,文化和经济、政治等维度是在一个国家系统论中是一个有机整体,子系统之间会相互影响。
中越在封建制度下尊崇儒学,会反作用于生产关系,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014 年广西大学与河内大学共同创立的孔子学院是中越教育合作的一个重要成果。
两校每年多次共同主办各种主题的相关学术会议等学术文化交流,收货颇丰。
从2019年,由越南河内大学孔子学院主办,与广西各文化机构协办“礼乐筑梦”——中国青年儒家文化交流活动成功举行。
这些都表明,不过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在将来,两国的儒家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会更深度相互合作和交融,与中国新战略“一带一路”结合,会迸发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两国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贡献。
在世界政治格局上,也为中国在东南亚突破欧美国家“封锁链”上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中越文化符号的融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于语言的经典论述:“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①。
从南海海神在越南的流传情况看越南文化的发展取向
从南海海神在越南的流传情况看越南文化的发展取向一、南海海神信仰在越南的流传情况妈祖(天后)、祝融、南海龙王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人民普遍信仰的南海海神,历史上通过中越两国官方的交往交流以及中国名士、商人、僧侣、移民、华侨等旅居越南的人群传播到越南,为越南封建王朝官方和民间所信仰。
(一)妈祖(天后)信仰妈祖又名天妃、天后、海神娘娘等,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人民普遍尊崇的海神。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妈祖是一位影响深远的神灵,在东南沿海地区普遍受到尊崇。
关于她的身世传说,世传甚多,或说为五代十国时闽国统军兵马使林愿的第六个女儿,名叫林默,“能乘席渡海,人呼龙女”(《铸鼎余闻》引《临安志》);或说她是北宋著名道士林灵素的女儿(《集说诠真》引《琅琊代醉编》);或说她是闽海中梅花所人,姓蔡,为父投海而死(《陔余丛考》引《使琉球记》);或说她为福建莆田县湄洲岛人,为救人而被海浪卷走(《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等。
传说她通法术,能预言吉凶,抵御海浪风暴,又能乘席渡海,云游岛屿间。
死后,她常显灵为航海人护航并救他们于危难之中,因而被奉为海神。
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妈祖事迹的是南宋洪迈的《夷坚支志》,其中“林夫人庙”一条有如下记载:“兴化军境内地名海口,旧有林夫人庙,莫知何年所立,室宇不甚广大,而灵异素著。
凡贾客入海,必致祷祠下,求杯珓,祈阴护,乃敢行,盖尝有至大洋遇恶风而遥望百拜乞怜见神出现于樯竿者。
”妈祖信仰兴起于宋代,之后进入普及和远播期。
妈祖信仰的传播,是与封建统治者的大力倡导分不开的。
南宋高宗封她为“崇福灵惠昭应夫人”,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又封她为“灵惠妃”。
元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加封为“辅国护圣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清朝康熙年间,因她助清军收复台湾有功,遂被朝廷加封为“昭灵显应仁慈天后”。
在封建统治者的支持下,妈祖信仰逐渐扩散于中国沿海地区及沿江沿河地区,船家对她虔诚信仰与隆重祭祀。
据说郑和下西洋,曾祈求神灵的保护,而海神天妃是他的船队祈求的主要神祗之一。
古代越南以儒学为主体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
古代越南以儒学为主体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古代越南以儒学为主体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张潇潇摘要:后黎朝是越南封建社会发展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越南思想文化逐渐由儒释道并存的多元化形态转变为以儒学为核心的统一思想局面。
以儒学为主体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的。
首先,儒学在后黎朝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和推崇,从而通过强大的行政推动力,建立了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完善的教育体系,同时以儒学为主要考察内容的科举制也在后黎朝成为朝廷选拔人才最主要的方式。
学校教育与科举制的结合使越南士族阶层全部儒家化,并身体力行地将儒家思想向下传播到社会普通民众之中。
同时,后黎朝受到中国宋明理学的影响,将教条化的儒家思想应用到实际的统治和管理之中,从而使儒学的思想和价值观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自后黎朝以降,儒学开始从精英阶层逐渐下移并深入影响到了底层社会,推进了越南整个社会思想的同质化。
儒学在后黎朝不仅是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同时也成为底层社会的道德规范、思维方式和思想指针,以儒学为主体的越南在思想文化上的统一局面最终形成。
关键词:越南;后黎朝;儒学;主流意识形态;构建方式收稿日期:2020-05-08作者简介:张潇潇(1982~),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汉字与汉文化在越南的传播与嬗变》(项目编号:2019-ZZJH-357)阶段性成果。
儒学在越南地区的传播和发展可谓源远流长,但有一个逐渐成为主流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
从公元968年越南进入自主封建时期后自丁朝至陈朝的400余年间,越南在文化上并没有出现统一的主流思想,呈现出儒释道三教并存的多元化形态。
丁、前黎国祚短暂,各种文教制度都处于草创阶段。
统治者常年在外征战,北侵宋朝,南征占城,无暇顾及文教的发展,国家管理多依靠僧侣集团,因此佛教的地位比较崇高。
李朝、陈朝时期,统治者继续推崇佛教,在全国各地广修寺庙,度民为僧,出现了“百姓大半为僧,国内到处皆寺”a的景象。
越南文化的特点、发展趋势与中越文化交流
文化软实力C U L T U R A L S O F T P OW E R 2018年第2期N o.22018越南文化的特点、发展趋势与中越文化交流*古小松[提要]数千年来,今越南区域的土著不断与外部迁徙来的族群融合,尤其是与南下的华夏族群融合,形成了今日之京族①㊂京族人于10世纪末独立建国,此前一千多年里今越南中北部地区一直属于古代中国的郡县㊂京族人深受汉文化影响,敬天祭祖,信奉儒释道,同时又受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影响,并将这些外来文化逐步本土化,最终形成了多源融合的越南文化㊂当今世界西方文化拥有较多的话语权,同时中华文化影响力日益扩大㊂在此背景之下,越南谋求在保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其当代文化既表现出西化的倾向,也有对汉文化增强认同的趋势,有时更呈现其民族主义的一面㊂按照胡志明所说,中越两国 同种同文 ,值得两国倍加珍惜㊂新时期加强多层面的中越文化交流,要注重加强作为文化的主体的人的交流,突出语言学习对增强文化认同的作用,推动两国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合作,还应加强人文社科合作研究,这将有助于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深入发展㊂[关键词]越南文化;中越文化交流;发展趋势[作者简介]古小松: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㊁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㊁广西东南亚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㊁东南亚历史文化等㊂不少中国人认为,越南跟其他东南亚国家差不多,在古代都是中国的藩属国㊂其实,在东南亚各国中,越南与其他国家大不一样㊂越南独立建国前,其中北部地区曾作为古代中国的郡县1182年,比自己独立建国的时间还要长许多㊂而其他东南亚国家未曾进入过古代中国版图之内,只是与古代中国曾有过朝贡关系而已㊂如果从宗教信仰的角度来看,东南亚文化分为上座部佛教文化㊁伊斯兰教文化㊁天主教文化㊁儒释道文化等四大板块㊂而越南文化的主体属于儒释道文化㊂一越南文化的特点越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本民族文化为基础,以汉文化为中枢,又多源融合了印度文化㊁西方文化,最终创造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越南文化㊂因此,越南文化很有包容性,不仅有印度文化㊁西方文化的特色,汉文化的影响更是无处不在㊂当然,越南文化的本土民族色彩还是基础性的㊂(一)多源融合越南文化是以京族为主的54个民族共同创造和拥有的文化㊂如果以公元前3世纪秦朝设立象郡标志着越南地区进入文明社会为分水岭,此前的骆越部落尚未有文字记载,其部族社会情况只能根据一些考古遗迹和周边环境推断;而公元前3世纪秦朝在此设立郡县后,有了史籍的记录,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开始清晰起来㊂从文化的主体看,公元前3世纪红河三角洲及周边地区的居民主要是百越的一支 骆越㊂公元前4世纪,来自长江下游地区被楚国打败的越国遗民与当地的南亚人种部落融合形成了骆越部族㊂这里的南亚人种即孟高棉人,是公元前约一千年,由当地的马来人与来自中国西部的百濮人融合而成的㊂而此前该地区的马来人则是在公元前约三千年,由*①[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 越汉关系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㊂京族,又称越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占越南总人口的86%㊂古小松:越南文化的特点㊁发展趋势与中越文化交流当地的尼格利陀人与来自北方的南方蒙古人融合而成㊂尼格利陀人是华南与东南亚地区早期居民㊂历史上的岭南包括今中国两广㊁海南和今越南中北部地区㊂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古代中国开始开拓岭南,大量华夏人口迁移至该地区㊂据史籍记载,秦末农民起义㊁西汉平定南越㊁东汉马援征交趾㊁汉末三国纷争㊁隋朝平定南陈等重大历史变动时期都有数量巨大的华夏人口迁移到岭南地区㊂到10世纪,红河三角洲及周边地区与岭南的其他地区一样几乎已经完全汉化㊂一些不接受汉化的骆越部落则不断地往西部山区迁徙㊂到10世纪末越南独立建国的时候,越南在红河三角洲及周边地区到清化义安一带的汉化居民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体族群,人们后来称之为京族或越族㊂那些因拒绝汉化而迁往山区的群体则称为芒族㊂京族与芒族的直接祖先都是骆越,所以他们的语言文化最相近㊂越南独立建国后与古代中国依然保持宗藩关系,继续吸收汉文化的养分㊂甚至在中国宋朝㊁明朝等朝代灭亡更替时,还有大量华夏人口移居越南,平时也会有不少华夏人口因经商㊁婚姻等原因而迁居越南㊂因此,从文化的主体来看,两千多年来,不仅仅如人们通常所说的那样汉文化影响了越南文化,而是越南民族本身从血缘上就具有深厚的汉文化基因㊂10世纪末越南独立建国后,不断推行南进战略,先后吞并了位于今越南中部地区的占婆国和原来属于柬埔寨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区㊂占婆的前身为2世纪从汉朝日南郡独立出来的林邑,其主体族群是马来人,如今演变为占族㊂占族人深受印度文化的濡染,主要信奉婆罗门教㊂占族人的王朝体系一直维持到19世纪30年代才结束㊂位于越南中部地区的占族部落几乎全部越化,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少量占族人依旧保留其占族文化㊂越南广南省的美山㊁庆和省的芽庄等地仍然可以看到许多占婆古塔㊂从17世纪到19世纪,大量的京族人㊁汉族人移居到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最后越南阮氏王朝完全占据了该地区㊂居住在该地区的高棉人不断被同化,至今也还有一部分土著坚称自己是高棉人,他们的主要文化特征是依然信奉原来的上座部佛教㊂19世纪中叶,越南完成今日越南版图之时,差不多也是法国人殖民侵占之日㊂1885年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越南完全沦为法国殖民地,结束了与古代中国九百多年的宗藩关系㊂法国人经营越南,试图隔断与中国的文化联系,废除汉字和科举制度,推行拼音越语㊂但是在法国人结束70年的殖民统治离开越南的时候,只留下了一些西化的遗产,却无法撼动两千多年来已经形成的汉文化对越南文化的深厚影响㊂20世纪五六十年代,越南战争爆发,美国人来到了南越,苏联人来到了北越㊂北部的越南人开始学习俄语,80年代末㊁90年代初,冷战结束,俄罗斯人离开了越南,他们留下了胡志明陵㊁胡志明博物馆等一些零星的俄式建筑,但俄国文化影响甚弱㊂不过,相较于前苏联,作为冷战的胜利者㊁当今西方文化领军者的美国仍然对越南保持着较大的影响力㊂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支持南越政权,投入了很多资源,在越南南方影响很大㊂越南革新开放后,随着当年越战的阴影渐渐远去,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的越南与美国的联系日益密切㊂尤其在价值观念㊁语言教育㊁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对越南影响越来越大㊂英语在越南的地位愈来愈突出,很多越南人把英语作为第一外语来学习,穿牛仔裤㊁欣赏西方文化艺术日益时髦㊂上述可见,无论是文化的主体 族群的形成,还是两千多年来的文化发展演变,都可以清晰地证见越南文化是由多种文化来源㊁多层面融合而成的㊂公元前3世纪越南开始承传中华文化,15 19世纪又融合了带有浓厚的印度文化色彩的中部占婆文化和南部高棉文化,19世纪以后还吸收了法国人㊁美国人和俄国人带来的文化㊂当然,越南本土文化依然是基础性的㊂多源融合还体现在越南语中㊂由于使用越南语的越南人本身就是当地土著与外来族群尤其是与南下的华夏族群的融合体,其使用的语言就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融合的痕迹㊂所以,越南民族使用的语言 越南语就是一种混合语言㊂一些学者把越南语归入南亚语系的理由是不充分的,将其归入汉藏㊃95㊃‘文化软实力“2018年第2期语系的理由更充分一些㊂但考虑到越南语是越南人使用的语言,既然越南有相当多学者更偏向于将其归入南亚语系,如果我们硬将其归入汉藏语系,又难以理顺相应的关系㊂有鉴于此,从词汇㊁音节㊁声调等主要因素综合起来看,越南语主要包含了汉藏和南亚语言的要素,称其为汉藏语言与南亚语言的混合体是恰当的㊂(二)汉文化对越南文化有广泛而深厚的影响时至今日,在越南文化的诸多来源中,印度文化主要留下了占婆文化遗址等痕迹,法国人留下了欧式建筑㊁拼音文字等遗产,而汉文化则为越南人所全面承传,所以汉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最广泛㊁最深厚㊂首先,越南文化的主体 京族,本身就是当地的土著与南下的一批批华夏移民融合而成的,京族的血脉中流淌着华夏族群的血液㊂华夏族群来到越南之前已拥有较先进的文化㊂京族人直接从血脉里传承了华夏族群带来的汉文化㊂可以说,越南人拥有的汉文化是与生俱来的㊂第二,今日越南中北部地区曾作为古代中国的郡县1182年,而越南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历史也只有959年①㊂漫长的古代中国郡县时期,中原文化传播到这一地区的同时,该地区也与中原地区一起创造了发达繁荣的汉文化㊂唐朝是中国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之一,尤其是诗歌可称为世界文学的一个巅峰㊂古代安南地区的官员㊁居民创作的佳作与中原地区作者写下的佳品至今仍然被保存和传诵㊂越南人亲自参与创造和拥有的汉文化无法磨灭㊂第三,文化中占支配地位的是意识形态㊁价值观念,如宗教信仰等㊂在这一方面,越南人跟中国人一样都讲究祖先崇拜和信仰儒释道②,千百年来从未改变㊂儒释道相结合的文化影响在越南几乎无处不在㊂历史上,越南的科举考试就包含了丰富的儒释道内容㊂祖先崇拜事关人的生死观念和忠孝伦理,越南人每年多个时节都要祭拜祖先,小到家祭㊁族祭,大到国家公祭,这已成为一个人㊁一个家族㊁一个国家所拥有的传统观念㊂越南尊崇儒学㊂儒学包括心性儒学和政治儒学,这两方面都已深入越南国家㊁社会和百姓的血液之中㊂越南人尊崇心性儒学的仁义礼智信,并将其作为日常的道德行为标准㊂政治儒学在古代乃至今日越南的国家社会管理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㊂在东南亚各国中,主流社会信奉儒学的只有越南和新加坡,新加坡则是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㊂中国人和越南人都信仰佛教,而且都是大乘佛教㊂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是汉朝时期,当时交趾地区③作为中国最南面的一部分,是中国通往西域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站㊂佛教一方面从中原地区传到交趾,同时另一方面印度僧侣也从海路来到交趾,既在当地传教,也在这里翻译佛经,并将其引入中原地区㊂中国和越南的信众往往都是在阴历初一㊁十五到寺庙烧香拜佛,祈求神佛菩萨的保佑㊂在这方面,越南西面的两个邻国老挝和柬埔寨都大不一样,这两个国家信奉的是上座部佛教㊂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也是越南人信仰的宗教之一㊂在越南,从北到南到处都有道教或道教与其他宗教结合的宫观场所㊂可以说这是把道教民间化并融入了一些本土宗教㊂如越南高台教把玉皇大帝作为最高的神来祭拜;其他一些神灵崇拜,如柳杏女神崇拜㊁城隍崇拜等;还有一些民俗,如腊月二十三祭拜灶君等,都有浓厚的道教色彩㊂第四,汉文古籍文物在越南几乎无处不在㊂历史上,越南第一所大学 文庙供奉的是东方文化的鼻祖孔子;各地寺庙宗祠的牌匾对联用的都是汉字;过去历朝历代撰写的史籍多数也是用汉字书写的;甚至民间千家万户的家谱也是用汉字写成㊂唐诗宋词以及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在越南家喻户晓,越南人自己的古典文学巅峰之作‘金云翘传“讲的也是改编自古代中国的人物故事㊂此外,汉文化民俗历经两千多年却经久不衰㊂㊃06㊃①②③统计至2017年,扣除明朝统治20年和法属70年㊂越南人经常把儒学称为 儒教 ㊂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今越南中北部地区设立交趾㊁九真㊁日南三郡,后又在交趾设立交趾刺史部,包括交趾郡在内共下辖7个郡,史称交州㊂本文所称交趾地区即汉代交州㊂古小松:越南文化的特点㊁发展趋势与中越文化交流节庆习俗是活生生的文化㊂越南每年过的传统节庆大部分与中国是一样的,如春节㊁清明节㊁中秋节等㊂尤其是春节,在越南这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按照中国的阴历来确定时间的㊂人生中结婚与葬礼是非常重要的大事,越南人的婚礼和葬礼与中国也是大同小异,婚礼背景布置一定要有红色汉字 囍 ㊂上述可见,在越南,从文化的主体的人,到思想意识㊁文物典籍㊁民俗习惯等,无一不受到汉文化广泛而深厚的影响㊂在大多数情况下已分不出哪些是汉文化,哪些是越南文化了㊂如果越南想去汉化,都不知道从何入手,因为把汉文化去掉,越南文化本身也就不存在了㊂(三)近代以来越南文化刻意突出民族主义色彩1.越南学者为了突出本民族文化的特色,特别是与汉文化的区别,时常强调越南文化的东南亚背景色彩㊂数千年来,越南人㊁越南文化经过了多来源㊁多层次的融合,但由于在地理上越南位于东南亚地区,所以越南人很强调越南文化的东南亚背景㊂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多数国家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保持密切联系,而越南与社会主义国家联系密切㊂成立于1961年, 1967年才正式发表成立宣言的东南亚联盟当时并未包括越南㊂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越南发生动摇,开始寻求新的政治归属,所以才于1995年加入东盟㊂此后,一些越南学者拼命论证越南文化的东南亚背景㊂越南有两位知名的人文学者,一位是已故的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东南亚研究所前所长范德阳教授,另一位是已故的越南社科人文大学历史系陈国旺教授㊂他们在很多场合发表的很多成果,都把越南文化置于东南亚背景之下㊂范德阳教授撰写的专著‘东南亚背景下的越南文化“全书共有三个主要部分,其中第一㊁第二部分是: 越南文化中的东南亚基础 ㊁ 东南亚背景下的越南㊁越南人㊁越南语 ㊂而在 越南文化中的东南亚基础 部分中,专门有一节为 越南是东南亚的缩影 ,其主要内容和观点认为越南有54个民族,几乎囊括了东南亚的主要族群㊂他把越南的54个民族分为4大族群:南亚族群有32个民族㊁南岛族群有5个民族㊁泰岱族群有8个民族和汉藏族群有9个民族①㊂不少学者认为,越南文化在郡县时期之前属于东南亚,郡县时期之后则属于汉文化㊂而被称为越南当代四大史学家②之一的陈国旺()教授则认为,不能如此简单的划分,而应该从所处的背景来研究㊂他在1972年发表了一篇题为‘东南亚视角下的越南“的论文,文中认为,越南同韩国一样,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但这两个国家一个在东南亚,一个在东北亚,是中国的邻国㊂它们依然维持民族独立,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或者说就是保持本民族特色㊂2.越南独立建国后一直强调越南的独立自由㊂1075年,越南李朝侵略宋朝的廉州㊁钦州㊁邕州等地㊂1076年,宋朝对越南李朝进行了自卫反击㊂越南出版的史书中记载, 李常杰竭力拒守,但害怕自己军队灰心丧气,便编造出一个故事,说有神人给如下四句诗:南国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书㊂如何逆虏来侵犯,汝等行看取败虚 ③㊂如今一些越南人有时上街示威游行,也把这首诗写在纸牌上挂在胸前㊂2016年5月24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越南时,在越南国会演讲中也引用了该诗的前两句㊂显然,奥巴马深知越南文化的民族主义倾向,引用此诗意在挑拨离间中越关系㊂越南的教科书还经常会引用后黎朝阮廌1428年撰写的‘平吴大诰“中的一句话: 惟我大越之国,实为文献之邦㊂山川之封域既殊,南北之风俗亦异㊂自赵㊁丁㊁李㊁陈之肇造我国,与汉㊁唐㊁宋㊁元而各帝一方 ④㊂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河内巴亭广场宣读的越南‘独立宣言“开宗明义就说, 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㊂其中有生命㊁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引㊃16㊃①②③④参见范德阳.东南亚背景下的越南文化[M].河内:越南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其他三位为:丁春林()㊁潘辉黎()㊁何文晋().陈重金.越南史略[M].河内:越南文化通讯出版社,2006:112.陈重金.越南史略[M].河内:越南文化通讯出版社,2006:239.‘文化软实力“2018年第2期自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㊂ 天赋人类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引自1789年法国‘人权和民权宣言“)①㊂1966年7月17日,越南之声广播电台发表了胡志明的一句语录: 没有什么能比独立㊁自由更宝贵的了 ㊂从此以后,越南在很多文件㊁书刊的抬头都写上了这句话,人们在越南街头巷尾的很多场合都会看到这句口号标语②㊂2011年3月24日,越共十一大通过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修改补充)“提出, 建设有浓厚民族特色㊁全面发展㊁多样而统一㊁浸润人文精神㊁民主㊁进步的越南先进文化;使文化紧密渗透到全部社会生活当中,成为坚实的精神基础和发展的重要内生力量㊂为了人类的真正利益和品格,继承和发扬越南各民族共同体的优良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建设一个民主㊁公平㊁文明的社会,不断提升知识㊁道德㊁体力㊁审美水平㊂发展㊁提高文学艺术创作质量;肯定和表彰真㊁善㊁美的价值,批判落后㊁低劣的东西,与反文化的现象作斗争㊂保障公民的通信权㊁自由创作权㊂发展同步㊁现代㊁实况㊁多样㊁及时的新闻媒体设施,有效服务建设和保卫祖国事业 ㊂③二越南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今世界西方文化拥有较多的话语权,同时中国正在崛起,中华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㊂越南正处于一个变革和开放的时代,其政治㊁经济和社会都处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㊂在此内外背景下,越南谋求在保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加强与外部的交流合作,其文化也必然随之不断地演变和发展㊂(一)从去汉化到汉文化认同纵观越南民族㊁国家及其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如果从其与汉文化的关系来看,其轨迹是:承传汉文化(从公元前3世纪郡县时期开始)ң完全汉化(至宋朝初年止,在古代中国版图内共1182年)ң汉化停缓(公元10世纪末至19世纪中,共917年,若扣除明治20年,则为897年)ң开始去汉化(法国殖民越南开始,至1991年共106年)ң去汉化有所停缓(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后)㊂中国先秦时期,今越南地区尚处于原始部落社会,其文化的存在形式难以准确描述㊂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是没有文字记载㊂秦汉平定岭南后,在今越南中北部地区设置郡县,开始传播汉文化㊂起初,汉文化的流播,主要是在越南社会的上层㊂并伴随随着越南社会的演变愈来愈深入到下层㊂尤其是一批批中原移民的到来,形成了 汉越杂处 ,相互交融的状态㊂以汉文化为基础的学校的兴办,使得普通越南民众也有机会直接学习和使用汉文字㊂汉文化逐渐在该地区生根发芽㊂此后一千多年间,今越南中北部地区的族群与当时中国的广东㊁广西地区情况一样,民间讲话用本地方言,但文字书写则统一使用汉字;信奉的都是祖先崇拜和儒释道;习俗节庆也与中原地区一样;文学创作㊁史料典籍㊁家谱等都是汉字作品,至今越南仍遗存有大量的汉文牌匾㊁楹联和碑铭㊂从越南汉化之深入及其系统性来看,其程度要远远超过日本㊁朝鲜半岛,其他东南亚国家更是不可同日而语㊂从地理位置来看,越南位于沿海地区的三角洲平原㊂虽然古代是中国最南面的边缘地区,陆路交通不便,但水路交通便利㊂所以古代从中原地区到越南的交通基本是畅通的㊂中原王朝常常发生动乱,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及王朝更替时期,但古代越南地区很安定,大量的中原人口避乱来到该地区,大大促进了该地区经济文化发展㊂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古代越南地区要比云贵到广西西部大部分地区的经济文化发达得多㊂㊃26㊃①②③胡志明全集:第4卷[M].河内:越南真理出版社,1984:1.参见越南胡志明陵管理委员会网站.关于胡志明主席的不朽语录: 没有什么能比独立㊁自由更宝贵的了 [E B/O L].(2015-07-15)[2018-06-01].h t t p://w w w.b q l l a n g.g o v.v n/t i n-t u c/t i n-t o n g-h o p/3919-v e-c a u-n o i-b a t-h u-k h o n g-c o-g i-q u y-h o n-d o c-l a p-t u-d o-c u a-c h u-t i c h-h o-c h i-m i n h.h t m l.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修改补充)[E B/O L].(2011-03-24)[2018-06-01].h t t p://w w w.x a y d u n g d a n g.o r g.v n/H o m e/ v a n k i e n t u l i e u/V a n-k i e n-D a n g-N h a-n u o c/2011/3525/C U O N).古小松:越南文化的特点㊁发展趋势与中越文化交流公元10世纪末,越南独立建国,但还与古代中国保持宗藩关系㊂一直到法国殖民者侵入之前,越南依然与中国保持密切的联系㊂古代中越之间没有明确的国界,人们可以自由迁徙往来,越南人不仅仍然享用已经吸收的汉文化,还不断学习来自中原王朝的新文化㊂这一时期,越南没有采取过激烈的措施去汉化㊂如果一定要说有,就是越南陈朝立国之初创制了喃字㊂但由于喃字本身也是在汉字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而且要比汉字繁复得多,所以喃字一直无法取代汉字,很快就走向没落㊂可见,陈朝时期越南的汉化有停缓的迹象,但没有形成去汉化的趋势㊂越南真正采取去汉化的措施,走上去汉化的进程肇始于法属时期㊂越南文化属于汉文化圈,与属于西方文化的法国文化差异极大㊂为了长期统治越南,法国殖民统治期间就在越南千方百计实施去汉化,灌输西方文化,用拼音越南语取代了越南人使用了两千多年的汉字㊂不过,法国人最终依然未能撼动越南的汉文化体系㊂20世纪70年代中期,越南南北统一后开启了反华排华进程,一度采取强力措施去汉化,包括解散华文学校,停办华文报刊,一些激进人士甚至连印有汉字的书籍都要统统销毁㊂当局还发动了 纯洁越语 运动,提倡尽量使用纯越词,不用汉越词㊂但是,由于越南语70%的词汇是汉越词,如果完全弃用汉越词,那就说不成话了,最后该运动不了了之㊂20世纪80年代末㊁90年代初,越南开始革新开放,特别是中越关系正常化以后,去汉化的进程才有所停缓㊂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中越人文交流的不断加强,近年来越南对汉文化有增加认同的趋势㊂最初是越南人喜欢看中国的电视剧,包括古典文学题材的作品,如四大名著拍成的电视剧,以及中国当代文学题材的作品,在越南产生了极大反响㊂根据越南在线网站播放电视剧的统计,中国电视剧的下载量几乎独占鳌头㊂如果没有文化上的高度认同,一般人是没有兴趣和耐心如此如痴如醉地收看另一个国家的电视剧的㊂进入21世纪后,越南掀起了学汉语的热潮㊂从最初的办一些汉语补习班到现在的多管齐下,越来越多的越南人到中国来留学,专门攻读汉语专业;一些人则在越南国内大专院校兴办的汉语系学习汉语;不少中小学甚至每周开设有多节汉语课,让越南人从小就开始学习汉语㊂尽管现在越南把英语列为外语之首,汉语次之,但随着掌握汉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越南人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将不会低于英语㊂因为,掌握汉语有如下优势:一是有助于就业,近年来中国(包括大陆及港澳台地区)㊁新加坡在越投资总额位于越南外国投资的前列㊂掌握汉语便于到华人在越南开办的企业工作,工资收入要高于一般的本土企业㊂二是有利于到中国和越南古代遗迹旅游,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南人来华旅游及国内游的频次日益增加㊂在越南,很多景点㊁庙宇㊁祠堂都有大量汉字古迹,掌握汉语自己就可以看懂和体悟㊂三是可以看懂自己的家谱㊁越南的历史文化典籍㊂越南人使用汉字两千多年,使用拼音文字仅数十年,大量的文化典籍甚至很多越南人的家谱都是用汉字书写的,掌握了汉语就不至于让自己的文化割裂断层,还可以强化祖先崇拜㊂可见,越南人掌握汉语㊁认同汉文化益处良多㊂可以设想一下,将来某一天越南会否出现类似今日中国既存在汉字,也有汉语拼音的景象:官方语言和人们日常使用是拼音越语,同时一般人也掌握最常用的汉字,可以使用汉语进行交流,一些没有汉越音的越语字则采用类似过去的喃字来代替㊂今天的日本㊁韩国民众都会掌握一些基本的汉字㊂这样,在中国日益崛起㊁世界都在学汉语的大背景下,越南人既解决了文化断层的困惑,也能更好地增进与中国(包括大陆及港澳台地区)㊁日本㊁韩国㊁新加坡的交流合作,对越南自身的发展繁荣是很有利的㊂时至今日,越南的大多数老百姓仍然是喜欢学习汉语㊁认同汉文化的,只是少数所谓的社会 精英㊃36㊃。
越中跨文化关系的建构
总结词
互派留学生与学术交流是越中跨文化关系中富有潜力和 活力的领域之一。
详细描述
越中两国高校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互派留学生和学者 进行学术交流已经成为常态。这些交流不仅有助于提高 两国高等教育水平,也为两国在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 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时,互派留学生还可以促 进两国之间的民间交往,为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提供强 有力的支持。
越中跨文化关系在各领域的拓展与深化
教育合作
越中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逐渐深化,双方互派留学生和教师, 加强了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旅游交流
越南和中国之间的旅游交流也日益增多,双方互相开放旅游市场, 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选择和便利。
商业合作
越中两国在商业领域的合作也日益加强,双方的企业家互相投资、 合作,为两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发展
近年来,随着越中两国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文化交流也得到了 进一步发展。两国在教育、科技、艺术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如互派留学生 、开展文艺交流等。
越中跨文化关系的
02
建构过程
语言沟通
语言掌握
在建构越中跨文化关系的过程中 ,语言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双方 需要至少掌握对方国家的基本语
言,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
文化关系的成功实
践
政治领域的成功实践
总结词
高层互访和战略合作在越中跨文化关系中具 有重要地位。
详细描述
越中双方领导人经常互访,就政治、经济、 安全等重大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形成了多 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高层交往格局。这 些互访不仅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互信,也为 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经济领域的成功实践:双向投资与贸易合作
发展前景与展望
对“越文化”加强保护的思考
对“越文化”加强保护的思考作者:莫伊阳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4期摘要:越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从古至今辐射东亚、东南亚地区,造就了深远的影响,也在当今的语言学、社会学学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根据近年来越文化保护的各项措施和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越文化”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越文化;地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越文化”是南方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近年来,绍兴市政府一直把越文化保护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依据“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持续推进我市非遗整体性保护工作的开展,但越文化的含义似乎一直在向外延伸,人们对于越文化的理解认识也存在片面性,“非遗”保护工作虽在正在有序开展,却无可避免片面性与机械性,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探讨。
一、越文化的定义及重要地位1、越文化的定义:地域文化的经典代表绍兴自古就是一个人杰地灵、文化深远的地域,承绍兴一方水土的本地文化越文化的起源一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典型的地域文化。
越文化在千年变迁中随着绍兴这个地域概念的变化而变化,文化自身随着地域的扩大向外辐射——从中心区绍兴出发,流播到浙江省内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并辐射日本、東南亚地区,形成了一个隐性的越文化圈。
但纵然越文化的定义是灵活的,内容是无时无刻的变化发展着的,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先今的越文化仍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及确定性,所以笔者认为,越文化是中国地域文化的经典代表,且是先秦时代传承下来的传统地域文化的重要一支。
2、越文化的地位:多区域多领域多时代的“掌上明珠”越文化的丰富内涵决定了越文化的独特地位,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更加多元的越文化在不同的维度上都展现出完整且清晰的社会意识形态体系,使越文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区域多领域多时代的“掌上明珠”。
从文化延续性的角度来看,历史上的越地人才辈出,古有陆游、王羲之,今有鲁迅、蔡元培。
以越文化为背景剖析绍兴旅游文创产品的发展
加强跨学科合作
鼓励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加 强合作,共同研究越文化与旅游 文创产品的融合发展,为实践提 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持。
关注消费者需求变
化
密切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趋势 ,及时调整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 ,确保产品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以越文化为背景剖析绍兴旅 游文创产品的发展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越文化背景下的绍兴旅游文创
产品现状 • 越文化对绍兴旅游文创产品发
展的影响
目录
• 绍兴旅游文创产品发展面临的 挑战与机遇
• 以越文化为背景的绍兴旅游文 创产品创新策略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绍兴旅游文创产品概述
绍兴旅游文创产品定义
要点三
市场定位的精准化
越文化作为绍兴地区的特色文化,其 影响力和认知度较高。因此,在市场 营销中可以将绍兴旅游文创产品精准 定位为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高 端旅游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和文 化的双重追求。
04
绍兴旅游文创产品发展面临的 挑战与机遇
绍兴旅游文创产品发展面临的挑战
文化挖掘不足
当前绍兴旅游文创产品对越文化 的挖掘和利用相对有限,缺乏深 度和广度,难以充分体现越文化
文化内涵深厚
绍兴旅游文创产品注重挖掘越文化的 历史、民俗、艺术等方面的内涵,通 过创意设计和精湛工艺,将传统文化 与现代审美相结合。
越文化在绍兴旅游文创产品中的体现
越剧元素
越剧是越文化的代表之一,绍兴 旅游文创产品中经常运用越剧元 素,如越剧脸谱、服饰、道具等 ,设计出具有戏剧效果的文创产
品。
江南水乡特色
01
越文化特色
以越文化为背景剖析绍兴旅游文创产品的发展
绍兴旅游文创产品可分为工艺品、纪念品、文化创意商品等 多个类别。
越文化与绍兴旅游文创产品的关联
• 文化基础:越文化为绍兴旅游文创产品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和丰富的创作素材。 • 创意源泉:越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为绍兴旅游文创产品的创意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 市场需求:越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吸引着大量游客,为绍兴旅游文创产品创造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越文化与绍兴旅游文创产品有着紧密的联系和深厚的渊源。在越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绍
越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 ,底蕴深厚。
多元融合
越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吸 收了多元文化的精华,形 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
地域特色
越文化地域特色鲜明,与 绍兴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 文景观紧密相关。
绍兴旅游文创产品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绍兴旅游文创产品是指利用绍兴地区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 设计和加工,制成的具有文化内涵和旅游纪念价值的商品。
兴旅游文创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传承和创新相结合,成为推动绍兴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CHAPTER 02
绍兴旅游文创产品的发展现 状
绍兴旅游文创产品的市场规模
快速增长
近年来,绍兴旅游文创产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和消费者 对文化创意产品的热情增加。
市场规模统计
根据相关数据,绍兴旅游文创产品市场的年销售额已达到数亿元人民币,并呈 逐年上升趋势。
通过以上策略与建议的 实施,可以进一步推动 以越文化为背景的绍兴 旅游文创产品的发展, 提升绍兴旅游的文化内 涵和市场竞争力,促进 绍兴旅游产业的持续发 展。
CHAPTER 04
绍兴旅游文创产品的未来发 展展望
绍兴旅游文创产品的市场前景
越南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越南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越南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传统文化在这里具有非常深厚的根基。
从音乐、舞蹈、文学到建筑、艺术,越南人民都在不断地传承和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
音乐和舞蹈是越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南古典音乐是以古琴、笛子、二胡等乐器为主要演奏工具的,其音乐风格婉转、舒缓、深情,常常被用来传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而越南舞蹈则多样化,包括了狮舞、扇子舞、芭蕉舞等等,这些舞蹈都反映了越南人民对生活、自然和神话的热爱和崇敬。
在文学方面,越南的历史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包括了古诗词、小说、传说等等。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应该就是《涌金门》了。
这部小说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反映了越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成为了越南传统文学中的重要代表作品。
除了文学和艺术方面,越南的传统建筑也是值得关注的一部分。
越南式建筑在东南亚建筑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越南式建筑的特点就是精美的雕刻、色彩鲜艳、轻盈的造型和大量使用木材。
越南的传统建筑物主要有寺庙、宫殿、民居等等,这些建筑都具有非常浓郁的越南民族特色。
除了以上几方面,越南的传统美食也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一部分。
越南菜以清淡爽口、清新细致、色彩丰富为特点。
其中,越南的春卷、河粉、牛肉面、炒米粉等等都是非常著名的菜肴。
越南的传统美食在全球范围内也广受欢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上越南菜。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越南的传统文化正在经历一次独特的发展。
越南的文化表现在演艺、服饰、习俗等方面均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同时,越南的文化又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了诸多变化,例如越南的流行音乐和电影已经慢慢融入了年轻人的生活,越南的美食也已经走向了全球。
这种文化的融合和传承也为越南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指明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总之,越南的传统文化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天它虽然已经有所改变,但依然具有非常深厚的意义。
越南的音乐、舞蹈、文学、建筑和美食都是越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越南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以包容的态度去看待,以爱护的心情去维护。
古代越南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古代越南文化的发展与演变越南文化是悠久而丰富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之前。
在古代,越南历经了许多朝代,这些朝代间文化、社会和政治上的差异也带来了越南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本文就从各个角度来探讨越南文化的变迁史。
1. 自然环境与文化跨度越南是一个地形复杂的国家,拥有许多山脉、河流和海洋。
这种自然环境塑造并影响了越南文化的发展。
例如,在诗歌和音乐中,越南人常用自然景观描述情感和生命之美。
另外,越南有许多民间故事,往往以自然元素为主题,这些故事深刻地反映了越南文化的特点。
2. 语言与文学越南的祖先源远流长,他们生活在东南亚的森林中,以狩猎为生。
在漫长而孤独的旅程中,他们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语言,即越南语。
越南语不但有独特的发音和语法结构,还采用了许多汉字。
在古代越南,汉字经常被使用在文学和写作中,因此汉文化也对越南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国家的统一与宗教的影响在历史上,越南曾先后出现过数个独立的国家。
然而,这些国家中,有几个发展更加成功,其中之一就是阮朝。
在阮朝时期,越南统一了国家,并兼容了儒家、道家、佛教等各种宗教和哲学思想。
这些宗教和哲学思想在越南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中佛教被认为是越南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宗教。
4. 艺术、建筑和设计越南艺术的特点在于强调审美和实用主义,尤其在建筑和设计领域。
越南传统民居设计有精细的细节和色调。
越南的建筑物特点包括屋顶、柱子、窗户和门等元素。
另外,越南还拥有许多漂亮的寺庙、陵墓和山脉上的石刻,这些是越南文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5. 食品与服饰越南食品也是越南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越南美食包括河粉、春卷、越南米粉、炒面等,这些美食经常被视为越南文化的代表之一。
与食品相对应的是越南的服饰文化。
越南民间服饰展示了越南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农业、手工艺品和服装的设计等。
总体而言,越南文化是一个多元化、发展中的文化。
它在历史中遭受过不同的影响,自然灾害、外来侵略和文化交流等都对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越南观的发展演变研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越南观的核心价值观
独立、自由、民主、进步和和谐是越南观的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在越南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 用。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未 来可以尝试结合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以更全面地了 解越南观的演变过程和特点。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和建议
比较研究:将越南观与其他国家的观念进行比较研究, 探讨它们的异同点和影响因素。
1 2 3
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影响
越南观的历史演变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产生 了积极的影响,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越南观的历史演变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 推动作用,促进了文化交流和国家现代化进程 。
对世界文化交流的意义
越南观的历史演变对世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 意义,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了贡 献。
越南河流众多,水网密布,为农业和交通带来了便利。
越南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曾先后被中国、法国、日本等 国家侵略和统治,直到1945年才获得独立。
越南的政治和社会发展
01
越南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由越 南共产党领导。
02
越南在建国后经历了多次政治 运动和战争,如抗法战争、抗 美战争以及内部斗争等。
研究范围的局限性:本研究主要关注了越南观的历史演 变和特点,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越南观在不同领域的应 用和实践,例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
深化对越南观的理解:进一步深入研究越南观的历史演 变和特点,加强对越南观的理解和认识。
多学科交叉研究:采用多学科的方法,从政治学、历史 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角度研究越南观的发展演变 。
研究越南观的意义
将博物馆作为越南文化中枢
将博物馆作为越南文化中枢【摘要】博物馆在越南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是文化的守护者又是传承者。
通过展示物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它们代表着越南文化的精髓。
展览和教育活动让公众了解和传承文化,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博物馆是研究越南文化、历史和艺术的重要场所,也是宣传越南文化吸引游客的窗口。
博物馆应继续在保护和传承越南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越南文化的传承需要博物馆的支持和贡献。
【关键词】博物馆、越南文化、保护、传承、展示、教育、历史、艺术、研究、宣传、游客、支持、贡献。
1. 引言1.1 博物馆在保护、传承和弘扬越南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博物馆在保护、传承和弘扬越南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越南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博物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展示着越南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收集、保管和展示各种文物和艺术品,博物馆有效地保存了越南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后人能够了解和学习。
在博物馆,人们可以看到各种展示物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和传承。
博物馆不仅展示文物,还通过展览和教育活动向公众传达文化知识,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博物馆也是研究越南文化、历史和艺术的重要场所,学者和研究者可以在这里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作为宣传越南文化的窗口,博物馆吸引国内外游客,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越南的历史和文化。
博物馆不仅是展示文物的场所,更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纽带,承载着越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博物馆应该继续发挥在保护和传承越南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为越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1.2 博物馆作为越南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博物馆作为越南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和文化的瑰宝。
在博物馆内,藏品通过展示和陈列不仅展现出历史的沧桑和风云变幻,更让人们深刻感受到越南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传统艺术品、历史文物和民俗展示,无不体现着越南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博物馆不仅是展示历史的场所,更是教育公众和世代传承文化的重要平台。
越文化PPT
人烧制一些外面雕有龙凤、花草、鱼鸟的瓦罐或土罐,因此装在此类器皿中的黄酒被尊称为 花雕。 • 又名状元红(男),女儿红(女)
二、越文化—民俗
(二)绍兴酒品种
2 元红酒 • 元红并不是状元红的简称,它们是不同的酒. • 在古时候,百姓皆能做酒,但因家庭自己制作,没什么完善理论,科学指导,做酒全凭感觉,
二、越文化—建筑
3 雷峰塔
• 又名皇妃塔、西关砖塔,位于浙江省会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 • 雷峰塔初建于公元977年,是吴越忠懿王钱弘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因塔成之时恰逢
北宋追谥钱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孙氏为“皇妃”,所以命名为“皇妃塔”。后来,因其所 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渐被人们称为“雷峰塔”。 • 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法海和尚骗许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许仙,被法海镇 在雷峰塔下。后小青苦练法力,终于打败了法海,雷峰塔倒塌,白素贞获救。 • 旧雷峰塔于1924年倒塌,后重建,新建的雷峰塔为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
• 是绍兴地方特色的一种产物,具体所指的三乌 即三样物品:乌干菜、乌毡帽、乌篷船。
• 1 乌干菜又叫霉干菜,因其色黑故称乌干菜。 一般用芥菜,尚未抽苔的白菜和油菜等腌制后 晒干而成
二、越文化—民俗
2 乌毡zhān帽
• 是绍兴独特的民间常用帽,该帽因色黑、顶圆 、有卷边而得名。
• 过去小城镇及农村的男子人人头上都爱戴此 帽,也成为绍兴人的一个显明标志。在过去, 你如头戴毡帽外出至杭州、上海等地,人们就 会说此客自绍兴来
二、越文化—建筑
4 西湖断桥
• 西湖十景:断桥残雪 • 白娘子与许仙相识在此,同舟归城,
越南的文化
举例:用形声法造的字: (三) (有) (仰)(古时,往昔) 用假借法造的字: 丐(个) 埃(谁) 没(一) 喝(唱) 用会意法造的字: (天) (头目,魁首) (比较) 由上述例字可以看出,越南人要掌握喃字,首先必须先精通汉 字。其次喃字很多是由两个汉字构成的,所以比汉字结构更复杂, 笔画更多。(如 (风),黑孽(黑压压)等多达二、三十笔。) 本来汉字就难记,喃字比汉字更难记,这样一种文字是很难普及开 来的。加上其它一些原因,如统治者不重视,喃字不规范,很多字 不能准确表音等,所以喃字始终没能成为正统官方文字。正式的文 字仍然是汉字,政府的公文,科举考试,学校教学等都是使用汉字 ,喃字主要是知识分子用来从事文学创作。直到拉丁字普及,汉字 退出历史舞台,喃字也随之被拉丁字取代,成为一种死文字。但是 由于有喃字,古人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有大量 的文学作品。人们要研究越南历史、文化、文学等仍然要借助喃字 。
(三)近代时期(1858年—1945年)
1858年,法国政府借口保护传教士,纠合西班 牙舰队炮击越南中部港口岘港,从面揭开了法国殖 民主义者侵略越南的序幕。随后,越南逐步沦为法 国的殖民地,越南人民从此开展了80年的抗法斗争。 (这时期封建朝庭依然存在,但只是傀儡,直到 1945年8月日寇无条件投降,越南人民举行8月革命 成功,取得政权,末代皇帝才被迫宣布退位。)
4、天主教
早在16世纪,西方传教士就到达越 南传播天主教。开始发展很慢,并遭遇越 南封建统治者的严厉禁止,因为他们视儒 教为正教 把天主教视为邪教。法国殖民者 入侵越南为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条 件。目前越南全国有天主教徒三百多万人。
越南文字发展可分为3个时期
1、使用汉字时期(13世纪前)。从公元前 200多年到13世纪汉字独领风骚。如前所说,在汉字 传入越南之前,越南尚无文字。随着中国封建王朝 在越南实行郡县制统治,汉字开始在越南使用,成 为越南唯一的文字。这就形成了这么一种状况,人 们说的是自己民族的语言,而读书写字却用汉字, 这是很矛盾的。人们苦于没有表达自己民族语言的 文字。于是渐渐的有人仿照汉字的形声,假借、会 意等造字方法造出了一种记录越南语的文字叫喃字, 一开始只是零零星星地出现,多数是用在一些地名、 人名上,后来渐渐发展,形成体系。
近代越南文化的变迁
二、近代报刊业的兴起 越南报刊业的出现相对较晚,是在法属时期才形成 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报刊业是法国在越南进行 殖民统治的重要手段。1862 年,越南最早一份法语报纸 《南圻远征公务纪要》(Bulletin officiel de l’Expédition de Cochinchine)在西贡问世。该报主要用来刊登南圻殖民当 局的一些决议、公文、法规、指示和文章等等。1864 年,西贡 地区又增加了一份《西贡消息》报(Le Courrier de Saigon)。
方文化碰撞和交流的时代,越南进步知识分子意识到 :如果想生存下去并紧跟世界的发展步伐,越南社会必须进行深刻的
变革。在促进这一社会变革的过程中,越南知识分子非常清楚国语文字、教育以及媒体所起的关键作用,使它们成为推动
社会变革的有效工具。在他们的自觉努力下,越南近代国语文学、宗教、建筑、音乐、电影、舞台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
越南历史文化
关于越南历史文化与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政法系综合文科教育112班罗榕娟2011210039 越南外来传入的文明时,仍能保存民族文化,不曾失去自己的本色。
在越南,每个传统均具有其个别的意义。
昔日的民族英雄们仍受到后人纪念每逢民族英雄纪念日,越南人民会在纪念祠内举行隆重盛会以示怀念。
越南人民为自己的祖先有英雄气概而自豪,族长们则不断地教导子孙们要勤劳、好客和有孝义心。
越南有54个少数民族,而几乎所有的都按著本族悠久风俗在各个地区生活,越南人民为探索古老文化而努力不懈工作。
越南文化的出发点令人要去探求。
越南位于印支半岛东海岸,从北至南长600公里,越南人把自己国家的地形形容像一条扁担挑两竹筐壳,并暗示国家的两个主要谷仓是九龙江平原和红河平原。
越南有很多橡胶园,有林产资源丰富的大森林。
3456公里长的海岸线形成了无际的白沙滩,也是极有天赋的旅游好去处。
越南地形多样化,使旅游地点充满非常丰富的吸引力。
越南有热带沿海气候,也有2000多米高的温带区的气温。
在南方,雨季从5月延长至11月,然而每场雨的雨量不多,大多数在午后偶下阵雨。
中部沿海区,6月至10月是最干旱的季节。
到北方的游客对这里气候的差异感到愕然:夏季炎热和潮湿,冬季寒冷而乾燥。
越南气候温和,天然景色优美,有很多历史遗迹区,最大的潜力是越南人民对人亲善。
由于越南对外开放的时间不长,所以仍能保持朴实无华的魅力,这是其他旅游业较发达地方所没有的。
可喜的是,在国家开放让外国游客到来观光的时期,各地都建有国际水准的旅店和旅游设施。
越南备有国际水准的旅店,加上越南人民好客的传统,今到遂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对越南之旅留下难忘的印象。
越南远自公元前207年,由赵佗所建立之南越国土,迄公元939年,吴权脱离五代之南汉而自主为止,直属中国版图达1146年之久。
即使自主后,历经丁朝,前黎,李,陈,后黎乃至末后的阮朝,七代相承944年,在沦为法国殖民地之前,仍为受中国天子诰封之藩属。
越文化对越商发展的影响(一)
越文化对越商发展的影响(一)摘要]马克思,韦伯认为,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伟大的精神力量。
近代崛起的越商正是有着越文化的神秘支持,激活了越商内在的潜力,使其散发出独特的文化与经济兼容的经商特征,并不断发展壮大,丰富充实越文化。
本文从越文化的视角出发,理论上,使越商研究更加全面,丰富了越商文化内涵,增强越商文化底蕴。
实践上,使越商优良的文化与商业的成功紧密结合,对促进越商的进一步发展及越文化底蕴的提升,具有重大实际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越文化;越商;越商发展一、越文化的内涵特征泰勒提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极具地方特色的越文化正是各大学者基于文化认识的基础上对越人文化的统称。
根据相关文献,越文化即越地文化,是生活在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及其周边地区的越人所创造的文化,绍兴亦成为古越文化的展示中心和古越文化萌发出的民俗风情、地域经济特色的观赏之地。
据国内外相关文献记载,许多文人学者都对越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作了相关的探索研究。
张兵教授把越文化的特征概括为“尚武爱国,创新进取,奉献自强”,他认为形成越文化这些特征的原因与越人生活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越人素来遵奉人类“适者生存”的原则,在长期艰苦的劳作中培养出思想敏锐,顺应外界变化的生存和处事能力,他们既善于吸纳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又因地制宜而富于创新。
顾琅川教授在全面考察古越性格产生的文化背景后指出,越族是一个僻居中国东南沿海一隅的古老部族,由于险恶的自然环境,迫使越人将谋求种族生存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古越文化精神最初的一些品格特征“强悍、峻烈而轻死的蛮风”便在此种特殊严峻的环境局势中磨砺、胎孕而出。
陈越教授认为“倔强、有骨气、傲岸,有仇必报”是越文化的一种传统。
刘亦冰认为,越地文化具有多领域、多层面和延续性的开放性特征:一是注重外来人才的引进;二是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对外交流;三是不固守家园,开拓进取,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越文化的多维发展渠晓云(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摘要:越地独特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从先秦到六朝越地形成了多样呈现的文化格局。
越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先秦越地古老文化的形成,第二个阶段是汉代三国时期儒学浸润与越地古老文化的碰撞生发出越地文化的新传统,第三个阶段是东晋南朝时北方士族的南迁给越地文化带来了新的文化因子,越文化出现新的走向呈显出了完全不同于传统文化的另面文化。
关键词:越文化;历史演变;多维发展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 (2011)04-0013-07任何地域都因其地域、习俗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于其它地域的独特文化因子。
正如《礼记·王制》曰:“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湿。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刚柔轻重,迟速异齐,五味异和,器械异制,衣服异宜。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
”〔1〕越文化亦是如此。
越地独特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从先秦到六朝越地形成了多样呈显的文化格局。
据笔者的考察越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先秦越地古老文化的形成,第二个阶段是汉代三国时期儒学浸润与越地古老文化的碰撞生发出越地文化的新传统,第三个阶段是东晋南朝时北方士族的南迁给越地文化带来了新的文化因子,越文化出现新的走向呈现出了完全不同于传统文化的另面文化。
一、越地古老的文化特质越国建国的时间,大约是在夏朝。
《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记载:“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
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
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
”〔2〕这就是说,越王句践是禹的后代,最早分封在会稽的是禹的四世孙少康的庶子。
帝禹姒文命,也称大禹、夏禹,原为夏后氏部落的酋长,为颛顼之孙,黄帝的玄孙。
《史记·夏本纪》载:“禹为人敏给克勤”,治水之时“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
”〔2〕禹在历史中是以勤勉治水而留名,也正因此得到四岳九牧的认可,得到帝舜的信任,成为禹王。
史料记载了禹在会稽的种种事迹。
夏禹在会稽治水(或东巡狩)时曾作过一首歌,名曰《襄陵操》,或曰《禹上会稽》。
《古今乐录》曰:“禹治洪水,上会稽山,故而作此歌。
”谢希逸《琴论》曰:“夏禹治水而作《襄陵操》。
”《琴集》曰:“《禹上会稽》,夏禹东巡狩所作也。
”歌曰:“呜呼!洪水滔天,下民愁悲,上帝愈咨。
三过吾门不入,父子道衰。
嗟嗟不欲烦下民。
”〔3〕虽然夏禹在会稽有治水或巡狩的不同表达,但他所作的歌是无疑的。
史书中记录了大禹治水到会稽而殁,于是葬会稽。
《墨子》载:“禹东教乎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
”〔4〕《史记·越王句践世家》正义引《吴越春秋》载:“禹周行天下,还归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封有功,爵有德,崩而葬焉。
”〔2〕《史记·夏本纪》载:“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
”〔2〕以后一直都传说禹陵在会稽。
晋贺循《会稽志》记载:“三月五日俗传为禹生日,禹庙游人最盛。
”说明至少晋代有祭祀大禹的传统。
会稽的命名也与禹在越地的重大活动相关。
《史记·夏本纪》集解引《皇览》曰:“禹冢在山阴县会稽山上。
会稽山本名苗山,在县南,去县七里。
《越传》曰:禹到大越,上苗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因而更名苗山曰会稽。
因病死,葬。
”“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
会稽者,会计也。
”〔2〕第31卷第4期2011年7月绍兴文理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 Vol.31No.4Jul.2011*收稿日期:2011-05-20作者简介:渠晓云(1974-),女,山西临县人,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41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第31卷《越绝书》卷八也有类似的记载:“忧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会稽。
及其王也,巡守大越,见耆老,纳诗书,审铨衡,平斗斛。
因病亡死,葬会稽。
”〔5〕到了禹的四世孙少康之时,因担心禹的宗庙祭祀湮灭,于是将其庶子封到越地去。
《史记·越王句践世家》正义引《吴越春秋》曰:“至少康,恐禹迹宗庙祭祀之绝,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
”〔2〕《史记·越王句践世家》正义引《会稽记》载:“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此。
”〔2〕“无余”“于越”,发音相近,可见当时以开国之君之号为国号,而简称为“越”。
早期的越人生活艰苦,过着山行水处、断发文身的日子。
最早记录“越人断发文身”的是《庄子·逍遥游》:“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6〕“文身”就是纹身,在身体上图绘或刺上花纹的风俗。
《越绝书》记载越族人过着一种“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的生活。
越人身处水泽之地,为了躲避蛟龙之害,出于生存的需要,就在身上绘了文身。
“断发”,“断”就是“截”的意思,可以看到此时的越族还没有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少康之时,越尚处于重新建设的阶段,还需要披杂草建设小城邑。
后来越国又传了二十余世,到了春秋时代允常执政之时,国力已很强大。
强大起来的越国,开始争霸。
允常所统治的越国经常与吴国打仗,允常死,子句践立。
句践即位之年,吴王阖庐听到允常已死,就兴师伐越。
越之常性,“锐兵任死”。
〔7〕句践派出死士挑战,排成三行,到吴国的阵地,大呼,而后自刭。
越国的战争策略很残酷,以敢死队的自杀来吸引吴国军队的注意力,趁着混乱之时,越军一举击败吴军。
此次作战也射伤吴王阖庐。
阖庐临死,嘱其子夫差复仇。
句践听说夫差日日准备复仇,不听范蠡的劝告三年后攻打吴国,结果只能“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被吴王困在会稽山上。
句践派遣文种适吴,请为吴王臣,初未许,句践企图采取“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的极端行为。
后通过美女宝器的贿赂,吴王终于赦免了越王。
句践反国,苦身虑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也尝胆,时常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会稽之耻”。
句践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亲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于在十五年之后发兵袭吴,将吴王夫差逼在姑苏山上。
历史再一次重演,不过被困者和困者恰恰倒过来了。
夫差派人求和,恰如当年句践的请求,但是,句践并不像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建言,而听从了范蠡的建议,不赦免夫差。
夫差于是自杀。
句践平吴,与诸侯会盟,献贡于周王。
周王赐句践祭祀用的胙肉,封其为伯。
自此,越国终于得到中原诸侯大国的承认,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句践将吴国侵占别国之领地,全部归还相关的诸侯国,从而得到各诸侯国的拥戴,一时号称霸王。
然而,越王句践只能共艰难,不能共安乐。
范蠡离开,文种被赐宝剑自杀。
这段历史中值得注意的是剑。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卷十一记载:“越王句践有宝剑五,闻于天下。
”赤堇山破而出锡,若耶溪涸而出铜,雨师扫洒,雷公击橐,蛟龙捧炉,天帝装炭,欧冶子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
”〔5〕句践的死士在战场上自刭所用武器也应当是剑,吴王阖庐为剑刺伤而死,文种用越王所赐剑自杀。
当剑频繁地在战争中、生活中出现的时候,可以推断,剑在当时的越国是普遍使用的武器。
考古的发现证实了这一推断。
20世纪60年代以来,考古相继发现了不少越剑。
其中最著名的是越王句践剑。
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号楚墓出土。
剑身中脊起棱,满饰黑色菱形花纹。
正面近格处刻有两行八字鸟篆铭文:“越王句践,自作用剑”。
经过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以及少量的铅、铁、镍、硫组成的青铜合金。
不同成分的配比在同一把宝剑上是如何铸造的呢?专家们分析认为是采用了复合金属工艺,即分两次浇铸使之复合成一体。
这种复合金属工艺,世界上其它国家是到近代才开始使用的,而我国则在2500多年前就采用了。
〔8〕杨义将越人好剑的风俗概括为“剑文化”。
剑文化,蕴涵着复仇、尚武、励志自强的精神素质。
〔9〕剑之在古越,乃是复仇雪耻、绝处求生的生命力量的象征。
古越人为何会表现出如此好勇尚斗的性格?正与其所处地域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越地滨江临海,多草泽丘陵,山洪潮汐、虫蛇野兽相继侵袭为害。
《汉书·地理志》记载:越人“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
”〔10〕古越国人口稀少,环境恶劣,生产方式、生活水准远远落后于中原之地。
生存的艰辛是古越人面临的首要问题。
内忧之外,又有外患,北部吴国的强大威胁着越国的生存,使之处于种族覆亡的边缘。
这种严峻的现实磨砺了古越人的性格,形成“一种强悍、峻烈而轻死的蛮风。
”〔11〕古越人的性格特质深深影响了越地文化的形态。
二、两汉三国会稽地域文化的发展1.轻悍尚武的延续越人好剑尚武的传统,使得越地直到汉代仍然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区域。
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的分裂局势,对尚武的越人进行了多次迁徙。
先将浙东的于越人迁到乌程、余杭、歙、芜湖、石城县以南,而将天下有罪谪吏民迁至山阴。
于越人被迁至浙西的山区,中原人进入了浙东平原。
〔12〕南部浙闽山区仍然是越人的聚居之所。
闽越王无诸和东海王摇,皆越王句践之后,秦并天下后,皆被废为君长,其统治之地为闽中郡。
入汉之后,立无诸为闽越王,立摇为东海王,世俗称为东瓯王。
西汉时中央政府在吴越之地设会稽郡,统领东南。
《汉书·地理志》:“吴、粤(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
”〔10〕中央集权政府的担忧不是无来由的。
汉代越人建立的诸侯政权经常发生攻伐之战。
建元三年(前138年),闽越发兵围东瓯。
东瓯请求天子救助,当时的太尉田蚡以“越人相攻击,固其常”的理由而不加救助,后在庄助的主张下发兵救助,未至而闽越引兵而去。
“东瓯请举国徙中国,乃悉举众来,处江淮之间。
”〔12〕后闽越攻打南越,东越内部又反复发生混乱及杀王之举。
杜佑《通典·州郡》亦曰:“闽越遐阻,僻在一隅,凭山负海,难以德抚。
”〔13〕平定越族的混乱之后,汉代统治者采取了移民的方式削弱好勇尚武的越族。
《史记·吴王濞传》:“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士以填之,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
”〔2〕《史记·东越列传》载武帝言:“东越狭多阻,闽越悍,数反复,诏军吏皆将其民徙到江淮间。
东越地遂虚。
”〔2〕至此,东瓯和闽越的全部越人都迁往了江淮之间。
后来迁到江淮之间的越人又有一部分迁入了河东郡。
《史记·河渠书》:“久之,河东渠田废,越人,令少府以为稍入。
”如淳注:“时越人有徙者,以田与之,其租税入少府。
”〔2〕《汉书·沟洫志》也如是记载,颜师古注曰:“越人习于水田,又新至,未有业,故与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