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37:9.3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
一、选择题知识点一我国的外交政策1.下列关于外交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A.外交政策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B.外交政策作为对内政策的基础,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C.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的依据D.外交政策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解析对内政策是对外政策的基础,对外政策是对内政策的延伸,B颠倒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舍去;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的依据主要是国家利益而非国家力量,C错误;D观点不符合史实,舍去;A准确界定了外交政策,故应选A。
答案 A2.当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存在海洋权益纠纷、边界争端、分裂势力、恐怖主义等不同风险源。
为此,我国应()①行使好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和管辖权②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核心的外交基本立场③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④积极与周边国家进行联合军演和结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与任何国家结盟,②④观点错误;①③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 B3.我国始终不渝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下列能体现这一政策的有()①对于一切国际事务,要根据事情本身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决策②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结盟,应对大国威胁③在台湾问题上主张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④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我们不与任何国家结盟,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而非对外关系范畴,②③不符合题意;①④均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中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故应选C。
答案 C4.长期以来,中国所坚持的国防政策是和平的,是防御性的,加强国防力量是为了保卫自己,而不是为了威胁其他国家。
中国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对维护亚洲地区的安全、和平是有贡献的。
这一论断表明()①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②强化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③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材料第一层意思,我国加强国防力量是为了保卫自己,而不是为了威胁其他国家,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第二层意思,中国实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对维护亚洲地区的安全、和平是有贡献的,说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③④符合题意;①②说法错误;故应选B。
高中英语课时作业9Unit3AhealthylifeSectionⅠWarmingUpRea
Unit 3 A healthy life课时作业9Warming Up & ReadingⅠ。
单词拼写1.Mary has been under a lot of stress since her mother was ill。
2.The people living there are in desperate need of clean water after the great earthquake.3.She was disappointed to learn that she had failed the exam。
4.He got his present job after he quitted the army。
5.Does the medicine have any effect on you?6.She was ashamed (羞耻的) of her fat body so she decided to go on a diet and do more exercise。
7.John has changed from a friendly and cheerful young boy into a confused adolescent (青少年).8.I’m a northerner, so I am not accustomed (习惯于) to the kind of food that southerners like eating。
9.We must prevent the abuse (滥用) of privilege.10.He has been brought in to strengthen (加强) the defence.Ⅱ。
选词填空be addicted to, accustomed to, be desperate for, due to, decide on, feel like, become breathless, be disappointed, feel ashamed of, be unfit for Have you decided_on when to set out for Beijing on business?2.It is difficult for those who are_addicted_to computer games to stay away from them.3.The boy is_desperate_for knowledge, so he works hard to get as much as he can。
专题9.3 平行四边形(第2课时)(备作业)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苏科版)
第9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9.3 平行四边形(第2课时)一、单选题(共6小题)1.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D∥BC,要使四边形ABCD成为平行四边形还需要条件()A.AB=DC B.∠1=∠2C.AB=AD D.∠D=∠B【答案】D【分析】根据等腰梯形的定义判断A;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判断B;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可判断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AC=∠DCA,推出AB∥CD即可.【解答】解:A、符合条件AD∥BC,AB=DC,可能是等腰梯形,故A选项错误;B、根据∠1=∠2,推出AD∥BC,不能推出平行四边形,故B选项错误;C、根据AB=AD和AD∥BC不能推出平行四边形,故C选项错误;D、∵AD∥BC,∴∠1=∠2,∵∠B=∠D,∴∠BAC=∠DCA,∴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D选项正确.故选:D.【知识点】等腰梯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2.如图,在▱ABCD中,DE平分∠ADC,AD=6,BE=2,则▱ABCD的周长是()A.60B.30C.20D.16【答案】C【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CDE=∠CED,再根据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可得CE=CD,然后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求出CD、BC的长度,再求出▱ABCD的周长.【解答】解:∵DE平分∠ADC,∴∠ADE=∠CDE,∵▱ABCD中,AD∥BC,∴∠ADE=∠CED,∴∠CDE=∠CED,∴CE=CD,在▱ABCD中,AD=6,BE=2,∴AD=BC=6,∴CE=BC﹣BE=6﹣2=4,∴CD=AB=4,∴▱ABCD的周长=6+6+4+4=20.故选:C.【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若AC=6,BD=8,则AB的长可能是()A.10B.8C.7D.6【答案】D【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可得出AB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AC=3,OB=BD=4,在△AOB中:4﹣3<AB<4+3,即1<AB<7,∴AB的长可能为6.故选:D.【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AC=4,BD=7,△DBC的周长比△ABC的周长()A.短3B.短6C.长3D.长6【答案】C【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以转化为求两条对角线的差即可得到正确的选项.【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AC=4,BD=7,∴△DBC的周长﹣△ABC的周长=BD+CD+BC﹣(AB+BC+AC)=BD﹣AC=7﹣4=3,∴△DBC的周长比△ABC的周长长3,故选:C.【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如图,在▱ABCD中,点E在BC上,且CD=CE,连接DE,过点A作AF⊥DE,垂足为F,若∠DAF=48°,则∠C的度数为()A.84°B.96°C.98°D.106°【答案】B【分析】首先根据AF⊥DE,∠DAF=48°得到∠ADE=90°﹣∠DAF=90°﹣48°=42°,然后利用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得到∠CED=∠ADF=42°,再根据CD=CE,得到∠CDE=∠DEC=42°,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C=180°﹣∠DEC﹣∠EDC=180°﹣42°﹣42°=96°即可.【解答】解:∵AF⊥DE,∠DAF=48°,∴∠ADE=90°﹣∠DAF=90°﹣48°=4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CED=∠ADF=42°,∵CD=CE,∴∠CDE=∠DEC=42°,∴∠C=180°﹣∠DEC﹣∠EDC=180°﹣42°﹣42°=96°,故选:B.【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2AB,作CE⊥AB于点E,点F是AD的中点,连接CF,EF.关于下列四个结论:①∠BCF=∠DCF;②∠FEC=∠FCE;③∠AEF=∠CFD;④S△CEF=S△BCE,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答案】B【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结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DFC=∠BCF,DFC=∠DCF,可证明①;取EC的中点G,连接FG,则FG为梯形AECD的中位线,再证明FG⊥CE,可证明②;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EC=∠DCE=90°,进而可证明③;而无法证明④.【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CD,AD∥BC,AB=CD,∴∠DFC=∠BCF,∵点F是AD的中点,∴AD=2DF,∵AD=2AB,∴AD=2CD,∴DF=CD,∴∠DFC=∠DCF,∴∠BCF=∠DCF,故①正确;取EC的中点G,连接FG,则FG为梯形AECD的中位线,∴FG∥AB,∵CE⊥AB,∴FG⊥CE,∴EF=CF,∴∠FEC=∠FCE,故②正确;∵CE⊥AB,AB∥CD,∴CE⊥CD,∴∠AEC=∠DCE=90°,即∠AEF+∠FEC=∠DCF+∠FCE=90°,∴∠AEF=∠DCF,∵∠DCF=∠CFD,∴∠AEF=∠CFD,故③正确;根据现有条件无法证明S△CEF=S△BCE,故错误④.故选:B.【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二、填空题(共6小题)7.在▱ABCD中,若∠A+∠C=342°,则∠B=度.【答案】9【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A+∠B=180°,∵∠A+∠C=342°,∴∠A=171°,∴∠B=180°﹣171°=9°,故答案为:9.【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8.如图,▱ABCD的一个外角∠CBE是70°,则∠D的大小是.【答案】110°【分析】利用已知可先求出∠CBA=110°,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则∠D可求解.【解答】解:∵∠CBE=70°,∴∠CBA=110°,在平行四边形中,∴∠D=∠CBA=110°,故答案为:110°.【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9.如图,已知▱ABCD的周长为18cm,BC=2AB,∠A=2∠B,则▱ABCD的面积为cm2.【分析】根据▱ABCD的周长为18cm,BC=2AB,∠A=2∠B,可求得AB和BC,在Rt△ABE中可求得AE,可求出四边形ABCD的面积.【解答】解:如图,过点A作AE⊥BC于点E,∵▱ABCD的周长为18cm,BC=2AB,∴2(AB+BC)=18,∴6AB=18,∴AB=3,∴BC=6,∵∠A+∠B=180°,∠A=2∠B,∴3∠B=180°,∴∠B=60°,∴AE=,∴▱ABCD的面积为:BC•AE=6×=9(cm2).故答案为:9.【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0.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30°,AD=2,BD=2,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分析】过D作DE⊥AB于E,解直角三角形得到AB=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过D作DE⊥AB于E,在Rt△ADE中,∵∠A=30°,AD=2,∴DE=AD=,AE=AD=3,在Rt△BDE中,∵BD=2,∴BE===2,如图1,∴AB=4,∴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AB•DE=4,如图2,AB=2,∴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AB•DE=2,如图3,过B作BE⊥AD于E,在Rt△ABE中,设AE=x,则DE=2﹣x,∵∠A=30°,BE=x,在Rt△BDE中,∵BD=4,∴42=(x)2+(2﹣x)2,∴x=,x=2(不合题意舍去),∴BE=1,∴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AD•BE=1×2=2,如图4,当AD⊥BD时,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AD•BD=4,故答案为:2或4.【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1.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3,BC=4,∠B=60°,E是BC的中点,EF⊥AB于点F,则△DEF的面积为平方单位.【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可得AB∥CD,再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B=∠ECG,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BE=CE,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BEF和△CEG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F=CG,再解直角三角形求出EF、BF,求出DG,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D,∴∠B=∠ECG,∵E为BC的中点,∴BE=CE=BC=×4=2,在△BEF和△CEG中,,∴△BEF≌△CEG(ASA),∴BF=CG,∵∠B=60°,∴∠FEB=30°,∴BF=BE=1,EF=,∵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边CD=AB=3,∴DG=CD+CG=3+1=4,∵EF⊥AB,AB∥CD,∴DG⊥FG,∴S△DEF=EF•DG=××4=2.故答案为:2.【知识点】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2.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且AB=PC,∠PBC=2∠PCB,则∠A=°.【答案】60【分析】作△PBC关于BC的对称图形△DBC,再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可得BD∥AC,延长BD到点E,使BE =AC,可得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设∠PCB=α,可得∠DCE=∠CDE=3α,进而证明△CDE是等边三角形,可得结论.【解答】解:如图,作△PBC关于BC的对称图形△DBC,∴∠DBC=∠PBC,∠PCB=∠DCB,CD=CP,∵CP是∠ACB的平分线,∴∠BCA=2∠PCB,∵∠PBC=2∠PCB,∴∠DBC=∠BCA,∴BD∥AC,延长BD到点E,使BE=AC,∴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设∠PCB=α,∴∠BCD=∠ACP=α,∴∠PBC=∠DBC=∠BCA=2α,∴∠ACD=3α,∠ABD=6α,∵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ACE=∠ABE=6α,∴∠DCE=3α,∵∠CDE=∠DBC+∠DCB=3α,∴∠DCE=∠CDE,∴CE=ED,∵AB=CE,AB=PC,∴CE=CP,∴CE=ED,∵CD=CP,∴CE=ED=CD,∴△CDE是等边三角形,∴∠E=60°,∴∠A=∠E=60°.故答案为:60°.【知识点】轴对称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解答题(共6小题)13.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6,BD=10,AB=4.(1)求∠BAC的度数:(2)求▱ABCD的面积.【分析】(1)首先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得对角线的一半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即可;(2)利用底×高求得面积即可.【解答】解:(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O=CO,BO=DO,∵AC=6,BD=10,∴AO=3,BO=5,∵AB=4,∴AB2+AO2=OB2,∴∠BAC=90°;(2)▱ABCD的面积=AB×AC=4×6=24.【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4.如图,▱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过O的直线分别交AD、BC于点M、N,求证:OM=ON.【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得OA=OC,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可得AD∥BC,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MAO=∠NCO,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AMO和△CNO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解答】证明:平行四边形ABCD中,OA=OC,AD∥BC,∴∠MAO=∠NCO,在△AMO和△CNO中,,∴△AMO≌△CNO(ASA),∴OM=ON.【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为对角线AC上的两点,且AE=CF,连接DE,BF.(1)写出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2)求证:DE∥BF.【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B=CD,AD=CB,AB∥CD,AD∥CB,证出内错角相等∠BAF=∠DCE,∠DAE=∠BCF,由SSS证明△ABC≌△CDA;由SAS证明△ABF≌△CDE;由SAS证明△ADE≌△CBF;(2)由△ABF≌△△CDE,得出对应角相等∠AFB=∠CED,即可证出DE∥BF.【解答】(1)解:△ABC≌△CDA,△ABF≌△△CDE,△ADE≌△CBF;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CB,AB∥CD,AD∥CB,∴∠BAF=∠DCE,∠DAE=∠BCF,在△ABC和△CDA中,,∴△ABC≌△CDA(SSS);∵AE=CF,∴AF=CE,在△ABF和△CDE中,,∴△ABF≌△CDE(SAS);在△ADE和△CBF中,,∴△ADE≌△CBF(SAS).(2)证明:∵△ABF≌△△CDE,∴∠AFB=∠CED,∴DE∥BF.【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6.如图,已知▱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D=12,BD=10,AC=26.(1)求△ADO的周长;(2)求证:△ADO是直角三角形.【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确定AO和DO的长,然后求得周长即可;(2)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即可.【解答】解:(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AC与BD相互平分,∴OA=OC=AC,OB=OD=BD,∵AC=26,BD=10,∴OA=13,OD=5,∵AD=12,∴△AOD的周长=5+12+13=30;(2)由(1)知OA=13,OD=5,AD=12,∵52+122=132 ,∴在△AOD中,AD2+DO2=AO2 ,∴△AOD是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7.如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E为BC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DC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ABE≌△FCE;(2)过点D作DG⊥AE于点G,H为DG的中点.判断CH与DG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利用ASA即可证明.(2)结论:CH⊥DG.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CH∥AF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CD,AB=CD,∴∠B=∠ECF∵E为BC的中点,∴BE=CE,在△ABE和△FCE中,∴△ABE≌△FCE.(2)结论:CH⊥DG.理由如下:∵△ABE≌△FCE,∴AB=CF,∵AB=CD,∴DC=CF,∵H为DG的中点,∴CH∥FG∵DG⊥AE,∴CH⊥DG.【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是对角线,且AB=AC,CF是∠ACB的角平分线交AB于点F,在AD上取一点E,使AB=AE,连接BE交CF于点P.(1)求证:BP=CP;(2)若BC=4,∠ABC=45°,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分析】(1)设AP与BC交于H,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EB=∠CBE,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E=∠AEB,推出BE平分∠ABC,求得AP平分∠BAC,根据线段垂直配电箱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设AP与BC交于H,∵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BC,∴∠AEB=∠CBE,∵AB=AE,∴∠ABE=∠AEB,∴∠ABE=∠CBE,∴BE平分∠ABC,∵CF是∠ACB的角平分线,BE交CF于点P,∴AP平分∠BAC,∵AB=AC,∴AH垂直平分BC,∴PB=PC;(2)∵AH垂直平分BC,∴AH⊥BC,BH=CH=BC=2,∵∠ABH=45°,∴AH=BH=2,∴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4×2=8.【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设计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通过讲述一个婴儿在长征中的成长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1.2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1.3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观看视频、小组合作等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走完长征的婴儿》是一部以长征为背景的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婴儿在长征中的成长故事,展现了长征精神的伟大。
2.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介绍长征的背景和过程第二课时:讲述婴儿在长征中的成长故事第三课时:讨论长征精神的意义第四课时:观看长征相关视频,加深对长征的了解第五课时:小组合作,制作长征主题的手抄报第三章:教学过程3.1 第一课时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长征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述:介绍长征的背景和过程,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征。
3.2 第二课时导入: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婴儿在长征中成长的好奇心。
讲述:讲述婴儿在长征中的成长故事,让学生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
互动:学生分享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长征精神的意义。
3.3 第三课时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长征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讨论:分组讨论长征精神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4 第四课时观看视频:播放长征相关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长征的历史场景。
互动:学生分享观后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长征精神。
3.5 第五课时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小组合作:分组制作长征主题的手抄报,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展示:各组展示手抄报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互动、手抄报制作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长征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长征精神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资源教材《走完长征的婴儿》、长征相关视频、手抄报制作材料等。
第六章:教学建议建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课后,鼓励学生进行延伸阅读,加深对长征的了解。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3课时作业4:9.3 电场 电场强度练习
第3节 电场 电场强度基础过关1.下列关于电场强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公式E =F q 只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产生的电场B.由公式E =F q 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E 与试探电荷在电场中该点所受的静电力成正比C.在公式F =k Q 1Q 2r 2中,k Q 2r 2是点电荷Q 2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 1处的场强大小;而k Q 1r 2是点电荷Q 1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 2处场强的大小D.由公式E =k Q r 2可知,在离点电荷非常近的地方(r →0),电场强度E 无穷大『解析』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 =F q适用于任何电场,故A 错误;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由电场本身决定,而与电场中该点是否有试探电荷或引入试探电荷所受的静电力无关(试探电荷所受静电力与其所带电荷量的比值仅反映该点场强的大小,不能决定场强的大小),故B 错误;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是通过电场产生的,故C 正确;公式E =kQ r 2是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某点场强的计算式,当r →0时,所谓“点电荷”已不存在,该公式已不适用,故D 错误。
『答案』 C2.一个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静电力为F ,这点的电场强度为E ,在下图中能正确反映q 、E 、F 三者关系的是( )『解析』 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与放入该点的检验电荷及其所受静电力无关,A 、B 错误;检验电荷在该点受到的静电力F =Eq ,F 与q 成正比,C 错误,D 正确。
『答案』 D3.(多选)在正点电荷Q 的电场中的P 点放一试探电荷,其电荷量为+q ,P 点与Q 的距离为r ,+q 所受的静电力为F 。
则P 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 A.F Q B.F q C.kq r 2 D.kQ r 2『解析』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 =F q,q 为检验电荷的电荷量,由此可判定选项B 正确;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即可得知选项D 正确。
『答案』 BD4.(多选)如图所示,图甲中AB 是一个点电荷电场中的电场线,图乙则是放在电场线上a 、b 处的检验电荷的电荷量与所受静电力间的函数图线,由此可知以下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场源是正电荷,位于a 点的左侧B.场源是正电荷,位于b 点的右侧C.场源是负电荷,位于a 点的左侧D.场源是负电荷,位于b 点的右侧『解析』 比值F q表示电场强度,根据F -q 图线,可知E a >E b 。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9.3《百日维新》课时作业及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维新变法。
当时中国面临的形势是()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C.帝国主义结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2.维新变法时期,张之洞在其所著的《劝学篇》中说:“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
”其基本用意是()A.减少变法的阻力B.竭力拉拢维新派C.捍卫专制制度D.投机变法运动3.(2013·汕头高二检测)推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中国人民展开了反侵略、反瓜分的斗争D.光绪帝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4.(2012·四川文综)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
……亦可鉴也”。
康有为的用意在于()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5.(2013·泰安高二检测)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
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反映的内容是()A.命各省保荐、引进人才B.提倡官民上书言事C.裁汰冗员,澄清吏治D.设邮政局6.在光绪帝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没有涉及的是()A.废除旗人的特权B.改革科举制度C.鼓励发展农工商业D.改变中国的政体7.(2013·宁波高二检测)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颁布此诏。
“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第一课时)
铜陵市义安区朱村中学 慈龙英
一、情境引入: 问题:用每分钟可抽30t的抽水机来抽污 水管道里积存的污水,估计积存的污水超 过1200t而不足1500t,那么将污水抽完所 用时间的范围是什么?
你能列出上面的不等式并将其解集在数 轴上表示出来吗?
情境问题: 用每分钟可抽30t的抽水机来抽污水管
2x 1
x
3
的解集在数
0(
)
五、强化训练
3解下列不等式组:
(1) x 1< 3 x ①
x
1>
3
②
(2) x 1>3 ①
x
1<3
4
x
②
解:(1)由①得X>-0.5 解:(2)由①得 X>4
由②得X>2
由②得X<0.4
o
o
0 0.5
2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2
不 组
等
式
x x
2 1
0 0
x 2 0
x
1
0
x 2 0
x
1
0
x 2 0
x
1
0
解集 无解 -1<X<2 X<-1 X>2
归纳:不等式组的解法是分开解, 借数轴,集中判。
变式训练,更上层楼:
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合作探究三:
具体分析如下:
用数轴来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本(含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本(含答案)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本by周国年第1单元四则运算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填空。
1、()+减数=被减数()-()=减数()+()=和差=()-()加数=()-()2、在80+91=171这个加法算式里,171是(),80是()数,91是()数。
3、在573-291=282这个减法算式里,282是(),291是()数,573是(二、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字。
121300+=37962三、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两种方法验算。
419+387= 100-97= 35+21=556-28= 34+485= 166-37=四、根据已给出的算式直接写出相应算式的得数。
977+123=-542=451100 -977= 45+542=1100-123= 542+45=5、判断题。
1、在103-21=82这个减法算式里,103是减数,21是被减数,82是差。
( )2、计算300-88=212时,只能用212+88=300进行检验。
( ))数。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时功课本by周国年六、应用题。
1、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这一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2、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上午卖出86张,下午卖出多少张门票?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填空。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
2、积=()×因数因数=()÷另一个因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3、(1)一个除法算式中,商是8,除数是6,被除数是()。
(2)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与它不异,他们的积是()。
(3)被除数是54,商是9,除数是()。
(4)另个因数的积是72,其中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
二、根据算式直接写得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_9.3 大气的压强
知4-讲
1. 高压锅的工作原理 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 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制成的。用高压锅煮饭,锅 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锅内水的沸点升高,饭熟得快。
2. 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吸盘、吊瓶输液等,都是 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
感悟新知
知4-讲
延伸拓展: 标准大气压下,大气压只能支持10.336 m高
托里拆利实验的认识:
(1)玻璃管中要充满水银,不能混有气泡。若玻璃管内混
入少量空气,由于这部分空气也有压强,管内外水银
面高度差会变小,导致测得的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压强偏小。
(2)不选择粗管做实验的原因:耗用的水银多,且不易堵
住管口。
感悟新知
知2-讲
(3)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会随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 而与管的粗细、长度、形状无关。
变化,故B 错误,C 正确。 答案:B
感悟新知
3-1. 有关大气压的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大气压的数值在不同的地方一般不同 B. 大气压的值跟天气有密切关系 C. 离海平面越高,大气压的数值越小 D. 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76 cm 水银柱
知3-练
感悟新知
知识点 4 大气压的应用
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760
mm,水银处于静止状态。把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竖直
高度差不变。
水银有毒,需要戴上
橡胶手套进行操作。
感悟新知
知2-讲
(2)实验分析:①转换法: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 上方是空气,玻璃管内的水银之所以能高于水银槽内的 水银面而不下落,是因为大气压支撑着这段水银柱,数 值上大气压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②二力平衡法: 玻璃管内与水银槽液面相平处液片静止不动,则其受到 水银柱向下的压力F 水银柱和大气向上的压力F 大气是一对 平衡力,则F大气=F水银柱,即p大气S=p水银S, 可见p大气=p水银。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3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3)掌握诗歌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1)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标题《声声慢》,提问:“慢”字在诗歌中的意义。
2.朗读与背诵(10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文学背景的掌握: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节奏和韵律,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诗歌意象的分析:学生对于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诗歌节奏和韵律的感悟:学生对于诗歌节奏和韵律的感知和理解。
-生平背景与诗歌创作的关联:学生对于李清照生平背景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的理解。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3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3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高中语文《声声慢》诗歌解读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诗歌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二十三第9章多边形9.3用正多边形铺设地面华东师大版
课时作业(二十三)用正多边形铺设地面(30分钟 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2013·六盘水中考)下列图形中,单独选用一种图形不能进行平面镶嵌的是( ) A.正三角形 B.正六边形C.正方形D.正五边形2.小芳家房屋装修时,选中了一种漂亮的正八边形地砖.建材店老板告诉她,只用一种八边形地砖是不能密铺地面的,便向她推荐了几种形状的地砖.你认为要使地面密铺,小芳应选择另一种形状的地砖是( )3.下述美妙的图案中,是由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中的三种镶嵌而成的为(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4.(2012·河北中考)用4个全等的正八边形进行拼接,使相邻的两个正八边形有一条公共边,围成一圈后中间形成一个正方形,如图1.用n个全等的正六边形按这种方式拼接,如图2,若围成一圈后中间也形成一个正多边形,则n的值为.5.某公园的一段路面是用型号相同的特殊的五边形地砖铺成的.如图是拼铺图案的一部分,其中每个五边形有3个内角相等,那么这3个内角都等于度.6.在地面上某一点周围有a个正三角形,b个正十二边形(a,b均不为0),恰能铺满地面,则a+b= .三、解答题(共26分)7.(8分)如图是一个长方形地面,现有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三种瓷砖若干,要求:(1)三种瓷砖都必须用到;(2)铺成长方形或近似长方形,请你设计一种方案.8.(8分)如图所示,正多边形A,B,C密铺地面,其中A为正六边形,C为正方形,请通过计算求出正多边形B的边数.【拓展延伸】9.(10分)王老师正准备装修新买房屋的地面,到一家装修公司去看地砖,公司现有一批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瓷砖(如图)供用户选择.(1)若王老师考虑只用其中一种正多边形铺满地面,则供他选择的正多边形有哪些?(2)若王老师考虑想从其中任取两种来组合,能铺满地面的正多边形组合有哪些?(3)若王老师考虑从其中任取三种来组合,能铺满地面的正多边形组合有哪些?(4)你能说出其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吗?答案解析1.【解析】选D.正五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08°,所以单独选用正五边形不能进行平面镶嵌.2.【解析】选B.A.正八边形、正三角形内角分别为135°,60°,显然不能构成360°的周角,故不能铺满;B.正方形、正八边形内角分别为90°,135°,由于135°×2+90°=360°,故能铺满;C.正八边形、正五边形内角分别为135°,108°,显然不能构成360°的周角,故不能铺满;D.正六边形和正八边形内角分别为120°,135°,显然不能构成360°的周角,故不能铺满.3.【解析】选D.A、从一个顶点处看,由正六边形和正三角形镶嵌而成;B、从一个顶点处看,由正方形和正三角形镶嵌而成;C、从一个顶点处看,由正八边形和正方形镶嵌而成;D、从一个顶点处看,由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三种镶嵌而成.4.【解析】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20°,则所求的中间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度数为360°-120°-120°=120°,则这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度数为180°-120°=60°,即n=360°÷60°=6.答案:65.【解析】∵3个内角放在同一顶点处,组成一个周角,∴每个内角为360°÷3=120°.故这3个内角都等于120度.答案:1206.【解析】正三角形的每个内角是60°,正十二边形的每个内角是180°-360°÷12=150°,∵60°+2×150°=360°,∴a=1,b=2,∴a+b=3.答案:37.【解析】∵三种瓷砖都必须用到,且1×60°+2×90°+1×120°=360°,∴在每一个顶点处正三角形1个,正方形2个,正六边形1个即可.如图:(答案不唯一)8.【解析】由图可知,正多边形A,C的一个内角与正多边形B的一个内角相加等于360°,可得正多边形B的内角等于360°-120°-90°=150°.所以正多边形B的外角等于180°-150°=30°,边数为360°÷30°=12.答:正多边形B的边数为12.9.【解析】(1)正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180°-360°÷3=60°,是360°的约数,能铺满平面;正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180°-360°÷4=90°,是360°的约数,能铺满平面;正六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180°-360°÷6=120°,是360°的约数,能铺满平面;正八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180°-360°÷8=135°,不是360°的约数,不能铺满平面;正十二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180°-360°÷12=150°,不是360°的约数,不能铺满平面;∴供他选择的正多边形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2)正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60°,正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90°,3×60°+2×90°=360°,∴3个正三角形和2个正方形可铺满地面;正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60°,正六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120°,2×60°+2×120°=360°或4×60°+120°=360°,可铺满地面;正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60°,正八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135°,任意若干个两种图形都不能铺满地面;正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60°,正十二边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为150°,60°+2×150°=360°,可铺满地面;正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90°,正六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120°,任意若干个两种图形都不能铺满地面;正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90°,正八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135°,1×90°+2×135°=360°,可铺满地面;正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90°,正十二边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为150°,任意若干个两种图形都不能铺满地面;正六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120°,正八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35°,正十二边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为150°,任意若干个正六边形和正八边形,正六边形和正十二边形都不能铺满地面;正八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135°,正十二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150°,任意若干个两种图形都不能铺满地面;从其中任取两种来组合,能铺满地面的正多边形组合有正三角形和正方形;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正三角形和正十二边形;正方形和正八边形.(3)正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90°,正六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120°,正十二边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为150°,那么1个正方形,1个正六边形,1个正十二边形可铺满地面;正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60°,正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90°,正十二边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为150°,那么2个正三角形,1个正方形,1个正十二边形可铺满地面;正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60°,正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90°,正六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为120°,那么1个正三角形,2个正方形,1个正六边形可铺满地面;∴从其中任取三种来组合,能铺满地面的正多边形组合有:正方形,正六边形,正十二边形或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十二边形,或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4)能铺满地面的多边形在一个顶点处的各角的和为360°.文末学习倡导书:学习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9.3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9.3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分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总结计算方法。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教师点评学生的探究成果,强调计算方法的关键点。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情况,针对典型错误进行讲解。
4. 应用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点评学生的解决方案,给予鼓励和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认识。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七、教学资源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题。
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题。
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课时作业12:§9.3 圆的方程
§9.3 圆的方程一抓基础,多练小题做到眼疾手快1.已知点A (1,-1),B (-1,1),则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 )A .x 2+y 2=2B .x 2+y 2=2C .x 2+y 2=1D .x 2+y 2=42.方程x 2+y 2+ax +2ay +2a 2+a -1=0表示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2)∪⎝⎛⎭⎫23,+∞B.⎝⎛⎭⎫-23,0 C .(-2,0) D.⎝⎛⎭⎫-2,23 3.点P (4,-2)与圆x 2+y 2=4上任一点连线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A .(x -2)2+(y +1)2=1B .(x +2)2+(y +1)2=4C .(x +4)2+(y -2)2=4D .(x +2)2+(y -1)2=14.已知圆C :x 2+y 2+ x +2y =- 2,当圆C 的面积取最大值时,圆心C 的坐标为________.5.已知圆C 的圆心在x 轴上,并且经过点A (-1,1),B (1,3),则该圆的方程为________;若M (m ,6)在圆C 内,则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二保高考,全练题型做到高考达标1.方程y =1-x 2表示的曲线是( )A .上半圆B .下半圆C .圆D .抛物线2.圆(x -1)2+(y -2)2=1关于直线y =x 对称的圆的方程为( )A .(x -2)2+(y -1)2=1B .(x +1)2+(y -2)2=1C .(x +2)2+(y -1)2=1D .(x -1)2+(y +2)2=13.已知圆C 的圆心是直线x -y +1=0与x 轴的交点,且圆C 与直线x +y +3=0相切,则圆C 的方程是( )A .(x +1)2+y 2=2B .(x +1)2+y 2=8C .(x -1)2+y 2=2D .(x -1)2+y 2=84.若曲线C :x 2+y 2+2ax -4ay +5a 2-4=0上所有的点均在第二象限内,则a 的取值范围为( )A .(-∞,-2)B .(-∞,-1)C .(1,+∞)D .(2,+∞)5.已知直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AB ,且A (-1,0),B (3,0),则直角边BC 的中点的轨迹方程为( )A .x 2+y 2+4x +3=0B .x 2+y 2+4x +3=0(y ≠0)C .x 2+y 2-4x +3=0D .x 2+y 2-4x +3=0(y ≠0)6.已知圆C 1:(x -2)2+(y -3)2=1,圆C 2:(x -3)2+(y -4)2=9,M ,N 分别是圆C 1,C 2上的动点,P 为x 轴上的动点,则|PM |+|PN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7.已知点M (1,0)是圆C :x 2+y 2-4x -2y =0内的一点,那么过点M 的最短弦所在直线的方程是________;最长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8.已知平面区域⎩⎪⎨⎪⎧ x ≥0,y ≥0,x +2y -4≤0恰好被面积最小的圆C :(x -a )2+(y -b )2=r 2及其内部所覆盖,则圆C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面积为____________.9.已知M (m ,n )为圆C :x 2+y 2-4x -14y +45=0上任意一点.(1)求m +2n 的最大值;(2)求n -3m +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0.已知过原点的动直线l 与圆C 1:x 2+y 2-6x +5=0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1)求圆C 1的圆心坐标.(2)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三上台阶,自主选做志在冲刺名校1.已知曲线C :x =-4-y 2,直线l :x =6,若对于点A (m,0),存在C 上的点P 和l 上的点Q 使得AP ―→+AQ ―→=0,则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2.已知点A (-3,0),B (3,0),动点P 满足|P A |=2|PB |.(1)若点P 的轨迹为曲线C ,求曲线C 的方程;(2)若点Q 在直线l 1:x +y +3=0上,直线l 2经过点Q 且与曲线C 只有一个公共点M ,求|QM |的最小值.参考答案一抓基础,多练小题做到眼疾手快1.【答案】A【解析】∵AB 的中点坐标为(0,0),|AB |=[1-(-1)]2+(-1-1)2=22,∴圆的方程为x 2+y 2=2.2.【答案】D【解析】由圆的定义知,若方程表示圆,则a 2+(2a )2-4(2a 2+a -1)>0,即3a 2+4a -4<0,解得-2<a <23. 3.【答案】A【解析】设圆上任一点为Q (x 0,y 0),PQ 的中点为M (x ,y ),则⎩⎨⎧ x =4+x 02,y =-2+y 02,解得⎩⎪⎨⎪⎧x 0=2x -4,y 0=2y +2, 因为点Q 在圆x 2+y 2=4上,所以x 20+y 20=4,即(2x -4)2+(2y +2)2=4,化简得(x -2)2+(y +1)2=1.4.【答案】(0,-1)【解析】圆C 的方程可化为⎝⎛⎭⎫x +k 22+(y +1)2=-342+1. 所以,当 =0时圆C 的面积最大,即圆心C 的坐标为(0,-1).5.【答案】(x -2)2+y 2=10 (0,4)【解析】设圆心为C (a,0),由|CA |=|CB |,得(a +1)2+12=(a -1)2+32,解得a =2.半径r =|CA |=(2+1)2+12=10.故圆C 的方程为(x -2)2+y 2=10.由题意知(m -2)2+(6)2<10,解得0<m <4.二保高考,全练题型做到高考达标1.【答案】A【解析】由方程可得x 2+y 2=1(y ≥0),即此曲线为圆x 2+y 2=1的上半圆.2.【答案】A【解析】已知圆的圆心C (1,2)关于直线y =x 对称的点为C ′(2,1),∴圆(x -1)2+(y -2)2=1关于直线y =x 对称的圆的方程为(x -2)2+(y -1)2=1.3.【答案】A【解析】因为直线x -y +1=0与x 轴的交点(-1,0),所以圆C 的圆心坐标为(-1,0).因为圆与直线x +y +3=0相切,所以半径为圆心到切线的距离,即r =d =|-1+0+3|12+12=2, 则圆的方程为(x +1)2+y 2=2.4.【答案】D【解析】曲线C 的方程可化为(x +a )2+(y -2a )2=4,故曲线C 是圆心为(-a,2a ),半径为2的圆,要使圆C 的所有的点均在第二象限内,则圆心(-a,2a )必须在第二象限,从而有a >0,并且圆心到两坐标轴的最短距离应该大于圆C 的半径,易知圆心到坐标轴的最短距离为|-a |,则有|-a |>2,得a >2.5.【答案】D【解析】设直角边BC 的中点为P (x ,y ),因为B (3,0),所以C (2x -3,2y ).因为AC ⊥BC ,所以AC ―→·BC ―→=(2x -2)·(2x -6)+4y 2=0,化简得x 2+y 2-4x +3=0.因为A ,B ,C 三点不共线,所以y ≠0.即x 2+y 2-4x +3=0(y ≠0).6.【答案】52-4【解析】设P (x,0),设C 1(2,3)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C 1′(2,-3),那么|PC 1|+|PC 2|=|PC 1′|+|PC 2|≥|C 1′C 2|=(2-3)2+(-3-4)2=5 2.而|PM |=|PC 1|-1,|PN |=|PC 2|-3,∴|PM |+|PN |=|PC 1|+|PC 2|-4≥52-4.故|PM |+|PN |的最小值为52-4.7.【答案】x +y -1=0 x -y -1=0【解析】过点M 的最短弦与CM 垂直,圆C :x 2+y 2-4x -2y =0的圆心为C (2,1),∵ k CM =1-02-1=1,∴最短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0=-(x -1),即x +y -1=0. 由于直线过圆心C (2,1)时弦最长,此弦与最短弦垂直,故其斜率为1,此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 -0=x -1,即为x -y -1=0.8.【答案】(x -2)2+(y -1)2=5 5π【解析】由题意知,此平面区域表示的是以O (0,0),P (4,0),Q (0,2)所构成的三角形及其内部,所以覆盖它的且面积最小的圆是其外接圆.∵△OPQ 为直角三角形,∴圆心为斜边PQ 的中点(2,1),半径r =|PQ |2=5, 因此圆C 的方程为(x -2)2+(y -1)2=5,所以其面积为S =5π.9.解:(1)因为x 2+y 2-4x -14y +45=0的圆心C (2,7),半径r =22,设m +2n =t ,将m +2n =t 看成直线方程,因为该直线与圆有公共点,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2+2×7-t |12+22≤22, 解上式得,16-210≤t ≤16+210,所以所求的最大值为16+210.(2)记点Q (-2,3),因为n -3m +2表示直线MQ 的斜率 , 所以直线MQ 的方程为y -3= (x +2),即 x -y +2 +3=0.由直线MQ 与圆C 有公共点, 得|2k -7+2k +3|1+k 2≤2 2. 可得2-3≤ ≤2+3,所以n -3m +2的最大值为2+3,最小值为2- 3. 10.解:(1)把圆C 1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得(x -3)2+y 2=4,∴圆C 1的圆心坐标为C 1(3,0).(2)设M (x ,y ),∵A ,B 为过原点的直线l 与圆C 1的交点,且M 为AB 的中点,∴由圆的性质知:MC 1⊥MO ,∴MC 1―→·MO ―→=0.又∵MC 1―→=(3-x ,-y ),MO ―→=(-x ,-y ),∴由向量的数量积公式得x 2-3x +y 2=0.易知直线l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mx ,当直线l 与圆C 1相切时,d =|3m -0|m 2+1=2, 解得m =±255. 把相切时直线l 的方程代入圆C 1的方程化简得9x 2-30x +25=0,解得x =53. 当直线l 经过圆C 1的圆心时,M 的坐标为(3,0).又∵直线l 与圆C 1交于A ,B 两点,M 为AB 的中点,∴53<x ≤3. ∴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为x 2-3x +y 2=0,其中53<x ≤3,其轨迹为一段圆弧. 三上台阶,自主选做志在冲刺名校 1.【答案】[2,3]【解析】曲线C :x =-4-y 2是以原点为圆心,2为半径的半圆,并且x P ∈[-2,0],对于点A (m,0),存在C 上的点P 和l 上的点Q 使得AP ―→+AQ ―→=0,则A 是PQ 的中点,Q 的横坐标x =6,∴m =6+x P 2∈[2,3]. 2. 解:(1)设点P 的坐标为(x ,y ),则(x +3)2+y 2=2(x -3)2+y 2,化简可得(x -5)2+y 2=16即为所求.(2)由(1)知曲线C 是以点(5,0)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由题意知直线l 2是此圆的切线,连接CQ ,则|QM |= |CQ |2-|CM |2=|CQ |2-16,当CQ ⊥l 1时,|CQ |取最小值,此时|CQ |=|5+3|2=42, 故|QM |的最小值为32-16=4.。
2019届一轮世纪金榜课时梯级作业 三十三 9.3高中化学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梯级作业三十三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B)(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题6分,共42分)1.(2018·朝阳模拟)为证明铝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下列实验装置可达到实验目的,且方案最佳的是( )【解析】选A。
A.铝与盐酸产生的氢气从试管中逸出,锥形瓶内的空气受热压强增大,U形管中左边红墨水低,右边红墨水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B.烧杯中产生气泡,反应完成并冷却后导管会产生液柱,也能说明放热,但分析太复杂,不直观,效果不理想,故B错误;C.装置未形成密闭体系,无现象,故C错误;D.铝与盐酸产生的氢气会使红墨水的液面变化,该装置不能说明反应时放出热量,故D错误。
【加固训练】(2018·重庆模拟)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少量液体逐滴加入固体乙中,试管中试剂为丙,则下表中现象正确的是()浓硝酸铜淀粉KI溶液试管口棕色溶无色浓盐酸二氧化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双氧水二氧化锰氢硫酸溶液出现浑浊【解析】选D。
A.硫酸铝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氨水不反应,沉淀不溶解,故A错误;B.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可观察到试管口出现红棕色,硝酸能氧化I-生成I2,溶液显蓝色,故B错误;C.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题中没有加热,不能生成氯气,故C错误;D.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氧气能氧化硫化氢生成硫单质,溶液中会出现浑浊,故D正确;故选D。
2.(2018·铁岭模拟)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 3的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选D 。
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备氨气,故A 正确;二氧化碳从长导管进入,出气是短导管,故B 正确;从溶液中分离碳酸氢钠固体,可用过滤的方法,故C 正确;碳酸氢钠不稳定,不能直接加热干燥,可烘干,故D 错误。
2023到2024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课时作业
2023年,我国历史统编教材正式实施,教育部颁布了七年级上册的课时作业,该作业涵盖了我国历史上古至近代的重要内容,以及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方法的培养。
以下是2023到2024统编我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课时作业的精要内容:第一课:我国古代历史的起源1.1 我国古代历史的时间框架1.2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1.3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课: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2.1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2 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状况2.3 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第三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3.1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3.2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变革3.3 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技术变革第四课: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繁荣4.1 秦始皇统一六国4.2 秦汉帝国的国力巩固和繁荣4.3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第五课:东汉时期的变革与分裂5.1 汉朝的政治变革与国家分裂5.2 东汉时期的社会变革5.3 东汉时期的文化与经济状况第六课:三国时期的政治权力6.1 三国鼎立6.2 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与军事行动6.3 三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与文化发展第七课: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7.1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7.2 南北朝时期的区域经济状况7.3 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与思想变迁第八课:隋唐时期的政治繁荣与文化辉煌8.1 隋唐王朝的政治统一8.2 隋唐时期的经济与农业发展8.3 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与科技进步第九课: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动荡9.1 五代十国的政治割据9.2 五代十国的社会经济状况9.3 五代十国的文化风貌第十课:北宋时期的政治稳定与文化繁荣10.1 北宋的政治制度10.2 北宋的农业经济与商业贸易10.3 北宋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以上是2023到2024统编我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课时作业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演变过程,掌握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方法,对我国古代历史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藤野先生》 教学教案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课文《藤野先生》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背景。
分析并评价藤野先生的品质和贡献,思考其对现实的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之情,培养对伟人的尊敬和学习的热情。
引导学生从藤野先生的事迹中汲取启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简要介绍鲁迅和他的作品《藤野先生》。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包括藤野先生的生平事迹和鲁迅对他的描述。
2.2 藤野先生的品质和贡献分析藤野先生的品质,如勤奋、谦虚、严谨等。
探讨藤野先生在学术和教育方面的贡献,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鲁迅和《藤野先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鲁迅和藤野先生的背景信息。
3.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深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藤野先生的品质和贡献,思考其对现实的意义。
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藤野先生的敬佩和学习之情。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4.2 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在作业和测验中的表现,检查其对课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4.3 综合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写作、演讲等表达形式中的表现,考察其综合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课文《藤野先生》及相关资料。
5.2 参考资料关于鲁迅和藤野先生的相关书籍、文章、网站等。
5.3 多媒体资源相关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源,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第六章:教学重点与难点6.1 教学重点理解鲁迅《藤野先生》中的文学特色和表达手法。
新教材高中英语课时作业9Unit3TheworldmeetsChina含解析外研版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课时分层作业(九)Ⅰ.阅读理解APeople can write many things about life.In this case, precious moments become the compositions of history.What about you? People should learn from each other, thus they need to read the latest news.It is really interesting to spend your spare time and start your day in the morning.How can you get the information? You will never run out of choices, since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resources to read out there.You can say hello to the world by clicking the mouse on your computer and you can also read the daily newspaper in your patio (庭院).However, Internet offers fast and effective solutions for the readers.Reading the news on the Internet is just a simple task to do.If you are a mobile person, it is impossible for you to bring the computer and mouse.So several digital devices(数字装置) are accessible to meet your needs of latest information.You have iPad, smart phone and some other possible solutions.They are your best friends to gain the information about every single thing which has happened in certain part of the world.Now, it's time to find the most reliable source.You can easily find the amount of websites on the Internet.They offer news and information about many different things, but only few of them will answer your questions.The reliable and accurate sources will let you read and think further about certain news and information.Definitely, you should find the site with various popular categories of news.There should be some categories such as business, sports and technology.Where should you go now?You will find the answer at News Daily Spot and get the complete information about other issues.For you who love to know more about celebrity(名人) and biography, feel free to read the biography of several celebrities, such as Kourtney Kardashian.Read the news and see the face of the world today.【语篇解读】本文是一篇议论文。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时作业(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时作业(三十六)[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646)1.解不等式组{2x+3(x−2)<4,x+32<2x−53+3,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2.求不等式组{4(1+x)3−1≤5+x2,x−5≤32(3x−2)的整数解.3.当x取哪些整数值时,不等式5x+2>3(x−1)与12x≤2−32x都成立?4.阅读下列材料,解答问题.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叫分式不等式.如x−2x+1>0,2x+3x−1<0等.那么如何求出它们的解集呢?根据我们学过的有理数除法法则可知: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其字母表达式如下:(1)若a>0,b>0,则ab >0;若a<0,b<0,则ab>0.若a>0,b<0,则ab <0;若a<0,b>0,则ab<0.反之:若ab >0,则{a>0,b>0或{a<0,b<0.若ab<0,则或.(2)根据上述规律,求不等式x−2x+1>0的解集.5.如图所示,天平右盘中的每个砝码的质量都是1g,则物体A的质量m(g)的取值范围表示在数轴上为()A. B. C. D.6.下列某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所示,则该不等式组是()A.{x−1<3,x+1<3B.{x−1<3,x+1>3C.{x−1>3,x+1>3D.{x−1>3,x+1<37.不等式组{2x −6<3x,x+25−x−14≥0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 B. C.D.8.不等式组{5x +2>3(x −1),12x −1≤7−32x 的所有非负整数解的和是()A.10B.7C.6D.09.不等式组{2x +9>6x +1,x −k <1的解集为x <2,则k 的取值范围为()A.k >1B.k <1C.k ≥1D.k ≤110.如果关于x 的不等式组{x −m >02x −3≥3(x −2) 恰有4个整数解,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A.m ≥1B.m <0C.−1≤m <0D.−1<m <011.小明网购了一本《好玩的数学》,同学们想知道书的价格,小明让他们猜.甲说:“至少15元.”乙说“至多12元.”丙说“至多10元.”小明说:“你们三个人都说错了.”则这本书的价格x (元)所在的范围为() A.10<x <12B.12<x <15C.10<x <15D.11<x <1412.红星商店计划用不超过4200元的资金,购进甲、乙两种单价分别为60元、100元的商品共50件,据市场行情,销售甲、乙商品各一件分别可获利10元、20元,两种商品均售完.若所获利润大于750元,则该店进货方案有() A.3种 B.4种C.5种D.6种13.不等式组{x −3(x −2)>4,2x−15≤x+12的解集为 .14.不等式组{2−x ≥0,2x >x −1的最小整数解是 .15.如图所示,点C 位于点A,B 之间(不与A,B 重合).点C 表示1−2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16.若不等式组{x <3a +2,x <a −4的解集是x <a −4,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7.若点A(2−a,a +1)在第二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8.若不等式组{x +2>ax −2<b 的解集为−1<x <2,则a = ,b = .19.若不等式组{x ≤7x ≥m +1有解,则m 的取值范围是 .20.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x−24<x−13,2x−m≤2−x有且只有两个整数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参考答案1.【答案】:解:{2x +3(x −2)<4,①x+32<2x−53+3.②解不等式①,得x <2. 解不等式②,得x >1.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 <2.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如图所示:2.【答案】:{4(1+x)3−1≤5+x 2,①x −5≤32(3x −2),②解不等式①,得x ≤135. 解不等式②,得x ≥−47.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47≤x ≤135,满足−47≤x ≤135的整数有0,1,2.所以该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x =0,x =1,x =23.【答案】:解:解不等式5x +2>3(x −1), 得x >−52.解不等式12x ≤2−32x , 得x ≤1.∴x 的取值范围是−52<x ≤1.故满足条件的整数有−2,−1,0,1. 【解析】:解不等式5x +2>3(x −1), 得x >−52.解不等式12x ≤2−32x , 得x ≤1.∴x 的取值范围是−52<x ≤1. 故满足条件的整数有−2,−1,0,14(1)【答案】{a >0,b <0;{a <0,b >0【解析】:根据材料的结论: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ab <0 ,则a,b 异号 ,{a >0,b <0{a <0,b >0(2)【答案】解:由上述规律可知,不等式可转化为{x −2>0,x +1>0或{x −2<0,x +1<0,解得x >2或x <−1,所以不等式x−2x+1>0的解集是x >2或x <−1【解析】:根据上述规律,先转化为两个不等式组,分别求出两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所以解集是x >2或x <−15.【答案】:A6.【答案】:B【解析】:A 、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 <2,不符合题意;B 、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 <4,符合题意;C 、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 >4,不符合题意;D 、此不等式组的无解,不符合题意;故选:B .7.【答案】:B8.【答案】:A【解析】:{5x +2>3(x −1)(1)12x −1≤7−32x(2),解不等式①得:x >−2.5, 解不等式②得:x ≤4,∴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5<x ≤4,∴不等式组的所有非负整数解是:0,1,2,3,4, ∴不等式组的所有非负整数解的和是0+1+2+3+4=10,故选:A .9.【答案】:C【解析】:对于不等式组{2x +9>6x +1,①x −k <1,②由①得x <2, 由②得x <1+k , 因为不等式组{2x +9>6x +1,x −k <1的解集为x <2,所以1+k ≥2,解得k ≥1. 故选 C10.【答案】:C【解析】:{x −m >0,①2x −3≥3(x −2).②解不等式①,得x >m . 解不等式②,得x ≤3.由题意可知原不等式组有解,∴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m <x ≤3. ∵该不等式组恰好有4个整数解, ∴其整数解为0,1,2,3, ∴−1≤m <0.故选C .11.【答案】:B【解析】:根据甲“至少15元”错误,可知x <15,根据乙“至多12元”错误,可知x >12,根据丙“至多10元”错误,可知x >10,所以x 的取值范围为12<x <15,故选项B 正确12.【答案】:C【解析】:设该店购进甲种商品x 件,则购进乙种商品(50−x)件, 根据题意,得:{60x +100(50−x)≤4200,10x +20(50−x)>750, 解得:20≤x <25,∵x 为整数,∴x =20,21,22,23,24,∴该店进货方案有5种,故选C13.【答案】:−7≤x <1【解析】:解不等式x −3(x −2)>4,得x <1. 解不等式2x−15≤x+12,得x ≥−7.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7≤x <1. 故答案为−7≤x <114.【答案】:0【解析】:不等式组整理得{x ≤2,x >−1,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 ≤2,则最小整数解为0.故答案为0.15.【答案】:−12<x <0【解析】:根据题意得:1<1−2x <2, 解得:−12<x <0, 则x 的范围是−12<x <0. 故答案为:−12<x <016.【答案】:a ≥−3【解析】:因为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 <a −4, 由“小小取小”可得a −4≤3a +2, 解这个不等式,得a ≥−3. 故答案为a ≥−3.17.【答案】:a >2【解析】:根据题意,得{2−a <0a +1>0, 解得a >2.18.【答案】:1;0【解析】:原不等式组可化为{x >a −2x <b +2,所以a−2=−1,b+2=2,解得a=1,b=0.19.【答案】:m≤6【解析】:由题意,得m+1≤7, 解得m≤6.20.【答案】:−2≤m<1【解析】:{x−24<x−13,①2x−m≤2−x.②解不等式①,得x>−2.解不等式②,得x≤m+23.由题意可知原不等式组有解,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m+23.因为不等式组有且只有两个整数解,所以0≤m+23<1,解得−2≤m<1.故答案为−2≤m<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当堂清一、选择题1.设a ,b 是夹角为30°的异面直线,则满足条件“a ⊂α,b ⊂β,且α⊥β”的平面α,β( )A .不存在B .有且只有一对C .有且只有两对D .有无数对[解析] 作过直线a 的平面α,可以作无数个.在直线b 上任取一点M ,过点M 作平面α的垂线c .直线b 与垂线c 确定的平面β垂直于α.故满足条件的平面α、β有无数对,选D.[答案] D2.在正方体A 1B 1C 1D 1-ABCD 的侧面AA 1B 1B 内有一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到直线B 1C 1的距离的5倍,则点P 的轨迹是( )A .线段B .椭圆的一部分C .双曲线的一部分D .抛物线的一部分[解析] ∵B 1C 1⊥平面A 1B 1BA ,PB 1⊂平面A 1B 1BA ,∴PB 1⊥B 1C 1,∴线段PB 1的长度为点P 到直线B 1C 1的距离,设P 点到直线AB 的距离为d ,则|PB 1|d =15,故动点P 的轨迹是侧面A 1B 1BA 上以B 1为焦点,AB 为相应准线的椭圆的一部分.[答案] B3.已知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BC =4,CC 1=2,则直线BC 1和平面DBB 1D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32B.52C.105D.1010[答案] C4.(2011年唐山质检)如图,α⊥β,α∩β=l ,A ∈α,B ∈β,A ,B 到l 的距离分别是a 和b ,AB 与α,β所成的角分别是θ和φ, AB 在α,β内的射影分别是m 和n ,若a >b ,则( )A. θ>φ,m >n B .θ>φ,m <nC .θ<φ,m <n D. θ<φ,m >n[答案] D5.平面α外有两条直线m 和n ,如果m 和n 在平面α内的射影分别是m 1和n 1,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m 1⊥n 1⇒m ⊥n ;②m ⊥n ⇒m 1⊥m 1;③m 1与n 1相交⇒m 与n 相交或重合;④m 1与n 1平行⇒m 与n 平行或重合;其中不正确的命题个数是( )A .1B .2C .3D .4[答案] D6.(2010年云南一模)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各棱长相等,侧棱垂直于底面,点D 是侧面BB 1C 1C 的中心,则AD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大小是( )A .30°B .45°C .60°D .90°[解析] 取BC 的中点E ,则AE ⊥面BB 1C 1C ,∴AE ⊥DE ,因此AD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即为∠ADE ,设AB =a ,则AE =32a ,DE=a 2,即有tan ∠ADE =3,∴∠ADE =60°.[答案] C7.平面α的斜线与α所成的角为30°,则此斜线和α内所有不过斜足的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 )A. [30°,90°]B. [30°,150°]C. (30°,90°)D. (30°,150°)[解析] 因斜线和α内所有不过斜足的直线均为异面直线,故最大角为90°.又斜线和α内所有不过斜足的直线所成的角中最小角为30°,故选A.[答案] A8.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矩形,P A ⊥底面ABCD ,点E 、F 分别是棱PC 、PD 的中点,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棱AB 与PD 所在直线垂直B .平面PBC ⊥平面ABCDC .△PCD 的面积小于△P AB 的面积D .直线AE 与直线BF 是异面直线[解析] 因为底面ABCD 是矩形,P A ⊥底面ABCD ,所以AB ⊥AD 且AB ⊥P A ,即AB ⊥面P AD ,所以AB ⊥PD ,即A 正确.因为P A ⊥底面ABCD ,所以平面PBC 与平面ABCD 不可能垂直,B 错.因为S △PDC =12×CD ×PD ,S △P AB =12×AB ×P A ,又因为AB =CD ,PD >P A ,所以S △PDC >S △P AB ,C 错.因为E 、F 分别是中点,所以EF ∥CD ,即EF ∥AB ,所以A 、B 、E 、F 四点共面,即D 错,故选A.[答案] A二、填空题9.给出下列命题:①若平面α的两条斜线段P A 、PB 在α内的射影长相等,那么P A 、PB 的长度相等;②已知PO 是平面α的斜线段,AO 是PO 在平面α内的射影,若OQ ⊥OP ,则必有OQ ⊥OA ;③与两条异面直线都平行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④平面α内有两条直线a 、b 都与另一个平面β平行,则α∥β.上述命题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答案] ②③④10.(2010年全国Ⅱ)已知三棱锥S -ABC 中,底面ABC 为边长等于2的等边三角形,SA 垂直于底面ABC ,SA =3,那么直线AB 与平面S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________.[解析] 取BC 的中点为D ,易证面SAD ⊥面SBC .作AO ⊥SD 于O ,则AO ⊥面SBC ,所以∠ABO 为直线AB 与面SBC 所成的角,所以sin ∠ABO=AO AB =322=34.[答案] 3411.(2010年江苏苏北四市联考)如图是一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其中ABCD 为正方形,E 、F 分别为P A 、PD 的中点.在此几何体中,给出下面四个结论:①直线BE 与直线CF 异面;②直线BE 与直线AF 异面;③直线EF ∥平面PBC ;④平面BCE ⊥平面P AD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个.[解析] 将几何体展开图拼成几何体(如图),因为E 、F 分别为P A 、PD 的中点,所以EF ∥AD ∥BC ,即直线BE 与CF 共面,①错;因为B∉平面P AD,E∈平面P AD,E∉AF,所以BE与AF是异面直线,②正确;因为EF∥AD∥BC,EF⊄平面PBC,BC⊂平面PBC,所以EF∥平面PBC,③正确;平面P AD与平面BCE不一定垂直,④错.[答案] 2三、解答题12.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AB=2,BC=a,又侧棱P A⊥底面ABCD.(1)当a为何值时,BD⊥平面P AC?试证明你的结论;(2)当a=4时,求证:BC边上存在一点M,使得PM⊥DM;(3)若在BC边上至少存在一点M,使PM⊥DM,求a的取值范围.[解](1)当a=2时,矩形ABCD为正方形,则BD⊥AC.又∵P A⊥底面ABCD,BD⊂平面ABCD,∴BD⊥P A,∴BD⊥平面P AC.故当a=2时,BD⊥平面P AC.(2)当a=4时,取BC边的中点M,AD边的中点N,连结AM、DM、MN,∵四边形ABMN和四边形DCMN都是正方形,∴∠AMD=∠AMN+∠DMN=45°+45°=90°,即DM⊥AM.又P A⊥底面ABCD,由三垂线定理得,PM⊥DM.故当a=4时,BC边的中点M使PM⊥DM.(3)设M是BC边上符合题设的点M,∵P A⊥底面ABCD,∴DM⊥AM.因此,M点应是以AD为直径的圆和BC边的一个公共点,则AD≥2AB,即a≥4为所求.13.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以等边三角形ABC为底面的棱柱被平面DEF所截而得,已知F A⊥平面ABC,AB=2,BD=1,AF=2,CE=3,O 为AB 的中点.(1)求证:OC ⊥DF ;(2)求EF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余弦值;(3)在DE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CP ⊥平面DEF ?如果存在,求出DP 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 解法一 (1)∵O 为AB 的中点,∴CO ⊥AB ,又F A ⊥平面ABC ,∴CO ⊥F A ,∴OC ⊥平面ABDF ,∴OC ⊥DF .(2)延长EF 、CA 交于点M ,∵F A ⊥平面ABC ,∴∠EMC 即为EF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cos ∠EMC =CM EM =CA EF =255.(3)在DE 上存在一点P ,使得CP ⊥平面DEF ,由题易知EF =DF =5,所以取DE 的中点H ,连接FH ,再取BC 的中点G ,连接AG ,则有FH ∥AG ,因为AG ⊥平面BDEC ,所以FH ⊥平面BDEC ,所以FH ⊥CP ,所以要使CP ⊥平面DEF ,只需CP ⊥DE ,连接CD ,易得,DE =22,CD = 5.因为S △CDE =12CE ·CB =3,所以S △CDE =12DE ·CP =3,解得CP =322.由勾股定理得DP =22.解法二 以O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C (0,3,0),D (1,0,1),E (0,3,3),F (-1,0,2).(1)OC =(0,3,0),DF =(-2,0,1),所以DF ·OC =0,即OC ⊥DF .(2)设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0,1), EF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θ,且EF =(-1,-3,-1),所以sin θ=|n ·E F →||n |·| E F →|=11×5=55,所以EF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55.(3)假设在DE 上存在一点P ,使得CP ⊥平面DEF ,设P (x ,y ,z ),因为DP →=λDE →,所以(x -1,y ,z -1)=λ(-1,3,2), 所以P (-λ+1,3λ,2λ+1),所以CP =(-λ+1,3λ-3,2λ+1). 因为CP ⊥平面DEF ,所以CP ⊥DF ,则CP ·DF =0,即-2(-λ+1)+2λ+1=4λ-1=0,解得λ=14,所以DP =14DE ,即DP =14DE ,所以DP =22.14.(2010年重庆)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为矩形,P A ⊥底面ABCD ,P A =AB =2,点E 是棱PB 的中点.(1)证明:AE ⊥平面PBC ;(2)若AD =1,求二面角B -EC -D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解] 解法一:(1)证明:如图1,由P A ⊥底面ABCD ,得P A ⊥AB . 又P A =AB ,故△P A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而点E 是棱PB 的中点,所以AE ⊥PB .由题意知BC ⊥AB ,又AB 是PB 在面ABCD 内的射影,由三垂线定理得BC ⊥PB ,从而BC ⊥平面P AB ,故BC ⊥AE .因AE ⊥PB ,AE ⊥BC ,所以AE ⊥平面PBC .(2)由(1)知BC ⊥平面P AB ,又AD ∥BC ,得AD ⊥平面P AB ,故AD ⊥AE .在Rt △P AB 中,P A =AB =2,AE =12PB =12P A 2+AB 2=1.从而在Rt △DAE 中 ,DE =AE 2+AD 2= 2.在Rt △CBE 中,CE =BE 2+BC 2= 2.又CD =2,所以△CED 为等边三角形.取CE 的中点F ,连结DF ,则DF ⊥CE .因BE =BC =1,且BC ⊥BE ,则△E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连结BF ,则BF ⊥CE , 所以∠BFD 为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连结BD ,在△BFD 中,DF =CD ·sin π3=62,BF =12CE =22,BD=BC 2+CD 2= 3.所以cos ∠BFD =DF 2+BF 2-BD 22·DF ·BF=-33. 故二面角B -EC -D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33.解法二:(1)证明:如图2,以A 为坐标原点,射线AB 、AD 、AP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设D (0,a,0),则B (2,0,0),C (2,a,0).P (0,0,2),E ⎝ ⎛⎭⎪⎫22,0,22. 于是AE →=⎝ ⎛⎭⎪⎫22,0,22,BC →=(0,a,0), PC →=(2,a ,-2),则AE →·BC →=0,AE →·PC→=0,所以AE ⊥平面PBC .(2)设平面BEC 的法向量为n 1,由(1)知,AE ⊥平面BEC ,故可取n 1=EA →=⎝⎛⎭⎪⎫-22,0,-22. 设平面DEC 的法向量n 2=(x 2,y 2,z 2),则n 2·DC →=0,n 2·DE →=0.由|AD→|=1,得D (0,1,0),C (2,1,0), 从而DC→=(2,0,0),DE →=⎝ ⎛⎭⎪⎫22,-1,22, 故⎩⎨⎧ x 2=022x 2-y 2+22z 0=0,所以x 2=0,z 2=2y 2.可取y 2=1,则n 2=(0,1,2).从而cos 〈n 1,n 2〉=n 1·n 2|n 1|·|n 2|=-33. 所以二面角B -EC -D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