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数学教学

合集下载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新尝试论文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新尝试论文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尝试摘要:中学数学新教材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等方面,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旨。

给广大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而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改变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老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改尝试高中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定理、定义、公式等),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解题思路不清,心理压力较大,造成对学习数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性。

要想打破这个局面,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耐心细致地疏导,增强学生的信心学习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习困碓的学生,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偏爱差生”,允许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反复,从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情感。

学困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要积极创造充分地鼓励肯定他们,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的适应,教与学的促进,教与学的统一。

克服“用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来代替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的倾向,树立起“要教就要使学生掌握”的观点,纠正过去“教得好不好不是教师的责任,至于学得好不好是学生的责任”的观点,多从自己教学方面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

二、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拓展学生的能力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新课程已推进多年,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现行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新教学理念的关键.一、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在全面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如何按照新课程基本理念改革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师生积极的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广大教师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一)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自觉地转变角色,建立起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学会“敞开”、“接纳”和“倾听”,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给予学生所应该享有的权利,给予学生动手实践、主动发言和共同参与的机会.其次,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如:在教授“随机事件的可能性”这节课时,教师可选取成语故事《守株待兔》来导出故事中的农夫下次再“待”到兔子的可能性有多大.这样不仅把教学融入到了生活情景之中,又赋予了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以生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二)讲求实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将数学知识、思想、方法传递给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是实现教学目标最佳的方法.首先,课堂上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活动.活动可选择小组学习讨论、多组交流以及师生交流,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可采取个别指导,使每名学生真正参与到探讨问题的活动中.其次,教师要围绕教材内容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讨论、思考,使问题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达到充分深入的研究拓展.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的理解是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生可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时的相似的探究过程,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研究的思想和精神来获取探究能力.(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的动力.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围绕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但要注意的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甚至是荒谬可笑的,无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不但不能随意地否定他们,而且要多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使他们感到有成就感.(二)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与假设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说:“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某种猜想,他就把自己与该问题连在一起,他会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便主动地关心课堂的进展”.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面对数学问题积极思考、提出猜想与假设的能力,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再创造”和“再发现”,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去探究,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库”.三、注重过程和方法《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下的数学教材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学生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如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切实落实三维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和思维的形成过程是当前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课堂教学关注过程和方法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首先,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其次,教师要进行学法研究,对学生提出学前预习提示,让学生将一些简单易懂内容进行自我内化,找出困惑和疑问.再次,要让学生会用转化思想方法从纷乱的实际问题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抽象成数学问题,选择个性的数学方法加以解决,这对学生形成继续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二)拓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核心.因此,教师要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体验自主尝试中学会探究,学会交流、合作.尽可能多给予学生自主创造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经历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中,体验探索数学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同时教学与实际相联系,如:我们讲几何时给学生讲“哥尼斯堡的七座桥”问题,这样学生探究的欲望才能不断生成,思维才能不断的发展.总之,课堂需要精雕细刻,教学需要推陈出新,现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走向深入和完善.【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之我见摘要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的实施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文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数学问题建议高中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教师完成从单一的数学知识的讲授人,向课堂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探究的合作者等多重角色的转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变成学习的主动者。

经过两年多的教学,我对新教材教学有了一些简单的认识,并引发了一些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教师角色的转换出现了失衡的现象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要恰当地完成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等多种角色和多重角色的转变,真正地把学生当成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能过分的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而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不能刻意强调学生的独到见解,而忽视价值评价,不能过度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而忽视正面教育。

当然,在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许多问题,而这时就要求教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正确处理学生多元体验和多元理解、独特认识与共性认识、多元文化与普遍价值的关系。

二、在某些方面教学内容的调整不合理,教学内容难度有小幅度的增加任何课程的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巧和技能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新课程下,我们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a版教材,在该教材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如知识的结构编排不合理。

虽然对中学数学教材作了部分删减,并调整了一些内容的结构顺序,但知识的删减不科学,新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现代数学的基础知识,但在修改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漏洞。

并且没有做好与其它学科的协调,它忽视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也出现了与其他学科脱节,不协调等现象。

而且对某些知识点的应用问题设置过难,再加上课时量严重不足,教师勉强按规定时间讲完,这样就没有练习,没有消化,没有巩固,就造成了学生似懂非懂,即使能记住知识点却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当然就不会解题了,这势必是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怎样进行有效性教学论文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怎样进行有效性教学论文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如何进行有效性教学初探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成为我们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为此,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也逐渐被引入到高中数学课堂中。

本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究,提出以下几点与同行商榷: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知识的学习,实质上是针对学生思维层次的教学活动,也就是说,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

如果没有学生积极的思维参与,那么数学的教学活动就无法称之为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教学时,应当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对思维的激发,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进行主动地探究。

教学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作为基础,同时要注重对提问的创设和情境的创设,以此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比如在讲解立体几何中直线与平面的垂直这一知识点时,如何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呢?我们将生活中常见的绿化情境引入到课堂中,当绿化工人进行树木的种植时,如何判断树木与地面是否垂直呢?这就是一个明显的直线与平面的垂直问题,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主动的思考,同时教师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产生对知识的破解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

再如制作课件,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演示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二次曲线因为参数不同而形成的图形变化等问题,这样一来,就能将课本中抽象、严谨、费解的数学概念和公式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吸引他们的眼球,引起他们的兴趣。

二、重视教师主导地位新课改中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时,教师要承担的引导和主导的作用是课堂的关键,学生的自学能力毕竟有限,尤其是一些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如果没有教师的积极的引导和必要的讲解,不但无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重点论文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重点论文

试析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高中数学新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等都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突出“以学定教,学案导学”,关键是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数学的教与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需要了解新教材的变化高课程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首先是在编写的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一是在知识性、趣味性进行了新的尝试,如增加了名人科学家的知识背景简介、阅读材料、插图等新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学生的学习开阔了视野,贴近了生活;其次是在原有的数学知识体系上进行了调整,如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分散处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为主导;三是重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就知识讲解就具体细化分为了“问题提出、抽象概括、分析理解、思考交流”等各方面的内容。

正是如此,高中数学教师理解与把握高中新教材的主要变化,并结合这些变化而更新教学设计观念,突出一个教学设计的“变”字,在教学活动中允许学生质疑,不唯书本,不唯教材,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参与高中的课改。

二、高中数学新课改需要基于新技术的认识新技术是高中课改取得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各校大量运用电子白板的技术,很大程度上为高中课改创造了优异的条件。

高中数学新课改需要高度重视新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

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不仅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优化了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数学背景,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数学思维的效率。

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等运用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就能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提高讲解效率。

再如对于板演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内容时,教师如能借助多媒体课件来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思考,使学生能在动态演示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则学生的个体学习方式会很好地得到表现,思维品质得到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会数学学习能力就会提高。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教师要注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并为学生身心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提高教学质量。

一、转变教师教的方式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

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2、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

3、灵活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4、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讨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课改不断深入,它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新课程标准不仅给教学留下了自主创新的空间,而且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教材精神,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环境与条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学习基础进行科学的培养与引导,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提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普通高中生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建议。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1.合理定位教师角色,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当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学习成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

因此,教师不仅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而且要合理定位自身角色,在新形势下,“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责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2.教师自身的反思与总结。

面对新课改,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上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才能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尽快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在理论上更加与国际中学数学教育接轨,而且教学理念更先进、课程设计更科学,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大面积推进,这就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对数学教育改革中的头等大事,必须下大力气去认真学习,努力探索,要多关注学生的“学”,打破以往的“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理念。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同时,要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发展与成长,因此作为面临新课改的高中教师,我们一定要走出以往的经验主义误区,彻底转变思想观念,尽快使自己的教学思想“脱胎换骨”,真正融入数学教改中去,以新的教学理念去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浅议摘要:高中数学容量大、概括性强、内容抽象等特点,因此常给人以枯燥之感,同时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不少学生愈学愈感困难,信心愈学愈差,甚至有的干脆放弃。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

所以,教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很重要,那么如何才能促使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呢?本文拟就此问题展开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品德教育一、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应试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转变,因此,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已势在必行。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了,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能自觉地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能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去指导教学实践,努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课堂一般都有教师主宰,学生没有丝毫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以至于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起来比较被动。

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学生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使课堂从以前的“一言堂”变为“多言堂”。

2.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从而终身受益。

学校要培养富有创造性的、能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例如,在向学生教授“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这一概念时,可以通过模型演示帮助学生加深对“异面直线”概念的认识,学会立体几何学习的常用方法。

3.转变学习功利性的观念。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的功利性心理比较严重。

由于考试压力和学校评估的压力,教师往往单从提高学生的卷面成绩出发,忽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大搞题海战术,主观地让学生掌握数学题的类型等等。

这种教学观念,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至于学生的数学素养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二、对学生的探究方法进行必要引导《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转变数学教学观念积极进行课改教学论文

转变数学教学观念积极进行课改教学论文

浅谈转变数学教学观念积极进行课改教学【摘要】: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学改革必然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念的改变与教学策略的革新。

【关键字】:教学教学改革师生关系评价方法个体差异高中新课改在全国已经铺开,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如何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这一主体去体验科学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技巧,给我们担任高中数学的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所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成为每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我所带领的数学备课组在教改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转变教师角色入手,把”以学生为主体”落到实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下面是我们对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与总结。

要进行课改,先要研究怎样上好一堂课。

一堂好课有哪些特征?上好一堂课有那些评价标准?数学教学专家邱学华归纳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是三个字:趣,实,活。

特级教师靳家彦提出”好课”的十条标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以生为本,流程科学,注重内化,体现沟通,启迪创造,媒体得当,讲究实效,多元评价。

郑金洲教授将”好课”的标准概括为”十个化”: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学生学习的主动化、师生互动的有效化、学科教学的整合化、教学过程的动态化、教学资源的优化、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教学策略的综合化、教学对象的个别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在”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上,用不同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答案就会有所不同.这也正是”好课”问题常说常新的原因。

不过,我们也能从各家观点中得出一些具有共性的认识:一、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沟通的形式是制度化了的形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讲台为中心。

教与学的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给予与接受这种关系渗透着教师的权威,即在教学形态里教师是权威的代言人,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摘要: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正全面展开,这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或是说用了新的标准的问题。

课改的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里面的情况发生变化,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关于高中数学的课程改革,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一个是教师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

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谈谈对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教师的数学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数学学习数学教学1、学生的数学学习1.1对数学学习的认识讲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这里有一个对学习的认识问题。

比如说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是,老师在教学时,先出示例题,然后由学生进行讨论,接下来老师再进行讲解,最后再让学生做一些练习。

在很多情况下,是经过反复的练习,形成学生的某种技能,这种学习方法是过去所强调和侧重的。

这种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看待学习,认为学习是学生头脑中某种联结的形成,通过反复练习形成某种技能。

1.2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学习——现代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

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认识和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的重要保证。

关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特别是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引导和帮助,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点:(1)主动性主动性是现代学习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

运用新理念,掌握新方法,搞好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运用新理念,掌握新方法,搞好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运用新理念,掌握新方法,搞好高中数学教学摘要作为一个多年教学高中数学老教材的一线教师,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深入研究新教材,吸收新理念,从必修数学1内容的变化入手,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新理念新方法论高中数学教学今年是我市实施高中新课改的第三个年头,新教材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按模块进行教学。

通过教学,我对新课标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教师应该主动改变教学观念。

以一种主动的心态来进行教学实践。

下面就我对教材的理解和看法作如下阐述。

一、必修数学1内容的变化(一)加强的内容1.加强了函数模型的背景和应用的要求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了解对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认识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的增长含义;让学生通过收集现实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实例。

2.加强了分段函数的教学,分段函数要求能简单应用。

3.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算法等内容的横向联系,以及在整个中学数学中多次接触,反复体会,螺旋上升地学习函数的纵向联系。

沟通各模块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体会知识间的有机联系,例如,《标准》要求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为后面的算法学习作一些准备等。

4.加强了对数形结合、几何直观等数学思想方法学习的要求函数这一内容是学习数形结合、几何直观等数学思想方法很好的数学载体。

5.加强了信息技术整合的要求。

明确指出了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如: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像,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像,探索并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能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等.都体现了加强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要求。

(二)削弱的内容1.削弱了对定义域、值域的过于繁难的,尤其是人为的过于技巧化的训练。

高中数学新课堂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新课堂教学论文

论高中数学新课堂教学(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 535300)【摘要】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面对新的课程改革,高中数学怎么去教,学生怎么学,这些都给我们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让高中数学教师有了更高的挑战。

本文介绍了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希望能与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共同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239-02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已有一段时间,我们终于从一个新课程的旁观者成为一个”初识庐山真面目”的亲历者。

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感到学习数学并不快乐。

究其原因,问题在于我们教学本身。

当笔者翻开《普通高中课程标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时,主编寄语中谈到:”数学是自然的;数学是清楚的;数学是有用的。

”数学本来天生丽质,美丽动人,可是我们的应试教育却将它丑化,如果我们能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概念、方法与思想的源泉和发展都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浑然天成的,学生就会喜欢数学。

一、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人文教育,将新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中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

只有观念转变了,我们才能走出创新教育的路子,否则仍旧会”穿新鞋走旧路”。

新的课程理念凸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回顾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受考试制度的影响,一方面严重脱离实际,学生应用能力低下;”数学生活化”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数学教学生活化,其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抽象及应用过程,并体验数学的价值,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1]因此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教师用一颗智慧的心,从数学的需要出发,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发展智力,培养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与学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与学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与学摘要: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已经普遍推开,创新教育已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已成为热点问题.所有这些都将对高中数学教学都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从高中数学教与学的现状来看,“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仍是主导模式,基本上是“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狂轰乱炸”的“题海”战术“淹没”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

虽然“边讲边问”代替了“满堂灌”是一大进步,但数学依然是一门“最不得人心的学科”,这种“重复低效”的数学教学,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有这些现象都促使我们思考: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使二者能很好的结合,真正的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为此,我对高中数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教与学展开一些讨论。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消除多年来数学教育的消极影响。

我国数学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重灌输,轻探究;重“学会”,轻“会学”,重“练习”,轻“发问”。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数学教师的教学也要有所改变。

一、爱护学生,融洽师生感情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古板、严励的印象。

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

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

特别是班里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摘要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增多,教材明显变厚,教材的难度有所降低,高中新课程的课时数减少,但高考选拔人才的水准不可能降低。

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

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

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我们数学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加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对象意识、情景意识、目的意识及评判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素质修养,本着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新思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恰当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措施新教材融进了近、现代数学内容,精简整合了传统高中数学内容。

与以往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增多,教材明显变厚,教材的难度有所降低,高中新课程的课时数减少,但高考选拔人才的水准不可能降低。

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

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体现《标准》的原则和精神,已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

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我们数学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加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对象意识、情景意识、目的意识及评判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素质修养,本着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新思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恰当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万事开头难,既然我们已经开始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探索,我们就应该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获得数学教育的成功。

高中数学老师教学论文(四篇)

高中数学老师教学论文(四篇)

高中数学老师教学论文(四篇)论文一: 创学方法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本论文研究了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通过采用游戏化教学和实践应用的方式,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升。

论文详细介绍了该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并分析了教学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创学方法对学生的数学研究兴趣有着积极的影响。

论文二: 探讨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本论文研究了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以适应现代教育需求。

论文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因此,数学教师应转变为学生的研究指导者和启发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论文还提出了数学教师在角色转变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策略。

论文三: 利用技术手段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果本论文研究了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通过介绍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和软件的应用,论文分析了技术手段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合理使用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提升教学效率。

论文还提出了教师在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策略。

论文四: 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挑战与对策本论文探讨了高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论文首先分析了学生研究态度和研究动力的问题,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的不足。

针对这些挑战,论文提出了鼓励学生参与、个性化教学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等对策。

通过研究对比和案例分析,论文总结了在应对挑战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高中数学教育的改进提供了借鉴。

以上四篇论文分别研究了提升学生对数学兴趣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师角色转变、利用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以及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挑战与对策。

这些论文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为高中数学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旨在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初探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从理念到教学实践都提出了更为明确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也要发展改进。

转变教育观念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先导。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这种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柳斌同志说:“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等等教师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其次,高中数学教师还应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等诸方面的情况,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要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当然,高中数学教师还要在自己的课堂中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的智慧潜能等到开发,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二、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的参与探索数学内容的枯燥无趣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使课堂富有情趣,可结合数学内容,适当引入一些相关史实、数学故事、生活中的数学案例等,让学生体味数学知识的妙用;数学知识原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实践,但数学知识从生活实践中脱离出来,往往就只成为训练思维的手段。

转变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论文

转变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论文

转变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一、概念教学的创新——操作实践1.圆柱、圆锥、圆台的概念教学在教学中我先展示相关实物,进而引入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对抽象的概念进行直观化思维、想象.例如,在讲圆柱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圆柱形物品,如童装奶粉、工厂的大烟囱等;圆锥我便引入漏斗、跳棋等;圆台我引入了圆台形水桶和纸篓.2.椭圆概念的教学我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来画出椭圆,进而探究有关椭圆的相关性质:(1)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2)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3)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4)复习圆的性质,并与椭圆结合起来进行比较学习.二、例题教学的创新——设疑探究数学教学是学生创造(再创造)性的活动过程,教师万不可就题论题,应该在例题原有解法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寻找解题的新方法、新思维.例如,在“抛物线”复习课中,结合抛物线的焦点、准线、焦点弦等有关知识,通过变换探究以下开放性的内容,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已知抛物线y2=2px(p>0),过焦点f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x1,y1),b(x2,y2)两点,p(x0,y0)是线段ab的中点.试尽可能多地找出a、b、p六个坐标的关系.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讨论后可能得出以下一些答案,如:(1)点a在曲线上:y21=2px1;(2)点b在曲线上:y22=2px2;(3)p是线段ab的中点:x0=■,y0=■;(4)a、b、p、f四点共线:(x2-x1)y0=(y2-y1)(■-x0);(5)中点p的轨迹:y20=p(x0-■);(6)焦点弦的性质:y1y2=-p2,x1x2=■.通过探索,进一步将“数”的探究转向“形”的探究,提出下列问题。

2.为了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增强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至少可以发现以下一些结论:(1)以p为圆心,ab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切点是q;(2)以q为圆心,mn为直径的圆与ab相切,切点是f;(3)aq与fm的交点,bq与fn的交点必在y轴上;(4)an与bm相交于原点;等等.三、作业布置的创新——不拘一格在布置作业时,教师一定要在布置基础性作业的基础上,再布置一些发散学生思维的题目,如:1.讲解定积分前,让学生课外探究:你能求y=x与y=x2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吗?2.讲对数函数前,我引用一个故事:一个国王十分爱好下棋,自己棋艺也十分高超,一天,一个年轻人下棋赢了国王,国王问他想要什么奖赏,年轻人说只想让国王填满棋盘的稻谷送给他,第1格放1粒,第2格2粒,第3个4粒,第5个8粒……直至填满64格,同学们,你们觉得年轻人傻不傻?(作者单位广东省兴宁市龙田中学)。

“转变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论文

“转变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论文

“转变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新教材将融进近代、现代数学内容,精简整合传统高中数学内容,与现行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将增多,教材明显变厚,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而高中新课程的课时数还将比现在减少。

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原则精神,将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

而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师生情感的衔接,所以我们在这些方面应该做到转变。

本文就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中的“转变策略”做以下探究:一、教学观念上转变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

”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关注初高中衔接问题初教高中时,深感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识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大幅高,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一下子无从适应,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总感数学难学,信心不足。

由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学习情绪急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高中数学教学高中数学新大纲、新教材培训材料之一一、与修订大纲的有关背景1、我国基础教育经历几个阶段的简要回顾2、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的沿革5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大致经历了6个不同发展时期。

在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制定实施了不尽相同的课程发展政策,对课程的理论建设与实践产生了不同作用。

⑴1949年-1956年:改造旧教育、学习苏联经验时期这段时期的课程政策经历了改造旧课程、学习苏联课程到建设新课程的过程,确定了统一性的课程政策。

①改造旧课程,学习苏联经验,发展新课程。

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借助苏联的经验来建设中国的教育。

此后,各地先后开展了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活动,在普通中小学普遍学习凯洛夫的《教育学》。

1951年1月,教育部组织力量编写中小学教科书,参考苏联的教科书,改编了数学、物理、化学等教材。

1954-1956年,正处于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的第一个时期,学习苏联达到了高潮。

1956年2月,教育部作出决定,要把苏联的经验运用到教育实践中。

根据苏联的教育经验,教育部改革制定了新的学制。

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学制作出了新的规定。

小学部分,缩短了修业年限,改"四·二"学制为"五年一贯制",入学年龄为7岁;中学部分,也明确了要求。

此外,所颁发的中小学几个规程,就是借鉴苏联经验制定的。

经过改造旧课程,学习苏联教育经验,为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奠定了基础。

1950-1952年,国家改造制定了第一套教学大纲。

1951年第一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就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当时比较好的教材加以修订或改编而成的。

②课程教材由国家制定,全国推行基本统一的课程教材。

这个时期,新中国第一次制定了统一的课程政策,制定颁发了两套全国通用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其主要标志是:(A)制定了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1950年8月颁发了《小学各科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和《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

1951年3月,教育部召开全国中等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普通中学的宗旨和教育目标,并通过了《中学暂行规程》(1952年3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以及中学政治等7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草案。

1951年8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小学暂行规程》(1952年颁布),并制定了新中国第一个《小学教学计划》。

(B)确定了全国统一供应中小学教材的方针。

1950年9月,新闻出版总署召开全国出版会议,会上确定了这一方针。

(C)决定成立了国家统一编辑出版中小学教材的专门机构。

1950年12月,由出版总署和中央教育部共同组建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承担编辑出版中小学教材的任务。

经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批准的《1951年出版工作计划大纲》规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重编中小学课本,并于年内建立全国中小学课本统一供应的基础。

"在这样的政策指引下,教育部于1950-1952年和1956年分别颁发了第一、第二套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2年和1956年出版了第一、第二套教材。

③课程政策的政治性很强。

④学习苏联经验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脱离实际和绝对化现象。

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大一届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教育部门在实行改革的时候也发生若干偏差,主要是否定了旧教育的某些合理的部分,对解放区革命教育的经验没有作出系统的总结,加以继承,并且在学习苏联经验的时候同我国实际情况结合不够。

"⑵1957年-1965年:全面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教育时期1957年-1966年,是中国开始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在教育上,也开始了自我探索时期。

这十年的课程探索,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可划分为特点不同的小阶段。

①调整放权,允许自编教材(1957-1958)②再调整,再统一(1958-1960)。

③继续调整,成效显着(1961-1963)。

1960年下半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张磐石领导下,赶编十年制中小学教材1963年3月,中央正式颁布《全日制小学工作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小学四十条》);教育部在这一年颁布了十二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第三套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相应的第四套教材。

这套教学大纲和教材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受到个方面好评,并成为以后30多年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⑶1966年-1976年: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时期这个阶段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草到严重破坏,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处于无政府状态,中小学教学片面突出政治和联系实际,大幅度削减基础知识,教育质量严重降低。

其一,以前的国家统编通用教材被视为"封资修大杂烩"加以批判;国家不设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也不使用统一的教材,组织了"革命委员会"的省、市,自定课程,自编教材;课程教材建设因"大革命"而一片混乱。

其二,教育教学内容方面,过分强调政治性、"革命性",几乎所有的教材都"穿帽戴靴",充斥着同学科知识根本无关的内容;片面地强调联系实际,如上海、辽宁等地取消了物理、化学、生物课程,改成了"工业生产知识"和"农业生产知识"等;物理教材简化为"三机一泵(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水泵)",生物教材简化为"三大作物"(稻、麦、棉)等。

教材的编写成了任意行为。

自1972年开始,在课程教材建设方面,虽然又做了一些努力,但由于教育部的领导权被夺等原因,根本无法进行课程规划和教材编写。

⑷1977年-1985年:恢复正常教育秩序和初步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时期1977-1985年,中国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进入了第三个改革发展时期。

这8年,根据课程教材工作任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两个小阶段。

①第一阶段(1977-1980):恢复重建,再度统一,继续实行课程教材国定制。

教育部根据小平的指示,制定了中小学课程教材工作的有关政策和措施:--成立"教材编审领导小组",教育部副部长浦通修为组长,领导教材编写工作;--重建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编写中小学各科教材;--确定中小学十年制为基本学制,制定颁布统一的教学大纲,编写全日制中小学教材;--确定1978年秋,开始使用新教材,即第五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

教育部于1978年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是第四套教学大纲),1978年秋季,小学、初中、高中的起始年级用上了新教材,1980年这套(第五套)教材全部编写完毕。

②第二阶段(1981-1985):调整修订课程大纲,酝酿课程多样化和教材审定制。

⑸1986年-1999年:实施义务教育和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时期1986年4月,经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以法律的形式提出:"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根据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国情,统一基本要求,统一审定,逐步实现教材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需要。

用四五年时间,编写四种不同类型的教材:教材内容要求达到大纲规定,面向全国大多数地区适合一般水平学校的六·三制和五·四制,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此两类教材,北师大编写五·四制教材;教材内容要求程度,适当高于大纲,主要面向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和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由广东省教育厅和华南师大编写;教材内容基本达到大纲规定,面向经济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地区和学校,由四川教委和西南师大编写;八所高师出版社协作委员会编写一套。

1986年9月,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和各学科教材审查委员会正式成立,聘任了20名审定委员和200多名审查委员,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变为审定制。

这是我国教材建设史上的重大变革。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审查委员会成立后,1986年11月,首次审查通过了中小学18个学科的教学大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和新的高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全面实施前的过渡性大纲;1992年审查通过了九年义务教育各学科教学大纲(试行),1993年在全国实施;1996年审议通过了新的同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相衔接的高中各学科教学大纲(供试验用),1997年开始在山西、江西和天津试验。

2、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的沿革3、新课改的背景和意义⑴新课改的背景背景一:社会背景(从外部看)经济社会发展,使课改势在必行。

新理念(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对学科的影响;七大科学领域:①数学系统科学(工程科学、信息技术)②物质科学(极端条件下物性;创造新材料、新能源)③生命科学(农业、健康、医疗)④信息科学(电信部门)⑤认知科学、心理学、行为科学⑥宇宙科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认识宇宙的起源、演化⑦地球科学(生态环境;合理资源开发)背景二:教学相关(从内部看)国家意识:课程必改旧教材:“繁、难、窄、旧”A:从教学内容看:高考改革与课改紧结合B:为学生减负:第一个切入口应是课程改革C:改革人才培养模式⑵新课改的意义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口②将决定我国国民21世纪的素质,关系到我国的未来4、《新大纲》制定过程的简要回顾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从200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全国使用《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和各学科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需要将教材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且工作量较大的省、自治区可延迟到2003年。

届时,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将停止使用。

?1996年,原国家教委组织编制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和12个学科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课程方案”),并于1997年秋季在江西、山西和天津市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97年开始,山西、江西和天津(两省一市)试验国家教委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包括新课程计划、各科新教学大纲和新教材)。

这项国家级课程改革试验,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的,又是第一次把普通高中作为不同于义务教育的学段进行试验的。

这项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管理方面取得了显着成绩,受到普遍好评。

这项改革构建了学科类课程与活动类课程相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确立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体制。

人民教育出版社受教育部委托编写出版的普通高中各科新教材令人耳目一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